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26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中学的第一步
2023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精选3篇)

2023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精选3篇)主题1: 2023年的目标与计划尊敬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班的班主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2023年的目标与计划的主题班会。
2023年马上就要到来了,这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开始。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我们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迈向成功。
首先,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著名的谚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目标有多么遥远,我们都要从当前的脚下开始行动。
2023年,我们要迈好中学的第一步,那就是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制定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并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其次,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2023年,我们要成为自律、有条理、高效的学生。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和生活的计划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还要加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和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各项任务和挑战。
2023年即将到来,我们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只有我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采取行动,才能够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实现更好的成绩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努力!谢谢大家!主题2:规划未来,铸就辉煌尊敬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班的班主任。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
2023年即将到来,这是我们中学生的重要年份,也是我们开始迈向成功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我们迫切需要规划未来,铸就辉煌。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自我评估和和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通过实例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伟大的行动都是从最初的小步骤开始的。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中,都需要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这一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于成功和失败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坚持,对于如何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也缺乏具体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并吸收课程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到每一个成功的行动都是从最初的小步骤开始的。
2.培养学生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3.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中,都需要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到每一个成功的行动都是从最初的小步骤开始的。
难点:培养学生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到每一个成功的行动都是从最初的小步骤开始的。
2.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未来的工作中,都需要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3.实践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有耐心和决心,持之以恒地朝着目标前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享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入本课的主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主题班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疆职业大学主题班会活动解决方案关于开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题班会学院:班级:班主任:时间:【活动主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活动组织】【班主任】【活动策划】【指导教师】【活动班级】【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主持】【活动准备】一、班会背景:开学已有一定的时间,但同学们仍存在违纪,责任心差,互相闹别扭等等不良现象。
为了加强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爱,对这个班级产生更亲切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故决定开展此次主题班会二、班会目标此次班会课,从谈理想入手,引导学生找出自身的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集体的作用,认识他人对你的帮助,纠正不良现象倾向,尽快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培养学生爱校爱班爱他人的感情,在各方面力争上游,努力提高整体素质。
四、班会准备过程:1、让学生课前确定好自己的理想,观察班级存在的问题;2、发动全班同学搞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回顾班规、班训,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五、班会具体过程:主持人1:尊敬的老师!主持人2: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6.1班主题班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开始。
(鼓掌)主持人1:一曲《校园的早晨》把我们从小学带入了行村二中。
主持人2:行村二中是我们又一个实现理想的地方。
主持人1:提到理想,“理想是什么?”主持人2:理想是对未来的憧憬。
主持人1:理想是对生活蓝图的描绘。
主持人2: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航向灯。
主持人1:理想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基石。
主持人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人,他们为之奋斗不已,最终有了一番成就。
主持人1:让我们一同走近名人回忆录,有请邵佳琪同学。
学生随画像介绍:()这位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为之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这位是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小时候亲眼目睹了许多病人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他,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苦学六年医术,终成一代名医。
主题班会教案之主题班会教案:迈好中学第一步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之主题班会教学设计:迈好中学第一步一、班主任:第一我祝大家荣耀地成中学生,在此提出以下希望和建:1、从头定位打造自己在初中个新起点上,第一要从头定位自己,整好意。
也你是迟疑志的到达新学校,希望能展自我的采,但中学招生范大,新集体里人材,从前优异的你不再拔尖,可能当不上班干部,成也会不尽善尽美,名次下滑⋯⋯每一个人都可能碰到些挫折,但你千万要住:不可以所以意气消沉、一败涂地,我要用不懈的努力一点点明自己。
2、程增添改学法小学主假如文、数学和英三,入初中后学内容增多,度加大,度加速,初中的学情况改了,再沿用小学的学方法和方式然没法适。
所以我要做到主适老的授方式;做好,能够提升我的听效率,培育自学能力;要多教,主把自己的学情况向老介,有就勇敢;要制科学的学划;注意探索合适自己的学法。
二、思虑并:1、你长大准备干什么?2、三年初中你有哪些想法和打算?3、达成以下两项任务:请和你的家长一同拟订你的三年规划!请和你的家长一同拟订你的学期目标!4、你有哪些好习惯需要保持?5、你有哪些坏习惯需要改掉?6、两句忠告:千万不要让被动变为一种习惯,让你的生活因主动而走向优秀!千万不要让落伍变为一种习惯,让你的生活因优异而走向辉煌!三、对照沟通:这些习惯你养成了吗?1、清晨起床铃声响后才能够起床;而后立刻下楼排队。
走开教室的最后一位同学要注意关灯和关水。
原则上 5 分钟一定到楼下站好队伍,领跑的同学点名,不同意发言。
2、好的文明的生活习惯,废纸入纸篓,不说脏话。
每日清晨的内务卫生一定搞好,不然会影响早读和上课的心情。
3、教室内不吃零食。
4、清晨走进教室立刻早读;正午夜晚走进教室立刻仔细造作业。
5、自习课不议论问题,不低声密语,独立作业。
6、下课抓紧时间去办公室问题目。
7、写完同样作业下课实时交给组长,组长收齐后立刻交给课代表。
8、作业不剽窃,课前仔细预习,上课勤摘记,课后仔细复习。
9、空余时间能够自主安排,不做不利于学习的事情四、与大家分享几句名言1、这个世界上最难过的是坚持,而最快乐的也是坚持。
《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教案

《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教案背景:初一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在心理和学习能力等许多方面都需要适应和学习。
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很好奇,心中也充满了渴望,所以,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学阶段的重要*.从而认识到迈好中学第一步的关键*。
2、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迈好中学的第一步,3、调动学生的积极*,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和目标。
准备:分小组查找关于少年立志的故事和名言。
过程:一.开场白:*:小学的时光已经过去,它已化作生活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美好记忆。
现在,海拉尔五中这所学校容纳了你,你成为了初一。
x班的一份子,这说明新的启程已经开始了。
乙:中学是一个新的阶段,又是一个从“o”开始的起跑线,当裁判只说预备时,你将迈出这神圣而庄重的第一步,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的楼,起点是一块平常的基石。
*:从这个起点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请珍惜我们的起跑线,因为在这条跑道上,我们要奋勇前进,不要怕困难,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最后的胜利。
乙:相反,如果不努力,就像蚂蚁在腐蚀大堤一样,漏洞会越积越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合:现在我宣布“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中学阶段的重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初中阶段是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一个最重要的时期。
乙:这段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青春期。
曾经有多少美丽的诗歌来赞美青春,是啊,*:同学们,在初中阶段由于大脑思维形式发生了变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我们还逐渐出现了初中生的特有的一些心理特点,所以说,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乙:那么,怎么才能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呢?下面,请听*“为中华而崛起”的立志故事。
三.怎样迈好中学的第一步(一)树立“立志成才”的理想事例一:有一次,先生问学生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有的说为懂道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识字而读书,但*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回答,让我们看到了*从小就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从小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
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迈好中学第一步老师:同学们,进入黄坨中学,我们是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中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转折时期。
人们称这段时期为青春,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许多科学家和伟人在年轻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老师引导学生讲事迹):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马克思23岁被称为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师:对以上事迹做简介.投影:詹天佑和\人字形\铁路的彩色照片提问:詹天佑,同学们知不知道他在哪方面取得成绩学生:铁路.老师:没错,在詹天佑12岁的时候,他被美国第一批留学生录取了。
毕业后,他在年轻时就为桥梁和铁路做出了贡献。
这张图是他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轨道。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投影:冯如及他做制造飞机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他是谁学生:冯如――飞机制造者老师补充道:照片中的年轻人冯如在26岁时制造了他的第一架飞机,在27岁时制造了另一架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后来,他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国际飞行比赛,获得第一名,在全球引起轰动,并为《中国人民投影: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赢得了荣誉老师: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他们能够那么年轻就取得如此的成就呢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呢是不是一两天就完成呢不是.他们的\奠定期\主要在中学时期,如果没有中学时期的知识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就不会有创造高峰的来临,由此可见,要成就一番事业,中学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时期.老师:我们怎样才能度过有意义的中学时期?首先,我们应该迈出中学的第一步给我看课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麦浩中学的第一步\问题:习语的意义学生: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开第一步开始的,比喻成功总是由小到大积累而成的.过渡:很好,中学的第一步是初中一年级。
这是一个从小学到中学的转折点。
尤其重要的是要做好这一步。
人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如何在中学迈出第一步,树立成才的理想\老师:首先必须树立\立志成才\的理想.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和追求.投影:宋朝哲学家张载-\如果人们兴趣不大,心不在焉,尽管他们没有学会\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学生:(省略)老师补充:只有胸怀大志,才能学有所成,自强不息.投影:周恩来12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老师:12岁时,周恩来决心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
教学设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为实现自我发展和理想而努力能力目标: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知识目标:理解目标的实现和实际行动的关系教学重点:为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教学难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学过程及措施导入:解释名言教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有一句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有谁能够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就像大树是由小树长成的、高台是由一锨一锨的土垒成的、一步一步才能走完千里的路程。
说得多有道理。
那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呢?学生交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自己的启发和自己的感想。
进一步引申问题。
让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类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名言、警句、成语等,进一步深化理解。
由名言引出活动意图,对学生具有鼓励的作用。
活动一:没有赚到的钱(1)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故事“没有赚到的钱”。
(2) 结合案例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学生分析并回答。
①埃米为什么没有赚到她本来想赚的钱?②你是否也有埃米这样的习惯?教师: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比喻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
”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上面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请打开教科书第22页,这个小故事从某一个侧面很好地解释了克雷洛夫的比喻。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的故事。
问:那么,当前你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回答。
告诫学生:实现理想仅有计划是不够的,还要从点滴做起,将计划付诸行动。
活动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学生交流自己和同学中间存在的好高骛远的现象。
如有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刻苦学习,看到别人取得好成绩就心里不是滋味;有的学生总是“三天热头”,总是在制定计划,可实行不了几天,遇到问题就放弃;有的学生目标过于远大,难以采取具体的行动实现,等等。
七年级初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初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题班会教案七年级初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的:1。
让学生明白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中学第一步的关键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迈出中学的第一步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他们成才的信心和目标教学重点:养成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学第一步的关键教学方法:讲座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1。
教学过程:1。
播放少先队队歌,学生入场(课前)2。
教学:投影:1。
中学阶段的重要性(7分钟左右)老师:同学们,我们进入荣山中学就已经是中学生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中学是一个非常特殊和转折的时期。
人们也把这个时期称为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许多科学家和伟人在青春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投影:伽利略17岁发现摆原理,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马克思23岁被称为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师一边展示投影一边引导学生讲故事。
)老师:介绍以上故事投影:詹天佑和人字铁路彩图。
问题:詹天佑,同学们知道他在哪些地方取得了成绩吗?学生:铁路老师:没错詹天佑12岁时,带着第一批留学生去了美国。
毕业后,他很小就为桥梁和铁路做出了贡献这幅图是他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轨道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投影:冯如和他做飞机的照片问:学生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冯如——飞机制造厂的老师补充:图中年轻人冯如,26岁造出第一架飞机,27岁造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后来,他以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国际飞行比赛,获得第一名,引起全球轰动,为中国人民赢得荣誉。
投影: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和资料老师:例子很多。
为什么他们这么小就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一两天能完成吗?不他们的“会议日程”主要是在中学时期。
没有中学时期知识的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就不会有创作的高峰。
可以看出,中学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以实现职业生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班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中学的第一步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迈好中学的第一步的关键性。
2、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迈好中学的第一步。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立志成才的信心和目标。
教学重点:
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迈好中学的第一步的关键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一)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时间约7分钟)
老师:同学们,迈入黄桥初级中学,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在成长过程中,中学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具转折意义的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期又称为青少年时期,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许多科学家、伟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获得许多重要成果。
投影: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原理、牛顿23岁创立微积分、爱因斯坦26岁完成狭义相对论、马克思23岁被称为最伟大的哲学家。
(老师边展示投影边引导学生讲出事迹)
老师:对以上事迹做简介。
投影:詹天佑及“人”字形铁路的彩色图片
提问:詹天佑,同学们知不知道他在哪方面取得成绩?
学生:铁路。
老师:对了。
詹天佑12岁那年,考取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毕业后,很年轻就在桥梁、铁路方面做出了贡献。
这幅图是他修建京张铁路时所设计的“人”字形铁路轨道。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投影:冯如及他做制造飞机的图片
提问:同学们知不知道他是谁?
学生:冯如——飞机制造者
老师补充:图片上年轻人冯如,26岁那年制造了第一架飞机27岁又制造了一架具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后来他驾驶着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飞机参加了国际飞行比赛,获得了第一名,引起全球轰动,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
投影: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资料
老师:这些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为什么他们能够那么年轻就取得如此的成就呢?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呢?是不是一两天就完成呢?不是。
他们的“奠定期”主要在中学时期,如果没有中学时期的知识积累和创造力的培养,就不会有创造高峰的来临,由此可见,要成就一番事业,中学是非常重要而关键的时期。
过渡:我们应怎样才能渡过有意义的中学时期呢?首先要迈好中学的第一步。
投影:本堂课标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好中学的第一步”
提问:成语的意思
学生: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开第一步开始的,比喻成功总是由小到大积累而成的。
过渡:讲得很好。
中学的第一步就是初中一年级,它是小学到中学的转折点,
迈好这一步尤其重要。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呢?
投影:(二)怎样迈好中学的第一步?
1、树立“立志成才”的理想(时间约10分钟)
老师:首先必须树立“立志成才”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念和追求。
投影:宋代哲学家张载——“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提问:此话意思
学生:(略)
老师补充:只有胸怀大志,才能学有所成,自强不息。
投影:周恩来12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老师:周恩来12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是多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啊!最后他实现了理想吗?
学生:实现了。
投影:孙中山彩色图片
提问:这是谁,同学们知不知道?他领导了什么革命?
学生:孙中山,辛亥革命
老师: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他14岁随长兄漂洋过海到檀香山(现夏威夷一部分)时,抒发了他的理想与抱负。
投影并朗读:“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
”
老师:这句话大体意思是:第一次看到轮船,感到非常惊奇,乘舟远航,看
到沧海、天地是那么的辽阔,因此产生了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思想。
这个“有慕西学之心”是在这次航行中脱颖而出,从此孙中山先生踏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史前时期,这也是他一生伟大事业的开端。
老师讲故事:“火花大王”陈暁康的故事。
陈暁康小时候笨嘴笨舌,连自己的理想也急得说不出来,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收集各式火花,最后取得成功,但很多同学理想改了又改,可望不可及。
过渡:听完这个故事,同学们又什么启示呢?迈好中学的第一步是不是光有理想就行呢?当然不是,理想毕竟是一种想法,不能代替现实,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呢?
投影、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迈好中学的第一步?(时间8分钟)
组长小结讨论结果(时间4分钟):(略)
老师总结(时间5分钟):同学们谈得很好,要迈好中学第一步要讲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方法好则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由于中学课程增多,知识加深,并且更新速度快,不像小学那样1+1=2也要反复讲几天,所以我们不能把小学随学习方法用于中学的学习,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开学以来成绩比小学退步的原因,因而我们要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方法,这里总结了刚才同学们讨论的结果,供同学们参考。
投影:2、讲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①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②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思考做好课堂笔记
③做好复习(作业、理解、强记)
④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⑤制订学习计划,提高自学能力
⑥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
老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学习用品的准备,也包括情绪的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上课。
上课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学们要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
认真听课,当堂可掌握70-100%的新知识,这样,课后复习就轻松多了。
同学们可以留意班中成绩好的同学是怎样听课的,成绩差的同学又如何。
笔记是贯穿课文的线索,有利于课后复习,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做课堂笔记。
由于新知识遗忘率高,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及时复习。
作业是复习的一种形式,通过作业了解自己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要端正作业的态度。
中学知识的加深,要求我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强记使我们的知识得到积累,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投影: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有性格。
”
老师:我们要发展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学有所长,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记住: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老师小结:迈好中学第一步第1要树立“立志成才”的理想,第2要讲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相信同学们按这两点去做,肯定能打好初一这个基础。
三、学生谈:如何迈好中学的第一步(老师边听边总结,时间8分钟)
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谈谈,你打算怎样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其他同学注意听哪些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
四、共勉(时间1分钟)
老师: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每一位“立志成才”的同学。
都要把握今天,迈好中学的第一步,实现我们的理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五、全班合唱《中学时代》(老师领唱、指挥,时间2分钟)
老师:“中学时代、黄金时代”,愿我们迈好中学的第一步,走向光辉的未来!最后让我们高歌一曲“中学时代”结束这堂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