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对抗与雷达对抗侦察情报机载目标识别融合模型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军事信息对抗技术

军事信息对抗技术

(军事信息技术2 生长干部系列教材通信指挥学院)第三章军事信息对抗技术第一节通信对抗技术通信对抗技术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使用效能并保护己方无线电通信系统使用效能的正常发挥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的总称。

通信对抗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无线电通信对抗侦察技术(简称通信对抗侦察技术)、无线电通信干扰技术(简称通信干扰技术)、反通信侦察/抗干扰技术(简称通信防御技术)3部分。

其技术体系如图6-2所示。

一、通信对抗侦察技术(一)概述1、通信对抗侦察通信对抗侦察是指使用通信侦察设备对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进行搜索截获、分析识别、监视跟踪以及测向和定位等,以获取信息内容、技术参数、工作特征和辐射源位置等情报的活动。

通信侦察是通信对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通信对抗的前提和基础。

2、通信对抗侦察的主要任务通信对抗侦察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1)侦听侦收使用无线电侦听侦收设备,获取敌方无线电通信信号技术参数(如工作频率、调制方式)和工作特征(如联络时间、联络代号)等。

2)测向定位使用无线电侦听侦收设备测定敌方通信信号的来波方位,确定敌方通信电台的地理位置。

3)分析判断通过对敌方通信信号的技术特征参数、工作特征和电台位置参数的分析,查明敌方通信网的组成、指挥关系和通联规律,查明敌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类型、数量、部署和变化情况。

从而可进一步判断敌指挥所位置、敌军战斗部署和行动企图等。

3、通信对抗侦察的特点通信侦察的目标是无线电信号。

这些信号是多种多样的,敌人在进行通信时总是千方百计地希望能顺利进行通信,通信的内容不被对方截获。

而作为侦察者则反之,总是希望能搜索、截获尽量多的敌方通信信号,以便从中分析出多的情报内容,作为干扰或攻击敌人的作战行动的情报依据。

在这种侦察与反侦察的对立斗争中,使得通信对抗侦察有如下特点:1)信号频段宽、数量多通信侦察需要覆盖无线电通信所使用的全部频率范围。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看,这个频率范围人约从几千赫兹到几十吉赫兹。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

空地一体化雷达探测网络体系架构研究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持续深入,为了快速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信息及防御技术越来越受到学术研究机构、工业设计单位和政府部门的关注,是当今世界强军强国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雷达系统作为战场探测系统的核心装备,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先进的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技术的发展以及雷达截面积极大减小的隐身目标出现,单雷达或者单平台雷达系统受频段、视角、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探测性能受到严重制约,已经很难适应体系作战需求,亟需通过多平台多雷达探测资源整合和重组,弥补单平台单雷达探测能力的不足,实现雷达网络化架构,达到区域整体探测效能最优。

1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组成(1)网络中心站。

网络中心站是整个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主要功能是对各站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指挥各站工作。

以防空为例,网络中心站首先对各一体站下达侦察的命令(有的进行有源探测,有的进行无源侦察),通过网络传输获取各站所测量的目标数据与信息,并进一步结合自身侦察所得信息,对数据进行关联并处理信息,从而得到对来袭目标较为完整信息的描述。

在此基础上,引导一体站对目标进行干扰压制,达成对重点地段的保护。

网络中心站还将所得数据上报上级指挥部门及友邻单位,更好地辅助指挥与协同作战。

(2)一体站。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雷达与雷达对抗一体化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体站发射的信号不仅可以对雷达进行干扰,还可以对雷达进行探测。

与传统的雷达对抗系统类似,各站也配有侦察设备,具备一定的侦察能力。

仍以防空为例,一体站在网络中心站的命令下对目标进行侦察,当一部或多部一体站发射探测信号,本站或其他一体站接收信号时为有源侦察,当一体站不发射信号只接收信号时为无源侦察,各站将所得信息汇报与指控站。

当各站得到对目标实施干扰的指令后,发射信号对目标进行干扰,此时侦察设备不接受信号。

2网络的雷达的系统网络设计系统的网络设计采用Client+WebService(客户端+网络服务)和B/S(浏览器端/服务端)两种架构体系来实现。

航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系统建设思考

航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系统建设思考

航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系统建设思考摘要:航空电子对抗是指利用航空器平台装载的电子对抗装备在空中实施的电子对抗军事行动。

随着新型雷达、通信和电子对抗系统的不断涌现,作战对象和电子对抗装备的种类、结构及功能日趋复杂,电磁环境和体系对抗的复杂度空前提升。

为满足航空电子对抗人才培养需要,军校亟须开展航空电子对抗作战仿真系统(简称作战仿真系统)建设,以支撑学员核心能力培养。

关键词:航空电子;对抗作战1 作战仿真系统建设原则1.1 以作战任务为牵引立足主战平台兼顾典型电子对抗装备航空电子对抗的平台种类较多,装备类型及组成复杂,涉及雷达对抗、通信对抗等多个技术领域。

对于聚焦培养学员电子对抗技战术综合能力的作战仿真系统,在设计时应当以航空电子对抗作战任务为牵引,立足主战平台,兼顾典型电子对抗装备。

本文以主战平台的电子对抗系统或装备为出发点,提取不同作战背景和设备体制中各组成部分的共通之处,分析其结构与功能的差异,以封装的仿真模型和软件模块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功能再现,以网络接口方式组建完整的电子侦察系统、电子干扰装备数字仿真环境,并进行侦收、干扰效能的评估。

1.2 以侦察为主线模块化建设组合式使用电子对抗侦察是航空电子对抗各类作战的共同基础,作战仿真系统在设计时应以侦察为主线,在侦察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拓展电子干扰等相关功能。

同时,模型设计兼顾通用性和专有性,通过分析不同作战场景和设备体制的异同,使模型在符合工程设计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功能需求。

模型的搭建符合“模块化建设、组合式使用”,便于用户学习和使用。

显控软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界面美观友好、简洁直观,能够实现典型作战场景的显示控制和对所有模型的状态设置功能,容错性强。

作战仿真系统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在用户需求升级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部分功能进行更新。

2 作战仿真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目标群态势生成子系统仿真战场中的目标状态和剧情态势;无源侦察仿真平台仿真我方侦察平台编队的运动状态、ESM信号处理以及无源雷达信息处理功能;情报分析中心包括辐射源识别、平台识别、目标关联、态势评估以及定位跟踪等模块,对情报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军事理论期末考试复习1、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国防政策,以及防御型的军事政策决定了其国防为()BA、联盟型国防B、防御型国防C、中立型国防D、独立自主型国防7、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DA、单级格局B、多级格局C、两级格局D、一超多强格局8、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DA、战略目的B、战略方针C、战略手段D、军事力量9、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是()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 CA、阿富汗战争B、两伊战争C、伊拉克战争D、911事件12、现代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手段主要包括: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光电对抗、()。

DA、电子防御B、电子对抗侦察C、卫星侦察D、水声对抗13、()是联系军事技术和作战理论的纽带。

BA、通信网络B、军队的组织结构C、武器和装备D、心理空间14、信息时代战争的典型战争形态是()BA、机械化战争B、信息化战争C、冷兵器战争D、热兵器战争15、做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要以()为重点。

BA、军事理论创新B、武器装备建设C、体制编制调整改革D、高素质人才培养22、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BA、战略方针B、军事力量C、战略手段D、战略环境2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 AA、两级格局B、单级格局C、多级格局D、多元交叉格局24、我国领土总面积应该是()平方公里。

CA、960万B、300万C、1260万D、660万25、航天技术由运载器技术、航天器技术、()三大部分组成。

AA、地面测控技术B、空间技术C、无人航天器技术D、载人航天器技术27、雷达对抗手段包括雷达侦察、雷达干扰、()。

CA、雷达有源干扰B、光电干扰C、反辐射摧毁D、雷达无源干扰28、人类社会的技术社会形态一共经历了()次转变CA、一B、二C、三D、四29、信息化战场上,()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DA、线式、接触式B、非线式、接触式 C线式、非接触式 D、非线式、非接触式30、做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要以()为突破口。

信息化国防军事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信息化国防军事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信息化国防军事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信息化国防是指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国防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在信息化国防中,军事目标的识别与跟踪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国防军事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军事目标识别技术军事目标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军事目标进行特征提取、分类与识别的过程。

目标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阶段的军事行动中,包括预警、侦察、打击等。

现代军事目标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法。

1. 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对军事目标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目标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图像处理技术包括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图像增强等。

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军事目标的轮廓、颜色、纹理等特征可以被提取出来,为后续的目标识别提供数据支持。

2. 模式识别技术模式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目标的特征进行匹配和识别。

常用的模式识别技术包括模式匹配、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通过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将军事目标与已知的模式进行匹配,快速准确地识别目标。

3. 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是指通过训练算法,使计算机具备学习和智能决策的能力。

在军事目标识别中,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训练大量的军事目标样本,使计算机自动学习目标的特征和模式。

常用的机器学习技术包括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

二、军事目标跟踪技术军事目标跟踪技术是指在军事行动中,通过连续观测和分析目标的动态信息,实时跟踪目标的位置、速度和运动轨迹。

目标跟踪技术对于指挥决策、打击精度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单目标跟踪技术单目标跟踪技术是指针对单个目标进行跟踪的技术。

常用的单目标跟踪方法包括卡尔曼滤波器、粒子滤波器等。

这些方法基于目标的位置和动态信息,通过状态估计和预测,实现对目标的连续跟踪。

2. 多目标跟踪技术多目标跟踪技术是指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技术。

随着指挥和打击需求的增加,多目标跟踪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综合电子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综合电子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综合电子战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章从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体系结构,探索了实现系统的关键技术。

标签:电子战;系统功能;体系结构;顶层设计引言电子战装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从任务和功能单一的作战装备,逐步发展成为具备多种功能,可遂行多任务的综合电子战系统。

电子战的概念和内涵不断拓展,其技术不断创新,其作用和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电磁控制权已经成为战争的制高点,而综合电子战系统是夺取电磁控制重要的手段。

因此,研究综合电子战系统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综合电子战的内涵综合电子战系统是由岸、海、空等平台构成的,广泛用于三军协同作战的电子战装备体系,综合电子战是相对于单个电子作战装备而言的概念,其主要特点是多任务、综合电子作战能力和强大作战效能,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多功能融合、作战频段全频段覆盖和作战空间囊括多维空间。

综合电子战系统是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的要求而提出的电子作战新概念,它具有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打击和电磁毁伤等四大功能。

它在信息作战指挥控制中心的同一指挥控制下,通过各种平台的雷达对抗、通信对抗、无线电侦察、反辐射攻击及敌我识别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统一电子信息态势,密切协同各种电子作战力量,夺取局部电磁控制权。

2 综合电子战主要作战功能综合电子战系统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敌C4ISR系统和精确制导武器,其主要功能通过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磁攻击等手段实现。

2.1 电子侦察电子侦察是实施电子干扰、电磁攻击等的先决条件,分为电子情报侦察和电子支援侦察。

电子情报侦察是利用电子侦察设备对可能的作战区域长时期进行电子信号的监测、评估和分析处理,确定辐射源的参数、信号体制和变化规律,进而评估其配属的武器系统,为指挥人员评估电子态势和实施电子作战行动提供参考。

电子支援侦察是在作战准备阶段和作战实施过程中,运用各种电子设备截获感兴趣的电子信号,实时确定辐射源的信号特征、参数等,评估辐射源威胁的性质、等级,确定辐射源的方位,为实施电子进攻、电子防御和兵力机动等提供实时情报信息。

电子战装备一体化技术

电子战装备一体化技术

第8卷 第4期信息与电子工程Vo1.8,No.4 2010年8月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ug.,2010 文章编号:1672-2892(2010)04-0397-05电子战装备一体化技术梁百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71)摘 要: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一体化是电子技术发展和现代战争需求的必然结果。

电子战装备一体化,是集中了现代材料学、光子学、微电子学、光电子技术、微机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各学科成就的高科技系统。

本文分析了一体化电子战系统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关键技术。

关键词:综合电子战;雷达与电子战一体化;发展趋势;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N97文献标识码:A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electronic warfare equipmentLIANG Bai-chuan(ECM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dian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71,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he radar/communication and EW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modern war requir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electronic warfareequipment is high-tech system connect ideas for modem material science, photon science, microelectronics,photoelectron technique,micro-machinery technique,especially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as wellas software radio-technology,etc.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ain features,development trend and some keytechnologies for accomplishing the integration of radar-electronic warfare.Key words:integrated electronic warfare;integration of radar-electronic warfare;development trend;key technologies电子战装备的发展日趋一体化和通用化。

雷达_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

雷达_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
图1 雷达 - 通信一体化系统框图
C2 , 然后再进行乘性混合, 其形 之前分别加上大直流分量 C1 , 式为: s = ( x + C1 ) ( c + C2 ) 于是 ls = lns = ln[ ( x + C1 ) ( c + C2) ] = ln( x + C1 ) + ln( c + C2 ) ≈k1 x + k2 c 3. 2 修正的盲源分离算法 盲源分离通常处理的模型为 x = As, 通过寻求线性变换 W, 使得估计分量 y = Wx 尽可能统计独立。 这里 x 为已知的 m 维观测向量, s 为未知的 N 维源向量, 且其各分量统计独 立; A 为一个未知的 M × N 线性混合矩阵。 盲源分离算法是针对阵列信号的, 而对单一信号不适 用。而本系统中接收机采用单天线接收, 因此, 要对盲源信 号进行修正, 使其符合阵列信号的要求 。 以雷达信号作为参 考信号, 使接收信号经同态滤波后的信号和雷达信号组合成 为一阵列信号。即: ( 5) ( 4)
H( f) =
{
1, 1 2
{1 + cos [ π( 2Ts
— 1 —
使雷达具有通信功能, 需将通信信号调制到雷达信号 传播,
2
2. 1
雷达 - 通信一体化设计方案
雷达 - 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 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在原理上都是电磁波的发射和接
形成一体化信号。 中, 假设雷达发射的信号形式为: c( t) = Acos( 2 πf c t + θ( t) ) = c1 ( t) cos( 2 πf c t) ( 1) A 为载波的幅度; f c 为载波频率; θ( t) 为相位调制函数; 其中,
本系统中, 雷达信号采用线性调频( LFM ) 信号, 通信信号调 制方式采用 BPSK 调制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3年 第 2期
2 01 3, No . 2

子 对

总第 1 4 9 期
S e r i e s No . 1 4 9
EU CⅡ1 0NI C W A R FAR E
通 信对 抗 司 雨 田 达对 抗 侦 察 情 报机 载 目标 识 别 融 合 模 型 构 建 研 究
t e nt ”

“ b e n g c o n s i s t e n t ”i s p u t f o r w a r d.Ba se d o n he t a n ly a s i s o n he t a d v a n t a g e s nd a l i mi t a t i o ns o f
R u a n X i a o l i n S h a h J i e L i u Q i n S a o n g E n j u n ( 1 .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i f n g I n s t i t u t e , H e f e i 2 3 0 0 3 7 , C h i n a ; 2 . U n i t 7 3 6 7 8 , X i a me n 3 6 1 0 0 9 , C h i n a )
h t e d a a t l e v e l f u s i o n , f e a t u e r l e v e l f u s i o n a n d d e c i s i o n l e v e l f u s i o n , t h r e e s t a n d a r d s ( n a m e l y t i m e l i — B e s s ,a c c u ac r y nd a a n t i — i n t e r f e en r c e a b i l i t y ) t o c o n s t uc r t a n i a r b o ne r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f u s i o n m de o l

通信 对抗 侦察情 报
情报 融合 目标识 别
Re s e a r c h o n Mo d e l Bu i l d i n g o f Re c o g n i t i o n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阮潇琳 单 洁 刘 乾’ 宋恩军2
( 1 . 电子 工程 学院 , 合肥 2 3 0 0 3 7 ; 2 . 7 3 6 7 8 部队, 厦 门3 6 1 0 0 9 ) 摘 要 在 多源 、 异 类传 感 器 应 用 日趋 广 泛 的今 天 , 构 建 异 类传 感 器 信 号 的信 息融 合模 型, 以 实现 战 时机 载 目标的识 别 , 是 电子 对抗 情报 分析 , 特 别 是 目标 分析 所 面 临的 重要 而 紧迫 的课题 。 文章 以通 信对抗 侦察 情报 和 雷达 对抗侦 察情报 为基 础 , 提 出了“ 平 台类 型一
A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wi d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mu l t i p l e s o u r c e ,h e t e og r e n e o u s s e n s o r t o — d a y,t o c o n s t r u c t t h e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 s e n s o r s i g n a l i n f o r ma t i o n f u s i o n mo d e l ,wh i c h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wa r t i me a i r b o r n e t a r g e t r e c o g n i t i o n, i s a n i mp o r t a nt nd a u r g e n t t a s k f a c e d b y t h e i fo n r ma t i o n na a ly s i s ,e s pe c i a l l y he t t a r g e t na a l y s i s.Ba se d o n he t s c o ut i n g i n t e l l i g e n t o f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c o nt u e r — me a s u r e nd a r a d a r c o nt u e r me su a r e, t he f u s i o n b a s i s o f“ p l a t f o r m t y p e a g r e e me n t ",“t i me c o n s i s —
致” 、 “ 时 间一 致” 、 “ 方位 一致” 的融合依 据 , 在 分 析数 据 级 融合 、 特 征级 融 合 和 决策 级 融合 各 自优 势与 局 限性 的基 础上 , 提 出构建机 载 目标 识 别 融合 模 型 的三 项标 准 , 即时效 性 、 准 确性 和抗 干扰 能力 。以决 策级 的融合模 型 为基 础 , 构 建 了一 种 可 以满足 战 时情 报 支援 需 要 的机 载 目标识 别融合模 型 。这部 分工作 对 于其 它异 类传 感器信 号 的信 息 融合 研 究具 有
Ai r b o r n e Ta r g e t o f S c o u t i n g I n t e l l i g e n t o f Co mmu ic n a t i o n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a n d Ra d a r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