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工具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我会向学生介绍算盘和计算器的特点,使他们了解这两种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
然后,我会详细讲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步骤。
我还会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工具的优缺点,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起源、发展以及功能。
2. 引导学生掌握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2. 教学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功能、使用方法以及实际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算盘、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算盘和计算器的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算盘和计算器的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计算工具。
3. 教学讲解:详细讲解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
4. 实践练习:设置一些有关算盘和计算器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于计算工具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算工具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六、板书设计算盘:具有一百多个珠子,上下两根梁,四根棍,棍上各有五个珠子。
计算器:显示屏,按键,开关。
七、作业设计(1)235 + 478(2)126 54(3)98 × 24(4)360 ÷ 602. 答案:(1)713(2)72(3)2312(4)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这两种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2. 计算工具的操作方法3. 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如算盘、计算器等。
3. 示范:教师演示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察并理解。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工具的使用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计算工具的操作方法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
2. 讲解:详细介绍计算工具的操作方法,如算盘的珠子移动、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等。
3. 示范:教师演示计算工具的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工具的操作练习,提高操作熟练度。
第三课时: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工具的应用。
2. 讲解:介绍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计算时间等。
3. 示范:教师演示计算工具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
3. 课堂提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的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2. 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特点。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计算器的功能。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示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边讲解边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按键功能。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4. 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完成练习题。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组汇报解答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讨论解题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步骤,熟悉计算器的按键功能,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索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 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9 9999×9 99999×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精品教案

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2.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较大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的了解。
一、情景导入1.猜谜语,揭示课题。
师:请看大屏幕。
出示谜语,并要求学生一起朗读谜语。
猜谜语: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数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师:谜底是什么?(计算器)2.介绍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演示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师:计算工具的发明与不断进步无论对数学学科,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计算器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计算器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还知道些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算器。
(1)课件出示: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呢?(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介绍计算器,从计算器的面板、显示器、键盘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介绍。
(3)回忆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一些常见的功能键的名称和作用。
如“ON/C”是开机及清屏键,“OFF”是关机键,“CE”是清除键,“+、-、×、÷”是运算符号键,“0,1,2,3,4,5,6,7,8,9”是数字键等。
2.演示计算器。
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生1:先输入25,再输入×,接着输入4,再输入=,显示屏上出现的数就是计算的结果。
生2:如果输错了,可以按CE键清除。
3.同桌之间互相出几道计算题,然后两人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
全班交流,说一说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有什么感受,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生1:可以先估一估计算结果,以免按错了。
生2:计算大数用计算器比较方便,计算较小的数直接口算更快,不必使用计算器。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认识:- 认识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会开关计算器。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学会清除计算器上的数据。
3.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掌握连续运算的方法。
-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 计算器的连续运算。
- 计算器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法: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3. 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2. 认识计算器(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生跟随教师,认识并学会开关计算器。
3. 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加、减、乘、除运算。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的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如连续运算、混合运算等。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工具》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本章通过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功能,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基本操作以及计算器的使用规则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使用计算器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操作不熟练、对计算器功能认识不足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计算器的使用规则,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器的使用规则以及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2.运用示范法,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上手操作。
2.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第4课时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 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尺、计算器、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并能够理解计算结果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工具,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认识到计算工具的重要性和便利性,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尺、计算器、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和进步。
2. 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介绍计算尺、计算器、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并演示其使用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计算工具进行数值计算。
3. 计算工具的应用:通过具体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工具的应用和计算结果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工具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讲授新课:(1)介绍计算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解释计算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介绍计算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解释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解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演示与操作:(1)教师演示计算尺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教师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3)教师演示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4. 应用与练习:(1)给出一些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神奇的计算工具
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课文第35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阈学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电子计算器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
学生:认识计算器。
板书:神奇的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速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知识。
从中也可以了解本班学生对操作计算器的认识程度,为教学工作提供帮助。
2.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大多数学生在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前,已经懂得了一些操作计算器的方法以,所以本活动可以先让一部分学生做小才师,来介绍计算器各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
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
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 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
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
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
因为学生所准备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各计算器中配置的功能键也不一样,以上5种功能键是比较普遍的存在。
如果学生有兴趣,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器,介绍一些其他的功能键。
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三、精彩展示
(1)计算25×4
操作过程:
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实物投影呈现:
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
肉丝:5元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甜点:8元
青菜:3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四、测评反馈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
①1+2+3+1+??+98+99+100=101×50,只要用计算器计算101×50 ②999×9=8991
9999×9=89991
99999×9=899991
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最高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神奇的计算工具
(1)计算25×4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菜单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甜点:8元
青菜: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