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主编陈国辉第一章总论课堂笔记
会计学原理课后笔记整理第一章

时间:2009.9—2009.10 地点:5DM41, 5DM31讲述人:杨家亲记录人:鲁晓栋主题:会计学原理课后整理笔记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一)会计的含义(四种观点)1)工具论(偏颇,淘汰)2)技艺论(偏颇,淘汰)3)信息系统论葛家树“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4)管理活动论阎达五“控制,反映,监督,预测,决策”(二)现代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起源于社会生产实践●“四柱结算法”(上期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存),演变为龙门帐●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提出了“复式记账”●我国会计近代发生了三次变革19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2006年2007年西式会计传入我国引入苏联会计模式,适应计划经济会计春天,会计模式专向市场经济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国际等效总结:1.会计随生产而生产,并随生产发展而发展2.会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3.会计是财务管理与资本运作的基础4.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马克思“会计是对社会生产活动过程的控制和观念的总结”Note笔记(一)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2)控制职能(二)衍生职能1)预测2)决策3)分析4)监督二、会计的目标两种理论1.决策有用论2.受托责任论定义: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与决策需要)第三节:会计的学科分支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第四节:会计的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①会计主体假设②持续经营假设③会计分期假设④货币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1.会计主体: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特定单位。
第1章 会计学原理总论

1.3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 会计信息——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 • 会计信息内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
业化形成 •20世纪初——21世纪中叶中国近代会计变革
第一次变革:借贷记账法传入(英美会计模式) 第二次变革: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苏联会计模式)
③现代会计阶段
•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发展阶段。 •会计处理手段上,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 •会计理论与方法上,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其 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中国自1992年——2001年,16项会计准则,企业财务 会计报告条例、统一企业会计制度等相继出台。 •国际上出现会计思想 、理论、方法、准则、实务一体 化趋势。
1.1 会计概述
1.1.1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
会计产生的动因——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会计产生的标志——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出现
(2)会计的发展
①古代会计阶段
• 西周时期:“司会”掌管国家及地方财物
• 春秋到秦汉:“簿书”和报表形成雏形
• 唐宋时期:“四柱结算法”
旧管
新收
开除
1.1.2 会计的概念
会计本质
管理工具论 信息系统论 管理活动论
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
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与方法,对一定单位 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 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 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改)

A会计主体 A从B购入材料一批,款项未付
B会计主 体
A主体作材料购入核算: 材料增加,债务增加
B主体作商品销售核算 :收入增加,债权增加
3、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法律主体。
会计 主体
独自 立负 经盈 营亏
行政\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
15世纪以后的会计,以借贷记账 法的产生及应用为标志。
现代会计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会计,以管 理会计的形成及会计电算化的出 现为标志。
古代会计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而狩猎和生产,狩猎
和生产有所得亦有所耗费,这种得失最初是在人们自身
的大脑里反映与控制。后来狩猎和生产物日渐增多,人
们对狩猎和生产的成果及其发生的耗费不太可能再仅凭
权责发生制
• 权责发生制是当期应获的收入和应负担 的费用,都应认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的制度。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取得收款的权利)和 责任(承担付款的责任)是否发生为确认与 计量标准,它是确认收入或费用的一项 重要制度。
混合制
• 混合制是对经济业务的处理既有权责发 生制性质,也有现金收付实现制性质的 制度。
公司 分公司
国有 企业
合伙 企业
独 资 企 业
法律 主体
具有 独立 法人 资格
行政\事 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
具有 法人 资格 的公
司
具有 法人 资格 的企
业
二、持续经营假设
1、含义: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
未来,其经济活动是持续正常进行的,不 会面临破产清算。
某会计主体
两
持续经营发展
陈国辉版基础会计笔记

2.特征:☆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
3.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彳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
存货: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
t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及设备、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权等
f自由资金:所有者投入资金、
企业内部形成一一未分配利润
-借入资金:银行存款、其他金融机构借款
债务: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 应交税费
2特点-连续性
[完整性「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3.二者关系:辩证统一-
I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4.派生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会计的目标
1.会计目标:设置会计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与要求
「基本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2.两个层次彳whyr一为什么提供会计信息?决策的需要
〔具体目标:提供会计信息(4W who—向谁提供会计信息?信息使用者
4W what提供什么会计信息?财务状况、经
营成果、现金流
HowI—怎样提供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
严决策有用观:强调反映信息及时相关性
3.两种学术观点-
•受托责任观:强调反映信息可靠性
我过会计准则观点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统一
第四节会计的任务和作用
一•会计的任务(会计的职能具体化)
「积极
2.会计的作用*
'消极:会计信息失真
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
据,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提供信息的技巧,经济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
它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监督、预测和决策。
现代会计的特点包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基本依据,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和生产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包括核算、监督、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其中,会计核算是其首要职能,控制职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也很重要。
二、会计的目标会计的目标可分为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以及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
其中,会计主体假设对空间进行限定,持续经营假设对时间进行限定,会计分期对时间期间进行限制,货币计量假设则涉及记账本位币。
二、会计基础会计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在于此;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应该等于贷方余额,这是会计基本等式的依据。
如果试算平衡,则账户记录基本正确,除非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漏记整笔交易、重复记录整笔交易、分类账户的金额过入错误、借贷记错或者金额差错正好前后抵消。
如果试算不平衡,则账户记录一定有错误。
会计分录包括三个要素: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发生金额。
总分类账户也称为总帐账户或一级账户,是根据总分类科目设置的账户,用于提供总括核算资料。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

2 会计学的定义
负责记录和分析财务活动的过程,提供决 策和沟通的工具。
研究和应用会计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3 会计的目标和职责
4 财务报表
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和及时,促进 财务决策的制定。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规则编制的反映企业财 务状况的文件。
基本原则
1 会计学原理的概念
用于指导会计实践的基本观念和思想。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 论
本章概述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和目标,重点介绍了会计的定义、财 务报表,以及会计学原理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 其财务管理能力。
学习内容
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的目标和职责,以及 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重要概念
1 会计
总结
1 课程回顾
概述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2 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继续学习后续章节,深入理解会计学原理,并应用于实际情境。
2 会计准则的重要性
统一规范会计实践,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3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包括货币计量、历史成本、收入确认和费用匹配等原则。
会计循环
1
会计系统的概念
包括识别、记录、分类和报告财务信息的过程。
2
会计循环的组成部分
包括业务活动、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等。
Hale Waihona Puke 3会计循环的流程从业务活动开始到财务报告生成的整个过程。
会计学原理(陈国辉)习题答案

第1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B4.A5.A6.D7.A8.D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3.BD4.ABCD5.ABCDE6.ABCDE三、案例案例分析思路及参考答案:(1)要了解会计在此案例中的角色,首先得明确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再将会计所具有的两大职能与案例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说明。
(2)将所学会计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可以从案例中了解到许多关于会计方面的术语,如刘月娟借款投资开办画室就让我们了解了“借款”和“投资”两个专业术语。
第2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 C 3 B 4 A 5 C 6 A二、多项选择题1.ABE 2.CE 3.BC 4.BCD 5.BC 6.BC三、业务计算题1.2.(1)本年度利润=(800000-100000)-(700000-200000)=200000元营业收入=200000+140000=340000元(2)利润=200000元(3)利润=200000元3.(1)企业向银行借入长期贷款1000000元;(2)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1000000元;(3)企业用1000000元购置一项生产设备;(4)企业本年度发生亏损10000元;(5)企业用1000000元现金偿还到期银行借款;(6)企业尚有100000元广告费用未予支付;(7)企业将1000元用于购置办公用品;(8)企业销售货物并受到货款100000元;(9)企业将价值100000元的货物用于抵偿欠某公司的款项。
4.(1)A=60000;B=61000;C=375000(2)流动资产总额=115000;(3)流动负债总额=51000(4)净资产总额=2630005.6.(1)业务一:资产中银行存款减少30000元,与此同时资产中固定资产增加30000元,该业务对资产的影响是此增彼减;业务二:资产中原材料增加10000元,同时所有者权益增加10000元,该业务使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了10000元;业务三:资产中银行存款减少8000元;同时负债中应付账款减少了8000元,该业务使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了8000元;业务四:资产中银行存款增加了8000元,同时应收账款减少了8000元,该业务使资产内部此增彼减;业务五:该业务使得负债中长期负债减少了50000元,同时所有者权益增加了50000元;业务六:所有者权益中资本公积减少20000元,实收资本增加20000元,该业务使得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总论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股份有限公司 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为使我国会计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财 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 体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 其
第一章 总论
❖ 第一节 会计概述 ❖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 第三节 会计核算方法 ❖ 第四节 会计法规
会计其实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在日常生活 中,它将我们在财务方面的点滴而琐碎的东西 记录并表达出来,而且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会计最初只是在生产中同时记数的生产职能的附属
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如下:
会计核算程序
输入会计数据(原始凭证) 审核汇总 计量编表 记录分析 计算总结与储存 输出财务会计报告、财务及其他信息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生产职能附带部分 独立职能 独立学科 简单的实物计量单位 以货币计量综合反映 记录财物收支 单式记账 复式记账
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
芽时期,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 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开始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 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 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 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课教师: 王秋香广东海洋大学教师教案(2014〜2015学年第2学期)会计学原理Fun dame ntal Acco un ti ng授课班级: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 48 实验学时: 0使用教材: 会计学原理(陈国辉主编)任课教师: 王秋香第一章【新课导入】什么是会计?请同学们从自身的理解发表一下看法。
本章我们学习总论这一章,将对会计的基础理论进行阐述,从而让大家从感性上对会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会计”这个词,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可以说各行各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和会计打交道。
比如,在座的每位同学开学时要到学校财务部门交学费,单位职工每月要在本单位财务部门领取工资,职工的医药费等有关开支需要在会计那报销等等。
大家可以想想财务部门的这些会计人员到底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一、什么是会计?CO在日常生活中,会计确实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甲、乙、丙、丁四个人的看法都说明了会计含义的一部分, 但又都不全面。
我们说会计主要还是指会计工作和会计学。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一项为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社会实践,这就是说,认为会计是指会计工作。
同时,又认为,既然有会计工作的实践,就势必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就有会计的理论,就有会计工作赖以进行的指导思想。
会计是解释和指导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是一门学科。
也就是说,会计是指会计学。
可见,会计既指会计学,也指会计工作。
也就是说,会计既包括会计理论,也包括会计实践。
二、为什么要学习会计?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曾经说过:所有从事经济管理的人都应学好会计。
在现代社会中,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会计的人如何去管理经济、经营企业,甚至管理自己的家庭。
有关资料表明,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的80%来自会计。
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家建设、企业经营决策、证券投资都离不开会计信息这个基础。
1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1)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载体(2)会计信息是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3) 会计信息系统构成经济决策行为的基础。
2、会计是第三种语言一一经济社会的商务用语。
这也是置身当今这个社会的人们,应该或必须掌握的一门语 言。
3、基础会计学不仅是会计专业也是经济管理类其它各专业重要的 三、怎样学习会计本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
重点放在帮助初学者掌握好“三基”,为其后学习后续专业课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本课程主要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会计概念,会计方法 计信息的报告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的分析方法。
重点是掌握基本会计方法, 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考核方法本课程平时成绩占30% (考核内容包括作业、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等)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应在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了解会计、会计职能与目标、任务 与作用、会计方法等基本概念,以及会计方法与会计学分支的基本组成内容。
领会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 会计职能的特征、会计目标的基本观点和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能力目标】帀£说出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桑:能领会会计的含义的基本观点、会计职能的特征; 能理解会计核算各种专门方法的关系。
【主要内容】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第三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重点) 第四节会计的方法(重点)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我国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 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所以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而产生。
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熟悉会 理解财务报表。
注重自学,全面掌握。
勤于动手,多做多练。
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期末考试占70% (采用闭卷考试),便产生了专(三)现代会计(20C40年代 今)1. 管理会计体系形成,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 会计信息系统形成。
3. 会计准则首先在美国颁布。
二、西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丄 近代会计阶段(15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 特点: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因此近代会计是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对特会计反映的重要内容产生的前提条件会计的发展:低级 咼级 (1)(2)有剩余产品 供养(附带)从事会计管理活动的人员生产社会化一一要求会计成为独立、专门核算的职业 简单 复杂 不完善 石器时代一►奴隶社会—15世纪末 -20 ____逐步完善 世纪50年代—至今萌芽阶段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丄 古代会计阶段(从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至 15世纪末期的会计)特点:发展缓慢,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没有形成独有的专门方法,也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采用单式 簿记,对某一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的工作。
1. 西周时期,“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
「零星算之为“计”“会计”即“月计岁会”总和算之为“会”2. 西汉时期,中国产生“三柱结算法”公式:入一去=余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结余3. 唐宋时期,中国产生“四柱结算法”公式:旧管 +新收=开除+I I I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4. 明末清初,中国创建复式记账法公式:进-缴=存-该收入 支出资产、债务 负债、投资实在i期末结存“龙门账”(二)近代会计(复式簿记运用20C40 年代)定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与监督,为会计主体的内外部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十三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复式记账的萌芽,经过长期的推广、改革与完善,发展成为科学而完备的复式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簿记的基本原理。
一—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89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一一爱丁堡会计师工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标志着会计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而存在。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产生了标准成本会计,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丄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满足内部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管理会计逐渐与传统会计相分离,并形成一个与财务会计相对独立的领域。
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是近代会计发展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标志。
会计工艺的电算化和两个会计新领域的形成,加速了会计发展的进程,被认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结论: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会计的概念和特征1、传统会计的涵义合:聚合、合计、计算、记录言:直言、正确无误,真实无欺曾:增的假借字,增加、增多十:数之具,东西南北四方汇于中央清代的学省焦循对其会计定义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会,总和计算,岁会计,零星计算,月计(记账、算账)2、现代会计的涵义现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通过采用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生产出可靠、相关的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需要的一项管理活动。
3、会计的特征①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注意:还用其他计量尺度,为什么以货币为主?计量单位有:实物量7个、只、辆、吨等; 劳动量7工作年、月、日、时等。
货币量(价值量)7有其特殊作用,因为: (1)衡量其他一切有价物价值的共同尺度;(2)交换的媒介物;(3)价值的储藏物(金属货币);(4)清算债权和债务的支付手段。
因此,以货币作为主要 的、统一的计量单位来进行核算,就成为会计的特点之一。
当然实物量和劳动量两种计量单位在会计核 算中也被应用着,但货币量计量单位是最主要的。
② 以真实、合法的凭证为依据,记录经济活动过程,并明确经济活动的责任。
③ 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的、系统、系统、完整地核算和监督。
会计运用着一系列科学的专门的核算方法,且这些专门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配 合,各有所用,构成一套完整的核算经济活动过程和经营成果的方法体系,有效地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
二.会计的属性(性质)「技术性(自然性):反映生产力的技术与组织的需求,与生产力相联系。
.社会性:反映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与生产关系相联系。
三.会计学及其分支1.含义:是人们在长期会计工作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的专门研究会计原理与方法的 一门应用性学科,它属于管理学科。
2.分支(P6)会计学发展迄今,已发展并分化为许多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
按其从事的领域可分为营利组织会计 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也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营利组织会计又称企业会计。
企业会计按 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分支。
r 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个阶段:记账、算帐、报账 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完整性,连续性和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三)会计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关系④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财务会计 审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也可称为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核算(反映)职能^ 提供会计信息'四个程序: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①实现条件'确认计量(算帐)报告*转换②特点: 2.监督职能输入记录(记账) 输出(报账)系统性。
\经济业务的真实性1财务收支的合法性L 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强制性和严肃性连续性 完整性3.二者关系:辩证统一①监督内容 ②特点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4. 派生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
1、对象相同一一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六要素)2、侧重点不同 会计核算职能侧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会计管理职能侧重监督3、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反映职能是监督职能的基础。
监督职能是反映职能的保证。
二.会计的目标1.会计目标:设置会计的目的与要求厂决策有用观:强调反映信息及时相关性3.两种学术观点I 受托责任观:强调反映信息可靠性2月新修订的基本准则对会计目标的定位: “企业会计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的信息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这一定位体现了我国的财务会计既重视决策有用,又重视受托责任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