《水利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施工专业《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word精品文档12页

施工专业《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word精品文档12页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20215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所属系部: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系总学时: 64学时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委员会2019年6月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工程建设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等都离不开测量工作。

学生完成了工程建设概论和认识实习后,进行工程施工准备和工种实训的学习。

在对各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竣工、运行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为期十五周,采用理实一体专周的教学形式,在测量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建筑工程专业和水利工程施工专业中的施工课程奠定工程测量理论和实际操作基础。

1.2 课程设计思路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普通测量学的基本理论、仪器观测操作、记录计算、分析测量数据,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知识和作业方法;掌握地形图的测绘知识,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及今后从事测量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测量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测量问题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和设备。

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测量工作的三个基本任务,熟练操作仪器设备,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点布设,进行控制测量;能使用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量;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学习土坝、水闸、隧洞等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工作的基本方法。

2.2 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掌握角度、距离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授课计划(水利工程测量)

教学授课计划(水利工程测量)
审批意见
教研室
教学系(部)
教务处
备注:
1、本计划应由教研室主任主持编写。编写基本原则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必须遵循本课程教学大纲;
2、本计划应以电子和纸质两种文档形式分别存入所在教学系(部)和教务处;
3、本计划应经审核后才能正式执行。




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
章节
教学内容
作业
备注
一般了解
重点掌握
1
1
§1、1-§1、2
测量学的分类,地球的形状的大小
测量学的定义,地面的的表示方法
2
1
§1、3-§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角度和高差的影响
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的基本原则
作业一
3
2
§2、1-§2、3
高程测量的方法,水准仪的结构
水准测量的原理,水准测量的使用
4
2
实习一
水准仪和水准尺的认识实习
5
3
§2、4,§9、2
普通水准测量的程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授课计划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教学系(部)
勘测系
班级
水工1004,1005,1006
专业
水工
课程
水利工程测量
任课教师
陈吉琴
使用教材
教材名称
主编
出版社
水利工程测量
牛志宏,徐启杨,蓝善勇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总计划学时
40
已完成学时
本学期完成学时
40
余下学时
说明
本课程是水工专业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是同学们学会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差测量;要学会测量的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既要学会测量的外业工作,又要回整理测量的内业数据,为学生以后在实际工程中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讲义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讲义
水利工程测量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同 济
11.1 概述

技 职
在农业水利工程中,主要的测设工作是河道、大坝的施工
业 学
放样。河道、渠道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与道路测量大致相同,
院 《
在此主要介绍大坝的测设。


拦河大坝按功能可将大坝分为以农田灌溉、防洪蓄洪为主

量 的土石大坝和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混凝土重力坝。


修建大坝的测量工作:

布置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
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的定线控制网
清基开挖的放样
坝体细部的放样等

江 同
11.2 土坝施工测量

科 技
15.2.1
坝轴线的定位


坝轴线即坝顶中心线,一般先由设计图纸量得轴线两端点

院 的坐标值,反算出它们与附近施工控制网中的已知点的方位角

工 程
,用角度(方向)交会法,测设其地面位置。
测 量
对于中、小型土坝的坝轴线,一般由工程设计人员根据地

术 形和地质情况,经过方案比较,直接在现场选定轴线两端点的

位置。
轴线两端点在现场标定后,应用永久性标志标明。还需沿
轴线方向在山坡上设立埋石点(轴线控制桩),以便检查。

江 同
为放样方便,应测设若干条垂直(或平行)于坝轴线的坝身
济 科
控制线。
技 职
用于土坝施工放样的高程控制,可由若干永久性水准点组成
业 学
基本网和临时作业水准点两级布设。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

水利工程测量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为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提供一个完整的教学指南。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未来从事水利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 理解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研究水利工程测量的常用技术和精度要求- 熟悉水利工程测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 教学内容3.1 水利工程测量概述- 水利工程测量的定义和目的- 测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领域3.2 测量仪器和方法- 常用测量仪器的分类和特点- 测距、测角和测高的基本方法和仪器使用技巧3.3 水利工程测量技术- 水位测量技术和流量测算方法- 针孔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技术- 地形测量和水库水文测量技术3.4 数据处理和分析- 测量数据的录入和处理方法- 统计分析和误差控制- 结果展示和报告撰写技巧4. 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梳理水利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测量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研究体会和问题解决方法。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利工程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考核方式-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展示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 学期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水利工程测量项目,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6. 参考资料- 《水利工程测量导论》- 《水利工程测量实验教程》- 《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手册》- 网络资源:专业网站、论文、实例等。

以上是完整版水利工程测量教案的大纲提要,详细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教案对于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有所帮助。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培养学生水利工程测量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胜任水利工程测量岗位的工作,保证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课程目标通过《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具备完成库区地形测量、渠道测量、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地形图的应用等水利工程测量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素质。

1.在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中熟练操作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2.完成库区平面控制的外业和内业计算;3.完成库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操作及内业计算;4.完成测库区地形图、水下地形图测量工作;5.完成渠道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渠道中线测量、渠道纵横断面测绘等工作;6.完成水利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大坝施工测量、水闸施工测量、水库移民线测量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工作;7.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竖直位移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等工作;8.掌握水利工作测量基本理论和各项任务的作业要求;9.具备在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的安全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表1 学习领域描述学习领域:水利工程测量开设时间:第3学期学时:7 0+2W职业活动描述:以水利工程测量规范为作业依据,建立库区统一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测库区地形图、水下地形图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渠道中线测量、渠道纵横断面测绘、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以保证水利工程安全合理进行。

职业资格证书:工程测量工、资料管理员学习目标:1.在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中熟练操作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2.完成库区平面控制的外业和内业计算;3.完成库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操作及内业计算;4.完成测库区陆地形图、水下地形图测量工作;5.完成渠道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渠道中线测量、渠道纵横断面测绘等工作;6.完成水利工程施工控制测量、水利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大坝施工测量、水闸施工测量、水库移民线测量等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等工作;7.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观测、竖直位移观测、倾斜观测、挠度观测)等工作;8.掌握水利工作测量基本理论和各项任务的作业要求;9.具备在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的安全意识及团结协作精神。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Hydraulic Engineering Surve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64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分:总学时:12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简介:本课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测量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小地区地形图测定、测设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操作演示、实验。

选用教材:岳建平、邓念武合编.水利工程测量(第四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必读书目:周国树吴长彬编.测量学实验实习任务与指导[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 李天文. 现代测量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覃辉,伍鑫,唐平英,等. 土木工程测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本书编委会.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与施工放样一本通[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地区地形图测定、测设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了解并能应用现代测量仪器(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电子求积仪等),能够把传统知识与现代测量技术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总学时46,其中课堂讲授32时,课间实验14时2、面授及实验、实践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概况和作用,初步获得相关的测量基本知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

教学内容:§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简要介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分类以及任务。

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

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

第八章水利工程测量第一节河道测量一、水利工程测量任务测量工作在水利工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水资源按人口平均是很少的,只有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但因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许多未能开发利用。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水资源,治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建筑施工阶段和运行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离不开测量工作。

对一条河流进行综合开发,使其在供水、发电、航运、防洪及灌溉等方面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工程的规划阶段,应该对整个流域进行宏观了解,进行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确定最优方案,这时应该有全流域小比例尺(例如采用1:50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

当进行水库的库容与淹没面积计算时,为了正确地选择大坝轴线的位置时,这时应该采用较小比例尺(例如采用1:10000~1:50000)的地形图。

坝轴线选定后,在工程的初步设计阶段,布置各类建筑物时,应提供较大比例尺(例如1:2000~1:5000)的地形图。

在工程的施工设计阶段,进行建筑物的具体形状、尺寸的设计,应提供大比例尺(例如1:500~1:1000)的地形图。

另外,由于地质勘探及水文测验等的需要,还要进行一定的测量工作。

在工程的建筑施工阶段,为了把审查和批准的各种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通过测量手段,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现场,首先要根据现场地形、工程的性质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等情况,布设施工控制网,作为放样的基础。

然后,在按照施工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放样方法,按照猫画虎规定的精度要求,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测设到实地,定点划线,以指导施工的开挖与砌筑。

另外,在施工过程中,有时还要进行变形观测。

工程竣工后,要测绘竣工图,以作为工程完工后的验收资料,并为今后工程扩建或改建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工程的运行管理阶段,需要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的变形观测。

以便了解工程设计是否合理,验证设计理论是否正确,同时也为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

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系统的变形观测,能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化情况,能及时了解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情况,一量发现异常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水利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水利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水利工程测量》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1. 课程性质及任务《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水电工程与管理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测绘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测绘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理论讲授、自学、实验和教学实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水利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掌握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技术,并具有正确使用测绘资料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打下基础。

2. 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实验及教学实习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 掌握水利工程测量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 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性能及操作使用方法,并能独立完成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测量工作;3. 对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过程要有系统地了解,并要求基本掌握其测绘方法;4.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及竣工测量方法;5. 具有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施工及管理工作中正确运用测量资料的能力。

3.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以下基础:1. 在高等数学方面:应具有微积分、数理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2. 物理学方面:应具有几何光学、电磁学、激光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在工程制图方面:应具有投影变换、标高投影及工程制图的基本知识。

4.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为3学分,在第1学期开设。

课内总学时为54。

对本课程各章学时分配的建议见下表,(各章学时分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章次自学学时实验学时章次自学学时实验学时2.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在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材中,计划配套录制音像教材8学时。

文字教材是教材的主要媒体、基本媒体。

文字教材包括了教学内容、学习指导、各章小结和思考题及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Hydraulic Engineering Surve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3064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分:总学时:12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后续课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简介:本课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介绍测量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小地区地形图测定、测设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操作演示、实验。

选用教材:岳建平、邓念武合编.水利工程测量(第四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必读书目:周国树吴长彬编.测量学实验实习任务与指导[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 李天文. 现代测量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覃辉,伍鑫,唐平英,等. 土木工程测量[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3]本书编委会.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与施工放样一本通[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9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小地区地形图测定、测设的基本方法以及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了解并能应用现代测量仪器(电子经纬仪、电子水准仪、测距仪、全站仪、电子求积仪等),能够把传统知识与现代测量技术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总学时46,其中课堂讲授32时,课间实验14时2、面授及实验、实践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 (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概况和作用,初步获得相关的测量基本知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

教学内容:§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简要介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分类以及任务。

§2、地面上点位的确定是本章的重点。

在分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过程中阐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旋转椭球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坐标、高程。

测量的基本工作。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说明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影响,说明小区域的含义。

§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及测绘科学的发展概况简要阐述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其原因;简介测绘科学的发展历史,测绘技术的变革以及未来的前景。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测量学的概念,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的基本工作、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常用的测量元素和单位。

本章重点:地面上点位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水准仪及水准测量 (10学时)教学目标:理解水准测量原理,熟悉水准仪的构造,掌握水准测量方法,初步体会测量工作的科学严谨特点。

教学内容:§1、水准测量原理讲授水准测量的原理,计算高程的方法:高差法,视线高法。

§2、水准仪及其使用一、D S3型水准仪的构造二、水准尺和尺垫三、水准仪的使用结合实物介绍DS3型水准仪的构造、水准尺与尺垫、成象原理,讲清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轴、视差以及水准管分划值的概念。

§3、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一、水准测量的实施二、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和精度要求§4、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闭合、附合和支水准路线三种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并计算举例。

§5、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讲解水准仪各轴线间满足的几何关系及其检校原理和方法。

§6、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减方法简要分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影响对水准测量成果的影响及其消减方法。

§7、自动安平水准仪简要介绍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原理及其使用。

实验1: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 (2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及各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使用。

练习水准仪的基本操作环节,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实验2:一般水准测量 (2学时)目的和要求:练习一般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与校核的方法。

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规定的(f A≤±10n1/2)精度要求并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计算。

实验3:水准仪的检验及校正 (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几何关系及其检校的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准测量的等级,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DS3水准仪的构造及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及成果整理。

本章重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的使用、水准测量的一般方法和要求、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调整与高程计算本章难点: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第三章经纬仪及其使用(8学时)教学目标:理解角度测量原理,熟悉经纬仪的构造,掌握角度测量方法,体会测量仪器的巧妙结构,激发思考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水平角测量原理水平角的概念及其测量原理。

§2、DJ6型光学经纬仪一、D 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二、D J6型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3、电子经纬仪简单介绍Wild T 2000电子经纬仪动态测角系统的测量原理。

§4、水平角测量一、经纬仪的安置二、水平角测量方法测回法和全圆测回法。

§5、竖直角测量一、竖直角测量原理二、竖盘装置和读数系统三、竖直角的计算四、竖直角的观测§6、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简要介绍经纬仪检校原理和方法。

§7、经纬仪测量的误差及其消减方法水平角测量误差及其消减方法。

实验4: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1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经纬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练习和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实验5:测回法测量水平角 (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记录及计算,半测回角差和测回差应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实验6:全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及竖直角的观测 (1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全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的方法、记录及计算,掌握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记录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经纬仪的等级、有关参数,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电子经纬仪;掌握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原理,经纬仪的构造,水平角的测量方法,竖直角的测量及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水平角的概念及其测量原理、测回法、全圆测回法及竖直角的观测。

本章难点:竖盘装置和读数系统、经纬仪检校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6学时)教学目标:明晰距离的概念,掌握钢尺量距的方法和要求,了解测距技术的发展和电磁波测距方法,激发对测量新技术的探求欲望;理解直线定向的若干概念,理解掌握方位角的推算。

教学内容:§1、直线定向一、标准方向二、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三、罗盘仪及其使用。

§2、距离丈量一、距离丈量的工具二、丈量距离的一般方法和精度要求§3、视距测量一、视距测量的原理二、视距测量的方法三、视距测量的误差§4、红外光电测距仪简要介绍光电测距原理及红外测距仪的使用实验7:红外测距仪(全站仪)的认识和使用 (2学时)目的和要求:了解全站仪的基本构造及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练习和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钢尺量距的工具,钢尺的检定,电磁波测距的原理,全站仪的原理;掌握钢尺量距、电磁波测距的方法及成果处理,全站仪的使用,直线定向的方法。

本章重点: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丈量距离的一般方法和精度要求本章重点:直线定向、距离丈量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3学时)教学目标:明晰观测误差的来源及观测条件,掌握观测值中误差的计算方法,理解观测值函数中误差的推导,熟悉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1、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分类及特性;§2、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3、误差传播定律;§4、等精度观测的最可靠值。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偶然误差的特性;掌握测量精度的评定,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的计算,算术平均值的计算,误差传播率及其应用。

本章重点算术平均值、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中误差及相对中误差的计算;本章难点误差传播定律第六章、第七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6学时)教学目标:了解国家控制网的概况,了解卫星定位技术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掌握导线测量的内、外业工作,理解交会定点的形式、适用场合和计算方法。

掌握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理解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教学内容:§1、控制测量概述介绍国家控制网的概念和图根控制网的概念。

§2、经纬仪导线测量一、导线的布设形式二、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三、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3、前方交会定点一、测角交会法二、边长前方交会法。

§4、三、四等水准测量一、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与校核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5、三角高程测量讲解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注意事项。

实验8:四等水准测量 (2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测站计算与校核及其精度要求。

四等水准路线测量成果应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的布设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精度要求和有关规范;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测量、内业计算,交会定点的计算。

掌握四等水准测量及三角高程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本章重点: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本章难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第九章地形图的测绘 (8学时)教学目标:领会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手工模拟法白纸测图方法,了解数字测图技术。

教学内容:§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一、平面图和地形图二、地形图比例尺三、地物的表示方法四、地貌的表示方法等高线的概念及特性§2、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收集资料二、图纸的准备及控制点的展绘三、测站点的加密§3、测量碎部点平面位置的基本方法。

§4、经纬仪测绘法一、经纬仪测绘法的施测步骤二、碎部点的选择三、等高线的勾绘四、地形图的拼接、整饰、检查与验收介绍地形图的拼接条件和方法,整饰要求,检查与验收。

§5、数字测图简介主要介绍电子平板测图系统EPSW98的应用。

实验9:经纬仪测绘法 (4学时)目的和要求:掌握一个测站上用经纬仪测绘法测绘地形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地物和地貌,平面图和地形图的概念,地形图的图名、图号、图廓、接图表;掌握比例尺和比例尺精度,地物符号,等高线的概念和等高线的特性;了解图纸的准备,坐标格网的绘制,数字测图的基本内容;掌握地形图的测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