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石油有关的基础知识
石油开采常识

一、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

石油理论中的知识点总结1.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地球内部有机物的高温高压热解产物,主要由碳、氢等元素组成。
石油的形成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通常形成于古生物质在地壳内部经过深部埋藏、高温高压和长期作用而形成。
石油主要形成于含湿润盐镜流通的海相泥、淤积沉积岩或海相碎屑岩中。
2.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石油勘探的基础,主要包括石油地质条件、构造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古地理学等内容。
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质圈的环境、石油地质异常、沉积盆地等地质形态和构造地质构造等综合地质地质构造理论。
3.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各种地球物理、化学、地球地质工程技术手段对石油资源进行勘探和评价,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技术、地质探测技术、岩心采取技术、密度测定技术、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石油地质储层特征研究了石油及其储层岩按构造、岩相、物性、工程性质、油井垂直和深方等诸多方面分类研究。
石油地质储层特征是地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石油的形成、储层和运移等过程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5. 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石油地质油藏特征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和不同油藏类型差异,在地质学的基础上,结合钻井观测、岩心分析、试井、地球物理检测等手段对不同油箱和油藏类型进行特征研究。
6. 地震勘探技术地震勘探技术是通过记录地面上和井下地震波传播的振幅、时间以及相位来确定地下岩石的构造、岩性和地层等特征。
地震勘探技术是目前石油地质勘探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7. 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包括了地震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测井技术、地质勘探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效率大大提高,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8. 石油地质渗流力学石油地质渗流力学是石油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下岩石中流体(比如油、气、水等)的渗流规律及其对油气储量和资源利用的影响。
石油基础知识讲座

利用深海钻井平台等技术,开采深海石油资源。
新能源与石油的关系
替代关系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石油在能源领域 的地位逐渐被替代。
互补关系
在某些领域,新能源和石油可以相互补充,共 同满足能源需求。
石油是新能源发展的基础
石油是许多新能源技术的原料,如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锂、钴等元素。
THANKS
市场供需关系
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决定石油价格的最基本因素。当市 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下跌;当需求量大于供应 量时,价格会上涨。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包括战争、政治动荡、恐怖袭击等事件,这些事 件可能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市场恐慌,从而影响石油价格 。
全球经济状况
全球经济状况对石油价格也有很大的影响。经济增长会推 动石油需求增加,从而推高价格;经济衰退或疲软会导致 需求减少,从而打压价格。
货币汇率
货币汇率也是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之一。例如,美元汇率 的波动可能会影响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
石油贸易的运输与交易
运输方式
石油运输主要依靠油轮、油罐车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其中,油轮是最常见的运输 方式之一,因为它们能够运输大量石油并覆盖较长的距离。管道运输则主要用于 陆地上的石油运输。
交易方式
石油交易通常是通过期货或现货市场进行的。期货市场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交易 市场,买卖双方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照约定的价格交割一定数量的石油。现货 市场则是在当前市场上直接进行买卖交易,没有固定的交割日期。
生物-无机过渡理论
该理论认为石油是在生物沉积和无机合成两种作用共 同作用下形成的。
石油的分布
01
02
03
陆地油田
陆地油田是石油分布的主 要区域,全球大部分油田 都位于陆地上。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_随笔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阅读记录目录一、石油基础知识 (2)1.1 石油的定义与组成 (3)1.2 石油的分类 (4)1.2.1 按碳原子数分类 (5)1.2.2 按原油的产状分类 (6)1.2.3 按原油的密度分类 (7)1.3 石油的性质 (7)1.3.1 物理性质 (8)1.3.2 化学性质 (9)1.4 石油的开采与运输 (11)1.4.1 采油方法 (11)1.4.2 运输方式 (12)二、石油产品基础知识 (14)2.1 石油产品的定义与分类 (15)2.1.1 按用途分类 (16)2.1.2 按加工深度分类 (17)2.2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 (18)2.3 常见石油产品 (20)三、石油产品应用知识 (21)3.1 汽油的应用 (22)3.1.1 汽车燃料 (23)3.1.2 工业原料 (24)3.2 柴油的应用 (24)3.2.1 发动机燃料 (26)3.2.2 润滑油基础油 (26)3.3 润滑油的应用 (28)3.3.1 发动机润滑油 (29)3.3.2 工业润滑油 (30)3.3.3 船舶润滑油 (31)3.4 燃料油的应用 (32)3.4.1 燃料添加剂 (33)3.4.2 热力发电燃料 (34)3.5 液化石油气的应用 (35)3.5.1 焚烧设备 (37)3.5.2 化工原料 (38)一、石油基础知识石油组成:石油主要由碳、氢、硫、氧等元素组成,其中碳和氢是最主要的元素,构成了石油的主要成分。
石油分类:根据石油的密度、粘度、含蜡量等特点,石油可分为轻油、中油、重油等不同品种。
石油产源:石油主要来源于地下,包括油田、气田等产地。
石油的形成需要经历生物沉积、成岩作用、热解作用等多个阶段。
石油运输与储存:石油通常通过管道、轮船、火车等运输方式输送到炼油厂进行提炼。
石油储存时需要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一般采用地下储油罐或水上储油设施。
石油产品:石油经过提炼后,可得到多种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石蜡等。
与石油有关的基础知识

与⽯油有关的基础知识⼀、⽯油的外观性质1、⽯油是⼀种流动性或半流动性的粘稠液体,是⼀种复杂的混合物。
2、⼤部分⽯油是⿊⾊;也有暗绿⾊或暗褐⾊;少数显⾚褐⾊或浅黄⾊;极少数是⽆⾊。
3、相对密度都⼩于1;绝⼤多数的相对密度都在0.80—0.98之间;个别的⾼达1.02或低⾄0.71;我国主要油⽥的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3、许多⽯油都有臭味,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原因4、不同⽯油的流动性差别很⼤:在50摄⽒度时,运动粘度可以低⾄1.46mm2/s,也可以⾼达20000 mm2/s。
⼆、⽯油的元素组成1、⽯油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在83%—87%,氢含量在11%—14之间,两者合计在95%—99%。
2、只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
3、⽯油碳和氢,还含有硫、氮、氧,这些元素的含量⼀般在1%—5%;4、⽯油中的微量元素(已ppm为单位):镍、钒、铁、铜、钙、砷、氯、磷、硅等5、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油的烃类组成1、⽯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构成。
2、天然⽯油⼀般不含不饱和烃。
3、页岩油中会含有⼀定量的烯烃。
4、烷烃:A、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B、常温常压下,含1—4个碳原⼦的烷烃是⽓体;含5—15个碳原⼦的烷烃是液体;含16个碳原⼦以上的正构烷烃是固体C、相关知识:Ⅰ、⼲⽓:含有⼤量甲烷和少量⼄烷、丙烷的⽓体称为⼲⽓。
Ⅱ、除含有⼤量的甲烷和⼄烷外,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蒸⽓(戊烷、⼰烷和⾟烷)⽓体称之为湿⽓。
D、⼀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吗,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能够发⽣氧化、卤化、热分解和硝化反应等。
5、环烷烃:A、含有脂环结构的饱和烃。
有单环脂环和稠环脂环。
含有1个脂环且环上⽆取代烷基的环烷烃,分⼦通式为CnH2n。
B、⽯油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系和环⼰烷系;国内原油环⼰烷系多于环戊烷系,国外则相反。
C、在⾼沸点的馏分中,还含有双环和多环的环烷烃及环烷—芳⾹烃。
石油-基本知识

含义:石油(英文、拉丁语:petroleum),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烃,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在0.8 ~ 1.0 克/厘米3之间,粘稠度的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石油简介: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
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
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
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
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
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
中国石油考试内容

中国石油考试内容
中国石油考试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 石油基础知识:包括石油的形成、特性、分布、开采方法、储存和运输等基本知识。
2. 油藏工程:包括油田勘探方法、油井钻井技术、油井完井和油井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3. 油气开发技术:包括常用的油气开采方法、油气田的开发策略、油气田的综合调整等方面的知识。
4. 石油地质学:包括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油气田评价和储量计算等知识。
5. 石油钻采工程:包括石油钻探的工艺流程、钻井工具和材料、井壁完井和固井等方面的知识。
6. 石油工程管理:包括石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控制等知识。
7. 石油化工技术:包括常用的石油炼制工艺、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8. 石油环境保护:包括石油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等知识。
以上是中国石油考试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考试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考试级别和类型有所不同。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中石化油品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石油和油品的定义:石油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根据用途,石油可以被分为原油、石油产品和其衍生物(化工产品)。
原油是从地底或海底下开采出来的未经加工的石油。
经过加工并满足一定规格要求的石油叫做石油产品。
油品则通常是指从原油中提取出的用于汽车燃料或工业用途的液体。
2. 石油的化学组成:原油是一种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
这些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和分子结构,决定了原油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燃烧性能等。
3. 石油产品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质,石油产品可以被分为多种类型,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
汽油是用于汽车发动机的燃料,柴油则是用于柴油发动机的燃料,润滑油则被用于润滑机械部件。
4. 石油的提炼过程:石油的提炼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如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催化裂化等。
这些步骤能够将原油分离成不同的组分,得到所需的石油产品。
5. 石油产品的性能指标:各种石油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性能指标,如辛烷值、硫含量、烯烃含量等。
这些性能指标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6. 油品的质量管理:为了保证油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
这包括油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
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对油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7. 油品的安全使用:在使用油品时,需要了解其性质和安全使用方法,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例如,在使用汽油时,需要注意防火措施,避免明火和静电;在储存柴油时,需要避免与可燃物质混合储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石油的外观性质1、石油是一种流动性或半流动性的粘稠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2、大部分石油是黑色;也有暗绿色或暗褐色;少数显赤褐色或浅黄色;极少数是无色。
3、相对密度都小于1;绝大多数的相对密度都在0.80—0.98之间;个别的高达1.02或低至0.71;我国主要油田的相对密度都在0.85以上;3、许多石油都有臭味,是因为含有硫化物的原因4、不同石油的流动性差别很大:在5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可以低至1.46mm2/s,也可以高达20000 mm2/s。
二、石油的元素组成1、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含量在83%—87%,氢含量在11%—14之间,两者合计在95%—99%。
2、只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叫做烃。
3、石油碳和氢,还含有硫、氮、氧,这些元素的含量一般在1%—5%;4、石油中的微量元素(已ppm为单位):镍、钒、铁、铜、钙、砷、氯、磷、硅等5、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一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三、石油的烃类组成1、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烃构成。
2、天然石油一般不含不饱和烃。
3、页岩油中会含有一定量的烯烃。
4、烷烃:A、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键;烷烃的通式为CnH2n+2。
B、常温常压下,含1—4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气体;含5—15个碳原子的烷烃是液体;含16个碳原子以上的正构烷烃是固体C、相关知识:Ⅰ、干气:含有大量甲烷和少量乙烷、丙烷的气体称为干气。
Ⅱ、除含有大量的甲烷和乙烷外,还含有少量易挥发的液态烃蒸气(戊烷、己烷和辛烷)气体称之为湿气。
D、一般条件下,烷烃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吗,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特殊的条件下能够发生氧化、卤化、热分解和硝化反应等。
5、环烷烃:A、含有脂环结构的饱和烃。
有单环脂环和稠环脂环。
含有1个脂环且环上无取代烷基的环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
B、石油的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系和环己烷系;国内原油环己烷系多于环戊烷系,国外则相反。
C、在高沸点的馏分中,还含有双环和多环的环烷烃及环烷—芳香烃。
D、环烷烃性质与烷烃类似(氧化、卤化、硝化热分解),但稍活泼;能脱氢制芳烃。
6、芳香烃:A、指带有苯环的烃类。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n≥6)B、同一种原油中,随着沸点(相对分子质量)的升高,芳烃的含量增加。
C、芳烃的化学性质较烷烃稍活泼,但芳烃中苯环很稳定,不易被氧化,也不易发生加成反应;带侧链的芳香烃,其侧链容易被氧化成有机酸(是油品变质的重要原因);在一定条件下,芳香烃还能发生加氢反应。
7、烯烃:A、烯烃是指含有C=C键(碳-碳双键)(烯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分为链烯烃与环烯烃。
按含双键的多少分别称单烯烃、二烯烃等。
双键中有一根易断,所以会发生加成反应。
单链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双键基团是烯烃分子中的官能团,具有反应活性,可发生氢化、卤化、水合、卤氢化、次卤酸化、硫酸酯化、环氧化、聚合等加成反应,还可氧化发生双键的断裂,生成醛、羧酸等。
B、常温常压下单烯烃中C2—C4是气体(是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C5—C18是液体,C18以上是固体。
C、在空气中烯烃易氧化成酸性物质或胶质,特别是二烯烃和环烯烃,从而影响油品的安定性。
四、石油的馏分组成1、汽油馏分(低沸点馏分):小于200度。
2、煤、柴油馏分(也叫中间馏分):200至350度(航空煤油—150至280度;轻柴油的馏分—200至350度)。
3、减压馏分(润滑油馏分或高沸点馏分):350至500度。
4、渣油:大于500度。
5、石油馏分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变成石油产品;同一沸点范围的馏分也可以因为加工目的的不同变成不同的产品。
6、我国主要油田的原油中汽油馏分少(一般低于10%),渣油含量高.五、石油的非烃组成1、原油的非烃化合物主要指含硫、氮和氧的化合物;虽然这三种元素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但这三种非烃化合物的含量却高达20%以上。
非烃化合物主要是分布在重质馏分和渣油中。
2、含硫化合物:A、不同的原油硫含量差别很大:从万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在石油组分中硫含量随着沸点范围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硫化物集中在重油中。
B、存在形式:少量以硫单质和硫化氢形式存在,大多数以有机硫化物存在;硫醇、硫醚、环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
C、含硫化合物的主要危害:Ⅰ、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称为活性硫,能够腐蚀金属;Ⅱ、硫醚、二硫化物、噻吩()称之为非活性硫,本身不能腐蚀金属,但热分解能够产生硫醇和硫化氢;Ⅲ、硫化物使油品的安定性变坏:不仅是油品发臭(空气中硫醇的浓度到达0.00001mg/L时就可以闻到),还会显著促进角质的生成。
Ⅳ、含有含硫化合物的油品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可以污染大气的物质。
Ⅴ、二次加工过程中使某些催化剂中毒。
3、含氮化合物A、石油中氮的含量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之间;密度大、胶质多、含硫量高的石油,含氮量一般较高;石油组分中氮化物的含量随沸点范围的升高而增加;大部分氮化物以胶状、沥青状物质存在渣油中。
B、氮化物的存在形式:大多数是氮原子在环状结构中的杂环化合物。
Ⅰ、碱性氮化物:吡啶、喹啉及其同系物;Ⅱ、非碱性氧化物:吡咯、吲哚及其同系物;金属卟啉化合物。
C、氮化物的危害Ⅰ、含有氮化物的油品长期与空气接触易生成胶质。
Ⅱ、氮化物是二次加工中某些催化剂的毒物。
4、含氧化合物石油中的氧含量一般是千分之几,个别会高达2%—3%;大部分集中在胶质和沥青质中;全部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类:酸性:环烷酸、脂肪酸、酚类,统称石油算,环烷酸占90%。
中性:酮、醛、酯,占比例很少主要集中在中间馏分(沸程250—400度);附加:纯环烷酸是一种油状液体,,有特殊的臭味,具有腐蚀性;5、胶状沥青状物质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大部分以胶质沥青质存在,是多环复杂化合物,含量从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十,绝大部分存在减压渣油中。
胶质既能溶于石油醚(低沸点烷烃),又能溶于苯,还能溶于一切石油馏分;有很强的着色力;沥青质不溶于石油醚而溶于苯,是暗褐色或漆黑色的易脆的非晶体固体粉末;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变成沥青质;二者在高温下已变成焦炭。
六、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1、原油的评价试验:测定原油的物理性质,瑞沸点范围(馏分组成)相对密度、粘度、凝点、闪点、残炭、含硫量等。
2、石油及其产品测定的标准:国际标准—ISO;国家标准—GB;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行业标准—SH.3、油品密度:A、密度定义: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是g/cm3或kg/m3。
B、油品的标准密度:油品在20度的密度称为标准密度。
C、相对密度:油品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用d表示4度时水的密度是0.99997g/cm3,近似等于1我国常用的相对密度d420(20度时油品的密度与4度水的密度之比) D、油品的密度与组成密切相关: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随沸点范围升高,密度增大;对不同原油的同一沸点范围的馏分油,含芳香烃越多,密度越大,含烷烃越多,密度越小。
4、蒸汽压A、定义:一定温度下,纯净物的液体与液面上方的蒸汽之间形成物质平衡,此时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蒸汽压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蒸汽压升高。
蒸汽压越高,气体越容易气化。
B、汽油的蒸汽压:汽油的蒸汽压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馏分组成有关。
温度相同,馏分组成不同,蒸汽压也不同。
5、馏程:在一定压力下,纯净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就会沸腾,此温度称之为沸点,是一个具体的数值石油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在一定压力下,其沸点是一个温度范围。
进行蒸馏时流出第一滴冷凝液体的气相温度称之为初馏点,馏出物的体积依次达到10%、20%、30%、…、90%的气相温度分别称为10%、20%、30%、…、90%馏出温度,蒸馏到最后气体的最高温度称之为干点或终馏点,初馏点和终馏点之间的温度范围称之为石油的馏程。
初馏点和10%馏出温度过高,冷车不易启动;过低又易产生气阻现象(夏季在发动机温度较高的油管中的汽油,蒸发形成气泡,堵塞油路,中断给油)。
汽油的50%馏出温度是表示它的平均蒸发性,它能影响发动机的加速性;50%馏出温度低,它的蒸发性和发动机的加速性就好,工作也较平稳。
汽油的90%馏出温度和干点表示汽油中不蒸发和不能完全燃烧的重质镏分的含量。
这两个温度低,表示其中的重质组分少,能够完全燃烧。
反之,表示重质组分多,汽油不能完全蒸发和燃烧。
这样,就会增加汽油消耗量,甚至稀释润滑油,增加机件磨损。
残留量:指停止蒸馏后,存在于烧瓶内的残油的体积百分数。
损失量:指蒸馏过程中,因漏气、冷凝不好和结焦等造成试油损失的量,以油品样品的体积减去蒸馏出来的液体体积和残留量即得损失量。
馏程的测定方法常用的馏程测定方法有实沸点蒸馏和恩氏蒸馏。
他们的不同是:前者的设备精密,;馏出物的气相温度较接近馏出物的沸点,温度与馏出物的质量百分数呈对应关系;后者设备简便,方法简单,数据易得,但馏程并不能代表油品的真实沸点范围。
实沸点蒸馏用于原油评价及制定产品的切割方案;恩氏蒸馏用于生产控制、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计算。
6、特性因数K=1.2167T1/3/d15.615.6 T—烃类的沸点、石油馏分的立方平均沸点或中平均沸点,单位是K.烷烃的特性因数最高,环烷烃次之,芳香烃最低;一般石油的特性因数在9.7—13之间;含烷烃多的石油特性因数一般在12.5—13,含芳香烃多的特性因数一般在10—11;大庆原油特性因数在12.5,胜利原油在12.1;7、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石油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催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大;汽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00—120,喷气燃料是180—200,轻柴油是210—240,低粘度润滑油是300—360.高粘度润滑油是370—500。
8、粘度粘度是表示液体流动是分子间产生摩擦力的大小;与液体组成、温度和压力有关。
有三种表示方法: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恩氏粘度,国际标准采用运动粘度。
动力粘度:表示液体在一定剪切应力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所加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单位帕•秒(Pa•s),习惯用厘泊(cP)为单位,1 cP=1m Pa=10—3 Pa•s。
运动粘度: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动力粘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单位—1m2/s=1000 0cm2/s(st)=1000000mm2/s(厘斯)。
恩氏粘度:条件粘度,常表示油品的粘度;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品从特定仪器中流出200ml所用时间与20度时流出200ml蒸馏水所需的时间之比,用0E表示。
特性因数大的石油馏分粘度小;特性因数小的石油馏分粘度大。
石油馏分越重,沸点越高,粘度越大。
温度对油品的粘度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液体油品的粘度减小,则油蒸气的粘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