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分类)2016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第五章 生态系统服务•第六章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生态工程(教材中第六、八章合并,课外内容)•第七章 生物毒理与生物富集(教材中第七章部分内容)•第八章 生态管理、生态影响评价、生态规划、生态监测(教材中第九章、第七章部分)•第九章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教材中第十章、课外内容)掌握内容第一章 绪论1生态学概念及研究对象。

生态学定义: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生物、非环境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地球上生命系统生存所需要的某些必要的条件,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

2.生态圈: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包括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人与环境: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事件:700万年前人科的起源两足行走的猿类物种“适应辐射”250万年前人属的起源和现代人的起源现代人的进化活动可能发生在50万年到3.4万年前之间标志现代文明的文字出现在大约6000年前农业社会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的冲击与破坏4.环境生态学的概念 。

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5.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 。

①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 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 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⑤ 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⑥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用。

⑦ 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 环境规划。

⑨ 环境管理。

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其内在因素。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

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简介《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是由李洪远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环境生态学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环境生态学知识。

本文将对《环境生态学(第二版)李洪远 02》这本书进行简要介绍。

书籍内容《环境生态学(第二版)》共分为14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环境生态学的各个方面。

第1章环境生态学概述本章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历史发展和研究领域。

从宏观角度上了解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2章环境因子的测定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中常用的环境因子的测定方法,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因子的测定原理和仪器使用。

第3章群落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概念、种类和评价指标,以及群落动态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第4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本章主要介绍了物种多样性的概念、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物种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和策略。

第5章群落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本章介绍了群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6章群落的生态位与竞争作用本章介绍了生态位和竞争作用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以及它们对群落结构和物种分布的影响。

第7章群落的共生和拮抗关系本章介绍了共生和拮抗关系的概念、种类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第8章群落的生态演替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态演替的概念、类型和模式,以及演替过程中的物种互作和环境变化。

第9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级结构和能量流动途径。

第10章水生生态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和功能,以及水体污染和生物修复的方法。

第11章陆生生态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陆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土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第12章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本章介绍了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重点知识点

环境生态学知识点第一讲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分为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为地球环境,包括:大气圈对流层、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又称为地理环境。

二、环境的类型1. 按环境主体分: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环境2. 按环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按环境范围大小分:微环境、内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第二节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一、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光(一)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最极端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光合作用饱和点是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下降,这点谓之饱和点。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按照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程度分为:阳地植物:适应强光照地区生活。

蒲公英、蓟、杨、柳、桦、槐等阴地植物:适应弱光照地区生活。

连线草、铁衫、红豆衫、人参、三七(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变化规律空间变化随纬度增加而减少,随海拔升高而增加;时间变化冬季长波光增多,夏季短波光增多;中午短波光最多,早晚长波光较多。

生物的适应植物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的影响是不同的。

例如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

动物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紫外光有致死作用,特别是细菌,病毒及微生物,但昆虫对紫外光有趋光反应。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光周期现象生物对昼夜周期变化发生各种生理、生态反应的现象。

植物的光周期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能诱导植物开花所需的最短或最长的暗期长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寄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在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的判断3.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生态学的根本目的:维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城市环境生态学: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1.以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为基础的城市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2.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调控3.城市人口的结构、密度、变化速率和空间分布,以及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关系4.城市物流与能留的特征和速率5.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的关系6.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居民的影响7.城市生态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8.城市的景观和美学环境9.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规划,城市各环境质量与标准10.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从人类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角度,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可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聚落环境可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和城市环境环境要素(环境基质):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机泵物质组分。

环江要素的基本属性:1.最小因子限制律2.等值性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环境的功能:1.空间功能2.营养功能3.调节功能环境的特性:1.环境自身的特性:a.环境平衡b.复杂性导致稳定性c.子系统的协同作用2.环境对于干扰所具有的特性:a.整体性b.有限性c.自净性d.不可逆性e.隐显性f.持续性g.灾害放大性第一环境问题:由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环境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一、填空题1.______利用和______的共同利用是种群利用空间的主要方式。

2.______食物链、______食物链和______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三种主要类型。

3.《寂静的春天》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 描写的是使用___________所产生的种种危害。

4.1935年英国科学家坦斯利(Tansley)首次提出____________这一重要概念。

5. 3S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态学的研究, 3S技术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 Gaia假说即____________学说, 该假说认为地球自我调节过程中, _________是起主导作用的。

7. r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K对策者具有高_______力。

8. 按环境的范围大小,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

9. 按环境的性质, 可分为_________环境、_________环境和_________环境三类。

10.按环境的主体分, 目前有两种体系, 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另一类是以________为主体。

11. 按年龄锥体的形状, 年龄锥体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生态系统、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13. 按生态因子的性质, 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________因子、_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_______因子。

14. 按生殖年龄可把种群中的个体区分为三个生态时期, 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5.不同群落的交界区域或者两类环境的相接触部分称为______。

16. 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c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48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二、课程简介环境生态学属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方向课。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理论,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该课程注重生态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介绍了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学;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的损伤、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际应用。

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概念;2.了解环境生态学、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过程;3.理解环境生态学与其他关联学科的关系;4.熟悉环境生态学、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形成与发展1.主要内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其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演变,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认识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主要内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及发展趋势;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ESI学科排名最新发布2016.11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ESI学科排名最新发布2016.11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NATL CHUNG HSING UNIV)
724
326
3874
11.88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 TECHNOL)
729
322
3823
11.87
湖南大学
(HUNAN UNIV)
764
317
3572
11.27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 SCI & TECHNOL)
765
418
3563
8.52
深圳大学城
(UNIV TOWN SHENZHEN)
769
396
3528
8.91
表四ESI最新机构排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末位机构
机构名称
排名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
(UNIV MINNESOTA DULUTH)
805
178
3344
18.79
ESI最新机构排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更新时间2016.11)
ESI数据库于2016年11月底进行了更新,其中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进入全球前1%的机构共计805个,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Citations)。
表一ESI最新机构排名——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前十
机构名称
排名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1851
22406
12.1
中国科学院大学
(UNIV CHINESE ACAD SCI)
154
3497
21559
6.16
清华大学
(TSING HUA UNIV)
162
19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概念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内在的作用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应,寻求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3.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4.生态因子的类型: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5.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6.Liebig最小银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7.Shelford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影响该生物的生存和分布。

(P19页图)8.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生态上的适应范围,即有一个最低点和最高点,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耐受范围即该生物的生态幅。

9.趋异适应:对应生态型10.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

11.趋同适应:对应生活型12.生活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相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后形成的类似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物种类群。

13.光饱和点:达到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的转折点。

14.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15.阿利氏定律:种群密度过低和过密对种群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利的,每一种生物种群都有自己的最适密度16.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为生态入侵。

17.生态位宽度:指物种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18.生物群落: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集合体19.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称为生态优势种。

20.关键种: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些珍稀,特有,庞大的对其他物种具有不成比例影响的物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它们消失或消弱,整个生态系统就可能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样的物种称为关键种。

21.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内草本植物的调查。

22.重要值:用来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在森林群落研究中,根据密度,频度和基部盖度来确定森林群落中每一树种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额度+相对优势度(或者相对盖度)23.群落交错区: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往往有过渡地带,这种过渡地带称为群落交错区。

24.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增加或某些种类密度增大的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25.顶极群落: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最后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

26.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27.生态金字塔:是反映食物链中营养级之间数量及能量比例关系的一个图解模型。

28.生态阈限:只有在某一限度内才可以调节自然界或人类施加的干扰,这个限度就叫做生态阈限。

29.生产量:指生物呼吸消耗后所净剩的同化能量值30.生长效率:指同一营养阶层的净生产量与同化量的比值31.生态效率:指n营养阶层取食、吸收量与n+1营养阶层取食、吸收量之比值,相当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32.库:指某一物质在生物或非生物环境暂时滞留(被固定或贮存)的数量。

33.湿地:指地表过湿或常年积水,生长着湿地植物的地区。

他是介于陆地和开放水域之间的过度性生态系统。

兼有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

34.指示生物:对环境中某些污染物能较敏感和快速的产生明显反应的生物简答类(1)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个体2.种群3.群落4.生态系统5.生物圈(2)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

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球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3)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检测2.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3.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4.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4)生态学研究的核心?1.生物2.环境(5)环境因子的分类?①1.气候类2.土壤类3.生物类②1.第一性周期因子2.次生性周期因子3.非周期性因子③1.智育生长所必须的环境因子 2.不以植物是否存在而发生的对植物有影响的环境因子 3.存在与发生受植被影响,反过来又直接或间接影响植被的环境因子。

(6)植物生态型分为?1.气候生态型2.土壤生态型3.生物生态型(7)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1.增加水分摄取2.减少水分丢失(8)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的空间分布2.种群数量3.种群遗传(9)种群的常用调查方法?1.数量调查法2.取样调查法(10)阿利氏定律意义?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的保护有指导意义,对指导人类社会也是有意义的(11)种群的三种基本类型?1.增长型2.稳定型3.衰退型(12)生物入侵的过程?1.入侵2.定居3.适应4.扩展(13)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3.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5.一定的动态特征6.一定的分布范围7.群落的边界特征(14)物种多样性进行衡量的两个方面?1.种的数目或丰富度2.种的均匀度(15)影响群落结构的生物因素?1.竞争。

竞争引起种间生态位的分化,使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增加.2.捕食。

如果捕食者喜食的是群落中的优势种,则捕食可以提高多样性(16)群落演替(或生态演替)?指在一定区域内,群落随时间而变化,有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

(17)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1.非生物2.生物两大部分or1.非生物环境2.生产者3.消费者4.分解者(18)非生物成分?1.能源。

太阳能,其他能源2.气候。

光照,降水,温度,风等3.基质和介质。

岩石,土壤,水,空气4.物质代谢原料(19)生物成分?1.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20)生态金字塔?1.数量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3.能量金字塔三种(21)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严格遵循热力学定律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3.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就是能量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5.能量流动的速率不同(22)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1森林生态系统2草原生态系统3荒漠生态系统4高山生态系统5苔原生态系统(23)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作用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24)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1.人2.自然系统3.经济系统4.社会系统(2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3.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4.城市生态系统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26)城市生态系统调节的途径?1.生态工艺的设计和改造。

2.生态关系的规划与协调。

3.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27)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服务公益?1.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2.气候与水文调节功能3.净化功能4.湿地的天然产品5.社会功能(28)海洋环境的主要分区?一、水层部分1浅海区2大洋区二、海底部分1滨海带2浅海带3深海带(29)赤潮发生的原因?1.富营养化2.促进赤潮生物生长的有机物3.微量金属元素4.温度和盐度(30)赤潮的危害?1.赤潮生物大量繁殖,覆盖在海面上和鱼贝类的鰓上,使他们的呼吸器官难以正常发挥作用而死亡2.海水严重缺氧,鱼类死亡3.赤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有生物毒素,是鱼类死亡4.居民通过食用中毒的鱼类二中毒(31)赤潮的预防?1.控制营养物质输入量2.控制海区养殖业的污染3.富营养化水体的地质的改善(32)生物有机体对污染物的抗性有两种基本类型?1.回避型2.耐受性(33)监测生物的选择?1.选择对污染物敏感的生物2.选择具有污染特异性反应的生物3.选择遗传上稳定的生物4.选择易于繁殖和管理的生物5.赢尽量选择监测功能兼有其他功能的生物(34)生物监测的基本方法?1.化学成分分析法2.生理学方法3.毒理学和遗传毒理学方法4.生态学方法论述题【需要进一步整理】一、P35种群的增长(公式画图)(1)种群的内禀增长率:种群在无限制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空间不受限制、理化环境最佳、没有天敌等)的瞬时增长率成为内禀增长率,即种群的最大增长率r=lnRo/T(2)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的指数增长:种群在无限环境中生长不受食物、空间等影响,其增长呈指数增长Nt=Noe*rt (画种群指数J增长曲线)(3)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蒂增长:在实际环境下,种群生长总会受食物、空间和其他资源等影响,其增长是有限的。

Nt=K/(1+e*(a-rt)) (画S型增长曲线)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二、P62(1)群落的结构(或群落的格局):指生物在环境中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

(2)群落格局分为?分层格局2.带状格局3.活动性格局4.食物网格局5.生殖格局6.社会格局7.协同格局8.随机格局(3)群落的外貌?群落的形态和结构。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2.水平结构(5)小群落形成原因?1.生态因子的不均匀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不一致3.土壤湿度和盐渍化程度差异4.动物及人类影响三、P19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1机械迁移2物理化学迁移3生物迁移(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物理转化、化学转化、生物转化(3)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转移生物浓缩、生物累集、生物放大(4)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