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 磁现象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磁感线的分布和地磁场与地理两极的关系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现并解释身边的磁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特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降低学习难度。
3.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掌握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独立思考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5.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较高,将磁现象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学生对磁场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及其特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7.结合科技发展,介绍磁现象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图片,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指南针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1. 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磁现象”,我将借助教科书和教具,引导幼儿探索磁铁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感受磁力的作用。

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钴钢珠、塑料板、教科书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磁铁、一些铁钉和钴钢珠。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探索: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和钴钢珠,观察并描述磁铁的性质。

2. 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作用。

3. 知识讲解:通过教科书,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在塑料板上用磁铁搭建各种形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力的作用。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实践探索环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磁铁的性质;在小组讨论环节,他们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与同伴共同探讨;在动手实践环节,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搭建出各种形状。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7.1磁现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7.1磁现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磁现象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对于磁场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图像来进行辅助理解。其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深入理解。此外,地磁场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背景,学生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学习和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伦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力的作用、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对于磁现象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还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现象。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在学习风格上,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互动来学习,希望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中。
7.1磁现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磁现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地磁场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关于力的作用、电与磁的基础知识,对于磁现象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磁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将磁现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进措施
1.提高课堂组织能力:通过调整教学节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课堂管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导学案(无解答)(新版)教科版

第七章磁与电第一节磁现象【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磁体、磁性、磁极、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解答有关问题。

2、知道磁场的定义、性质、检验方法和方向。

3、知道磁感线的定义及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规律。

4、知道磁化现象。

【学习重难点】重点: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常见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规律。

难点:磁场、磁感线概念的建立。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建立模型法【学习过程】一、预习反馈(阅读教材,课前自主完成以下内容)1、(磁性、磁体的定义)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的性质叫做。

具有的物体叫磁体。

2、(磁极的定义)每个磁体有两个磁性最的地方,叫做磁极。

磁极总是出现。

3、(磁体的指向性)若把磁体悬挂起来,静止后,一头会指北,叫做极,用字母表示,另一头会指南,叫做极,用字母表示。

4、(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异名磁极相。

5、(磁场的定义)在磁体的周围有着一种我们看不见的特殊物质,叫做。

6、(磁场的基本性质)磁体对放入其中的小磁针有。

7、(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极指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的定义)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就把铁屑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的曲线来表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9、(磁感线的方向及强弱表示方法)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极出发回到极。

在磁感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方向,曲线分布的密疏程度表示磁场的。

10、(磁化的定义)使没有磁性的物体的过程叫做磁化。

二、合作探究(一)认识磁体实验探究一:什么是磁体、磁性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让磁体分别接触大头针、铁钉、一元镍币、铜丝、铝片、塑料、玻璃、纸等,观察是否被吸引。

现象:磁铁可以吸引等物品,但不能吸引。

补充说明:磁铁还能吸引钴,以及铁、钴、镍这几种金属的一些合金和氧化物。

分析论证:(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等物质的性质叫做。

通常说成磁体的吸铁性。

(2)磁体的定义:具有的物体叫磁体。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优秀学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7.1《磁现象》优秀学案

7.1 磁现象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基本概念,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初步掌握描述磁场的工具——磁感线的基本特征,能根据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判断磁体周围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与强弱。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研讨、教师演示、学生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等科学研究方法;2、在学生动手探究磁场分布、建构磁感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喜爱物理的情感。

【学习重点】1、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磁场的描述工具——磁感线。

【学习难点】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前置任务】在小学科学课里我们已经学习过磁铁,关于磁铁你知道哪些知识?1、;2、;3、;【新课学习】一、认识磁体器材:条形磁体1个、大头针若干、铁钉1颗、硬币1枚、小磁针1个。

任务1 小组合作,自选器材,完成下列实验:1、怎么判断小磁针的红色端是N极还是S极?2、能否用铁钉吸引硬币?磁体周围有什么?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特殊物质:。

二、认识磁场任务2 探究条形磁体的磁场活动1 用小磁针研究条形磁体的磁场操作要领:①将塑料膜展开平放在白纸上(有字迹的一面朝上);②将条形磁体放在塑料膜上磁体位置;(注意磁极对应)③把4个小磁针分别放在条形磁体周围A、B、C、D四个点;④尝试在小磁针所在的位置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表示出来。

观察并交流:①当小磁针靠近磁体时,你观察到小磁针有什么变化?②小磁针静止后他们的指向一致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1、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的作用;2、在磁体周围不同的位置,磁场的方向是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3、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静止时,极的指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活动2 用演示板探究条形磁体的磁场操作要领:①将演示版放在白纸上;②将塑料膜平放在演示版上;(有字迹的一面朝上)③将条形磁体放在塑料膜的方框内;④轻轻敲击演示版边缘。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磁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案 7.1磁现象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磁与电》
第一节《磁现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磁场,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方向和强弱。

(3)知道地磁场。

(4)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试验现象能描述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过实验感受磁场的存在,经历描述磁场的方法,初步认识
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经历分析、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探究的乐趣。

(2)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
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2.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过程。

●教学器材:
教师:自制磁屏蔽演示器,铁质钥匙,铁粉,小磁针,磁场分布立体模型、条形磁铁,铁钉,曲别针,小风扇,布条。

学生:条形磁铁,小磁针,曲别针,一元镍币,铁钉,塑料尺,一角铝币,锌片,铜块,木块,磁场方向探究卡,透明胶片,记号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7章第1节磁现象教案 (2)作为幼儿教师,我深知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希望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磁铁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了解磁铁的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镍片、钴片、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组磁铁、铁钉、镍片、钴片、手工纸、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磁铁的性质,让他们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3. 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磁铁手工制品,过程中观察磁铁的吸引现象。

4. 观察与讨论: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制作的手工制品,讨论磁铁的吸引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知道磁铁可以吸引铁、镍、钴等物质。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效果,观察孩子们对磁铁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的表现。

如果发现有孩子们对磁铁的性质理解不深,我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通过更多的实践环节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为了延伸孩子们对磁铁的了解,我会在课后安排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里找一找磁铁制品,并观察它们的吸引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7.1磁现象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7.1磁现象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在这篇教案的帮助下,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详细介绍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互动探讨、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活动围绕磁铁的性质展开,引导孩子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进而探索磁铁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磁铁的性质,掌握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多媒体设备。

学具:磁铁、铁钉、钢珠、图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磁铁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磁铁的兴趣。

2. 观察与思考:分发磁铁、铁钉、钢珠等材料,让孩子们观察磁铁与这些物品的相互作用,引导他们发现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钢珠,观察在不同环境下磁铁的表现,探讨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

5.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磁铁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性存储等,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吸引与排斥现象、磁铁的用途。

2. 难点:磁铁吸引与排斥的原理、磁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磁铁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探索磁铁的奥秘。

同时,组织孩子们参观磁悬浮列车等现象,让他们亲身体验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磁现象一、知识梳理(一)认识磁体1.磁性:物体能够吸引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______的物体。

3.磁体的磁性并非均匀分布,磁体的______磁性最强,______磁性最弱。

4.磁极:磁体上磁性最______的部分。

任何一个磁体都有______个磁极,磁极总是成对出现。

把磁体悬挂起来,静止后,一端会指北,叫做______,用______表示;另一端会指南,叫做______,用______表示.7.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____________,异名磁极____________。

(二)磁体周围有什么1.磁场:磁体周围的一种看不见的____________。

2.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______。

磁体间力的作用,都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3.磁场的特点:(1)看不见、摸不着;(2)磁场是____________存在的;(3)磁场有方向。

物理学中规定:小磁针在磁场中某一点静止时,______极的指向即为该点磁场的方向;(4)磁场有强弱。

______磁场强,______磁场弱。

4.磁感线:(1)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为了方便描述磁场,人们在磁体周围添加了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用来表示磁场的______和______,这些带箭头的曲线叫磁感线。

(2)客观上磁体周围______磁感线(填“存在”或“不存在”),但磁场______客观真实存在的(填“是”或“不是”)。

(3)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法。

如:用带箭头的直线(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5.用磁感线描述磁场(1)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的______.(2)曲线分布的____________表示磁场的强弱。

6.磁感线的特点:(1)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______极出来,回到______极;(2)磁体周围的磁感线______稠密,______稀疏。

说明______的磁性强,______磁性弱;(3)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有无数条,且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相交;(4)磁感线是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7.地磁场1.地磁N极在地理的______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的______附近。

2.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______,且并不完全重合。

3.我国宋代科学家______首先发现了磁偏角。

(三)磁化的秘密1.磁化:使没有磁性的物体____________的过程。

磁化时与磁铁接触的部分被磁化成与磁体的磁极______的磁极。

2.消磁方法:______、______3.磁性材料:能被______的物质(含铁、钴、镍的合金或氧化物)。

二、易错分析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磁性有那些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

将被测物体靠近铁、钴、镍等物质,若吸引这类物质,该物体有磁性,不吸引没有磁性;(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把被测物体用细线吊起,使其在水平面自由转动,若静止时总是指南北方向,该物体有磁性,否则无磁性;(3)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

将被测物体的一端分别靠近小磁针的两极,若发现有一次发生排斥现象,该物体有磁性,若发现两次都吸引,该物体无磁性;(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来判断。

将A的一端靠近B的中间,若吸引则A有磁性,若不吸引则A无磁性;2.A点是磁场中的一点,则:①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②经过A点的磁感线的方向;③A点的磁场方向,这三个方向是相同的;三、达标训练1.关于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磁体周围一定都存在磁场B.磁体与带电体一样,都能吸引轻小物体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感线而发生的D.磁体的磁性只有在磁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时才存在2.物理研究中常常用一个抽象的“模型”来形象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直线——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下列事例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B.用音叉溅起的水花显示音叉的振动C.用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3.下列关于磁感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由小铁屑形成的B.小磁针在磁感线上才受力,在两条磁感线之间不受力C.磁场中有许多曲线,这些曲线叫磁感线D.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分布而假想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4.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磁场周围磁感线可以在磁极处相交B.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南极C.小磁针南极在某点受的磁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磁感线方向相同D.磁感线是分布在磁体外,不分布在磁体内5.根据指南针能指方向的事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铁相似B.地球周围空间中存在着磁场C.指南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地磁北极D.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6.关于地磁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周围的磁感线从地球地理南极附近出发,回到地球地理北极附近B .兰州地区地磁场方向由北向南C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了地磁偏角D .在地磁南极处,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的N 极竖直指向地面7.在探究蹄形磁铁周围磁场的实验中,老师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均匀地撒上一层铁屑,轻敲玻璃板,铁屑就会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对实验中有关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撒铁屑的目的是将原来不存在的磁场显示出来B .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成一个个小磁体C .轻敲玻璃板,铁屑由于具有惯性会与玻璃板分离D .轻敲玻璃板,铁屑与玻璃板分离后,不受摩擦力,铁屑在磁力作用下排列有序 8.下列方法中,不能判断出物体有无磁性的是( )A .将物体悬挂起来,看有无指向性B .将物体靠近小磁针看能否排斥小磁针C .将物体靠近小磁针看能否吸引D .看物体能否吸引铁钴镍等物质9.一学生利用手中的条形磁体做了以下实验,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A .同名磁极互吸引B .条形磁体能够吸引小铁钉C .将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当它在水平面静止时北极会指向地理南方D .条形磁体与小磁针之间隔了一层薄玻璃后就没有相互作用了10.如图甲乙两根外形完全相同的钢棒,用甲的一端接触乙的中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甲、乙相互吸引,则甲、乙均有磁性B .若甲、乙相互吸引,则甲有磁性乙一定没有磁性C .若甲、乙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乙均没有磁性D .若甲、乙相互间没有吸引,则甲一定没有磁性,乙可能有磁性11.周鸣同学手拿一段钢锯条,将钢锯条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 极,他发现小磁针向钢锯条靠近,根甲 乙据观察到的现象,他做出了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钢锯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是N极B.钢锯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是S极C.钢锯条原来不一定有磁性D.钢锯条原来一定没有磁性12.下列关于条形磁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条形磁铁不能吸引钴和镍B.条形磁铁中间的磁性最强C.条形磁铁周围的磁性强弱分布均匀D.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感线最密13.一条磁铁从中间折成两段后()A.S极的那一半只有S极,N极的那一半只有N极B.两半都有N极和S极C.S极的那一半只有N极,N极的那一半只有S极D.两半都不再有磁性14.当钢条靠近磁针的N极时,N极远离钢条,根据这一现象()A.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N极B.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钢条与磁针接近一端是S极C.不能确定原来有没有磁性D.可以确定钢条原来一定无磁性15.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指南针折断后只有一个磁极B.指南针是一个磁体C.指南针能够吸引铜、铝等物质D.指南针不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影响16.如今,说我们的生活是由磁铁支撑着并不为过.史上最强力的钕磁铁广泛用于手机、电脑、冰箱等.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钕磁铁和曲别针进行的实验.通过实验情景,可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钕磁铁周围存在磁感线,不存在磁场B .钕磁铁对放入其磁场中的曲别针有力的作用C .钕磁铁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D .钕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是均匀的17.以下正确的图是( )S NN SNSSNA .B .C .D .18.如图所示,两条条形磁体靠近的两个端头处各放有一个小铁钉,当两磁体相互接触时,小铁钉将会( )A .相互靠近B .相互远离C .落下D .静止不动19.使两个大头针的针尖一端吸在条形磁铁的N 极,发现两个大头针针帽互相排斥,这是因为大头针被磁化后( )A .针帽一端是N 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B .针帽一端是S 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C .针帽一端没有磁极造成的D .无法确定20.一蛋糕盒里放有一条形磁铁,盒外均匀放有八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定条形磁铁在盒内摆放方向为( )A .沿1﹣5连线位置,N 极在5,S 极在1B .沿2﹣6连线位置,N 极在2,S 极在6C .沿3﹣7连线位置,N 极在3,S 极在7D .沿4﹣8连线位置,N 极在4,S 极在821.在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那么这两个磁极的性质是( )A .两个磁极都是N 极B .两个磁极都是S 极C .左边的磁极是N 极,右边的磁极是S 极SNSNSD .左边的磁极是S 极,右边的磁极是N 极22.图中所示条形磁体周围空间的E 、F 、P 、Q 四点,磁场最强的是( )A .E 点B .F 点C .P 点D .Q 点23.在图中,条形磁铁周围放置4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黑色一端代表N 极),图中标示正确的是( )A .甲和丙B .甲和乙C .甲和丁D .丙和乙24.下列器材中没有用到磁性材料的是( )A .录音机中使用的录音磁带B .计算机中的存储磁盘C .打电话用的磁卡D .CD 、VCD 、DVD 播放器中使用的光碟25.小科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为能快速利用小磁针判断:①钢针是否有磁性,②若有磁性则磁极如何分布,小科画出思维导图.请补充完整:a 端靠近N 极____________ 钢针有磁性,a 端为N 极相互吸引 a 端靠近S 极相互吸引 ____________相互排斥 钢针有磁性,a 端为S 极钢针N Sba26.信鸽是靠地球的______来导航的.指南针静止时S 极指的是地理的______(填“南方”或“北方”).27.三个磁体相邻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如图所示,D 端为______(选填“N ”或“S ”)极,B 端为______(选填“N ”或“S ”)极. 28.如图甲所示,一个条形磁铁摔成两段.取右边的一段靠近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所示,则右边这段裂纹处的磁极是_______极.如果把这段磁铁沿裂纹吻合放在一起(如图甲),这两段会相互_______(选填吸引、排斥).29.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____________极;30.中国古代民间常用薄铁叶剪裁成鱼形,鱼的腹部略下凹,像一只小船,将小船放在磁体周围使之______后,浮在水面,就制成了能够指南北方向的“指南鱼”.如果“指南鱼”静止时它的“鱼头NSN SS 甲乙ABCDNSFSNEPQS N丙”总是指向南方,说明“鱼头”是磁体的______极.“指南针”受______的作用.31.如图为某磁极附近磁感线的方向和分布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磁极为________极,图中静止时的小磁针黑色端是________极.第31题图第32题图第33题图第34题图32.如图所示的是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若在b 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S 极指向图中的________(选填“P ”或“Q ”)处;同一小磁针在a 点所受磁场力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 “小于” )在b 点所受磁场力;同一条磁感线上a 、b 两点的磁场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33.小科同学将数枚一元硬币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如图所示.(1)小科的“硬币桥”是利用了硬币被磁化后具有________性而相互吸引搭成的 (2)相邻的两枚硬币的边缘A 、B 是________名磁极.34.如图所示的磁悬浮地球仪,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的原理,从而能够悬浮于空中静止,此时地球仪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N .35.把条形磁铁从中间断为两段,那么这两个断面再靠近时,将________;如图将喇叭上的圆形磁铁截断后,再让原断处相对,两半磁铁之间将______(选填“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或“不发生相互作用”).36.根据图中小磁针的指向,标出条形磁铁的磁极极性; 四、能力提升37.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扬声器结构时,发现扬声器中有一个环形磁体,他们不知道环形磁体的磁极分布情况,于是几位同学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猜想1:磁极呈横向分布(例如图甲,左侧为N 极,右侧为S 极);猜想2:磁极呈轴向分布(例如图乙,上面为N 极,下面为S 极);猜想3:磁极呈上中下分布(例如图丙,上下面为N极,中部为S极).(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3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_____.(2)为了验证其他猜想,他们用细线将环形磁体水平悬挂起来(如图丁所示),结果观察到磁体在任意位置都能保持静止.这说明猜想_____是错误的.38.小华根据“磁体对周围小磁针的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说明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的知识,类比得出:地球周围存在“重力”场.①请写出小华得出地球周围存在“重力”场的依据._____②如果用同一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来表示“重力”场的强弱和方向(a)登月宇航员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大约时地球上的六分之一,说明地球附近的“重力”场比月球附近的“重力”场_____(选填“强”或“弱”)(b)类比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用一系列假想线来描述地球附近的“重力”场,在图中最为合理的是_____(选填“A”、“B”或“C”)7.11.A2.D3.D4.B5.C6.D7.A8.C9.B10.D11.C12.D13.B14.A15.B16.B17.B18.A19.A20.A 21.B22.A23.B24.D25.相互排斥、钢针没有磁性;26.地磁场、南方;27.N、N;28.N、吸引;29.S;30.磁化、S、地磁场;31.N、S;32.P、小于、不相同;33.磁、异;34.排斥、0;35.相互吸引、相互排斥;36.略;37.一个磁体只有两个磁极、1;38.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重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