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沉默的最终胜利者_名人故事
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_励志人物

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名人都经历了不同的故事,这些看似简短的名人小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篇1:卓别林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
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
起初他用手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
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苍蝇。
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
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让苍蝇飞走。
旁边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这位谐星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篇2:牛顿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
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
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
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篇3:司马光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
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
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
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
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名人成功小故事150字篇4:孙敬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励志人物故事很多都是大器晚成的名人,看看这些历史名人给我们什么样的励志启示。
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国十大历史励志人物故事,一起来看看吧!1、姜尚因为年代太久远,姜尚的生卒年不可靠。
传说他活了100岁,这毕竟是传说。
不过说姜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没问题的。
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传奇性,不过可能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
当然自己的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
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
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姜尚在辅佐周文王期间,为强周灭商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内外政策。
周文王死后,武王姬发继位,拜姜尚为国师,尊称师尚父。
姜尚继续辅佐周国朝政。
武王十一年,武王举兵伐纣,在牧野大获全胜。
周朝建国之后,姜尚因灭商有功,被封于齐,都城营丘(今日临淄市临淄北)。
中国有句老话“太公八十遇文王”。
很可能夸张了。
不过我记得在那里看过,说姜尚72岁被拜为国师,可信度就高些。
无论是八十遇文王,还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励我们每一个人2、吴承恩吴承恩其实从小在家乡就小有名气,他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
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游记》却成书很晚。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正式《西游记》的创作。
关于清明节的200字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200字作文关于沉默作文篇1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沉默仅仅只是懦弱的表现,直到我读懂了你。
记得第一次看到你的名字,是在一本《明史》上。
我刚刚读到了于谦,我为他绝不南迁的决心而敬佩,我为他保卫京城时的勇气而折服,我为他因不沉默而最后冤死而悲哀。
于谦是一个英雄,但却不是最后的胜利者。
而在于谦的光芒之下,我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身影,那就是你——李贤。
当时的你,在京城保卫战中亲眼目睹了于谦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所做的一切,在那一刻,你心中就多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于谦。
不过,夺门之变后,皇帝以“意欲谋反”的罪名杀害于谦时,你并没有站出来大声抗议。
相反,你选择了沉默,因为你知道,以你现在的实力,你是不可能帮到于谦的。
所以你隐忍了下来,慢慢地去接近那三个害死于谦的元凶——徐有贞,石亨,曹吉祥。
你渐渐地获取了他们三个人的信任,你就像一条黑暗中潜伏的毒蛇,就等着一个适合的机会,给敌人最致命的打击。
机会很快就来了,头脑简单的石亨在获得权力后越发嚣张。
终于有一天,连皇帝看他也不顺眼的时候,皇帝找来了李贤,问他:“最近石大将军好像和边将联系很密切,你怎么看这件事?”李贤缓缓答道:“京官联系边将,这是要干什么,皇上应该知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皇帝听了这话后,正想以造反罪处决石亨,哪知命令还没下去,石亨就先造反了,还拉上了曹吉祥。
结果大快人心:造反失败,两人被灭九族。
现在只剩下徐有贞了。
而此时的徐有贞不知道灾难即将到来,反倒将李贤当成自己十分要好的朋友,屡次上书皇帝提拔李贤。
这天,皇上召见李贤,对他讲;“当年跟着我一起夺门的人现在没剩多少了。
哎,那些都是功臣呐。
”这时,李贤跟朱祁镇讲了夺门的真相:投机团们拉着朱祁镇夺门,赢了,朱祁镇当上皇帝,投机团从此咸鱼翻身,输了,投机团和朱祁镇都得死。
不夺门,朱祁钰那时早已身体染疾,皇位迟早是朱祁镇的。
朱祁镇顿时醒悟过来,这个被别人用来当了筹码的皇帝勃然大怒,当即处死了徐有贞和其他夺门人士,其中包括了那些冤枉于谦的人。
简短的名人励志故事

简短的名人励志故事1.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有哪些1.《文天祥少年正气》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
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4.《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关于沉默作文(精选7篇)

关于沉默作文(精选7篇)关于沉默作文篇1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有战争的存在,大家是多么希望这个世界是和平的。
可是战争犹如一把锐利的镰刀,不知让多少人忍饥挨饿;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那天老师不知从何处找到一张照片,面色沉重的说道:“同学们来看一张照片。
”这时班里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三步并两步的聚在了一起,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好奇。
只见一名皮肤黑黝黝的小男孩儿,眼睛大大的好似两个乒乓球。
他消瘦的身体,连肋骨都清晰可见。
大家陷入一片沉思。
忽然,几个同学连忙用手捂起嘴巴小声地嘲笑起来。
还有几个同学在小声的喃喃道:“真像一个外星人。
”这时老师眉毛紧锁起来,深沉的说:“安静,这个小男孩儿,因为战争差点丢掉了性命。
”听到这句话时,我又陷入了一片沉思。
我想道:非洲不是盛产黄金吗,为什么又贫穷又有战争。
记得从书中读到过非洲天气非常炎热,夏天大地裂出了一道又一道的大口子,犹如分离整个世界。
想到这事我小声地自言自语道:“不可能,不可能。
”夏天非洲人只能吃土饼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这时想到自己曾经是多么浪费食物,心里不禁感到无比的羞愧。
干旱袭来非洲人民更是吃不到自己想吃到的食物,战争也表现出了自己无情的一面,他把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变成了遍地鲜血的世界;他让这个民族家破人亡……多少孤儿在兵荒马乱的地方寻找自己最亲爱的母亲。
这对于这个民族太不公平了。
简直是雪上加霜!亲爱的孩子:虽然不知道你在何处,也不知道你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总之“阳光总在风雨后”老天可能今天没有眷顾你,但是明天的你一定会更好!更完美!这时我又看了看那张照片,小男孩儿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着无限的渴望,渴望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相信不久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得到你应当拥有的东西。
“战争”你知道吗,你打破了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强行侮辱了人们的尊严。
希望你永远不会再出现,永远……关于沉默作文篇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却依旧难以抉择。
星期天下午,我的小学同学邀请我和几个朋友到他家一起做作业,我的妈妈没说什么便答应了。
破落的墓冢,难掩墓主人显赫的身世,孤寂千年的苦涩故事重见人间

破落的墓冢,难掩墓主人显赫的身世,孤寂千年的苦涩故事重见人间1971年7月,一座位于乾陵东南3公里的陪葬墓重见天日,比起乾陵四周大大小小的陪葬墓来说,这座陪葬墓的规模比起附近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的要寒酸、破落得多,墓道为斜坡式,很短,像极了墓主人短暂凄凉的一生,同大多数王室贵胄的墓冢被盗发过一样,这座孤寂的古墓也没能摆脱被盗的命运,墓中幸存的镇墓兽、彩绘陶器等陪葬品应当都是当时的名家巧匠所为,尤其是墓壁上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精美壁画,画工精湛程度,实在是难掩墓主人显赫的身份气度,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幅“客使图”,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邦使者的文献记载虽然很多,但以图像形式展现的唯有这座陪葬墓,它似乎在向后世诉说,墓主人生前最为风光的一幕,两合墓志的出土,最终为我们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墓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生前落寞、死后凄惶的章怀太子李贤。
两合墓志,三次葬礼李贤是大唐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子,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女皇武则天,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就连他的胞兄李弘也在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可以说这一家子只有李贤与妹妹太平公主没当过皇帝。
漫漫历史,几多沉浮?李贤墓中壁画题材虽多为“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等大唐贵族生活惬意的场景,然而他的人生故事却是苦涩的,出生在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李贤注定难逃汹涌澎湃的宿命,其结局也远比同胞兄弟更为凄凉。
李贤在25岁那年被扣上“谋反”的罪名,从一个朝野拥戴的皇太子沦为被幽禁的庶人;29岁那年,李贤一家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离开长安时妻儿仆从衣履单薄,其身为帝后的父母连冬衣都不曾为他准备;30岁那年,李贤被逼死在了偏僻的流放地巴州,死后便草草葬在了巴州城南化成山麓,这是李贤的第一次葬礼;二十一年后,武则天去世,李贤的弟弟唐中宗李显复位,派人去巴州迎回李贤的灵柩,以“雍王”的身份将其迁回京城陪葬乾陵,这是李贤的第二次葬礼,也有了一合墓志,即“故雍王墓志铭”,值得注意的是,该志文未署书、撰者姓名,亦未提及李贤遭贬巴州及其死因,或是因为中宗李显为韦后和武三思操纵下的傀儡皇帝,他复位之后武氏势力还很强,不可能为李贤平反;又过了五个年头,唐睿宗李旦当上了皇帝,李武两家内部斗争以李家胜利而告终,李旦没忘为哥哥李贤平反昭雪,追封他为“章怀太子”,并将他与其妻房氏合葬,这是李贤的第三次葬礼,这次李旦安排卢粲和歧王李范为李贤重新撰写了一份墓志文,即第二合墓志“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卢粲是李贤之子李守礼的老师,歧王李范是李旦之子、李贤的侄子,志文引用“汉武帝听信江充谗言杀害太子刘据”、“晋惠帝听信贾后谗言废掉太子司马遹”、“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害世子申生”的三则历史典故,来暗示李贤也是受谗言构陷而被武则天冤杀,卢粲敢写、李范敢书,睿宗敢批,似乎道明了李贤被杀害的真相,这一合墓志的出土,也让孤寂千年的苦涩故事重现人间。
李贤:沉默的最终胜利者_名人故事

李贤:沉默的最终胜利者要说起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人们最先想起的,应该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大忠臣于谦。
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没能得到善终。
“夺门之变”后,这个保住大明江山的人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
要说于谦的死,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斗争。
也就是说,在政治的核心圈里,他已经被“OUT”了。
虽然当时朝中于谦的位置首屈一指,但其为人光明磊落,丝毫没有察觉一个新的团伙已经产生。
景泰七年,徐有贞、曹吉祥、石亨三人谋划“夺门之变”,助明英宗朱祁镇复辟。
朱祁镇再度登上皇位之后,新的核心政治圈形成,于谦自然成为首个被“OUT”的人。
毫无疑问,夺门之变只是小人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
朱祁镇不明就里,将几个小人视为“功臣”,让他们控制了整个朝政。
幸运的是,有一个人最终戳穿了整个阴谋,并成功诛杀了徐有贞、曹吉祥和石亨,让于谦沉冤昭雪。
这个人叫李贤,一个之前一贯沉默的人。
李贤,明宣德八年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
在之前的“土木堡之变”“京城保卫战”“夺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一直不显山不露水。
但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人缘好。
徐有贞拿他当心腹,石亨认为他是“自己人”,曹吉祥和他的关系也颇为融洽。
这样的关系,足以保证他在新的朝堂之中不被“OUT”。
不过,李贤从来没有把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当朋友,他只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叫于谦。
在夺门之变后,李贤知道,如果不能够及时和徐有贞他们站到一起,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和于谦相同的命运,就是被“OUT”。
而要想给于谦沉冤昭雪,就只有擦干眼泪,和这几个人搞好关系,保持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
他默默地隐藏着自己,从那些阴谋家身上学习权谋和诡计,并最终用这些武器打倒他们。
时间一长,徐、石、曹三人的矛盾渐渐产生了,于是李贤成为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石亨想保举李贤顶替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并借助李贤打倒徐有贞,李贤拒绝了,因为他不想太早立于风口浪尖。
他的谦逊,非但没有引起石亨的不满,反而让石亨认为李贤不争名夺利,增加了对李贤的好感。
上官婉儿与李贤

上官婉儿与李贤大唐王朝是个人才辈出的朝代,诗坛中群星闪耀,其中有颇多才女脱颖而出。
但能集文学才华和政治才华于一身的,上官婉儿当属第一人。
她14岁凭着聪颖才智,被武则天揽入帐中,有巾帼“宰相”之称。
为了控制太子李贤,她让上官婉儿和太子一起学习,目的是让上官婉儿监视太子,有什么风吹草动,由上官向她禀报。
但事与愿违,两个青年男女经常在一起,试想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
一来二往,两人情愫窦开,可是当这颗爱情的种子还未破土发芽,就被武则天察觉,即刻拔掉了这颗种子,将太子流放四川巴州。
因为太子一直和武则天作对,且沉溺女色,武则天借机消除了心中的隐患。
上官婉儿自李贤离去,心中一直藏着幽怨,不久写下了《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惆怅久离居。
”这首《彩书怨》正是婉儿对长期宫禁生活的哀吟。
此诗模仿闺怨诗,表达了思妇怀念丈夫的幽怨之情。
全诗为我们勾勒出深秋时节,一位住在江南洞庭湖边的思妇,在怀念她远在蓟北的丈夫。
借景抒情,只吐胸臆。
李贤在巴州眼看着自己的母亲为了权利而不顾及母子情,于是作诗一首《黄台瓜辞》,意在规劝母亲,重视亲情。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写这首诗的那一刻,太子李贤感受更多的是深深的绝望。
李氏子弟被大肆屠杀,母后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眼见大唐江山行将崩溃,李贤悲痛万分,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奋笔写下了这首诗,诗句字字啼血。
武则天的过度杀戮,是为了扫清障碍,筑起她的政治长城。
她掐死了女儿安定思公主,毒死了大儿子李弘,还鞭死了孙子李重润、孙女李仙蕙、侄孙武延基,害死亲姐姐韩国夫人、外甥女魏国夫人。
用莫须有私藏兵器罪,逼太子李贤自杀。
一首诗引来杀身之祸。
李贤当了五年太子之后被废、被杀,死时年方29岁。
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经过55年的博弈,最终因年龄取得了胜利。
705年风烛残年的武则天,告别幕后三十余年参政和15年皇帝的政治舞台,迈向了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贤:沉默的最终胜利者
要说起明朝最著名的大臣,人们最先想起的,应该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大忠臣于谦。
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没能得到善终。
“夺门之变”后,这个保住大明江山的人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
要说于谦的死,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政治斗争。
也就是说,在政治的核心圈里,他已经被“OUT”了。
虽然当时朝中于谦的位置首屈一指,但其为人光明磊落,丝毫没有察觉一个新的团伙已经产生。
景泰七年,徐有贞、曹吉祥、石亨三人谋划“夺门之变”,助明英宗朱祁镇复辟。
朱祁镇再度登上皇位之后,新的核心政治圈形成,于谦自然成为首个被“OUT”的人。
毫无疑问,夺门之变只是小人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一场阴谋。
朱祁镇不明就里,将几个小人视为“功臣”,让他们控制了整个朝政。
幸运的是,有一个人最终戳穿了整个阴谋,并成功诛杀了徐有贞、曹吉祥和石亨,让于谦沉冤昭雪。
这个人叫李贤,一个之前一贯沉默的人。
李贤,明宣德八年进士,累官至吏部侍郎。
在之前的“土木堡之变”“京城保卫战”“夺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中,一直不显山不露水。
但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人缘好。
徐有贞拿他当心腹,石亨认为他是“自己人”,曹吉祥和他的关系也颇为融洽。
这样的关系,足以保证他在新的朝堂之中不被“OUT”。
不过,李贤从来没有把徐有贞、石亨和曹吉祥当朋友,他只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叫于谦。
在夺门之变后,李贤知道,如果不能够及时和徐有贞他们站到一起,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和于谦相同的命运,就是被“OUT”。
而要想给于
谦沉冤昭雪,就只有擦干眼泪,和这几个人搞好关系,保持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
他默默地隐藏着自己,从那些阴谋家身上学习权谋和诡计,并最终用这些武器打倒他们。
时间一长,徐、石、曹三人的矛盾渐渐产生了,于是李贤成为他们争相拉拢的对象。
石亨想保举李贤顶替王翱担任吏部尚书,并借助李贤打倒徐有贞,李贤拒绝了,因为他不想太早立于风口浪尖。
他的谦逊,非但没有引起石亨的不满,反而让石亨认为李贤不争名夺利,增加了对李贤的好感。
同时,李贤再次发扬了自己的“好人缘”,让吏部尚书王翱对他刮目相看。
此后李贤受到打击贬官外派的时候,正是王翱为李贤求情,得以让李贤留在了京城,并在不久后官复原职。
王翱卸任后,向皇帝举荐李贤接班,李贤得以顺理成章接任吏部尚书。
李贤的好人缘出了名,连皇帝开始对徐、曹、石不满,决定除掉他们的时候,第一个找来商议的,也是这个好人缘的李贤。
有一次,他私
下找到李贤,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些人干预政事,搞得来报告事情的人不来找我,却先去找他们,该怎么办呢?”
李贤慌了,他知道,这位皇帝陛下的不满已经到达了顶点,想发泄一下,才问出了这个问题,可是自己不能实话实说,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他想了一下,讲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答案:“陛下,你自己看着办吧。
”
这句话,巧妙地避免了使自己陷入风口浪尖的风险,并且进一步加深了朱祁镇除掉三人的决心。
最后的时机终于来了,一次单独召见,李贤向朱祁镇说出了夺门之变的真相。
夺门之时,景泰皇帝重病,并且皇帝无子,那么皇位早晚还会回到朱祁镇头上。
徐、石、曹谋划夺门之变,只是为了自己争取一个政治资本而已。
朱祁镇也终于明白了。
徐有贞,天顺四年被打回原籍,后病死家中。
石亨,天顺四年入狱,死于狱中。
曹吉祥,天顺五年叛乱,被凌迟处死。
李贤,立朝三十余年,虽历经坎坷,却能百折不挠不改其志,终成大业。
官至少保、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成化二年(1466)病逝,名留青史。
史赞:伟哉!宰相才也!
公道自在人心,多年忍耐,终有翻盘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