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和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
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人肠道病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
进入途径 先天性感染
口腔/呼吸道
咽喉及下肠胃道
传播 飞沫、接触、饮食. 扁桃体、深层淋巴结、肠道淋巴结
微病毒血症
肝脏、 心脏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皮肤及黏膜 肌肉 胰脏、
肾上腺
1、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阶段: 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 口腔与皮肤护理 发热、呕吐、腹泻等对症治疗
2、神经系统受累阶段: 控制颅内高压 注射免疫球蛋白 使用激素 降温、镇静等对症治疗 生命体征监护
3、心肺衰竭阶段: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头肩抬高、插胃管、导尿 建立2条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限制液体入量 生命体征监护、血糖
重型病例应住院治疗。 危重型病例及时收入ICU救治。
门诊治疗
– 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 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 对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家观察,应告知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
详细交代观察内容
– 持续高热 – 精神差、呕吐 – 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 皮肤花纹、四肢凉
脊髓灰质炎鉴别
– 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 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
– 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 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 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肺炎鉴别
–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 肺炎鉴别。
– 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呼 吸道症状,一般无皮疹,无粉红色或血性泡 沫痰;胸片加重或减轻均呈逐渐演变,可见 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最新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引起口腔、手指和足部等部位的皮疹和溃疡。

随着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处理该疾病。

一、确定诊断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首先应该关注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发热、喉咙痛、头痛、食欲不振等。

其次是观察口腔、手指和足部等部位是否出现红疹、水疱和溃疡。

最后,可以通过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测来确认手足口病的诊断。

二、预防与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分泌物。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方面,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

2. 确保食品安全:充分煮熟食物,避免生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

3. 定期消毒:定期对儿童活动场所、学校等进行消毒。

4. 接种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与推广也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

三、治疗方法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患者在经过一周至十天的治疗后可以自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如退热、止痛、缓解口腔溃疡等。

2. 液体补充:对于有口腔溃疡和食欲不振的儿童,应该及时给予足够的液体补充,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 避免并发症: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注意事项在诊疗手足口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预防传播: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2. 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让他们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3. 定期随访:对于病情较重或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疫苗接种情况。
脚底等部位,观察病变情况。
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患
有手足口病。
鉴别诊断
1
口炎
2
天疱疮
3
病毒性腹泻
手足口病与其他口腔炎症
手足口病与天疱疮在口腔
手足口病与病毒性腹泻在
的区别在于伴随的手掌脚
病变和全身症状上有一定
症状上有重叠,需观察手
底疹。
相似之处,需综合考虑其掌脚底ຫໍສະໝຸດ 和口腔溃疡等特他临床表现。
节,尤其在幼儿园和学校
腔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
型、肠道病毒16型等。
中易出现聚集性传播。
播。
发病症状
口腔症状
皮肤症状
全身症状
口腔溃疡、舌苔增厚、咽峡红
手掌脚底出现红斑、水泡、结
发热、食欲不振、喉咙痛等
斑等
痂等
病情分类及严重程度
轻型
症状轻微,不伴有并发症,自愈性较好。
普通型
症状较明显,可能出现轻度并发症,大部分患者
血常规检查
检查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了解炎症程度。
病毒分离培养
将患者样本接种到培养基中,观察是否能够分离病毒。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病史,医生可以做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病史采集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接触史和
通过仔细检查患者的口腔、手掌、
根据病毒检测和血常规等实验室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课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儿童之间。本课件将介
绍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帮助你了解并应对这一病症。
疾病简介
1
传染性强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儿童,但也有可能感染成人。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诊疗指南。

一、临床表现1.儿童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手掌、足底和臀部出现红色疹子等。

2.成人患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相对轻微,一般只有轻度发热、喉咙痛和口腔溃疡。

二、诊断准则1.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以初步诊断手足口病。

2.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天花、水痘、猩红热等。

三、治疗原则1.对于轻型手足口病,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包括适当的休息、饮食调理和症状缓解药物等。

2.对于重型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抗病毒治疗等。

四、药物治疗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非处方的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口腔溃疡喷雾剂等。

2.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五、其他治疗措施1.对于手足口病的病人,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房间清洁卫生。

2.患者应避免接触其他儿童,以免传染给其他人。

3.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症状变化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就医。

六、预防与控制1.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进行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如勤洗手、保持手足清洁等。

2.对于病人的床具、衣物和玩具等应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传播。

3.对于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尤其在夏秋季节高发。

临床上,一般以儿童为主要感染人群,症状较轻,但也有可能感染成人。

对于轻型手足口病,可以采用支持性治疗和对症治疗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和口腔溃疡喷雾剂等。

对于重型手足口病,需要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和抗病毒药物等。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改善,如勤洗手、保持手足清洁等。

在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中,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人。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
过等

查体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心
肺体征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年龄:3岁以下 症状: 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肌阵挛 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 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应仔细检查
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体征

呼吸浅促、心率增快
肢体抖动,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末梢循环不良
重症手足口病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治疗最为关键
对症处理,(降温、降血压)无特效抗病毒药,
可给利巴韦林和中药制剂。 保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 降低颅内压。 呼吸支持。
循环支持。
酌情应用激素 酌情应用丙球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控制颅内高压

限制入量 甘露醇降颅压

每次0.5~1.0g/kg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 呼吸系统表现
– 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
– 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 性泡沫样痰液
– 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是关键
发病机制——神经源性肺水肿
EV71 肺出血 血性泡沫痰
口腔疱疹 皮疹发热 精神差 嗜睡 易惊

监测血糖变化,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剂量:负荷量 0.1u/kg,维持量 0.05 ~ 0.1u/kg.h

注意防止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奥美拉唑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预后

重型病例预后尚好 危重型病例预后差 可留长期后遗症

吞咽功能紊乱 颅神经瘫痪 肺换气不足 肢体无力和萎缩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出冷汗
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
血压升高或下降
重症病例表现
重症最显著的临床征象 神经源性(重症脑炎,特别是脑干脑炎) 中枢性a-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 短时大量血液涌入肺循环 尸检:不支持心源性和肺炎引起的肺水肿
诊断关键
从大量普通病例中识别出重症 积极监护和治疗重症 防止重症进展成危重症
七、 治疗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
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重症病例
(二)重症病例
1. 神经系统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每次0.5-1.0g/kg, 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 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速尿。
实验室检查
(三) 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酸中毒
实验室检查
(四) 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 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实验室检查
(五) 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 分离到肠道病毒。
物理学检查
(三)脑电图 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 少数可出现尖慢波
物理学检查
(四)超声心动图 左室射血分数下降 左室收缩运动减弱 二尖瓣或者三尖瓣返流
物理学检查
(五)心电图
无特异性改变 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Q-T间期延长,ST-T改 变。
六、鉴别诊断
(一) 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
二、病原学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

2021/6/10
3
临床表现
▪ 3、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头痛等症状。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 4、不典型、散发型病例,部分病例仅表现 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出疹只表现在患者 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 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 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2021/6/10
▪ 5、病人原则上应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 热度及红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结痂为止。
2021/6/10
31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021/6/10
32
▪ 2.疱疹性咽峡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 3.发热、精神差。
2021/6/10
18
五、留观或住院指征
▪ (二)住院指征。 ▪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需住院,应立即将其转
至指定医疗机构。
▪ 1.精神差/嗜睡、易惊、烦躁不安。 ▪ 2.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 ▪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 ▪ 4.呼吸浅促或胸片提示肺水肿、肺炎 。
2021/6/10
2
二、临床表现
▪ (一)一般病例表现。
▪ 1、典型病例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 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 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 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 天以上。
▪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 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 疱内液体较少。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 (五)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 力;
▪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15×109/L)或显著降低(<2×109/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 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 检测到病原核酸
诊断分类
? 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
? 2.重症病例:
? (1)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 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 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视丘下部和延髓孤束核 功能紊乱,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 (肾上腺素、去甲肾 上腺素等 )含量显著增高,全身血管收缩、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
? 动脉血压急剧增高,体循环内大量血液进入肺循环内。肺毛细血 管床有效滤过压急剧增高,大量体液潴留在肺组织间隙,形成肺 水肿;同时血流冲击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体内血管活性物质 (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等 )大量释放,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 蛋白外渗导致急性肺水肿进一步加重。
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陈志海 教授 主任医师
一、诊断问题
? 严格把握诊断标准,防止诊断过严或过松两种倾向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
?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 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 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通过“神经源性肺水肿”这个关键词, 理解三大系统表现发生的内在规律
? 神经源性肺水肿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 ,NPE):在无 原发性心、肺和肾等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突 发性颅内压增高而导致的急性肺水肿。
? 第2期:降低颅内高压为治疗关键,可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 剂;适当控制液体入量。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心率、血 压及四肢皮肤温度变化等可能发展为危重型的高危因素, 尤其是3岁以内、病程5天以内的病例。
? 第3期:应及时收住ICU治疗。在第2期治疗基础上,治疗 的关键是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米力农、酚妥拉明等, 同时给予氧疗和呼吸支持。酌情应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 激素,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 (2)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 ? ②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 ? 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
二、病情判断
? 学会病情判断是正确救治的前提
乙肝
1.根据临床发展规律对病情进行预估
痊愈
痊愈
痊愈
死亡
பைடு நூலகம்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手足口 出疹期
神经系统 受累期
普通型
重型
? 对症治疗当前症状体征 ? 阻断病情向下一期发展
1.各期治疗要点
? 重症EV71感染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偶尔在 2天或以上。从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因此, 应根据临床各期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采取相应的救治措 施。
? 第1期:以对症治疗为主,无须住院治疗。门诊医生要告知 患儿家长细心观察,一旦出现EV71感染重症的早期表现, 应立即就诊。
及时的监测与处理为患者病情的改善提供了机会
3.设置适当的监测频率
?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需要监测的频率也各不相同,要 为每位患儿设置适当的监测频率。
? 入院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8小时监测一次,严重 者可以每6小时、4小时、2小时、1小时甚至半小时监 测一次。确定患者病情稳定好转后停止监测
4.发现重症征象,立即采取措施
? 第4期:及时应用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或高频通气。肺 水肿和肺出血患儿,应适当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 不宜频繁吸痰。积极纠正低血压,可应用多巴胺、多巴 酚丁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严重心肺功能衰 竭患儿,可考虑体外膜氧合治疗。
? NPE起病急,治疗困难,病死率高 (6o%~100%),其临床过程和 表现类似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三、标准化监测
? 目的:通过标准化病情监测,准确判断病情
1.目的:通过检测,及时发现重症征象
? 本病多见于小儿,多数无法准确主诉其症状,查体不配合, 密切监测的意义尤其重大。
? 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发展快,少数患者预后不佳,但患者病 情的加重都有征象,都有踪迹可循
心肺功能 衰竭前期
心肺功能 衰竭期
危重型
Ⅴ期
恢复期
痊愈 或后 遗症
2.重症手足口病三大系统表现
?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肌阵挛、 眼震、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 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 现为昏迷、脑水肿、脑疝。
? 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 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 或下降。
? 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 诊断病例
?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 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 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 持续高热不退 ? WBC计数增高(如同时血糖升高更要重视) ? 四肢皮肤发凉、发花(尤其重视发展的位置、程度) ? 高血压或低血压,心率增快或降低(及时发现血压升高
意义更大) ? 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 呼吸频率增快,紫绀
3岁以下孩子发生以上情况更需重视
四、分期阻断疗法
? 目的
? 通过严密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重症征象,及时调整治疗,阻 断病情进展
2.设计标准化监测表
? 监测内容包括:
?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 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抽搐、紫绀、肺
部罗音 ? 四肢皮肤循环(重症患者的循环衰竭总是从四肢末梢即脚趾、手
指开始,及时观察到脚趾手指发凉是阻断病情进展的关键) ? 血象、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