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治蝗灾的措施

治蝗灾的措施引言蝗灾是一种严重威胁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灾害。
当蝗虫数量过多时,它们会迅速吞食农作物和植被,给农民和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
为了保护农作物和生态平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治理蝗灾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治蝗灾的一些有效措施。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蝗灾的方法。
其中,天敌和寄生虫是最常用的生物控制蝗灾的方式。
天敌:一些食肉昆虫,如寒蝉、蝗螂和蜻蜓,被广泛应用于蝗灾控制。
这些昆虫以蝗虫作为食物,能够有效地减少蝗虫的数量。
寄生虫:某些昆虫和微生物可以寄生于蝗虫体内,破坏其内部组织和生理功能,从而控制蝗虫的繁殖和生存。
例如,埃及伊甸园穿孔蜂可以在蝗虫体内产卵,孵化出的幼虫会寄生于蝗虫体内,最终导致蝗虫死亡。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蝗灾的方法。
将特定的农药喷洒在受影响的农田或草地上,可以有效地杀死蝗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能对非目标昆虫和植物造成伤害。
其次,蝗虫对农药可能产生抗性,导致农药的使用效果降低。
因此,化学防治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准则。
3.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来减少蝗灾的发生和传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化防治措施:•合理种植时间:选择适合地区气候条件和蝗虫活动规律的种植时间,减少蝗虫对农作物的侵害。
•轮作休耕:通过合理轮作和休耕,改善土壤质量,减少蝗虫的滋生。
•清除杂草:蝗虫常常在杂草中繁殖和滋生,及时清除杂草可以减少蝗虫的数量。
•用防护网覆盖农田:在蝗灾多发地区,可以使用防护网覆盖农田,阻止蝗虫的侵入。
4.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机械或其他物理手段来控制蝗灾的方法。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物理防治方法:•振动器:振动器可以在农田周围设置,通过振动地面来驱赶、阻挡蝗虫,减少其进入农田的可能性。
•光线干扰:蝗虫对强光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在夜间使用强光源干扰蝗虫的飞行和活动。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现代蝗灾怎么治?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现代蝗灾怎么治?俗话说“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蝗灾一场世界性的灾变,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引发饥荒。
因为蝗灾发生时,漫天蝗虫如黑云压境、似黑口吞食,常常有人会说“蝗灾时蝗虫是吃人的”。
那么,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现代蝗灾怎么治?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蝗灾时蝗虫是不吃人的。
蝗虫有植食性和食肉性两种。
发生蝗灾的是植食性的蝗虫导致。
而食肉的是蝈蝈等,不会发生蝗灾。
因此,发生蝗灾时,蝗虫是不会吃人的。
二、蝗灾的现代防治方法1.环境保护:蝗灾的发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
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裸露的土地,蝗虫就无法繁衍。
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视。
所以,要从根本上防治蝗灾,应该十分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2.药剂防治:建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如5%锐劲特悬浮剂,每亩用20—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虫若虫)出土10日内,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杂草上,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
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
还可使用诱杀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湿性敌百虫0.05-0.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浸没8小时,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
目前,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该法杀虫率高、灭杀范围广,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3.天敌防治: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
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好蝗虫的天敌。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蝗灾防御措施

蝗灾防御措施引言蝗灾是一种严重影响农作物和食品安全的自然灾害。
蝗灾发生后,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蝗灾防御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蝗灾防御措施,并阐述其原理和操作方法。
防御措施一:早期监测早期监测是预防蝗灾的第一步。
通过早期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蝗虫的大规模出现,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早期监测方法:1.气象监测:蝗虫的生存和繁殖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监测温度、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参数,可以预测蝗虫的迁飞和繁殖情况。
2.生物监测:通过采集和鉴定田间的卵、若虫和成虫,可以及时了解蝗虫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蝗灾的风险。
3.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蝗灾的扩散范围和密度,为蝗灾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防御措施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蝗灾防御措施。
化学防治主要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控制蝗虫的数量和迁飞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1.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根据蝗虫的种类和发生阶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常用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合成类杀虫剂等。
2.正确施药:在喷洒杀虫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控制喷洒剂量和浓度,避免超量使用或浓度过高导致环境污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喷洒时机,通常在蝗虫活跃期和发生高峰期进行喷洒;–喷洒时要均匀覆盖作物叶面和土壤表面,确保杀虫剂能够有效接触到蝗虫。
3.安全使用杀虫剂:在使用杀虫剂时,需要注意自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器,避免接触杀虫剂;–避免喷洒杀虫剂到水源和饮用水中,以防止水源污染;–阅读并遵守杀虫剂的使用说明,避免误用或超量使用。
防御措施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蝗灾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主要通过引入天敌或使用微生物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1.引入天敌:通过引入捕食性昆虫、鸟类或爬行动物等天敌,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寄生蜂、瓢虫、蚂蚁等,让它们成为蝗虫的天敌。
蝗灾治理方案

蝗灾治理方案蝗灾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的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蝗灾,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蝗灾治理方案,并探讨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蝗虫的繁殖和扩散。
例如,可以引入蜻蜓、蟋蟀、捕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天敌来捕食蝗虫。
此外,还可以利用寄生虫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需要一定时间来建立和维护天敌和寄生虫的种群。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使用农药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消灭蝗虫。
然而,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药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蝗虫可能会产生抗药性,使得农药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时,需要谨慎选择农药,并遵循科学指导。
三、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捕蝗器、围栏和覆盖网等来阻断蝗虫的传播路径和入侵范围。
此外,还可以利用火焰喷射器、热风机等高温设备来杀死蝗虫。
物理防治的优点是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但效果可能受到气象条件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指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田布局来减少蝗虫的危害。
例如,可以采用轮作制度、间作制度和混作制度等来减少同一农田连续种植易遭受蝗虫侵害的作物。
此外,还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增强植物的抗性,提高作物的免疫力。
文化管理的优点是可持续性强,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但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五、国际合作蝗灾往往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资源协作,共同制定应对蝗灾的方案和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对蝗灾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设,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蝗灾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
综上所述,蝗灾治理需要多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运用。
如何预防蝗灾

如何预防蝗灾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
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那么如何预防蝗灾呢?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预防蝗灾相关资料。
以供参考。
预防蝗灾措施1、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
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预防蝗灾措施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预防蝗灾措施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有些种类的蝗虫,如东亚飞蝗,它喜欢在干燥裸露的地块产卵,我们要加大植树造林的力度,增加植物的数量,使植物覆盖度达到70%以上,这样的地块就不适于蝗虫产卵了,也就可以减轻蝗虫的危害。
预防蝗灾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1)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2)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3)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
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
很多种青蛙或蛤蟆都可以吃蝗虫,如泽蛙、金线蛙、林蛙、黑斑蛙还有黑眶蛤蟆、中华大蛤蟆等;黑斑蛙每天可以捕食蝗蝻135只以上。
泽蛙每天可以捕食122多头蝗蝻。
蛤蟆每天可以捕食167头蝗蝻。
在自然界鸟吃虫是普遍的常识。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鸟吃蝗虫记载,如在唐代就记载有数千万白鸟取食蝗虫,一晚上就将蝗虫吃尽,庄稼免于受害。
我国记载吃蝗虫的鸟有18种,包括海鸥、伯劳、灰喜鹊、喜鹊、草鹭、椋鸟等。
我曾经在天津大港水库东亚飞蝗发生基地,观察到有大批海鸥飞到发生程度高的地块捕食蝗虫的情形。
蚂蚁、步甲、芫青、雏蜂虻、食虫虻等都是蝗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蝗虫的发生地可以常见到它们捕食蝗虫的情况。
而蝗虫的寄生蜂等又是蝗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蝗虫危机与防治

蝗虫危机与防治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发生蝗虫灾害,给农田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危害。
也许有人会问,蝗虫又是什么呢?蝗虫是一种有翅膀的昆虫,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和攻击力,以草为食,每天可以吃掉自己体重的数十倍的食物。
因此,当蝗虫大量繁殖时,会形成非常庞大的蝗灾,给人们和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蝗虫灾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地的农田生产造成严重危害,许多作物被蝗虫啃食后很难存活。
2.大量的蝗虫会在农田周围高速移动,会对当地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
4.对当地的畜牧业造成很大的破坏,蝗虫大量出现后,它们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危害当地的畜牧业。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蝗虫灾害呢?1.加强监测预警第一步是及时发现蝗虫的迹象,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现蝗虫活动的迹象,要及时公告,并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所以加强监测预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机械防治机械防治是一种较为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蝗虫比较活跃,在城市居住区和交通要道等地可采用机械驱赶、捕杀蝗虫的方法,使用各种器材比如喷雾器、高压水枪把蝗虫毁灭在萌芽状态。
也可以使用条幅捕捉蝗虫,一旦发现蝗虫滞留在农田,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用农药等化学品物质控制蝗虫的繁殖,抑制蝗虫的生长发育。
但是,使用农药要注意科学施用,因为大量使用农药方便,但是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方法一般选择对蝗虫有天然捕食或者或其生物特性会造成死亡等非化学方法控制蝗虫的繁殖。
生物防治方法一般比较安全,在防治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总之,蝗虫灾害是一种严重的生态事件,必须得到重视。
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蝗虫预防控制过程中,需要积极参与沟通、加强防治宣传、公告和知识普及,让广大群众早日掌握蝗虫防治基本技能,把农民群众和农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麦田蝗虫肆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麦田蝗虫肆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近期,麦田蝗虫肆虐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不少人开始担心,如果这种虫子不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那么,麦田蝗虫为何会如此猖獗?如何有效地防治?一、原因分析1. 气候变化过去几年里,全球气候在变暖,对麦田蝗虫的繁殖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像中国西北的干旱荒漠地区、蒙古国、东非等地区都发生了长期干旱、多风的天气,导致麦田蝗虫聚集成灾。
2. 粮食储备问题一些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治麦田蝗虫。
一旦发生蝗灾,粮食采购成本将大大上升,这就会导致民众价格上涨,社会稳定问题。
3. 生态环境恶化过度使用农药、破坏植被、复垦荒漠化等因素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蝗灾往往在这些环境下发生。
二、防治措施分析1. 加强宣传普及动植物防治及防火减灾知识。
在疫情期间,同时也要加强公众科普教育,让民众更加理解蝗灾危害,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2. 加强海外联防把蝗灾视为全球性灾害,加强国际联防,确保全球控制蝗灾协调推进。
3.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业、林业、草原、环保、气象、卫生、系统、卫星遥感等多个部门联合参与的蝗灾预报预警与预防、治理,应急救灾等多项机制,来应对蝗灾的发生。
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草原,天然林带的规划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大防沙造林力度,增强防风固沙、保持湿润、控制沙面等治理能力,控制干旱、高温、多风等气象灾害。
5. 应对时机及措施应当在发现蝗灾之前,对蝗虫成虫、若虫等进行主动控制,以切断其繁殖传播途径。
对于已经成灾的麦田,可以采取农药和生物制剂的喷施来消灭蝗虫。
通常,昼夜温差大的时段进行喷施效果更佳。
同时,依据蝗虫散布情况,合理使用飞机喷洒等方法。
总之,控制麦田蝗虫的关键在于科学预防和管控,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健康,共同抵御蝗灾。
保障我们的饮食安全和生存环境,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合作,应对当前和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
城市蝗灾的原因及预防

城市蝗灾的原因及预防班级:12级包装工程(设计)1班姓名:莫汉豪学号:201230640117 摘要:近年来,一次又一次的蝗灾唤醒了城市人对环境的重视,在巨大的损失中,我们是时候反思一下蝗灾出现的原因,以及了解一下目前防御蝗灾的措施有哪些。
在本文中,将会提到蝗灾的现场情景和损失情况,还有我国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所做出的努力。
还结合个人的对这一方面的了解,附上一些建议。
关键词:蝗灾现状,暴动原因,药物预防,生态治理,蝗虫经济价值,消除对蝗灾的阴影一、在课堂上了解到的蝗虫在课堂上已经有不少同学在食用昆虫时也提到了蝗虫,但由于我的确没有食用蝗虫的经历,倒是小时候在家乡看见表哥吃过,所以对蝗虫的印象还只是小时候孩子们的玩物罢了。
蝗虫是蝗科,直翅目昆虫,通常我们都称它为“蚂蚱”,“草蜢”。
蝗虫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
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口器坚硬,前翅狭窄而坚韧,后翅宽大而柔软,善于飞行,后肢很发达,善于跳跃。
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著名的农业害虫。
可能由于我们从小生活在南方,没见识过蝗灾,但在北方,蝗灾已成为了排在涝灾、旱灾之后的第三大农业灾害。
二、蝗灾现状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全世界约有近100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蝗灾的威胁,尤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发生最为频繁、受害最重。
近年来,由于受干旱气候、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的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致使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虫的大发生频率上升,危害程度加重。
1985年天津蝗虫跨省迁飞到河北,1995年和1998年黄淮海地区蝗虫爆发,1999年哈萨克斯坦等境外蝗虫迁入我国新疆造成大面积农牧区受害。
从蝗灾的形成形式来看,可划分为爆发性和慢发性两类。
爆发性蝗灾主要是由一些具有爆发性、群集性和迁飞性的蝗虫引起,这类蝗灾一旦发生,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来势凶猛,致灾严重,典型的有沙漠蝗和东亚飞蝗等引起的灾害;慢发性蝗灾主要是由地区性蝗虫或其他非迁移性蝗虫引起,这类蝗灾大多发生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致灾程度相对较轻,典型种类有中华稻蝗、西伯利亚蝗、意大利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蝗灾形成的原因和防治
今年7月下旬,有消息传出,内篆古赤峰巴林左旗草原上发生了蝗灾,大面积草场面临威胁。
那为什么在这里会突然发生蝗灾?面对蝗灾我们应该如何
今年发生,不偶然
根据媒体报道.这次在巴林左旗草原上爆发的蝗虫主要由亚洲小车蝗
(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a micropte「a meridionalis )、痂蝗(Bryodema )、蚁蝗(Myrmeleotettix ).长翅燕蝗
(Eirenephilus longipennis )等蝗虫组成。
这是多种蝗虫组成的混合群体,
其密度达到了每平米平均42头,高密度区达到了每平米123头,密度不小。
虽然报道中没有指明,但估计这次蝗灾的主力和重点防范对象应该是亚洲小车蝗,这种体长大约3厘米的大头蝗虫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害蝗之一,也是近年来内篆古草原上主要的成灾蝗虫类型一一般可以占到整个蝗虫群体的
50%-60% ,严重发生时可以达到90%。
而且,这种蝗虫成年后迁飞能力很强,后期不仅威胁秋粮生产和畜牧业安全,也存在向北京等大城市迁飞的风险,必须及早加以控制。
而今年是这一轮厄尔尼诺气候效应的第二年,其影响可能会强于头一年* 典型的气候特征为"南涝北旱",而连续两年干旱的气候环境是有利于蝗灾的发生的。
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注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以亚洲小车蝗为例,这种蝗虫在内篆古草原上一年发生一代,一般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孵化,7月中.下旬开始主要转变为成虫,7月下旬至8 月上旬开始产卵。
蝗虫在产卵和越冬的时候辭E常喜欢干旱的环境.它们是典型的喜旱昆虫,湿润的土壌会滋生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影响卵的孵化,如果卵被水浸泡.那更无法孵化了。
因此,降水量多的年份会严堇影响蝗虫的孵化。
一般来讲.土壌含水量为20%时,最适宜蝗虫产卵,如亚洲小车蝗的雌虫就会选择向阳遍暖的板结土壌产卵。
良好的产卵地点,每平方米土壤被埋下多达
5000个卵块,如果每个卵块有60枚卵,即使孵化率为10% ■其数量亦仍然客观。
而连续两年的厄尔尼
诺现象为蝗虫创造了两个有利的条彳一一第一年的干旱利于产卵,第二年的干再1」于孵化,蝗灾的发生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这事还和草场本身的破坏有关.因为蝗虫一般是在植被覆盖率低于
50%的地方产卵■而亚洲小车蝗本身也是草场退化的重劈旨示生物。
灾,三大自然灾害之一
在古时.蝗灾是与水灾.旱灾并列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蝗灾总是紧跟旱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大量啃食植被,造成粮食绝产.饿浮遍野.不知诱发了多少场农民起义,造成了多少皇权更迭。
而"蝗"字所取的是"虫王"之意*可见古人对其评价之高。
在我国,蝗灾的发生形势往往是I:匕较严峻的,除了控制本土发生的蝗虫以外,还要严防内陆他国的蝗虫向我国迁飞。
除了内篆古草原地区以小车蝗为主的蝗灾外.我国还需要重点盯防的是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
飞蝗是世
界性的害虫,也是蝗虫中危害最大的。
它虽然只有一个物种,但有很多亚种, 比如缅甸飞蝗.地中海飞螺非洲飞蝗、马达加斯加飞蝗、俄罗斯飞蝗.西欧飞蝗等等。
在我国,为害的主要有三个亚种——东亚飞蝗(L m.
manilensis ).亚洲( Locusta m. migratoria )和西藏飞蝗(L m.
tibetensis )。
东亚飞蝗在我国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一年可以发
生2-4代,我国古籍中记载的蝗灾大部分是由东亚飞蝗造成的。
亚洲飞蝗在内陆地区,一般一年发生一代.主要危害新疆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在我国
东北的吉林和黑龙江的部分地区也有大规模发生。
西藏飞蝗与亚洲飞蝗类似, 影响地主要是青藏及四川地区。
虫如其
名,飞蝗善于飞行.它们成群后一般可以迁飞600公里,有些能够迁飞数 千公里,以国外研究得比较透彻的非洲飞蝗为例,这些家伙可以从:iWE —直迁 飞至印度
关于蝗虫的起飞模式.科学家有过一些推测,一般认为当蝗虫成年后.如 果周围蝗虫密度很大,彼此之间的触碰会使它们改变习性,变得聚群,蝗虫群 会越聚越大,密度也跟看变大,它们会在彼此触碰中调整头的朝向,这个过程 中没有指挥者.自发完成。
然后.群体变得越来越躁动.然后它们就会起飞、
迁徙,吃光,再迁徙。
不断会有新的蝗虫加入它们.蝗虫的群体会越来越大。
而一旦飞蝗成虫成群起飞,到处取食.后果不堪设想。
有据估计.一个数 量多达400亿只蝗虫的高密度迁飞群体来说■ 一天可以吃掉8万吨各种食物, 相当于40万人一年的口粮。
因此,对于能够迁飞的蝗虫,务必在其起飞之前 消灭之。
对于控制蝗虫,在其高发地域应该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目前在这方面工 作由各地植保站承担,但地方普遍投入不足.人员积极性也不高。
而气候干旱 的年份更应该加强观测,对当年蝗虫的孵化率等进行评估,根据蝗虫若虫的成 长情况制定对策,
V
Y - V
-■> r :匸V 以宀 :严;7化;沁s
I :S";XU-•• (21)
J . I..
迁飞的蝗虫
b * A S J /■
>
i 八 I't - ^n?*VraBraS« 0
可以利用蝗虫生长到爆发这个过程的时间差,尽可能控制和避免蝗灾的爆发,减少经济损失。
一般来讲,5-6月为最佳的防治时机。
对于已发生的蝗虫,短期的控制手段主要就是药剂防治,通过组织人力或者使用飞机来喷洒农药,杀灭蝗虫。
喷药方式一般为‘‘碗式",但也可以采用长效农药每隔一段距离逬行q可隔式”喷洒。
不过.化学药剂往往有较大的环境污染,因此,这些年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很快。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抱子粉,这种真菌能够寄生于白蚁或蝗虫体
内,并在个体间传播,消耗其营养.破坏其组织,使其死亡;另一类原理类似的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生物制剂也被证明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
当然,防治蝗虫的上策,乃是改良生态环境,压缩蝗虫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解决蝗灾的威胁。
比如保持水土.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护蝗虫的天敌昆
虫和鸟类等;再比如将蝗虫易产卵的低地改造成池塘,养养鱼虾啊什么的总之,蝗虫的防治应该是长期环境治理与短期防控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