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7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_1(20200416113436)

合集下载

《松坊溪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3-5自然节,并练习写家乡的田野。

3、领略松坊溪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3-5自然段教学难点:练写家乡的田野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板书:松坊溪的冬天(齐读课题坊的读音)谈话:从1993年6月浙江奉化藤头村被评为全球500佳开始,引出:(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选推选出一个新的村庄参加评选。

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村名地理环境景点推荐最佳游览时间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

1、认真读课文,给每一小结标上序号。

2、课文写了松坊溪什么时候的景色?3、完成(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三、反馈检查结合(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检查预习情况。

随机板书:大溪石鹅卵石溪水四、学习课文3-5自然段1、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

首先看到的'是溪中的大溪石。

请大家轻声读第三节。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溪石的.句子。

2、出示句子: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指名读(这是比喻句,这也是排比句)写出了溪石的什么特点(板书千姿百态)指导朗读(明快欢畅)3、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除了溪石还有鹅卵石、溪水。

出示练习鹅卵石有()、有()、有(),还有()真是()呀!溪水照着(),照着(),照着(),真是()呀!自由读4、5两节完成练习4、多么美丽的小溪,有千姿百态的溪石,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更有清澈见底的溪水,这的确是一条发亮的小溪。

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五、领略了松坊溪的美丽,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虽然家乡没有松坊溪这样美丽,但家乡的景色也是动人的。

1、课件出示(家乡四季)2、随音乐写(家乡的田野真美呀!)六、交流反馈七、总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样,秋天来了,冬天也就不远了。

关于松坊溪的冬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7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_7(20200416121940)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7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_7(20200416121940)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冬天松坊溪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2、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了松坊溪。

(播放课件)瞧!那溪水多清呀,照着蓝天的影子……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溪水呢?溪中有好多溪石,有的像……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溪石呢?(学生回答)师:松坊溪平时的一草一木,这样清澈的溪水,这样形状各异的溪石,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慢慢地,冬天向我们走来了。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松坊溪的冬天》,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领略冬天松坊溪的美景。

二、研读课文,感悟景美:(一)课件出示自主学习提示:学生仔细阅读课文7-11自然段,思考作者笔下冬天的松坊溪有什么样的特点,“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二)小组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展示:师:同学们,冬天是守侯严寒、孕育明媚阳光的美好季节,一提到冬天,我们就会想起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雪,洁白飘逸的精灵,迈着轻盈的步子飞舞着,远看,一片银装素裹,美丽极了,这到底是怎样的雪呢?1、“飞雪”课件出示句子:“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带茸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引导学生理解句式的特点:比喻、排比。

飞雪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白、轻、柔)小结:三个比喻句,生动而又准确地展现了松坊溪飞雪洁白、轻盈、柔美的特点。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教学目标】物各自的特点,体会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课前谈话:你喜爱冬天吗?为什么?(或者背诵冬天的古诗)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后沟通)说说写松坊溪的冬天美,分为几个局部写?(哪里到哪里)篇一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23河山的喜爱之情。

12法。

教学过程:一、 制造阅读期盼。

翻开课文,快速读读 9——18 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局部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 、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美丽的语言,深入体会对祖国秀丽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方、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一)过渡:这雪中的松坊溪毕竟美在哪里?找出你最喜爱的美景, 一般的雪,在风中飘舞一般”你体会到了雪的什么特点?(轻、柔、白)过渡:还有哪儿也令你沉醉?的熊,正预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板书:雪中 雪后)二、读文析句赏景。

在旁边写上批注A 、飘雪图出示: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1 、2 、3 、 读出它的轻、柔、白(指名读——女生读)4 、让我们再来美美享受一下吧。

B 、溪石图出示: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掩盖着白雪了。

似乎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似乎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似乎有几只白色(1) 品读白色师:雪中的松坊溪与平常的溪石有什么不同?(突出白色,比平常更指名读。

师:你读的时候,脑中消失了什么画面?提示:从“像柳絮一般,像芦花一般,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小结:在风中飘舞的雪花,雪白、轻柔、飘逸、壮丽,如此美景师:谁能读出冬天溪石的与众不同?我,我挨着你,闭着眼睛呼呼大谁呢!”你看到了什么?那我们怎么读才能让画面动起来呢?(突出动词)过渡:你还觉得哪儿美?出示:似乎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出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fāng pú róng àn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3、扩词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2、分段朗读五、作业、1、读课文2、积累成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1、学习1到3自然段(1)指名读(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2、学习4到5自然段(1)指名读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小学课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设计

小学课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松坊溪冬天的景色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阅读理解和想象能力。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并描述松坊溪冬天的景色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松坊溪的冬天》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卡片:生词和短语卡片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松坊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松坊溪的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冬天松坊溪的景色会有什么变化。

2. 课文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语音语调。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教师通过例句和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词和短语。

4. 课文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分享,鼓励他们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冬天松坊溪的小作文。

3. 学生回家后,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是否满意。

7《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设计

7《松坊溪的冬天》  教学设计
(1)学生品读、交流(比喻、拟人把溪石增添了动感,如饮、睡、冒、走;白色,体会这种写作方法。)
(2)喜欢读这句话的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3)你会把松坊溪雪后的溪石想像成什么呢?
3.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学生品读,想像一下白玉雕出来的桥是怎样的?
(2)是啊,多美的雪中石桥呀,为松坊溪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
二、从整体入手,初读感知文本
1.初读课文感悟美。读通顺流利,有感情。读完文章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做批注。
(2)指名配乐读课文。
(3)学生说松坊溪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
2.初读课文寻找美。
(1)说说课文在各个时节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平时:大溪石、鹅卵石、溪水
深秋(初冬):蒲公英、雏菊、枫树、野柿树
3.学生体会读。
4.体会作者静中有动、寒中有暖的写作功力。
二、从整体入手,小结回归整体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从能力入手,学会迁移运用
1.选择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在座的老师或同学听。
2.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有感情地背一背。
3.选择其中一两句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日记本上。
(3)学生品味读。
4、配乐齐读9-13节。
(三)、“雪止了”
1、师:雪中的松坊溪多美啊,那么雪后的松坊溪又美在哪里呢?我们分小组研读。
预设一:
出示15、16段。
1.教师读15段,生听并找出描写冬天的词。(都披着白雪)重复但不觉拖沓。感受重复的韵律美。
2.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是由——到——的安排写作的,学生说由近到远。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7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_5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二单元  7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_5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识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雪中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雪中的美丽景色,了解松坊溪雪中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郭风先生一起欣赏了松坊溪平时的美景,看到了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还学习了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抓住特点写景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随郭风去欣赏松坊溪的雪中美景,一边赏景,一边揣摩作者诗一样的语言。

板书课题二、研读课文,感悟景美:(一)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雪中的松坊溪?(8-12)指名朗读,边听边思考:作者写了哪些雪中的景物。

结合回答板书:雪花、溪石、石桥(二)赏雪花1、读句子:出示描写雪花的句子,学生自读。

2、品特点:你读出了什么?洁白:白色象征着纯洁,请你为我们读出这个纯洁的世界吧!轻柔:请你带我们一起去感受雪花的轻盈!纷纷扬扬:请你把我们带入这纷纷扬扬的白雪世界中去吧!此时此刻,我想,洁白、轻盈的雪精灵已经在你的脑海中漫天飞舞了,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个优美的画面吧!齐读3、悟方法洁白、轻盈这不正是雪花的特点吗?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比喻:把雪花分别比作了( ) 好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雪花的洁白、轻盈,与纷纷扬扬的状态。

排比的使用,又使文章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4、感情读瞧,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女生读。

漫步在雪花飞舞的世界中,我们看见,男生读。

5、小结作者诗一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雪花漫天飞舞的银色世界,真美!回顾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雪花的?先品特点,再悟方法。

(三)赏溪石1、学以致用学生自学描写雪中溪石的部分,先品雪中溪石的特点,再悟表现的方法。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doc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doc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松坊溪的冬天》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3、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或者背诵冬天的古诗)一、创造阅读期待。

打开课文,快速读读9——18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后交流)说说作者写松坊溪的冬天美,分为几个部分写?(哪里到哪里)(板书:雪中雪后)二、读文析句赏景。

(一)过渡:这雪中的松坊溪究竟美在哪里?找出你最喜欢的美景,在旁边写上批注A、飘雪图出示: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1、指名读。

师:你读的时候,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2、提示:从“像柳絮一般,像芦花一般,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你体会到了雪的什么特点?(轻、柔、白)3、读出它的轻、柔、白(指名读——女生读)4、小结:在风中飞舞的雪花,洁白、轻柔、飘逸、壮观,如此美景让我们再来美美享受一下吧。

过渡:还有哪儿也令你陶醉?B、溪石图出示: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品读白色师:雪中的松坊溪与平时的溪石有什么不同?(突出白色,比平时更美了。

)师:谁能读出冬天溪石的与众不同?(2)读出动感:“读着读着,老师好象看到俩只雪白的狮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闭着眼睛呼呼大谁呢!”你看到了什么?那我们怎么读才能让画面动起来呢?(突出动词)(3)仿说:溪石还会像什么小结:“这些溪石真是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过渡:你还觉得哪儿美?C、石桥图出示: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坊溪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钢琴曲、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引入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小黑板上的小诗:(或者教师配乐读)我沿着溪边的小径,要走回到村里去。

我看见稻草垛上,凝结着白霜……我受到深深的感动了。

可真是的,我看见溪岸上的草地,凝结着白霜,好像一块无尽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画出了非常美丽的树影;好像墨笔画出来的浓墨色的树影、淡墨色的树影。

(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写给孩子们》)2、问:你觉得写诗的作者是个怎样的人?3、简介郭风: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

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专家。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以独特的视角,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情感,充满着诗情画意,使读者如临其境,在大自然中遨游,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4、今天,我们来学习郭风的文章《松坊溪的冬天》。

(板书课题,齐读)5、简介:松坊村,是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小山村,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

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垅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

这便是松坊溪。

它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冬天的景色尤其美丽,这里冬天会下大雪。

(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二、检查字词,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慢慢地读课文,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美丽,迷人,令人沉醉、陶醉……)2、出示词语,指导朗读:(小黑板准备)绒毛雏菊枫树橙色携带柳絮玉雕草垛淙淙洞隙(1)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评价:读得正确、整齐,但还可以读得更好。

指导:每个词语都可以读出一个画面。

如“绒毛”,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溪岸边,蒲公英的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舞,多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呀!你们带着想象读一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把你的这种想象读出来!(3)自由读→指名读。

3、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本文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全文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前标了序号。

4、默读三部分内容,给每个内容加个标题。

(板书:秋末冬初、大雪降落、雪停了)5、过渡:三部分内容紧扣题目,而且按照时间顺序,由初冬递入隆冬,构成了松坊溪冬天的连续风景画呢!(板书:顺序)我们今后写作文,在有必要时可以模仿本文加个序号。

快点,让我们进入第一幅图画——秋末冬初图!三、品读赏析,体悟情感:(第一部分内容)1、自由读1—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拿出笔,用“——”标出景物,用“”标出特点。

(板书:景物、特点)2、指名回答后,小结:作者抓住了松坊溪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的色彩来写。

(板书:草、木、花、果)3、小黑板出示:(1)填空:填写形容颜色的词:(青翠)的松树林(碧绿)的竹林(蓝色)的天(金色)的日光(白色)的绒毛(蓝色)的雏菊(火红)的枫叶(褐色)的果实(橙色)的野柿子(2)问:当这么多的色彩一齐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想到用哪个词来形容?(色彩斑斓、色彩明艳、绚丽多彩、五颜六色……板书:色彩斑斓)齐读填空后,师问:看到这么多色彩绚丽的景物时,你的心情如何?4、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自学:作者在看这些景物时心情怎样?(激动、喜悦、喜爱)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要求学生划句子,做批注)(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小结:作者喜悦的心情和对松坊溪深深的喜爱之情从明艳的色彩中,从诗意的语句中,从那些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方式中漫溢而来,让我们不禁沉醉在松坊溪的迷人景致中。

老师好想读一读呀!同学们想听吗?5、指导朗读。

(1)师配乐范读。

(配乐《童年》)(2)学生自由练读。

(教师提示:进入情境,进入画面)(3)指名配乐朗读。

(4)全班齐读。

6、小结:秋末冬初时节,松坊溪溪边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是那样令人陶醉!“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隆冬时节,这里下起了大雪,雪中的松坊溪和雪后的松坊溪又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下节课的配乐朗读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欣赏美景,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游览了松坊溪。

松坊溪初冬时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画,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点击课件)瞧!松树还是青翠的,竹林还是碧绿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扬,雏菊还在开放蓝色的花,火焰般的枫叶忽地全都飘落了,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果实。

慢慢地,冬天向我们走来了。

你瞧,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松坊溪披上了一件银色的外衣了!这样的松坊溪,你们喜欢吗?那好,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郭风先生的脚步,一起去欣赏松坊溪的雪景,好吗?二、研读课文,感悟景美:(一)研读“大雪降落”一层:1、快速浏览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想一想: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飞雪、溪石、石桥)2、师:飞雪、溪石、石桥,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呢?(副板书:写法?)现在,让我们慢慢读书,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拿起你们的笔,开始读书吧!3、学生自读自悟,做批注。

4、同桌合作: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现在,请把你的学习所得与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有人说,把快乐与人分享,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张老师说,把学习所得与人分享,将得到更多收获。

现在,我们在全班来交流学习成果。

(1)“飞雪”①(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同桌回答:A、飞雪有什么特点呢?(板书:白、轻、柔)B、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飞雪的特点?(比喻)教师引导:a、“柳絮、芦花、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b、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c、为什么不比作白色的盐或砂糖呢?②小结:三个比喻句,生动而又准确地展现了松坊溪飞雪洁白、轻盈、柔美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能正确运用比喻句。

③指导朗读:同学们,像柳絮、像芦花、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飞雪,你们喜欢吗?看到这样的雪,作者的心情如何?(兴奋、欣喜、喜悦、激动……)请带着你们的体会读读这段话!(同桌互读,互评→指名配乐读,评价→全班配乐齐读)④小结、过渡:作者诗一般的语言,通过你们有感情地朗读,把我带进了一个漫天飞舞着雪花的世界,真美!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松坊溪的大小溪石上了,溪石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呢?(2)“溪石”①(点击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同桌回答:A、溪石有什么特点?(白、多、大小不一,板书:形状各异……)B、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溪石的特点?(比喻、排比)教师引导:a、把溪石比作什么?b、这三个比喻句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是什么?(白色)c、“白色”前面都有表示数量的词,找出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一群”、“几只”、“好多”)(体会到溪石很多)d、这么多溪石都长一个样吗?(不是)溪石形状各异,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好像……小牛……熊……大蘑菇)e、比喻好在哪里?(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f、排比的写法好在哪里?(表现了溪石很多、千姿百态,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气势和美感。

)②如果句子这样写(课件出示句子)好不好?为什么?(教师读改后的句子)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看来,作者不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溪石写活了!③指导朗读:从这些语言中,你能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吗?(喜爱)请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自由练读→指名配乐读〈男、女各一名〉,评价→全班配乐齐读)④小结:听了你的朗读,我觉得溪石不再是冷冰冰的,而是有生命的,是可爱的白色小牛在喝水,是笨重的白熊向我走来,多有趣呀!⑤启发想象:想象一下,溪中的石头还像什么白色的动物或植物?(点击课件)模仿课文说句子(点击课件),要求:不仅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这些白色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一群白鸽→准备展翅飞翔(溪边)几只小白狗→玩耍嬉戏(溪中)盛开好多雪莲花了(溪中)一群白马→飞驰而过(从溪面)大大小小的白龟→爬过浅浅的小溪一群小白兔→采蘑菇(溪边)几只白狮子→溪边打盹一群白羊→低头喝水(溪中)一群白天鹅→溪中戏水⑥小结:同学们真棒,都快成小诗人了!希望在你们的习作中能经常看到这样优美生动的语句。

(比喻、排比的手法的运用,加上合理的想象,增加了语言的魅力,这些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石桥”①师: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

石桥变成什么样子了?谁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学生读句子,教师点击课件,出示句子)②这里把覆盖着白雪的石桥比作白玉雕出来的桥。

(板书:白玉)想一想:白玉雕出来的桥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词语来形容吗?(晶莹剔透、晶莹雅致、洁白无瑕……)③多美的石桥呀!简直就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来,齐读这句话,读出石桥的美来!5、师小结:雪中的松坊溪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作者会欢呼(点击课件):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二)研读“雪停了”一层:1、过渡: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一夜。

早晨,雪止了,迫不及待地打开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赶快读一读课文的13—15自然段吧!2、生读13—15自然段,师问:你能用词语(什么颜色)来形容眼前的世界吗?(银装素裹、粉妆玉砌、晶莹洁白……)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引导:六个“披”字,让松坊溪穿上了厚厚的冬衣,变成了一个白雪的世界!太神奇了!想亲眼瞧瞧这雪后的景象吗?3、(点击课件)师配乐读13—15自然段,生欣赏图片。

4、师问:能谈谈此时的感受吗?(一句话、一个词)5、师:挺美的,可张老师认为,这雪景太白太单调了,而且缺少生机,太沉闷了!你们认为呢?作者给这纯白的雪景图添上了亮丽的一笔,是什么呢?(板书:溪鱼)6、生默读16、17自然段,思考:这些溪鱼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体会。

(板书:多、美、活)①多:“一群、又有一群、成群、一群又一群”;②美:“彩色”;③迅速、灵活:“忽地、一下子、集合、穿过、游”;师:多么漂亮、活泼、可爱的溪鱼呀!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些溪鱼吧!(生配乐齐读)7、(点击课件)问:作者写雪后景色,为什么要写溪鱼呢?(引导学生回答:彩色溪鱼,使宁静的画面有动感,洁白中有色彩,使这寒冷的冰雪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