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3s技术与应用期中考重点

3s技术与应用期中考重点一、填空题(10×3,)1.GPS(全球定位系统)是迄今为止人们认为最为理想的:空间对地,空间对空间,地对空间定位系统。
2.“3s”系统一般常指: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
3.空间定位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有:天文测量定位法,罗盘定位法,大测量仪器定位法,惯性测量定位法,GPS定位法,数字摄影测量定位法,数字遥感地图定位法,利用原图手扶跟踪扫描数字化地图定位法。
4.GPS(全球定位系统)计划经历了:方案论证,系统论证,生产试验三个阶段。
5.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通常按照: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组织实施。
6.遥感技术依据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7.遥感图像的光学增强方法:反差调整,假彩色合成。
8.遥感图像的数字增强方法:灰度级直方图,反差增强,边缘增强,比值和差值的增强。
9.地理信息系统(GIS)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专题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具。
10.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对目标模型。
二、名词解释(6×5,)1.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迄今为止人们认为最为理想的空间对地、空间对空间、地对空间的定位系统。
2.遥感(RS):以遥远的感知是不直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或者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的一种技术。
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空间分析功能的数据库,实现对定位、定性、定量数据的输入、存储、管理、处理、变换、分析、编辑、制图、统计和输出。
4.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者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去进行遥感的技术。
5.层次模型:记录类型节点的有向树林,树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除根节点外任何节点又且仅有一个父节点。
6.被动式遥感技术:直接接收目标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达到遥感的目的。
地理入门第三讲“3S”技术的应用

()
(2016·郑州调研)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过程 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转动。据此回 答 2~4 题。
2.导航仪能及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依靠的技术是 ( )
A.遥感
B.计算机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3.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
()
A.1 00C0 m
A.公路
B.菜园
A
C.鱼塘
D .果园
一、遥感的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 境、 灾
环境 监测
害
监 测
灾害 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 化、海上冰山漂流、海 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 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旱灾、水灾、滑坡、病 虫害、森林火灾、泥石 流、地震、农林病害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 变化,使环境得到保 护和改善
下一页
末页
第三讲 “3S”技术的应用 结 束
[重点提醒] 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图像信息,它自身不具备分 析处理功能。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1.(2014·广东高考)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
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
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 )
3S技术复习

【例题试做 3】 (2012· 福建文综)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 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2011· 北京卷] 图1-8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 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2)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
专题一 │ 重点要点探究
(1)C (2)D 【解析】 第(1)题,此题要求学生熟悉地理信息技术 的基本应用。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体现在城市交通领域,侧 重在交通事故的数据检测后,利用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数据并进 行城市交通信息系统的建立,以便于城市交通的管理。因此正确 选项为C项。第(2)题,根据交通事故次数分布,可知虽然西侧部 分地段事故很多,但是彼此分离。东侧虽然没有很突出的事故高 峰,但是形成了南北向连贯的事故多发区。说明东侧南北道路周 边交通运输量较大,由此推断应该是城市居民活动频繁的区域。 因此中心商务区应在东侧分布,商业网点也是东侧密度更大,A项 错误,D项正确。B项中乙处事故少,推测交通空间比较大,但是 距离东侧经济活动集中区域较远,不适合建大型停车场。图中快 速干道应该是对外联系主要干道,根据指向标可知C项错误。
“3S”的特点与应用
遥感 利用一定技术对地 物进行感知 RS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 讲义

《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讲义一、3S 技术概述3S 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这三种技术的集成。
这三种技术各具特点,相互补充,为解决众多领域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非接触方式获取目标物体信息的技术。
它利用传感器接收来自地表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地表物体的特征和状态信息。
遥感技术具有大面积同步观测、时效性强、数据综合性和可比性等优点,能够快速提供大面积的地表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为决策提供支持。
GIS 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可视化表达能力,能够对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GPS 具有高精度、全天候、全球覆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导航、测绘、地质勘探等领域。
二、3S 技术的集成3S 技术的集成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融合、系统集成和功能互补等方式,实现更强大的功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数据融合是 3S 技术集成的基础。
通过将遥感获取的图像数据、GPS 测量的位置数据和 GIS 中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地理信息。
例如,将遥感图像与GPS 定位数据相结合,可以实现对遥感图像的精确定位和校正;将遥感数据和GIS 数据融合,可以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森林资源调查等。
系统集成是将 3S 技术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
例如,将遥感传感器、GPS 接收机与 GIS 软件集成在一起,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3s技术及其应用

能是静态的图像或数据,所以不能给铁路提速提供帮助。
2021/3/9
29
解析:城市交通图与城市人口分布图两图相叠加,可以显示城市 人G口IS密中,度不最同大类、型交的通地通理达空度间最信好息储的存地在区不,同而的这图恰层好上是。商叠业加不网同点的 最的好图选层址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答(1)~(2)题。
(1)“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
A 直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洪涝 C.地震 D.森林病虫害
纠错分析:(1)遥感技术是“视觉的延伸”,对某项事物的观测要利用的 就是遥感技术。考查3S技术的应用。 (2)地震是长期内应力作用下岩层断裂,能量释放产生的。遥感是对地理 事2物021的/3/9感知,却无法对一种作用力进行监测。考查了遥感的应用范围。19
17
GPS的主要特点有: ①全天候,不受天气影响 ②全球覆盖,不受地域限制 ③三维定速定位但精确高 ④快速省时高效率 ⑤应用广泛多功能
经典借鉴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的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
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送入太空。据此回
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A.RS技术
B.GIS技术
D
C.无线电呼叫技术 D.GPS技术和GIS技术
解202析1/3:/9 出租车的具体位置需要利用GPS进行定位,而查询系统是28 GIS图层
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
《3S技术与应用》课程知识要点

名词解释1、3S技术组成:“3S”,即RS、GIS、GPS的集成和综合,“3S”技术是RS、GIS和GPS技术的总称。
2、遥感(RS) :不与观测目标物体直接接触,运用遥感平台获取观测目标的从可见光到微波波段的电磁波辐射特征,并且成像来识别和区分地物属性,并探测其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的综合探测技术。
RS是英文Remote Sensing的缩写。
3、像元:栅格数据的最小信息单元,用一个像元大小来表示图像的分辨率,像元多少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4、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前者是探测器主动发射电磁波并接受信息。
后者是被动接受目标地物的电磁波。
5、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图像像元上的亮度直接反映了目标地物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也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称为辐射畸变。
校正就是通过简便的方法,去掉多余的程辐射,使图像的质量得到改善复原,称为辐射校正。
空间频率愈高,即目标愈小时,辐射误差愈大。
6、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应用地理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地理数据、提供管理、模拟、决策预测预报等任务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缩写。
7、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利用多颗导航卫星的无线电信号,对地球表面某点进行定位、报时或对地面移动物体进行导航、追踪的技术系统。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缩写。
8、信息系统: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9、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的总能量之比。
它与入射光的波长、入射角的大小以及地物表面颜色和粗糙度等有关。
10、监督分类:是根据已知试验样本提出的特征参数建立判读函数,对各待分类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11、非监督分类:是事先并不知道待分类点的特征,而是仅根据各待分点特征参数的统计特征,建立决策规则并进行分类。
《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 讲义

《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讲义一、3S 技术概述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3S 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那么,什么是 3S 技术呢?3S 技术是指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这三种技术的集成与融合。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获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它就像我们的“高空眼睛”,能够从遥远的距离感知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物体,比如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体分布等。
地理信息系统则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地图库”,它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展示。
我们可以利用 GIS 来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和规划。
全球定位系统,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它能为我们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无论是在陆地、海洋还是空中,都能准确告诉我们所在的位置。
二、3S 技术的集成这三种技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的集成能够发挥出更强大的作用。
首先,GPS 可以为 RS 和 GIS 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比如,在进行遥感图像的获取时,GPS 能够确定遥感设备的位置和姿态,从而提高遥感图像的精度。
RS 为 GIS 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源。
通过遥感获取的图像和数据,可以输入到 GIS 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GIS 则可以对 GPS 和 RS 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和分析,生成有用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这种集成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数据的交互、算法的融合以及功能的互补,实现了“1 + 1 >2”的效果。
三、3S 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在资源调查方面,3S 技术大显身手。
比如说,对于森林资源的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的森林覆盖信息,包括森林的类型、面积、分布等。
GPS 则可以帮助调查人员准确到达指定的调查地点,进行实地观测和样本采集。
3S原理与应用课程考试重点

3S原理与应用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取什么定位原理?与GPS系统相比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来源网络论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综述”: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是基于三球交会原理进行定位, 以两颗卫星为的已知坐标为球心, 两球心至用户的距离为半径, 可画出两个球面, 用户机必然位于这2个球面交线的圆弧上。
另一个球面是以地心为球心, 画出以用户所在位置点至地心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即为用户的位置。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具体定位解算工作过程:(1)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1 和卫星2 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
(2)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
(3)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对定位申请,中心控制系统测出两个时间延迟。
可以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二维坐标,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
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并将这个坐标经加密发送给用户。
)(来源ppt)原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系统是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构成。
空间部分包括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组成。
卫星上带有信号转发装置,完成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之间的双向无线电信号的中继任务。
(来源ppt+网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优点:投资少,组建快;具有双向通信功能;捕获信号快,信号不易被高大物体遮蔽;还有不受美国军方的控制等。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差距,如用户隐蔽性差;无测高和测速功能;用户数量受限制;用户的设备体积大、重量重、能耗大等。
2、我国目前在使用的遥感卫星有哪些?中巴资源卫星CBERS、风云气象卫星、HY-1A海洋卫星。
1、什么是大地体?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并向大陆、岛屿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S部分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按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不同分类分类 - 摄影机成像、扫描成像、雷达成像;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气象遥感、环境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2、黑体:是一个理想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
也就是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而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可摄影窗口(0.3 - 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近红外窗口(1.5 - 2.5μm),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中红外窗口(3 - 5μ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物自身热辐射;远红外窗口(8 - 14μm),又叫热红外窗口,远红外波段,注意为热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微波窗口(0.8 – 2.5cm),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全天候观测。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5、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直接判读标志 -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型等;间接判读标志 - 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6、热红外遥感图像阴影:是像片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在像片上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包括本影及落影。
热阴影:由于温差的存在,在光照消失之后,热图像上的阴影并没马上消失而仍然存在,这种阴影称热阴影。
与地物本身热特性差异有关。
7、水的热图像:水体白天为暗色调,夜晚为浅色调。
8、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等多级水流(水道)组合体。
一个地区的水系特征,是该地区岩性、构造和地貌形态所决定,是地质解译中最重要的解译标志之一。
水系类型的影响因素: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岩石抗蚀能力、透水性、可溶性、成层性;气候;地形相对高差、坡度、侵蚀基准面;植被分布;人工改造等。
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指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3、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称为电磁辐射。
6、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7、电磁波谱: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长不同,是因为产生它的波源不同。
8、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W/m2。
9、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发射、吸收、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
地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10、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11、发射率:又叫比辐射率,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M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射度M黑的比值。
它也是遥感探测的基础和出发点。
12、发射光谱曲线:按照发射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
13、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M和吸收率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M 黑。
14、三种散射作用: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5、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
16、遥感器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波谱分辨率、灰度分辨率(辐射灵敏度)、时间分辨率。
17、热红外图像上水体的色调特征:白天水体热红外像片--暗色调;夜晚水体热红外像片--浅灰色至灰白色、不规则的弯曲边界。
的影像,反映的是地物的辐射温度信息。
20、成像波(光)谱仪:是一种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波谱分辨率、谱像合一的新型超多波段扫描成像遥感器。
21、地质解译标志:地物的几何形态;色调与色彩;阴影(光阴影、热阴影、雷达阴影);影像结构;纹形图案;地貌形态;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植被标志;水文标志;土壤标志;人类活动遗迹。
22、水系分析:水系密度;水系的均匀性、对称性、方向性;冲沟形态。
23、水系类型:树枝状水系及其变态;角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放射状及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倒钩状水系;星状水系;羽状水系;其它水系。
24、浑浊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伴随“红移”现象。
25、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GPS部分1、 GPS系统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答:GPS定位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 - 作用是接收并存储来自地面监控站的导航信息;利用星载高精度原子钟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通过卫星上的微处理机进行某些必要的数据处理;向用户播发导航定位数据;在地面监控站的指令下调整飞行姿态或启用备用卫星。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 - 作用是监视卫星运行;确定GPS时间系统;跟踪并预报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状态;向每颗卫星的数据存储器注入卫星导航数据。
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 - 作用是接收、处理、测量GPS卫星信号,获得必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量,并经数据处理完成定位工作。
2、简述GPS卫星星座的构成?答: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面相对赤道面的倾角为55°,每个轨道平面内分布4颗GPS卫星,每个轨道平面内各颗卫星之间的升交角距相差90°,一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
3、简述GPS系统的特点?答:全球范围内连续覆盖;实现实时定位;定位精度高;静态定位观测效率高;应用广泛。
4、名词解释:天球:是一个半径巨大的假想的虚球,是天文学上用来描述天体位置的参照物。
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
春分点:在太阳沿着黄道作周年视运动周期中,自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称为春分点。
赤经α:过天体S的时圈与经过春分点的时圈所夹的二面角,逆时针方向计算,取值0-24hour或度分秒。
赤纬δ:天体S到原点O的连线与天球赤道面的夹角,取值±90°,赤道以北为正。
岁差:地球形状接近于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球体,在日月引力和其它天体引力的作用下,使得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西移现象,称为岁差。
章动: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瞬时北天极绕平北天极产生旋转,其轨迹大致成一个椭圆,长半轴约9.2″,主周期约为18.6yr。
该椭圆叫章动椭圆,这种现象叫章动。
极移:地球极点在地表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
原子时: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的时间系统,为原子时系统;国际上为统一世界各国时间,将100多台原子钟,通过相互比对,推算出统一的原子时系统,称为国际原子时(IAT)。
5、 WGS-84坐标系属于什么类型的坐标系,如何定义的?答:属于协议地球坐标系,地心地固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为原点,Z轴指向BIH 1984.0定义的协定地球极(CTP),X 轴指向BIH1984.0经度原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6、中国的80坐标系属于什么坐标系,如何定义的?答:属于参心坐标系。
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短轴Z轴平行于由地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的方向;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子午面,X轴在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Z轴垂直指向经度零方向;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7、 GPS时和协调世界时是如何定义的?答:GPS时间系统是为满足精密导航定位需要而建立的,以原子时为基准的GPS专用时间系统,该系统主要由GPS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
协调世界时是从1972年开始,国际上开始使用一种以原子时秒长为基准,时刻上接近世界时的折衷时间系统。
8、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试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答: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该椭圆的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时,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向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也叫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9、开普勒轨道根数包括哪六个参数,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答:长半轴as(轨道大小);偏心率es(轨道形状);升交点赤经Ω(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位置关系);轨道面倾角i;近地点角距ωs;卫星过近地点时刻τ0。
10、简述脉冲测距法的基本原理。
答:测距仪的脉冲发生器发射的光脉冲以调幅方式调制在光波上,经调制后的光脉冲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接收光学系统,经由光电元件转化为电脉冲,作为参考脉冲(也称主波脉冲);另一部分发射后经被测目标反射后进入接收光学系统,再由光电元件转化为电脉冲,成为反射脉冲(也叫回波脉冲)。
11、简述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由载波光源发出的光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输出光强随高频信号变化的调制光波,射向被测目标;与此同时,高频信号发生器也向混频器A发出相同频率的参考信号,调制光波经由被测目标反射后回到接收装置,接着又进入混频器B,成为测距信号。
12、 GPS卫星信号包括哪些信号分量,GPS测距码有哪两种?答: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包括载波信号、P码(或Y码)、C/A码和数据码(或D码)等多种信号分量。
GPS测距码分为C/A码(粗码),P码(精码)。
13、 GPS信号传播误差有哪些?什么是多路径效应?答:误差主要有:电离层折射,对流层折射,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效应:也称多路径误差,是指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外,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物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卫星信号,两种信号迭加,将使观测量产生误差,这种现象称为多路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