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我国大豆各主产区及其气象条件

大豆适宜生长在年积温(计算积温的起始温度为15℃)大于1000℃、持续天数在60天以上、较湿润的地区。我国大豆产区可分为春大豆区、黄淮流域夏大豆区、长江流域夏大豆区、秋大豆区和四季大豆区五个栽培区。

1.春大豆区

春大豆区包括东北春大豆亚区,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和西北春大豆亚区。本区共同特点是温度较低,无霜期短,为春种秋收一年一熟的春大豆。

(1)东北春大豆亚区。本区是我国大豆第一大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及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一般4月下旬、5月上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无霜期短,一般约为110~140天。日照长,夏至日照约为15~16小时左右。降雨量较多,主要产地年降雨量多在500~700毫米。

(2)黄土高原春大豆亚区。本区地处黄土高原,包括山西省北半部、陕西省北部,以及内蒙古和宁夏,以山西省北半部和陕西栽培大豆较多。一般4月下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本区海拔较高,日照较长,一般夏至日照在15小时以上。降雨量少,大豆产区全年降水量多为300~400毫米,属干旱少雨地区。

(3)西北春大豆亚区。本区位于西北高原,包括新疆,以及青海省东北角和甘肃省西部,大豆栽培很少。本区地势高,日照较长,夏至日照多为15小时以上。全年降水量极为稀少,多则250毫米左右,少则只几十毫米,属于灌溉农区,全靠灌溉。一般4月下旬5月上句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

2.黄淮流域夏大豆区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和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原为二年三熟的冬闲夏大豆,大部改为麦豆一年两熟的夏大豆。

(1)黄淮平原夏大豆亚区。本区大豆仅次于东北春大豆亚区,为我国大豆第二大产区。包括山东全省,河南省大部和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黄淮平原广大地区。

本区无霜期多为180~230天,光照较短,夏至光照约为14.5小时左右。本区季节性强,大豆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多。全年降水量多为500~700毫米,但往往大豆前期多雨易涝,后期少雨,易遭干旱。

(2)黄河中游夏大豆亚区。本区地处黄河中游,包括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关中地区和甘肃省东部。本区无霜期较长,光照较短,夏至日照约为14.5小时左右。

本区季节性更强,大豆也要抢种抢收。雨量较少,全年降水量多为500~600毫米。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6月中下旬、7月初播种,9月下旬、10月初收获。

3.长江流域夏大豆区

长江流域夏大豆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夏大豆亚区、四川夏大豆亚区和云贵高原夏大豆亚区。本区主要为夏大豆,其次为春大豆,还有部分秋大豆。

(1)长江中下游夏大豆亚区。本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包括江苏和安徽两省南部、上海市、湖北全省、河南省南部信阳地区,以及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的北部。本区温度高,无霜期长,约为300天,日照短,夏至日照约为14—14.5小时,雨量充沛,全国降水量多在1500毫米左右。

(2)四川夏大豆亚区。本区包括四川全省。本区高温多雨,无霜期长,日照短,夏至日照多为14~14.5小时。本区大豆种植方式除单作外,还有田埂豆和与玉米间作。

(3)云贵高原夏大豆亚区。本区包括贵州全省,云南省大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西部。本区温度较上述两个夏大豆区为低,无霜期长,日照短,夏至日照多在14小时左右,雨量较充沛,一般全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上下,一般春播与玉米间作。

4.秋大豆区

秋大豆暂不分亚区,只作为一个区,包括福建、台湾两省全部,浙江、江西两省的中南部,湖南省的南部,以及广东省的北部和广西的东北部。本区温度高,无霜期较长,日照短,夏至日照为13.5~14小时。通常秋大豆在早稻收

获后8月初播种,11月收获后再播种冬作物,形成早稻、秋大豆和冬作物一年三熟制。

5.四季大豆区

本区又称冬大豆区,暂不分亚区,只作为一个区。本区接近热带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的南部。本区温度高,终年无霜,日照变化小,夏至日照在13.5小时以下。雨量充沛,全年降水量达1000~2000毫米。如广东、云南的南部大豆可终年播种,冬、春大豆以后可播夏、秋大豆。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 多年调查研究表明,城市空气质量好坏与季节及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冬季采暖期,北京市和北方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凶是燃煤烟雾,其次是汽车尾气,两者的共同作用使空气污染更加严重;而在非采暖期,则以大量的机动车尾气和悬浮颗粒物污染为主。相对于每周或每天而言,当污染源排放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风、雨、气压、温度等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空气质量的好坏,使空气污染指数会有很大的差别。例如1998年9月下旬,北京市不少行人感到眼睛干,嗓子疼,街面空气呛人。这与当时静风天气闷热有密切关系。首先,大气逆温现象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一般来说,冬季逆温层较强较厚,维持时间较长;夏季则相对偏弱。通常在晴朗微风的夜间有逆温现象存在,使低层大气比较稳定,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太阳出来后,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使逆温层逐渐消失,大气湍流混合和垂直对流加强,有助于污染物质的扩散。冬天,一场冷空气过后,特别是其后连续几天不刮风或只刮微风,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污浊;如果近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又常常会有雾相伴随着。造成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与逆温有关。出现逆温天气会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们健康,因此,有人称逆温是冬天的隐性杀人帮凶。一般条件下,气温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约降低0.6度,这样,大气低层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层温度低,空气密度相对较大,造成了“头重脚轻”的现象,大气层结就不稳定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向高空移散,从而减轻在大气低层污染程度。可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上述的一场冷空气过后,却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大气科学中称这种现象叫“逆温”。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它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空气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又向下蔓延,从而加重了大气污染。美国美丽的滨海城市洛杉矶,却被人们称为美国的“烟雾城”,这是因为每年从8月到10月,洛杉矶有60天左右笼罩在烟雾之中。1943年9月8日,洛杉矶城区被烟雾笼罩了整整一天,使上千人中毒,最后有400多人死亡,一夜之间,草木枯黄,使当时的洛杉矶失去了优美的环境。调查表明,是日益增多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排放的尾气形成了这种烟雾。另外,还由于洛杉矶上空,一年中约有三百天出现逆温,使这种烟雾形成之后,常常积聚不散。震惊一时的伦敦烟雾事件,与出现逆温有关。在1952年12月5日至9日这几天里,由于冷空气过后,使得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2021新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 事项(2021新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2021 新版) 一、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车间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置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

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工段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置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烧成等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生产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

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人孔门(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流通,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控; ⑥各单位、工段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⑧各单位、工段要向作业员工提供高温区域作业必需高温防护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对高温防护设备的维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⑨计划检修期间,办公室要在检修场所设立茶水点,供应茶水、绿豆汤、紫菜汤等防暑降温饮品,生产安全处要根据气温情况提供瓶装水,让作业人员及时补充水分;员工在饮用防暑降温饮品时,应有节制合理饮用,避免因饮用过量导致的肠胃不适; ⑩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精编】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讲授2学时 教学要求 要求了解与大气污染相关的气象学基本知识, 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大气层结构及大气的热力过程。 教学难点 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 教学内容: §3-1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3-2大气的热力过程 §3-3大气的运动和风 污染物排入大气后是否引起严重大气污染除取决于污染物的排入量外与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稀释速度关系极大。各区域常常进行环境监测,测定各污染物的情况,我们会发现在同天大气监测值差别很大。而统一污染源不可能差别很大,有时监测值会几百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与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研究各种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作用和大气污染物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条件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大气污染气象学。本章只讨论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作用,初步掌握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污染气象学知识打下基础。 §3-1 概述

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物理量在气象上称之。气象要素的数值是直接观测获得的,主要有: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下面分别介绍几个: 1. 气温:空气湿度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 2.风 a)定义:什么是风?空气水平方向的流动叫风。 b)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湿度 分布不均造成。 风的特性用风向与风速表示,它是一向量。 由于温度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风 从图a看出地面AB上,t1 = t2 ,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和气压到处相等,AB上空各高度在水平方向上的T、P也到处相等,则等压(各处气都相等的面)与地面平行,此时大气静止状(无风)。 B来看,A、B两地受热不均,A地气温高于B地(t1>t2),A地的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而使等压面抬高,因而在A地上空各高度上的气压比B地上空间高度要高,造成等压面自A 地的气压必高于B地的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自A地某高度流向B地。C来看,由于b空气流动的结果,B地上空因空气流入造成堆积而使质量增加,地面气压升高。A地上空空气质量减少,地面气压下降,于是地面上产生了自B地指向A地的水平气

夏季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夏季高温作业注意事项 当前,盛夏季节,日照强度高,高空天气持续,面对这种高温天气,我们应该多学习和了解一些高温作业时的注意事项,以保证高温天气室内外作业人员的安全及健康。高温作业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什么叫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二、高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温条件下,对人体各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如体温的调节;水盐代谢;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 三、中暑性疾病可分为:中暑先兆、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按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热射病:表现特征为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2.热痉挛:表现特征为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3.热衰竭:表现特征为:先有头昏、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继而昏厥,血压短暂下降,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体温多不高。 四、发生中暑,如何急救? 发生中暑时,应将患者及时撤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阴凉的地点静卧休息,给予十滴水、藿香正气水、含盐清凉饮料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可逐渐恢复。重症中暑者必须紧急送往医疗单位抢救。

五、高温作业工人饮水 高温作业工人排汗量明显增加,其增加量与劳动强度成正比。排出的汗中含有大量盐分,大量排汗使体内盐分丢失,因此,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盐分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的。 饮水是最常见,也是最简便的补充水分方式,但不恰当的饮水不但不能使高温作业者补充已丢失的水分,反而会损害健康,甚至诱发中暑。高温作业工人恰当的饮水应遵循三条原则: 1.补足补够原则。一般来说,要比平常每天多饮水3-5升,食盐20克; 2.饮水方式以少量多饮为宜,暴饮会加重心、肾和胃肠道负担,又促使大量排汗; 3.饮水和补盐同时进行,不能单纯补充水分。单纯暴饮淡水会引起热痉(中暑)的发生,故以含盐饮料为佳。 附件1: 学习心得和合理化建议表 第11 期 部门姓名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169-73 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车间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置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夏季高温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防暑降温培训材料 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随着夏季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 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学习: 1、各部门、车间在布置工作任务时 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2、高温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 作业组人员不得少于2名。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防晒措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风扇等排风设备,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部门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流通 ⑥各部门、车间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 一定要停止作业 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 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⑧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防止作业消耗过大导致身体不适。

防暑降温知识安全常识(新编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暑降温知识安全常识(新编版)

防暑降温知识安全常识(新编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1.中暑的类型 (1)中暑先兆。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略有升高(不超过37.5℃)等症状。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休息,短时间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全部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和脉搏细弱、体温在38.5℃以上等症状。一般在4-6小时内可恢复。 (3)重症中暑。除有以上中暑症状外,并伴有昏迷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达40℃以上等症状。 2.中暑的急救 发现有人中暑,应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抢救和治疗。 (1)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安静的地方,平卧休息。 (2)松开衣服,采取将温通风措施,帮助散热。

(3)及时补充清凉含盐饮料。 (4)服用解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解暑片或涂清凉油。有头晕、恶心、呕吐或腹泻者,可服用中药霍香正气水等。 (5)严重的中暑病人,经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3.防暑降温知识 (1)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制定防暑降温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对高温作业点要做好调查摸底,心中有数;对防暑降温设备要组织维护保养;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体检等。 (2)制订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暑季要根据生产特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增加工休时间,安排好工间休息地点,休息室或凉棚,有条件的可在休息室设置空调设备。 (3)充分保证高温作业工人睡眠时间。在室内设立一定床位的高温临时宿舍,供路远或家庭环境差的高温作业工人临时住宿,同时做好食堂和家属工作,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 (4)改革工艺。通过技术革新,改进操作方法和工具设备,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消除或减轻笨重的体力劳动,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 (5)合理布置和疏散热源。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知识培训材料

夏季防暑降温安全预防知识培训材料 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安全非正常事件多发时期。 一、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㈠各单位在布臵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臵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臵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1.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2.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4.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㈡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1.高温区域从事电焊、装配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

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2.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3.在高温区域进行(尤其是密闭狭小空间)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设臵通风措施,达到散热目的; 4.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5.高温天气在密闭狭小空间作业时,必须保证强制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控; 6.各单位、车间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7.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二、防暑降温知识 ㈠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 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就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就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大气污染物在迁移、扩散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与危害。因此,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为人们所关注。 一、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的行为都就是发生在千变万化的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世界上一些著名大气污染事件都就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流场与温度层结。 (一)风与大气湍流的影响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与湍流起主导作用。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低。在自由大气中的乱流及其效应通常极微弱,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就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与地面粗糙等;另一种就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它们有时以动力湍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这些都就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 1. 大气温度层结 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与密度在垂直方向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52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本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标准版 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高温天气施工注意事项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 3、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和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4、加强个人防护。选穿浅色衣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做好防晒措

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衣着宽松。 5、控制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劳逸结合;施工队应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食堂准备大量的蔬菜、适当的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6、施工现场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7、施工现场电焊时在下层火花着落处要设有围板拦住防止扩散,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曝晒工作。 12、为防止高处坠落,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

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

高温天气作业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作业注意事项 【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 对湿度≥80%RH)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包括高温天气作业和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高温天气】 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 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工作场所高温作业】 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影响】 一、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体温的调节: 高温作业的气象条件、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体温调节都有影响。 水盐代谢: 高温作业时,排汗显著增加,可导致机体损失水分、氧化钠、钾、钙、镁、维生素等,如不及时补充,可导致机体严重脱水,循环衰竭,热痉挛等。

饮食和营养循环系统: 高温作业时,心血管系统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可导致血压发生变化。高血压患者随着高温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消化系统: 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胃肠道疾病的患病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 神经内分泌系统: 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工伤事故。 泌尿系统: 由于大量水分经汗腺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等。 二、中暑性疾病: 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热射病: 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超过散热,引起体内蓄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发生障碍。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典型症状为: 急骤高热,肛温常在41℃以上,皮肤干燥,热而无汗,有不同 程度的意识障碍,重症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等。 个人防护背心热痉挛: 是由于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所致。 临床表现特征为: 明显的肌痉挛使有收缩痛,痉挛呈对称性,轻者不影响工作,重者痉挛甚剧,患者神志清醒,体温正常。

大气污染气象学方案

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讲授2学时 教学要求 要求了解和大气污染关联的气象学基本知识, 理解和掌握大气圈的结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大气层结构及大气的热力过程。 教学难点 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稳定度和逆温。 教学内容: §3-1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 §3-2大气的热力过程 §3-3大气的运动和风 污染物排入大气后是否引起严重大气污染除取决于污染物的排入量外和污染物于大气中的扩散稀释速度关系极大。各区域常常进行环境监测,测定各污染物的情况,我们会发当下同天大气监测值差别很大。而统壹污染源不可能差别很大,有时监测值会几百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和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于研究各种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作用和大气污染物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条件中逐渐形成了壹门新的分支学科——大气污染气象学。本章只讨论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扩散作用,初步掌握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中的壹些问题,为进壹步学习污染气象学知识打下基础。 §3-1概述 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二.大气的垂直结构

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的物理量于气象上称之。气象要素的数值是直接观测获得的,主要有:气温、气湿、气压、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下面分别介绍几个: 1.气温:空气湿度是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壹个物理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 2.风 a)定义:什么是风?空气水平方向的流动叫风。 b)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湿度 分布不均造成。 风的特性用风向和风速表示,它是壹向量。 由于温度分布不均而形成的风 从图a见出地面AB上,t1=t2,水平方向上的温度和气压到处相等,AB上空各高度于水平方向上的T、P也到处相等,则等压(各处气均相等的面)和地面平行,此时大气静止状(无风)。 B来见,A、B俩地受热不均,A地气温高于B地(t1>t2),A地的空气因受热膨胀上升而使等压面抬高,因而于A地上空各高度上的气压比B地上空间高度要高,造成等压面自A地的气压必高于B地的气压,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自A地某高度流向B地。 C来见,由于b空气流动的结果,B地上空因空气流入造成堆积而使质量增加,地面气压升高。A地上空空气质量减少,地面气压下降,于是地面上产生了自B地指向A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因此空气自B地流向A地这样形成了高空自A地流向B地,地面自B地流向A地的空气环流。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夏天高温、暴雨、雷电天气增多,安全生产不利因素增多,风险加大,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需 采取相应措施,切实做好防暑、防汛和防暴晒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一、建立高温天气项目安全管理小组: 为保证高温天气现场工作正常运转,做到安全不出事,项目部成立高温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工宿舍防火负责人: 值班电工: 二、高温天气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现场作业安排 夏季天气高温干燥,连续超负荷地工作容易造成中暑事故的发生。合理安排和调节作息时间,尽可 能避开高温时段生产,尽量减少超时加班生产,做到劳逸结合,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日均气温达到35℃以上时,停止室外作业,合理安排工人进行室内作业;高温天气中午12时至15 时不得进行室外作业。防止高温天气下出现困倦、过度疲劳的状况,从而发生安全事故。 2、个人防护措施 高温天气现场作业时,为了保护特种作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 护用品,佩带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3、现场医疗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保证足量凉茶、开水供应,高温作业时,提供绿豆汤、淡盐水或茶汤等解暑饮料。并加强饮水保温桶管理,做到加盖加锁。 2)施工现场急救室配备防暑急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并定期发放到作业班组。 4、生活卫生管理措施 1)食堂、宿舍、厕所均采取安装纱门和纱窗等防蝇措施。 2)食堂人员要持有健康证,并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3)宿舍内设置2×米规格的上下双层单人床,禁止职工睡通铺,每宿舍均安装电扇一台,纱门纱窗齐全。 4)厕所设专人管理,每天定时清扫,保持厕所内清洁。

高温天气高速绿化养护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高速绿化养护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高速绿化养护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标段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做好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 1)高温天气的认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2)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标段安排员工作业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并在11时至15时不得安排作业。 4)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标段可采取轮换作业制,将管理小区打水、拔草等绿化养护任务与主线绿化养护任务结合,缩短员工在高速公路上连续作业时间。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1)高温作业时班组长在现场要认真、持续做好安全监控,发现员工身体不适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2)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作业一段时间可以就近在空调车内、上跨桥梁或树荫下休息5-10分钟; 3)夏季作业时,班组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

尽可能缩短在高温时段的持续劳动时间;建议工作时段:上午:5:30-9:30,下午:15:00-19:00(以上均为进入工作区域时间,行车时间不计入)。 4)各标段要为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班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5)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项目负责人并及时送至附近医疗机构紧急救治; 6)各标段班组长应督促炊事员做好夏季饮食卫生同时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适当增加绿豆汤、紫菜汤、海带汤等防暑降温饮品,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等,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等。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不要多吃冷饮,以免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 7)班组长根据防暑降温药品清单(见附件2)到驻地附近药房购买相关药品(凭票据报销),具体数量和规格根据本标段工人数量咨询药房医师后决定。相关药品配置到位后,班组长必须掌握各药品功效和使用方法。请各位班组长务必于本月20日前落实并在班组微信群中以照片+文字形式说明。

高温天气的国家规定

安监总局、卫生部、人保部、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目前意见征集已结束,不久将发布实施。 日气温超35℃即高温 新办法对何为高温天气进行了明确界定,即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依据新《办法》,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须调整劳动者作业时间: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室外作业不得超过5小时,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时,须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者加班。 中暑可申请工伤 依照新《办法》,劳动者因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的,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因高温作业引起中暑的,经诊断为职业病、认定为工伤的,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中暑死亡或中暑后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性中暑诊断,应当经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依照有关规定,接触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后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还须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高温作业情况,配备中暑急救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怀孕女工超35℃可休息 新《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及室内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也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中第Ⅲ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患有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对患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以及持久性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以及孕期、哺乳期、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劳动者,应当调整其工作地点或工作岗位。

供电车间接触网专业高温天气下作业相关规定

供电车间接触网专业高温天气下作业 相关规定 根据中心周会要求,为了确保供电车间接触网专业在高温天气下人身和设备安全,针对高温天气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人身安全方面 1、涉及到有车辆段(停车场)的检修作业时,提报检修计划时尽量避开阳光直射下的作业; 2、作业前作业人员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确保人员饮水; 3、工作领导人要安排专人准备好防暑降温药品(公司下发的藿香正气液、风油精、六神花露水等); 4、作业过程中一旦发现作业人员有中暑的征兆时(如大量出汗,出现头晕眼花的症状,四肢无力,体内的温度升高,注意力下降,手脚不协调等),工作领导人要及时停止其工作,带到阴凉处休息; 5、作业前的安全交底必须有防暑降温措施,特别是高空作业人员的高空防坠落的措施要重点强调。在使用脚扣、安全带前要认真检查其状态,在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要手把牢靠、脚踏稳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安全防护措施传达到作业组每一名成员; 6、高温天气下在练兵线的实操培训应避开当日高温时段。

二、设备安全方面 高温天气下对车辆段(停车场)接触网设备的巡视工作要做好以下重点设备的巡视: 1、柔性线岔,重点观察线岔交叉点与线岔限制管之间的距离,不能出现线岔交叉点与线岔限制管之间的卡滞; 2、棘轮补偿装置,重点观察a、b值的变化情况,不能小于极限温度值。巡视人员要检查棘轮、坠砣串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滞; 3、弹簧补偿装置,重点观察弹簧补偿装置刻度牌与当地、当日的环境温度相对应,补偿绳伸缩长度a值符合安装曲线要求; 4、支持定位装置,重点观察腕臂、定位装置和吊弦有无异常的偏斜。 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设备异常情况时,巡视人员要及时将情况汇报给工班长,工班长必须现场确认,视异常情况上报包保专业工程师。 供电车间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六日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立体车库主题钢结构安装施工队: 针对项目建设已进入夏季施工阶段,高温气候会对工程的施工带来较多不利的影响,我项目部采取相应措施要求你施工队切实做好防暑、防汛和防暴晒工作,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 切实抓好夏季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工作。夏季高温季节,施工者的心理及生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为酷热的天气,大量的体 力投入以及强烈的日光照射等都会导致人员工作条件变差。炎热高温下的钢构上容易使人产生烦躁心理,就会导致施工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若遇到紧急情况就很难判断;同时,夏季昼长夜短,且气温高,许多人员的休息不够充分,导致精力不充沛,工作中易疲劳、瞌睡,出现这种情况会使得操作者对突发事件反应迟钝,从而导致安全事故。因此,要严格控制操作者的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要进一步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事故教育和遵章守法教育,同时要教育人员多休息、早休息,能够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有旺盛的体力投入到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安全监控,改善一线员工的劳动条件,严禁疲劳作业等事件的发生;要严密监控人员机械的安全状况,确保夏季高温施工安全;要教育广大职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防范高处坠落和触电事故的发生;要加强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严防发生事故 一、高温天气施工注意事项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

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 3、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和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4、加强个人防护。选穿浅色衣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做好防晒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衣着宽松。 5、控制加班加点,切实做到劳逸结合;施工队应加强工人集体宿舍管理,保证工人吃好、睡好、休息好。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多食用大量的蔬菜、适当的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 6、施工现场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7、施工现场电焊时在下层火花着落处要设有围板拦住防止扩散,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曝晒工作。 12、为防止高处坠落,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措施

高温天气防暑降温措施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1.认真落实防暑降温责任制。 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抓好建筑工地防暑降温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对一线施工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要密切关注有关高温天气的气象预报,规避高温施工,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换休息。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4.保证现场饮水供应充足。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水、饮料、茶及各种汤类等,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5.落实防暑降温物品。

要切实关心在高温天气下坚持施工的广大一线施工人员,加强对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要求施工人员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正气水等,落实每一位工人的防暑降温物品。 6.积极改善建筑工地生产生活环境。 要认真落实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风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 7.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强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8.做好夏季防火工作。 针对夏季炎热、天气干燥,火灾事故易于发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预防火灾措施,对配电房、仓库、等易燃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同时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9.加强施工所在地气象资料的收集 及时掌握气温、暴雨等天气预报信息,科学组织施工,有效控制和防范不利天气造成的质量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