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学校汉服主题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汉服,作为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特制定本汉服主题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服饰特点;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3.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汉服文化概述- 汉服的历史渊源- 汉服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服饰特点2. 汉服制作工艺- 汉服面料的选择与处理- 汉服缝制技巧- 汉服饰品搭配3. 汉服服饰展示- 汉服的款式分类- 汉服的色彩搭配- 汉服的礼仪规范4. 汉服实践活动- 汉服制作体验- 汉服模特走秀- 汉服文化讲座四、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汉服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特点和文化内涵;- 演示法:展示汉服制作工艺,让学生掌握汉服缝制技巧;-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汉服制作、走秀等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时间- 1学期,共20课时3. 教学资源- 汉服实物、图片、视频等资料;- 汉服制作工具和材料;- 校园场地、教室等设施。
五、课程评价1. 学生对汉服文化的了解程度;2. 学生汉服制作工艺的掌握情况;3. 学生参与汉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4. 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如课堂纪律、团队合作等。
六、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汉服文化,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
能力: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民族服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一件马褂。
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品:加强学生对民族服饰的认识,并能够在民族服饰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的挖掘,设计出更加新颖的马褂来。
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服装和我国各民族服装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马褂的样式及演示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设计造型新颖的马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一.组织教学:( 1 分钟)检查学生用具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2 分钟)俗语讲:“人靠衣裳马靠鞍”。
平时过节的时候,同学们都喜欢穿一些漂亮的衣服,好显示自己的气质风度。
那你们知道古代人都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吗?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只穿兽皮,后来有了朝代以后,服装的种类和样式越来越多。
请看大屏幕。
(播放课件)老师边放课件边随时讲解每个朝代的服饰。
师问:这是哪个朝代的服饰?(出示课件:清代满族服饰——马褂)板书:马褂三.新授课: ( 14 分钟)1.播放课件:马褂的来历.(指明同学读)师问:马褂是什么?学生甲:马褂是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的短褂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得名。
师补充: 满人初进关时,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
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2.播放课件:马褂的样式及特点。
(老师读)师问:(1)马褂有哪些样式?马褂的样式有琵琶襟、大襟(斜襟)、对襟三种。
师问:(2)马褂有哪些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马褂的特点有:布盘扣,立领,连袖。
色彩上讲究对比明快。
以宽松舒适为主。
3.播放课件:三种样式马褂的简介.(指明学生读)(1) 大襟马褂,平袖及肘,衣长及腰,两侧开禊,衣襟开在右侧,四周以异色为缘;(2) 对襟马褂,又称得胜褂,衣长及腰,对襟,平袖及肘,两侧开禊。
乾隆年间,傅文忠领兵征全穿此服,得胜而归,人皆称“得胜褂” ;(3) 琵琶襟马褂,又称缺襟马褂,与其它马褂不同的是右襟下端短缺,另补一块,以纽扣联之,状似琵琶,而故名;师:还有一种是翻毛皮马褂,是将皮毛翻露于外,清代达官贵人冬季罩在衫袍外,以炫其富贵。
汉服教案

第一课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教学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汉服的基本款式2、知道汉服消亡史和斗争史3、简要了解汉服复兴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汉服款式的探讨和表现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感2、认识汉民族在保存自己的文化时期展现出来的气节3、正确认识汉服复兴的概念并为其不断奋斗<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汉服的款式,消亡史和十年复兴2、难点:不同款式间的对比以及对复兴的意义和消亡史的解读<三>教学准备1、授课方式:讲述法(多媒体与板书结合)问答法(调动学生思考的能力和积极性)2、授课时间:1课时3、教具准备:(1)教师—多媒体、板书、图片(2)学生—预习教材、熟悉教材,理清脉络。
找出疑问<四>教材学习导入新课会长:同学们,今天我将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在正式介绍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从迷惘到找回真正民族服装的故事。
【放PPT待图片放了三遍到四遍时停止】会长:没错,大家看到的,就是一个普通的汉服同袍的一个心路历程,的确,经过三百年的断代,人们对汉服几近遗忘,而我也经常着汉服乘公交上下班。
总会有人在一旁嘲笑,或者是讥讽叫嚣着议论:日本人,疯子,韩国人,穿越的,COSPLAY,作秀,炒作……抬头看向天……华,你的服章之美呢?夏,你的礼仪之大呢?着汉服的汉人,反被着异装的汉人嘲笑。
华夏,已离我们太远太远。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找回属于自己的衣裳,汉服。
会长:首先呢,请大家看看上面的图片,说一说,哪个是汉族?(会员:第二个)会长:很不错。
第二个就是汉族,那么大家怎么认出他是汉族呢?(会员回答)会长:对,除了肤色,头发,最大的区别就是身上的服饰,衣服的作用不仅仅是遮蔽身体那么简单,也是一个民族审美观世界观的外在体现,也是民族间互相区别的最大特点。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

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族传统服饰的历史演变
汉族传统服饰的种类
从古代到近代,汉族服饰经历了多个 历史阶段的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 服饰文化。
包括长袍、马褂、旗袍、中山装等多 种服饰类型,每种服饰都有其特定的 穿着场合和文化内涵。
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
汉族服饰注重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和 制作工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 族特色。
课程反思
虽然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对汉族传统服饰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 次,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同时,课程在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方面还有待加强,以适应全球 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传承与创新:随着国家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汉族传统服饰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将 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同时,随着 时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 多样化,汉族传统服饰将在传承的基 础上不断创新,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 合,形成新的设计风格和品牌。
国际化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汉族 传统服饰将逐渐走向世界舞台。通过 参加国际时装周、文化交流活动等途 径,汉族传统服饰将展示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国际 关注和合作机会。同时,与国际知名 设计师和品牌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汉 族传统服饰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科技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 用领域的拓展,汉族传统服饰将与科 技手段相结合,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 的表现形式。例如,利用3D打印技 术可以制作出具有立体感和层次感的 服饰图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 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族传统服饰 的穿戴效果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科 技手段的应用将为汉族传统服饰的传 承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 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传统服饰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类型,如汉服、唐装、旗袍等。
(2)传统服饰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如色彩、图案、款式所代表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传统服饰与当时社会背景、文化观念的紧密联系。
(2)引导学生将传统服饰的审美理念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传统服饰的实物和穿着效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段古代电视剧的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剧中人物的服饰,提问学生对这些服饰的感受和初步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传统服饰。
2、知识讲解(20 分钟)(1)中国传统服饰的发展历程先秦时期:介绍商周时期的“上衣下裳”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
秦汉时期:讲解秦汉时期服饰的特点,如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
魏晋南北朝:阐述这一时期服饰受胡服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隋唐时期:重点介绍唐代的华丽服饰,如襦裙、半臂、披帛等。
宋元明清时期:讲述宋代的简约素雅、元代的蒙古服饰特色、明代的端庄典雅以及清代的满汉服饰融合。
(2)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类型汉服:解释汉服的基本特点,如交领右衽、宽袍大袖等,并展示不同形制的汉服图片。
唐装:介绍唐装的款式和特点,强调其对中国传统服饰的传承和创新。
旗袍:讲解旗袍的起源、发展和独特魅力,展示不同款式的旗袍。
(3)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色彩:分析传统服饰中常见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尊贵等。
图案:介绍常见图案如龙凤、牡丹、如意等所蕴含的美好寓意。
款式:解释传统服饰款式与礼仪、身份地位的关系。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教案教案示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掌握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2.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汉服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1.介绍汉服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讲解汉服的款式和特点,包括上衣、下裳、腰带、发饰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汉服的穿着方法和注意事项。
3.介绍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让学生了解汉服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
3.互动环节:1.让学生尝试穿着汉服,并进行拍照留念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2.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各自对汉服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4.小结:通过总结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PPT或者图片资料:展示一些汉服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视频资料:播放一些关于汉服的纪录片或者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3.实物展示:展示一些真实的汉服,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触摸,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汉服的知识和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学习成果评价:通过作业或者考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汉服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3教师自我评价: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找出不足之处,并制定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计划。
教案示例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小学历史教案】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种类、特点和地域特色。
2.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能够正确辨认并描述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对传统服饰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常见的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并能辨认其特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服饰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PPT、服装模型等。
2. 教材准备:小学历史教材《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问学生是否对这些服饰有所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服饰?Step 2 学习传统服饰的基本知识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包括汉服、蒙古族服饰、藏族服饰等,简要介绍每种服饰的特点和使用场合。
2.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不同服饰的特点,并与平时穿的服装进行对比。
Step 3 探究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1.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特色,如广东的旗袍、北京的唐装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不同地区传统服饰的了解,并就服饰的特点进行交流。
Step 4 学习传统服饰的生活与文化价值1. 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服饰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汉服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和地位等。
2.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传统服饰、意义和使用场合,让学生了解传统服饰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Step 5 拓展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传统服饰的DIY活动,如绘制汉服图案或制作纸质传统服饰模型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服饰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

中国传统服饰教案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何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服饰,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呢?本教案将为您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服饰。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熟悉中国传统服饰的种类和特点;2. 掌握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历程;3. 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义;4.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2. 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进程;3. 中国传统服饰的社会意义;4. 中国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中国传统服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如:“你们对中国传统服饰了解多少?你们认为传统服饰有什么特点?”Step 2: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常见种类,如汉服、唐装、民族服饰等,并讲解每一类服饰的特点和代表性样式。
引导学生观察服饰的颜色、样式、细节等,并与现代服饰进行对比。
Step 3:探究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进程(20分钟)通过图文资料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中国传统服饰的演变历程,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让学生了解服饰变迁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Step 4:探讨中国传统服饰的社会意义(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国传统服饰社会意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象征意义,如地位身份的象征、传统文化的代表等,并讨论传统服饰在当今社会中的影响。
Step 5: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15分钟)介绍中国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情况,如相关的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
鼓励学生关注传统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提醒他们作为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Step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在课前准备的有关中国传统服饰的作品或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和评价,分享学习体会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落的文明——汉族传统民族服饰(校本课程教案)(2007-03-07 20:03:27)转载第一课时一、汉民族简介中国共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被称为“中华民族”,而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
汉族在汉代以前被称为“华夏民族”。
《左传》中对“华夏”两字的解释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板书)也就是说,华就是指的服饰,而夏指的是礼仪,所以说,汉族又叫做华夏民族,而华夏民族中的“华夏“两字,就是服饰和礼仪的结合体。
而到了汉代,由于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朝代,所以从汉代起,华夏民族又开始被称为汉族。
(穿插讲解:央视大戏《汉武大帝》片头的字幕:“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大家知道,现在在国家的一些重大的庆典和礼仪性的场合,为了展现中国的传统文化,通常会让礼仪小姐穿上旗袍。
但是你们可否知道,旗袍并非汉族人的真正的民族服饰,而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民族服饰。
而真正的最正宗的汉人服饰,却在明末清初满清入关时被迫灭亡,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当然,讲解历史之前,我首先要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汉服。
板书:华+夏=服饰+礼仪=汉族二、汉服定义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民族服饰的简称。
从黄帝起,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延续五千年之久。
并影响了周边民族和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
板书:汉服: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三、汉服的基本特征1、汉服的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宽袖,系带。
(老师现场向学生展示穿在身上的唐式汉服,并且特别强调其与满服的区别。
)2、汉服与满服的区别其区别在于:汉服袖子和下摆宽大,满服袖子和下摆窄小;汉服多为交领或圆领,满服则为立领;汉服几乎不用扣子,只在身体两侧系绳,腰部用腰带固定;满服则用盘扣固定。
3、汉服与和服、韩服的关系。
A、和服、韩服是汉服的分支。
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属于中华文化圈,它们在历史上都曾经学习和借鉴过许多传统中国的文化,比如服饰、文字,政治制度,器物、科技发明等等。
B、和服与汉服的关系和服是唐代时,汉服随遣唐使传入日本,日本人在汉服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稍加改良而成。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和服和汉服其实是非常相似的,主要的区别在于汉服以圆袖居多,而和服为方袖;汉服的腰带相对狭窄,而和服的腰带宽大;汉服有衣缘,而和服没有。
至于最主要的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则与汉服完全一致。
其实和服只是中国人的叫法,在日本,人们称自己的民族服饰为“吴服”,也就是中国吴越地区的服装。
C、韩服与汉服的关系韩服和汉服的关系同样密切,尤其是男子的服饰,和汉服尤其相象。
韩国人又将韩服称为“明服”,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服装。
板书: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汉服的分支:和服、韩服第二课时四、汉服消失的历史原因1、明朝末年的动乱: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在起义中,明朝正规军和农民起义军两败俱伤,而此时,关外的满人乘虚而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穿插讲解:吴三桂引清兵入关)2、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A、剃发易服政策的目的:打击汉人的民族自尊心、汉人对满人统治臣服的象征B、剃发易服政策的内容:“十从十不从”着重讲解: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由“男从女不从”引出清朝中后期汉服女装的异化,即满化。
由“生从死不从”引出为何现在汉服被某些人污蔑为“寿衣”。
)C、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过程:着重讲解:1)重大事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2)执行口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D、剃发易服政策的后果:汉人传承了数千年的衣冠被毁于一旦,辉煌灿烂的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到明末清初几乎被彻底灭绝,以至现在的汉族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民族服饰的大民族。
3、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与元朝的改服政策的比较:手段更毒辣,执行更彻底,效果更明显,打击更巨大。
(穿插讲解:为什么同样作为中国历史上非汉族统治的朝代,元朝不到一百年就灭亡,而满清能统治长达接近300年之久,其中剃发易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经过剃发易服的“改造”之后,汉人与满人至少在外观上已经很难分辨出来,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会逐渐产生“同类化”的倾向,对满人的排斥感逐渐减弱。
)五、满清的统治1、修编《四库全书》在编纂的过程中,搜集了大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将其中不合满清统治意愿的书籍统统烧毁,留下来的则大量篡改其文字。
尤其是记载满清入关时血腥屠杀的相关资料,一律禁毁。
2、在东北修筑“柳条边”目的:为满清统治万一被推翻之后留条退路。
世代严禁汉人移民东北。
3、满汉不通婚目的:为了维持其满清部族政权的统治,必须保持本民族血统的纯洁性。
4、满语定为国语汉语最终以强大的优势战胜满语,成为满清统治者不得不采用的最主要语言。
5、旗人的铁杆庄稼旗人出生即由国家供养,每月可以从国家领取固定的银钱用于生活,不用辛苦劳作即可衣食无忧,而汉人则无此待遇。
6、清末的“改制”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比较明治维新由日本天皇推动,全民上下一心,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使日本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
而满清的变革则举步为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满清统治者担心革新会增强汉人的力量,最终威胁到其部族的统治。
(穿插讲解:慈禧名言:“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其中家奴即指汉人。
满大臣刚毅名言:“汉人强,满人亡。
”意思是不能让汉人强大。
)7、辛亥革命的双重性质反封建革命、民族革命(其中以民族革命为主)(穿插讲解:中国留学生从日本的图书馆里找回大量在清朝被禁毁的史料,尤其是涉及满清入关屠杀的那一部分,大量印刷,在国内广为传播。
)第三课时六、汉服在清亡后未即时恢复的原因1、辛亥革命中的“剪辫”运动大量愚昧无知的汉人不肯煎辫。
因为经过满清近三百年的统治,汉人早就已经习惯了满清的辫子,马褂的装束,早已经将其视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仿佛与生俱来一般。
许多人在被强行剪辫后,号啕大哭,如丧考妣。
2、汉人对汉服的遗忘汉服消失于清初。
经过漫长的满清统治,逐渐被汉人遗忘。
满清被推翻后,一时人们竟不知道原本汉族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
对这断裂了三百年的文明,人们不知该如何去修补。
3、清亡后中国的动荡政局军阀割据、日本侵华、国共内战、建国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穿插讲解:在这一系列的动乱中,中国人连最起码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都不能保证,更何况恢复汉服这种精神层面的事呢?)4、清亡后出现的流行服饰A、中山装孙中山等人从日本引进的日本学生服,和汉服没有任何关系,纯属西洋服饰。
B、旗袍深受殖民文化影响的上海,一些裁缝尝试将传统的满人旗装(形状类似于直筒子)运用西式的剪裁方法进行剪裁,收腰、开叉,使之突显人体曲线,展现性感和身材,一时成为上海以及全国的流行服饰。
七、汉服复兴运动1、大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国力增强,人们日益自信。
物质文明发达起来后必然会带动对精神文明的需求。
2、小背景日本、韩国的影响。
日本、韩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珍视,包括从中国古代借鉴过去的传统服饰。
3、复兴的起因:A、清宫戏泛滥错误的政治导向导致扭曲的历史面目,历史领域受政治领域影响,不能真实再现过去的历史。
B、文明的错位西方人大量来到中国是在满清末期,他们眼中的中国人,就是剃头留辫、身穿旗装和马褂的形象。
先入为主的印象深刻地影响到了西方人的心理,以至很多不了解中国历史的西方人都认为中国人历史上的一贯形象和装束就是辫子和马褂。
而于今的中国对外文化宣传部门的很多做法,不是在淡化这种印象,而是在加深西人的这种印象。
比如上海APEC会议上的所谓“唐装”,其实并不是唐朝的服装,而是满清马褂的改良版。
而中国举办的一些对外的重大礼仪庆典活动中,礼仪小姐几乎铁定是身着旗袍。
而日本由于成功地保留和改造了以汉服为基础的和服,在国际上大力介绍和推广,以至今天西方人一见到由汉人老祖宗所发明的交领,右衽,宽袖,系带的那种服装,就很自然地认为是“和服”。
而脱胎于满族旗装的旗袍以及马褂,则被西人称为“中国服”(Chinese dress)。
如此的历史作弄,实在让人苦涩不已。
(穿插讲解:一个在中国发生的真实事例。
美国游客来苏州游玩,苏州当地文化部门安排了美女身着汉服吹萧弹琴。
美国人很奇怪,指着演奏女子的服饰问中国人,“她们身上怎么穿着日本人的衣服?”)C、汉人的悲情意识传统服饰文明被拦腰截断的悲伤,国人的遗忘以及西人的误解。
历史的伤痛仍未完全愈合。
第四课时七、汉服复兴运动4、复兴的进程重大的里程碑式事件:A、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汉服重现街头》B、2004年北京汉服青年集体祭祀民族英雄袁承焕C、2004年白衣女子天津汉服祭孔(流行网文《一个人的祭礼》)(因时间有限,仅举此三例,其他事例略去。
)八、汉服款式和图片展示图片序号和简介:1、传统和服2、现代和服3、传统韩服4、现代韩服5、2003年度“国际小姐”大赛“最佳民族服饰小姐”获得者——中国选手王姗的唐式汉服展示6、中国式学位服的分解图(以汉服为蓝本设计)7、身穿汉服上街的第一人(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报道的郑州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逛街的照片)8、让人难忘的背影(《一个人的祭礼》中独闯清服祭孔大典的汉服女子)9、汉服款式:祭服(汉服青年江阴祭祀抗清少年英雄夏完淳)10、武汉2006年汉服成人礼(女大学生写信倡议,市长亲自批示,市团委组织,数百名武汉重点高中的学生于武汉东湖畔参加并完成汉服成人仪式。
)11、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小姐身穿露大腿的旗袍演奏《茉莉花》(请问这种过于暴露的服装真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服饰的最佳视觉再现吗?请问东方女子那种含蓄典雅的风格在哪里?难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也是以这种服装出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形象?哦!My God!^^)12、民间设计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入场服汉服款13、民间设计的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礼服汉服款14、交领右衽的汉服特征重点展示15、汉服款式:《汉武大帝》中的窦太后汉服造型16、汉服款式:十二章纹冕服(皇帝祭祀山川天地的最高级别的礼服)17、汉服款式:玄端(男子最常用的朝服)18、汉服款式:周制婚礼服19、汉服款式:《汉武大帝》中的汉式婚服20、汉服款式:隋唐高腰齐胸襦裙21、汉服款式:普通中腰襦裙22、汉服款式:唐制婚服——钗钿礼衣23、汉服款式:深衣(深衣男女通用,既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
深衣流传的时间也很久,从先秦到明朝末年,共流传了三千多年。
)24、女子深衣照25、女子深衣照26、汉服款式:褙子(褙子是宋明女子的常用服饰)27、汉服款式:比甲28、《红楼梦》剧照(里面的服饰是很正规的明代汉服款式)29、汉服男子剧照:阳刚型30、汉服男子剧照:儒雅型31、汉服男子剧照:陈宝国在《汉武大帝》中的汉武帝造型32、汉服男子剧照:赵文宣在《大明宫词》中的薛绍造型33、汉服男子剧照:吴奇隆在《大宋开国》中的南唐后主李煜造型34、异化的汉服:汉服风格的女子满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