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神州6号2

合集下载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太空探索的伟大历程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太空探索的伟大历程

神州四号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飞船、神 舟二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飞行试验成功 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 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 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 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神州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 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 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 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 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 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 空的国家。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 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 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 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 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 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 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神州二号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 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 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按预定计 划,在太空飞行了6天零18小时/108圈。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 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 功着陆。
神舟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 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 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30分在酒 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 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 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在发射点火十 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 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 跟踪测控,同时,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 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神州1-7号发射时间

神州1-7号发射时间

神舟系列飞船名称发射时间发射地点返回时间神舟1号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神舟2号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神舟3号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2年4月1日16时51分神舟4号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神舟5号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神舟6号2005年10月12日09时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神舟7号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

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

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2005年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从酒泉发射升空.5日后返回.2003年10月15日四子王旗---神舟草原行神舟飞船(1号--6号)成功回收降落于我们家乡的草原上,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色彩。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航空大事记: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

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

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於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

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

但是,由於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1982年10月16日,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一、引言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就充满了无尽的渴望。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始终承载着民族的梦想与希望。

从古代的观星、制历,到现代的航天科技,我国航天事业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本文将简要回顾中国航天发展史,展现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辉煌历程。

二、古代航天探索1.天文观测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夏朝,我国就有了关于天文现象的记载。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天象,为农业生产、国家政治、军事征战等活动提供依据。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古代天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制历历法是我国古代航天探索的重要成果之一。

从夏朝的《夏小正》,到战国时期的《石氏星经》,再到汉代的《太初历》,我国古代历法不断发展完善。

唐代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3.火药与火箭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航天事业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得到广泛应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

明代,我国火箭技术传入欧洲,对世界航天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航天事业起步1.航天机构成立1956年,我国成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标志着现代航天事业的起步。

钱学森、任新民等一批科学家投身航天事业,为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这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

3.返回式卫星与载人航天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英雄。

四、航天事业快速发展1.深空探测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月面软着陆。

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

2.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我国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

中国历代神舟、天宫简介(2018.2.1)

中国历代神舟、天宫简介(2018.2.1)

中国历代神舟、天宫简介
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史性突破、即第一步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

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

发射神舟六号,即标志着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试验。

2018年2月1日。

神舟系列飞船全记录(神一到神十)

神舟系列飞船全记录(神一到神十)
神州九号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航天员:杨利伟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刘洋
性别: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
刘洋
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在神九任务飞行乘组中,主要负责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

神州一到十号发射时间

神州一到十号发射时间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由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发射。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神州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神州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09时整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神州五号首次将飞行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于10月16日06时28分成功返回。

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神舟六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09:00: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天空,于2005年10月17日返回地面,成功飞行115小时。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发射地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火箭返回着陆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飞行时间:68小时27分钟。

飞行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其中翟志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发射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神州八号升空后2天,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神舟九号发射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返回时间: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神州九号完成两次太空交会对接,第一次为自动交会对接,第二次由航天员刘旺手动控制完成。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

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神州一到神州十五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一系列飞船任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和作业能力。

以下是对神州一到神州十五的简介。

神州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

神州一号是一次无人飞行任务,主要目的是进行飞行测试,验证航天器的性能和货物运输能力。

神州二号于2001年1月发射,是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神州二号搭载了两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这次飞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有人飞行的验证,验证了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和作业能力。

神州三号是中国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于2002年3月发射。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三号飞行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载人飞船在太空中的长时间作业能力,并展开空间科学和生命科学实验。

神州四号于2002年12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三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两名航天员,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四号在太空中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探索太空环境中的物理和生物特性。

神州五号是中国第四次载人飞行任务,于2003年10月发射。

神州五号搭载了一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太空科学实验和载人飞行技术的进一步验证。

神州六号于2005年10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五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两名航天员,并成功完成了飞行任务。

神州六号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载人飞行技术,开展航天生物医学实验和空间环境物理实验。

神州七号于2008年9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六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并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神州七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航天员太空行走技术和从航天器外部进行航天器维修的能力。

神州八号于2011年9月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的第七次飞行任务。

此次任务搭载了三名航天员,成功执行了飞行任务,并进行了首次太空交会与对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号系列飞船之一。 神舟六号” 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 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 “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 仍为推进舱、返回舱、 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 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 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 任务的载人飞船。 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 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243次太空飞行 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费俊龙
聂海胜
神舟六号飞船( Shenzhouspaceship) 神舟六号飞船( Shenzhou-VI manned spaceship)于北京 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日上午9:00 时间(UTC+8)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在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心发射升空, 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预计飞行时间为5 先在轨道倾角42.4 42.4度 近地点高度200 预计飞行时间为5天。先在轨道倾角42.4度、近地点高度200 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实施变轨 公里、远地点高度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 347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 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 343公里的圆轨道 90分钟 后,进入343公里的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 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
出舱
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3时44分,太空船 2005年10月17日凌晨3 44分 日凌晨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 45分 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并在3时45分, 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 飞船的发动机成功点火,开始回航。在4 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时07分飞船推进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 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返回舱自行重返地球。 2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是 名太空人在太空逗留了115.5小时, 115.5小时 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 神舟五号太空船飞行时间的5倍多,创造 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 中国人在太空逗留最长的时间,圆满结 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 束中国首次「多人多天」特点的太空旅 程。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一起当选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 奖辞: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 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 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 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技术改进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 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 40余台设备和 船的设备达到600 软件82 82个 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10万余件 110项技术改进 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做出了四个方面110项技术改进。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 围绕两人多天任务的改进:食品柜得到真正使用,通过水箱和单独 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 冷凝水箱, 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 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80%以下 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 热装置和餐具等 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 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 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 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 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温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 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 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 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对航天员的坐椅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 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 使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可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研制成功了返回舱 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 动检测装置 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 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持续性改进: 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 100倍 持续性改进:“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 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 10倍以上 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
航天员在太空中一个筋斗,就是 多公里, 航天员在太空中一个筋斗,就是350多公里,这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出 多公里 租汽车司机一天的行程。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看到了76 76次日 租汽车司机一天的行程。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看到了76次日 起日落,日行程675664公里。 公里。 起日落,日行程 公里 航天员费俊龙: 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航天员费俊龙:“我们互相选择了对方。我们在一起很愉快。” 航天员聂海胜: 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航天员聂海胜:“信心来自彼此的默契。”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一个重大成就 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现在,飞船、 在于,用十几年时间培养了一支新的航天人才队伍。现在,飞船、火 箭队伍中35岁以下的人已经占 %。这支队伍是在载人航天工程这个 岁以下的人已经占80%。 箭队伍中 岁以下的人已经占 %。这支队伍是在载人航天工程这个 高度严格的环境和伟大的精神氛围培育中成长起来的。 高度严格的环境和伟大的精神氛围培育中成长起来的。把担子交给他 我们这代人很放心。 们,我们这代人很放心。” 神舟六号各系统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 神舟六号各系统出现了一张张新面孔。神舟五号七大系统总指挥、总 设计师平均年龄53.6岁,神舟六号为 设计师平均年龄 岁 神舟六号为48.7岁,平均年龄下降了5岁。 岁 平均年龄下降了5 (用领导的岁数来当神舟六号年龄) 用领导的岁数来当神舟六号年龄) 用领导的岁数来当神舟旅,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了中国载人 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 航天史上行程最远的人,而且在太空中创造了一项又一 项的记录:首次多人遨游太空 项的记录:
首次多天空间飞行 首次进行空间实验 首次进行飞船轨道维持 首次飞行达325 325万公里 首次飞行达325万公里 首次太空穿脱航天服 首次在太空吃上热食 首次启用太空睡袋 首次设置大小便收集装置 首次全面启动环控生保系统 首次增加火箭安全机构 首次安装了摄像头 首次启用副着陆场 首次启动图像传输设备 首次使用新雷达 首次全程直播载人发射
• 实验用途 • 一些鸡蛋、蚕卵和云南普洱茶 一些鸡蛋、 将随“神六”升空, 将随“神六”升空,以研究其基因 变异的可能性。 变异的可能性。 • 纪念用途 • 10克特别的泥土 克特别的泥土, 有10克特别的泥土,由9克大 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 陆泥土和1克台湾泥土组成,寓意 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寄望两岸可以实现和平 统一。 统一。 • 极地考察国旗、 极地考察国旗、国际奥委会会 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 旗、上海世界博览会会旗和“国防 教育” 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 教育”、“见证中华腾飞”等旗帜, 以及《六骏图》 神舟颂》 以及《六骏图》、《神舟颂》、 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长征万里图》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