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水文地质基础实训总结报告

水文地质基础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和岩石层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对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文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基础实训活动。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水文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现将实训过程及成果总结如下。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提高野外调查和采样技能;(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意义(1)有助于提高水文地质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2)有助于了解我国水文地质资源现状;(3)有助于为我国水资源管理和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1)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2)野外调查方法;(3)采样技术;(4)水文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5)水文地质工程应用。

2. 实训方法(1)课堂讲授:由专业教师讲解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野外调查方法、采样技术等;(2)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野外实地考察,学习野外调查、采样等技能;(3)实验操作:在实验室进行水文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4)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野外调查、采样、数据处理与分析等任务。

四、实训过程及成果1.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学生了解实训内容,掌握实训要求,准备野外调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2)野外调查:学生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习野外调查、采样等技能;(3)采样与实验:学生按照采样规范进行采样,并在实验室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4)成果总结:学生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及成果。

2. 实训成果(1)掌握水文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提高野外调查和采样技能;(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4)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及成果。

五、实训体会与收获1. 体会(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2)野外调查和采样过程中,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3)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增强团队凝聚力。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水文地质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践课程。

本次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践报告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2. 掌握地下水调查和勘探的方法;3. 学会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4.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考察地点:某市郊地区(2)考察目的:了解该地区地下水的分布、水质和水量等情况。

(3)考察内容:1)调查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2)了解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3)调查该地区地下水类型、水质和水量;4)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2. 水文地质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

(2)实验内容:1)野外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2)室内实验:进行渗透实验,测定渗透系数;3)计算地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

四、实践过程1. 实地考察阶段(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

(2)考察前准备:了解考察地点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制定考察计划。

(3)实地考察:按照考察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水文、水质等数据。

2. 水文地质实验阶段(1)实验前准备: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步骤。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数据准确。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参数。

五、实践结果与分析1. 实地考察结果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不均,地下水类型多样。

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水质较好,水量较丰富。

但在部分地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 水文地质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以下水文地质参数:(1)渗透系数:0.5~1.0m/d;(2)给水度:0.05~0.1;(3)地下水矿化度:500~1000mg/L。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3篇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以下是一个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的范文,供参考:实习单位:某水文地质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水文地质勘察项目。

通过与项目经理和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勘察仪器和设备,如电阻率仪、地层钻机等,对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了解了勘察的整个流程,并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和调度工作任务。

2. 我参与了某水库库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项目,任务是研究水库对周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预测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变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下水位数据,我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水库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水库蓄水后地下水位的预测工作。

这个项目提高了我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某工业园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估项目。

该园区由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需要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和合理利用规划。

我利用电阻率测量方法对园区的地下水位进行了详细观测,并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样品分析结果,对园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估和预测。

这个项目培养了我对于地下水资源评估和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4.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技巧和方法,如地下水采样技术、野外测量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勘察,我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能,对水文地质勘察的流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文地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用实际行动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得到了公司和项目组成员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也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实习单位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并期待能继续在水文地质领域深耕下去。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二)【水文学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是我在某水利科研院所进行的为期一个月的水文学实习。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总结一、实训的开始。

说起这个水文地质学基础实训啊,那可真是一段超级有趣又特别难忘的经历呢。

刚开始知道要实训的时候,心里又紧张又期待。

紧张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学到的那些水文地质学知识真正运用起来,期待嘛,就是觉得终于能走出教室,去实地探索那些和水、地质有关的奥秘啦。

刚到实训地点的时候,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看到那些不同的地形地貌,心里就在想,这里面到底藏着多少关于水的秘密呀。

那时候就像一个探险家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满脑子都是好奇。

二、实训中的学习与探索。

在实训过程中,那可真是有太多好玩的事情啦。

我们要去观察地下水的露头,就是那些泉水啊之类的。

找泉水的时候可不容易呢,就像寻宝一样。

有时候在山里转了好久,感觉都快没信心了,突然就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那一瞬间的兴奋劲儿啊,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当看到清澈的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时候,就觉得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泉水凉凉的,看着就特别纯净,感觉它像是大地的血液一样,在默默地流淌着。

还有测量水位的时候,大家拿着那些仪器,小心翼翼的。

这个时候就特别考验团队合作啦。

有的同学负责看仪器,有的同学负责记录数据,要是有一个人没做好,那数据可就不准了。

不过大家都很认真,虽然也会有小失误,但是互相调侃一下,接着就又认真干起来了。

我们还研究了地层的结构呢。

看着那些一层一层的岩石,就像在看一本古老的史书。

不同的岩石颜色、质地都不一样,每一种都好像在诉说着它形成时候的故事。

我们一边敲敲打打,一边讨论着这些岩石和地下水的关系,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小的科学家,在破解大自然的密码。

三、遇到的困难与解决。

不过呢,实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天气就特别不给力,下着雨或者大太阳的。

下雨的时候路滑得很,大家都得小心翼翼地走,生怕摔倒了。

那时候就会想,怎么这么倒霉呀。

但是大家互相扶持着,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也就觉得没那么糟糕了。

还有数据处理的时候,那些数据又多又复杂,看着就头疼。

刚开始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像在一团乱麻里找线头一样。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

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水文实习报告锦集8篇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水文实习报告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文实习报告篇1目的与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地质实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知识:包括三大岩石类及其主要矿物的肉眼鉴定,学会分析野外常见的各种地质现象及岩石的鉴别,结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各阶段基本内容)石佛寺水库。

具体内容:初步了解水库在解决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和全流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2.沈阳市森林公园。

具体内容: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实习区域内的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及标本的采集;了解各种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观察沉积岩的层理构造;岩石的风化及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带的观察;认识丘陵地带地貌。

3.棋盘山水库。

具体内容:水库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

1.明确水库的构成,了解水库的整体情况;2.坝址与坝型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3.库区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4.土坝的防渗措施5.了解护岸的类型等。

实习内容(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体实习内容、心得、体会和收获等)20xx年6月25日星期六石佛寺水库今天是进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于大约九点达到石佛寺水库库区。

当汽车行驶在一条通往水库控制中心的长约7公里沿河大坝上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见一条白色的护坡。

怀着对水库的大坝的强烈的好奇心,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个横跨于辽河之上的拦河大坝上的基础设施,观看泄洪闸门,以及泄洪道的构造。

接下来便是石佛寺水库的高局长给我们讲解了有关水库的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对石佛寺水库有了而更进一步的认识。

石佛寺水库工程是辽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国内流域干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坝型为均质土坝,枢纽为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筑物为二级。

水文地质学实训报告总结

水文地质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前言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水的分布、运动、性质和利用的科学。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文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使同学们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学的实践应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实训目的1. 巩固和深化水文地质学理论知识;2. 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增强科研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训内容1. 地下水文观测:包括地下水位、水质、水温、矿化度等指标的测定;2. 地下水文地质剖面调查:了解地层结构、岩性、地质构造等;3. 地下水文地质实验:进行抽水试验、弥散试验、渗透试验等;4. 地下水文地质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表绘制、成果分析等。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期准备: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收集相关资料,明确实习任务和目标;2. 实习现场:分组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记录观测数据,完成实验任务;3. 实习后期:整理实习资料,撰写实习报告,进行成果分析。

五、实训成果1.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记录,完成了各项观测任务;2. 通过实验,掌握了地下水文地质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实习报告质量较高,内容丰富,图表清晰,分析到位。

六、实训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践操作技能的必要性;2. 团队协作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习任务;3.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取得成果的关键。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都认真负责;4. 水文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领域。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更加了解了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七、总结本次水文地质学实训活动圆满结束,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科研素养。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2篇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2)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中,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工程地质咨询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建筑工程以及交通工程等方面的地质勘察和咨询工作。

实习期为一个月。

二、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掌握常用勘察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习内容1. 工程地质勘察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项土地开发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质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地质图、地质报告和相关文献,了解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2)现场勘察: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地质现象和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

(3)地质钻探:根据地质特征和工程需求,在不同位置进行地质钻探,获取地下岩层的样品和资料。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工程地质图和地质报告。

2. 水文地质调查除了工程地质勘察,我还参与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水文资料收集:搜集研究区域的水文资料,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学组成和水文地质特征等。

(2)水文钻探:对研究区域进行水文钻探,获取地下水位、水流方向和水文地质描述等数据。

(3)水质采样: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评估地下水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水文地质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习到了一些实践操作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与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还让我意识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重要性和挑战。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调查结果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需要精确和全面。

我将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

一、前言1.实习目的1.1了解水文地质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1.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实习内容2.1阅读《东王村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附图)及有关资料(表1—2),完成岩石含水性说明表(表3)。

2.2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2.3提交读图发言提纲和问题讨论稿。

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从两个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整体来看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南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区域东部流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同时,区域内大量发育岩溶地貌。

2.气候2.1降水特征该地区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三月份到八月份。

一月份到六月份呈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

其中六月最多,为218mm;十二月最少,为33.5mm。

2.2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

3.水文该地区水系发育良好。

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

流量相差2.75-1.2-1.5=0.05m3/s,说明了地下水补给了地表水,整体来说,该地区水系发育较好。

三、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和西南部,分布面积广;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与下伏AnD角度不整合;P的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主要在北部;J的岩层主要出露于中部盆地地区;J1的页岩,与下伏P角度不整合,J2的长石石英砂岩,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出露于J1周围;Q al的砂砾岩,出露于区域中部,连接两片AnD地层,与下伏J3角度不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1.实习目的1.1了解水文地质的基本内容,初步熟悉阅读水文地质图的方法。

1.2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2.实习内容2.1阅读《东王村水文地质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附图)及有关资料(表1—2),完成岩石含水性说明表(表3)。

2.2参照读图提纲,每人写一份发言提纲,进行小组及全班讨论。

2.3提交读图发言提纲和问题讨论稿。

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1.地形从两个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东王村地区地形是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整体来看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四周汇集大气降水补给。

区域内沿西侧断层的延伸方向发育有一条沿东南方向的主干河流,最大支流由区域东部流向西部,经盆地中心汇入主干河流。

同时,区域内大量发育岩溶地貌。

2.气候2.1降水特征该地区年降雨量四季分明,落差较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三月份到八月份。

一月份到六月份呈持续上升趋势;六月到十二月持续下降。

其中六月最多,为218mm;十二月最少,为33.5mm。

2.2气温特征气温从一月到八月持续上升,八月到十二月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八月最高,一月最低。

气温最高达28.7度,最低达1.8度。

3.水文该地区水系发育良好。

由于东王村地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中间为一个向斜核部形成的盆地,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使得该地区能很好的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并汇集成河流,水系总体发育情况是由东北方向和西北方向的支流在盆地中部汇集,形成一条向东南方向流走的河流。

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补给,整个河水流量出境时是2.75m3/s,东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2m3/s,西北方向支流流量大约是1.5m3/s。

流量相差2.75-1.2-1.5=0.05m3/s,说明了地下水补给了地表水,整体来说,该地区水系发育较好。

三、区域地质条件1.地层该地区的地层由老到新依次是:AnD的片岩及片麻岩,出露于区域的东部和西南部,分布面积广;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出露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与下伏AnD角度不整合;P的纯质石灰岩,大面积出露,主要在北部;J的岩层主要出露于中部盆地地区;J1的页岩,与下伏P角度不整合,J2的长石石英砂岩,J3的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出露于J1周围;Q al的砂砾岩,出露于区域中部,连接两片AnD地层,与下伏J3角度不整合。

2.构造2.1褶皱该地区中部发育一个向斜褶皱,中间低两翼高,所形成的盆地地形有利于接受大气降雨补给。

在盆地中部一带,形成许多小支流,这些支流均为常年性河流,除了降雨补给,还接受地下水补给,最后这些支流向盆地中部地带汇集成最大的支流。

2.2断层该地区的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东部的断层是走向为北东南西向的正断层,西部的断层是走向为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

两个断层均属于压性断层(倾角大),并且均是局部导水,阻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可视为该地区的含水系统的边界。

沿东部断层上部出现了许多岩溶,这是由于断层带发育许多构造裂隙,是构造薄弱地带,更容易发育构造现象,断层左侧是二叠纪的纯石灰岩,极易沿构造裂隙形成岩溶地形。

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岩层含水性含水层依次是中侏罗纪、二叠纪、第四纪,隔水层依次是石炭纪、晚侏罗纪、早侏罗纪,前泥盆纪的上部是含水层,下部是隔水层。

(1)AnD 地层的岩性为片岩及片麻岩,14—17号泉出露,其中流量最大为0.1L/s,其构造裂隙闭合,浅部发育有风化裂隙,形成风化裂隙含水层,含水量不大;该岩层出露地表多发育季节性河流,故浅部是弱含水层;而深部是坚硬基岩,属于隔水层。

(2)Q al地层的岩性为砂砾岩,主要是松散沉积物,透水性好,有泉(8号)出露且流量为150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3.1L/(s×m),为该地区的强含水层。

(3)P 地层的岩性为纯质石灰岩,透水性好,岩溶十分发育,且分布广泛;泉水出露多(1~7,9~11,13号泉),且流量都很大,总量达611.3L/s,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1.1L/(s×m),该层是很好的含水层。

地层岩性为长石石英砂岩,裂隙张开,12号泉水出露且流量达1.5L/s,(4)J2水文地质探孔单位涌水量为0.11 L/(s×m),为好的含水层。

(5)C 地层的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砂岩,裂隙闭合,岩溶不发育,也无泉水出露,该岩层为隔水层。

地层岩性为页岩,底部有煤层,裂隙闭合,透水性差,无泉出露,为隔(6)J1水层。

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与砂质页岩互层,裂隙闭合,无泉出露,为隔水层。

(7)J32. 各含水层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1)各含水层的出露分布特征该地区含水层是Q al、P、J;2P大面积出露,主要出露于区域北部,南部也有,主要分散在向斜盆地的翼部;Q al出露于图幅中部和西北角,主要集中在向斜盆地的中部;J出露于该地区的中部,环状绕Q al地层。

2(2)泉的出露条件、类型及命名根据补给泉的含水层的性质,可将泉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两大类;图中显示共有17处泉。

东王村附近的泉主要为下降泉,主要分布在下侏罗统(J)地层1与二叠系(P)地层交界处,为溢流泉,即1~11号为溢流下降泉;编号为12、13的泉为上升泉,分布在断层地带,即12~13为断层上升泉;编号为14~17的泉分布在AnD 地层,故推测14~17为侵蚀下降泉。

(3)二叠系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从A-A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经过3号钻孔再到1号钻孔。

在该地层最东侧,水位埋深较小,主要为浓缩作用;而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水位埋深逐渐增大,浓缩作用逐渐减小,溶滤作用逐渐增大,矿化度逐渐提高,即出现1号钻孔矿化度高于3号钻孔,同时因为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Na+含量逐渐增大,超过Ca2+的含量。

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高。

(4)中侏罗统含水层的水温及水质变化特征从A-A水文地质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水流方向是由东向西的,先经过3号钻孔再到1号钻孔。

在该地层水位埋深较小,主要为浓缩作用;随着地下水流向西运动,由于溶滤作用使得矿化度不断提高,即出现1号钻孔矿化度高于3号钻孔,但是地下水的基本的化学组分变化较小。

水温沿地下水流动方向逐渐升(5)二叠系各含水层的补给、排泄、径流条件P含水层的补给来自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和地表水补给,排泄主要通过泉排泄,其次还有泄流排泄,蒸发排泄很少。

在地表浅部,地下水径流速度很快,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一部分水以泉的形式排泄,一部分水通过深部径流,形成承压水,水循环深度逐渐增大,地下水径流缓慢。

该地区最好的径流条件是北部发育的大量岩溶,P含水层接收补给后,通过形成岩溶潜水,快速流动,在上伏地层出现J 1~J3后,潜水转化成为承压水,径流逐渐减小。

3.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特征东部和西部分别发育一个断层,均是局部导水。

东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上部是少量P的纯石灰岩,下部为C的页岩夹薄层砂岩。

脆塑性上部为局部导水,塑塑性下部不导水。

大角度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不导水。

该断层的意义在于使C、P、J地层下降,有利于储水,是含水系统边界。

西部正断层:下盘岩性为片麻岩及片岩,上盘下部是P的纯石灰岩,上部为J的塑性岩层和脆性岩层。

上部脆塑性层为局部导水,塑塑性层不导水,下部局部导水。

正断层为压性断层,压性断裂中心部分的构造岩细碎紧密,透水性很差,不导水。

看河流量,由地表测水站1号和2号监测的两条大的支流流量之和为2.7m3/s,加上12号和13号泉流量,略小于3号测水站的监测值2.75m3/s,而断层穿过了很多含水层,可见断层是极微弱导水的。

该断层的意义是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

4.地下水资源的概略估算:由于所研究区域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有一种,为泉出露,故根据水均衡关系可知,东王村盆地地下水的补给量近似为排泄量之和(编号为1到17号流量之和加上泄流流量),为25632460.8m3/y,同理,二叠系的年补给量也约等于泉排泄量(编号为1~7,9~11,13号泉的流量之和),为19277956.8 m3/y,由此可知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量大部分补给的是二叠系中的含水层。

五、感想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汪老师指导我们对东王村地区水文地质图进行了综合分析,不仅使我们清楚地了解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同时还让我们把水文地质学基础、构造地质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使我进一步熟悉了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当然在实习过程我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不过通过老师上课的指导,下课后的查阅资料过程,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对水文地质学基础这门课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这里,我要感谢汪老师和学姐在学习和实验实习过程对我们的帮助,谢谢六、问题讨论稿6. 估算二迭系含水层的年补给量P含水层的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地表水补给,排泄主要通过泉,蒸发排泄很少。

由水均衡方程式可知:该地层的年补给量=年排泄量。

故我们只需求年排泄量即可。

P 地层的岩性为纯质石灰岩,透水性好,岩溶十分发育,且分布广泛;泉水出露多,且流量都很大,总量达611.3L/s(1~7,9~11,13号泉)。

8号泉为Qal地层的出露泉;由表2分析得:12号泉为J2地层的出露泉,13号泉为P地层的出露泉。

(通过比较库尔洛夫表达式,可知12号泉与J2地层补给,13号泉由P 的地下水化学组分相似,13号与P相似,得出12号泉由J2补给。

)二叠系的年补给量约等于泉排泄量(编号为1~7,9~11,13号流量之和),为611.3*365*24*3600=19277956.8 m3/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