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详解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详解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详解

第一章

1,(2012,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

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 (2012,19)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例题:某商品生产者一小时生产100只玩具熊,每只玩具熊的价格为10元。如果现生产玩具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回答:

(1)该商品生产者单位时间生产的玩具熊的价值量有何变化?

(2)如果该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他的单位时间生产的玩具熊的价值量有何变化?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时间的价值量不变

6、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5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单位时间生产的价值量()。

7、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运作情况如下:工人一天劳动m小时,生产p单位的商品,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是c,工人一天创造的新价值是d。假定工作日不变,此生产部门的某一企业将劳动生产率提高n倍。求企业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

8、投入某种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单项选择)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9、一般技术水平的纱厂,每个工人在12小时生产20斤棉纱,总价值是30元。有个别纱厂A率先改进技术,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该工厂工人在12小时内生产棉纱40斤,总价值为54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有()(多项选择)

A.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1.5元,个别价值是1.35元

B.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1.35元,个别价值是1.5元

C.A厂商在12小时内生产棉纱40斤的社会价值是54元

D.如果A厂商劳动生产率提高两倍,该工厂工人在12小时内生产棉纱60斤,个别价值为54元

E.A厂商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利润)是6元

10,假定厂商甲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厂商甲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不变

B.厂商甲单位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

C.厂商甲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一倍

D.厂商甲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个别价值量增加一倍

E.厂商甲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所包含的个别价值量不变

11、下列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判断中,正确的有()(多项选择)

A.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反比

D.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

12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多项选择)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D.一定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13同一个别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其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多项选择)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个别价值量不变

E.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包含的价值量增加

F.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包含的个别价值量不变

14一本书售价18元,这里的“元”“角”是指()

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D.货币价值

15在市场上,一本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16下列经济行为中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是()(多项选择)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第二年支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租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E.支付车库租金200元

17货币的五种职能中,容易导致加大经济危机发生可能性的有()(多项选择)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8、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有()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了5斤苹果

19、(2014、20)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帐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例题:一定时期内的待售商品中,当事人的债权总额是30000元,债务总额是60000元,到期支付的总额是50000元,赊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是10000元,商品的价格总额100000元,货币的流通速度是5次。求这一时期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一定时期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赊账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消支付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100000-30000-10000+50000/5=22000

20,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待售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此时发行纸币500亿元。假定纸币在此期间平均流通4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

21、假定今年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B.需要增发纸币2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22、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23、2005年5月28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827.65元;2007年4月10日,100美元可兑换人民币772.9元。这说明()

A.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升高

B.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C.美元兑换人民币增多

D.人民币兑换美元增多

24、下列与通货膨胀的程度成反方向变化的有()(多项选择)

A.利率

B.人民币汇率

C.工资和奖金

D.贸易逆差

E.固定资本投资

F.银行准备率

G.贴现率H.贸易顺差

25、应对物价上涨,可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基准利率

B.扩大财政支出

C.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扩大财政赤字

26、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B.降低再贴现率

C.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D.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27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第三章

28、(2011、3)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9(2010、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30,(2007、24)G—W—Gˊ是()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D.资本总公式

31,G—W—Gˊ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32,(2013、24)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在他的最新记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值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3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

A.资本流通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的矛盾

B.资本总公式和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C.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D.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产生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34、通过对资本总公式G—W—Gˊ的分析,可以看出()

A.资本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

B.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货币

C.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条件

35理)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超额剩余价值

B.绝对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剩余价值

36,(2002、6)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A. 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

B. 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C. 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37对“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一定点”理解正确的有()

A.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完成点

B.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分界点

C.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临界点

D.工人无偿劳动的起点

38(2008、5)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 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 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39(2012、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0(2001、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实质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41(2000、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42,(2000、6)(理)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43已知某资本家的资本总量为100万,其中60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40万用于购买劳动力。一年获得的剩余价值量为20万。该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率是()

A.100%

B.200%

C.50%

D.150%

44已知某企业购买生产要素的时间为10小时,销售商品的时间为5小时,工人补充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为4小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为4小时。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应该是()A.40% B.50%

C.80%

D.100%

45某工厂的某个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12元,剩余价值率为100%;如果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加班多工作了两个小时,那么该工人能够多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

A.3元

B.4元

C.5元

D.6元

46,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每件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1元,剥削率为50%。在工资和材料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家将劳动强度提高到每天生产10件产品,问资本家可以多得到的剩余价值为()

A.8元

B.6元

C.4元

D.12元

47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剥削率为100%;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被缩短为2小时而工作时间不变,这时的剥削率为()

A.100%

B.200%

C.300%

D.400%

第四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48 某钢铁厂每月需要铁矿石1万吨,每吨铁矿石的价格1000元;需要工人2000人,每月每个劳动力的价格500元。现在铁矿石价格上涨一倍,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单选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某钢铁厂每月需要铁矿石1万吨,每吨铁矿石的价格1000元;需要工人2000人,每月每个劳动力的价格500元。现在该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多选

A.资本技术构成

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

D.资本有机构成

49例:假定原有资本总量为10000元,资本有机构成为5000元c:5000元V,每个工人的工资为100元,需要工人的人数为50人。后来资本总量增加30000元,资本有机构成变为24000C:6000V,即4:1,需要工人的人数为60人。

50(2013、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25万元,假定其资本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A.100%

B.75%

C.50%

D.125%

51,2012、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2(2009、7)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53(2006、21)在资料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54(2001、4)某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

55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那么,在企业资本总量和工人工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被排挤出工厂的工人人数是()

A.500

B.800

C.1000

D.600

56、关于相对过剩人口,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社会上“绝对"多余的人口

B.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生产能力容纳不下的人口

C.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被排挤出来的人口

D.资本积累的进行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导致的必然结果

E.劳动力绝对数量的下降

F.可变资本的增长落后于预付总资本的增长

57,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是()

A.资本积聚

B.资本集中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剩余价值总量增长

5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个别资本增大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条件

B.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

C.失业和相对过剩人口都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范畴

D.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本质区别是单个资本增长速度不同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59例:某个资本家固定资本为1500000元,其中厂房400000元,平均寿命40年;机器设备900000元,可用10年;工具200000元,平均寿命4年;全部预付流动资本500000元,一年周转4次。求资本周转速度(次数)

预付总资本周转次数=10000+90000+50000+2000000/2000000=1.075

60(2006、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61(2005、6)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 )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62(2002、19)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 B. 固定资本 C. 流动资本

D. 生产资本

E. 商品资本

63(2001、19)1999年全球互联网上贸易额1450亿美元,2000年将达2000-4000亿美元。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A.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的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64(1999、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65 (1999、21)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额

C、节省预付资本

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E、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66从商店里面以12000元的价格买回等离子电视一台,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到1年时,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样产品的价格下降到10000元。问该电视物质磨损的价值是()A.1200 B.2000

C.3200

D.4000

67,从商店里面以12000元的价格买回等离子电视一台,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到1年时,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样产品的价格下降到10000元。该电视精神磨损的价值是()A.1200 B.2000

C.3200

D.4000

68从商店里面以12000元的价格买回等离子电视一台,使用年限为10年;使用到1年时,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样产品的价格下降到10000元。问该电视当下的价值应当为()A.8800 B.10000

C.10800

D.11000

69 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100%

B.125%

C.150%

D.175%

70某企业年产商品10000件,每件产品价值30元;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问该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为()

A.375%

B.400%

C.500%

D.600%

71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有()

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72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提供了基础

73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

A.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B.速度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C.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D.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运动

7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根据资本的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5商品资本的职能是()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为剩余价值实现准备条件

76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揭示()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B.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

C.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D.生产资本的构成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7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上是因为()

A.预付资本总量增加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78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79.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80固定资本的实物要素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81固定资本价值100万元,20年周转一次;流动资

本25万元,每年周转3次。那么预付总资本每年周

转()

A.0.64次

B.1.53次

C.3.05次

D.2.15次

82流动资本的实物存在形式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83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该公司的()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固定资本

D.不变资本

84.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货币属于()

A.生产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85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资本家往往采取以下办法()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延长劳动时间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对机器的利用率

86加快资本周转可以节省预付资本。对于固定资本来说,主要是()

A.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减少了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B.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增加了固定资本有形磨损

C.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减少了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D.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增加了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87.某企业所投入的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所投入的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1次的时间为3个月;该企业的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

A.1次

B.1.4次

C.1.6次

D.1.8次

88如果资本周转一次需要三年时间,那它一年的周转次数是()

A.4次

B.3次

C.2/3次

D.1/3次

89当年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率时,预付可变资本年周转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第六章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

90 (2008、22)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 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

91,.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已知生产资料部类生产的总产品的价值为10000亿元,其中不变资本的价值为5000亿,可变资本的价值为3000亿,剩余价值为2000亿。要达到社会总产品实现的目标,实现供求平衡,消费资料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应该是()

A.3000亿

B.5000亿

C.7000亿

D.8000亿

92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已知消费资料部类生产的总产品的价值为10000亿元,其中不变资本的价值为5000亿,可变资本的价值为3000亿,剩余价值为2000亿。同时本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为3500亿。那么为了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资料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应当保持为()

A.2500亿

B.5000亿

C.6500亿

D.7500亿

93已知社会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情况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 +800 m =3200

其中第一部类按照25%积累率进行扩大再生产,而所追加的资本有机构成为9 :1 。那么,为了保持社会协调的比例关系,第II 部类应当追加投资的不变资本的数量应该是()A.175 B.185 C.195 D.205

94假定上年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是2000,剩余价值是2000,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是5000,则本年度社会资本只能进行()

A. 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萎缩生产

D.以上都不是

95.通过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交换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

A. 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 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

96.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产品的总和构成()

A.社会总产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总产品

97假定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总资本()

A. 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B. 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C. 既不能进行简单再生产,也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D. 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98.马克思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有()

A.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构成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

C.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E.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不变

99社会总产品是指()

A.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B.当年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C.当年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D.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并转移到新产品中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价值的总和

E.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生产中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剩余部分

100实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有()

A.追加的生产资料

B.追加的货币准备金

C.追加的消费资料

D.追加的折旧基金

E.追加的银行贷款

101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 + 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答案

1 D

2CD

3(1)不变。劳动生产率的性质,(2)变。使用价值量增加

4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时间,这里的“某种”商品是说同一种类的商品,所以是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

5ABD

6,60%不变

7,超额剩余价值=p(n+1)X[(c+d)/p-{(n+1)c+d}/p(n+1)=nd

8D

解析: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但投入的活劳动量不变,所以,生产的商品价值量(总量)不变。这样,分摊到单位商品的劳动量减少,从而单位商品价值量必然减少。所以,正确选项是D。

9,ADE

10,CE

11,ABD

12,ABD

13BCEF

14A

15C

16BCE

解析: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延期支付时执行的职能。因此,正确答案为B、C、E三项。A项是履行价值尺度,表明房子值30万;D项是流通手段。

17 BD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交换分离成买和卖两个过程。当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发生分离,就形成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在形式上的可能性。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由于商品生产者相互赊账买卖,存在欠债,形成债务链,一旦有人不能按期支付,就会产生一系列连锁支付困难,使许多商品生产者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从而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发展了。

18,C

19,ABC

20,A

21,D

22,D升值前:1欧=10元5欧=50元

升值后:1欧=10×(1+0.05)=10.5元

5欧=52.5元

因此应该选D

,

23BD

24ABDFG

25C【解析】为了应对物价上涨,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紧缩性货

币政策,A、B、D三项都属于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故选C。

26C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了货币投放,直接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助长了通货膨胀,B 不符合; 降低央行基准利率,即降低了存款需求,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A不符合;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不在国家宏观调控部门权力范围内,D不符合;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减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通的货币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27D【解析】设想一下,人民币升值,即单位人民币可以兑换更多的外币,会导致热钱(即投机性短期资本)流入,同时会导致进口增多,抑制出口,有利于消除贸易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当然,对公民来讲,兑换更多的外币,有利于出境旅游,综上,故选D。

28D

解析: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只代表商品价值。这样,就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一货币一商品,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D项正确,BC两项错误。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29C

30AD

解析:该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资本循环,流通本质,资本总公式,以及第四章产业资本的循环等知识点。本题属于基本公式的记忆问题,难度较小。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许多考生不能结合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来分析问题。故该题的正确选项是AD。

31CE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总公式G-W-G’与商品流通公式W—G—W不同:前者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其根本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货币;而后者目的是获取新的商品,它没有也不可能概括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即都包含了买和卖的过程、都有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C、E项正确。A、B、D项错误,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都包括买的过程和卖的过程及都包括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这是两者的共同点;D项错误,资本总公式G-W-G’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其根本目的是获取更多的货币。商品流通公式W—G—W的目的是获取新的商品,它没有也不可能概括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故正确答案为CE。

32ACD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人格化的资本是资本家,A正确;人的天然本性不是赚钱,B错误。资本只有不断运动和增殖才能带来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C正确;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D正确。

33A

34ABCD

35A

36D全社会每个资本家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为此纷纷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对剩余价值产生。可见,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据此分析,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是D。C项是获得绝对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A、B两项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

37ABCD

38D

39B这是一道识记性考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的工资就是劳动力的价格

40C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故选C。

41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解。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资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这正是劳动二重性原理的运用。正确选项为C。

42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正确选项是B。

43C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m’=m/v(m’代表剩余价值率,m代表剩余价值,v代表可变资本或工资)。在本题中,剩余价值为20,可变资本为40,二者之比为50%

44答案:D

【答题思路】这是一道加入了干扰项的数字型案例题。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购买、生产、销售;其时间构成相应地为购买时间、生产时间、销售时间。其中的生产时间又分为创造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可以用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也就是4小时比4小时,得出结果是100%

45D剩余价值率为100%;而剩余价值率=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知道在原来的8小时内,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各4个小时;剩余价值率(100%)=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即工资12元);得出工人在总共4个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量为12元,也就是每小时创造3元。所以,加班2小时能够多创造出来的剩余价值是6元

46B工人每天工作6小时,日工资为6元,生产产品6件,根据这些给定的条件,我们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劳动力成本(V)为1元;再根据给定的剥削率,可以得出每件产品的剩余价值为0.5元——因为M'(50%)=M/V(1);6件产品的剩余价值总量为3元;将每件产品的C、V、M相加,得出每件产品的价值为2.5元。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后,生产了10件产品,其价值总额为:10×2.5=25元;其中扣除工资6元,原材料成本(C)10元,得出提高劳动强度后剩余价值的总量为9元。9减去之前的3元,最后的得数为6元

47C工人原来每天工作8小时,剩余价值率为100%,意味着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分别都为4小时。凭借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了2小时,相应地剩余劳动时间就延长为6小时;6小时/2小时,新的剥削率为300

48A ABD

49

50C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C

51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剥削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相对人口过剩。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C

52B

53BD

54B题干中“棉花价格上涨增加了棉纺厂的资本的垫支”,显然它并没有影响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也不是由技术构成变化带来的,因此选项A、C、D错误,正确答案为B项。

55C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月

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56CDF资本积累最初只表现为量的扩大,后来通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产生了质的变化,即不变资本的部分相对增大,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虽然在总资本量增大的情况下,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也可能增大,但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下降,相对量在不断减少,因此,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

57A

58A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在分析了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状况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造成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极是资产阶级占有的资本和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无产阶级事业和贫困的积累。这一规律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质。

59

60D资本有机构成4:1,可变资本v=100*1/(4+1)=20万元

m'=m/v

m=m'*v=100%*20=20万元

剩余价值量=20*4=80万元

年剩余价值率=100%*4=400%

61D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据此计算,某企业一台高精度磨床2年的物质磨损:(20000元÷10年)×2年=4000元。可见,D是正确选项。62ADE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出售,收回预付资本和实现剩余价值。可见,三者的划分是以产业资本运动在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职能为标准的。据此分析,A、D、E三项符合题意。B、C项是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进行划分所得出的结果。

63ABC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信息的联网,加速了资本周转,缩短了资本的流通时间(购买和售卖),也缩短了资本的生产时间,这主要是原材料的储备时间,但不能节省劳动加工时间和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由此看来D、E两项不合题意

64D

65【答案】BCE【分析】本题考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包括:①节省预付资本,节省预付资本中的流动资本;②增加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的次数,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③提高固定资本的利用率,减少固定资本的无形损耗。据此分析,选项B、C、E正确。选项A取决于剩余价值量和可变资本量,D项与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固定资本有形损耗状况是相悖的,均不符合题意。

66A本题的关键的判断所发生的磨损的类型。固定资本的价值是按照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当中;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的物质实体方面的损耗。无形磨损(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造成的价值贬值,所以

。根据题目的给定条件,所发生的磨损是精神磨损,12000—10000=2000元。。该电视物质磨损1200元和精神磨损2000元的余额

67B答案解析见上面

68A该电视当下的价值原来的价值是12000减去物质磨损1200元和精神磨损2000元6910000*30-(200*30*12+100000/10+50000)=168000

168000/(100000/10+200*30*12+50000)=127%

70

71AC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公式是什么。备选答案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这是利润率公式。利润率是反映资本增殖程度的;D年剩余价值率/预付可变资本,这是年剩余价值率公式,它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所以B、D答案都是错误的。备选答案A.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和C.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剩余价值率公式的两种表示形式。在剩余价值/可变资本这一公式中,因为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由可变资本产生的。所以,由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构成的剩余价值率,就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生产出来的,所以,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又一种表示形式,也是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因此,选项A、C是正确的。

72ABD

解析: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一是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二是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地租等理论奠定了基础。所以,正确选项是A、B、D。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固定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无关,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要求。

73A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是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是从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本题应选A。C项和D项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范畴。不是正确选项。

74D

75B

解析:产业资本在正常运动过程中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着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项;生产资本的职能是A项;商品资本的职能是B项。因此,应选B。

76C

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

77B

解析:因为剩余价值量的增加只同可变资本联系,加速资本周转后,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一年的剩余价值量也增加。

78AD

【解析】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形态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是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要素,只能属于不变资本。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形态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用作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全部一次转移到新产中去,因而属于流动资本。因此,选项A、D是正确的,选项C、B则是错误79BCE

80A 厂房机器设备

81A预付总资本年周转次数=(年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年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3*25+1*100/20)/(100+25)=0.64(次)

82:ABC流动资本包括国债、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流通的其他债券、自营股票、银行存款和现金(含交易清算资金);已被用于回购融资的国债和其他债券不得计入流动资本。动资本指生产资本中用于购买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资料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包括全部可变资本和一部分不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对称。

83[答案]ACD [解析] 运输公司用于货物运输的汽车是劳动工具,即劳动资料,不是劳动对象。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84BCD

解析: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在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资料结合生产剩余价值。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所以,用于购买劳动的那部分资本马克思把它叫做可变资本。又由于这部分资本的周转方式和购买原材料等流动资本相同,所以也属于流动资本。由此可见,B、C、D是正确选项

85ACD

解析:资本家为了减少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损失,其方法就是提高对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加速机器的折旧。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这是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的两种方法。86C

87B

【答题思路】

预付资本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

该企业的固定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100000×1/10=10000

该企业的流动资本年周转的价值总额=50000×12/3=200000

预付总资本额=100000+50000=150000

预付资本的 210000

年周转次数= 1.4次

88D【解析】周转次数=一年时间/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89A 【答题思路】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 m'n , M'代表年剩余价值率, m '代表剩余价值率,n代表周转次数。所以,只有当n为1时,M'与 m '相等。

90ABD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6、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7、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8、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9、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10、不同形式的分工是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1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1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 1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15、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6、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7、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18、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9、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20、交换价值是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与比例。(√) 2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22、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或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局面。(√) 2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24、商品流通过程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5、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6、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总量。(√) 27、信用制度并没有节省流通费用。(×) 28、在1只绵羊=2把石斧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是绵羊。(×) 29、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它一方面是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价值增值过程。(√) 31、超额剩余价值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32、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必然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 3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之间的矛盾。(×) 34、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5、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 36、利息率通常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变动。(√) 3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38、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作为流通手段。(×) 40、整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降低。(√) 4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42、股份公司的形成属于资本积聚性质。(×) 4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4、W’-G’是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45、G-W…P…W’-G’表示的是货币资本的循环。(√) 46、P-W’-G’?G-W-P表示的是生产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 政治经济学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初出现的,是由法国重商主义理论家____________ 在他的著作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最先使用政治经济学这 个名称的。 2. 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 了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三个阶段。 3. 预付资本总周转由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平均周转构成。 4. 年剩余价值率是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 的比率。 5. 利息率是____________ 对 __________ 的比率。 6. 级差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对地租形成的实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8.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就是 和______________ 。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0.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性,价值是商品的 属性。 11. 个别资本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种形式增大的。

12.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_______ 和____________ 两个条件。 1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1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现象则表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 前提。 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 17.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政治上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实现其统治。 18. 生产价格就是_______________ 加_____________ 。 19.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调节经济主要手段是国家财政调 节___________________ 、、 21.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目的的经济 形式,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_________ 成正比, 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反比。 23.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二、单项选择题 1. 布料与缝纫机在服装厂的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编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经济基础:在一定社会形态只能够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体系。 经济规律: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D 6.A 7.D 8.B 三、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CE 4.ABCDE 5.ABCDE 四、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五、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一方面,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成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逐步激化,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有一种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另一方面,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四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再生产过程的起点,起决定作用。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只能是生产的结果,另一方面,分配、交换、消费也会对生产起反作用。 3.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果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改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上层建筑发生变化,所以,研究生产关系一定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4.什么是经济规律?如何区分经济规律的不同类型? 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按涉及范围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某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某一社会形态特有或独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