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习题 附答案

外国教育史习题 附答案
外国教育史习题 附答案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

1.认为教育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是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经过失败和重复模仿进行学习。这种观点属于以下哪种教育起源论(B.心理学起源论)

2.苏美尔时期出现的与寺庙有关的学校被称为(A.泥板书社)

3.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国家发明的(D.古巴比伦)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中,在数学上采用10 进位计算法的是(D.古埃及)

5.主张“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是(A.沛西.能)

6.学校教育最早产生于人类的(A.原始社会末期)

7.以下几项,哪一个不是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C.等级性)

A.无阶级性 B.无组织 C.等级性 D.与生产劳动生活紧密联系

8.古埃及的学校中,以培养祭司为目的,教授天文、数学、建筑、水利、医学等学科的学校是(D寺庙或僧侣学校)

A.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教育皇室成员和朝臣子弟,毕业后成为文士的后备人才,担任国家官吏

B.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主要用来训练实用人才。如管理文档的人员;管理财务的人员

C.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通常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一般儿

童5岁上学,一直到16、17岁。由学校实行收费,贫民

子弟很难进入

D.寺庙或僧侣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由于寺庙是古

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

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9.古儒学校是印度(D.婆罗门家庭教育)的教育形式

10.古印度佛教教育中,推动教育平民化的措施是(B.强调使用地方语言进行教学,取代“梵文”教学)

11.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属于(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

A.奴隶社会等级教育B.原始大众教育 C.封建社会等级教育 D.资本主义教育12.以下哪一个是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B.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1.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无论是史料记载或考古发掘都证明了这一点。

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

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3.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与教育内容的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二、简答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和文士学校

和基本特征。首先,在教育内容上,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注重练习书写、词令;

重视数学和计算。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机械教学为主,不重解释和说明;

学生主要靠模仿进行学习,机械训练和背诵是常用的方法;由于学习的内容很多都是儿童所不理解的,教学上又采取强制性的方法,因而,体罚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一、

二、佛教的教育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

1.古希腊的城邦中,奴隶制民主政体下的教育典范是(A.雅典)

2.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要把贵族子弟培养成(C.保家卫国的战士)

3.雅典教育较之斯巴达,具有较强的(B.民主性)

4.智者实际是指(D.职业教师)

5.智者在教育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教育史上着名的(C.七艺中的“前三艺”)6.以下哪一个不是智者在教育史上的贡献(D.传播天文、几何、算术、音乐,确定“四艺”)

A.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 B.传播文法、修辞、辩证法,确定七艺中的“前三艺”C.提出政治家或统治者的教育

7.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D.苏格拉底)8.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B.治国人才)

9.助产术的最大特点在于(A.引导对方自己得到答案) B.通过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事物的“一般”归纳 C.使人陷入自相矛盾讥讽D.寻找事物的普遍概念定义10.下面哪个不是苏格拉底方法的局限(C.受教育者必须对教育者感到信任和尊敬) A.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B.受教育者对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

定的知识 D.谈话对象必须是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人

11.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的是(C.《理想国》)

12.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四种美德是(C.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13.柏拉图认为教育应当培养的最高目标是(D.哲学王)

14.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是七艺中的后四艺,将这四艺列入课程确定下来的是(A.柏拉图)

15.《法律篇》对《理想国》做出了许多改变,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改变(C.反对强迫教育)

16.认为人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知识,只是在灵魂依附肉体时所有知识都被遗忘了,这是(B.柏拉图的“回忆说”)

17.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指的是(C.亚里士多德)

18.下面哪一点不是灵魂论的教育意义(C.发展人的理性,引导人的欲望,关键靠的是智育)

19.在教育作用方面,强调天性、习惯和理性的共同作用,引出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三者关系论争的人物是( A.亚里士多德)

20.“美德即知识”是哪位古希腊着名思想家提出来的(B.苏格拉底)

21.首次倡导文雅教育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22.教育史上第一个对教育进行年龄分期的是,他的这种年龄分期的依据是。(B.亚里士多德教育适应人的自然发展)

二、简答

1.试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智者云游各地进行讲学,积极参加各城邦政治和文化生活,他们虽没有统一的哲学见解,

但却形成了共同的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简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

1.请评述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2.评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灵魂论(2)教育的作用(3)白板说(4)教育对象

第三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

1.古罗马王政时期的教育是以(C.家庭教育)为主。

2.“卢达斯”是古代哪个国家的学校名称(C.古罗马)

3.以下哪一项是古罗马时期初等学校重要的教学材料(A.《十二铜表法》)4.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为最高目标。(D.私立教育演说家)5.古罗马加强国家对教育的监督和控制是在哪个时期(D.帝国时期)

6.古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B.官吏和顺民)

7.堂区学校的性质是(B.基督教教会学校)

8.以下几个人物,哪一个不是古罗马的教育家(C.狄德罗)

A.昆体良 B.西塞罗 D.奥古斯丁

9.西塞罗的代表作是(A.《论雄辩家》)

10.古罗马培养雄辩家的学校主要是(D.修辞学校)

A.文法学校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B.初等学校 C.卢达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招收7-12岁的儿童。教育内

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

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D.修辞学校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

学、天文学、历史等

11.西塞罗认为合格的雄辩家应当符合很多条件,以下哪一点不包含在这些条件内

B.雄辩家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C.雄辩家应当具备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 D.雄辩家要有优雅的举止风度

12.在道德教育方面,西塞罗提出了的教育主张。(B.“人道”)

13.《雄辩术原理》是谁的着作(C.昆体良)

14.教育史上首次提出分班教学,引发班级授课制的萌芽的是(D.昆体良)15.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其代表作是。(A.奥古斯丁《忏悔录》)16.以下几位思想家,相比之下,其思想与其他三位差别最大的是(C.奥古斯丁)A.亚里士多德 B.洛克 D.培根

四者思想上是有同有异的,但相比之下,亚里士多德、洛克、培根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包含唯物主义的因素,并且他们教育思想比较偏重世俗性和实用性,而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色彩浓厚,认为信仰比知识、理性更重要,与其他几位差异最大

二、简答

1.简单介绍古罗马各个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形式和教育目标。

(1)王政时期的教育由于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建立,国家的各方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以农业经济为主。另外,加上征战需要,国家暂时无暇顾家教育的建设,因而这一时期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教育内容主要是关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民和军人,为国家的生存服务。

(2)共和时期的教育共和时期是古罗马教育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战争结束了,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罗马的对外交流增加,学校教育也从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一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招收 7~12 岁的儿童。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教学条件简陋,贵族一般不去,自己雇家庭教师。二是文法学校。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此外还学地理、历史、数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三是修辞学校。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接收文法学校毕业的贵族子弟,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因此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形式是私立学校教育,其最高目标是培养演说家。

(3)帝国时期的教育罗马帝国建立后,虽政体和经济的变化,教育也发生相应变化。首先,国家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监督和控制,并把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再次,决定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教师由国家任免,提高教师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这一时期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国立教育,内容基本与共和时期相同,但出于巩固政权的目的,教育目

标主要是培养官吏和顺民。

2.简述昆体良教育思想的大致内容。

(1)有关培养雄辩家的教育观(2)教学观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使他关于教学问题的一系列主张。首先,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在同一时间,由教师对全班组而不是个别学生进行教学,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此外,昆体良还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教学原则,以防止学生过度疲劳。(3)教师观昆体良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要做好教育工作,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①教师应当是德才兼备的,即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又教学生做人②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有耐心(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⑤教师要注意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一、选择

1.以下几种学校,不属于中世纪基督教教会办学形式的是(C.星期日学校)A.堂区学校 B.主教学校 D.修道院

都与基督教有关,但是星期日学校不属于严格的基督教办学形式,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人为解决童工的教育问题而创设的,学习内容涉及基督教《圣经》,但后期也有

很大世俗性。

2.中世纪修道院的学生不全是以做神职为目的,其中有一部分进修道院仅为学习知识,毕业后仍为俗人,这部分人称为(A.“外学”)

3.晚期修道院的主要课程体系是(D.七艺)

4.以下几种说法不正确的是(B.修道院从产生的时候就与以往基督教教会学校不同,不仅训练教会成员,也培养世俗子弟)

A.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 C.修道院即是一种宗教机构,也是一种教育机构 D.修道院并不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唯一形式

5.西欧最着名的宫廷学校是由(B.阿尔琴)创办的。

6.西欧世俗教育中的骑士教育,实质上是一种(B.特殊的家庭教育)

7.以下哪一项属于“骑士七技”之一(D.弈棋)

A.文法 B.音乐 C.算术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

8.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D.宗教性)

9.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D.世俗性)学校。

10.西欧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A.教区学校学)学校。11.在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学校教育中,(B.神学)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12.在西欧中世纪,骑士教育是(B.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13.西欧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C.几何)、天文、音乐等。

二、辨析

1.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不完全正确。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 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但是,7~8 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所以说,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三、简答

1.简述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与机构,

及其教育内容。

2.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

(1)最为重要、最为显着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表现为其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2)保守性和发展的缓慢性(3)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罗马差异大,希腊、罗马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4)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1)从整体上看,中世纪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2)从教育实践看,同样是笔财富,它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3)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也并非一无建树:首先,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其次,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第三,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经院哲学虽然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却从此为理性的发展和运用打通了道路。

四、论述题

1.评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

主要办学特色,

及其在历史的上的地位。

第五章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一、选择题

1.伊斯兰教的经典是(C.《古兰经》)

2.以下哪种是拜占庭的教会教育形式(D.主教学校)

3.阿拉伯的教育是以(A.伊斯兰教)为中心的。

4.以下几项哪一个不属于阿拉伯的教育形式(C.古儒学校)A.清真寺 B.昆它布 D.府邸教育

5.在拜占庭的教育中最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是(D.宫廷教育)二、简答

1.古代阿拉伯的教育有何特色?

其对世界文化教育有何影响?

第二篇外国近代教育

第一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选择

1.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是(D.意大利)

2.法国人文主义学者拉伯雷撰写了(C.《巨人传》)

3.文艺复兴的思想旗帜是(C.人文主义)

4.最先揭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德国的(B.马丁.路德)

5.伊拉斯谟是欧洲(B.尼德兰)国的人文主义者。

6.西班牙军官、天主教狂热信徒罗耀拉于1534 年创立了(C.耶稣会教团)7.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C.资产阶级)

8.以下几位哪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着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A.蒙田)B.莫尔 C.伊拉斯谟 D.弗里吉奥

9.由于创办“快乐之家”而被誉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是(D.维多里诺)

10.以下几项哪一项是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B.人本主义古典主义贵族性世俗性宗教性)

11.宗教改革运动最初产生于(A.德国)

12.宗教改革中,主张将教会权力置于国家之下,由国家办教育的是(A.路德派的教育改革)

B.加尔文派的教育改革 C.英国国教教育改革 D.天主教教育改革

13.加尔文派在教育权的问题上,主张(A.教会至高无上,教育由教会负责)14.宗教改革后的教育称为新教教育,以下哪一个不是其“新”的表现(B.破除了

中世纪前教育的宗教性)

15.面对各地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自己以适应变化的世界,这种改革的产物是(D.耶稣会)

16.耶稣会教育中的精英学科是指(B.哲学和神学)

17.耶稣会学校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模式,一切以《耶稣会章程》和两个纲领性文件为标准和指导。(C.《教学大纲》)

18.新教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天主教教育相比,具有较强的(D.群众性)19.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者的根本差异在于(D.服务的目的不同)

20.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天主教改革三者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B.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又使得罗马天主教在镇压革命的同时变革自身)

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改革,他们是天主教改革的导火线 C.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领域的变革,宗教改革是一场新旧教的宗教斗争,天主教改革是自身的改良,三者无相互关联 D.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天主教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二、辨析题

1.耶稣会的教育活动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取得很大成功,是教育史上一个不

小的进步。

三、简答题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一,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第二,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已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第三,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第四,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第五,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特色。

第二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制度

一、选择题

1.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提出了(B.绅士教育)

2. 18 世纪末,英国的“星期日学校”是由(C.罗伯特·雷克斯)倡导的

3. 18 世纪末,英国传教士兰卡斯特和贝尔创制了(C.导生制)

4. 英国的“公学”事实上是一种(D.贵族学校)学校

5. 英国近代的慈善教育主要是指(B.初等教育)

6.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撰写了(C.《教育漫话》)

A.《爱弥尔》卢梭

B.《教育论》斯宾塞 D.《人的教育》

7. 英国近代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式的标志是(B.福斯特法案)法案的正式颁布

8. 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B.双轨学制)

9.标志着英国“新大学运动”开始的是(A.伦敦大学)的成立。

10.以下几位哪一位不是英国的教育家(A.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是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主要派别----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成员之一,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他认为人人都是通过感官获得知识,从而获得精神发展的,也就是说,人人生而智力平等、主张教育民主化,这一观点直接抨击了“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合理的贵族理论

B.斯宾塞 C.赫胥黎 D.培根

11.提出“知识价值论”,认为学科是否重要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的教育家是(C.斯宾塞)

12.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D.提倡科学教育)

13.19 世纪初,拿破仑在教育上实行了典型的(B.中央集权制)体制

1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撰写了着名教育哲理小说(B.《爱弥儿》)

15.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C.卢梭)

1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权主要掌握在(B.天主教)手中。

17.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提出了很多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以下不属于这一内容的事(A.主张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B.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C.主张实行普及义务教育 D.提倡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学化

18.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设立的掌管全国教育行政的最高权力部门是(A.帝国大学)

1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规定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法案是( C.《基佐法案》)

20.法国的教育家(D.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论”。

21.法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D.涂尔干)对教育与社会的作用进行了全面论述。22.以下几位哪一个不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B.伊拉斯谟)

A.爱尔维修 C.卢梭 D.狄德罗

23.法国启蒙思想家(A.拉夏洛泰)在《论国民教育》一书中系统阐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

24.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C.德国)

25.泛爱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是(A.巴西多)

26.19 世纪初,对德国各级学校进行整顿和改革的是(B.洪堡)

27.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是(B.实科中学)

28. 巴西多的(B.《初级读本》 )一书,被誉为18 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29. 1810 年德国文教总管洪堡所创立的(D.柏林大学)对欧美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0. 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教育家是(B.第斯多惠)

31. 18 世纪德国中学的主要形式是(D.文科中学)

32.以下几位教育家中不属于德国教育家的是(C.乌申斯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