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教师读书心得——家校沟通需要大智慧

合集下载

班主任读书笔记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的反思

班主任读书笔记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的反思

班主任读书笔记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的反思继续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我又学到了许多的家校沟通技巧。

每个班级那么多孩子,每个孩子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他们显见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类:学习问题、交往问题、生活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饮食习惯问题,在以上不同的问题类型的沟通方面,王怀玉老师都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阐述面对这些问题的沟通方法。

当我看到案例中那个丢三落四的毛毛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班的秦同学,他们俩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常常忘记带红领巾,每天都要老师和同学提醒才会慌慌张张的在书包里翻来翻去的找,有时候书包里还找不到,为此,我们班的纪律检查被扣了好多次分;上课需要做题的时候,他不是找不到书本,就是找不到笔,常常上课跟别人借笔。

昨天才发下去的试卷,第二天需要讲解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天天都有,跟他家长沟通了很多次,家长说,天天给他买笔,都不是一根一根的买,一买都是一盒,但是用完随便乱放,再用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买了文具袋也是用不了一周就丢了,红领巾也是天天买,还是天天忘记,有时候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孩子衣兜里、床底下都会发现红领巾。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很多,这使我识到秦同学不是故意犯类似错误,而是他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的,没有条理,没有规划。

原来我的教育方法只是教育孩子要学会物品归位,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但是现在读了这本书,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那么再次反思我当初的教育方法,原来是治标不治本的,我应该深入调查家庭成员是否有随手乱丢、不收拾物品的习惯,让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只要用过的东西,都要放回原位,强化孩子在这方面的认识,大人和孩子一起改变、一起成长。

当然如果是在生活方面家长包办较多,孩子的那个生活物品都是家长收拾的,孩子没有机会锻炼养成收拾物品的好习惯,那么我会请家长给孩子准备不同收纳盒,教给孩子如何有条理的收拾物品,还会让家长交给孩子如何收拾物品的方法。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在看到各种各样的案例的时候,我总会在故事中看到我们自己的学生的影子,从而反思我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反思我跟家长沟通的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是最好的,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衡阳市高新区祝融小学孔雀暑假里,我有幸读了《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了与谐的家长与教师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逐步深化,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大支柱组成,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不仅如此,人们还进一步意识到,教育这三大支柱还就是有主次之分的。

家庭教育就是教育的第一支柱,就是所有教育基础之基础,家长就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孩子的终身教师。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

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就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父母就是一切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也就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第二支柱,就是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与机构。

一个人要融入社会,必须要熟知这个社会的符号系统、运行法则,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与公民素养,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此。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很鲜明的区别,教师的职责范围与家长的职责范围也完全不同。

家长与教师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够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来。

社会教育就是教育的第三支柱。

有效地社会教育,比较注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一就是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与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与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二就是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的道理,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来加强对父母的教育。

虽然然人们认识到了单一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更加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力量的共同发挥,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家长就是教育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时常缺位,对父母提供教育的专业基础也很缺乏;学校作为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大包大揽的情况比比皆就是;社会教育的着力点就是在强调学校教育,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出台的教育政策,常常还在削弱父母教育。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读后感大全翻开此书,这段话吸引了我——她不仅仅喜欢课堂,喜欢孩子,更善于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每一天的工作。

课堂教学中的灵光乍现、学生学习中的点滴变化、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学校沟通的智慧艺术……她都用勤劳的笔记着、反思着,并确立课题后研究着。

这段话似乎激起了我对自己职业有了一个全新认识。

从教十年有时,偶尔也会有一种倦怠感和疲惫感,不过更多的时候是想自己能像本书作者王怀玉老师那样,用最初的那种热情和激情来对待每一天的工作,用空余时间记录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教学中的经验不断反思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而去改进、去研究,最终不断完善自己。

书中提到教育的“三大支柱组成”让我很受启发:①家庭教育(教育基础之基础):孩子从出生到走向社会的整个成长阶段,需要学会生活的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育优良的品德……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孩子所有社会生活的开端。

②学校教育:帮助学生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和机构。

③社会教育:努力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监督家长和学校的教学行为,并努力配合家长和学校拓展孩子的学习视野;明白“谁想为孩子谋福利,就必须随时随地先为父母谋福利,做实事,余下的事情只需顺其发展。

然而时常我们的认识都被单一的局限了。

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力,要达到三者合一的效果。

可是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我们总是把教育的第二责任人推到最前锋,让它承担了很多职责之外的事情和责任。

然而我们的第一责任人——家长,他们的教育意识常处于空缺的状态,他们更多的是把着力点定在学校教育中,基本上没有考虑到第一教育人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个时代,作为教育人(第二责任人)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相当重大。

面对当前的这种现状,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沟通。

通过家校之间的沟通来及时实现思想和情感传的递和反馈,然后相互理解、相互制约,达成教育共识。

美国教育家赫斯伯格说:“学校要变得更好,我们就需要更多积极参与子女教育的家长。

学习《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读了王怀玉写的《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收益颇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有效沟通,赢得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促使家长参与到多维度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逼真场景。

书中生动、真实的案例故事,深刻、全面的策略归纳,鲜活、新颖的活动形式,不仅具有可读性,更具有指导性。

全书有以下内容:推荐序1:沟通,家校共育的基础(常生龙)推荐序2:家校协同共育,共谋学生发展(谭细龙)前言:做一名有领导力的教师第一章有效沟通,打造家校共育共同体第二章与不同性格特质家长沟通的技巧第三章与不同教子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第四章与不同家庭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第五章与家长沟通学生不同类别问题的技巧第六章引导家长参与班级活动,促进换位思考第七章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增进相互理解第八章倡导家长组织校外拓展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第九章让传统沟通方式焕发新活力让我感触很深的是本书教授我的一种领导的能力,是一种带领和指导的能力。

具有领导力的教师,不仅能打造一个优秀团队,让每名成员在团队里找到归属感,让每名成员感觉彼此间高度的关联感,还能在工作中根据具体问题做具体指导,身体力行,激起每位成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着明晰的共同目标携手前行。

十假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拥有了这种情感上的默契,精神上的共通,那么,即便在工作中存在一些小小的分歧,也都会自然消融、冰释。

这是一个理想的家长和教师交往的境界,这个境界来自彼此间的有效沟通。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正是朝着这个理想境界,站在教师角度,就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不同问题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做了一些实践探索。

本书具体章节设置意图如下第一章到第五章,根据教师实际工作中面对的基本问题,侧重从“不同性格特质家长、不同教子类型家长、不同家庭类型家长、学生不同类别问题”等层面,探讨工作中常见的基本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

每一章通过“类型描述、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沟通技巧”等板块,力图给读者以具体可感的问题解决方式,点面结合,有实例,有归因,有方法也有拓展。

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3篇)

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3篇)

家校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精选3篇)家校沟通的艺术沟通的艺术心得体会篇1起初捧读时,以为《沟通的艺术》是前一种书,读完之后才发现,他应属于后一种。

每个年轻人,在完成学业,踏入职场的最初那段日子里,应该都经历了一段惶恐不安、战战兢兢的岁月,适应新的环境、学习工作的技能、学习职场游戏规则……那时整个人的状态都会绷得有些紧,甚至走路都是轻声细步,双目低垂。

我想很多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在人生的那个阶段,多数人都会临时抱佛脚地找来一些《职场秘籍》、《办公室生存法则》、《商务沟通技巧》之类的书来读,以此来求得一份心安和内心强大起来的捷径。

熬过那几年之后,回过头看,这些书里讲的东西,除了最基本的常理之外,其它都是bullshit。

于是明白,有些东西是书上学不来的,只有经历过焦虑苦痛的煎熬、血泪伤疤的洗礼,人生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最初看到这本《沟通的艺术》是抱着不屑一读的态度,并且它的书名用的不是技巧或是法则,而是艺术,可见装腔作势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翻了翻简介,以及当当上的一些书评。

发现说的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这本书上世纪70年代出版,如今英文都已经出到第12版了,一本行销40年的'书应该不会是一本烂书。

纵观全书,35万字的厚重篇幅超过了绝大多数这一主题的快餐书。

并且,结构如教科书般严谨细致,且条理分明,有理有据,从理论,到分析,再到实例,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沟通的知识谱系。

全书分为除了第一章《沟通入门》(算是综述和前言)之外,共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分别从情绪心理、语言倾听、人际沟通等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因素。

当然,看明白一个道理和真正懂得一个道理,永远都不是一回事,仅就沟通和人际交往而言,技术层面的学习和改进其实都不是问题,关键还是性格层面的障碍,你先天的性格,气质、后天的经历、视野,已经决定了你95%的行为方式。

你能够改善的可能只有剩下的5%左右。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

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读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有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这时,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

但是,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往往被忽视,导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被阻断,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沟通已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在这里,我将分享一些在读小学期间我获得的家校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沟通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家里和学校之间经常发生对象、环境、情感和习惯等变化,家庭和学校应该紧密合作,以确保学生的顺利过渡,并使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顺畅。

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情感、知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沟通对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协作关系意义非凡。

二、如何进行家校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下方法进行家校沟通1、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角色和身份不同,家长应了解孩子学校的特点,帮助孩子保持对学校的好感,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家长经常和孩子交流学校的情况,鼓励孩子把听到的知识和看到的事物带回家,让你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感受到亲情和爱。

2、建立常规教育沟通中的双向信息教师应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采取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不单单是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意见,而是应该以学生作为中心,以了解家长的孩子交际和个性方面的问题为前提,充分尊重并理解家长的需求。

3、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应该双向通道,不仅教师可以直接面对家长,家长也可以通过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学校的教学情况。

定期召开家长会,为了更有效地传递信息,教师们可以在这个时机安排一些研讨会和互动环节,降低带孩子工作和学校参与活动的负担。

三、如何处理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在沟通中,双方有时会出现一些问题。

这时候,我们应该冷静、理性地处理问题,同时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以便宜学生的学习。

2022《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2022《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

《家校沟通的艺术》读后感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家校协同才能更好促进孩子的成长发展。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都深知家校结合的重要性,而家校结合必须是以良好的家校沟通为基础,可是每天面对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所呈现出来形形色色的事件,这几十个孩子背后又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家庭,要做到保持家校之间有个良好的沟通,谈何容易?所以当我看到《家校沟通的艺术》这个标题,我就迫不及待地及待地翻阅起来,渴望从中找到一些“灵丹妙药”,为我指点迷津、解决难题。

本章节的内容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家校沟通的方法与原则,如明确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的重要性,和家长沟通要有依据,与家长平等、真诚的沟通,并抓住家校沟通的关键点,和家长之间形成有效沟通等等。

关于家校沟通的策略,“三明治”沟通法确实让我受益匪浅,从给予肯定,到指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再次进行鼓励。

相信这样的沟通方式,一般家长都能接受。

如果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出现了家校冲突,我们也应该冷静对待,及时回应,主动沟通,去协商解决冲突。

家校沟通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也有切实可行的策略,除了这些,我们要更要关注我们沟通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独立个体——人!爱才是所有教育艺术的源泉。

一、家校沟通从“心”开始与家长沟通,首先带上我们的诚心、爱心和责任心,让家长看到老师真诚,真的关爱他们的孩子,真的在为孩子学习和发展负责。

这一切我们不是通过语言告诉家长,因为家长不一定相信老师说的话,但是他们一定相信他们孩子说的话。

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要让孩子知道,要让家长通过孩子知道,要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传递出去,要让我们“爱心”可视化。

让家长指导老师是真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孩子,这为我们接下来的良好沟通做了成功的铺垫。

二、讲究沟通的艺术在真诚的基础上,我们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艺术。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书心得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书心得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读书心得用了十天的闲余时间阅读完了《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王怀玉老师不仅针对不同类型特征家长的沟通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沟通技巧的点拨,还向读者介绍了在建设班级特色活动中,组织家长积极参与的技巧。

要将家校沟通做好,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非常重要。

王怀玉老师从组建班级家委会开始,就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让所有的家长都自愿报名,给每个家长提供了参与班级建设的机会;给所有的家委会成员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共同推动班级建设;在每一项活动之前,充分地和家委会进行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明了活动的意义和目的……正是因为有如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赢得了家委会的广泛支持。

家委会成员也经常主动地联系各位家长,沟通意见,达成育人的共识。

我们要认识到:家长、家委会最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教育同盟军”。

因为彼此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

因此我们只要工作得法,完全可以让家委会成为我们的左膀右臂,成为推动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教师工作做得再到位一些,家委会还能帮助教师解决很多工作上的难题,包括与其它不同理念的家长沟通。

家长委员会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的工作,还可以在更大的层面上做出努力。

比如将家校沟通与家长的教育素养提升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家长广泛参与班级建设和学习活动,传递育儿经验,丰富教育常识,让家长的家庭教育跟上孩子成长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避免各种教育悲剧的发生。

比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联动的优势,让孩子也参与到家长的学习、交流和讨论中,用小手牵大手的方法,增强亲子间共同成长的内驱力等等。

家长委员会每学年需要举行1——2次例会。

家委会做的一些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博客或班级qq群用图文形式公布,一向支持工作的家长表示谢意,让全班同学有一颗感恩的心。

家长会上也对无私为班级付出的家长提出表扬,这些不仅让更多家长了解了家委会成员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激发更多家长的热情,对家委会这个组织也多一份正确的认识,更好利于形成家校整体合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家校沟通的艺术》教师读书心得——
家校沟通需要大智慧
这几天很顺利地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深。

书中作者讲的许多话很有感触。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现分享一些我认为家校沟通中需要的几点大智慧。

不当之处还请同仁们多多指教。

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我习惯性地把它弄清楚是什么。

面对家校沟通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沟通是什么?书中第3页就讲了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把信息、思想与感情进行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那么家校沟通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很显然家校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

可是实际工作中家校沟通存在许多障碍,细细想来很多时候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等造成的。

你可能还会抱怨很多时候家长不支持你的工作,现在想来是不是因为家长不了解班级和你的需要。

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使家校和谐沟通吗?当然有解决的办法,只要你态度真诚,掌握几点沟通的技巧,积极提高工作能力,那么你就可以在教育工作中左右逢源。

大智慧一:用真诚打动家长
我们要尊重家长,善于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我们要全心接纳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学生出了问题,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传递的是关心、关切,而不是责备和责难。

当我们足够真诚时,一切沟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大智慧二:反馈要及时、提醒要委婉
在工作中,我们要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以及全班孩子的基本情况。

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老师给家长布置了一些任务时,有部分家长总是不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此时千万不要明确地表扬或提醒,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小结活动的落实情况,给暂时没完成任务的家长留有余地和空间。

巧妙运用模糊性评价,让家长感觉到尊重,这一点在双方互动交流中很重要,我深有体会。

大智慧三:反馈评价要多元
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家长的支持来进行一些活动,比如活动时布置教室,游艺节邀请家长志愿者等。

那么进行完这些活动时,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利用班级QQ群对活动进行全面深刻的总结,委婉地指出今后尚需完善的地方。

总结时还要兼顾全局,尽可能地兼顾到每个层面的家长,报道时让参与的家长都“露脸”。

对家长在活动中承担服务等付出性工作的,一定要专门给予肯定,根据情况也可以单独发信息表示感谢。

这样不仅能让家长看出你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能
极大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家校沟通需要大智慧,生活中也有很多大智慧。

世界是相通的,或许一点一滴的小事情都能给你带来启发,带给你智慧。

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脑去思考,用笔去记录。

我们一起加油,发现工作中的大智慧,做生活中的智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