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第七章 力 7.1 力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7.1 力课时 2 课型新授班级学生姓名学校主备教师备写日期组别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学习重点 1. 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 2. 力的三要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学习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得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器材排球、磁铁、铁钉、气球、拉力器、三角板学习流程:一、课前导学前后位的同学之间进行扳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谁的力大?二、课堂导学导学一:力的概念及单位1. 活动一: 体验力请同学们来互相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不借助于器材)。
看哪一组设计的又多又好,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例手搬桌子手搬桌子1232. 我的体验: 力(force)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3.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导学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 活动二:感受力的作用请用手拍桌子,双手互拍,同伴间推手,再结合身边的其它器材来感受力的作用是怎样的?2. 我的感受: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的同时,______物体对______物体也施了力,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的。
力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必须有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
3、力的作用种类:(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地球吸引地面上的物体讨论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知识吗?并请试着加以解释.导学三:力的作用效果讨论思考你是怎样知道拉拉力器的同学是否用了力呢?1. 活动三:展示力作用的效果请把你认为最好的力作用效果的实例展示给大家。
试一试,你能行的!并请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2. 我的感受: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简称形变),并且力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1力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难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推、拉、提、压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 讲解力的概念: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并解释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如弹簧被拉伸、球被踢飞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如两个人相互推挤、弹簧被压缩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等,让学生解答并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相互性的掌握情况。
7.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设计板书,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等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题目包括:(1)解释力的概念。
(2)举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解释力的相互性。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 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节力一、学习过程(一)情景引入、展示目标1.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2.由以上现象可以发现什么?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变化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及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力的概念⑴力的描述:⑵力的作用效果:⑶力的单位:2.力的三要素3.力的示意图⑷力的示意图:箭头的方向表示,箭头或箭尾表示。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应用主要涉及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这节课重难点是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例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两者缺一不可.物体在对其它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它物体力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A、D选项脱离了物体去谈力,故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力的产生只要有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选B。
练习:1.运动状态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称做力.3.力的三要素:力产生的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决定的.1.如图1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__.像这样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或产生_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力.图12.力的图示就是把一个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三要素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准确、形象地表示出来,线段的方向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用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B.力可以只有施力物体而没有受力物体C.力是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D.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答案:1.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形变2.大小方向作用点方向大小作用点3.吸引竖直向下mg4.集中几何中心5.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6.B[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B错误,其余都是正确的.]7.D8.AC[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体所受的重力看做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物体的重心,并不是只有物体的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A对,B错.质量分布均匀、形状对称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对称中心,球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是均匀的,故球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C对,D错.]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1 力教案我设计的这节课是针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的教案。
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力的概念、作用和效果,从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 教学难点: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木板、滑轮组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引出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力的三要素。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如吹气球,了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相互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如两个气球相互挤压,了解力是相互的。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力的大小,并用尺子测量力的作用点。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
2. 活动难点: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堂上,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建筑、科技等领域。
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相互性,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力的概念是理解力的一切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存在,理解力的定义是非常关键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的力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的作用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4.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分类:讲解不同类型的力,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让学生了解各种力的特点。
4.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如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5. 讲解力的三要素:讲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8. 作业设计:(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三要素,分析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通过讲解力的分类、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三要素,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何影响?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力的知识?七、作业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有:提书包、推车、拉窗帘等。
人教版8下物理7.1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7章第1节“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表示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 重点: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提书包,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力。
2. 新课: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表示方法。
a. 力的定义: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c. 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几个有关力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单位是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推门时,门对推力的作用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拉紧弹簧时,弹簧对拉力的作用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2. 题目: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下列现象是否符合题意。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
()b. 踢足球时,足球飞出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然后讲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1力

第七章第一节力主备教师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3. 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4. 会画出物体在某一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 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新知学习与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1)用图7.1-2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结束后,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3)学生看课文图7.1-1甲、乙,交流图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五、。
六、。
(4)点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
1、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结论:。
力的单位: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体验1N的大小: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导学案

力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成效。
2.知道力的观点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因素,能用表示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里的作用是互相的,并能解说有关现象。
学习要点对力的作用成效的理解学习难点经过常有案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成效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2--3 页的“力”、“力的作用成效”有关内容,达成以下问题:1. 使劲压和拉弹簧,察看弹簧的形状变化。
能够发现力能够改变弹簧的。
由此概括力的作用成效之一是。
2. 磁铁的磁力使小钢球的运动发生改变,守门员对球施加的力使足球由运动变为。
由此概括力的作用成效之二是。
阅读教材第 4 页的内容,达成以下问题:3. 力的三因素是。
这三个因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4. 力的表示图的画法是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画的一条线段,在线段的尾端画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表示力的作用点。
线段的表示力的大小。
5.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二、合作研究(沟通)学点1.力1. 力的观点:;用符号表示。
2. 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一个鸡蛋的力大概为,即托起两个鸡蛋的大概为。
学点 2.力的作用成效1.看教材第 2 页图 7.1-1 ,物体的形状发生如何的变化?使劲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
使劲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
甲、乙两图的现象说明能改变物体的。
2.用图 7.1-2 所示的器械坐实验。
小铁球在圆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凑近小铁球时,小铁球要么运动发生改变,要么发生变化。
练习 1.以下图的四幅图中,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显然形变的是()练习 2.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遇到跳板对他的作使劲,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不一样。
前者主假如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假如改变了运动员的。
学点 3.力的三因素1. 力的、、称为“力的三因素” 。
2.研究:力作用的成效与哪些因素有关?( 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这说明:力作用成效跟有关。
(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当向顺时针方向使劲,假如沿着逆时针方向使劲只好将螺母拧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第七章力7.1 力【学习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和单位,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掌握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课前预习】1.下列有关力的概念说法错误的是()A.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B.力的单位是牛顿C.不相接触的物体间不会产生力的作用D.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3.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4.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5.“鸡蛋碰石头”的结果是:鸡蛋破了,石头完好.那么,下列对于这一现象解释中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的力的作用大于石头受到的作用力B.由于鸡蛋在运动,而石头是静止的C.鸡蛋壳与石头承受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蛋壳没石头坚硬D.石头受到的作用力比鸡蛋大,因为是鸡蛋去碰石头6.辽宁号航母的舰载机歼﹣15着舰时在拦阻索作用下停下来,这个过程中()A.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拦阻索发生形变B.拦阻索对战机的作用力使战机运动状态改变C.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受力物体相同D.战机对拦阻索作用力与拦阻索对战机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同7.下列关于力的讨论,说法正确的是A.用手拍桌子,只有桌子受到力的作用B.用手拍桌子,手会觉得痛,因此手受到力,桌子不受力C.用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力,桌子也对手施力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形状发生变化②乒乓球撞击在球拍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树叶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④9.下列关于力的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B.在同一受力图中,可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标度C.标度可任意选取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0.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的形状改变了,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以上说法均正确【学习探究】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 ①人推车:对施加了的作用。
②马拉车:对施加了的作用。
③人提水桶:对施加了的作用。
④手压弹簧:对施加了的作用。
⑤磁铁吸引铁钉:对施加了的作用。
2.上面的几个例子中,施力物体分别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分别是、、、、。
3.力是对的作用。
互学探究探究一:力的概念问题1:同学们,在你身边周围有哪些行为经常出现力?请你举例:在日常生活中在体育活动中在工农业生产中2.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几个物体?哪个物体用了力?哪个物体受了力?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的特点:。
得出结论:力就是对的作用。
3.讨论交流(1)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举例说明。
探究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2.做一做:(1)拍手游戏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学生穿轮滑鞋推墙穿轮滑鞋的学生推墙,观察到的现象是后退了,说明也受到了的推力,此时,学生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归纳总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4.讨论交流:游泳的时候,我们向后滑水,为什么反而可以向前进?探究三:力的作用效果1.想一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力的作用下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现象呢?即是说力会有怎样的作用效果呢?2.探究力的作用效果:(1)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运动员踢足球时,当用脚踢球时,会使足球由变。
当足球在地面上滚动时最终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地面的摩擦力,会使足球由变。
运动过程中的足球,运动员对其施加的力,会使足球运动的发生改变。
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探究四、力的三要素1.大力士能搬起一般人不能搬动的“元宝”,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系。
Aword版初中物理B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3.将盒子竖放,分别在A、B点推动盒子,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一样?现象:力作用在A点会把盒子,力作用在B点会使盒子。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结论:力的、和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习惯上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探究五、力的示意图1.自学课本P42“力的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1)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的表示力。
(2)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线段的表示;箭头的方向用来指示力的;力的作用点可以用线段的或来表示。
(3) 力的示意图就是要把力的、和表现出来。
2.画示意图的步骤①找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②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③在线段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标明力的大小。
【跟踪练习】画出小车受到的水平向右的大小为80N的拉力的示意图。
探究六、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用右手拍左手,手掌感到疼吗?左手疼吗?右手疼吗?为什么?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想想议议”1.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
能够把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课后练习】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鸡蛋碰撞碗的边缘,碗没有破,鸡蛋却破了,这说明鸡蛋对碗的作用力要大于碗对鸡蛋的作用力B.在用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小铁钉也在吸引磁铁C.人提水桶时,当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力时,水桶就被提起来了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小朋友正在荡秋千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竖直匀速下落C.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D.在草地上向前滚动的足球3.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人坐住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船员向后划水船就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
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桌面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B.桌面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C.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大小相等D.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方向相同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B.物体之间发生作用时,不一定互相接触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马拉车前进,马先拉车,车后拉马6.《论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钓,手能决角引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其中“自举,不能离地”的原因是()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平衡力大小相等D.地球是磁体7.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
身体向上跳起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B.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弹力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D.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体在水平面向右运动一定受到了水平向右的力B.在空中直线飞行的飞机受到的升力与重力平衡C.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D.1N的力可能比800N的力产生的效果好10.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A.自由下落的苹果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C.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的汽车D.减速行驶的汽车11.用船桨向后划水,游船就会获得向前的动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1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将口夹紧;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________(选填“右”或“左”)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13.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句话所含的物理道理是___________。
14.用厚玻璃瓶、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容器和水,来证明玻璃瓶可发生微小形变.器材的安装:______.word版初中物理操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15.力是一个_________对另一个________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________而存在.由此可见,一个力肯定同时涉及两个物体,其中一个叫________物体,另一个叫________物体.【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C 2.A 3.D 4.D 5.C 6.B 7.C 8.B 9.C 10.AC【课后练习】1.B 2.B 3.A 4.C 5.D 6.A 7.B 8.D 9.D 10.C11.相互运动状态12.右空气相互的运动状态13.力发生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间14.厚玻璃瓶内盛满水,瓶口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严用手挤压瓶壁,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5.物体物体物体施力受力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