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实验报告记录

合集下载

钢结构工实验报告

钢结构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模块钢结构实验二、实验标题钢结构连接性能实验三、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四、实验操作者张三五、实验目的1. 了解钢结构连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不同连接方式的性能特点。

3.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不同连接方式的适用性。

六、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钢材、连接件、扳手、螺丝刀等工具。

2. 实验材料:选取Q235钢材,规格为100mm×100mm×10mm。

3. 实验方法:a. 钢板对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b.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c.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角钢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4. 实验过程:a. 钢板对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焊接连接。

焊接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

b.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螺栓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c.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将两块钢板对接,角钢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5.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每种连接方式的实验数据,包括连接强度、变形程度等。

七、实验环境实验地点:钢结构实验室实验设备:焊接机、扳手、螺丝刀、电子秤、测力计等。

八、实验过程1. 钢板对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

焊接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2.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螺栓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3.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将两块钢板对接,采用角钢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完成后,进行紧固。

通过电子秤测量连接强度,记录数据。

九、实验结论1. 钢板对接实验:焊接连接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但易产生变形。

2. 钢板螺栓连接实验:螺栓连接具有较高的连接强度,且不易产生变形。

3. 钢板角钢连接实验:角钢连接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但施工难度较大。

钢结构检测报告模板(含检测原始记录)

钢结构检测报告模板(含检测原始记录)

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编号:(2005)本报告共页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检测类别:委托检测联系电话:签发日期:地址:声明1、报告加盖本公司检测专用章(红章)有效。

2、报告涂改无效。

3、未经本单位书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本报告(完整复制除外)。

4、本报告一式肆份,外发叁份。

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编号(2005)共页第页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构件厚度测量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磁粉探伤报告编号:(2005)共页第页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磁粉探伤记录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超声波探伤报告编号(2005)共页第页检测:(UT 级)审核:(UT 级)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超声波探伤记录编号(2005)共页第页记录:(UT 级)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X射线探伤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角焊缝焊脚尺寸测量报告编号(2005)共页第页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高强螺栓终拧扭矩复查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涂层厚度测量报告编号(2005)共页第页测量:审核: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吊车梁挠度测量报告编号(2005)共页第页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网架挠度测量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钢结构整体垂直度测量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钢结构整体垂直度测量报告测量:审核: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钢结构整体平面弯曲度测量报告青岛理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钢结构检测报告附页钢结构整体平面弯曲度测量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H型截面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试验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2-3-29一、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工字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3、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加深对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试验原理轴心受压构件的可能破坏形式有强度破坏、整体失稳破坏和局部失稳等几种,其中整体失稳破坏时轴心受压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

对于理想压杆模型,即杆件是等截面压杆,压力作用线与截面形心纵轴重合,材料是完全均匀和弹性的,其整体稳定性能可用欧拉临界力或欧拉临界应力表征:然而对于实际构件而言,都带有多种初始缺陷,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引入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对于H型截面压杆,其欧拉临界力为图1 H型截面示意图对其弱轴x轴:正则化长细比:根据Perry公式H型截面压杆的稳定承载力我国规范通过试验统计获得了四组柱子曲线:图2钢结构规范柱子曲线从而获得稳定系数:三、试验设计1、试件设计试件截面(工字形截面)h×b×t w×t f=100mm×60mm×4mm×4m 试件长度:L=1000~1300mm钢材牌号:Q235B图3 构件截面详图2、支座设计双刀口支座:刀口平行于构件弱轴方向布置。

图4 双刀口支座详图3、测点布置图5 应变片及位移计布置图4、承载力估算:根据欧拉公式: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当λ≤0.215 时:当λ> 0.215 时:5、加载制度:单调加载:加载初期:分级加载,每级荷载约10%Pu,时间间隔约2min;接近破坏:连续加载,合理控制加载速率连续采集数据;卸载阶段:缓慢卸载。

四、试验准备1、试件截面实测:表1截面实测数据记录表图6实测截面示意图2、材料拉伸试验:表2材料拉伸试验数据记录表3、采用实测截面和实测材料特性估算承载力:(1)截面几何性质:面积:A=4.1×60.24×2+(102.55−8.2)×4=871.4mm2弱轴惯性矩:回转半径:长细比:(2)欧拉临界力:(3)规范法求临界力:构件为b类截面,α2=0.965α3=0.3求得:五、数据处理1、实测数据2、荷载—应变曲线图7 荷载—应变曲线3、荷载—位移曲线图8 荷载—位移曲线4、实测极限承载力分析实测极限承载力:N u=126.42Kn该结果远远小于欧拉临界力:N E=188.49k;而与规范临界力较吻合:N cr=φf y A=124.44kN (误差:1.6%),说明轴心受压构件的初始缺陷对于其整体稳定有较大影响,而规范的稳定承载力估算具有足够的精度。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

钢结构基本原理实验报告学号: 姓名:实验名称:箱形截面轴心受压柱局部失稳实验组号: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认识箱形截面构件在轴心压力作用下局部失稳的全过程,掌握研究和分析构件局部失稳形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弹性理论,简支矩形板在纵向均布压力Nx (单位板宽的荷载,单位 kN/mm )作用下,板中面的屈曲平衡方程为022********=∂∂+⎪⎪⎭⎫ ⎝⎛∂∂+∂∂+∂∂x w N y w y x w x w D x其中,板的单位宽度的抗弯刚度:()23112v Et D -=对于简支矩形板,方程的解w 可用下列双重三角级数表示:aym a x m A w m m mn ππsinsin11∑∑∞=∞==可得Nx 的临界值222⎪⎭⎫⎝⎛+=mb a a mbb D N xcr π当n=1时,得临界力最小值。

即当板屈曲时,沿y 轴方向只有一个半波。

22b DkN xcr π= 式中,板的稳定系数2⎪⎭⎫⎝⎛+=mb a a mb k当板屈曲时,沿y 轴方向总是有k 为最小值的半波数。

当2/≤b a 时,板屈曲成一个半波;当6/2≤≤b a 时,板屈曲成两个半波;当12/6≤≤b a 时,板屈曲成三个半波; 临界应力tb D k t N xcr xcr 22πσ==该截面由多块板件组成,故应考虑板组间的约束因素。

即k 值应包括板组间的约束系数ζ对箱形截面,有2020138.0⎪⎭⎫⎝⎛-⎪⎪⎭⎫ ⎝⎛=b t tc t t ζ 231022⎪⎪⎭⎫ ⎝⎛++=ζk 三、实验设计资料 3.1.1试件设计3.1.2支座设计3.1.3测点布置(CAD重做图)3.2 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3.3 实验设计内容3.3.1 实验装置加载设备:千斤顶;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压力传感器测定荷载值;应变片测量试件纵向应变;纵向位移计测量试件侧向位移,竖向位移计测量试件纵向伸缩变形。

3.3.2 加载方式千斤顶通过厚钢板将荷载施加于构件两端,并调整使之作用点与截面形心尽量重合。

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

钢结构演示实验报告

H型截面受弯构件试验实验报告姓名:居玥辰学号: 1450711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组别: H梁-1实验教师:王伟理论教师:吴明儿1.试验目的1、通过试验掌握钢构件的试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试验结果整理等方法。

2、通过试验观察H型截面受弯构件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

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弹性临界弯矩公式和规范计算公式。

2.试验原理2.1受弯构件的主要破坏形式截面强度破坏:即随着弯矩的增大,截面自外向内逐渐达到屈服点,截面弹性核逐渐减小,最后相邻截面在玩具作用下几乎可以自由转动,此时截面即达到了抗弯承载力极限,发生强度破坏;另外若构件剪力最大处达到材料剪切屈服值,也视为强度破坏。

整体失稳:单向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虽然最不利截面的弯矩或者与其他内力的组合效应还低于截面的承载强度,但构件可能突然偏离原来的弯曲变形平面,发生侧向挠曲或者扭转,即构件发生整体失稳。

局部失稳:如果构件的宽度与厚度的比值太大,在一定荷载条件下,会出现波浪状的鼓曲变形,即局部失稳;局部失稳会恶化构件的受力性能,是构件的承载强度不能充分发挥。

2.2基本微分方程距端点为z处的截面在发生弯扭失稳后,截面的主轴和纵轴的切线方向与变形前坐标轴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夹角,把变形后截面的两主轴方向和构件的纵轴切线方向分别记为,则:或:;第一式是绕强轴的弯曲平衡方程,仅是关于变位的方程,后两式则是变位耦连方程,表现为梁整体失稳的弯扭变形性质。

2.3弯扭失稳的临界荷载值(1)弹性屈曲范围由上述基本微分方程可求得纯弯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公式,即:又由绕y轴弯曲失稳绕z轴扭转失稳可推得:考虑支撑条件的变化:其中考虑荷载作用方式的变化:其中:为荷载作用方式系数,纯弯曲时取1.0;满跨均布荷载时取1.1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取1.35;两端作用等值反向弯矩时取2.65。

考虑截面形式变化:其中:a 为横向荷载作用点到截面剪力中心的距离;为反映截面不均匀程度的参数;为与荷载类型有关的截面系数,纯弯是分别为0和1 ;满跨均布时分别取0.46和0.53;跨中中央一点集中荷载时分别取0.55和0.40。

钢架结构实验报告

钢架结构实验报告

钢架结构实验报告1. 引言钢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在工业、商业和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架结构的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进行测试,研究其力学特性以及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了解钢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形式;2.测试钢架结构的材料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等;3.研究钢架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4.分析钢架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3. 实验装置和材料本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和材料包括:•张力测试机:用于测试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弯曲试验机:用于测试钢架结构在受弯载荷下的变形情况;•钢架结构样件:采用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测试工具:如测距尺、卡尺、厚度计等。

4. 实验步骤4.1 材料性能测试首先,将钢架结构样件固定在张力测试机上,并逐渐施加拉力,记录下拉力和相应的变形。

根据拉力-变形曲线,可以计算出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

4.2 变形行为测试为了研究钢架结构在受弯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将钢架结构样件放置在弯曲试验机上,施加一个以中心点为支点的弯矩载荷。

根据载荷和变形数据,可以分析钢架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4.3 破坏行为测试为了观察钢架结构的破坏行为,我们逐渐增加载荷,直到钢架结构发生破坏。

记录下破坏时的载荷和变形情况,并分析破坏机制和破坏模式。

5.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屈服点和弯曲刚度等参数,并绘制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力-变形曲线。

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钢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适用于承受较大的拉力;2.在受弯载荷下,钢架结构的变形主要集中在弯曲部分,中心变形程度较大;3.钢架结构的破坏机制主要是由于局部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极限而导致的。

6.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对钢架结构的材料性能、变形行为和破坏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钢结构工程实习报告(多篇)

钢结构工程实习报告(多篇)

钢结构工程实习报告(多篇)车间参加钢结构的放样、切割、钻孔、剖口、焊接、矫正等工作。

并参与了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施工,学习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实习目的:通过接触和参加一线工作,了解本公司的实际加工制作和安装过程,对钢结构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实习内容:在车间参加钢结构的放样、切割、钻孔、剖口、焊接、矫正等工作。

并参与了钢结构的现场安装施工,学习钢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3.实习概况:在车间参加刚结构的加工制作实习,在南京德基广场工地参加钢结构安装实习。

遵守车间和工地安全规章制度。

出勤率高。

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

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以及安装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

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了实践操作。

实习期间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实习目的。

4.工程简介:承建的是幕墙及天幕钢结构部分。

总工程量为一百多吨。

幕墙由九根高约四十米的格构式钢柱和多根圆弧钢梁组成。

天幕是由十三根鱼腹梁和相应的檩条、拉条构成。

第一部分加工制作加工制作是钢结构工程由图纸变为实物的第一步,所以是十分重要的。

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以后安装的顺利与否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

了解它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放样放样工作包括以下内容:核对图纸的安装尺寸和孔距,以1:1的大样放出节点,核对各部分的尺寸;制作样板和样杆作为下料、弯曲、铣、刨、钻孔等加工的依据。

放样时要注意考虑加工余量。

焊接构件要求按工艺要求放出焊接收缩量。

不同规格、不同牌号的零件应分别号料,同一种材料按照“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划线。

(二)切割钢材下料常用气割、机切和锯切等方法,其中气割的质量最不稳定。

所以在进行气割时一定要要由有工作经验的工人师傅来操作或在旁边指导。

(三)钻孔孔的加工在钢结构制作过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尤其是架的球加工过程中,钻孔占了整个工序的大部分。

钢梁稳定性实验报告

钢梁稳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验证钢梁在受力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并探讨影响钢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钢梁在受压、受弯等工况下的力学行为,为钢结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钢梁的稳定性是指钢梁在受力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形态,不发生过大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钢梁的稳定性包括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

1. 整体稳定性:指钢梁在受压或受弯等工况下,不发生整体失稳的能力。

整体失稳是指钢梁在微小干扰下,发生侧向弯曲或扭转变形,导致承载能力急剧下降的现象。

2. 局部稳定性:指钢梁在受压或受弯等工况下,不发生局部失稳的能力。

局部失稳是指钢梁的腹板或翼缘在受压或受弯等工况下,发生偏离原平面位置的波状屈曲现象。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实验设备:万能试验机、钢梁、测力计、百分表、卷尺、剪刀、扳手等。

2. 实验材料:Q235钢材,规格为200mm×100mm×20mm的钢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钢梁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调整测力计和百分表,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加载试验:a. 整体稳定性试验:在钢梁的跨中施加均布荷载,逐渐增加荷载,观察钢梁的变形情况。

当钢梁发生侧向弯曲或扭转变形时,记录荷载值。

b. 局部稳定性试验:在钢梁的腹板或翼缘上施加集中荷载,逐渐增加荷载,观察钢梁的变形情况。

当钢梁发生局部屈曲时,记录荷载值。

3.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荷载值、变形值、失稳荷载值等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整体稳定性试验:a. 实验结果表明,当荷载达到一定值时,钢梁发生侧向弯曲或扭转变形,导致整体失稳。

b. 通过对比不同长细比的钢梁,发现长细比越大,钢梁的整体稳定性越差。

2. 局部稳定性试验:a. 实验结果表明,当荷载达到一定值时,钢梁的腹板或翼缘发生局部屈曲,导致局部失稳。

b. 通过对比不同高厚比和宽厚比的钢梁,发现高厚比和宽厚比越大,钢梁的局部稳定性越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实验报告记录————————————————————————————————作者:————————————————————————————————日期:L ENGINEERING《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H型柱轴心受压试验报告试验名称等边角钢轴心受压整体稳定试验小组成员理论课教师吴明儿试验日期2014年10月21日《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目录一、试验目的.............................................................................................................................. - 2 -二、实验原理.............................................................................................................................. - 2 -1、基本微分方程 ........................................................................................................ - 2 -2、扭转失稳欧拉荷载 ................................................................................................ - 2 -3、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 ............................................................................................ - 3 -4、柱子ϕλ-曲线 ..................................................................................................... - 3 -三、实验设计:.......................................................................................................................... - 4 -1、试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支座设计 ................................................................................................................ - 4 -3、测点布置 ................................................................................................................ - 5 -4、加载装置设计 ........................................................................................................ - 5 -四、实验准备.............................................................................................................................. - 6 -1、试件截面实测 ........................................................................................................ - 6 -2、材料拉伸试验:给出屈服强度、弹性模量......................................................... - 8 -3、试件对中 ................................................................................................................ - 8 -4、测点检查 ................................................................................................................ - 8 -5、采用实测截面和实测材料特性进行承载力计算................................................. - 8 -五、试验结果初步分析.............................................................................................................. - 9 -1、试验现象 ................................................................................................................ - 9 -2、荷载-应变曲线 ..................................................................................................... - 10 -3、荷载-位移曲线; ................................................................................................. - 11 -4、实测极限承载力比较 .......................................................................................... - 11 -6、分析试验结果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 11 -六、试验结果深入分析............................................................................................................ - 12 -《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一、试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钢构件的实验方法,包括试件设计、加载装置设计、测点布置、实验结果整理等方法;(2)通过实验观察等边角钢截面轴心受压柱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模式;(3)研究等边角钢轴心受压柱应力应变关系;体会等边角钢轴心受压柱实际承载力与理论承载力之间的区别。

(4)将理论极限承载力和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验证轴心受压构件的柱子曲线。

二、实验原理1、基本微分方程根据开口薄壁杆件理论,具有初始缺陷的轴心压杆的弹性微分方程为:''''00()0IV IVx EI v v Nv Nx θ-+-=''''00()0IV IV y EI u u Nu Ny θ-+-=''''''''2''''00000()()0IV IV t EI GI Nx Ny r N R ωθθθθθθθθ----++-=2、构件失稳欧拉荷载等边角钢截面为单轴对称截面,剪力中心在对称轴上,设对称轴为x 轴,则有 y 0 = 0,代入上式可得:''''00()0-+-=IV IVx EI v v Nv Nx θ (a)''0()0IV IV y EI u u Nu -+= (b)''''2''''000()()0IV IV t EI GI r N R ωθθθθθθ---+-=(c)《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说明等边角钢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压杆在弹性阶段工作时,其中有两个微分方程是相互联立的,即在y 方向弯曲产生变形v 时,必定伴随扭转变形θ,反之亦然。

这种形式的失稳称为弯扭失稳。

而式(b )仍可独立求解,因此单轴对称截面轴心压杆在对称截面内失稳时,仍为弯曲失稳。

欧拉公式:对于理想压杆,由于荷载通过剪力中心所以不会发生弯扭失稳。

绕Y 轴弯曲失稳:220yEy yEI N lπ=等边角钢压杆的计算长度和长细比为:绕Y 轴弯曲失稳计算长度:00y y l l μ=,长细比0/y y y l i λ= 长细比可化为相对长细比:y f Eλλπ=3、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H 字型截面压杆的弯曲失稳极限承载力:根据欧拉公式22Ew w EAN πλ=得222y Ew w w f E πσλλ== 佩利公式:200(1)(1)22y Exy Ex cr y Ex f f f εσεσσσ++++⎡⎤=--⎢⎥⎣⎦再由公式cryf σϕ=可算出轴心压杆的稳定性系数。

4、柱子ϕλ-曲线当《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当三、实验设计:2、支座设计(1)单刀口支座图单刀口详图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钢结构基本原理》试验课程作业(2)支座设计原理双刀口支座由3块钢板组成,中间一块钢板上表面开有横槽,下表面开有纵槽;上钢板则设有一道横刀口,下钢板设有一道纵刀口。

将这3 块钢板和在一起就组成了双刀口支座,它在两个方向都能很好的转动。

(3)支座模拟的边界条件实现双向可滑动,模拟为双向铰支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