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常用称谓语简表

合集下载

书信常用词语

书信常用词语

正题名: 书信常用词语1.书信名称(1)一般书信:信、信函、信件、信札、信简、信帖、信牍、笔札、笺、鸿雁、鸿鳞、书札、书尺、书启、书问、书函、书柬、书简、书信、书帛、书帕、书牍、书翰、尺书、尺牍、尺简、尺翰、尺素、雁帛、雁书、雁封、雁信、雁音、雁札、函、函件、函札、函言、函牍、帖、鱼书、鱼函、鱼笺、鱼雁、简、简书、简札、简帖、简牍、牍等。

(2)称父母之书信:示、谕、示谕、严谕、慈谕、慈训等。

(3)称尊长之书信:示、谕、赐谕、钧谕、钧示、懿训(女性尊长之书信)等。

(4)敬称平辈之书信:示、谕、来示、手教、雅教、大札、玉札、华札、宝札、瑶札、手谕、兰讯、兰章、玉音、华缄、惠缄、华笺、琅函、瑶函、惠书、瑶翰、华翰、惠翰、珠函、大函、大柬、云笺等。

(5)敬称平辈女性之书信:芳函、芳札、芳笺、芳讯、芳缄、芳音、淑音等。

(6)称人之回信:复信、复函、复音、回复、函复、复玉、回玉、玉复、归鸿、从示、还云、回音、嗣音、还翰等。

(7)谦称己信:禀、寸禀、寸函、寸札、寸简、寸缄、笺候、笺敬、芜函、芜简、荒函、荒札、拙报等。

2.称谓语亦称书奉语或提称语,缀于信首收信人的称呼之后。

(1)用于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尊前、安鉴、安禀、福鉴、慈鉴。

(2)用于亲友长辈: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座下、侍右、待下、垂青、垂照。

(3)用于兄弟、姐妹:手足、如晤、如见。

(4)用于亲友平辈:阁下、足下、台下、台右、台鉴、惠鉴、伟鉴、大鉴、执事、座右、钩右、惠览、英览、亮察。

(5)用于年幼平辈或晚辈:青览、清览、英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雅鉴、亲览。

(6)用于老师:函丈、帐下、左右、吾师、座前、座右、讲座、道席、尊席。

(7)用于同学或文人:砚右、砚席、文几、道鉴、道席、文席、台席、座右、英鉴、伟鉴、著席。

(8)用于长辈妇女:懿鉴、懿座、妆前。

(9)有于平、幼辈妇女:妆阁、妆次、绣次、妆鉴、妆览、芳鉴、淑鉴。

(10)用于文官:勋鉴、钓鉴、钧座。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书信、电子邮件、短信、留言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书信、电子邮件、短信、留言

书信礼貌文雅用语--书信、电子邮件、短信、留言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

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用语更显得重要。

Nb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

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

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

另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

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

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

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

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思慕用语:多日未晤,系念殊殷。

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书信落款称呼

书信落款称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书信落款称呼篇一: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书信署名及敬语常识称呼,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席、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正文后的问候祝颂语虽然只几个字,但表示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祝愿、钦敬,也有不可忽视的礼仪作用。

祝颂语有格式上的要求,一般分两行书写,上一行前空两格,下一行顶格。

祝颂语可以套用约定俗成的句式,如“此致”“敬礼”“祝您健康”之类,也可以另辟蹊径,即景生情,以更能表示出对收信人的良好祝愿。

如对尊长,可写“敬请大安”“恭请平安”;给平辈的信,则用“顺颂时祺”,春天可写“敬颂春安”,逢年可写“即请平安”“此请平安”,平时用“敬颂时绥”之类;按对方职业可选用不同的祝颂语,对学界可选用“敬请学安”“撰安”“编安”“文祺”“教安”“会安”;对政界可选用“恭请钧安”“勋安”;对商界可选用“敬请筹安”“筹绥”“商安”“财祺”等。

笺文的最后,要署上写信人的名字和写信日期,为表示礼貌,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弟子”“受业”;给用人单位领导写信,可写“求职者”或“您未来的部下”。

名字之下,还要选用适当的礼貌敬词,如对尊长,在署名后应加“叩上”“敬亲”“叩禀”“拜上”“敬启”“肃上”等;对平辈在署名后加“敬白”“谨启”“敬上”“拜启”等。

依时令不同,对任何人都可以用: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侯夏祺、此颂暑安、即侯夏安、即清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

中国书信礼仪中的问候祝颂语。

古人对我书信的称呼

古人对我书信的称呼

古人对书信的称呼
古代书信的九种称谓
函:如[便函]就是便信,[公函]就是公文。

书:如[家书]就是家信,[手书]就是亲笔信。

札:原指写字用的木片,引申为书信。

如[大札]、[惠札]、[便札]。

简:原指写字用的竹片,引申为书信。

如[书简]、[小简]。

笺:供题诗、写信用的纸张,引申为书信,如[便笺]、[锦笺]、[华笺]。

尺牍:牍,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简,狭长型,长约——尺,故称[尺牍]。

尺素:素,纸未发明前,富贵人家常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

尺素引申为书信。

鸿雁;典出自《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此后文学作品中常用[鸿雁]来代书信。

成语有“鸿雁传书。

古文给父母书信

古文给父母书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文给父母书信篇一:古文书信常用书信套语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署名——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顷诵华笺,具悉一切。

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

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

幸承明教,茅塞顿开。

披诵尺素,谨表葵私。

数获手书,至感厚爱。

展读琅函,甚感盛意。

接阅华简,幸叨莫逆。

捧读德音,喜出望外。

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

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

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

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河汉,拜服之至。

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

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

大札敬悉,稽复乞谅。

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

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

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

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

暌违日久,拳念殊殷。

久疏通问,时在念中。

一别经年,弥添怀思。

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

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正文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不宣。

不悉。

不具。

不备。

不赘。

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

临颖不尽。

书信常用称谓语简表

书信常用称谓语简表
名心印、名心肃、两知、
两隐、
知名不具、
知具(以上用于至友)
哥 哥
嫂 嫂
哥哥(兄)
嫂嫂(嫂)
弟、妹
手足(对兄弟姐妹用)
弟弟
弟弟妻
弟弟(弟)
弟媳妇(弟媳、弟妹)
兄、姐(或写名字)
姐姐、妹妹
姐夫、妹夫
姐姐(姐)、妹妹(妹)
姐夫、妹夫
弟、妹、兄、姐
内弟、妹;内兄、姐
叔伯的儿子叔伯的女儿
堂兄或堂弟
堂姐或堂妹
堂弟、堂妹
伯母
伯父(伯伯)
伯母
侄、侄儿、侄女
叔父
叔母
叔父(叔叔)
叔母(婶婶)
侄、侄儿、侄女
外祖父
外祖母
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婆)
外孙、外孙女
妻子的父亲
妻子的母亲
岳父(爸爸)
岳母(妈妈)
婿(女婿)
父亲的姐夫、妹夫
父亲的姐、妹
姑父(姑丈)
姑母(姑姑)
内侄、内侄女
母亲兄、弟
母亲兄弟妻
舅父(舅舅)
舅母
甥、甥女;
外甥、外甥女
知悉、
见悉、
阅悉、
亲阅、
亲览、
收阅、
收览、
入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时祉
即询日祉
祝 进步
祝你健康
愉快
胜利
快乐
幸福
望 向上
努力
平安
保重身体
字、谕、示、书、白、言、告、启、泐、复
敬贺年禧
祝节日愉快
握手
紧紧握手
敬颂 台安
顺颂 台祺
即颂 台绥
此颂 大安
肃颂时绥(日绥)

尺牍(书信分类用语大全

尺牍(书信分类用语大全

尺牍分类用语(一)称谓、具名用语1开头语:祖父母、父母用:膝下膝前亲族长辈用: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座下侍右侍下师长用:函丈帐下兄弟姐妹用:手足亲族朋友平辈用: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幼辈用:青览青睐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同学用:研右砚席文几小辈用:知悉知之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览收阅入目入览入见长辈妇女用:懿鉴懿座妆前平辈妇女用:妆阁妆次次哀启用:鉴。

2启事语:祖父母、父母用:叩禀者叩肃者谨禀者谨肃者敬禀者敬肃者尊长用:谨启者敬启者兹肃者答覆:敬覆者通常用:启者兹启者迳启者答覆:兹覆者迳覆者请求用:敬恳者敬托者补述用:再启者丧事用:哀启者具名用:父母用:叩叩上叩禀尊长用:谨禀谨上平辈用:谨启手启手奏上言鞠躬顿首免冠脱帽手泐挚友不具名用:两隐两知名心肃名心印知恕具名片不具名用:名正肃名另具小辈用:字手谕手白谕白数人具名胜:公启同启补述用:又启又及。

(二)礼仪往来用语:1.叙旧语按人:父母: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尊长: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慈。

疏逖德晖,忽经一稔。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师长: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暄几易。

平辈:不奉清淡,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蟾园几度。

不亲芝宇,裘葛已高。

奉违丰采,数易春秋。

妇女: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按时:春别至夏:熏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村民耕之候,乃光阴迅转,已碧荷藕熟之时。

春别至秋: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春别至冬: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夏别至秋: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噪青槐,方摅别意,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夏别至冬: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雪梅将绽,今霄感慨颇多。

按地:自京中别:忆京华把袂,饮聆尘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英文书信中的称呼语及敬语

英文书信中的称呼语及敬语

一、称呼语(Salutation)英文书信中的称呼语有多种形式:1.在不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Dear Sir(to a man if the name is unknown)Dear Madam(to a woman whose name is unknown)Dear Sir/Madam(to cover both sexes)如果是寄往某公司的信还可用“Dear Sirs”。

但注意不要写成“Dear Madame”,Dear madame为法语,意为“夫人”,多与姓一起用,也不要用“Dear Mister(Mr.)”和“Dear Friend”作称呼语。

2.在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Dear Mr Smith(for a man)Dear Mrs Brown(for a married woman)Dear Miss Jones(for a single woman)Dear Ms Todd(Ms does not reveal the marital status of a woman)下面以“Winston Smith”(温斯顿·史密斯)为例看一看几种称呼方式及其意义。

①“Dear Mr Smith”:用于以前有过联系的情况。

②“Dear Smith”:仅用于男性上司对他熟悉的下级的称谓。

③“Dear Winston”:用于彼此关系密切的情况。

如果与Smith 先生很熟悉,见面时就称呼他的名字,那么写信时也可这样称呼,否则不可。

在给女士写信时,称呼语的用法比对男士就更要复杂些了。

如写信给“Jane Brown”女士,可能会有“Dear Miss Brown”、“Dear Mrs Brown”、“Dear Ms Brown”这几种情况。

用哪种更合适,了解对方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记住按“收信人喜欢的方式称呼”这一原则。

如果来信上的署名是“Jane Brown”,回信时称呼语就该写成“Dear Ms Brown”;如果署名为“Jane Brown(Mrs)”,称呼语就该为“Dear Mrs Brow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悉、
见悉、
阅悉、亲阅、亲览、来自收阅、收览、入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时祉
即询日祉
祝 进步
祝你健康
愉快
胜利
快乐
幸福
望 向上
努力
平安
保重身体
字、谕、示、书、白、言、告、启、泐、复
母亲的姐夫、妹夫
母亲的姐、妹
姨父(姨丈)
姨母(姨妈)
甥、甥女
师傅
师傅的妻
师 傅
师 母
徒弟、徒
老师
老师的妻
老师(先生)
师母
学生
门生、晚
函丈、
帐下、
坛席
敬请 讲安
恭请 诲安
肃请 麈安
祗请 教安
谨颂 教祺
敬祝





丈 夫
妻 子
夫(或写名字)
妻(或写名字)
妻(或写名字)
夫(或写名字)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嫂嫂(嫂)、弟媳
哥哥(哥)、弟弟(弟)、嫂嫂(嫂)、弟媳(弟妹)
弟媳(弟妹)
嫂(或写名字)
一般同志、朋友
写姓名
写姓名
较亲密的同志、朋友
写名字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加“兄”字等
写名字或写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再加具名语“上”、“叩”之类
给晚辈的信
给晚辈的信只要把给长辈的信中的称人和自称部分对调一下即可,不另列出。
丈夫的父亲
丈夫的母亲
父亲(爸爸、公公)
母亲(妈妈、婆婆)
媳(媳妇)
尊前、
尊右、
尊鉴、
慈鉴、
赐鉴、
钧鉴、
座下
敬启者、
谨启者、
兹肃者、
谨呈者、
敬陈者、
叩禀者
崇祺
恭请 崇安
顺请 近安
敬请 大安
恭叩→康安
敬颂 福绥
敬候 健安
敬祝 健吉
安吉
慈安
懿安
台安
泰安
祝你 健康
安好
谨禀、谨上、
肃上、谨呈、
谨详、 谨肃
伯父
名心印、名心肃、两知、
两隐、
知名不具、
知具(以上用于至友)
哥 哥
嫂 嫂
哥哥(兄)
嫂嫂(嫂)
弟、妹
手足(对兄弟姐妹用)
弟弟
弟弟妻
弟弟(弟)
弟媳妇(弟媳、弟妹)
兄、姐(或写名字)
姐姐、妹妹
姐夫、妹夫
姐姐(姐)、妹妹(妹)
姐夫、妹夫
弟、妹、兄、姐
内弟、妹;内兄、姐
叔伯的儿子叔伯的女儿
堂兄或堂弟
堂姐或堂妹
堂弟、堂妹
敬启者、
专启者、
兹复者、
敬复者
谨祝健吉
谨致近佳
顺问近好
祝工作顺利
进步
安好
祝你健康
祝您愉快
成功
幸福
健进
春安(春季用)
夏安(夏季用)
秋安(秋季用)
冬安(冬季用)
教安(对教师)
编安(对编辑)
福安(对友人)
撰安(对作者)
文安(对文人)
学安(对同学)
痊安(对病人)
旅安(对旅途友人用)
此致革命敬礼
敬礼
布礼
同志的敬礼
敬贺年禧
祝节日愉快
握手
紧紧握手
敬颂 台安
顺颂 台祺
即颂 台绥
此颂 大安
肃颂时绥(日绥)
敬候 近祺
此致 时祉
此问 近祉
此祝 健安
敬问 安好
敬祝 康吉
谨泐、启、
谨启、谨复、手启、手泐、手书、手复、敬述、鞠躬、上言、手白、敬白、拜、
拜上、拜白、再拜、顿首(以上用于一般平辈)
公启、
同启、
同具、
同白、
同上、
同呈(以上用于多数人具名)
伯母
伯父(伯伯)
伯母
侄、侄儿、侄女
叔父
叔母
叔父(叔叔)
叔母(婶婶)
侄、侄儿、侄女
外祖父
外祖母
外祖父(外公)
外祖母(外婆)
外孙、外孙女
妻子的父亲
妻子的母亲
岳父(爸爸)
岳母(妈妈)
婿(女婿)
父亲的姐夫、妹夫
父亲的姐、妹
姑父(姑丈)
姑母(姑姑)
内侄、内侄女
母亲兄、弟
母亲兄弟妻
舅父(舅舅)
舅母
甥、甥女;
外甥、外甥女
书信常用称谓语简表
类别
收信者
称 人
自 称
提称语
启事语
结束祝颂语
具 名 语





祖父
祖母
祖父(爷爷)
祖母(奶奶)
孙儿、孙女
膝下、
膝前
叩禀者、叩肃者、谨禀者、敬禀者、谨肃者、敬肃者
敬叩 台安
敬请 金安
敬颂→大安
恭祝 福安
祝您→健康
长寿
叩、
叩上、叩禀、上、
谨叩、百叩
父亲
母亲
父亲(爸爸)
母亲(妈妈)
男(儿)、女儿
或堂兄、堂姐
姑、舅、姨的儿子
姑、舅、姨的儿媳
表兄或表弟表嫂或表弟媳
表弟、表妹或表兄、表嫂
姑、舅、姨的女儿
姑、舅、姨的女婿
表姐或表妹表姐夫或表妹夫
表弟、表妹或表兄、表嫂
妻子兄弟
妻子姐妹
内兄(兄)、内弟(弟)姐姐、妹妹
妹夫(弟)
姐夫(兄)
妻子姐夫
妻子妹夫
襟兄(兄)
襟弟(弟)
襟弟(弟)
襟兄(兄)
丈夫的兄、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