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料陈化处理对制砖产品质量的影响
烧结砖生产工艺

烧结砖生产工艺1.破碎原材料:烧结砖的主要原材料有黏土、煤渣、湖泊淤泥、页岩等。
这些原材料首先需要进行破碎处理,使其达到生产颗粒要求。
破碎处理主要采用辊类破碎设备,这种设备可以破碎多种类型的原材料,即使原材料的含水量在20%左右,也不会影响材料破碎细度。
2.陈化处理:原材料陈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道制作工艺,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
陈化的目的是让空气中的水分可以渗透到细化的原材料颗粒里,水分均匀渗透到原料颗粒中,这样可以提升烧结砖的强度。
原材料在经过48小时的陈化之后,需要对含水量进行测量,含水率控制在16%以下,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3.挤压成型:原材料在陈化完毕之后,将原材料放到运输机上,在运到成型车厢之后,对原材料进行定量分配。
原材料放入搅拌机后,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二次加水,使其原材料的水分控制在15%到17%之间。
完成搅拌之后,采用塑挤出成型的方式得到砖块坯体。
4.切、翻、码坯:利用自动切片机将搅拌好的泥条切成相同规格的砖坯,然后对砖坯进行翻转,再运输到自动码坯机上,最后将砖坯放在窑车上进行干燥。
5.干燥和焙烧:干燥和焙烧是制作烧结砖中两个重要的制作工艺。
砖坯在经过干燥后,脱去坯体的自由水,干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把砖坯放在干燥室内,在热风的作用下,砖坯含水量降到6%以下,然后进入高温的焙烧窑进行焙烧。
砖坯焙烧是整个制作烧结砖重要的一个环节,砖坯进入隧道窑进行焙烧。
根据烧制的砖块宽度不同,需要进入不同宽度的隧道窑进行烧制。
砖坯在隧道窑中先进行加热,之后进行焙烧,烧制完成后进行冷却,最终才能得到成品烧结砖。
6.检验和堆放:在完成焙烧之后,把成品从窑车上卸下来,然后工作人员根据产品的外观和质量进行码放。
制砖原料的陈化和实例

(九)其他依法律、法规应办理的事项。 第二十五条 本会的会长实行轮值制,秘书长 实行选举或聘任制。
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上接第 38 页)
为什么陈化后原料粘性增加?由于矿物质晶 体内部分子受到周围分子的作用力,能量较低;而 表面水分子与周围分子接触较少,但能量较高,因 此表面能就大,吸附力较强,因而粘性增加。 2 陈化的必要条件
影响陈化的因素有:原料的入仓粒度级配、入 仓原料的含水率(水分)、仓内静止时间、陈化库的室 内温度。
基于物料陈化的机理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原 料入仓粒度的选定依据是:首先根据原料的种类和 制砖的品种,当以页岩类为主和生产承重砖(砌块) 时,作为骨架的大颗粒要多些;当硬度较高的原料 作为主导原料和生产非承重砖(砌块)时,要求作为 骨架的大颗粒要少,相对增加填充颗粒(1mm 左右) 数量,粘结颗粒的数量力求增加(但也不能一味追 求增加该颗粒的占比,则会增加设备的磨损和电力 消耗,降低产量)。破碎加水搅拌后的物料(泥料),
等有关咨询服务;举办产品展览与展示;组织产品 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重点企业检查与资质认证工作; 开展砖瓦行业技术革新奖和科技成果的评审与新 技术、新产品的验收和成果推广工作。
(五)强化行业宣传,通过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官 方网站、协会会刊、新媒体平台等发挥舆论导向作 用;组织创新产品技术交流和专题研讨,出版行业 技术专刊。
2016.12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章程修改说明
(2016 年 11 月 24 日中国砖瓦工业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根据我国砖瓦行业发展和协会工作需要,依据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0 号)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有关章程示范文本中的相关 要求,对本会章程业务范围、本会负责人的选举做 了具体补充修订,内容如下:
原料的陈化

原料的陈化原料制备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是陈化,陈化的主要作用是使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均化水分,并进行离子交换,使一些硅酸盐矿物与水分接触水解成为胶结物质,从而提高原料的塑性;还可以发生一些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无生物繁殖,使原料松软均匀,进一步增加塑性、提高流动性和粘结性,为坯体成型做好充分的准备。
国外在高质量空心制品的生产中,泥料陈化处理是不可缺少的工序。
我国砖瓦工业在最初的手工制砖时期,对原料陈化就很重视,采用机械化生产后,由于实心砖对原料要求不高,生产泥料的陈化工序被忽略。
一、陈化效果与陈化期我国科研人员与1989年首次进行了粘土陈化对泥料性能影响的系统研究,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不论是黄土、粘土、页岩或山土(原生土),经一定时间陈化处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塑性增加、干强度提高、坯体抗裂性能改善、PH值及烧成吸水率降低等效果,自此我国烧结砖瓦行业又开始重视并采用陈化处理工序来改善泥料的成型性能、提高产品质量。
图1是西安地区黄土陈化时间与成型性能的关系的实验效果。
在这次实验研究中,通过粘土各种成型性能的测定,认为在陈化1~3天内陈化效果较明显。
以西安黄土为例,陈化2天时普氏变形比曲线和阿氏锥沉降深度曲线变化幅度最大,表明此时陈化对成型性能影响最大。
3天后这2条曲线开始下降,PH值曲线趋于平稳;干燥性能继续改善,干燥强度持续增加,但改善和增加的幅度明显减少,进一步说明陈化性能改善成型性能和干燥性能,但3天内效果明显,3天以上改善幅度明显减弱,因此综合考虑也应选择2-3天陈化期为最佳,再延长陈化时间是不合理的。
二、陈化设施陈化设施包括陈化库和陈化塔,主要作用是陈化原料,同时还起储存原料和缓冲的作用,具有调节生产的功能,是成型车间生产连续性的保证:通常原料经破碎、配比、混合以及加水搅拌后,送到陈化设施中实行原料的陈化。
1、陈化库目前国内常用的陈化库有三种基本形式,为了介绍方便,分别以他们的外观形式称之为:地沟输出式陈化库、斜槽式陈化库和池式陈化库。
浅析制砖原料的陈化机理和条件

浅析制砖原料的陈化机理和条件浅析制砖原料的陈化机理和条件【原创】庄红峰摘要:本文分析了制砖原料的陈化机理和陈化条件,通过实例说明制砖原料的陈化作用。
关键词:原料陈化应力分子键水分时间温度一、陈化的机理陈化的含义和原理。
在自然环境中,开掘出来的制砖块体原料,通过风吹日晒雨淋和攒堆“闷发”的风化,使大的块体进一步疏解的过程是陈化的第一步;原料通过机械强制破碎,原料从大的颗粒进一步变小,再经与水拌和后放置到料仓静置,同时由于颗粒受到外力强制破坏,颗粒本身的应力和存在裂隙,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应力集中处通过毛细作用被水分子“涨开”而开裂,大的变小,逐步变得更小,同时颗粒本身也得到水的滋润。
机理是由于水分的O-H键的键能比矿物晶体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稍强,而破坏晶体间的联接;个体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与水分子的接触面也愈大,水分子的氢键个数与晶体分子接触的数量越多,这样物体被疏解。
为什么陈化后原料粘性增加?由于矿物质晶体内部分子受到周围分子的作用力,能量较低;而表面水分子与周围分子接触较少,但能量较高,因此表面能就大,吸附力较强,因而粘性增加。
二、陈化的必要条件原料的入仓粒度级配、入仓原料的含水率(水分)、仓內静止时间、陈化库的室内温度。
基于物料陈化的机理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原料的入仓粒度的选定依据是:首先根据原料的种类和制砖的品种,当以页岩类为主和生产承重砖(砌块)时,作为骨架的大颗粒要多些;当硬度较高的原料作为主导原料和生产非承重砖(砌块)时,要求作为骨架的大颗粒要少,相对增加填充颗粒(1毫米左右)数量,粘结颗粒的数量力求增加(一味的追求该颗粒则会增加设备的磨损和电力消耗;降低产量)。
破碎加水搅拌后的物料(泥料),部分较大的颗粒吸水后疏解成为更小的颗粒,逐步形成粘结颗粒,利于成型的生产。
破碎加水搅拌后的物料即泥料,它的含水率是由成型的生产工艺要求决定的------不大于成型产品的含水率。
尤其是目前硬塑挤砖机的工艺要求,当泥料的含水率高于成型要求后,产品发生变形,尤其是直接与窑车台面接触的一层的砖(底层)坯变形严重,形成废品、残砖。
砖厂原料陈化工艺流程

砖厂原料陈化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砖厂原料陈化工艺流程详解在砖厂的生产过程中,原料陈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砖的质量和性能。
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及抑制α-淀粉酶与脂肪酶效应的影响

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及抑制α-淀粉酶与脂肪酶效应的影响郭爽爽;唐磊;黄荣浩;肖罗丹;肖斌;周天山【摘要】为研究陈化时间对泾阳茯砖茶品质和抑制α-淀粉酶、脂肪酶效应的影响,选取自然贮存1~5 a的同系列茯砖茶为材料,分别进行内合成分测定、感官审评、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茯砖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荼多酚的含量随之减少,茶多糖、荼褐素的含量随之增加,经过4 a陈化的茯砖茶感官品质最佳.茯砖茶浸提液对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能力随着贮藏年限的延长而减弱,对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则随之增强.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与抑制α淀粉酶活性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7、0.980),茶褐素、荼多糖的含量与抑制脂肪酶活性能力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r=0.998、0.939).【期刊名称】《西北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3)005【总页数】6页(P179-184)【关键词】泾阳茯砖;陈化时间;品质;α-淀粉酶;脂肪酶【作者】郭爽爽;唐磊;黄荣浩;肖罗丹;肖斌;周天山【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茶叶可分为6大类,分别为绿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和黄茶[1]。
茯砖茶是黑茶的一种,因其特殊的发花工艺而产生的“金花”(冠突散囊菌的闭囊壳)和“菌花香”成为茯砖茶独特的品质特征[2]。
茯砖茶具有降脂[3]、减肥[4]、抑菌[5]、抗氧化[6]等多种保健功效,被誉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7]。
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泾阳茯砖因处于“丝路”的起点和具有诸多的保健功效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页岩砖陈化工序的作用

页岩砖陈化工序的作用
页岩砖陈化工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改善物理性能:陈化过程中,页岩砖内部的结构会通过水分
的循环、气体的扩散和碱性的反应等变化,使得砖体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
例如,砖体的压缩强度和抗冻性会提高,砖体的塑性变形能力也会增强。
2.降低收缩和开裂:页岩砖在陈化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损失和
内部应力的平衡,会发生收缩现象。
而合适的陈化过程能够使得砖体内部应力逐渐释放,从而减少了砖体的收缩,降低了开裂的风险。
3.提高耐久性:陈化过程中,砖体的孔隙结构会发生变化,使
得砖体的渗透性和吸水性降低,从而提高了砖体的耐久性和抗侵蚀能力。
同时,陈化过程中也会有较多的碱性反应产物生成,这些反应产物能够填充砖体内部的微观孔隙,进一步提高砖体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4.改善施工性能:陈化过程中,砖体的塑性和可塑性得到改善,使得砖体更加易于加工和施工。
此外,陈化过程中的焙烧和水分排出可使砖体形成一定的骨干结构,从而提高了砖体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页岩砖陈化工序的作用是通过改善物理性能、降低砖体的收缩和开裂、提高耐久性和改善施工性能,使得页岩砖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应用要求。
制砖原料陈化工艺初探_罗富勤

制砖原料陈化工艺初探罗富勤 (衢州市建材质检站,浙江 衢州 324000) 烧结砖质量除与机械设备、窑型、焙烧制度等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原料土的处理方法密切相关,原料土处理差或处理不当会造成无法烧制合格的制品。
衢州市地处金衢盆地黄土丘陵地带,有丰富的红壤土和页岩资源。
充分利用页岩、红壤土制砖可达到保护耕地、利用三废之目的。
为此,我们选择了开化县鑫泰实业有限公司用红壤土(山土)进行烧结砖陈化生产工艺实验。
1 概况有26门轮窑一座。
长26m ;宽4.1m ;高2.4m 。
烟囱高60m 。
主机为无锡产45/B 3真空挤出机,辅机为一淘三辊。
原料:红壤土、石煤。
年产量:4200万块标砖,化学成分见表1。
表1 原料土、石煤化学成分表化学成分(%)原料名称红壤陈化土石煤SiO 264.7467.2774.29Al 2O 313.7712.398.44Fe 2O 36.345.604.31CaO 0.801.071.78MgO 1.490.904.48SO 30.290.260.92烧失量10.049.750.10发热量/520cal /g1227cal /g2 原生产工艺流程2.1 工艺流程①淘※②一辊※加水③二辊※④挤出※⑤成型※⑥晒坯(护坯)※⑦焙烧※⑧成品。
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从取土到成品,一万块砖15天为一生产周期。
2.2 工艺分析从上述工艺流程不难发现,其存在以下不足。
a .原生产为一条完整的互相关连的生产链。
无论哪一个生产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发生问题部位的上、下生产链出现等待状态,全线停产。
如砖瓦企业的机械故障或雨天会造成无法正常生产。
因南方多雨天气或土质差,这些弊端尤为突出。
b .由于上述因素造成的人员待工、窝工现象,致使生产率下降,生产周期延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
c .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因红壤土是现采现用或简单陈化后即使用,致使原料土颗粒之间无充分水分或偏干,或雨天时水分偏高,晒坯(护坯)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原料陈化处理对制砖产品质量的影响烧结砖是墙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用于我国城乡建设中的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承重、非承重墙体结构以及屋面、道路、广场路面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产量和产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照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0㎡以上。
初步预测,未来30年房屋建设总量将有可能达到600亿㎡左右,我国大规模建设峰值可能在2020年左右出现,城乡建设对建材产品的刚性需求将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我国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机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的加快,砖瓦行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产品构成方面也从以前单一的普通砖转向多孔砖并在向大块、薄壁的多孔砌块制品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新上项目还是技改项目投资,都必须既要看到今后一个时期的刚性需求机遇,也要准确把握好行业发展的趋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烧结砖制品的档次相对低下,导致大家往往只注重了机械设备、窑炉断面温差、烧制制度对砖制品质量的影响,忽视原材料处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忽视原材料处理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随着砖产品档次的不断提高,原料处理对砖制品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制砖原料种类及物理性能生产砖瓦的主要传统原料是黏土。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节约农田、节约能源以及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已成为砖瓦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含黏土矿物的煤矸石、粉煤灰、煤渣、页岩、江河湖泊淤泥作为原料,实行内燃砖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这些原料的共性是都含有一定量的黏土矿物,其能否生产烧结砖则主要取决于其物理性能的好坏。
原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颗粒组成、可塑性、收缩率、干燥敏感性这四大部分。
1.1 颗粒组成原料的颗粒组成需要有骨架颗粒(1.2mm~2mm)、填充颗粒(0.05mm~1.2mm)和塑性颗粒(≤0.05mm)。
合理颗粒级配一般是骨架颗粒≤30%,填充颗粒20%~65%,塑性颗粒35%~50%。
对于原料成型,不管是硬塑挤出、半硬塑挤出还是塑性挤出,成型时原料颗粒的堆积是依据形同的原理进行的。
堆积时骨架颗粒首先整齐的排列形成大的骨架结构;其次填充颗粒填充于骨架颗粒之间的空隙之中;最后塑性颗粒占据骨架颗粒和填充颗粒之间的空位,起到连接的作用,而塑性颗粒中小于0.02mm的颗粒对砖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原料最紧密堆积过程中,骨架、填充、塑性颗粒缺一不可,如果全部为骨架颗粒,则空隙较大,粘结性不好,坯体密度降低;如果全部为塑性颗粒,虽然颗粒间隙较小粘结牢固、密实度也较高,但是由于没有骨架结构存在,坯体强度也不高。
1.2 可塑性原料的塑性指数小于7时,就很难成型;大于15时则意味着坯体的收缩率、干燥敏感系数偏大,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般认为塑性指数介于7~15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塑性指数的高低主要由原料中粒径小于0.02mm部分的颗粒比例来决定的。
对于塑性指数不高的原材料,如何在尽可能节约能耗的前提下,提高原料中小于0.02mm颗粒物的比例是改善其可塑性的主要手段。
1.3收缩率收缩率包括干燥收缩率和烧成收缩率,收缩率越低越好。
干燥收缩率取决于泥条的含水率和原料的塑性,一般情况下,原料塑性高、含水量,则高其泥条的收缩率也大。
烧成收缩率主要取决于原材料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若含量超过70%时,对砖制品会产生不利影响,会出现膨胀力过大,引起转制品开裂,降低其力学性能,特别是抗折强度。
当砖制品在进入高温阶段焙烧时,会发生爆炸现象,严重影响制品质量。
因此,原料中的二氧化硅含量不宜超过70%。
1.4 干燥敏感性坯体在干燥过程中出现开裂的倾向称为原料的干燥敏感性,其高低与原料的矿物组成、颗粒组成等因素有关。
一般情况下,可塑性越高、颗粒越细则原料干燥敏感性越高。
另外,原料经堆积陈化后干燥敏感性会降低。
如未经陈化时某原料干燥敏感性,为0.86,陈化1天后为0.78,陈化5天后为0.73。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保证良好的成型性能,颗粒级配、原料均化、陈化塑性改善是改善原料物理性能的主要措施。
2 原料破碎及设备配型制砖过程中原料破碎属于第一道工序,破碎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合适的原料粒度和级配,为了泥料的可塑性提供了保证。
从原料开采矿区运来的原料多为大块状,不能直接用作制砖原料,必须进行破碎或粉磨。
泥料粒度的细化有利于提高塑性指数、产品强度和减少原料中有害杂质。
泥料颗粒越小,其坯体塑性越高,且颗粒间的孔隙越小,能够提高坯体的致密性和容量,从而提高砖的强度和抗冻性。
破碎设备选型根据煤矸石、页岩或其他固体废弃物的体积大小和硬度选择。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原料的硬度和粒径,选用不同的粉碎设备分别进行粗、中、细碎。
粗碎设备可选择颚式破碎机、齿式对辊机;细碎设备可供选择的有锤式破碎机、笼式破碎机、高速细碎对辊机、湿式棒磨机及湿式球磨机等。
原料的含水率一般为5%~12%,若含水率较高,会降低粉磨效率,含水率高时可采用对辊处理。
根据多年经验,可在原料进入陈化库前再加一道细粉对辊,为陈化作准备。
3 陈化及设备配型3.1 陈化时改善原料物理性能的重要途径陈化对原料物理性能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陈化有利于黏土颗粒物充分水化和离子交换,使得一些硅酸盐物长期与水接触发生水解转变成粘结物质,并通过水的“劈裂”作用提高粒径小于0.02mm颗粒的比例,从而达到提高塑性、改善成品品质的目的。
在陈化过程中,原料中的水在毛细管和蒸汽压的作用,水分在原料中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坯体成型,减轻或消除因原料水分不均匀产生的坯体翘曲裂纹,降低坯体的干燥敏感性。
原料陈化后,增加了腐殖酸类物质的含量,使原料的润滑性和结合力及离子间的吸附力有所提高,从而改善了成型性能。
原料在陈化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并可能导致微生物的繁殖,是泥料松散而均匀。
3.2 陈化的实现方式原料的陈化,主要通过陈化库来实现。
目前,比较通用的产化库的种类主要有两大类:侧式多斗陈化库(或叫半地上陈化库)和桥式多斗陈化库(地下式陈化库)。
陈化库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决定陈化效果、水分均化程度、配料均化程度、原料性能稳定程度等,下面对两大类陈化库的特点利弊进行简单分析。
3.2.1 侧式多斗陈化库与以前简单陈化1、装载机取料的陈化方式相比,侧式多斗陈化库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
首先,布料采用可逆布料机沿着陈化库的长度方向均匀地高空自由洒落布料,见图2,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原料水分、原料混合、颗粒级配的均化效果。
取料时是纵向段落取料,基本保证了原料的陈化时间,多斗在取料的过程中也部分性的实现了对原料的进一步均化。
另外,此类装备都是采用电能作为动力,符合节能、环保的政策要求,设备投资成本都比较低。
侧式多斗取料目前仍然是比较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主要的陈化方式。
在此基础上,陈化装备专业厂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相继开发出了半桥式多斗陈化库(见图3)和折叠式多斗陈化库,得到很好的推广作用。
3.2.2 桥式多斗陈化库原料陈化过程中,其布料方式、取料方式直接影响着原料的均化、颗粒级配等。
最好的陈化方式应该是分层布料、横截面竖直向切取物料,这样可以保证成型物料的均匀性,桥式多斗陈化库(见图4)最大可能的实现了这一要求,因此,其成为当今制砖行业最先进的陈化方式,而且随着大块、薄壁多孔砌块制品的发展其优势将更为明显。
桥式陈化库物料在一矩形库内实现陈化,物料处于黑暗封闭状态,有利于腐殖酸类物的生成和微生物的繁殖,因而陈化效果更好。
取料时是沿着陈化库的宽度方向均匀取料——即物料横截面竖向切取,对处于不同布料层的物料又进行了一次机械混合。
物料进入陈化库通过纵向可逆布料机和横向可逆布料机的交叉,实现矩形库全方位的分层布料,每层各点的物料水分、颗粒均化更好。
厂房高度相对较低,室内空间利用率更高。
更容易实现机械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
4 具体案例分析4.1 侧式陈化库改进案例4.1.1 某砖厂制砖所有的主要原料主要原料为:红壤土、石煤原料化学成分见表1。
4.1.2 技改前生产工艺流程取土→一辊→二辊→挤出→成型→晒坯(护坯)→焙烧→成品。
4.1.3 技改后生产工艺流程A链:取土→一辊(加石煤)→二辊→三辊(加水)→输送入库(陈化)。
B链:喂料箱→挤出→成型→晒坯(护坯)→焙烧→成品。
4.1.4 技改前后原料处理变化以及生产产品质量的影响简要分析与老工艺相比较,新工艺增加了入窑陈化环节。
但其质的区别在于正因为有了陈化这一新举措,将老工艺中完整的一条生产链切割成两条互不相关的生产链,暂且称其为A链和B链。
两条生产链相互平行,可同时作业,也可分段时作业。
因两条生产链互不干扰,不会因某一生产链因故停止运行时造成全线停产,出现停工、窝工现象,从而提高了设备运转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采用相互平行的二条生产链,原料是由A生产链大规模生产,烧结砖由B生产链生产,所以产品基本不受天气影响(晒坯、护坯除外),这样全年的生产天数显然要有较大增加,提高了设备运转率。
可达到规模化生产之目的。
原料土按A链生产工艺实行生产。
在第二道对辊破碎时配内燃煤,经过三道对辊,使物料充分均化,单块砖发热量能充分保证,入陈化库后经温室作用后达到均化目的,提高了原料土的可塑性指数,减少了基础成型时的设备破损率,提高了砖坯的成型成品率,保证了成品的质量。
生产管理由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迈进了一步,原料土的生产管理可以基本运用数据管理。
在外燃煤无变动情况下,同样的码坯密度,同样的码窑方法,同样的焙烧制度,过去常发生的窑顶、窑圈弯头、窑门欠烧等现象,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不存在,成品砖的外观尺寸、颜色基本一致,无欠烧现象。
新老工艺相关几组数据比较见表2、表3。
从表2可见,新生产工艺中人员减少15%,劳动生产率提高近50%,生产天数提高25%,年产量增加31%,成本下降0.005元/块。
仅此一项年增效益21万元。
新老工艺烧结砖质量对比见表3。
由表3可见,原料土经陈化后生产的烧结砖,其质量明显好于老生产工艺,说明原料土陈化达到了预期目标,生产工艺是可行的。
4.2 桥式陈化库案例安徽滁州地区先后新建两家砖厂,原料采集为同一页岩山,原料检测情况如下:4.2.1 原料概况煤矸石:呈黑色,小块状、碎颗粒均有。
页岩:黄绿色,片状。
4.2.2 原料处理及掺配原料处理:将送检的各种原料分别经机械破碎,过0.5mm筛,筛余料再经机械及人工破碎,直至送检料全部被处理完,各自搅拌均匀,待用。
掺配比:煤矸石:页岩=30%:70%(质量比)经模拟成型、干燥和焙烧得出原料结论:①该混合料的成型性能、干燥性能较好;②该混合料的烧成温度范围较宽,焙烧温度适中;③由于烧成好的试件表面出现石灰爆裂点,在产业化生产时应将原料破碎至1mm以下,减少因石灰爆裂引起的结构破坏;④混合料坯体的部分工艺参数见表4(均为小试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