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肥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生活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常见垃圾处理方法目前垃圾处理的四种方法:卫生填埋、堆肥、焚烧和热解气化,其中焚烧和热解都是热处理技术。

处理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1、卫生填埋:卫生填埋是处理生活垃圾最常见的方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成本低。

但是,垃圾填埋后体积不会减小,需要大量土地;选址受限制,收集和处理垃圾渗沥液和沼气困难,可能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存在爆炸风险。

2、垃圾焚烧: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是通过高温热处理,将有机废物氧化燃烧,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的。

焚烧的目的是尽可能焚毁废物,使其变为无害物质并减少污染。

垃圾焚烧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和灰渣,对空气质量和环境造成影响。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热解气化:垃圾热解气化是指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垃圾中有机组分的大分子发生断裂,产生小分子气体、焦油和残渣的过程。

垃圾热解气化技术不仅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而且还能有效克服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污染问题,因而成为一种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垃圾处理技术。

但热解气化能排放有害气体和灰渣,其灰渣可能含有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不当处理可能会带着土壤和水体污染。

4、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利用微生物促进生活垃圾中有机物转化为腐殖质的生化过程。

目前较好的方式是动态高温堆肥。

工业化发展导致有毒化学物质和塑料污染垃圾,影响了堆肥质量,使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低谷。

垃圾堆肥能散发恶臭气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破坏其水体和土地环境。

垃圾处理是全球性难题,需要找到无害化、资源化的有效方式来减少环境污染。

不同的垃圾处理方式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环境影响、经济成本和社会可接受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提高垃圾资源转化率,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

环境整洁美丽,良好生态是人们的财富和优势,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需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堆肥的原理

堆肥的原理

堆肥的原理堆肥是一种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的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

堆肥的原理主要包括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微生物的作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首先,有机废弃物的分解是堆肥的基础。

有机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枯枝落叶、畜禽粪便等,这些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碳、氮等营养元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营养来源。

在堆肥过程中,这些有机废弃物经过分解作用,逐渐分解成为有机质和无机物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

其次,微生物的作用是堆肥的关键。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分解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其中,细菌主要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氮的转化,真菌则主要参与木质素的分解,放线菌则在高温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作用是堆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它们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废弃物,加速堆肥的发酵过程。

最后,适宜的环境条件是堆肥成功的保障。

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湿度、适宜的通气条件等。

在堆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堆肥温度在55℃-65℃之间是最为适宜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有害微生物和种子,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

此外,堆肥过程中适宜的湿度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通气条件可以保证堆肥过程中氧气的供应,避免产生恶臭气味。

综上所述,堆肥的原理包括有机废弃物的分解、微生物的作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通过这些原理的作用,有机废弃物可以被有效地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提倡堆肥技术,将生活垃圾转化为资源,实现循环利用,保护环境。

堆肥工艺流程

堆肥工艺流程

堆肥工艺流程堆肥是将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垃圾、农业废弃物等)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经过一系列的堆肥工艺处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堆肥工艺流程:1. 原料收集:首先,需要对可堆肥的有机废弃物进行收集。

这些废弃物包括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在收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混入杂质和有害物质。

2. 废弃物预处理:收集到的废弃物需要进行初步的处理。

这包括去除杂质、切割废弃物等。

通过切割废弃物,有助于提高堆肥过程中的通气性。

3. 堆肥场建设:建立一个合适的堆肥场是堆肥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堆肥场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保证排水和通风的条件。

堆肥场内需要建立堆肥窝或堆肥堆,用于堆放废弃物。

4. 堆肥堆建立:将预处理后的废弃物堆放到堆肥窝或堆肥堆中。

堆放过程中需要注意废弃物的平均分布和适当的湿度控制。

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堆肥效果。

5. 堆肥周期管理:堆肥过程中需要进行周期性的管理。

这包括翻堆、通风和湿度调控等。

翻堆可以促进废弃物的均匀分解和通气,通风可以提供氧气供微生物呼吸,湿度调控可以保持合适的湿度条件。

6. 堆肥时间控制:堆肥时间根据废弃物的种类和处理需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堆肥时间一般在2-4个月。

7. 动物底肥处理:堆肥完成后,需要对堆肥进行动物底肥处理。

通过动物底肥,可以进一步提高堆肥的营养价值和肥效。

8. 应用与销售:经过动物底肥处理的堆肥可以应用于农田、园艺等领域,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也可以进行包装销售,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堆肥工艺流程是一个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过程。

通过适当的收集、预处理、堆肥场建设、堆肥堆建立、周期管理、时间控制、动物底肥处理和应用与销售等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机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堆肥工艺流程的应用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垃圾堆肥

垃圾堆肥

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一、堆肥化(composting)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二、堆肥(compost)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圾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

三、堆肥化的原料:城市生活垃圾、污泥、禽畜粪便、泔脚和食品废物、农林废物四、堆肥化的原理五、(一)好氧堆肥的原理1、好氧堆肥是在通气良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肥堆温高,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80~90℃,所以也称高温堆肥。

2、好氧堆肥原理:①垃圾中的可溶性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②不溶的胶体有机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然后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③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而被降解好氧堆肥的过程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指堆肥化开始时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中温阶段: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堆体基本处于15~45 ℃,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真菌、细菌。

高温阶段:当堆体温度超过45 ℃时即进入高温阶段,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解,同时形成腐殖质。

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 ℃。

细菌、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

降温熟化阶段:在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的后期,即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

微生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

嗜温性微生物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

氨氮组分氧化成硝酸盐。

六、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有机质含量及营养比2、通风量目的1)供氧;2)调节温度;3)散除水分3、pH值: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4、颗粒度: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质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NY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固体有机废物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

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堆肥化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为煤灰和厨余类有机物,其它固体废弃物较少,比较适宜于堆肥处理。

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标准。

自1980年有统计记载以来,堆肥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中,一直发展缓慢。

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报告,2003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中,年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当时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计574座,其中:填埋场457座(占79.6%),堆肥厂70座(占12.2%),焚烧厂47座(占8.2%);总处理能力7545万吨,集中处理率为50.78%,其中:填埋年处理量6404万吨(占85.5%),堆肥年处理量717万吨(占9.6%),焚烧年处理量370万吨(占4.9%)。

由上可知,我国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无论按处理场(厂)的数量,还是处理量的吨位,排行顺序均为:填埋、堆肥、焚烧。

堆肥虽然位居第二,但与填埋相比其处理量差距太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厨房气化率的提高,以及北方地区冬日取暖集中供热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直接用煤量。

分析这个趋势,当垃圾中的灰渣含量显著降低后,厨房垃圾将成为家庭生活废弃物的最主要成分。

无论从环保角度考虑,还是资源循环再利用出发,厨余类有机物处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让它来源于自然再回归于自然。

从这些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应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世上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由于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使得垃圾中其他固体废弃物也大量增加。

比如塑料、纸品、玻璃、铁皮类包装废弃物,以及旧衣、旧鞋等家庭生活废弃品也随之增多,让我们的垃圾成分越趋复杂。

垃圾的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

垃圾的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

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垃圾的‎利弊1.填埋处理填埋是大量‎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方法,也是所有垃‎圾处理工艺‎剩余物的最‎终处理方法‎,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直接填埋‎法。

所谓直接填‎埋法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

但是,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仍‎有大多采取‎露天堆放,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每一个垃圾‎堆放场都成‎了一个污染‎源,蚊蝇孽生,老鼠成灾,臭气漫天,大量垃圾污‎水由地表渗‎入地下,对城市环境‎和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1)地下水质恶‎化,污染严重,水混浊发臭‎,水中均检出‎厌氧大肠杆‎菌;(2)垃圾断层样‎品均检出有‎毒有害物质‎。

填埋处理方‎法是一种最‎通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处理费‎用低,方法简单,但容易造成‎地下水资源‎的二次污染‎。

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排放费‎用,这样高昂的‎费用甚至无‎法承受。

2.焚烧处理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

焚烧处理的‎优点是减量‎效果好(焚烧后的残‎渣体积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处理彻底。

但是,根据美国的‎报道,焚烧厂的建‎设和生产费‎用极为昂贵‎。

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装备所‎产生的电能‎价值远远低‎于预期的销‎售额给当地‎政府留下巨‎额经济亏损‎。

由于垃圾含‎有某些金属‎,焚烧具有很‎高的毒性,产生二次环‎境危害。

焚烧处理要‎求垃圾的热‎值大于3.35MJ/kg,否则,必须添加助‎燃剂,这将使运行‎费用增高到‎一般城市难‎以承受的地‎步。

3.堆肥处理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至70‎℃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经过堆肥处‎理后,生活垃圾变‎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

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

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

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是指对园林绿化垃圾进行堆肥处理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园林绿化垃圾是指园林景观建设和养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剪枝、落叶、花草、树木等,这些垃圾如果得不到合理处理,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制定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对于保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应包括垃圾的来源和分类要求。

来源包括园林景观建设、养护单位和个人,分类要求包括剪枝、落叶、花草、树木等不同种类的垃圾应当分别进行堆肥处理。

其次,标准应规定垃圾堆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本原则包括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减量化管理,堆肥方法包括静态堆肥、动态堆肥、发酵堆肥等,以及堆肥过程中的通风、翻堆、控温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要求。

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还应明确堆肥过程中的监测和管理要求。

监测要求包括堆肥温度、湿度、氧气含量、有机物分解速率等参数的监测,管理要求包括堆肥场地的选址、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此外,标准还应规定堆肥成品的质量检测和利用要求,包括成品堆肥的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指标的检测,以及成品堆肥的合理利用方式和用量要求。

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土壤改良等方面的要求,同时结合园林绿化事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内容和执行程序。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园林绿化垃圾堆肥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利用,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实际操作中,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的执行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需要园林绿化从业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推动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的全面实施,从而实现园林绿化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垃圾堆肥标准是园林绿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值
适宜的pH值是中性偏碱性,一般认为pH值在 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颗粒度
直接影响堆体的供氧量,适宜的颗粒度与物料性 质 有关,一般以15~75mm为宜。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优势菌群的数量
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 活性
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 拌种分解有机 Nhomakorabea质能力强的微生物
5.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与控 制
堆肥化原理 堆肥化过程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5.2.1 堆肥化的原理
好氧堆肥的原理
◦ 好氧堆肥是在通气良好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借助 好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降解有机物,通常好氧堆 肥堆温高,一般在55~60℃,极限温度可达 80~90℃,所以也称高温堆肥。
5.2.2 堆肥化过程
好氧堆肥过程
根据温度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潜伏阶段(亦称驯化阶段) 生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指堆肥化开始时微
➢中温阶段 也称产热阶段,主要是指堆肥过程初期, 堆体基本处于15~45 ℃,这一阶段主要是分解一些易分 解的有机质,微生物以中温好氧菌为主,常见的有丝状 真菌、细菌
➢高温阶段 当堆体温度超过45 ℃时即进入高温阶段, 此阶段主要进行的是难降解的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的降 解,同时形成腐殖质。一般控制温度在45~80 ℃。细菌、 寄生虫等主要是在这个阶段被杀死
欧洲国家的堆肥化定义: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微 生物对固体、半固体的有机废物进行好氧的中温 或高温分解,并产生稳定腐殖质的过程。
◦ 堆肥(compost)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垃
圾进行分解腐熟而形成的肥料
堆肥化的原料
◦ 城市生活垃圾 ◦ 污泥:主要是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的
水处理设施排放的污泥 ◦ 禽畜粪便 ◦ 泔脚和食品废物 ◦ 农林废物
堆肥化垃圾处理技术的意义
◦ 可以实现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少垃圾对 环境的污染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用组分回用自然循 环系统
◦ 可以将固体废物中的有机固体转换成有用 的物质和能源
堆肥化技术的发展历史
1920年,英国人A. Howard首先在印度提出了堆肥化技 术,1925年,Bangalore改进后,称为Bangalore法
固废污染控制工程
第5章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
1
堆肥化的概念
2
堆肥化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3
堆肥化工艺及设备
4
堆肥腐熟度及产品质量
5.1堆肥化的概念
堆肥化
◦ 堆肥化(composting) 在人工控制条件 下,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 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 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
◦ 好氧堆肥原理
首先是垃圾中的可溶性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 膜被微生物直接吸收;
其次不溶的胶体有机质先被吸附在微生物体外,然后依 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
有机物质主要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而被降解
◦ 垃圾堆肥分解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有机物的氧化
不含氮有机物(CxHyOz)的氧化
✓细胞质的合成(包括有机物的氧化,并以NH3作氮源)
n(CxHyOz)N3 H (n xn4y n2z5x)O 2 C5H7N2O (细胞 ) 质 (n x5)C2O 1 2(n y4)H2O能量
细胞质的氧化
C 5 H 7 N 2 ( 细 O ) 5 O 胞 2 5 C 2 质 2 O H 2 O N 3 能 H 量
◦ 降温熟化阶段 在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的 后期,即进入降温阶段,此阶段仅剩下部分 较难分解的有机物和新形成的腐殖质。微生 物活性下降,堆体温度下降。嗜温性微生物 占优势,对残余的难分解的有机质进一步进 行分解,腐殖质的量增加。氨氮组分氧化成 硝酸盐。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有机质含量及营养比
➢总的氧化分解过程
C x H y N u O va2 O H b2 O C w H x N y O zc2 O H d2 O H ( g ) e2 O H ( l) g3 N fC H 2 能 O 量
✓纤维素降解为例
(C 6H 1O 26)n 纤 维 素 n酶 6 C H 1O 26(葡萄糖)
1933年,丹麦的Dano法,标志着连续性机械化堆肥 工艺的开端。
元代《农书》:粪屋之中,凿为深池,筑以砖壁,勿使 渗漏,凡扫除之土,燃烧之灰,簸扬之糠秕,断蒿落叶, 积而焚之,沃以粪汁,积之即久,不觉甚多,凡欲播种, 筛去瓦石,取其细者,和匀种子,疏把撮之,待其苗长, 又撒以壅之,何患收成不倍厚也哉
5.3 堆肥工艺及设备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典型好氧堆肥工艺 好氧堆肥系统及装置
5.3.1 好氧堆肥基本工序
堆肥基本工艺
◦ 基本工序: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 (二次发酵)、后处理及贮藏等
◦ 前处理:主要调整水分 、营养比、破碎、 分选、筛分等
C xH y O z (x 1 2 y 1 2 z)O 2 xC 2 1 2 O y2 H O 能量
含氮有机物(CsHtNuOv·aH2O)的氧化
C s H tN u O v a 2 O H b 2 O C w H x N y O z c 2 O ( H 堆 ) + d 2 O 肥 ( H 气 ) e 2 O ( H 水 ) + fC 2 + gO 3 + NH 能量
◦ 有机质含量 适宜含量为20~70%,最佳含量在 40~60%
◦ C/N比 25~35:1 ◦ C/P比 75~150
5.2.3 堆肥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通风量
◦ 通风目的:1)供氧;2)调节温度;3)散除水分
✓ 适宜的通风量一般取0.6~1.8m3/(d·kg挥发性固体) ✓ 或堆肥过程中适宜的氧浓度为10~18%,最低不
应小于8%
◦ 通风方法与控制
①自然通风供氧 ②向肥堆内插入通风管(主要用在人工土法堆肥
工艺) ③利用斗式装载机及各种专用翻推机横翻堆通风 ④用风机强制通风供氧。
含水率
➢适宜的含水率40~60%,与垃圾的物理组成有关
温度
温度控制与堆肥时间有关,一般控制在高温阶段 时的温度为55~60 ℃为宜,且>55°C的时间不 少于3天,以保证能够杀灭绝大部分的病原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