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附件 2《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纲领一、项目概略(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二)建设地址、区位图;(三)建设场所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相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泊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纳的能源种类和耗费量。
各样能源耗费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
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检查统计值为准。
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耗费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耗费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相关的建设场所及周边地域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
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丛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天气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所内及周边地域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状况说明。
二、总论(一)报告的编制原则1.执法原则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一定恪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例的主要内容;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举措,一定恪守的强迫性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C.执法的主要阻碍点及战胜方法。
2.求实原则A.脚踏实地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绘及远景预测;B.科学合理的制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C.确实可行的制定节能减排技术举措。
3.绿色原则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举措;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论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确实定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给方式、能耗水平,兼备同种类及国内外实质水平;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照;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率,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目标,能量计算应折算为标准煤。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括1.实现所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系统组成及重点环节;2.贯彻节能减排技术举措的优势与难点剖析;3.落实节能减排举措的必备条件与实现所制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剖析。
《节能评估报告编写》

《节能评估报告编写》根据国家发改委《能评办法》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内容深度要求”及国家节能中心《能评工作指南》编写本模板。
“前言”编写前言主要有以下几方的内容:1、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评估的过程。
第一部分编制说明一、评估目的和意义二、评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注意:1、内容要全面。
2、标准、规范等不能出现已废弃的内容。
此处可在国家标准网站上查询。
三、评估范围和内容四、评估工作程序第二部分项目概况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设规模及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三、建设方案(简要介绍)四、项目用能概况。
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第三部分、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一、项目所在地概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优势、gdp等内容。
二、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
当地的能源生产及供应情况项目所需的能源,需对当地能源供应的总体情况予以介绍,并预测今后的能源供应增长量。
本项目的用能量可以满足。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需描述当地的能源消费总量,并根据gdp增长情况预测到投产年项目当地的能源消费总量,得出能源消费增量,从而得出本项目的能源消费量对地区能源消费增量的影响。
如有可能,对当地的重点能耗企业的分布情况。
需根据当地的节能目标(gdp能耗)与项目的工业增加值能耗或万元产值能耗相对比,说明本项目对当地节能目标实现的影响。
第四部分、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一、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a)分析项目选址对项目所需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影响。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21版)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2021版〕目录I工程摘要表Ii评估概要1评估根据2根本情况3建立方案节能评估3.3主要用能工艺、设备节能评估4节能措施评估5能源利用状况核算及能效程度评估6能源消费影响评估7结论8附录、附件内容附件:1.指标优化比照表〔样表〕2.建立方案比照表〔样表〕3.节能措施效果表〔样表〕I工程摘要表摘要表中工程有关指标应为能评后数据,比照指标、参考指标等数据应在报告中提供明确来源及根据。
Ii评估概要简单说明节能评估工作过程,能评前后工程用能工艺、设备等的主要变化情况等。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评估工作简况简要说明评估委托情况,以及工作过程、现场调研情况等。
〔2〕指标优化情况主要包括能评前后工程主要能效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所需能源的种类、数量等得比照及变化情况。
格式内容见附件1。
〔3〕建立方案调整情况主要包括能评前后工程主要用能工艺的比照及变化情况,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效程度变化情况等。
格式内容见附件2。
〔4〕主要技能措施及节能效果列表表述工程主要节能措施及效果,包括能评前和能评阶段节能措施。
格式见附件3。
1 评估根据根本要求:评估范围应覆盖工程建立全部内容。
评估根据应全面、真实、准确。
对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协议或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表等,应注意其适用性和时效性,进展分析后引用。
说明工程的建立内容。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判断工程所属行业,结合行业特征,确定工程节能评估的范围,明确节能评估对象、内容等。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列出评估根据。
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1〕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等。
〔2〕相关标准及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均适用时,执行其中较严格的标准〕。
〔3〕节能工艺、技术、准备、产品等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消费工艺等目录。
〔4〕立项资料,如工程申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文件等。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编制大纲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二)建设地点、区位图;(三)建设场地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有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停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
各种能源消耗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
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调查统计值为准。
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消耗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有关的建设场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
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森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气候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情况说明。
二、总论(一)报告的编制原则1.执法原则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措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C.执法的主要障碍点及克服办法。
2.务实原则A.实事求是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述及前景预测;B.科学合理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C.切实可行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绿色原则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应方式、能耗水平,兼顾同种类及国内外实际水平;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例,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目标,能量计算应折算为标准煤。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1.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系统构成及关键环节;2.贯彻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势与难点分析;3.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必备条件与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四)对节能减排效果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拟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检测评价的要求。
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出。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编制节能评估报告已成为各类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的重要环节。
本指南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编制节能评估报告的指导,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原则1. 科学性:遵循能源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
2. 客观性:客观公正地反映项目节能情况,避免主观臆断。
3. 实用性:报告内容应具有实用性,便于项目实施和监管。
4. 可比性:采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和指标,确保评估结果的可比性。
5. 可操作性:报告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项目实施和监管。
三、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内容1. 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投资额等基本信息。
(2)项目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与单位。
(3)项目主要产品或服务、生产工艺流程等。
2. 节能现状分析(1)项目所在行业能源消耗现状。
(2)项目现有节能措施及效果。
(3)项目能源消耗构成及主要耗能设备。
3. 节能措施分析(1)项目节能措施方案。
(2)节能措施实施后的能源消耗预测。
(3)节能措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 节能评估结论(1)项目节能措施实施后的能源消耗降低率。
(2)项目节能潜力及实施建议。
(3)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法规要求。
5. 技术经济分析(1)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2)项目运营成本及效益分析。
(3)项目投资回收期及风险分析。
6.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措施。
(2)技术保障措施。
(3)资金保障措施。
(4)政策保障措施。
四、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步骤1. 收集资料(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等。
(2)相关行业节能标准、政策法规等。
(3)能源消耗数据、设备参数等。
2. 分析研究(1)项目节能现状分析。
(2)节能措施分析。
(3)技术经济分析。
3. 编制报告(1)按照报告编制内容,整理相关资料。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建筑节能评估报告书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报告编制单位:报告日期:目录一、项目概况 (4)(一)项目概要 (4)(二)场地概况 (5)(三)规划指标 (6)(四)能源种类及能耗 (7)(五)生态环境 (8)(六)建筑场地内及周围建筑群节能情况 (8)二、总论 (9)(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9)(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 (11)(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 (12)(四)对节能减排效果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 (15)三、建筑项目总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17)(一)气候条件与生态环境 (17)(二)建筑日照分析及采光分析 (17)(三)建筑风环境分析 (26)(四)建设场地水体绿化设计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 (40)(五)建设场地绿色交通的规划对减排评价分析 (41)(六)建设场地噪声分析 (41)(七)综合评价建筑场地总体优化设计节能减排效果 (42)四、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43)(一)建筑 (43)(二)给水排水 (46)(三)电气 (48)(四)空调、通风、动力 (49)(五)建议对建筑单体进行整体能耗模拟分析 (51)五、可再生能源利用效果预测 (53)(一)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利用条件分析 (53)(二)拟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节能量和可行性分析 (53)六、运行管理 (57)(一)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57)(二)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58)(三)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 (58)(四)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58)(五)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58)(六)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处理和输运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58)七、实施节能减排的经济分析 (60)(一)建设项目采用不同节能减排方案的经济比较 (60)(二)优化方案建议 (60)八、建设项目节能减排评估结论 (62)(一)综合结论及总效果预测 (62)(二)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62)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要三亚中兴配套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由10栋建筑组成,其中有8栋19~20层住宅,1栋2层会所和1栋1层垃圾用房。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

建筑节能评估报告建筑节能评估报告评估单位:XXX公司评估对象:XXX建筑物评估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评估目的该评估报告旨在对XXX建筑物的节能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为建筑物提供节能改进方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推动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内容1. 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评估通过对建筑物外墙和屋顶进行热传导系数测试,评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发现存在保温材料老化、漏雨、渗水等问题。
建议建筑物进行保温材料更新、漏雨处理等措施,提高保温性能。
2. 建筑物门窗的隔热性能评估通过对建筑物门窗进行热传导系数测试,评估建筑物门窗的隔热性能,发现存在密封性能差、隔热材料老化等问题。
建议建筑物进行门窗密封处理、更换隔热材料等措施,提高门窗的隔热性能。
3. 建筑物采暖系统的热效率评估通过对建筑物采暖系统的热效率进行测试,评估建筑物的采暖能耗情况,发现采暖系统老化、管道漏水等问题。
建议建筑物进行采暖设备的更新,加强管道维护,提高采暖系统的热效率。
4. 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能效评估通过对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能效进行测试,评估建筑物的照明能耗情况,发现照明设备老化、照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建议建筑物进行照明设备的更新,优化照明布局,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效。
5. 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效评估通过对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效进行测试,评估建筑物的空调能耗情况,发现空调设备运行时间不合理、冷凝水排放问题等。
建议建筑物进行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优化,加强冷凝水收集和利用,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三、评估结果根据以上评估内容,综合评估结果如下:1. 建筑物外墙和屋顶的保温性能较差,存在保温材料老化、漏雨、渗水等问题;2. 建筑物门窗的隔热性能较差,存在密封性能差、隔热材料老化等问题;3. 建筑物采暖系统的热效率较低,存在采暖系统老化、管道漏水等问题;4. 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能效较低,存在照明设备老化、照明布局不合理等问题;5. 建筑物空调系统的能效较低,存在空调设备运行时间不合理、冷凝水排放问题等。
(完整)节能评估报告编写指南(最新)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编制指南(最新)国家节能中心二〇一一年一月目录前言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评估目的和意义第二节评估依据第三节评估范围和内容第四节评估工作程序第二章项目概况介绍第一节项目建设单位概况第二节项目建设方案第三节项目用能情况第三章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第一节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第二节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第一节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第二节工艺流程、技术方案节能评估第三节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节能评估第四节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第五节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节能评估第六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五章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第一节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评估第二节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评估第三节能效水平分析评估第四节本章评估小结第六章节能措施评估第一节项目节能措施概述第二节单项节能工程第三节节能措施效果评估第四节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第五节本章评估小结第七章存在问题及建议第八章结论一、指南概述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能评办法》),本指南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节能评估工作”)的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程序以及评估结论的形成和评估文件的编制等进行了说明,为节能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二、术语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生产系统,是指生产产品所确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装置和设备组成的完整体系。
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也称辅助生产系统,是指为生产系统服务的过程、设施和设备,其中包括供电、机修、供水、供气、供热、制冷、仪修、照明、库房和原料场地以及安全、环保等装置及设施.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即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用能单位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综合能耗与同期该合格产品产量(工作量、服务量)的比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性质、规模;
(二)建设地点、区位图;
(三)建设场地与建筑容量、环境、空间有关的规划数据(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地面停车率、居住人口数、人均用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人均绿地面积、水面面积等)。
(四)建设项目采用的能源种类和消耗量。
各种能源消耗量应按建设项目建设分期和发展分别计算,计算基数应为定额值。
无定额值时,应以同类项目的调查统计值为准。
应将用电、用水和用气(燃料)消耗量分别列出,并折算为标准煤消耗量。
(五)与建筑节能基础条件有关的建设场地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现状说明。
可简要说明地形地势、周边建筑、水系、湿地、森林、耕地、草地等可能对小气候发生的影响。
(六)建设场地内及周边地区现有的和规划的建筑群和建筑单体建筑节能情况说明。
二、总论
(一)报告的编制原则
1.执法原则
A.列出本建设项目实现节能减排,必须遵守的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B.列出实现本建设项目节能减排措施,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范、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
C.执法的主要障碍点及克服办法。
2.务实原则
A.实事求是地对建设项目节能减排现状进行描述及前景预测;
B.科学合理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路线;
C.切实可行的拟定节能减排技术措施。
3.绿色原则
A.用绿色建筑理念优化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技术措施;
B.建设项目拟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
C.绿色建筑技术的示范作用。
(二)节能减排目标的确定
1.列出建设项目能源种类、供应方式、能耗水平,兼顾同种类及国内外实际水平;
2.列出节能减排目标的主要依据;
3.分项列出能耗种类、能耗量、能耗比例,并据此计算综合节能减排
目标,能量计算应折算为标准煤。
(三)节能减排技术路线概述
1.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技术系统构成及关键环节;
2.贯彻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优势与难点分析;
3.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必备条件与实现所拟定节能减排目标的可能性分析。
(四)对节能减排效果检测评价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拟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各项技术措施进行检测评价的要求。
三、建筑项目总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一)建筑项目区位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和影响 1.建设项目所在区位在本岛的气候区划中的归属,可按北部半湿润气候区、东北部湿润气候区、东部沿海湿润气候区、中部山地湿润气候区、西部沿海半干旱气候区、西部和西南部丘陵半湿润气候区、南部沿海半干旱气候区划分,主要气象参数应包括: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台风灾害及路径等;
2.建设场地周边的地形、地貌,森林水系、湿地及生态环境,现有建设及规划建设情况,及其对场地小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建筑日照分析
使用专用软件对整个建设项目场地内建筑群,进行冬季和夏季日照分析,提出优化建筑布局和实施建筑遮阳的指导性意见,并为建筑的光热、光电一体化设计提供依据。
(推荐采用Ecotect软件)
(三)建筑风环境分析
1.建议使用专用软件对整个建设项目场地内建筑群,进行夏季、过渡季和冬季风环境分析,提出优化建筑布局和遮风、导风、防风的指导性意见,应完成下列工作:
A.采用专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建筑场地的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重点考量建筑区域平均风速及大风情况下建筑的风环境,提出优化建筑布局和导风、防风及促进自然通风的指导性意见;
B.在风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建筑单体进行夏季、过渡季和冬季的室内风环境分析,提出合理组织自然通风的指导性意见。
C.利用辅助流体力学软件提出建筑室内自然通风气流组织形式概念。
2.建议使用专用软件对受风状况不同的建筑单体进行夏季、过渡季和冬季风环境分析,提出合理组织自然通风的指导性意见。
科学地确定建筑空间的组合方式,提出对门窗密闭性或通透性的要求。
(四)建设场地水体绿化设计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
1.建设场地保留的水体,绿化面积,分布状况及其可能对场地内小气候产生的影响预测。
2.建设场地的绿化面积、透水地面对场地的微气候的热岛效应影响,施工中兼顾土方平衡,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五)建设场地绿色交通的规划对减排评价分析
建设场地的交通情况分析,尽量合理规划到最近的公交站点的行走距离不超过500m。
建筑场地实现人车分流,区域尽量采用低能耗交通工具,做到绿色出行。
(六)建设场地噪声分析
根据环境条件和使用功能对噪声的控制要求,可使用专用软件进行噪声模拟分析,并据此提出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要求。
(七)综合评价建筑场地总体优化设计节能减排效果
定性地说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变化和定量地预测节能减排效果(节能率、CO2减排率、热岛效应、物种保有率等)。
四、建筑单体设计与节能减排
单体建筑拟采用的节能设计标准;影响单体建筑节能减排的主要因素分析;实施单体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技术路线;单体建筑各专业节能减排设计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效果预计。
主要内容应有:
(一)建筑:
1.建筑平面布局、体形与空间设计(可适当进行室内照度模拟分析);
2.围护结构做法及热工参数要求;
3.遮阳防热措施;
4.自然通风组织(结合区域建筑风环境进行统计模拟分析);
5.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6.采用的墙体材料规格及技术要求(类别、等级、强度物理性能、热工性能等);
7.围护墙体与结构主体连接要求与构造措施,对所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设施、构件采取的安全性措施(抗风、抗震、检修、支承体系等);
8.建筑材料当地化,充分使用3R建材;
9.拟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其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二)给水排水
1.给排水系统用水定额、供应参数、节水措施等要点与能耗水平、节能减排潜力概述;
2.供水系统运行方式(变频调压、分区供水、管网叠压、节水器具、用水计量、设备选型等);
3.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方式及效果预计;
4.热泵热水系统运行方式及效果预计;
5.排水(污、废水)处理及回用措施,可再回用水使用比例测算;
6.雨水收集、处理及利用措施。
(三)电气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负荷估算、功率因数补偿、变配电设备选择、电变所位置、变压器负载率、线路损耗等);
2.电气照明系统节能(设备选择、照明控制、天然光利用等),必要时对大体量建筑进行URG、照度模拟分析;
3.建筑设备用电运行节能措施(空调通风、给排水、电梯、门窗等);
4.可再生能源利用(光伏电源系统、风力发电系统);
(四)空调、通风、动力
1.室内外热环境设计参数的选定值,建筑物耗能综合指标限值(即参照建筑年耗电量值);
2.通风组织与利用(自然通风、置换通风、排风热回收等);
3.空调水系统,风系统选择与节能效果优化;
4.冷热源系统选择技术经济比较与节能运行措施,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5.热泵系统应用及技术经济分析;
6.太阳能制冷系统应用及节能分析;
7.冷、热输送系统及降耗节能做法;
8.节能控制检测策略与装置;
9.高效节能的设备。
(五)建议对建筑单体进行整体能耗模拟分析。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效果预测
(一)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利用条件分析;
(二)拟使用的可再生能源种类、节能量和可行性分析;
(三)节能减排排效果预计;
六、运行管理
(一)制定并实施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二)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三)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四)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护、改造和更换;
(五)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六)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七)建筑运行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八)分类收集和处理废弃物,且收集、处理和输运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七、实施节能减排的经济分析
(一)建设项目采用不同节能减排方案的经济比较,必须增加的投资额,可能降低的运行费用和回报率测算;
(二)优化方案建议
八、建设项目节能减排评估结论
(一)综合结论及总效果预测;
(二)实施节能减排目标,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