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合集下载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读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读到文章中那些对绝望境地描写的部分时,我感觉就像是被阴霾笼罩着一样。

作者讲述着形形色色身处困境的人和事,这种困境可能是生存的危机,可能是梦想的破碎,各种各样的绝望呈现出来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

这让我想起曾经自己参加比赛失败后的那段时光。

当时我准备了很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是最后结果却很糟糕。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黑暗中,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是灰色的,这大概就是一种小小的绝望吧。

特别触动我的是文中那些在绝望中依然不放弃寻找希望的人物事例。

他们有的身残志坚,有的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却还能从头再来。

有个人在破产之后,家庭离散,周围的人都觉得他完蛋了。

可是他却带着仅有的一点资源,从摆地摊做起,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慢慢重新建立起自己的事业。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就是无论处于多么糟糕的境地,只要内心有希望的火种,就有可能重新燃烧起来。

后来我明白了,绝望其实有时候只是一种表象或者说是一种主观的情绪上的认定。

它可能只是暂时的困境被我们无限放大了。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失败,就像一座大山挡住了我们,让我们看不到山后面的风景。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不如意就陷入绝望的情绪,却没有想过换个方向或者换个心态去寻找可能存在的希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当我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告诉自己不能被眼前的绝望所吓倒,要积极地去寻找希望之光。

哪怕只是一点微弱的希望,只要抓住就可能是转机的开始。

同时在面对他人处于绝望的时候,我也可以告诉他们这样的道理,让更多的人能够从绝望的泥沼中脱身而出。

对于书中一些讲述如何从绝望中发现希望线索的部分,我开始读的时候还有些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得正确。

但是细细品味那些故事和作者的剖析,逐渐就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总体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读了一些感人的故事,更像是给自己的心灵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感

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感

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感最近有幸拜读了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书中俞老师曲折的经历和质朴的语言让我深有感触,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俞老师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激励着我在今后的道路中像余老师一样走好每一步。

书中介绍了俞老师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企业家的故事,在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难,但是对此他毫不退缩,他不断地反思和剖析自己。

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似乎已经成为了他成长的磨励石,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念。

他经历过三次高考,贴过小广告,但最后却成为了一名知名企业家。

可以说正是因为他经历的这些苦难成就了他的今天。

你可能对俞老师不是很熟悉,但是《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扮演的成东青正是俞老师的真实写照,诠释了一个农村的穷小子凭借自己的的坚持和努力一步一步化茧成蝶。

正如他所说,金字塔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凭借自己先天的天赋轻而易举的到达。

另一种是蜗牛,靠自己坚持一步一步的爬上巅峰。

俞老师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他只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

但是最后他却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对于现在的我们,父母给我们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大多数父母让我们在衣食无忧的条件下,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充实的过好每一天。

而我们呢?我想我们确实该想想我为什么来这里,我来这里做了什么。

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

我们要向俞老师一样,积极地面对每一天,认真的对待每一份工作,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成功不仅仅靠的是坚强,成功更需要坚持。

而在我看来,坚持不懈、始终不渝的向一个目标而努力就是一种坚强。

从俞老师的人生体会和经验来看,能倒退的时候,回到原点,很难;能进取的时候,回到目标,也很难。

选择原点和倒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还不如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坚持下去。

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无可救药的绝境,我们需要的是不徘徊,不放弃。

也许我们只是比别人晚一点,但绝不是比别人低一等。

只要我们坚守住自己的信念,坚持下去,成功也许就在下一个转弯。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感想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感想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感想要学会在逆境中保生存求发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感想本人积极参与了“职工读书月”活动,在推荐的众多书目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深深地吸引了我,因为书名很醒目,一看便知道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

该书弘扬的是一种面对挫折、面对逆境、面对死亡永不言弃、矢志不移的精神,对即将关井闭坑的夹河人来说,正需要这种精神,激发企业发展正能量。

书中讲的是在荒凉的沙漠里,屠夫、将军、作家、公务员、工程师和律师都在沙漠中迷了路,都想走出漫无边际的沙漠,于是他们就结伴而行。

6人中,除了屠夫,其他的人都各有才华和地位,是最有可能走出沙漠存活下来的人,但在这艰险而漫长的旅途中,看似才华横溢的人都一个个长眠于沙漠中,最后只有屠夫一个人冲出了沙漠,获得了重生,也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为什么?因为与其他5人相比,他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徒步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如果没有意志和向往作为支撑,纵使拥有渊博的学识,也会葬身于沙漠。

当前,面对矿井年底就要关井闭坑的实际,少数干部职工心灰意冷,工作心不在焉,担心以后还有没有岗,能不能有一官半职,整天工作松松垮垮、得过且过。

全矿干部职工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资源开采型企业,关转是必由之路,今年不关明年也得关,就算西二采区打开了,五六年以后还得关。

面对煤市经济的持续深度低迷,以及深部开采安全、成本带来的压力,打开西二采区已经不可能,否则亏损将会更多。

与其在这里吃苦受累收入低,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华丽转身,尽快走出去实现转移发展,提高工资收入。

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消除“关井闭坑就是关门走人”的认识误区,树立“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的思想,积极向外出创业的先进典型学习,参与到外出创业的队伍中。

残酷的现实就像沙漠一样,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深陷其中。

必须有屠夫一样的精神,学会在逆境中保生存求发展。

夹河的出路在外面,必须举全矿之力,抓好新项目的接替,确保年底前落实好接替矿井,稳定干部职工思想;从现在就着手考虑年底矿井关转的总体部署,包括队伍分流、人员安置、闲置物资处理和工广规划等工作,实现安全有序转移。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心得精选范文5篇《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心得/《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书心得1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想起了高二的时候俞敏洪先生曾到我们学校做公益演讲。

他的公益演讲,对于公益二字,当之无愧。

他并没有炫耀他的新东方,也没有要我们去报班,买书,就是纯粹的演讲,讲他的经历。

那时的我还不太懂什么是创业的艰辛。

只是感觉他过去不太顺利,高考考了三次,后来吃了一番苦获得成功。

但是他当初举的例子记忆犹新:当你处于最后一名,后面没有别人,你会孤独寂寞,唯有向前跑,超越他人,你才能俯仰人群,并且要不断向前,才能不至于落后。

大学的时候看中国合伙人电影,才更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现在市面上充斥各种鸡汤文,成功学,但你去看看那些作者,他们受了什么大灾大难,一点小挫折就好像天塌下来,无病呻吟,又没有多大的成就,妄想成为他人的导师,这样的人我看不惯,甚至厌恶。

看俞敏洪的作品,虽然也属于励志书,但是他是以真诚的心,讲述他的事业,讲述他的挫折,他的人生感悟,因为他有资本,一方面是事业的钱财的资本,一方面是他的个人修养,他的道德品质,他的好习惯,让我们由衷佩服。

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老大,也不奢侈,大忙人一个还看了很多书,这才是典范。

俞敏洪说到他的其他合伙人,他想表达的是浓烈的感谢。

他从这些朋友身上学到了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

他向他的老师学习到的是坚持阅读,一有钱就买书,有空就读书的好习惯。

他说自己家里有很多图书,女儿看到家里有这么多的书,加上自己平时的阅读,让她也形成了良好的爱读书的好习惯。

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当一个人经济富足了,他可以选择到外面去饱餐一顿,或者去旅游,享受自己的诗和远方,但能够用来提升自己的,成本最低的方式还是读书。

其次,他从另外一个朋友身上学会了自我批判精神,这不是自创,早在几千年前的论文中就有这样一段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一味去抱怨。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读《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有感原创:新医二临床前段时间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对未来有些迷茫,无意间拜读了俞敏洪先生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让我感悟许多,也心静许多。

“骆驼在沙漠中生存下来,靠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学业如此,事业如此,人生也如此。

”大家都知道,俞敏洪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平步青云的。

他曾两次高考失利,在第三次才考入北京大学,走出农村;他曾因没钱而无法留学美国;甚至他曾因为相貌平平在大学从未恋爱。

但他可以复读三年只为考出农村;他可以花整整四年时间坚韧不拔地背下整本《英汉双解词典》;他也可以为了攒留学钱当家教,创立最初的新东方。

这些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正如他所说的这句话。

本书分为“写给自己”、“写给年轻人”、“写给生活”三大篇章,分享了他50年的心路历程,20年的创业风云,和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朴实而真诚,读来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使我受益良多。

首先,在开篇中,他说,“青春其实跟三个‘想’有关——理想,梦想,和思想。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了。

”这三个“想”应该也是我们从小到大听过很多次的了。

坚持理想,说来简单,但要求我们的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惧挫折的耐受力。

但也只有坚持理想,青春才有不竭的动力源泉,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梦想不分年龄,就像“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句话在最近流行起来。

文中也提到柳传志先生追逐梦想已经40大龄,扬振宁教授82岁还结婚,这都是青春洋溢的表现,只要永葆热情,永远具有奋斗精神,那他的青春就永不停止。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独立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人格,只有拥有独立的思想,才是一个活的人,一个有精气神的人,我是这么理解的。

其次,在上篇“写给自己”中,有三点让我感触颇深。

一、做人就要跟着牛人跑。

2022《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2022《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近段时间,浮躁不安的我有幸拜读了之前朋友推荐的俞敏洪先生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一书,让我感悟许多,心也平静了下来。

在看过这部作品之后,不管是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对我们后生的看法与建议,还是对人类能力的分析与判断,感到自己深受启发。

选择来读此书,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他这儿学到更加坚韧不屈的精神,来面对今后自己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在俞敏洪先生的话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

”就俞先生本人,他一直自嘲自己是北大的二流毕业生,但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学校里,他胜过了无数北大的一流毕业生。

我觉得作为北大的毕业生,不管几流,在智商上绝对是不差的。

究竟他们的智商对他们人生的成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也是个无法估量的事情。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会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

对社会,俞先生站在自己的职业角度拥有一套教育观,像他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他领导新东方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他曾提到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

我相信身处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会会有不同的职业观,而我的职业观是如何的样子,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我在看到俞先生能如此准确地阐述出自己工作的内在精神时,我顿时感悟到自己在土建行业里还没找到方向,也许这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好好思考的地方。

对人生,俞先生只说了四个字——走在路上。

安于现状,就像是一个陷阱,掉进去的人没了激昂的向前精神。

我们一辈子都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

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

当我们的心灵不在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了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

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生命走得如此不同。

俞先生高考两年失利,依然斗志昂扬渴望未来,走在路上,时时刻刻地不安于现状,这种激昂的乐观态度,也让他的人生越走越高。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落,感到绝望和无助。

然而,正是在这种绝望中,我们更需要追寻希望,寻找力量和勇气继续前行。

读完《绝望中的希望》,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的自传,她从小生长在一个困难的家庭环境中,遭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和挑战。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困难和绝望的情况,我们都可以找到希望和力量,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和努力拼搏。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而是我们所追求的。

在绝望中,我们需要保持希望和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绝望和失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敢于挑战和不断努力,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希望和成功。

这也正是我在读完这本书后,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的原因。

总之,无论生活中遇到多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希望和信念,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前进,才能在绝望中找到真正的希望和成功。

- 1 -。

绝望寻找希望读后感

绝望寻找希望读后感

绝望寻找希望读后感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绝望寻找希望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绝望寻找希望读后感篇1一直很喜欢俞敏洪的文字。

朴素,而语重心长。

低调,却不掩光芒。

亲切,但不失力量。

像一位面对面的朋友,坐在你旁边聊聊天,谈谈心。

很校园的感觉,单纯而清澈。

不存在高高在上的讲述和说教,这大概和他的出身和个人修养都有关系。

没有差距,没有距离,让人发自内心的想称呼他为老师的一种融洽。

没有说抓着你的手,告诉你,你这样那样就一定会进步功,一定成功。

或者,很理中客的用没有温度的文字跟你叙述,讨论,总结等等,让你莫名觉得这人好酷,好厉害。

他就是他,就和他的长相一样,没那么有气质,但就是相信他,甚至相信到盲目。

我是一个特别烦别人唠叨和重复的人,因为记性好,别人说过什么,大体都忘不了。

即便忘了,稍微一提点,基本能想起来。

如果有人听他说话或者看他写的文字时常在絮叨,而我丝毫兴致不减的能听或看下去,俞敏洪绝对算一个。

这书是有干货的,但是不那么明显,需要去挖掘和提炼。

因为在交流,在代入,在感同身受,这些实在的东西很容易被忽略,不像有些书恨不得字字珠玑,需要在阅读,理解,思考等思维层面切换,谈不上阅读体验,纯粹工具书。

这书有三观,比如,做人像水,做事像山。

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人类一无所有,唯一拥有的就是客服困难的勇气。

世界上没有大事,只有小事,大事可以想,但小事必须做。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没有经历过深刻自卑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读后感
大千世界,不同的人走在不同的生活境遇里。

一生风顺的人,廖若繁星;绝大多数的绝大多数,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凡尘中拼命挣扎。

就在他们之间,有些人学会了不屈,在绝望中乐观起来,寻找希望。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这是一本饱含作者半世风雨兼程的励志之作,而此书的作者正是我们所熟知的俞敏洪先生。

在看过这部作品之后,我对俞敏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管是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对晚辈后生的看法与建议,还是对人类能力的分析与判断,俞先生以自身的视角都叙述有一套逻辑清晰的完整体系。

当然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我也感到自己很受启发。

其实本来,俞敏洪先生的经历在当前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之后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就很具借鉴意义。

选择来读此书,我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他这儿学到更加坚韧不屈的精神,来面对今后自己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

在俞敏洪先生的话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成功靠的绝对不仅仅是你的智商,而是你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


就俞先生本人,他承认他自己只是北大的二流毕业生,但在社会这个大熔炉、大学校里,他胜过了无数北大的一流毕业生。

首先我觉得作为北大的毕业生,不管几流,在智商上绝对不是不差的。

究竟他们的智商对他们人生的成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这也是个无法估量的事情。

但在这群原本就聪明的人里,他们智商的差距也不会很大,况且人类和灵长类在智商上的差距也就只那么大。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困难坚韧不拔的态度会决定我们人生的高度。

对社会,俞先生站在自己的职业角度拥有一套教育观,像他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这也可以说是他的职业观。

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他领导新东方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他曾提到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

我相信身处不同职业的人对社会会有不同的职业观,而我的职业观是如何的样子,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当我在看到俞先生能如此准确地阐述出自己工作的内在精神时,我顿时感悟到自己在土建行业里还没找到方向,也许这正是我们年轻人需要好好思考的地方。

对人生,俞先生只说了四个字——走在路上。

安于现状,就像是一个陷阱,
掉进去的人没了激昂的向前精神。

我门一辈子都走在两条路上——心灵之路和现实之路。

这两条路互相补充互相丰富,心灵之路指引现实之路,现实之路充实心灵之路。

当我们的心灵不在渴望越过高山大川时,心灵就失去了活力和营养;当我们的现实之路没有了心灵指引时,即使走遍世界也只是行尸走肉。

一年又一年我们不断走过,每一个生命走德如此不同。

俞先生高考两年失利,依然斗志昂扬渴望未来,他究竟是一种具有怎样心灵的人?如果那两次失败使他气馁,我想他会过着一辈子平平淡淡的农村生活,娶妻生子,在土地上劳作,每天迎来朝阳送走晚霞,慢慢变老。

走在路上,时时刻刻地不安于现状,这种激昂的乐观态度,也让他的人生越走越高。

坚韧不拔的态度,再看俞先生半时经历,很容易发现坚韧就是他性格里最具特色的地方。

他是一个很专注的人,他也曾说过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的确,我们这一辈子拥有的时间不是无限的,我们能够做的事情也不是无限的。

如果我们能在不断探索世界,扩大眼界,广泛涉猎的同时,能够让自己专注起来,一心一意熟读几本书,一心一意学习一个专业,一心一意做成一个事业,一心一意爱一个人,未尝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日子还长,工作之上,生活之中,任何事情我们都有可能遇到,即使落入绝望的境地也要坚持寻找希望。

不太相信三十而立的我,始终相信只要保持努力的心态、坚韧不拔的态度、坚持目标不放不弃,早晚都会有所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