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技术提高再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同伴教育在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研究进展

同伴教育在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2-01T08:56:57.2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2期作者:吕蒙王欲晓钱娟娟[导读]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共识,但是相关研究以及实践经验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吕蒙王欲晓钱娟娟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0040【摘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共识,但是相关研究以及实践经验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众多,其中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同伴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对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其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分析了同伴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母乳喂养;同伴教育;喂养率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食物,通过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保护其免受疾病侵袭,也能够促进婴儿发育,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母乳喂养对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也有重要作用。
而在维持患者健康,促进其及早康复中,同伴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个研究也显示同伴教育与母乳喂养具有相关性。
因此需要选择同伴教育对孕产妇展开健康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
1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母乳喂养启动和持续的因素较多,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产妇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1]。
1.1 产妇自身因素产妇自身健康状况不佳,如产后严重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等,若进行母乳喂养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部分产妇也存在乳头凹陷、乳头平坦等乳房问题,婴儿无法正常吸吮,会加重喂养困难。
对于大多初产妇而言,因未有过生育经验,对哺乳相关知识掌握甚少,同时母乳喂养信心缺乏等,所以会导致其放弃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时间过迟,效果不佳[2]。
1.2 社会因素亲人朋友对于母乳喂养的态度及行为,会对产妇喂养的信念、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容易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混合喂养的情况,导致母乳喂养率不高。
另外医护人员对产妇的专业性宣教与支持也会影响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和行为[3]。
产妇产后哺乳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研究

产妇产后哺乳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研究摘要:母乳是最适合喂养小儿的天然健康饮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钙磷比例适宜,维生素含量多,蛋白质和脂肪易于消化吸收,并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份,有利于双方沟通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且对母亲产后复原有帮助。
产妇可通过科学的方式为哺乳创造条件,有条件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及注意事宜,保证小儿健康的生长发育。
本文旨在探讨产妇产后哺乳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产后哺乳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产妇产后恢复的关键环节。
在我国,产后哺乳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存在很多哺乳不当的问题。
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哺乳指导,可以提高产后哺乳率,促进乳汁分泌,预防新生儿喂养问题,从而保障母婴健康。
本文分析了产妇产后哺乳指导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母婴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产后哺乳;哺乳指导;母婴健康;喂养问题;乳汁分泌引言产后哺乳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产妇产后恢复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产后哺乳的比例并不高,而且存在很多哺乳不当的问题。
为了提高产后哺乳率,普及正确的哺乳观念和技巧,产妇产后哺乳指导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产妇产后哺乳指导的研究,探讨其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一、产妇产后哺乳指导的重要性在我国,尽管社会各界对于母乳喂养的推广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产后哺乳率仍然普遍较低。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庭和个人认为奶粉喂养更为方便和卫生,另一方面,产妇对哺乳知识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
因此,产后哺乳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后哺乳指导,可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哺乳观念,了解哺乳的重要性。
事实上,母乳喂养不仅对新生儿健康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对产妇的身心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增强其抵抗力,预防感染。
而哺乳过程中,子宫的收缩有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降低产后并发症的风险。
观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在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中的作用影响郭婧

观察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在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中的作用影响郭婧发布时间:2023-06-07T04:38:33.358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郭婧[导读] 目的:探析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在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06月到2022年0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合计98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49)。
对照组产妇开展常规的产后护理,实验组产妇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比两组恢复情况。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637000摘要:目的:探析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在促进早期母乳喂养成功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21年06月到2022年0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合计98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9)和实验组(n=49)。
对照组产妇开展常规的产后护理,实验组产妇应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比两组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产妇接受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干预后,和对照组产妇相比较,泌乳始动时间更短、子宫底高度更低、恶露量更少,整体预后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更高,产妇产后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科产后康复过程中积极使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进行干预的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促进产妇的康复、优化新生儿情况、降低各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低频脉冲电治疗仪;产科;康复;预后满意度;催乳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eutic apparatus in promoting the success of early breast feeding. Methods: June 2021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period. A total of 98 cases of parturient women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included as observation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9)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49). The control group of puerpera to carry out routine postpartum car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puerpera to apply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eutic instrument, compare th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parturients receiving low 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y instrument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arturients, lactation start time is shorter, uterine floor height is lower, lochia amount is less, the overall prognosis satisfaction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and neonatal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in obstetrics, the active use of 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y instrument has the exact effect of interven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breastfeeding,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mother, optimize the condition of the newbor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rious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has a high clinical value,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low-frequency pulse electrotherapeutic apparatus; Obstetrics department; Rehabilitation; Prognosis satisfaction; lactation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安全的食品,是保障新生儿成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
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疗效分析

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疗效分析【摘要】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疗法通过按摩促进乳房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加速乳腺通畅,提高乳汁分泌量,有利于母乳喂养。
本文通过对产后乳房按摩的原理、方法、作用机制、实践应用以及效果评价的分析,探讨了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催乳的有效性。
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认为产后乳房按摩在催乳护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有助于提升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和幸福感。
建议在产后催乳护理中加强对乳房按摩的应用,以提高产妇的催乳效果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关键词】产后乳房按摩、促进催乳、产妇护理、疗效分析、作用机制、实践应用、效果评价、重要性、未来发展、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后乳房按摩在促进产妇催乳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产后乳房按摩的方法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产后乳房按摩的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疗效,为产后乳房按摩在催乳护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产后乳房按摩的原理、方法、作用机制、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价,结合文献综述和实践经验,总结产后乳房按摩在促进产妇催乳中的重要性,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产后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妇催乳的护理疗效,通过系统性地分析产后乳房按摩的原理、方法、作用机制、实践应用及效果评价,进一步揭示产后乳房按摩在促进产妇催乳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产后催乳护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提高产后催乳效果和促进产妇康复健康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产后乳房按摩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产后乳房按摩在催乳护理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促进产妇催乳效果的提高和产后催乳护理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产后妇女的产后康复和健康提供有效的护理保障。
产后康复仪在促进产妇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产后康复仪在促进产妇康复中的临床研究作者:谢晓琴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7-0081-01【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产后泌乳、尿潴留及排气情况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120例为实验组,1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产后应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自然恢复。
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产后乳汁分泌量增加、尿潴留减轻、排气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关键词】产后康复仪;泌乳;尿潴留;排气产妇生产的过程是一痛苦和消耗大量体力的过程,产后往往会出现乳汁瘀积、尿潴留及胃肠功能不适等并发症,造成产妇产后康复困难。
为帮助产妇产后康复,我科采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后,产妇产后提前泌乳、泌乳量增加,胃肠功能不适减轻、排气时间提前,尿潴留情况明显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0年3月住院产妇240例,均为初产、单胎产妇,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产妇年龄均为20~35岁之间,产后均实施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和产后康复指导。
1.2治疗方法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
实验组产妇经同意后,在产后2天内,开始使用康复治疗仪,每次20-40 min,2次/天,两次治疗时间需间隔6 h以上。
产妇采取仰卧位,将2条专用电极分别与4条连接线插牢,去掉皮肤电极上的塑料保护膜,在治疗片上均匀的涂上耦合剂。
1.2.1催乳治疗于产后6~8h开始,治疗前清洁局部皮肤,用生理盐水湿纱布放置于双侧乳头周围,将治疗片置于纱布上紧贴局部,露出乳头,外用固定带加压, 调节强度在150~ 180 Hz左右,待适应后,稍上调至200 Hz,连续刺激20min。
1.2.2治疗产后尿潴留和促进产后排气将电极治疗片放置于耻骨联合上方及骶尾部各1片,使用固定带固定,从低至高增大治疗强度至180~200Hz,连续刺激20min。
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研究

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开展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通乳后48h泌乳量以及产后72h母乳喂养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后乳汁初始分泌时间<24h、24h~48h、49-72h、>72h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通乳后48h泌乳量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72h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能够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乳房穴位;膀胱经;按摩;产后泌乳;纯母乳喂养率产后缺乳在产科较为常见,乳汁是喂养新生儿的重要营养来源,缺乳后新生儿喂养不能得到满足会出现啼哭、体重增长缓慢或停滞、高发病理性黄疸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产妇身体的恢复[1]。
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几年,中医按摩在促进产后泌乳和恢复中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
我院针对产妇产后实际情况结合多年中医护理经验实施了乳房穴位配合膀胱经按摩,效果令人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400例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200例。
观察组年龄为21~36岁,平均(28.64±3.13)岁,分娩孕周37~42周,平均(39.12±1.42)周,分娩方式:顺产127例、剖宫产73例;对照组年龄为21~37岁,平均(28.77±3.25)岁,分娩孕周37~42周,平均(39.31±1.33)周,分娩方式:顺产115例、剖宫产85例。
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术后母乳喂养效果分析论文

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术后的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手段对提高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与作用。
方法将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100名产妇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促进母乳分泌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仅接受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
分析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母乳喂养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初动时间及母乳量使婴儿饱腹感的时间与对照组产妇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产妇接受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宣传母乳喂养方法,产妇平卧6小时后,由护士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婴同室,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鼓励产妇按需哺乳,术后6小时开始进食清淡流食。
122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促进母乳分泌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加强产前健康知识尤其是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使产妇做好母乳喂养的心理准备,可实行术前喂奶体位的模拟训练,并向产妇解释剖宫产所用的药物通过母体的代谢不会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树立产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信心;②术后除了密切观察产妇的病情变化外,由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的正确哺乳方法,产后30分钟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与婴儿尽早进行皮肤接触与吸吮练习,每次可持续20-30分钟,并向产妇解释婴儿早吸吮可训练婴儿的吸吮能力,使其适应母亲乳头,且有助于泌乳素的分泌;③术后第一天在产妇完成输液后,拔除尿管,协助产妇自行排尿,鼓励产妇多下床活动,解释目的为促进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利于产后康复;④鼓励产妇术后6小时进食流质食物,加强营养支持,促进乳汁分泌,建议产妇多进食促进泌乳素分泌的汤汁,并保持充足的睡眠,当泌乳量达到一定要求时可恢复普食;⑤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增强母子情感,如亲吻、说话、抚摸等,协助产妇以正确的方法按摩乳房,对乳房进行热敷与挤奶;⑥由护理人员疏通产妇乳腺管,当产妇乳房无瘪而软的现象时,护理人员将乳房托起,拇指与食指适当用力捏挤出乳汁,鼓励产妇做到勤哺乳,每次哺乳前用温水擦拭乳头及乳房,有利于乳腺管的疏通。
提高在院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 (1)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三:过度依赖医务人员
验证方法
在院产妇家属现场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经调查在院50名产妇家属,发现产妇家属需要医务人员帮助、指导 的为45名,占90%,但通过住院期间护士进行母乳喂养的宣教以及一 对一的母乳喂养姿势指导,产妇出院时超过80%的产妇及家属均能掌 握母乳喂养的相关技巧,并不过度依赖医务人员。因此,家属过度依 赖医务人员为非要因。
调查人:王红娟 刘慧 地点:妇产科 时间: 2015月3月
六、要因确认
验证五:护士人员不足
验证方法
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调查
验证过程
论证:统计我科2015年1-10月住院人数,平均每日住院在30人,目前我科取 证护士为22名,除去门诊护士,在岗人员为21人,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母婴 同室床护比1:0.6的要求,目前我科母婴同室床护比大于1:0.6的床护比要求, 所以护士人员不足为非要因。
因素 人数
200人 百分比
产妇因素
56 28%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58
54
29%
27%
社会因素 其他
26
6
13%
3%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医务人员因素 社会因素 其他因素
五、原因分析
纯
产妇因素
家属因素
母
乳
乳头扁平、凹陷
喂
乳量不足
年轻护士母乳喂 养掌握不全
医务人员因素
过度依赖 医务人员
护士工作量大
纯母 乳喂
994
医学指征人数
8 6 5 8 5 6 10 7 5 6 5 7
78
符合条件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康复技术提高再次母乳喂养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6-02-24T13:34:23.72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作者:徐颖华李荣华左妍
[导读] 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天然的也是最理想的喂哺方式,母乳有对子代、母亲、及家庭与社会有诸多好处。
徐颖华李荣华左妍河北省邢台县中心医院产后康复中心河北邢台054000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曾经有母乳喂养失败,而再次妊娠分娩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保证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产科住院分娩产妇乳汁分泌量少或无不能满足新生儿需求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为能按时、按疗程行产后康复仪治疗及手法按摩治疗;对照组为不能坚持行产后康复仪及手法按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2~3个疗程综合治疗后泌乳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P<0.05).结论普林格尔治疗仪配合手法按摩方法能有效提高再次母乳喂养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7-0
2
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儿天然的也是最理想的喂哺方式,母乳有对子代、母亲、及家庭与社会有诸多好处[1],非医学指征下是任何奶制品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和保护纯母乳喂养,有些经产妇在经过一次母乳喂养失败后,再次分娩后出现泌乳不足现象,难免会对催乳及母乳喂养失去信心,如何帮助这些产妇成功实施母乳喂养,除了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树立母乳喂养自信心等基础方法外,我院自2014年4月开始着手用普林格尔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应用于临床,用于再次产后泌乳不足产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顺产和剖宫产产均在备选之内)经产妇562例,除妊娠合并重大疾病、产后大出血、贫血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岁,分娩孕周在37+2周~41+2周,平均39+1周左右,纳选经产妇均有前次产后乳汁量少甚至渐无,传统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改用奶粉喂哺新生儿,所选经产妇年龄、孕周及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将562例经产妇按平等自愿原则随机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按时、按疗程行康复仪治疗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未按时、按疗程行此治疗,只是间断治疗或行一、两次治疗.
1.2方法基本原则: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保证睡眠和休息、营养膳食等.泌乳不足评分标准按:1分乳房软无乳汁分泌,按摩挤乳房仅有少许淡清质乳汁,2分乳房略发胀感,按摩挤乳房有乳汁分泌,质乳白量生儿的需要,且哺乳时可听到新生儿吞咽声.
1.3采用普林康复进行催乳治疗,连接电源打开治疗仪调到治疗平面,将两只乳腺专用治疗罩涂有耦合剂面与乳房皮肤紧密接触,产妇双手轻压双乳调整治疗能量,由小逐渐增大,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能量为适,时间常规定为20分钟,治疗结束后辅以手法按摩5分钟,并鼓励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每疗程7天,一般2个疗程效果最佳.
1.4将观察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经产妇及新生儿一般生命体征良好,基本情况相似,病例为随机抽取,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研究对象随访及时.2.2观察组产妇经普林格尔治疗仪及手法辅助治疗,七天后,泌乳量明显增加,成功率28%,对照组15% ,十四天以后泌乳量增多成功64%,对照组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产妇泌乳情况分析比较如下。
3讨论
母乳是大自然赐予新生儿最天然、最宝贵的食物,是胎儿与母亲亲密接触自宫腔脱离母亲身体后的延续,母乳喂养具有任何食品都无法比拟的优点,对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与母亲产后身体恢复,对节约喂养成本、方便等家庭与社会都要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基金会倡导和保护、促进、支持母乳喂养.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步进展,包括各种理疗形式、中医中药以及综合护理形式的产后延伸服务得以多方面的研究和应用[2-3].初次母乳喂养失败的产妇,多由于首次的心理阴影,以及针灸、中药口服及手法催乳等治疗痛苦感,比正常喂哺过的产妇更容易出现母乳不足的现象.孕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与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4].除此之外,对于首次母乳喂养失败原因的总结,主要是乳头条件差、生理性涨奶不适、遗传因素、营养不良以及个体差异等[5]. 本研究针对曾有过母乳喂养失败,而再次产后出现泌乳不足现象,采用治疗仪发射电磁波,深达皮下10厘米,作用于组织细胞,通过影响细胞内电解质浓度,使细胞膜表面产生峰电位,从而细胞兴奋并向邻近细胞传导,电磁波及运动模式作用于乳房,改善乳房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助乳腺管扩张,并模拟婴儿吸允乳头的动作给与产妇乳头刺激,产妇体内大量的分泌泌乳素起促进乳汁分泌的作用,与手法相结合治疗改善乳汁分泌量少,以满足新生儿所需.我院自2014年开展产后康复以来,专门对此类产妇进行探索式综合治疗,首先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食用富含蛋白、维生素、纤维饮食,个别结合中药催乳汁饮用,并给予心理辅导树立母乳喂养自信心,减轻产妇紧张与焦虑的心理,再辅以普林格尔治疗仪及手法按摩乳房,在治疗过程中始终坚持无创原则,产妇不会感到痛苦,通过对照治疗发现该治疗方法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增加泌乳量,比起传统的治疗方法更易使产妇接受,从而保障了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关美芹,王艳英.普林格尔治疗仪在产后催乳中的应用[j].医学与实践,2哦2,25(15):1925. [2] NeifertMR.Returningtobreast—feedingClinical[J].ObstetGynecol,[ 1980,23(4):1061.3]王)淑:敏.加强母乳喂养管理,提高母乳喂养质
量.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 [ 143.4] 谭晓燕,谭玲,陶成珊,等.产后恢复治疗仪改善产后哺乳困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6,21(3):330-332. [5] 徐月春.探讨产科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ClinicalJournal,2009,[ 18(18):12.6] 纪若思,朱丽萍,华嘉增.母乳喂养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