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真菌治疗

合集下载

丹毒

丹毒

疼痛护理
1.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者取舒适卧位,抬高患肢。提供舒适、整洁、安静的环 境,减少外界刺激。操作时动作轻柔、迅速。
3.了解病人既往疼痛的处理办法及效果。指导分散注意力,鼓励 参加文娱活动,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
4.遵医嘱给予物理治疗。如局部湿敷、紫外线、红外线照射、超 短波及音频电疗等。 5.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 需要积极寻找面部口腔
面部丹毒 等处有无病灶
消除 诱因 • 由足癣引起的下肢丹毒
下肢丹毒 需积极治疗足癣,防止
再发
相关护理
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健有康无史引起机身体体抵状抗力降低的疾病 况
皮肤情 心理-社 况 会状况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A
B
C
了解患者既往的不 良行为:如抠鼻、 掏耳、搔抓皮肤等
有无外伤及感染: 有无皮肤皲裂、放 如口鼻、咽耳、脐 射性损伤、接种、 部、下肢及足部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心理-社会状况
单击添加段落标题
此处添加详细文本描述,建议与标 题相关并符合整体语言风格,语言 描述尽量简洁生动。
3、本病可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患者可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 绪,不利于配合治疗
护理诊断
A 体温过高: 与局部感染及炎症有关
游走型丹毒
复发型丹毒
发生特点 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者 红斑基础上发生大疱者 红斑基础上发生脓疱者 炎症深达皮下组织并引起皮肤坏疽者
皮损一边消退,一边发展扩大,呈岛 屿状蔓延者 于某处多次反复发作者
诊断及相关疾病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抗链和血白细胞

丹毒丝菌病干预护理

丹毒丝菌病干预护理

皮肤损害:表现为红色斑块,伴有水肿、疼痛和灼热感 全身症状:发热、头痛、乏力等 其他症状: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 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
丹毒丝菌病干预护理的重要性
减少疾病传播途径:通过控制病原体携带者的活动和传播媒介,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丹毒丝菌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早期发现和治疗: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控制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爆发和传播。
最佳的护理效果。
定期记录患者体温、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处理。 留意患者全身状况,如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 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
丹毒丝菌病干预护理的方法
丹毒丝菌病的基本知识介 绍
丹毒丝菌病的预防措施
丹毒丝菌病的治疗方法
丹毒丝菌病患者的护理指 导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关注其心理需求,提供支持和安慰。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丹毒丝菌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减少恐惧和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和行为习惯,提高应对能力。 家庭和社会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增强其归属感和支持系统。
汇报人:
丹毒丝菌病干预护理的注意事项
丹毒丝菌病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 状况等因素会影响干预护理的效果, 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方案。
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也会影响干预护 理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病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也会 影响干预护理的效果,需要根据患者 的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心 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丹毒的治疗方案

丹毒的治疗方案

丹毒的治疗方案第1篇丹毒的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丹毒(Erysipelas)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疾病,常见病原菌为链球菌。

本病具有较高复发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降低复发风险,特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抗菌治疗:针对病原菌进行有效抑制和杀灭,控制病情发展。

2.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红肿等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

3. 预防复发: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风险。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常见药物包括:①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阿莫西林等;②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③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④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2)抗炎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缓解患者疼痛、红肿等症状。

2. 局部治疗(1)清洁患部:保持患部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减少感染风险。

(2)外用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外用药物。

如:①抗生素类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②抗炎药物: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③中草药制剂:如金黄散、紫草油等。

3. 物理治疗(1)冷敷:初期可使用冷敷减轻红肿、疼痛症状。

(2)紫外线照射:采用紫外线照射治疗,可抑制病原菌繁殖,减轻炎症。

4. 健康教育(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2)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悦。

(3)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4)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定期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

腿部丹毒最好治疗方法腿部丹毒,又称为红斑性丹毒,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腿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了解腿部丹毒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腿部丹毒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帮助。

首先,对于腿部丹毒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腿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确诊并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其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定期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透气舒适的衣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感染和传播。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接触患有丹毒的人群,以免交叉感染。

另外,局部护理也是治疗腿部丹毒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定期更换患部的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并避免搔抓或挤压患处,以免引起感染或加重病情。

在局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药膏,如红霉素软膏,以缓解症状。

最后,饮食调理也是治疗腿部丹毒的重要一环。

患者在饮食上应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杂粮等,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总之,针对腿部丹毒的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行局部护理,并进行饮食调理。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助于缓解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为患者带来帮助,希望患者能早日康复。

丹毒的健康宣教

丹毒的健康宣教
丹毒的健康宣教
刀客特万
目录
01. 丹毒的基本知识 02. 丹毒的预防措施 03. 丹毒的治疗方法 04. 丹毒的康复护理
丹毒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丹毒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丹毒是一种皮 肤感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皮 肤红肿、疼痛、 发热等症状。
丹毒的病因包 括细菌感染、 皮肤损伤、免 疫力低下等。
复查时间:根据病情和医 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复查目的:了解病情恢复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复查内容:包括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等基本生 命体征,以及局部症状、 皮肤状况等
复查注意事项: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 累和刺激,注意饮食和休 息
谢谢
丹毒的传播途 径包括接触感 染、伤口感染 等。
丹毒的治疗方 法包括抗生素 治疗、局部治 疗、提高免疫 力等。
丹毒的临床表现
皮肤红肿: 局部皮肤出 现红肿、疼 痛、发热等
症状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 可伴有疼痛
发热:体温 升高,可伴 有寒战、头
痛等症状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 可伴有关节 肿胀、活动 受限等症状
02
避免皮肤摩擦:穿着宽松舒适 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03
避免皮肤感染:避免蚊虫叮咬, 及时处理伤口
04
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增强免疫力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 息、饮食均衡、适当运动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接触感 染源,如皮肤破损、伤口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态:保持乐 观、积极、平和的心态
01
手术适应症:丹毒反复发作、 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者

丹毒的名词解释

丹毒的名词解释

丹毒的名词解释丹毒是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也被称为红斑狼疮或红斑。

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水泡、溃疡和/或发痒,通常会伴随其他症状,如疼痛、发热和全身不适。

丹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丹毒,另一类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丹毒。

急性丹毒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它通常在皮肤破损处开始,如皮肤溃疡、割伤或烧伤处。

这些破损的皮肤提供了感染进入身体的门户,细菌感染会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红斑、水泡和溃疡的形成。

急性丹毒的症状会迅速恶化,局部感染会传播到周围组织,导致深部组织的感染。

严重情况下,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到淋巴管和淋巴结,导致局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发生。

亚急性或慢性丹毒较少见,通常源于皮肤的长期感染,如慢性溃疡、皮肤湿疹或真菌感染。

亚急性或慢性丹毒的症状通常较轻,并逐渐出现,包括红色斑块、皮肤增厚、发痒和溃疡形成。

丹毒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

医生可能会采集皮肤溃疡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菌培养,以确认感染的细菌种类。

如果丹毒已扩散到淋巴管和淋巴结,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评估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

丹毒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感染。

局部处理皮肤病变可能需要清洗、切开和引流溃疡。

病人也应该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避免进一步感染或皮损的发展。

早期治疗丹毒可以显著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如果感染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丹毒可能会扩散到深部组织和器官,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和蜂窝织炎。

因此,及时就诊和治疗对于丹毒的病人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丹毒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斑块、水泡、溃疡和/或发痒。

丹毒分为急性丹毒和亚急性/慢性丹毒两种类型,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及时就诊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

阿维菌素乳油

阿维菌素乳油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阿维菌素乳油
阿维菌素乳油是一种外用药物,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


维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常被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阿维菌素乳油通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脓疱病、丹毒、
真菌感染等。

使用时,将乳油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一般每天使用1-2次。

使用前应先清洗并擦干患处,
避免使用在开放性伤口或烧伤面上。

使用阿维菌素乳油时应遵循医生的指示,用量和使用频率
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
副作用,如过敏、瘙痒、皮疹等,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阿维菌素乳油只能外用,切勿随意内服。

在使用药物前,
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正确使用并避免潜在的不良
反应。

1。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

猪丹毒的鉴定与防治猪丹毒是一种由克隆氏菌属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猪的皮肤和组织上。

本文将介绍猪丹毒的鉴定和防治措施。

1. 病理鉴定:猪丹毒的病理特征为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和坏疽,严重时出现溃疡和溃疡性皮炎。

皮肤切片病理学观察可见真菌孢子团。

2. 细菌学鉴定:从患猪的皮肤或淋巴结中取材,进行细菌学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细菌培养、免疫荧光染色、PCR等。

3. 血清学鉴定: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来确定猪是否感染了克隆氏菌。

常用的方法有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

4. 分子生物学鉴定: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DNA测序等,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

1.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废弃物,减少克隆氏菌的滋生环境。

2. 营养保健:提供合理的饲料和营养,加强对猪的抵抗力,增强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克隆氏菌的机会。

3. 疫苗预防:猪丹毒的预防性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给予猪接种疫苗,提高猪的免疫力。

4. 隔离防控:对于出现猪丹毒的猪群,要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

5. 使用药物治疗:在出现猪丹毒症状时,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土霉素等。

6. 动物检疫:进口和交易猪只时,应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确保禽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7.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猪的养殖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隔离检疫,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总结:猪丹毒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丹毒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疫病的鉴定和防治工作,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养殖管理水平,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一般一至两个疗程。

★马勃10克,黄伞10克、革耳10克,白僵蚕10克,苦白蹄5克混合外用。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大秃马勃
【其他名称】大马勃、巨马勃、马粪包、热砂芒。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区。

【科属分类】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腹菌纲(Gasteromycetes)马勃目(Lycoperdales)马勃科(Lycoperdaceae)【性状介绍】子实体球形至近球形,直径15~25厘米或更大,不孕基部无或很小,包被初为白色,后变浅黄色或淡绿黄色,初微具绒毛,后变光滑,薄,脆,成熟后不规则地块状剥离,由膜状外包被和较厚内包被组成。

孢体浅黄色,后变橄榄色。

孢丝长,稍分枝,具横隔但稀少,浅橄榄色,粗2.5~6微米。

孢子球形,光滑,或有时具细微小疣,浅橄榄色,直径4~6微米。

【生长环境】单生或群生于草地。

【成分药理】①含有酯类化合物、氨基酸、地衣酸、尿素、麦角固醇、淀粉酶和溴<100微克/千克。

孢子水提取物含有效成分马勃素(calvacin),是一种对热中度稳定的粘蛋白,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肉瘤MA387及Carbb、金鼠肉瘤效果较好,对多种动物瘤株均有抑制作用。

清肺利咽,止血消肿,解毒治伤。

大秃马勃的担子果经水提、乙醇沉淀、酶解、Sepharose 2B 柱层析,得均一性组分CGⅢ。

CGⅢ对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甲醛致小鼠水肿,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显著延长小鼠热板反应时间。

CGⅡ对供试微生物菌株无毒性。

【性味归经】辛,平。

入肺经。

【功能主治】中药治肺热咳嗽,慢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音哑,吐血,衄血,痔疮出血,外伤出血。

蒙药治创伤出血,鼻出血,便血,尿血,吐血,咳血,月经过多,毒蛇咬伤,烧伤。

【其它名称】肥鳞伞、多脂鳞伞、金柳菇、黄柳菇。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浙江、河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区
【科属分类】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生长环境】生长于黄河三角洲区域内、黄河两岸及成片林区的柳树枯木上。

【成分药理】①粪鬼伞菌丝体水提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为312 mg/ 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 为116 mg/ 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杀菌浓度(MBC) 为1215 mg/ mL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BC 为25 mg/ mL;对青霉和黑曲霉没有作用;醇提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 为50 mg/ 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和黑曲霉没有作用;总糖质量浓度相同的多糖溶液和水提液具有等效的抑菌和杀菌能力。

因此,粪鬼伞多糖就是水提液中的主要抗菌活性物质。

②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粪鬼伞粗多糖(CPS),并对其提纯与鉴定。

CPS经酶法结合Sevag法脱除蛋白,上
DEAE-cellulose-52柱和Sepharose-6B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多糖CPS-Ⅰa。

经紫外光谱扫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CPS-Ⅰa具有葡萄糖醛酸的特征吸收峰,a-D吡喃糖苷键连接,是一种酸性多糖。

③能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

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和治疗痔疮。

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80%。

④对黄伞子实体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伞子实体蛋白质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40%,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高达66.53,分别比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茶薪菇(Agrocybe aegerita)和毛头鬼伞(Coprinus comatus)高42.74%、50.89%和36.58%.这些结果说明黄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营养丰富,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食药兼优、具有较高商品价值的大型真菌,可食用,味道较好,可以人工栽培。

导致木材杂斑状褐色腐朽。

子实体表面有一层粘质,经盐水、温水、碱溶液或有机溶液提取可得多糖体,此多糖体对小白鼠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的抑制率达80%~90%。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益肠胃,化痰理气,解毒,消肿。

经常食用可以助消化,祛痰,并治无名肿毒和其它疮痈。

抑制肿瘤。

(Panus rudis Fr.)
【其他名称】野生革耳、桦树蘑(黑龙江)、木上森、八担柴。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甘肃、香港、台湾、西藏等地区。

【科属分类】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

【性状介绍】形态特征子实体小或中等大。

菌盖宽2-9cm,中部下凹或漏斗形,初浅土黄色,后深土黄色,茶色至锈褐色,有粗毛,革质。

菌褶白至浅粉红色,干后浅土黄色,窄,稠密,延生。

柄偏生或近侧生,短,内实,长0.5-2cm,粗0.2-1cm,同菌盖,有粗毛。

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3.6-6μm×2-3μm。

囊体无色,棒状,23.4-56μm×7.2-14μm。

幼时可食用,但韧而味差。

【生长环境】夏秋季生于柳、桦及楝树的腐木上,丛生或群生。

侵害多种阔叶树木形成白色海绵状腐朽。

【成分药理】革耳成熟前可食用,成熟后以药用为主,具有极强的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功效。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

【功能主治】主治疮疡肿痛或溃破,癞疮,杨梅毒疮。

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S-180180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60%和70%。

【其它名称】天虫、白僵蚕、僵虫
【分布地区
【科属分类
皮质激素)及一种白僵菌黄色素。

(1)具抗癌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2)煎剂能对抗士的宁引致的小鼠惊厥作用。

(3)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

小鼠口服0.5克/20克:或皮下注射0.25克/20克,约等于50毫克/公斤苯巴比妥皮下注射的催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化痰散结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风热头痛,皮肤瘙痒、扁桃体炎、腮腺炎
【Fomitopsis officinalis(vill.:Fr.)Bond.et Sing.】
【其它名称】药用拟层孔菌、药用层孔菌、落叶松茸、阿里红(新疆)【分布地区】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云南、四川、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福建等地区。

【生长环境】生落叶松树干上,引起树干材褐色块状腐朽。

也生去南松等针叶树干上。

【成分药理】①全草含羊毛甾醇(lanosterol),硫色多孔菌酸(sulphuren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acid),齿孔醛(eburical),齿孔醇(eburicol),齿孔二醇(eburicodiol),16α-羟基齿孔酸(tumulosicacid),去氢齿孔酮酸(dehydroeburiconicacid),及苦白蹄酸(officinalicacid)。

②含两种新的三帖酸化合物(officinalic acid和polyporenic acid D),还含有落叶松蕈酸、草酸、柠檬酸、绚孔菌酸(sulfurenic acid)麦角甾醇、角鲨烯、齿孔烷、乙酸齿孔醇脂、异麦角甾酮、纤维素、木质素等化学成分。

③落叶松蕈酸能减少或停止汗腺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汗腺分泌,但不同于阿托品。

④它还具有降压作用,反复给药可长期维持降压作用。

⑤齿孔酸使动物汗腺周围血管收缩而止汗,但不影响汗腺分泌,亦不扩瞳,作用约持续20分钟。

⑥含松蕈酸、松蕈酸树脂、淀粉。

⑦内服齿孔酸,对胃有刺激作用。

⑧对小白鼠肉瘤S-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性味归经】甘、苦,温。

【功能主治】温肺祛痞、降气、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利尿、降血压、解蛇毒,主治咳嗽、哮喘、肾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吐血、胃痛、腹痛、感冒、咽喉肿痛、牙周炎、尿路结石、水肿、肺结核患者盗汗、蛇毒咬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