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测量1(完整) PPT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讲解课件:全站仪坐标放样

谢谢观看
测设流程
第3步 放样
棱镜员前后移动,反复 此过程,当全站仪屏幕显示 的距离偏差符合限差要求, 在地面上做标记,完成房角 点1的放样。
测设流程
最后按照上述操作,放样另外三个房角点2、3和4,并 在地面做标记。
全站仪放样点的平面位置共分为三步。 1. 设站 输入测站点A的坐标。 2. 定向与检核 输入后视点B的坐标及方向检核,确 保坐标和全站仪位置正确。 3. 放样 在施工场地确定已知放样点的正确位置。
全站仪放样点的平面位置
全站仪房屋角点坐标测设
如图所示,拟建造的房
B
屋的示意图和四角坐标
4
3
已知,需要利用全站仪
和控制点A、B,将上
述四个房角(1、2、3
1
2
和4)在实地标定出来
A
测设步骤
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步骤,即“设站、定向、检核和放样”
定向点B
放样点1
设站点A
检核点C
所需器材
所需器材:全站仪1台,脚架1个,棱镜架1个,棱镜1个。
测设流程
第1步 设站
首先,在测站 A点安置全站仪, 对中、整平。
测设流程
第1步 设站
打开全站仪,进入 “放样测量” “设置测站” 菜单,输入测站点A的平 面坐标,点击“OK”, 完成设站。
测设流程
第2步 定向与检核
在“放样”菜单下,进 入”设置后视”菜单,选择 “坐标定后视”,输入后视 点B的平面坐标。输入完毕, 点击“OK站仪望远镜,盘左照 准后视点B,点击“是”, 完成定向。
测设流程
第3步 放样
点击“放样”菜单,输入房 角点1的平面坐标,点击“OK”。 然后点击“<-->”,全站仪屏幕 显示房角点1的水平方向值与当 前方向值的夹角。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是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的专门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学的范畴,它的主要任务如下。
(1)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所需的地形资料。
规划时需提供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及有关信息,建筑物设计时要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2)施工阶段要将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按其位置、大小测设于地面,以便据此施工,称为施工放样。
(3)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建成后运行管理中,需要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变形观测,确保工程安全。
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作为一个水利工作者,必须掌握必要的测量科学知识和技能,才能担负起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任务。
水利工程测量(1)

心
墙
排水棱体
水利工程测量(1)
11.2.2 清基开挖线放样
为使坝体与岩基很好结合,在坝体施工前,必 须对基础进行清理。为此,应放出清基开挖线, 即坝体与原地面的交线。
清基开挖线的放样精度要求不高,可用图解法 求得放样数据在现场放样。为此,先沿坝轴线测 量纵断面。即测定轴线上各里程桩的高程,绘出 纵断面图,求出各里程桩的中心填土高度,再在 每一里程桩进行横断面测量,绘出横断面图,最 后根据里程桩的高程、中心填土高度与坝面坡度 ,在横断面图上套绘大坝的设计断面。
求得距离S1后,可由坝轴线沿该断 面量一段距离S1得C1点,用水准仪实 测C1点的高程H C1,若H C1与设计高程 HC相等,则C1点即为坡脚点A。否则 应根据实测的C1点的高程,再求距离 得:
B
HB
D
C
S1
HC
HC 1
A
C1
水利工程测量(1)
坝体中间部分分块立模时,可根据与坝轴线平行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直的 分块线控制点,将分块线投影到已浇好的坝体上。
水利工程测量(1)
2020/11/22
水利工程测量(1)
11.1 概述
在农业水利工程中,主要的测设工作是河道、大坝的施工 放样。河道、渠道施工测量步骤和方法与道路测量大致相同, 在此主要介绍大坝的测设。
拦河大坝按功能可将大坝分为以农田灌溉、防洪蓄洪为主 的土石大坝和以水力发电为主的混凝土重力坝。
修建大坝的测量工作: 布置平面和高程基本控制网 确定坝轴线和布设控制坝体细部的定线控制网 清基开挖的放样 坝体细部的放样等
在矩形网测设过程中,方向线测设必须采用盘左、盘右两 个盘位测设,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距离丈量也应往返丈 量,以免发生差错。
水利工程测量ppt版(共93页)PPT

• 定线网有矩形网、三角网、导线网等形式。
11.4 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控制测量
• 11.4.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 布设: • 基本网一般布设在施工区域以外,以便长期保存;
• 定线网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以便放样。
• 精度: • 根据建筑物竣工时对于设计尺寸的容许偏差(即建筑限
差)来确定,建立施工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引起 细部点的误差,相对于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小到可 以忽略不计;
• 流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河流的梯 级开发方案,合理地选择枢纽位置和分布。
• 在进行梯级布置时,不仅需要在地形图上 确定合适的位置,而且还应确定各水库的 正常高水位。
11.2 河流梯级开发规划阶段的测量
• 测量人员应提供该流域内的地形图、河流纵断 面图以及河谷地形图。
• 整个流域范围内可提供1:50000~1:100000的 流域地形图。
间作线性内插; • 3.编制河道纵断面表,内容包括:点编号、点间距、
累计距离、深泓点高程、瞬时水位及时间、洪水位及 时间、堤岸高程等; • 4.绘制河道纵断面图,一律从上游向下游绘制。
11.3 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阶段的测量
• 11.3.1 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测量 • 平面控制网
• 建网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 边角测量、GPS等;
矩”,以测定远近高低。公元前13世纪埃及人于每年 尼罗河洪水泛滥后,即用测量方法重新丈量划分土地。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测量工作吸收各种新兴技术,发 展更加迅速。
• 中国水利工程测量,从70年代后期以来: • 控制测量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以及电
磁波测距导线、边角网等形式与优化设计方法。
• 地质点(构造点、岩性点、地貌点、岩层界线 点等)、物探点、坑槽点、剖面点、料场和一 般地区的钻孔、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测量精度均 取至分米。
11.4 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控制测量
• 11.4.1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 布设: • 基本网一般布设在施工区域以外,以便长期保存;
• 定线网应尽可能靠近建筑物,以便放样。
• 精度: • 根据建筑物竣工时对于设计尺寸的容许偏差(即建筑限
差)来确定,建立施工控制网时应使控制点误差引起 细部点的误差,相对于施工放样的误差来说,小到可 以忽略不计;
• 流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制定河流的梯 级开发方案,合理地选择枢纽位置和分布。
• 在进行梯级布置时,不仅需要在地形图上 确定合适的位置,而且还应确定各水库的 正常高水位。
11.2 河流梯级开发规划阶段的测量
• 测量人员应提供该流域内的地形图、河流纵断 面图以及河谷地形图。
• 整个流域范围内可提供1:50000~1:100000的 流域地形图。
间作线性内插; • 3.编制河道纵断面表,内容包括:点编号、点间距、
累计距离、深泓点高程、瞬时水位及时间、洪水位及 时间、堤岸高程等; • 4.绘制河道纵断面图,一律从上游向下游绘制。
11.3 水利枢纽工程设计阶段的测量
• 11.3.1 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测量 • 平面控制网
• 建网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 边角测量、GPS等;
矩”,以测定远近高低。公元前13世纪埃及人于每年 尼罗河洪水泛滥后,即用测量方法重新丈量划分土地。
•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测量工作吸收各种新兴技术,发 展更加迅速。
• 中国水利工程测量,从70年代后期以来: • 控制测量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技术以及电
磁波测距导线、边角网等形式与优化设计方法。
• 地质点(构造点、岩性点、地貌点、岩层界线 点等)、物探点、坑槽点、剖面点、料场和一 般地区的钻孔、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测量精度均 取至分米。
水利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讲解课件:GNSS-RTK放样

03
手簿设置
0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簿设置
1. 蓝牙连接
连结蓝牙,扫描设备,找到移动站机身号,双击机身号, 显示串口服务,双击串口服务,选择仪器对应串口号,确定。
03 手簿设置
2. 新建工程 工程菜单下新建工程,输入工程名,在工程设置中输入天
线高,确定。
03 手簿设置
3. 参数输入
点工程坐标系子菜单,选中己知点对应坐标系,输入测 区七参数,点校正向导,选择基准站架在未知点。
02 移动站设置
3. 参数设置 按翻页键(F2)键选择修改。按确定键,进入参数设置。
02 移动站设置
4. 差分格式 按确定键 ,选择合适的差分格式,差分数据格式和基准站设
置相同。设置完参数后按翻页键F2返回。
02 移动站设置
5. 移动站启动
按确定键 ,进入模块设置界面,数据链设置和基准站相同, 若采用电台模式,通道号也一致。按确定设置完成。
03 手簿设置
4. 点校正 输入校正点坐标及杆高,点校正,将炭杆置于校正点,
测量笫二已知点坐标并验证精度,精度合格则开始放样。
03 手簿设置
5. 点放样
测量菜单下点“点放样→“增加”→点“输入需要放样 点的点名与坐标”。
03 手簿设置
5. 点放样
选中一点,开始放样,根据手簿上DX、DY变化提示, 找到放样点符合规范要求的位置,并实地打桩。
RTK放样
内容 安排
1 基准站设置 2 移动站设置 3 手簿设置
01
基准站设置
01 基准站设置
所需器材:GNSS接收机2台,三脚架1个,炭杆1根,测量控 制点1个,外业记录手簿。
01 基准站设置
1. 设站
《水利工程测量》课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测量领域 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对传统技术进行升 级和改造,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
大坝测量评估
2 01 5年,某上海大坝发生 漏水,经过测量评估,发 现出现了一定的形变和裂 缝,避免了更可怕的灾害, 提供了给力的指导和保障。
地下水位测量
2 01 9年,某市废物处理场 感知到异常,通过对地下 水位高程的精密测量,找 到了漏水源,避免了废物 泄漏。
总结和展望
总结
展望
水利工程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推进,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已得到极大提升。
运营管理
水利工程测量在运营管理阶段发挥着重要作 用,能够通过测量水资源情况、助于排除故 障、预防水灾等作用,将水利设施最大化利 用,确保投资价值。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越来越重要的议题,水利 工程测量也在此领域发挥着作用,通过对水
科学研究
水利工程测量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科研活 动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可以
严格按照测量规范操作,确保测量结果 的合理性和精度。
进行测量时必须考虑安全因素,保障人 员安全和测量设备完好。
3 准备充分
4 质量控制
测量前做好周密的准备工作,包括测量 设备的检查、准备测量工具和助手等。
通过抽查和复核等方式,对测量作品进 行质量控制和评估。
实践案例分析
工程勘察测量
201 2 年,XX水库工程进入 施工前期,在测量与勘测 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测 量方法和技术,确认各项 测量数据准确无误,为工 程的施工成功打下了基础。
2
现代测量技术
如GPS测量技术、激光测量技术、遥感测量技术等,是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利用 高精度测量仪器,实现对地面三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综合应用。
《水利工程试验检测》PPT课件

二、干密度试验(环刀法)
■干密度试验: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 灌砂法 ■回填土抽样: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压密实, 并分层、分段取样做干密度试验。 ■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环刀:内径不宜小于50mm,高不宜小于 20mm。
2、天平: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 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二、干密度试验(灌水法)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2)本试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储水筒:直径应均匀,并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2)台秤:称量50kg,最小分度值10g。 (3)灌水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试样最大粒径,确定试坑尺寸。(看表a) 2)将选定试验处的试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松散的土层。 3)按确定的试坑直径划出坑口轮廓线,在轮廓线内下挖至要求 深度,边挖边将坑内的试样装入盛土容器内,称试样质量,准 确到10g,并应测定试样的含水率。 4)试坑挖好后,放上相应尺寸的套环,用水准尺找平,将大于
2.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1g。
图2.1-1击实筒(单位:㎜) (a)轻型击实筒;(b)重型击实筒 1-护筒;2-击实筒;3-底板;4-垫块
2.1-2击锤和导筒(单位:㎜) (a)2.5kg击锤(落高305㎝) (b)4.5kg击锤(落高457㎝) 1-提手;2-导筒; 3-硬橡皮垫;4-击锤
1)烘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1000g, 最小分度值0.1g。 3)台秤: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
三、含水率试验(烘干法)
■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取代表性试样,试样数量为细粒类土15~30g,砂 类土100~500g,砾类土2000g~5000g。将试样放入称 量盒内,盖好盒盖,称盒加试样质量。 2、揭开盒盖,将称量盒放入烘箱,在105~110℃温度 下烘至恒量。烘干时间细粒类土不应小于8h,粗粒类 土不应小于6h。 3、将烘干后的的试样盒从烘箱中取出,盖好盒盖放 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盒加烘干试样质量。 4、细粒类土称量精确至0.01g,砂粒类土称 量精确至0.1g,砾类土称量精确至1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和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学已发展为多个学科。按照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不同,测量学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学科:
( 1 ) 大地测量学 ( 4 )工程测量学
( 2 )地形测量学 ( 5 )制图学
( 3 )摄影测量学
1.1.水利工程测量学的任务 2水利工程测量任务 1.1.2水利工程测量学的任务
(1)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所需的地形资料,规划时需提供中、 小比例尺地形图及有关信息以及进行建筑物的具体设计时需提供大 比例尺地形图。
(2)在工程施工阶段,要将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按其位置,大小测 设于地面,以便据此施工,称为施工放样。
(3)在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中,都需要对建筑物的 稳定性及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变形观测,确保工程安全
六度带中任意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Lo为:
L0 6N3
式中,N为6º投影带的带号。如图1-9所示三度带中任意带的中央子 午线经度划为 Ll=3n 式中,n为3º投影带的带号。如图1-9所示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
图1—9 高斯平面分带示意图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以赤道为零起算,赤道以北为正,以南为负.
图1—1大地水准面
图1—2 参考椭球面
1.2.1.2 我国的大地坐标系所使用的椭球
建国初期,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我国以前苏联选定的克拉索 夫斯基椭球和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大地原点的椭球定位为依据,利用 苏联境内的三角锁与我国境内的绥芬河、呼玛、吉拉林等处三角锁 联测,并平差了我国东北部三角网,得出北京基线网点的坐标,作 为全国坐标起算基础,建立了我国的大地坐标系,称为”1954年北 京坐标系”。后来根据新的测量数据,发现该坐标系所选的参考椭 球面与我国范围内地表形态相差较大,1980年我国采用IUGG十六届 大会推荐的椭球,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大地坐标系,称为“1980年国 家大地坐标系”
第1章 绪论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测量学的基本内容与任务、地球的形 状和大小、测量常用坐标系统、测量的基本工作和测量工作必 须遵守的原则。
• 1 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及水利工程测量学的任务
• 1.1.1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分类
•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种形态的学科,主要
任务是测定地球表面的点位和几何形状,并绘制成图,以及测
图1—6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再将每一带投影到平面上,以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纵轴,赤道线 的投影为横轴,建立统一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如图1-7所示
图1—7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分带时,既要考虑投影后长度变形不大,又要使带数不至于过 多以减小换带计算工作,通常按经差6º或3º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 六度带自0º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º自西向东分带,将整个地球分成60 个投影带。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 地面点的大地坐标系 用地面点的大地坐标系表示地面点的位置需要三个参
数: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大地高
大地经度L和大地纬度B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二维投影位 置,用大地高H表示地面点到参考椭球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1—4所 示
图1—4大地坐标系
1.2.4 高程系
1.绝对高程
地面点沿铅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绝对高程,亦称为 海拔。在图1-10中,地面点A和B的绝对高程分别为HA和HB。
图1—10 绝对高程 我国规定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我国的大地水准面。
1.2.2地面点位置的表示方法
1.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
目前,卫星大地测量的日益发展,常用地心空间直角坐标来表示空间一点的 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点设在地球椭球的中心O,用相互垂直的x、y、z三个轴 表示,x轴通过起始子午面与赤道的交点,z轴与地球旋转轴重合,形成右手坐标 系。如图如图1—3所示
图1—3 空间直角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体就代表 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我们把选定了形状和大小并在地球上定位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的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它是测量计算和投影制图 所依据的面。
我们把选定了形状和大小并在地球上定位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的表面是一个规则的数学曲面,它是测量计算和投影制图所依据的面。
,地面点A、B的位置分别用 平面直角坐标(xA、yA)、 (xB、yB)表示;该两点的 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 以⊿x、⊿y表示。坐标增 量可以通过测量有关距离
和角度进行计算求得。
2.3.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在大范围进行测量工作时,由于水平面和水准面存在 较大的差异,所以不能用水平面代水准面。应将地面点投 影到椭球面上,再按一定的条件投影到平面上,形成统一 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我国现采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方 法,该方法是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 ,如图1-6所示
1.2 测量学中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
由测量学的定义可知,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及服务于工程建设, 首先要测定地球表面的点位,就需要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一概略 了解,并建立适当的确定地面点位的参照标准——坐标系。
1.2.1 球的形状和大小 1.2.1.1 大地水准面和参考椭球
假想有一个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延伸至陆地下面形成 一个封闭的曲面,这个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任一静止的 液体表面称作水准面)。
1.2.3二维坐标系
1.2.3.1平面直角坐标
在小范围进行测量工作时,可用水平面作为基准面,平面直角坐 标系的原点以O表示
(图1—5)。通过O点的南北方向线为x轴(纵轴),向北为正,向南 为负;通过O点而垂直于X轴的东西方向线为Y轴 (横轴),向东为 正,向西为负。象限次序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为了避免测区内各点 的坐标出现负值,通常将原点O选在测区西南角上,使地面各点都 投影于第1象限内。如示投影带的带号,如图1-8所示。 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 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东经1.5º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º 自西向东分带,将整个地球分成120个投影带。用第1、第2、第 3、…、第120表示投影带的带号。
图1----8 椭球面分带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