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
李哲贤先生的《我要结果》这本书,读了之后让我真是受益非浅,这本书改变了我对问题一贯的看法,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问题的本身。
我从中体会到书中讲到的思想、理念和标准确实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们每天忙着工作,却很少去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真正有意义、有效率,很少去探究是在完成任务还是在做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有时把目标或者是过程与结果混为一谈,对此书中提出了七个凡是的理论:凡是工作,必有目标;凡是目标,必有计划;凡是计划,必有执行;凡是执行,必有结果;凡是结果,必有责任;凡是责任,必有检查;凡是检查,必有奖赏。
从七个凡是,我深刻理解到了作为公司的员工,我们不仅要认真对待工作,还要学会承担、担当,从各个方面认真高质量的完成我们所做的工作,工作的时间越久越是赞同书中的观点,只有每个人提供一个又一个的完美的结果才能达成目标,只有不断地达成个人的目标,才能达成公司的目标,才能凸显我们个人的价值,才能证明我们个人的能力,也才能维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如果没有公司的运营发展,我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个人的梦想就永远没有办法实现。
通过《我要结果》这本书的阅读,还让我懂得了态度决定一切,在工作中我们要有一个认认真真的态度,不能因为自己有了点学历、有了点经验,就对一些平常的事不屑一顾了。
大有非大事难以显英雄本色的样子。
海尔的张瑞敏曾说过“什么是不简单? 能够把简单的事干千百遍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世界上的事情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才可能换来成功。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叫的书,读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书里一直在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在一家小公司实习,老板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去联系一家供应商,谈一个合作项目。
这对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既兴奋又紧张。
我满心欢喜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表现,让老板对我刮目相看。
我先是在网上搜索了一堆关于这家供应商的资料,了解他们的产品、口碑、市场份额等等。
然后,我精心准备了一份合作方案,自认为做得完美无缺。
接着,我就信心满满地给供应商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冷漠,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我们公司的优势和合作的美好前景。
可对方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只是嗯嗯啊啊地应付着我。
我心里有点着急了,但还是强装镇定,继续努力说服他。
挂了电话,我觉得情况不太妙。
但我没有放弃,又发了一封详细的邮件给他,把合作方案里的重点内容又强调了一遍。
可等了一天,两天,三天……依然没有回复。
这时候我开始慌了,老板交给我的任务,我可不能搞砸啊!我决定亲自跑一趟供应商的公司。
那天,天气特别热,我挤着公交,一路颠簸着到了他们公司。
到了前台,我说明来意,等了好久才见到负责人。
我赶紧满脸堆笑,递上资料,又开始从头说起我们的合作计划。
这负责人一边听,一边翻看着资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说了半天,他终于开口了:“你们的方案看起来还行,但是价格方面,我们还需要再考虑考虑。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凉,价格可是我最没有把握的部分啊。
我又跟他解释了半天,说我们的价格已经很优惠了,性价比很高。
可他就是不松口,说要回去和团队商量商量。
从供应商公司出来,我整个人都蔫了。
这可怎么办?回去怎么跟老板交代?我一路上都在想办法,脑子都快炸了。
回到公司,我硬着头皮跟老板汇报了情况。
老板听了,脸色不太好看,说:“我不要听过程,我只要结果!你什么时候能把这个合作谈下来?”我低着头,不敢看老板的眼睛,心里特别委屈,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啊。
《我要结果》第二章读后感

《我要结果》第二章读后感这一章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扎心”啊。
它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很多时候都在自欺欺人。
比如说,我们总是强调自己做了多少努力,付出了多少辛苦,就好像这些努力本身就是功劳。
但实际上呢,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没有结果的努力就像是在黑暗中朝着错误方向奔跑的人,跑得再快也没有用。
就像我自己有时候忙忙碌碌地做了一堆事,最后却没什么实际成果,还自我安慰说“我尽力了”,现在想想,这不过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书中提到把任务和结果区分开来,这可太重要了。
任务只是过程中的一个个步骤,而结果才是我们真正要的东西。
我突然就想到我们平常组队做项目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说“我把我的部分任务完成了”,可是如果他完成的任务并没有对整个项目的最终结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那这个任务完成得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就好比一个厨师说他把菜切好了,锅也烧热了,但是最后却没做出一道能吃的菜,这肯定不行啊。
而且这一章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老是抱着一种“差不多”的心态。
做事情如果总是差那么一点才到结果,那和没做其实没太大区别。
比如说考试的时候,差几分及格,那就是不及格,没有人会因为你离及格只差几分就给你发个及格证书。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想要赚钱,差一点没达到目标金额,那你还是没赚到你想要的钱。
这种对结果的精准要求,让我觉得自己以前真的是太散漫了。
还有一点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结果是要用来交换的。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像是在做一场又一场的交易。
我们用自己的成果去换取我们想要的东西,可能是金钱、荣誉或者是别人的认可。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好的结果,就像拿着空口袋去市场一样,什么都换不到。
这就促使我要更加重视结果,把每一次做事都当成是一场重要的交易,得拿出真正有价值的结果来才行。
总之呢,读了这第二章,我就像是重新校准了自己的做事准则。
不能再盲目地埋头苦干,得时刻盯着结果这个目标,把每一个努力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样才能在这个讲究效率和价值的世界里立足。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我要结果》的书,感触颇深呐。
书里一直在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家小公司实习,被分配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颇具挑战性的任务——组织一场客户答谢会。
接到任务的时候,我那叫一个信心满满,心里想着不就是一场答谢会嘛,能有多难。
于是乎,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筹备工作。
先是确定了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就着手准备活动的流程和节目安排。
我精心策划了每一个环节,从开场的致辞,到中间的互动游戏,再到最后的抽奖环节,我觉得自己考虑得那是相当周全。
为了让活动更有氛围,我还特意挑选了一些漂亮的装饰和鲜花,把活动现场布置得美美的。
我满心欢喜地觉得,这一定会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活动。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狠狠的一击。
活动当天,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了。
先是音响设备出了故障,声音时有时无,这让主持人的讲话变得断断续续,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然后是准备的互动游戏,因为规则没有讲清楚,导致客户们参与度不高,场面冷冷清清。
最糟糕的是,抽奖环节的抽奖箱居然被我忘在了办公室,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去取了。
看着这一片混乱的场面,我整个人都懵了。
我原本以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可事实却是惨不忍睹。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我要结果”这四个字的含义。
结果,不是你做了多少工作,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你最终呈现出来的、能够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就像这场答谢会,不管我之前策划得多么用心,准备得多么充分,如果最终呈现给客户的是一场糟糕的活动,那么一切都是白搭。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我发现自己在筹备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追求过程的完美,却忽略了对结果的把控。
我没有提前检查音响设备是否正常,没有对互动游戏进行预演,也没有再三确认抽奖环节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
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努力”中,却没有想到这些“努力”如果不能转化为一个好的结果,那都是毫无意义的。
经过这次的教训,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我要结果”。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我要结果》的书,读完之后感触颇深呐。
书里一直在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这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是去年夏天的时候,公司接了一个大项目,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一款新软件的开发。
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一开始,大家热情高涨,每天都在会议室里激烈地讨论方案,制定计划。
那场面,简直就像是一群即将上战场的战士在谋划战略。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我们团队里有个叫小李的同事,人特别聪明,想法也很多。
每次讨论的时候,他总能提出一堆新奇的点子,大家一开始都觉得他特别厉害。
但是,到了实际干活的时候,他就开始掉链子了。
他总是沉迷于完善那些看似完美的方案,却很少真正动手去写代码。
我跟他说:“小李,咱先别想那么多,先把东西做出来再说。
”他总是回答:“这可不行,方案不完美,做出来也是次品。
”还有小王,工作态度倒是挺认真的,每天都在电脑前忙忙碌碌。
可到了检查进度的时候,才发现他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无用功,根本不符合项目的需求。
我问他:“小王,你做之前怎么不先跟大家沟通清楚需求呢?”他一脸委屈地说:“我以为我理解对了呀。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项目的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
老板着急了,把我们召集到一起开会,大发雷霆:“我不要听你们的借口,我只要结果!两个月后,客户要看到能用的软件,不是你们的一堆理由!”会后,我也陷入了沉思。
我意识到,我们一直以来都太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结果。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却没有真正朝着能交付软件的这个结果去使劲儿。
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
我把大家重新分组,明确每个人的具体任务和交付时间。
对于小李,我跟他说:“你的点子很好,但咱得先做出来,有问题再调整。
”对于小王,我则让他每次动手前,先跟相关人员确认清楚需求。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的方向清晰了很多。
不再有人空谈想法,而是实实在在地干活。
小李也不再纠结于方案的完美,先做出了一个初步的版本。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各种事务,却很少停下来思考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我读完《我要结果》这本书,心中涌起了许多的感悟。
这本书开篇就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观点:“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和生活经历。
我们总是容易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要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就万事大吉。
然而,真正的价值在于结果,只有结果才能证明我们的努力是有意义的。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能会为了一个项目加班加点,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自认为已经很努力地完成了任务。
但如果最终这个项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为公司带来实际的收益,那么我们的努力其实并没有真正产生价值。
这就像是一场考试,无论我们在考场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最终的分数才是衡量我们成绩的标准。
书中还强调了“心态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
一个积极的心态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而消极的心态则会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回想自己在面对困难时,有时候会因为害怕失败而犹豫不决,甚至选择逃避。
这种心态不仅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也让我无法取得理想的结果。
要想获得好的结果,就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
没有清晰的目标,我们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没有灯塔的指引,容易迷失方向。
在制定目标时,不仅要具体、可衡量,还要有时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计划地去执行,并且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同时,责任意识也是取得结果的关键因素。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如果有人逃避责任,或者对工作敷衍了事,那么整个团队的结果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地去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
另外,书中提到的“行动是通向结果的必经之路”让我深有感触。
很多时候,我们有了好的想法和计划,却因为拖延或者犹豫不决而没有付诸行动。
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落地,也只是空中楼阁。
只有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从而达到预期的结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将书中的理念与自己的生活进行对照。
我要结果第六章节读后感

我要结果第六章节读后感篇一我要结果第六章节读后感读了《我要结果》的第六章节,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呐!这一章就像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我心上。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本书的一个章节嘛,能有多大威力?但对我来说,还真就不一样!这章节里讲的那些关于结果导向的事儿,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
以前的我,总觉得只要努力了,过程精彩就行,结果啥的,顺其自然。
可现在想想,这不是在给自己的不全力以赴找借口吗?我觉得,没有结果的努力,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最后啥也捞不着。
就拿我学习来说吧,每天熬夜看书,做一堆练习题,看似很努力,可考试成绩一出来,傻眼了!这难道不是因为我只注重过程,没有真正奔着那个好成绩的结果去吗?也许有人会反驳我,说过程中也能学到东西呀。
是,我不否认,但没有好结果来证明,谁知道你到底学到了几分几毫?这章节里还说,要为结果负责。
这可把我难住了,负责?我能负得起吗?我开始怀疑自己。
但转念一想,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可能我努力一把,真就能把那个想要的结果给拿下呢!这一路读下来,我心里一会儿斗志昂扬,一会儿又垂头丧气,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哎呀,反正这第六章节让我明白了,想要有出息,就得死磕结果,别给自己找那些有的没的借口!你们觉得呢?篇二我要结果第六章节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读完了《我要结果》的第六章节,这感觉,真是一言难尽啊!一翻开这章节,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黑洞,把我整个人都吸了进去。
这章里反复强调的“结果”二字,像紧箍咒一样在我脑袋里不停转悠。
我不禁问自己:“我一直追求的,真的是结果吗?”也许在某些时候,我只是在享受那个看似努力的过程,自我感动罢了。
就好比我参加比赛,花了大量时间准备,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可最后没有拿到好名次。
难道能说我没有遗憾?能说我不在乎结果?我觉得不能!没有好结果,之前的付出不都白费了?不过,话说回来,追求结果的路上,压力那可不是一般的大。
有时候我都想,干脆放弃算了,爱咋咋的。
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读后感《我要结果》读后感。
《我要结果》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约翰·帕特里克·莱根所著的心理学类书籍,该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结果导向思维方式的故事。
作者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揭示了结果导向思维对于成功和幸福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主人公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逐渐摆脱了消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一个积极、乐观并且注重结果的人。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只有拥有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取得成功并获得幸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结果导向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困难往往会让我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想法。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拥有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困难,不断地努力和追求目标,最终取得成功。
同时,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也能够让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在过去的生活中,我常常会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对困难和挑战感到沮丧和无力。
然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开始更加注重结果,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发现自己变得更加乐观、自信,并且取得了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总的来说,《我要结果》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之处。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改变自己,拥有更加积极和乐观的思维方式,追求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受到启发,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要结果》读后感
当我看到《我要结果》这本书时,我心里充满了好奇。
很想一读为快。
但当听说书中讲: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时,我对此书充满了反感和抵触。
我想:如果只要结果,不要过程,那这个社会将会是一个充满你死我活的斗争的社会,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景象!细读下来,原来如此!
书的第一章详细讲解四大思维,商业本质是交换,职场本质是结果。
我们大多数人都的观念就是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有没有达到所要的结果无所谓。
正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是,本书的观念是:必须达到结果,没有结果,就没有一切。
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颠覆,只有功劳,不讲苦劳;只要结果,不管过程。
这无疑是一种有效且高效的行事方式。
最重要的就是改变我们的观念,做事一定要最终的结果。
在读书的时候,我多次意识到,我自己就总是犯“做任务而非结果”的错误。
这是今后在做事时必须牢记并改变的。
但我们也决不能断章取义,为了结果而做出伤害其他人和物的事。
第二章从意愿出发,为了达到结果,我们该拥有怎样的心态呢?----“不是想要,而是一定要!”只有下定了达到结果的决心,才能确保结果的完成。
否则就总能给自己找到理由、借口。
这也是对我“顺其自然”、“尽力而无悔”的彻底颠覆。
生活中的我再也不能重复以前的错误了。
最后我只想说:《我要结果》这本书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