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小故事

合集下载

诚信的故事(20篇)

诚信的故事(20篇)

诚信的故事(20篇)诚信的故事1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故事2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

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

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

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

”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诚信的故事3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诚信的故事4立一根柱子在城门前,让人搬,说谁搬了给10两金子,大家都不信,与是提高价格到20两,还是没人,几次后价格到了50金,终于有人一式,果然,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子。

大家都知道商鞅讲诚信,改造起来就方便多了。

诚信的故事5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诚信的故事6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10个】

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10个】

关于诚实守信的小故事【10个】11 故事一从前,有一个小孩在山上放羊。

他觉得无聊,就大喊:“狼来了!狼来了!”山下的农夫们急忙跑上山,却发现没有狼。

第二天,小孩又故技重施,农夫们又被骗了。

第三天,狼真的来了,小孩拼命呼喊,却没人相信他,最终羊群被狼吃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造成严重的后果。

111 故事二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这个故事体现了家长要以身作则,诚实守信。

112 故事三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50 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12 故事四韩信小时候家境贫寒,有一位老婆婆很同情他,经常给他饭吃。

韩信很感激,对老婆婆说将来一定会报答她。

后来韩信成为了将军,找到老婆婆,送给她千金作为报答。

121 故事五华盛顿小时候用斧头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

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父亲不仅没有惩罚他,反而称赞他诚实的品质比樱桃树更宝贵。

122 故事六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老友病故,李苦禅愧疚万分,随即画了一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13 故事七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诚实守信的故事

诚实守信的故事

诚实守信的故事(精选20篇)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家庭中,学校里,乃至社会,诚信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违背诚信的事,更是不可原谅的。

下面为您推荐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诚信的小故事篇1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诚信的小故事篇2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10个诚信小故事简短真实

10个诚信小故事简短真实

10个诚信小故事简短真实1. 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菜,我挑好了一把青菜问摊主多少钱,摊主说五块。

我正准备付钱,旁边一个阿姨说:“哎呀,你这菜都不新鲜了,还卖这么贵!”摊主脸一下子红了,说:“那四块吧。

”嘿,这摊主还挺实诚的,不是那种死不降价的人。

这就像我们做人一样,得讲诚信,不然生意可做不长久呀!2. 我朋友跟我讲过他的一件事,他借了别人一本书,说好一周后还。

结果那一周他特别忙,差点就忘了。

但最后他还是想起来了,赶紧把书还了回去。

他说如果不还,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这不就是诚信的力量吗?就像心里有个小天使在提醒你呀!3. 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卖冰棍的爷爷,每次找零钱都特别仔细,从不会少找一分钱。

有次我买冰棍给了他十块,他找了我八块五,我数了数发现多了五毛,就还给他了。

爷爷笑得可开心了,说我是个好孩子。

这小小的五毛钱,不就是诚信的体现吗?就像那甜甜的冰棍,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4. 我邻居家的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但是他如实告诉了父母。

他父母不仅没有骂他,反而还表扬了他的诚实。

这多好呀,比起那些撒谎的孩子,他可真是太棒了!这就像走路一样,走得稳才能走得远呀!5. 上次我在超市买东西,排队结账的时候,前面一个人发现自己少带了钱,正准备把东西放回去。

这时候后面的人说:“我帮你付了吧。

”那个人特别感激。

哇,这种互相帮助、诚实守信的感觉真好,不就像阳光照在身上一样温暖吗?6. 我们小区有个快递员,每次送快递都特别负责,有一次我的快递有点问题,他主动帮我联系解决。

他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这诚信不就像他的汗水一样,闪闪发光吗?7. 有个小朋友在公园里捡到了一个钱包,里面有好多钱和证件。

他没有自己拿着,而是在原地等失主。

等了好久,失主终于来了,对小朋友千恩万谢。

这小朋友多了不起呀,难道诚信不是最宝贵的财富吗?就像公园里的花朵一样美丽!8.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一个商人做生意一直讲诚信,哪怕自己吃亏也不坑别人。

十个诚信的故事

十个诚信的故事

以下是十个关于诚信的故事:1. 《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信任你。

”说着,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父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

2. 《狼来了》:古希腊寓言中,一个牧羊人因为两次撒谎,大喊“狼来了”而戏弄了村民,最后自己受到惩罚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3. 《商鞅立木为信》:战国时期,商鞅为了推行法令,在城门外立了一根木头,承诺谁能将此木头搬到北门,就赏金十两。

虽然有人围观,但无人尝试。

后来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履行了诺言,赏了他五十两黄金。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很重要的。

4.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博取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最终在敌军攻破都城后被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性。

5.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是秦朝末年有名的侠客,他十分讲信用和信义。

只要是他答应的事情,无论多难都会设法办到。

因此他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

6. 《孙权劝学》:三国时期,孙权以吕蒙为名将学习为先,激励吕蒙读书学习。

吕蒙也以军务繁忙为由推托。

孙权却以自己为例,告诉吕蒙读书的好处和重要性。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后,开始努力学习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信和学习的重要性。

7. 《韩信报恩》:韩信是汉朝的一位名将,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生活更加困难。

邻居家的母鸡总是跑到韩家来下蛋,韩信便把母鸡抱回家养。

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回到家乡报答恩人时,送上了千两黄金。

这个故事强调了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性。

8.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诸葛亮家中拜访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简短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简短

10个诚信的寓言故事简短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十个诚信的寓言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诚信的意义和力量。

故事一:诚实与狼从前,有个小男孩负责放羊。

有一天,他觉得无聊,就喊起来说:“来啊,狼来啦!”人们听到后都慌慌张张地赶来,可是他的玩笑却又被揭穿了。

他这样开过两次假玩笑后,后来真的有只狼来了,可是人们以为他还在撒谎,所以没人来救他。

最终,他遭到狼的攻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撒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故事二:忠诚的狗从前,有个农夫养了一条忠诚的狗。

有一天,农夫生病了,无法工作。

可是这只狗知道主人的困境后,主动扛起沉重的锄头,努力地替主人干活。

人们看到后感动不已,纷纷过来帮助农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信任是双向的,只有在困难时刻向别人伸出援手,才能赢得诚信和尊重。

故事三:诚实的商贩从前,有个商贩卖瓷器。

有一天,他发现某些瓷器上出现了小瑕疵,但仍然想要以原价出售。

于是,他在标签上加上了一句话:“这款瓷器有些瑕疵,售价没有变化。

”结果,顾客们都对他的诚实表示赞扬,并纷纷购买了这些瓷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赢得长远利益和信任的基石。

故事四:公正的裁判员从前,有两个农夫打官司争夺一块地。

案件最终交给了一位仁义的裁判员。

裁判员仔细调查了案件的所有细节,并最终给了地产的实际拥有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公正是维护诚信的重要原则,只有对待每个人都公平公正,才能赢得信任。

故事五:信守承诺的牧羊人从前,有个牧羊人与一个富商达成了一项交易。

富商将一群羊借给牧羊人,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牧羊人承诺在一年内还羊。

一年过去了,牧羊人准时还了羊,富商非常满意并对牧羊人表示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守承诺是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故事六:分享的井水从前,有两个农夫种植庄稼。

由于一场干旱,他们的庄稼都面临着枯萎的危险。

其中一个农夫有一口井,他毫不犹豫地让另一个农夫使用井水,最终挽救了他的庄稼。

20个简短的名人诚信故事

20个简短的名人诚信故事

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百姓都不相信,直到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如约赏赐。

通过这个故事,商鞅树立了诚信的形象,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随。

妻子便说,你如果听话,等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

等妻子从集市回来,曾子便真的要杀猪。

妻子说那只是为了哄孩子,曾子却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欺骗孩子。

宋庆龄守约:宋庆龄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要信守承诺。

有一次,她答应同学小珍要去她家玩,尽管后来天下起了大雨,她依然冒雨前往,坚守了诺言。

华盛顿砍樱桃树:华盛顿小时候曾用小斧头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

当父亲发现后,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错误,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称赞他的诚实。

韩信报恩: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经常得到漂母的帮助。

当他成为楚王后,他找到漂母,赐予她千金,以报答她的恩情。

季布“一诺千金”:季布为人侠义,以信守诺言而著称。

当时甚至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

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曾经答应为一位老友作画。

然而,由于事忙,他一直没有时间作画。

为了不食言,他选择了烧画,以表达自己的诚信。

尼泊尔少年: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有一个少年,名叫潘特力。

一天,潘特力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正在山崖上苦苦寻觅草药的父亲。

父亲让他去找绳子,好将自己拉上去。

可是,当潘特力找来绳子后,却发现父亲已经不见了。

原来,父亲在得到绳子前就已经因为失足坠崖而亡。

潘特力没有离开,他在山崖上苦苦守了三天三夜,直到父亲的尸体被村民找到。

村民们都被潘特力的诚信所感动,纷纷称赞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桥下之盟:从前有一个老翁,他和朋友约定在桥下见面。

可到了约定时间,老翁还没到,朋友们都走了。

突然,天降暴雨,河水暴涨,老翁坚守在桥下,最终溺死。

他的守信让人感动不已。

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将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诚实守信的故事12个

诚实守信的故事12个

诚实守信的故事诚实守信的故事(一):汽修店的故事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立刻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向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应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诚实守信的故事(二):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十分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之后,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实守信的故事(三):李苦禅烧画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

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

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实守信的几则小故事学习资料文档关键词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

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

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

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

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

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

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朋友的帮助,才幸免于难。

而有信,自然会得到大家的: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汇编<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

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

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

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

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

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

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华盛顿砍树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位总统。

他是孩子的时候,砍掉他父亲的两棵樱桃树。

他父亲回来了,非常生气。

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谁砍了我的树,我要狠狠揍他一顿。

”他父亲到处询问。

当他问儿子时,华盛顿开始哭了起来。

“我砍了你的树!”华盛顿和盘托出。

父亲抱起他的儿子说:“我好聪明的孩子,我宁愿失去一百棵树,也不愿听你说谎。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

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

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

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

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有许多游人来祭奠亡灵。

美国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

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

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

那是一座极小极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

它的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

在墓碑和旁边的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

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时,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

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

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

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

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

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

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

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陵园。

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

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之墓,这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以后,1997年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

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故事二]一个士兵,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一次部队的越野赛中很快就远落人后,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

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

他停顿了一下,虽然对做军官连越野赛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满,但是仍然朝着士兵的小径跑去。

没想到过了半个小时后到达终点,却是名列第一。

他感到不可恩议,自己从来没有取得过名次不说,连前50名也没有跑过。

但是,主持赛跑的军官笑着恭喜他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过了几个钟头后,大批人马到了,他们跑得筋疲力尽,看见他赢得了胜利,也觉得奇怪。

但是突然大家醒悟过来,在岔路口诚实守信,是多么重要。

[故事三]曾参杀猪的故事。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

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

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

”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

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鲁迅先生曾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历史上关于诚信故事也很多:苏武牧羊、一千棵樱桃树……在我身边也有一个诚信故事,这件事让我更明白诚信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