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编辑版

管 仲
城濮之战
晋 军
楚 军
退 避 三 舍
吴 王 夫 差 矛
越王勾践剑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二、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续用齐国号) 楚、秦、燕
2、七雄(名称, 位置) 3、重要战役
①桂陵之战(齐国、魏国) ②马陵之战(齐国、魏国) ③长平之战 (秦国、赵国)
(围魏救赵) (减灶计) (纸上谈兵)
口诀记忆: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
魏
齐
孙 膑
庞涓
孙膑
历史剧表演: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一、春秋争霸 (前770--前476)
1、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2、齐桓公首霸 管仲改革内容、结果
3、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4、吴越争霸
卧薪尝胆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 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 日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内 容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结果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课件

C
B
4.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 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①④②③ 5. 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D
D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能够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晋文公改革:
1、整顿内政
2、发展生产
3、训练军队
齐桓公改革:
1、改革内政
2、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训练强大的军队
成为霸主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产生了什么影响?
1、广大人民灾难深重,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3、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联系加强,加速了民族融合;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秦统一战争的关键之战
连线(把下列成语与有关事件或战争用线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吴越争霸 长平之战 城濮之战
1、不同点:
春秋——“争霸”为主
战国——“兼并”为主
2、共同点:
(1)民不聊生,战争破坏社会生产力;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局面形成的原因:
周王室日渐衰微
2、齐桓公称霸原因
3、晋楚争霸:
城濮大战
?
齐桓公称霸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
2、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革
3、口号“尊王攘夷”
管仲
城濮之战晋取得胜利的原因?
1、晋文公进行了改革,晋国实力增强。 2、在诚信上:晋文公实现诺言,“退避三舍”。 3、在战略上: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https://img.taocdn.com/s3/m/3b155efc4afe04a1b071de6f.png)
公元
得年 因 名相 各 互诸 战侯 争国 而连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1、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 春秋时著名的霸主;三家分晋;战 国七雄。
2、能解释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3、能通过比较,说出春秋争霸战 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时代特征。
• 西周末、东周初部分情况对照表: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三家分晋:赵、魏、韩 1、七国 形成 春秋最后的其他诸侯国: 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名称、位置)
同时并存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一、春秋争霸——先后称霸 (前770-前476年)
※总的历史特征: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 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强大的诸侯通过争夺首领地位,成 为“霸主”。
齐 桓 公 晋 文 公 楚 庄 王
齐 越 桓 王 公 勾 践
吴 王 阖 闾
地理位置好: 条 件 1、改革内 : 管仲 政,发展生产 改革: 2、改革军制 “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国富兵强 称霸方式:以势压人 召集诸侯会盟
名 称
土地
周王室直接管辖 从镐京到洛邑方 约千里的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 天子与诸 人口 侯的关系
西 周
王室直接管 人口众多, 天子政治上 辖的军队多 资源丰富。 有最高的地 达14万人以 位。 上 直辖的人口 天子在政治 所剩无几, 上成了傀儡, 财力、物力、 不得不依靠 兵源减少 强大的诸侯。
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1(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匈
奴
三家分晋
秦
晋赵魏韩Biblioteka 楚燕 齐田氏代齐
宋 吴 越
经过长久旳割据混战之后,较小旳诸侯国逐渐 被兼并,形成较大旳诸侯国,到了战国时期,共有七 个较大旳诸侯国对立,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几种大旳诸侯国之间旳斗 争愈加复杂,出现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 家,利用多种计策来发展自己、打击对手, 在这一时期,秦国旳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具有了统一天下旳基础。
动脑筋
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多旳历史人物和历 史事件,大家能说出来某些吗?这些人物 和事件,对于后来中国社会有什么重大影 响呢?
餐饮加盟
中,如雷鸣般轰响,也激起咯他最终の求生意志,微壹迟疑,他の脸上掠起咯狰狞."诸将听令,随我壹起杀出重围,元霸,您去开路/"木建成歇斯揭底地大吼壹声,舞枪就要冲上去."怎么,木建成,难否成您那个时候要认孬逃跑否成?"薛仁杲猛然壹怔,当即抓住木建成の臂膀大喝道.木建 成却重重壹把甩开薛仁杲,厉声怒斥道:"您那横夫竖子,只知横蛮冲锋,若是再与您作战,真当是傻到壹个境界/""木建成,老子要杀咯您/"耳听木建成の话语,薛仁杲登时气得七窍生烟,就要拔剑砍杀他.但此时の木建成根本无心与其内讧,满脑子只有突围壹个念想."您们那帮狗头,也 想当本王の路?大哥,跟在元霸身后跟好咯/"木元霸像是壹头凶猛の野兽,咆哮怒嚎,手持两柄大锤,轰然裂阵杀去,见过木元霸恐怖武力の尪兵,此时都否由得纷纷散开."殿下,让末将出去擒咯那木元霸吧/"木存孝见木元霸如入无人之境壹般横扫千军,顿时心中燃起熊熊战意,当即请 缨上战.东舌却笑着摇咯摇头,满含深意地说道:"让他们走,后来他们自然会发挥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霸主风采
我决心改革,富国强兵,终于一鸣惊人,成为霸主问鼎中原。
我当大王后,总是贪图享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
大臣们常劝我,我也不听,甚至还下令:谁敢再劝,就砍谁的头!
后来有位大臣用“五彩鸟”的隐语劝我,我决定痛改前非。
1
2
3
4
漫画说史
楚庄王
◇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1、文献史料记载
《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
4
0
0
0
0
0
东周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前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后期: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三家分晋(赵魏韩) 田氏代齐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课
堂
游
戏
①卧薪尝胆
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
②一箭之仇
③问鼎中原
一、春秋争霸
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春秋争霸的目的
晋文公如何成为霸主呢?
整顿内政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战役
4、晋文公称霸
晋、楚
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
相同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点: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 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
韩
楚国
东周
请你帮明明把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城濮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动
脑
筋
当年晋国内乱,我曾流亡于各国19年,历尽艰难重新回国后,虽然我已62岁,但我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国家很快强大。城濮(pú)之战中我退避三舍,打败了中原争霸最主要的对手楚国,终成霸业。
七上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改革军制 兵
加强训练 强
——
一 匡 天管 下仲 。相
桓 公 , 论霸 语诸 侯 ,
齐桓公的争霸活动
1.北击山戎 (老马识途 ) 2.南伐楚国 3.葵丘会盟(51年(公元前7世纪中期) 地点:葵丘(今河南兰考) 人物:齐桓公 评价:标志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2)选择: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C )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B
)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D
)
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
燕
赵
长平之战
齐
秦
魏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韩
楚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 社会的瓦解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点、时间分界、2、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简单情况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3、了解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主要的战役。
自学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哪位同学知道西周是怎样灭亡的?生:周幽王昏庸无道,还出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后被前来进攻的戎族杀死。
师:对,西周灭亡后中国历史就进入东周时期,也即春秋战国时期。
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时又发生了哪些重要事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第六课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
(板书: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师:有谁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吗?生:“春秋”是因孔子所编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战国”是因当时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
师:好。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东周开始了,但周一辈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其中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共295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共255年)(板书:东周:公元前770年洛春秋和战国)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好,现在我想请同学们自己来为这节课制定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2.(临沂中考)“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 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 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 3.(眉山中考)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 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 组是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想一想,春秋时期, 齐国和晋国能够迅 速强大的共同原因 是什么?
内政 改 革 生产 (以变求强) 军事
动脑筋
富强
越
王
卧 薪
勾 践
称 霸
尝 胆
一
时
※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深种灾难;
积极:小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 大国,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 一。
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1、 七
齐、楚、秦、燕、晋
国
韩、赵、魏
形
成
2、七雄 (名称、位置)
同时并存
齐
东
楚 秦 燕 赵 魏
1、战国七雄 晋
三家分晋: 赵、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魏:齐、 楚、秦、燕
韩
南 西 北 北 到 南
韩
3、主要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典故 国家
影响
战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齐、楚、秦、燕、赵、魏、韩
• 5、列举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的起迄年代;“春秋五霸”;春秋时期周王室的衰微;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之战;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对齐国强大、称霸的过程的学习,让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从而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诸侯争霸战争的具体分析,使学生逐渐理解诸侯争霸的作用,认识诸侯争霸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在政治上的突出表现,虽然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具有加速统一步伐、促进民族融洽的积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齐国、晋国称霸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根本原因。
二、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
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
1、诸侯争霸的实质
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正是在周王室的日益衰微的背景下,诸侯争霸的热闹场面一场接一场地出现了。
周天子,虽然名存实亡,但是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权威,却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所朝思暮想的。
于是,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贡赋,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诸侯首领—霸主。
这是诸侯争霸的原因,也是诸侯争霸的实质。
2、春秋五霸
教师应引出春秋初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指出“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
)同时让学生在春秋列国形势土上画出“五霸”(实际应该为7个国家)的相应位置。
3、齐桓公称霸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齐桓公为什么能够首先称霸?
⑴齐在山东,得渔盐之利,富庶,为东方大国。
⑵齐桓公善于用人,任管仲为相。
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齐国实现国富兵强。
⑶齐桓公依仗实力,有管仲谋略“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势力。
(东周初年,王室衰微,但天子以“天下共主”的名义,仍具有号召力。
因此,一些强大的诸侯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4、晋楚争霸
教师先作介绍:晋国出动的兵力约2万人,楚国出动的兵力约4万人,结果却是晋胜楚败。
所以,城濮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解释退避三舍这一成语的来源。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有什么相同之处”关键要让学生明白齐、晋之所以可以成为霸主,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国家的君主都进行了改革,使国家得以强壮。
(吴越争霸: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自己以讲故事的方式学习)
5、争霸战争的作用
教师提问:这么多争霸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估计学生可能会回答出战争的破坏性,但对于战争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恐怕回答的不会很到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如:春秋开始的时候诸侯国林立,由于争霸战争到春秋末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国,这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
二、战国七雄
教师首先出示《战国形势土》边指图边向学生介绍战国七雄,建议教师按方位向学生介绍七个国家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在中间。
教师再提问:请同学对照《春秋列国形势图》后指出,在七雄中哪些国家是春秋时就存在的,而哪些国家是战国时新出现的?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指出:其实除了新出现韩赵魏之外,此时的齐国也与春秋时期
的齐国有所不同了,教师讲解“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事件。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