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合集下载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元素知识点与练习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知识点1:一、原子构成1、原子结构:(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在原子中,由于质子(原子核)与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以碳原子为例描述原子的组成构成碳原子的粒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和6个电子。

其中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作为原子的中心,而6个电子在核外一定空间内绕核做高速运动.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②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2)三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知识点2:离子1.定义: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符号的意义见右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2.表示方法及意义:如Mg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3.离子的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1)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失去__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示为R m+。

Al。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13=2+8+3)原子结构示意图阳离子结构示意图(13>2+8)(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_得到__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得到n个电子,就带n个单位负电荷,表示为Rn-。

如氧原子O→氧离子O2-。

(8=2+6)原子结构示意图 (8<2+8)阴离子结构示意图4. 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原子离子数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电性__中性________ _带正电荷_________ __带负电荷________稳定性不稳定,金属原子易失电子非金属原子易得电子稳定符号元素符号:H Al Cl 阳离子符号H+ Al3+阴离子符号Cl-结构示意图特点比对应原子少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不变与相同电子层数的惰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相互转化知识点3: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很繁琐,不方便,一般不采用。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必记知识点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原子核__与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__正__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__负__电荷,中子__不带电__。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__数量相等__,__电性相反__,因此原子__不显电性__。

3.原子中,__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__。

4.__核内质子数__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1)原子是一个__空心__球体,原子核体积很__小__,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__电子__占据。

(2)原子核外电子是__分层__排布的。

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8__个(只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2__个)。

(3)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可以用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来表示。

以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例,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分别为:①圆圈表示__原子核__;②圆圈内“+”表示__原子核带正电荷__;③数字“11”表示__核电荷数__;④弧线表示__电子层__;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__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__。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五个要素)知识点三离子1.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阳离子__,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阴离子__。

2.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由离子保持。

如保持NaCl 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Na+__和__Cl-__。

3.离子符号:钠离子__Na+__;镁离子__Mg2+__;氯离子__Cl-__;硫离子__S2-__。

4.离子符号中数字的意义:Na+__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__;Mg2+__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Cl-__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__;3Fe2+__3个亚铁离子,每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__。

难点点拨: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1.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时只是核外电子发生改变,核内质子数不变。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汇总
1. 原子的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有正电荷。

- 中子也位于原子核中,没有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荷。

2. 原子的基本性质:
-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 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3. 原子的核结构:
-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 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4. 原子的电子结构:
- 电子以壳层的方式分布在原子周围。

- 第一壳层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 第二壳层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 第三壳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外层电子的数量和分布。

5. 原子的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分类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6. 原子的同位素:
-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元素。

- 同位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以上是高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科学的起始阶段,其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关于原子的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的基本认识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3.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负电荷粒子。

4. 原子的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电子排布决定。

二、原子的组成1. 质子:带有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中,其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

2. 中子:不带电,也存在于原子核中,质量与质子相近。

3. 电子:带有负电荷,围绕原子核运动,数量与质子相等,从而保持原子电中性。

三、原子的表示方法1. 元素符号:用一个或两个字母表示元素,如氢(H)、氧(O)。

2. 原子表示式:用元素符号和相应的数字表示原子,如氢原子表示为H,氧原子表示为O。

3. 原子结构图:用图形表示原子的结构,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即质子数。

四、原子的量1.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与此标准的比值。

2.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任何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约6.022×10^23)个粒子。

五、原子的化学性质1. 化学键: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电子形成的稳定结构。

2. 离子键:正负离子通过电荷吸引形成的化学键。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4. 原子价:原子形成化学键时可共享或转移的电子数。

六、原子的周期律1.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2. 周期:周期表中按原子序数增加的行,表示电子层数的增加。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和第13至第18列的元素,其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列的元素,其特点是拥有不完全填充的d轨道。

七、原子的同位素1. 同位素: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复习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复习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复习主要知识有:原子的结构、构成原子后离子粒子间的数量关系、元素与同位素、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的构造原理、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等知识,知识的特点是抽象。

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周期表上的外围电子排布称为“价电子层”,这是由于这些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价电子”即与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元素周期表的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上电子总数相同,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指的就是最外层电子,所以主族元素其族序数=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而副族元素的族序数不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其族序数跟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关。

2、原子半径: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越多,电子间的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

①电子能层数:电子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3、在原子里,原子核位于整个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核作高速运动,因为电子在离核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我们可以看作电子是在核外分层排布的。

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得知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以下规律:(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稍高的电子层里。

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每一电子层里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

即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第三电子层最多容纳18个……(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4)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3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常见考法本知识单独考查的很少,主要结合元素周期律来考查,考查的形式有选择、填空、推断等,该类题目的难度较大,在学习时一定要结合元素周期表来学习原子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原子结构知识点1. 原子定义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2. 原子核-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统称为核子。

- 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u)。

- 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也约为1 u。

3. 电子- 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1/1836 u。

- 电子在原子核外围按照特定的能级和轨道运动。

4. 能级和轨道- 能级:电子所处的能量状态,通常用主量子数n表示,n的值越大,电子与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 轨道:电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轨迹,由角量子数l和磁量子数m决定。

5. 量子数- 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的能级,取值为正整数(1, 2,3, ...)。

- 角量子数(l):决定电子轨道的形状,取值范围从0到n-1。

- 磁量子数(m):决定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取值范围从-l到+l,包括0。

- 自旋量子数(s):描述电子自旋状态,取值为+1/2或-1/2。

6. 原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数量决定。

- 原子通过共享、转移或重新排列价电子来形成化学键。

7. 原子符号- 原子符号表示元素的化学符号,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质子数),左下角表示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8. 同位素-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同)但不同质量数(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9. 原子的结合能- 结合能是指将原子核中的核子(质子和中子)从原子核中分离出来所需的能量。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10. 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由于电子在能级间跃迁时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

- 每种元素的原子光谱都是独特的,可用于识别和分析元素。

11. 原子的电离- 电离是指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 电离能是指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12. 原子的放射性- 放射性原子通过放射性衰变过程自发地转变为其他元素的原子。

- 放射性衰变有三种类型: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化学键

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 化学键

课时24原子结构化学键知识点一原子结构【考必备·清单】1.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2)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名师点拨]①原子中不一定都含有中子,如11H中没有中子。

②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如互为同位素的各原子。

(3)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电荷数。

(4)两种相对原子质量①原子(即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即核素)的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一种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有几种不同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

如A r(Cl)=A r(35Cl)×a%+A r(37Cl)×b%。

2.元素、核素、同位素(1)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关系(2)同位素的特征①相同存在形态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②天然存在的同一元素的各核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一般不变。

[名师点拨]①由于同位素的存在,核素的种数远大于元素的种类。

②不同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如21H和31H;也可能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如146C和168O;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如146C和147N。

(3)常见的重要核素及其应用核素235 92U14 6C21H(D)31H(T)18 8O用途核燃料用于考古断代制氢弹示踪原子【夯基础·小题】1.在当前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受到来自空气威胁的情况下,“空气罐头”应运而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素异形体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解析:选D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A错误;16O和18O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所以两者的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但两种核素的中子数不同,则16O和18O互为同位素,B错误;D正确;16O 和18O都是氧原子,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所以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转化,C错误。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原子结构基础知识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原子结构与性质一、 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中子N 同位素 (核素)原子核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Z → 核电荷数 元素 →原子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 决定原子呈电性电子数(Z 个)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2、三个基本关系(1)数量关系: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电性关系:①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②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③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或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特别提醒]对于公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无论原子还是离子,该公式均适应。

原子可用X AZ 表示,质量数A 写在原子的右上角,质子数Z 写在原子的左下角,上下两数值的差值即为中子数。

原子周围右上角以及右下角或上面均可出现标注,注意不同位置标注的含义,右上角为离子的电性和电荷数,写作n ±;右下角为微粒中所含X 原子的个数,上面标注的是化合价,写作±n 形式,注意与电荷的标注进行正确区分,如由氧的一种同位素形成的过氧根离子,可写作168O -1-22。

[例1]一定量的锎(98252Cf )是有用的中子源,1mg (98252Cf )每秒约放出2. 34xl99个中子,在医学上常用作治疗恶性肿瘤的中子源。

下列有关锎的说法错误的是( )A.98252Cf 原子中,中子数为154B.98252Cf 原子中,质子数为98C.98252Cf 原子中,电子数为 98D.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 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例2]X 和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X 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可能是第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B .X 可能是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C .Y 可能与X 同主族D .Y 一定是金属元素 三、 相对原子质量[特别提醒]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特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 11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原子结构知识点
化学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它按照电子结构原理,揭示了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弥补了经典化学理论的不足,是现代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文将介绍化学原子结构的知识点及其相关应用。

一、原子的组成
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组成了原子核,电子则绕着原子核旋转。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中性,而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数由质子和中子的数目决定,原子序数由质子的数目决定。

同位素是指,质量数相同但原子序数不同的元素。

二、电子结构
原子的电子结构是指原子中电子的排布情况,通常用原子轨道模型来描述。

原子轨道最初是由波尔提出的,后由德布罗意波长假设和哈密顿力学理论证实。

按照波尔定理,电子围绕原子核作匀速运动,所需的轨道半径与电子与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成正比。

从轨道能量角度来看,原子轨道可以分为不同的壳层、子层和轨道。

原子的壳层数目由原子序数决定,每个壳层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子层和轨道,每个子层可以包含不同数量的轨道。

根据原子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的不同取值和最大电子数,式子n=1,2,3,4,5,6,7 …表示原子的壳层数。

s轨道在每个壳层中仅
有一个;p轨道在第二层及以上的壳层中有三个;d轨道在第三层及以上的壳层中有五个;f轨道则在第四层及以上的壳层中出现。

因此,重要的化学元素大多以p、s和d轨道为特征,这些轨道不仅在化学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也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应用广泛。

三、原子能级
原子能级是描述原子内外电子能量的一种综合指标。

当电子被激发时,它们可以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或者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

在跃迁时,电子会发出光(或其他电磁波),从而形成物质光谱图。

物质光谱图是一种将物质分光的技术,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工具。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能级的变化特征可以解释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机制和能量变化。

四、静电作用与共价键
静电作用是描述同电荷或异电荷之间电力相互作用的物理学概念。

在化学中,静电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分子内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在共价键中,静电作用是分子中原子之间电子共享的重要力量,是促使原子共享电子构成共价键的主要驱动力。

共价键是一种相当强的化学键,它是形成分子的基础。

两个原子之间固定共享的电子数目被称为化学键的价数。

五、化学键理论
化学键理论是描述原子间或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组概念和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包括共价键理论、化钙键理论和离子键理论等。

共价键理论是描述原子间电子共享过程的理论,是分子和晶体结构的基础。

根据再结合电子对斥力原理,属于相同电子轨道的电子向外排斥,电子尽量向球形分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相互排斥力和总势能。

动态过程中,原子中两个来自不同原子的电子形成共价键,原子的带上了其他原子的轨道,电子不再存在于静止的轨道中。

总之,以上就是化学原子结构的知识点及相关应用介绍。

要理解化学原子结构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把握电子结构的基本规律和化学键理论。

它们不仅在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理解化学原子结构理论,对于学生和从事有关化学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