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设计之我见
探究高层房屋建筑设计之我见

探究高层房屋建筑设计之我见引言众所周知,在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房屋建筑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将相对日益缺乏,特别是人口日渐密集,城市建筑密度增大,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要选择。
人口压力和土地数量的匮乏给我国高层建筑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契机,高层建筑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解决住房资源紧张的难题,缓解地少人多的局面。
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高层建筑的使用效能,就要对建筑的目标受众群体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和分析,以求设计出更为符合人们要求的合格建筑。
高层建筑在成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在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
1 设计施工图纸时需要遵循的原则优秀的施工设计理念要通过设计图纸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简单说来,设计图纸就是利用建筑业内专业的设计图形和符号将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完整准确的呈现,并实现施工参照作用的施工微缩图。
施工图纸的设计要对施工中的各项环节加以精准的描述,因此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确保图纸设计涵盖范围的完整性。
图纸的设计者必须对于整个的施工操作所涉及的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设计时要按照不同施工过程多角度的呈现施工设计方面的要求,确保每一个施工部门都可以拿到适用于该部门施工的图纸。
1.2 设计图纸内容要全方位覆盖各项施工细节。
施工图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在对施工流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施工图纸最基本的内容要包括总体建筑架构和轮廓,对于建筑位置和外部设计要详细标注;在此基础上,要表明建筑物内部的内部格局状况,包括承重墙的设计和施工浇筑配筋的设计;对于建筑内部的各项设备的位置也要逐一标识清楚,如排水管道的布置方位,电路管线的铺设方位等等;另外,对于建筑内,楼梯,电梯,消防通道的位置及门窗,电路开关的位置也要表明并备注相关部件的信息,为后期具体施工做好相应的准备。
施工图纸之间要具备一定的关联性。
一般情况下,工程设计图纸为了满足不同施工需要会有多种呈现形式,如建筑施工平面图,立体图和剖面图等,而且,针对不同施工部门的施工特点也要将设计图纸设计成不同样式,如电气施工部门的图纸要着重标明电路施工的关键点,而采暖施工的图纸就要根据采暖施工部门的施工特点来设计。
高楼设计心得(通用5篇)

高楼设计心得(通用5篇)高楼设计心得(通用5篇)高楼设计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楼设计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楼设计心得(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高楼设计心得篇1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作为一名建筑师,致力于设计高楼。
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但同样也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下是我关于高楼设计的一些心得。
1.结构设计的重要性:高楼的最基本部分是结构,其设计必须能够承受极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以确保大楼在各种外界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
2.创新和实用性:高楼的设计需要创新,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实用性。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独特的电梯系统,以提高乘坐电梯的体验,同时也要确保电梯的速度和稳定性。
3.可持续性和环保:在设计高楼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太阳能板来为大楼提供能源,或者设计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的窗户。
4.美学和功能性:高楼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
因此,我们需要将美学和功能性融入到设计中,以确保大楼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外观也能让人眼前一亮。
5.安全性:高楼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确保大楼的设计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同时,我们也需要为大楼的居民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
总的来说,高楼设计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有趣的的工作。
我们需要将各种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包括结构、创新、实用性、可持续性和环保、美学和功能性以及安全性。
我希望能够通过我的设计,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加安全、更加环保的生活环境。
高楼设计心得篇2当然,我很乐意为您提供一份高楼设计心得。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各种设计风格和建筑类型的心得体会:1.理解需求:在进行高楼设计时,了解项目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这可能涉及到了解业主的愿景、目标市场、功能需求、预算以及地理位置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为设计提供指导。
高层建筑设计之我见

第 1 期 5
S IN E&T C N L G N O M TO CE C E H O O YIF R A I N
0规划与设计。
科技信息
高层建筑设计之我见
刘小 音 ( 南交通 大 学建筑 学 院 四川 成 都 西 6 15 ) 1 7 6
【 摘 要 】 市的快速发展 导致 了现代 高层 建筑的兴起 , 城 向高空发展成 为当今城 市的特 点。我 国正处在城 市化 的历 史进程 中, 口众 多, 人 土
p p lt n a i td s a efrd vlpme ti i e,v ria e eo me ta d s y ca r a eb c mete lgc lc oc n rn ftd y’ o uai ndlmi p c o e eo o e n n ct s et ld v lp n i c n k srpesh v e o h o ia h iea d a te d o o a S Chn s rhtcu e nfc,te d sg n e eo me to ih- s ul ig h ud n to l e cnsd r dfo a n ie rn on iw u ie ea c ie tr.I a t h ein a d d v lp n h g r eb idn ss o l o ny b o i ee r m n e gn e igp ito 层 建筑 首 先从 美 国 兴起 。 战 以 后 出 现 了世 界 范 围 内 的 繁 二
高 层 建 筑 在 解 决 城 市 用 地 不 足 的 情 况 下 , 适 应 了 城 市 快 节 奏 的 也
荣 时 期 。在 今 天 , 以说 没有 什 么其 他 东西 比摩 天 大 楼 更 能 代 表 现 代 生 活 方 式 。 因为 在 高 效 率 的社 会 环 境 中 , 间 的 因 素必 然 强 烈 地 影 响 可 时 城 市 形 象 的 了 , 世 界 的 各 大 城 市 中 , 形 色 色 的 现 代 高 层 建 筑 大 都 城 市 的规 划 布 局 和 建 筑 的 建 设 方 式 。 现 代 城 市 生 活 与 工 作 追 求 高效 在 形 必 功 综 构成 了城市的主要 轮廓。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起 , 伴随 率 , 然 就 使 建 筑 由分 散 、 能 单 一 的建 设 方 式 向 大 型 、 合 和 现 代 化 着改 革 开 放 政 策 的 实 施 、 市 化 进 程 的加 速 发 展 , 国 各 大 城 市 出 现 发 展 。 综 合 性 的高 层 公 共 建 筑 , 利 了人 们 的工 作 、 物 、 闲 , 得 城 我 而 便 购 休 使 了 大 量 的 高 层 建 筑 。 高 层 建 筑 大 量 地 出 现 在 我 们 的城 市 当 中 , 很 大 多种 类 型 的建 筑 功 能可 以在 一 幢建 筑 中完 成 。 在 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景观与人们的生活。 高层 建 筑 在 我 国起 步 较 晚 , 我 们 可 以借 鉴 西 方 成 熟 的技 术 和成 但 O 正 如 世 界 上 的 任 何 事 物 都 具 有 两 面 性 一 样 , 层 建 筑 从 出 现 与 存 功 的 经 验 , 与 此 同 时 . 我 们 还 直 接 聘 请 国 外 公 司 设 计 , 如 S M 高 在 的 那 天 起 , 们 对 它 的评 价 就 褒 贬 不 一 。但 是 , 论 人 们 的认 识 如 (kd r, w ns& Mer 1在 中 国 承 接 了 5 人 不 S imoe O ig rl) i 0多 个 项 目 , 中 至 少 1 其 5 何 , 层 建 筑有 其 存 在 的 必 然 性 和 合 理 性 , 于解 决 城 市 用 地 紧 张 和 个 是摩 天 大楼 。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们 的 高 层 建 筑 设 计 与 建 造 已 高 对 ( 我 城 市 人 口急 剧 增 加 等 现 实 问 题 . 具有 其 他 建 筑类 型 所 不 能 替 代 的 作 在 一 定 程度 上 与 国 际 接 轨 。 用 。 像 上 个 世 纪 六 、 十 年 代 设 计 美 国芝 加 哥 著 名 摩 天大 楼 约 翰 ・ 正 七 汉 考 克 中 心 (onHacc e e ) 西 尔 斯 大 厦 (er w r 的 结 构 工 Jh n okC n r和 t S ast e) o 程师 的 F z rK h al an先生所言 ,我们 可以建造 1 0层的高楼 ,没有任 u “ 5
关于高层建筑设计的学习心得

行车道、汽车道与停车场,使人流车流互不干扰,且联系方便。
另外,根据功能分区,安排合理交通路线,引导人流和分散人流至不同目的地,也是设计考虑到重点。
3、合理安排各种出入口在裙房四周要合理安排各种出入口,并做到交通顺畅,要设置一定的地上停车位于地下车位。
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前面直接设计成一个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起到了空间缓冲作用。
图1 日本筑波中心图2 我的设计作业总平面图二、标准层平面设计标准层设计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标准层设计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层建筑整体设计的优劣。
标准层中,由于垂直体需要竖向贯通,故常将楼梯、电梯、设备辅助用房、管井等集中布置,我们把这一部分称为“核心体”。
(如图3、4、5、6)1、核心筒位置中心式的有效利用面积为60%-70%,空间利用率极高,交通面积小,结构好。
偏心式的特点是规模小分离式能提供大空间,灵活,但 外周型可以双向疏散,空间大, 抗震性差,难以做到双向疏散。
好利用。
把用于办公居住等人们日常使用的部分称为“壳”,本次的高层设计是属于商业性质的,标准层由办公与旅馆部分组成,下面是我搜集的两个标准层平面,来作为对标准层的分析。
(图7、8)图4 中心式图6 外周型 图5 分离式图8 旅馆标准层平面图三、建筑形体设计对于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由于结构的限制,其本身的形体不可能做到非常复杂,但是也一定要符合美的法则,要做的丰富、简约。
(图9、10是做的造型很好的实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巴西议会大厦(National Congress Building ,Brasilia)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建于1958~1960年,设计人是巴图9 巴西议会大厦西建筑师O·尼迈耶。
整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构图新颖醒目。
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高层建筑心得体会

高层建筑心得体会高层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城市的象征之一。
在我参与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高层建筑的挑战与机遇。
下面是我对高层建筑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层建筑需要具备强大的结构设计能力。
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较大,承受的重力和风力较大,结构设计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抗震性能,保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通过流体力学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在风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和优化。
这些挑战让我意识到,高层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美观,更需要具备坚固结构的保障。
其次,高层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高层建筑往往耗能较大,因此在设计上需要注重节能减排,提升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设计中,我们会采用高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和地源热泵系统等新能源技术,实现建筑能源的自给自足。
在建造过程中,我们还会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的可持续性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再次,高层建筑需要考虑人文关怀。
高层建筑往往是城市的地标,它将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证建筑与周边景观的相互呼应。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与居民的关系,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在高层建筑中,我们会增设休闲娱乐区域、健身房、公共花园等设施,提供给居民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最后,高层建筑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会运用计算机建模、智能化施工等先进技术。
例如,我们会使用三维模型技术,将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整合到一起,实现设计方案的可视化和优化。
我们还会使用BIM技术,实现建筑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并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对建筑的远程监控和调控。
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效率,还能有效地提升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
高层建筑消防给排水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之我见

富. 提 高 了人 们 对 于 建 筑 物 的要 求 。这 些 要 求 的 专 业 性 更 强 , 视 角更 细微 。 建 筑 给排 水 系统 与 消 防设 计 就 是 其 中一 个 方 面 。
现 代 高层 建 筑往 往 存 在 着 结 构 复 杂 、 多 可燃 物 装 修 、 人 口密 集
点。 这 些 特 点作 用下 的建 筑 往 往存 在 着 结 构 复 杂 、 多 可燃 物 装 修 、 人 口密集 以及 疏 散 困 难 的 问题 , 因 此如 果 发 生 了火 灾 , 会 直 接 导 致 国 家财 产 及 人 民 财 产 生命 安 全 的严 重 损害 。本 文 以笔 者 经验 为 出发 点 , 探讨 一 番高 层 建 筑 中 的 消 防给 排 水 应 当如 何 进行 系统 设 计 和 设备 选 型 的 问题 。
引起 建 筑设 计 师 及 其 消 防设 计 师 的 重视 。 接下来 , 本 文 将从 三 的 管径 不足 。 详 细来 说 , 要 根 据 对 室 外 消防 的 具体 用水 量 的 计
大方 面 对 高层 建 筑 的 消 防 给排 水 的 系统 设 计 及 其 设备 选择 进
行 分 析探 讨 。
算 来确 定 室 外 的 消 火栓 数 量 。每 个住 宅楼 消 火栓 具 体 用 水 量 的计 算 要在 1 0 ~ 1 5 L / s 之间。
1 设计消 防给排 水的系统
建 筑 消 防产 业 的 发展 对 其 给排 水 的 系统 设 计 提 出 了更 详 细的 要 求 .设 计 师要 根 据 相 关 法律 法规 和 行 业 规 范来 进 行 其
多的供 水 方 式 包括 : 由市政 管 网 来 直接 供 给 的 方 式 、 由 水 泵 来 直接 增 加 压 力 的 方 式 、 由水 泵来 提 升 重 力 水 箱的 方 式 等 等 。 如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

高层建筑设计总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市中崛起。
高层建筑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是解决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然而,高层建筑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包括结构、功能、美学、环境、安全等。
在经历了一系列高层建筑设计项目后,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此进行总结。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由于其高度较高,受到的风力、地震力等水平荷载较大,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体系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使用功能、平面布局等因素。
例如,对于高度较高、使用空间较为灵活的建筑,可以选择框架核心筒结构;对于住宅类建筑,剪力墙结构可能更为合适。
同时,还需要对结构构件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
此外,在结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抗震设防要求。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确定合理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如设置抗震缝、加强节点连接等,以提高建筑在地震中的抗震能力。
二、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高层建筑的功能布局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流线组织。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可以分为底部裙房、中间标准层和顶部设备层或观景层等部分。
底部裙房通常用于商业、餐饮、娱乐等公共功能,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和开放性,吸引人流。
中间标准层则主要用于办公、居住等功能,其布局应尽量规整,提高空间利用率。
顶部设备层需要合理安排各种设备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在功能布局中,还需要考虑垂直交通的组织。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主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其数量、速度和停靠楼层需要根据建筑的高度、使用人数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以保证人员的快速疏散和高效通行。
同时,还要注意防火分区的划分。
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面积,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并设置相应的防火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
高楼设计心得

高楼设计心得高楼设计心得篇1我作为一名建筑师,在设计高楼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心得。
在这篇*中,我将分享一些重要的设计理念和技巧。
一、设计理念在设计高楼时,首先要明确设计理念。
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建筑与城市对话”。
我希望通过设计,让高楼与周边的城市环境相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技巧1.结构体系在设计中,结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我通常会考虑使用先进的结构体系,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以实现建筑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可持续性。
2.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高楼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通常会考虑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和天窗,以实现高效的自然采光,提高居住和工作在高楼内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3.景观视野高楼通常拥有非常好的景观视野。
我通常会考虑设计出各种景观角度,让人们可以在不同的位置欣赏到美丽的城市景色。
4.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是高楼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通常会考虑使用节能材料和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LED照明等,以实现高楼的可持续性。
三、设计实践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曾经设计过一座高楼,它采用了先进的结构体系,拥有高效的自然采光和良好的景观视野。
同时,我也注重了可持续设计,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LED照明等设备。
这座高楼不仅美观,而且非常实用,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总之,高楼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结构体系、自然采光、景观视野、可持续设计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会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技巧,让高楼设计更加完美。
高楼设计心得篇2当然,我很乐意为您提供一份高楼设计心得。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各种设计风格和建筑类型的心得体会:1.理解项目目标:在进行高楼设计之前,深入了解项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项目的预算、目标市场、可用的土地以及任何其他相关的因素。
只有当您充分理解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开始设计过程。
2.制定设计策略:在开始绘制设计图之前,您需要制定一个设计策略。
这个策略应该包括楼的设计理念、建筑外观以及建筑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建筑设计之我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的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拔地而起,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使用空间,更多的绿地面积,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轮廓线,使城市变得更加美丽。
然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作为切入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高层建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大高度大,在城市设计中主要控制高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这两方面,既建筑的尺度。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尺度(对城市、其系统和天际线方面)
一座城市中所有的新建筑皆对城市的形式及其系统产生影响。
高层建筑尺度的确定应与整个城市的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脱离城市,孑然孤立,不利于优美、良好天际线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
高层建筑对城市局部或部分产生的影响,是指从市内比较开阔的地方,如:广场、道路、开放的水系和绿地所看到的天际线,会直接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
因此,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外围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
(2)街道尺度(对城市街区、人行道和街景方面)
街道尺度是根据街道生活来确定的,显然最重要的是街道上行人与大楼之间的关系。
具体的说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
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高层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
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
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但每个建筑都必须拥有各自的特点,这样除了丰富空间外,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
(3)整体尺度(建筑本身及造型方面)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
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
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①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
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
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
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②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
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
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
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2.1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
节能。
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
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
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
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
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
而对于高层建筑的中的楼顶对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形象又起到了个性化体现的作用,虽然对生态环境的意想不到,但是它们体现的是高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性,因此在楼顶的设计上也不是不容忽视的。
2.2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3.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3.1底层入口
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3.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
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3.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同时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4.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4.1防火的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
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
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
合理进行防火分区。
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
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4.2电气的问题
4.2.1消防电源与配电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
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
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4.2.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
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4.2.3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
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
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
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4.3防雷击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
者避雷带、避雷网。
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
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5.结语
在城市形象的构筑中,高层建筑因庞大的体量和绝对的高度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发展与城市总
体规划之间仍缺乏清晰的逻辑,需要在整体规划、投资开发、设计建造等多个环节,为城市空间担负更多的责任感,不能仅凭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行事。
参考文献:
[1]刘勇,马腾飞,宓学民.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科技致富向导,2009,(10).
[2]陈平.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