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诚实守信的故事_晏殊诚实守信
晏殊考试诚信的故事

晏殊考试诚信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以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而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他十四岁时,皇帝听闻了他的才名,于是召见了他,并让他与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参加考试。
在考试中,晏殊很快就发现题目是他十天前练习过的。
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隐瞒或欺骗皇帝,相反,他如实地向皇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请求皇帝改换其他题目。
他的诚实和正直的品质赢得了皇帝的赞赏和信任。
皇帝对晏殊的诚实品质大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于是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这个称号对于当时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认可。
晏殊因此而名声大噪,成为了北宋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晏殊的诚实和正直的品质,不仅在当时被人们所称道,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是我们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
只有诚实守信、坦诚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这个故事展示了晏殊的诚实品质和道德勇气。
他在面对可能的诱惑和压力时,选择了诚实和公正,这显示了他的坚韧和高尚品质。
这个故事也突显了诚信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 1 —。
晏殊的诚信哲理故事350字

晏殊的诚信哲理故事
晏殊的诚信哲理故事350字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的诚实故事

晏殊的诚实故事
1. 晏殊小时候去参加考试,题目恰好是他之前做过的,这换做别人肯定高兴坏了呀!可晏殊却主动告诉考官。
就像我们如果知道考试答案,会忍住不说吗?晏殊就是这么诚实!
2. 有一次晏殊和朋友们一起玩,有人偷偷作弊赢了游戏,大家都没吭声,只有晏殊站出来指出。
这是不是很难得呀?他的诚实就是这么直接!
3. 晏殊在学堂里,看到别人抄袭作业,他不仅不跟风,还去劝人家要诚实。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有一束光,晏殊就是那束光,照亮了诚实的路!
4. 当别人为了得到好处而说谎时,晏殊却坚定地选择说实话,哪怕会失去一些东西。
这和那些见利忘义的人比起来,晏殊简直太伟大了,不是吗?
5. 有一回晏殊被误会了,但他也没有为自己辩解,最后真相大白,大家才知道他的诚实。
这不就像被冤枉的好人,最终会证明自己的清白吗?
6. 晏殊面对权贵的压力,依然保持诚实,没有说半句假话。
这多了不起啊!想想我们在压力下能做到吗?
7. 曾经有人想贿赂晏殊让他帮忙办事,晏殊果断拒绝并告发了对方。
这就像是在浑浊的世界里坚守一方净土,晏殊做到了,太牛了!
8. 晏殊哪怕是在自己很困难的时候,也没有用不诚实的手段去获取利益。
这和那些一有困难就走歪路的人相比,简直天壤之别,对不对?
9. 别人都夸晏殊聪明,可他的诚实才是最宝贵的呀!就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难道我们不应该向他学习吗?
10. 晏殊一生都坚守诚实,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呀!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诚实才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个诚实的人!
我的观点结论:晏殊的诚实故事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诚实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诚实。
晏殊诚信的故事

晏殊诚信的故事
晏殊,北宋文学家,他的诗文以豪放清丽著称,被后人称为“晏文”。
他的诚
信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传颂。
晏殊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却拥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
了一块钱,他毫不犹豫地拿到了镇上的官府。
官府的官员对晏殊的行为赞赏有加,甚至将这块钱还给了他。
晏殊却谦虚地说,“这是天公地道的事,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
后来,晏殊考中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在官场上,依然保持着诚信的品质。
有一次,他在审理一起案件时,发现了一些不法的行为。
虽然对方是有权有势的人,但晏殊仍然义无反顾地将真相揭露了出来。
他的正直和诚信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
晏殊的诚信故事,不仅体现在他的个人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的诗文创作中。
他
的诗作清新豪放,真情流露,没有半点虚伪和做作。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对人生、对真理的追求,展现了他对诚信的崇高追求。
晏殊的诚信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
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晏殊一样,坚守诚信,做到言行一致,不说谎言,不欺诈他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光明。
总之,晏殊诚信的故事,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的一生都在诠释着诚信的真谛,他的诚信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愿我们都能像晏殊一样,成为诚实守信的人,用诚信的品质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晏殊诚信小故事

晏殊诚信小故事第一篇:晏殊诚信小故事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晏殊诚信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晏殊诚信小故事1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词写得好,而且也是有名的政治家和学者,大家所熟悉的范仲淹、欧阳修等宋代大文学家,都曾经做过他的学生。
晏殊小时候,刚刚十三、四岁,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
后来,他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让他去面见皇上。
晏殊到达京城时,正赶上科举会试。
晏殊是作为“神童”被选来参见皇帝的,本可以不参加考试。
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
于是,他申请参加考试。
等考题发下来,晏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这个题目自己曾经作过。
晏殊的心里就斗争开了:按说,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完成的,现在把它抄下来,也不应算是作弊。
晏殊想起老师曾经讲过:做学问必须诚实。
想到这里,晏殊决定把实话讲出来,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换一个试题。
可是,考场上的规矩很严。
没办法,晏殊只好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写好之后,交了卷。
几天之后,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集到朝廷大殿上,接受皇上的复试。
轮到晏殊时,皇帝高兴地说:“你的文章,我亲自看过了,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有这么好的学问。
”不料,小晏殊却跪下来,自称有罪。
接着,就把自己曾经做过那个题目的事情讲了出来。
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当堂考他。
晏殊说完,大殿上鸦雀无声,众人都惊呆了。
过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来,说道:“没想到,你这孩子不仅学问好,还这样诚实、有志气。
好吧,我就再来考考你。
”当下,皇上与大臣们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章。
晏殊很快写好文章交了上去。
大家一看,都称赞写得不错。
皇上十分高兴,当场授予晏殊一个等同进士的学位,还吩咐人给小晏殊安排一个官职,先让他锻炼一下,期望他日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此时,晏殊还不到十四岁呢晏殊诚信小故事2晏殊做官之后,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官位低,薪俸少,日子过得挺清苦。
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

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古人诚信的故事20个古人诚信的故事(一):晏殊信誉树立的故事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相比较我们有的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就徇x舞弊,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我们要感到汗颜。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古人诚信的故事(二):蔡璘坚还亡友财吴县有一个叫蔡璘的人。
他重视诺言和职责,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
蔡璘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貌,不肯理解,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并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璘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最终蔡璘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古人诚信的故事(三):宋庆龄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晏殊诚实的故事文言文

晏殊诚实的故事文言文
吾乃晏殊,江左之人也。
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乡人皆誉我为神童。
年十五,入京应举,对策殿试,独占鳌头。
为官后,我秉持诚实之性,不阿谀权贵,不矫饰言行,故声誉日隆。
一日,我赴宴于京中名士。
酒酣耳热,众人谈笑风生。
有公卿子弟,自炫门第高贵,道:“我家公卿,何等富贵!金玉满堂,奴婢成群。
”又有学士,自诩才子,道:“我饱读诗书,满腹经纶。
”听闻其言,我笑而不语。
座中有宾客,名曰秦观,亦为文坛名流。
观我良久,抚掌而笑:“晏公殊不答,岂是自愧不如?”我微笑,答曰:“吾贫贱出身,自幼孤苦。
虽入仕途,亦是清贫度日。
贫无金银财宝,贵在诚实待人。
”
秦观闻我言,默然良久。
继而抚掌大笑道:“晏公殊以贫贱之身,行诚实之事,真君子也!吾不如也!”众人听闻,皆大笑称赞。
是夜,宴罢归家,我心中想起秦观之言,感慨良多。
夫诚实为人之本,清贫有何愧焉?自此,我愈发秉持诚实之道,为官清廉,百姓称颂。
后人闻我之事,皆以我为榜样,传颂不衰。
嗟夫!世人皆以富贵为荣,然我独以诚实为傲。
愿吾辈皆以诚实为本,扬名立万,垂名青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
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
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
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
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
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
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
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
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
”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的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