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导语: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以下是整理的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仅供大家参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人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人教版语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人教版2021: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曹刿论战》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1.十年春,齐师伐..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国。

庄公准备迎战。

请:请求。

见:拜见。

2.曹刿请见..译文:曹刿请求进见(庄公)。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8.“牺牲..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一战。

战则请.从.。

”11.“忠之属.也。

可以..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1. 沁园春·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出三皇旦,笙歌歌盈。

平山顶,羌笛歇。

转角凝望青云层,不知乘月几霜天。

青芜瞥白鹄归南,双翠凤凰来向东。

败杨远,深渊草地直千里,十六地循战沉沦。

回血山阴凤三弦,洞房春半,金花星去馬鸣龙。

喜山头。

雁边鸿过,一堆士庶各看园。

绮翠飘旌旆益来营,送祝福,和仗中县大瀼漂。

国学炎黄十郡垒,如意会,奏无管和文绣。

3. 骆驼祥子·第一回怎生廿一发,公子几棍灭家。

城边路说。

茕茕寡人,外头皆是黑。

路人侦察灭了太太,问灭了公子也。

大爷自有来由,外头闹心不思眼。

叫春,又找春,春不卖,多过两文手租,独走独醋,不欠内天。

来也,地也,水也,花也,虽山山,山山无意意,去无反问。

时也,势也,遭也,逢也,虽人人,人人有心心,尽赋古颂。

其势转不住,张枷司马一绳得。

地也,水也,石也,脸也,虽川川,川川倒问倒,无人愿拜!家也,国也,权也,势也,虽天天,天天不打不,无怕不意!文言文翻译1. 沁园春·雪白天已经到了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入大海。

想要穷尽千里目,再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晚出来,阳光照亮大地。

笙歌声充满空气,山顶平坦,羌笛静默。

转过角落凝视蓝天白云,不知乘着月亮时已几点霜天。

瞥见青色草地上的白色雁归南,两只翠绿的凤凰飞到东方。

随着远去的杨树,深渊的草地,直通千里,十六个地方战争陷入沉沦。

回血的山阴凤三弦,洞房的春天已经过去,金花和星星去了,马和龙在鸣唤。

山头喜庆。

雁边,鸿鹄飞过,士人和庶民各自欣赏花园。

丝绸和翠绿的旗帜飘扬越来越多,送来祝福,和中县大瀼的漂流。

国家学府炎黄十二个郡堡,将如意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无乐器的和谐。

3. 骆驼祥子·第一回因为出了廿一发,公子几棍子灭了家。

城边的路上有人说。

孤零零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是黑的。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加翻译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加翻译

【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来到泗水之滨寻找春天的芳菲。

四周的景色无边无际,一时之间都显得格外新鲜。

我随意地辨识着东风的面容,只见那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景象,全都是春天的使者。

【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翻译】红豆生长在我国的南方,春天来临,它又发了多少枝条?希望您能多多采摘,因为这红豆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原文】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翻译】春天的河水刚开始上涨,春天的树林刚开始茂盛,春天的风儿吹拂了十里,都比不上你。

【原文】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翻译】在春天游玩,杏花随风飘落,花瓣轻柔地拂过我的头顶。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翻译】是谁家的玉笛在暗暗地吹奏,那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飘散,充满了整个洛阳城。

【原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春风得意,马蹄疾驰,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中的花儿。

【原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春天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中天已大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原文】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昨夜风雨交加,花瓣纷纷落下,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已经随风而去。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翻译】千里之外,莺歌燕舞,绿色映衬着红色,水边的村庄,山上的城郭,酒旗在风中飘扬。

【原文】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翻译】春天的潮水带着雨水,傍晚时分来势更加迅猛,荒野的小渡口无人把守,小船随意地横在河面上。

【原文】落花时节又逢君,花开堪折直须折。

【翻译】在这个落花的时节,又遇到了你。

花儿盛开的时候,正好可以采摘,就应该抓紧时间。

【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翻译】人生如果只像初次见面那样美好,又何必在秋风起时,为那悲伤的画扇而哀叹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书古文原文和译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书古文原文和译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书古文原
文和译文
* 此文档旨在提供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书的古文原文和译文,以供学生参考。

* 原文和译文的内容是根据最新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编写而成,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 文档包括七年级上册所有书籍的古文原文和相应的译文。

姓名第册(21课)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姓名》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歌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歌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阅读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阅读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篇章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篇章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散文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文散文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阅读与表达部分
> 译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表达部分的古文原文和译文。

以上所列书籍为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书的古文原文和相应译文。

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课文及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课文及译文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文言文原
文和译文
本文档收集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全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全书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言文,帮助学生提升对古代文化和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原文和译文
以下为本书的部分文言文原文和译文:
1. 《孔子七十子家语》
原文:
晋恭公问曰:“夫子之圣人,何也。

”子曰:“父母之言,能无从乎?如有从于父母之言者,长于先王之道矣。


译文:
晋恭公问孔子说:“夫子为什么这么圣人?”孔子回答:“能不能听从父母的教导呢?能够听从父母的教导的人,就已经很懂得先王的思想了。


2. 《孟子尽心上》
原文:
心之官思质矣,其所安乐生气矣。

其所恶者止,其所爱者逐。

译文:
心灵的功能就是思考思想,人的思想活跃则心灵快乐,厌恶的则控制,喜爱的则追求。

......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和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记叙文类2.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3.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幛。

口技人坐屏幛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幛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丈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丈夫亦醒。

妇抚儿,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童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

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坐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

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

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

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

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

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4.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依靠打鱼为生。

有一天他顺着小河行船,忘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

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非常诧异。

再往前走,他想走道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

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

渔人丢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初进时,洞里很窄小,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

这里的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着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

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

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的往来。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

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上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有找到路。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便病死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求访的人了。

5.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