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与魔鬼的结合
天使与魔鬼: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人”形象探究

034《名家名作》·评论[摘 要] 电影《流浪地球2》是一部带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双重思考的影片,其中“数字人”的形象涉及对人类生命伦理和人类身体认同的思考。
基于此,从情景建构、逻辑生成、审美移情以及表达策略四个角度出发,结合拉康的镜像阶段论、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论以及身体美学,探究《流浪地球2》中对于“数字人”形象的视觉表达与逻辑架构,探讨“数字人”形象对人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的强调,探讨媒介是否以满足人类的能动需求为最终目的,以期对未来中国科幻电影中“数字人”形象进行展望。
[关 键 词] 《流浪地球2》;“数字人”;科幻新主流电影天使与魔鬼: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数字人”形象探究王 越《流浪地球2》是一部带有外向型和内向型双重探索的影片,无论是外向型探索中对外太空的沉思,还是内向型探索中聚焦到人类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都具有丰富的考究意义,其中“数字人”形象更是代表了科幻电影中对于未来科技的进一步描写,一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人在回路”①的学习可以和人类的意识相结合,从而使人工智能成为更加接近人类的数字人;另一方面,“数字人”的出现使人类可以抛弃自己的身体与人工智能结合,这使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2014年12月的预言“制造能够思考的机器无疑会对人类存在巨大威胁,当人工智能发展完全之日,将是人类的世界末日”又一次出现在大众眼前。
“数字人”这一形象的出现究竟是帮助人类的“天使”还是毁灭人类的“恶魔”?可以从情景构建、逻辑生成、审美移情以及表达策略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数字人”概念的情景构建与想象力表达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对于人工智能和数字世界的构建由来已久,通过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反复切换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在这些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往往被简单划分为两种类型:破坏者和帮助者。
[1]前者始终与人类交好,以保护人类为己任。
后者则处于人类的对立面,且通常是由于人工智能具备人类的意识,但是并不具备人类的“道德感”,这种观念的缺失促使这类人工智能形象往往以毁灭人类为己任。
魔鬼与天使的结合——《第十二夜》中奥丽维娅形象分析

尊贵 , 有 身份 , 很 年轻 而纯洁 , 好 的名 声 , 有很 慷慨 , 学 , 博 勇敢 , 长得 又体 面 . 我 总不能 爱他 ”这 样冷酷 的拒绝 , 的语 调 , 西萨 可是 。 冰冷 连 里奥 也 不禁 感慨 她 “ 太骄傲 了 , 可是 即使 您是 个 魔 鬼 , 您是 美丽 的 ,
求爱 , 又怕他 放弃 了以后 再 不能相 见 , 中纠 结之 时 , 心 心生 一计 , 差 管 家将 自己 的戒指 送去 , 装作 是 西萨 里奥 硬要 留下 给 她 的 , 此一 如
丽维娅看起来如魔鬼一般冷酷 ,就连西萨里奥也责备奥丽维娅是
“ 上 最 忍心 的女人 ” 世
3天使 般美好
奥 丽维 娅 是骄 傲 的 ,可 是 再 怎么 骄傲 的灵魂 也 会 在 爱神 面 前 恭敬 的低 下头 来 。于是 , 她 的爱 , 为了 为了她 爱 的人 , 丽 维娅 变得 奥 热情 温柔 犹如 天使 一般 。奥 丽维娅 本 身有 很可 贵 的灵魂 . 不嫌弃 她
鄙视 小丑 的胡 闹戏 虐 ,也 能容 忍马伏 里奥 被捉 弄之 后 的无理 发疯 ,
外 国文学
魔 鬼与天使 中奥丽维娅 形象分析
卿朝 燕
( 州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建 福 州 3 00 ) 福 福 5 0 0
摘 要 :女性 主 义者认 为 不论是 天使 的 形 象还是 恶 魔 的形 象都
玩弄时间与空间的魔术

玩弄时间与空间的魔术摘要:作为丹·布朗系列小说的开山之作《天使与魔鬼》并非作者最成功的作品,但是作者融合众家之所长,在叙事中把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背景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用蒙太奇的手法营造出紧张非凡的悬疑气氛,使知识悬疑小说自成一派,为之后系列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叙事艺术;时间;空间;蒙太奇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52-02随着《达芬奇密码》的全球性成功,《天使与魔鬼》、《失落的秘符》相继出版,热销并红遍全球,知识悬疑小说自成一派,作者丹·布朗成了炙手可热的“悬疑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是商业小说和艺术的微妙平衡,他清楚一部作品只有具备精妙的故事构思、完美的发展主线和其他一切足以吸引大众眼球的要素时,才可以成功。
下面将以《天使与魔鬼》为基础从叙事的时间要素、空间要素和背景环境要素分析丹·布朗写作的叙事艺术。
一、不断倒数的时间和插叙丹·布朗认为张力制造的三要素分别是时间、磨炼和期待。
从小说第二页作者第一次记录准确的时间“清晨,5点18分”开始,故事就好像一个开启了的定时炸弹一样通过不停地倒数时间,带着读者进入一处又一处让人眼花缭乱的场景,一步一步逼近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真相。
整个故事被设置在一天之中,故事的高潮是午夜十二点。
故事越接近高潮,时间越紧迫,八点,九点,十点,十一点,只剩半个小时了,离午夜只有不到二十五分钟了,晚间11点42分,晚间11点51分,晚间11点56分,还剩两分钟。
耳边的滴答声在不断地敲打着书中角色和读者的神经,让人窒息的压迫感似乎把人带入了时间的魔窟,直到最后一刻反物质在空中爆炸,教皇内侍从天而降,故事进入尾声。
如果只是一味倒叙读者很快就会感到枯燥,插叙是作者处理时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是“在顺序推进的叙事过程中,片断插入发生在过去时空的少量场景或情节段落。
其特征是片断性,即所插入的场景和段落尽量可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但并不构成独立成形的情节线索。
女人自恋说明什么意思

女人自恋说明什么意思所谓自恋,就是在相信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完全正确时,相信这种正确性并以一种适当的程度表现出来。
而女性的自恋,常常会成为争风吃醋、事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女性在“自恋”这方面,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由于她们比男性更早地进入青春期,又由于社会文化特别强调“女性气质”,所以往往到了18岁以后,她们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点,也因此使得那些长得不怎么样却脾气很大的女孩子被贴上“美女”的标签。
其实美丽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就像大多数动物在幼年期体型就是一生中最大的,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缩小一样。
所以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你的“脾气很大”,而是你已经明知自己的缺陷却还无法认清,反而把这种“缺陷”看成优势。
而且,越是长得漂亮的女性,这种倾向越是严重。
例如小S,刚出道的时候,皮肤白皙透红,一头柔顺的长发,配上姣好的五官,简直就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几乎没有哪个男人能抵挡住她的诱惑。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脸上的婴儿肥渐渐消褪,身材也发福了,原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双大眼睛,也变成了单眼皮。
而且,不仅她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她的心态也随着自恋的加深而改变。
从前活泼的她,只要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或者听见别人谈论自己不好的地方,马上就会大发雷霆,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来。
而现在的她呢?虽然还是那么疯癫,但有时即便别人无心的一句话,也能让她暴跳如雷。
而且她对男友的态度也变了,过去是两个人形影不离,而现在如果她和男友吵架,她就会用语言刺激对方,逼得对方不得不屈服。
就连她平时笑起来的时候,也都带着刺,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和嘲讽,仿佛在告诉你:“哼!你也不怎么样嘛!”所以,自恋的女性,往往很难找到幸福。
因为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对爱的需求是一样的,尤其对于男性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温柔可爱的伴侣,希望自己能受到妻子的崇拜。
如果你是一个自恋的女人,就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你不懂得欣赏男性的魅力。
所以我建议你一定要试着改变自己,要懂得如何在婚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味地让男性来迁就自己,否则这样的婚姻,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

结合案例谈谈边缘性魏老师(化名)是一所中学的政治老师和班主任。
29岁的他在学生和同事眼中是一名有思想、有激情、爱创新的老师,也是一个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大量工作的“工作狂”,因此收获了别人无法比拟的荣誉,学校早已把他视为先进教师的典型。
然而,他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人捉摸不透。
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与同办公室的同事几天都不说一句话,但却下笔千言,毫不费劲就写出上万字的博客日志,还与一名女教师产生了一份特别的情愫,尽管未曾越轨。
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他到了夜里竟然经常嫖妓!结婚3年,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妻子对“红颜知己”的不满,经常引发夫妻口角。
最后在今年7月25日,他留下一封长信给学校领导后,便失踪了。
法律专家称,嫖娼虽然不算犯罪,但也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患有精神心理问题者如果去嫖娼,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在现行司法实践中,还鲜见嫖娼者因心理疾病免责的案例。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在离家出走前,魏老师每天躲在一个无人的办公室里拼命打字,给妻子,给宝宝,给领导写了很长的信。
他竟给妻子留了100多页A4纸以日记形式写成的信,长达数十万字,详细记录了他们今年以来每一天的生活感受,记录妻子的每一次微笑与生气的时间和原因。
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妻子的爱与责怪,但始终认为妻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
从6月份开始他严重失眠,每天仅睡2个小时,还在带初三毕业班,他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给妻子写信。
他责备妻子不理解自己,反复表示他与那个女教师之间没有她想象的那样。
妻子从中看到他们之间发生的很多误会,回想起6月份他离家出走之前,每天极少吃饭,导致人急剧消瘦,面色难看。
她大为不解:生活中的小误会,明明可以用语言说明,为什么不做解释,却详细地写下来呢?他在给领导的信中说,我要让我的老婆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要为她写完一辈子,现在不给她看,到时候给她一个惊喜和感动。
可是,妻子接到信后却说:“我很怕看他的东西,很累。
”假如你和一位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有亲密的关系,例如是他的知己好友、女朋友或妻子,他会把你想象成完美的偶像,但是很快又将你否定,贬低得一钱不值,切齿痛恨。
“天使”与“魔鬼”——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女性主义分析

一
、
介绍
对 她 们 的束 缚 . 勇 敢 地去 追 求 女 性 的 解 放 二、 追 求 中的 “ 天使”
电影 《 蒙 娜 丽 莎 的微 笑 》 以2 O世 纪 5 0年 代 的 美
国为 背 景 .故 事发 生 在 1 9 5 3 -1 9 5 4年 期 间 的 卫 斯 理 “ 天 使 ” 是 男性 心 目中美 好 的 形 象 .她 们 温 顺 从 女子学院 。 影 片讲 述 了一 位 毕 业 于加 州伯 克 利 大 学 的 容 。 谦卑有礼 。 安静贤淑 . 完 全 按 照 男 人 的 意 愿 在 家 中 艺 术 史 女 教 师 凯 瑟琳 和女 学 生 们 . 在 卫 斯 理 女 子 学 院 扮 演 贤 妻 良母 是 强 大 的 父 权 制 的体 系塑 造 出 了 “ 天 如何 通 过 摆 脱男 性强 加 在 她 们 身 上 的 身 份 “ 天 使 和 魔 使 ” . 是长 期的传统社会 规范压制着 “ 天使 ” . 是 男 权 鬼” 。 去 追 求 女性 独 立 和 解 放 的 故 事 。 被誉为“ 没 有 男 的 话 语 和凝 视 监 控 “ 天使 ” 西蒙・ 德・ 波 伏 娃 在 被 称 为 子 的 常青 藤 ” 的卫斯理女子学院 . 坐 落 在 美 国 马 萨 诸 女 性 的圣 经 《 第二性》 中指 出: “ 一 个 人 不 是 天 生 成 为 塞州 学 校 开 设 家 政 课 程 教 她们 如 何 在 家 中 孝 顺 父 女 人 , 而是变成女人的。 没有生理的 、 心 理 的或 经 济 的 Nhomakorabea摘
要: 在 父权 制 社会 中, 女 性 常 常 处 于社 会 的 边 缘 , 没有 主 体 地 位 , 男性 拥 有 绝 对 的 话 语 权 , 他 们把 女性 构 建
夏季健康注意事项

夏季健康注意事项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夏季健康注意事项夏天仿佛是天使与魔鬼的结合,让你在展示美丽的同时隐藏着重重健康危机——不可避免的阳光、办公室里充足的冷气、可口却伤胃的冷食——这些看似平常的因素正在时刻不离左右地威胁着你的健康,一不留神,全盘皆输。
殊不知,没了健康,美丽又从何谈起?让这个夏天里的你,健康并快乐着! 危机一:痛快后的胃肠道疾病危险指数:★★★★◆原因:盛夏酷暑吃些冷饮自然觉得神清气爽,美味的哈根达斯更是令“冰淇淋”美女们欲罢不能。
但是,在夏天,由于气候的炎热,皮肤血管因散热需要而扩张,胃肠血流量会相对减少,大量进食冷饮后,胃肠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剧收缩,血流量会进一步减少,造成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各种冷饮,如汽水、啤酒等,含有二氧化碳,若大量饮用,势必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大量气体的产生可增加胃肠内的压力,易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如胃肠炎症和十二指肠溃疡,严重时可致溃疡穿孔。
◆预防措施了解自己的体质:如果你是属于体质虚寒者,或是患有急性或慢性胃肠炎,则尽量不要吃冷饮,因为冰淇淋、冰砖等冷饮中均含有大量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糖和淀粉等营养成分,吃了冷饮,既影响正常的食欲,又会增加疼痛,使腹泻加重。
剧烈运动后勿食冷饮:运动后如果吃大量冷饮冷食,强冷刺激会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腺体分泌,导致食欲锐减,消化不良,而且骤冷刺激,可使胃肠痉挛,甚至诱发腹痛、腹泻。
饭前饭后少吃冷饮:饭前饭后食用冷饮冷食,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造成消化腺分泌液减少,降低消化功能及减弱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且会引起食欲下降。
切忌冷热交替:冷食和热食交替摄入会对牙齿和胃肠产生强烈的刺激,因此冷、热饮应该分开饮用,至少应间隔分钟。
控制摄取量:实在忍不住想吃点冷饮时,就要注意摄取的量。
一次食用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且冷的食品会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还容易产生腹泻。
《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

《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分析作者:陈佳欣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摘要:本文主要从天使外表、魔鬼灵魂、天使外表与魔鬼灵魂的完美结合三方面探讨了《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形象,以期为广大高中生深入理解吕蓓卡这一人物形象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蝴蝶梦》;吕蓓卡;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1《吕蓓卡》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
之后由希区柯克搬上银幕,将片名命名为《蝴蝶梦》。
其中,吕蓓卡作为女主人公,其复杂的人格和多变的形象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人们探讨和关注的焦点。
一、天使外表单纯站在吕蓓卡外表角度来讲,她的确长得很漂亮,可以用尤物来形容她。
加之她正值青春年华,头发乌黑亮丽、肌肤光泽白皙、体态万般妩媚且轻盈、身材修长,整个人看上去充满青春活力,是一个被上天赐予天使外表、魔鬼身材的女人。
书中描述:“凡是见到吕蓓卡的男人,都会直勾勾瞅着”。
[1]她除了具有外貌上的优势之外,她不仅仅是一只所谓的空“花瓶”,还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她天资较高,年纪轻轻就可以掌管家中一切大小事务。
无论是外面的社交应酬还是家中的内部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当时,她打理的曼陀丽庄园是全英著名的仙境。
在社交应酬方面,她懂得察言观色,能够揣测他人的大致意思,一言一行都体现出她的智慧与能力,能够哄得众人开心、取得众人欢心。
因此,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吕蓓卡的一切优点,自信、美丽、勇敢、大方、高贵、贤淑、富有魅力等。
而大众对她的印象也停留在她的外表和智慧方面。
她同时具有人妻室的三个条件:一是良好的教养,二是具有头脑和见识,三是美丽。
她的美好形象远近闻名,甚至在她死后,谈起吕蓓卡,大部分是赞美之词,堪称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二、魔鬼灵魂就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女人,在身体里却住着一个邪恶的灵魂,骨子里流淌着魔鬼血液,这与她美好的外表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作者:曹静尹婧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8期摘; 要:通过爱伦坡短篇小说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天使篇,一部分是魔鬼篇,揭示人性的善与恶。
关键词:天使;魔鬼;人性作者简介:曹静(1981-),女,江苏镇江市人,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国际交流;尹婧红(1976-),女,江苏镇江市人,江苏科技大學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外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爱伦坡是侦探小说的鼻祖,也许是时间的原因还是认知的原因却没有他的神秘小说有名。
纵观他的小说创作,其故事主题大都“揭示了人类意识及潜意识中的阴暗面”,这一点显然迥异于当时的一些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作家。
‘爱伦·坡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深入刻画与呈现了非现实状态下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试图“以非现实、非理性的表达方式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因顿”。
他借助想象奇特、恐怖怪异的故事情节,通过夸张、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方法表现人性的危机,激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同时,震撼心灵,发人深省。
’[1]他的恐怖语言虽有阴郁、黑暗但却带有浪漫主义的气息。
本文从爱伦坡一系列诡异小说入手分析剥离出爱伦坡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1、魔鬼篇“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了两个人,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
”而爱伦坡用简练的语言把内心深处的不完美淋漓展现出来。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它可能住得很深,可能在沉睡,但一定记得,它是存在的。
至于它什么时候会被唤醒——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
控制恶魔的前提,是你要勇敢承认自己心里有恶魔。
”[2]爱伦坡不少小说虽短,但都是大面积描写心理,环境也衬托心理状态。
渲染气氛:恐惧、无助、绝望、挣扎。
《跳蛙》、《陷坑和钟摆》、《一桶白葡萄酒》、《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泄密的心》类似的几篇有是说复仇的,提到了复仇的动机、复仇的准备、复仇的过程、复仇的结果。
这几篇类似的小说都是死亡的折磨,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各种人物,但是多为小人物,小说没有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
在一般人的思维里,孩子是纯净的,天使般的,老人是富含经验,一定年纪后无力也无心去做一些坏事。
人物身份从国王到贫民;从人到动物;从男人到女人,多为中年男人。
《跳蛙》中的皇帝,《红死魔的面具》里的王爷都是贵族的身份,但是从简短的文字却看不出高尚的灵魂。
反而读者看到的是凌驾在特殊权利上的畸形人格和人性黑暗的一面。
正所谓拜托了人高等生物这张皮没有约束没有限制的尽是兽性的一面。
《泄密的心》第一人称“我”;杀人后虽然可以逃脱法律和警察,但是无法逃脱自己的心,或者说还剩下的一点良知在和丧失的理智斗争,泄露了尸体的安放处。
《黑猫》第一人称:一个染上了酒瘾的人由善到恶的转变,他自负与自己对杀猫弑妻也能逃脱罪行,但是他的薄情寡义逃不了被砌在墙体里那个被“我”杀死的猫的惨叫。
《一桶白葡萄酒》第一人称“我”不堪忍受福图那托对“我”的侮辱,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复仇,让爱喝酒的福图最终被禁锢在地窖--其实是家族墓穴。
而最后“我”的名字被福图提起“蒙特里梭”。
这一系列的神秘恐怖故事,有无法解释的,也有人为内心阴暗的,无非是复仇的故事。
而被复仇的对象也就是施暴的对象,从复仇过程看,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没有对内心折磨来的大,但是从复仇这来说却是罪有应得。
因为在残酷的现实中,很多无辜往往都最后都无法释怀,而内心的憎恶却从现实中展开。
甚至人类的兽性流露的一览无遗。
埃德加·爱伦·坡在《黑猫》里提到“你若经常尝到人类那种寡情薄义的滋味,那么对于兽类那种自我牺牲的无私之爱,准会感到铭心刻骨。
”希腊神话中提到“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放逐的古老神祇族的后裔,他捧起泥土,用河水沾湿调和起来,按照世界的主宰,即天神的模样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生命,他还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封进人的胸膛里。
”智慧女神雅典娜惊叹于普罗米修斯的好友,于是便朝具有了善和恶两种性格的泥人吹了神气,使它们或的了灵性。
[3]爱伦坡从人性的黑暗处看到了一丝的光明,他对人性失望的同时仍然不失对生活的渴望和希望。
正如希腊神话,我们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善与恶,并且从动物中分裂而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人性和兽性。
人类按照进化论来说,从动物进化而来,我们作为人都包含了原始的本能。
人本生就在进化和发展,从兽到人的演化。
世上最为薄情的是人,却也有爱深义浓的情种。
2、天使篇人类的情感非常微妙,最为的精华可以浓缩成爱。
对子女的爱、对恋人的爱、对世界万物的爱。
虽然爱伦坡对于人性的失望可以在他的文章中尽显。
爱伦坡的部分短篇小说也映衬了一句话“冷不过人性,凉不过人心。
”不得不说爱伦坡即使在对人性失望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失去信心。
(英)葛德文在《人性的本质》中也阐述了人类的美德,即使迷失在黑暗的人性中也能看到人性的闪光。
而这点光芒被爱伦坡抓住,正如同绝望中的曙光,是天使的羽翼。
他也同时是浪漫主人文学家。
“与爱默生、惠特曼等主流作家乐观自信、热情洋溢的格调不同,爱伦·坡通过展示死亡与丑恶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灵感,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对人性的理解。
他的恐怖小说常常置景于深渊、城堡、暗室、暴风雨或月光之下,人物备受孤独、死亡意识与精神反常的折磨,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宛如噩梦一般。
爱伦·坡文笔考究,运词精当,通过构思设计惊险奇绝的情节,在恐怖小说中向读者极力描绘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怪诞事件和恐怖场景,制造意境,渲染气氛,准确达到作品预期的艺术效果。
[1]”《椭圆形画像》第一人称;一副神奇的画把人的灵魂画了进去,画毕,女主人公画家的妻子去世了。
这里没有王尔德《多利安的肖像》中出卖灵魂给画而让肖像承受岁月的衰老。
这是对于传世画作和画家的最大赞美。
但是这篇小说的我不是主人公,而是旁观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随着他和自己的仆人意外的进入城堡去打量这幅画并揭开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无非是通过作者“我”去见证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长方形盒子》第一人称的我去打量整个故事的经过,见证了整个爱情的经过,也见证了悲剧的过程。
短暂但是却是真实的情感。
画家怀亚特对爱妻的深深情感是与其的尸体都同甘共苦,宁可放弃生存的机会也要和妻子的尸体一起。
這两篇非常隐射爱伦坡和他的妻子弗吉尼亚·克莱姆,他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因病在很年轻的时候去世,从一些文献和画中可以看出和这两短篇描述很近似:年轻、漂亮、生病、英年早逝。
另起一类的是《莫蕾拉》我和莫蕾拉的相遇是命运的安排,却不是因为爱情的火焰,可是不是激情与爱情无关的情感却让“我”痛苦不堪,并且带给我无比的幸福。
也许幸福的开始未必有幸福的结局,我对她的聪明美丽和渊博的学识突然疲倦时,她也开始衰弱,我的内心对她的情感也决定了她的结束,莫蕾拉窥视人内心的能力,而她也是依靠“我”对她的情感而活。
这似乎和当今的神灵、教义依附于人们的虔诚和信仰一般。
用莫蕾拉的话,“只要你还爱我,我就不会死,但是活着的时候被你嫌恶的女人,只有死了以后才会得到你的尊重。
”辛夷坞在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也提到“对于女人来说,爱情是生活的全部;对于男人来说,爱情只是一小部分。
”莫蕾拉不是一般的女人,从文章开始就告诉我们,她的魅力让男主折服,她的美丽、渊博让人钦佩。
但是“我”是一个凡人,我从一开始就承认我和莫蕾拉的相遇是命运,不是因为爱情,而且与爱无关,但是莫蕾拉却能让我幸福。
只是我有人性的缺点:我会疲倦。
我从敬仰看我的妻子到慢慢地疲惫这份情感;而莫蕾拉也从我的疲惫开始变得衰弱。
“我”的妻子有窥视人心的能力,她可以明白我对她的情感变化。
而文中的神秘就是妻子的身体健康和我对她的情感一样。
这是一个人性意志的比喻,令人深思。
爱伦·坡在《言语的力量》中提到“幸福不在知识之中,而在对知识的获取之中!在永远的获取中,我们永远被赐福;无所不知则是魔鬼的诅咒。
”然而在人类的意志方面,爱伦坡给了新的诠释。
“……其中就存在着意志,而意志是永恒的。
谁又懂得意志和它的生命力的奥秘?因为上帝不过就是一种伟大的意志,以其专一的特性渗透了万物。
人是不会屈服于魔鬼的,也完全不会屈服于死亡,除非他的意志薄弱。
——约瑟夫·格兰威尔”而我却因为内心的疲惫受到妻子的诅咒,只要莫蕾拉存在,我就不能得到幸福,她变成了我的女儿,从一切的一切都是一种折磨,我对妻子的愧疚,对女儿的恐惧,我本可以让女儿永远地呆在自己身边,但是我给她一个宗教的洗礼,我可以给她一个名字,一个新的生活,但是莫蕾拉这个诅咒突然从我的嘴里出来,她变成了我的女儿后又一次似乎想起来过去的一切,倒地死去,我的痛苦再一次袭来。
终结不是我失去了两个我一生最爱的女人,而是我发现墓穴里只放了一具尸体,这一切验证了莫蕾拉的预言--也是对我的诅咒。
我永远活在痛苦里。
莫蕾拉的惩罚是一种折磨,初遇她“我”看到了天使的圣洁和完美,但是因为“我”的疲惫然她变成魔鬼一般报复,不由一丝机会让我后悔。
爱伦坡的小说也会给离世自我第二次赎罪的机会,例如《黑猫》里第二只猫的出现,莫蕾拉的孩子,《丽姬娅》女主的复活。
时常即便是第二次机会也会被遗忘或浪费。
爱伦坡多元化的创作,没有解释的神秘,给读者带来的是无限的想象、未知的恐惧、很多时候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爱伦坡的笔下不仅是荒诞怪异,也有幸福和真诚,他是一代神秘小说的创始者,创始了一面窥视人性的镜子,也通过他的笔调洞察人世间的荒凉和希望。
总之,他看到了世态炎凉,却也对人的善良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这也正是作者希望读者能读懂的。
参考文献:[1]https:///note/617063854/ Mar.29,2019.[2]https:///s?id=1597722687403153439&wfr=spider&for=pc.[3]季若曦,《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4][美]爱伦·坡,曹明伦翻译,《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