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一曲琵琶相思愁

合集下载

《月满西楼》歌词 孙露

《月满西楼》歌词 孙露

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以上就是关于月满西楼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

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词赏析李清照《一剪梅(月满西楼)》是一首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

下面我们就对其进行赏析吧。

《一剪梅(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月满西楼)》赏析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月满西楼》辩疑

李清照《月满西楼》辩疑

李清照《月满西楼》辩疑【原词】一剪梅《月满西楼》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背景】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意】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说明】以上背景、词意均来自网络,也基本被大众所认同。

【质疑】本词最难理解也存在疑问的词句主要有:一、玉簟秋:是如玉的竹席,还是精美的竹蓆?蓆子和秋怎么会发生联系?二、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既然是泛舟,为什么要脱裙子?三、云中谁寄锦书来:既然是新郎寄来的书信,为什么要问“谁”?【辨析】第一点,“玉”可当玉石之“玉”解,也可当“精美、漂亮”解。

如“玉面”不能理解为“玉质的面容”,而只能理解为“漂亮的面容”。

这里,个人认为应当“精致的竹蓆”更贴切。

后一字“秋”不仅是通过玉簟的体感冰凉感觉到了秋意,其实“红藕香残”也从实景上感知到了秋意,所以,第一句全句是从眼观和手感二方面告诉读者现在的时节已到深秋,而不仅仅是凉蓆的感觉。

第二点,深秋时节去泛舟,本应加衣御寒才对,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呢?所以“脱裙泛舟”显然不合时宜。

其实,兰舟也指床榻,所以,将兰舟理解为床榻的话,整个词意就通了:脱去裙子,独自上床。

第三点,如果将锦书理解为新郎寄来的,作者却偏要写成“谁”,岂不就奇怪了。

其次,锦书怎么会从“云中”而不是“托人”或“飞骑”寄来?所以,个人以为,那是作者躺在床上,遥望云中的月儿,恍惚间将月亮幻想成一封情书的模样,她在猜想这封书信会是谁寄来的呢?如此再结合后面的“月满西楼”,全句就符合虚实写景的意境了,一边天上有月亮,一边有楼影,前后正好呼应。

月满西楼原文及翻译

月满西楼原文及翻译

【原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是一首李清照思念丈夫“别愁”的词,赵明诚出外求学后,她形单孤影,因想念丈夫,而写的一首抒情词。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莺歌燕舞,生活幸福美满,家庭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氛。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便两地相思,初婚少妇的李清照对赵明诚的仰慕思念之情和纯洁心灵,溢于言表在诗词中。

词的第一句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暑退秋来,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了竹席也凉了【解意】时光荏苒,秋意萧疏,离情别绪,孤独闲愁,见荷花凋谢,觉玉簟秋凉(竹席亦凉),深感青春易逝,红颜易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心头。

下一句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译文】轻轻解开丝绸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登上了一只小船【解意】李清照登上木兰舟,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而是想借泛舟以消除寂寞,以前他们都是双双泛舟,今天是独自击楫,眼前的一景一物,想必勾引起往事的温馨,思夫离别之苦,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对方也会在思念着自己吗?。

接着,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译文】天空中飞回来的.大雁啊,谁托你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着望着呢!(“谁”,指的是赵明诚。

“锦书”,指的是情书)。

【解意】这是一个月光如水照满西楼的美好夜晚。

月已西斜,表明她站立楼头已经很久,可见她思夫之情、之愁、之苦、之心、之真挚。

鸿雁能传书,收到情书,虽不能消除相思之苦,相思之泪,但总可以暂时得到些许宽慰。

哪怕这是遥望星空的一种虚幻,也是愿意接受的一种祈望。

接着下面的词句更是入情入理:花自飘零水自流。

【译文】美好的青春啊,像花一样空自凋残,远行的丈夫啊,像悠悠东去的江水空自流【解意】李清照慨叹自己的红颜易老,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这种感情,正是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之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写真。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
◎ 声乐艺术解析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4期 总第539期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
吕 傲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摘 要:《月满西楼》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品,李清照词、苏越曲。它结合中国古诗词与西方艺术歌 曲形式。笔者通过对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歌词与音乐特点分析与演唱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从而更好的完善作 品的展示。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 周青,余锐.歌曲《月满西楼》的声乐美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1. [2] 沙静静.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曲风格,而是采用了现代作曲的旋律走向描写这一作 品,更为朗朗上口,便于演唱者与听众接受。
三、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演唱要点分析 (一)科学的发声方法为基础 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民族声乐演唱研究的基础。在平时的训练 中我们应扎实的练好基本功,即气息,腔体,咬字等方面都应该重 视。演唱时要正确建立好腔体,在通道中演唱。 (二)重点、难点唱段分析 此作品的歌词不多,但词音是重点,都是我们平时不太好咬 的字。起音“红”字在小字二组的re上,起音较高,我们应该把声 音位置放在高出但音量弱起,营造一种凄凉的氛围。“秋”字音较 低,位置不能掉下来,要在“玉”的基础上保持状态,接到“秋” 字。“独上兰舟”中的“兰”字有三个音,并且有一个变化音。 注意这个字的音准,口腔稍微打开一些。每一句中的开口音,如 “残”、“裳”“来”都要注意归韵与点开的不要太大的问题。“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的气口在“月”后吸气,给人一种悲伤到 哭泣的感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零”字是闭口音且在高音 处,这个字非常难唱。要把头腔打开,松弛的唱,不要把越到闭口 高音越紧。我的老师说过让自己唱得舒服的声音也是让听众听着好 听的声音。歌者演唱的好坏不能依据声音的大小来评判。让人听着 舒服的声音才是高级的声音。 接下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其中“一种相思”中的“一 种”二字做到“声断气不断”,营造一种妻子感情的宣泄的场景, 寄托着自己对异地丈夫的无尽相思。“此情无计可消除”与“花自飘 零水自流”旋律相同。其中“可”字是这一句的难点。可以做到将 其尽量打开,只要不影响字的发音即可。“却上心头”是重点,“却 上”二字断开,可带入抽泣的声音,但要保持度,不要过度抽泣, 第二段将情绪逐渐带到高潮要有层次,更突出妻子对远在他乡夫君 的思念以及自己独守空闺的凄凉之情。最后是重点结尾的句子“却 上心头”此句在此首作品中唱了两遍。第一遍是音域较低的,最后 一遍是对这句的强调,翻上去一个八度演唱。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是却十分难唱,因为其中包含着复杂的情感。结尾的部分我们可以 做一个渐慢,“上”字将口腔打开,保持住高位置的状态,因为后 面的“心”字很难咬字。最后的“头”字做一个渐弱的处理。声音 与词意要一致,营造悲伤与思念的情感。 四、结语 歌曲《月满西楼》看似简单但却需要我们逐字逐句的分析的一 首作品。情感的把握与声音的控制是这首作品中需要我们注意与研 究的重点。正确把握这两点是完成这首作品的重中之重。■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死因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朽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舟(一作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贿赂,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翻译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翻译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翻译《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创作背景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

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

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见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选》)。

《月满西楼》歌词 龚玥

《月满西楼》歌词 龚玥

月满西楼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却上心头
以上就是关于月满西楼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尽雨流伤,辗转过桥廊,雨停云渐散,明月现晴光,试问卷帘人,为何情思入柔肠。

又添惆怅,赏——-满月如玉悬夜空,夜闪繁星情难锁。

小楼西风吹不尽,寂寞理娇容,秋尽,花事已殇,一曲琵琶泪惹了相思,瘦了想念,醉了诗篇。

文今生依梦月撩起淡淡的轻纱,渐渐的升腾起柔柔的雾。

你也似雾色迷蒙。

星时隐时现,眨着那调皮的眼睛,想——-把沉睡的心唤醒。

那些散碎的云朵在飘来飘去,无法驻足,也许——-这一季没有谁可以为谁去停留。

此时独倚小楼,静观朗月,那婆娑的树影与谁作合?寂寥的心事谁能懂得!西风渐冷,吹乱了三千墨染的发丝,吹不断丝丝的哀怨,素衣薄衫,独揽秋思凭栏望,满月已悬入中天,月圆之日总有难圆之时,等的伊人情痴痴。

遥望——-泪打湿了衣襟。

一曲琵琶诉心曲,君伤我亦殇,难解惆怅听一曲琵琶倾诉,不入尘埃,红尘之纷扰不再其中,浮生的俗休进音律,莫扰我忧思的心,旷古离世的琵琶语,怎能叙述隔世离空的爱恋,纷纷扰扰的尘世情仇又怎么解我的无限哀思。

翩翩的音律如蝴蝶飞舞,似云燕双飞,往事只能追。

高山流水千般远,落花成冢无片红,君心以朦胧,梦醒情难清,风瑟瑟,音飘飘,散不尽愁容满潇湘,琵琶声响泪千行,荷塘涟漪荡,唯留伊人伤,尘世品沧桑,泪洒千万行,怎不见君来我身旁,空留无尽哀怨为那桩,沧海桑田两茫茫,手捧书卷片纸黄,琵琶伤,我亦殇,遥问君心在何方?一缕相思染韶华,问君何日再相逢?月夜朦胧心朦胧。

天地茫茫情茫茫。

几度春秋月依旧,难解百般愁,轻抚柔纱娇容已无霞,秋风飒,天水寒,断翼蝶舞雁单归,何日比翼飞?问花红几度春秋几度寒暑你在何方?泪染梧桐秋以逝。

生死两苍茫。

问高山,千山万岭你在哪里?惟留我独奏一曲常思忆。

望穿秋水,望断红尘,韶华已去,青山依旧在,只是人无踪,满山红叶写尽千年殇,相思绵绵久亦长,泪流千万行,花非花,人非人,物是人非世事非。

何日君能归?相思染黛眉,泪打湿了我心扉。

痛了骨髓。

遥相望,月无光,日难度,得也罢,失也罢,听不清琵琶夜语诉情话,几度天涯路,只是情难付,今昔月以满,何日人能圆,怎奈相思长,剪不断情路伤了愁肠,山无色水苍茫,何处是归乡?琴声寡,心亦乏,情也煞,忆往昔,心底现凄凉,天各一方何日成就绝世无双,问天问地问自己,泪与相思落不尽长夜话凄凉,天地两苍茫,再不见断肠人的笑颜,却现泪湿巾。

梦西楼,箫声萧瑟笑无痕,相思染红尘,新愁旧梦锁深闺。

伊人心无辉,独揽圆月相思皱,容颜瘦,终无悔,盼来生与君化蝶翩翩舞花丛,麒麟轻啸燕双飞,独伴君归?莫把相思泪再垂,往事难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