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功能基因研究与应用进展_谢吉容

合集下载

月季花药理研究进展

月季花药理研究进展

月季花药理研究进展第一篇:月季花药理研究进展月季花药理研究进展摘要:月季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

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等功效。

本文对月季花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以懈皮昔、山奈黄素为主的黄酮类及以没食子酸为主的枯醇类化合物,阐述了月季花在天然色素资源、天然保健品及医学临床上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月季花的药用功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月季花;药理月季花出自(本草纲目》,为蔷薇科花卉植物,又名月月红.、四季花,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多为栽培,中医认为其性味甘温,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痈疮肿毒、淋巴结核等[1]。

研究表明,月季花含芳香油、懈皮昔及山蔡素-3-0一鼠李糖、棘质、没食子酸、色素等成分,其花、根、叶阴干或用低温烘干后均可人药[2]。

本文对月季花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月季花的药用价值作进一步的阐述,为月季花食用价值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药理作用 1.1抗菌、抗病毒月季花含黄酮类成分、芳香油、靴质、没食子酸、色素等。

月季花所含酚类物质没食子酸体外抗菌作用的抑菌浓度为5 mg·mL-1,具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3]。

月季花中的黄酮类物质主要是棚皮素、山蔡黄素[4]。

王艳芳[5]的试验表明,榭皮素可明显抑制流感病毒A1和A3引起的小鼠肺炎。

因此,懈皮素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山茶黄素是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根、叶和果实中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且山蔡黄素属目前急缺的广谱抗菌中草药[6]1.2抗氧化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发现,懈皮昔是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能促进电子转移,从而达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5]。

自由基多以昔的形式存在于许多植物的花、叶、果实中,如芦丁、榭皮昔、金丝桃昔等,经酸水解可得到懈皮素。

浅谈月季种质资源分类及利用研究进展

浅谈月季种质资源分类及利用研究进展

二、月季的栽培历史及其现状
1、据文献记载, 记载已有2000 多年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初期的东汉时期,至宋以后渐 成规模,从宫廷花苑传至民间, 广泛栽植。 2、宋代诗人徐积赞美月季“谁言造物无偏处, 独遗春光住此中, 叶里深藏云外碧, 枝头常借 日 边红” 。 苏轼赞美月季“花开花落无间断, 春去春来不相关” 。(花期) 诗人杨万里诗赞月季“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 3、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其中有月季的记载. 月季“ 处处人家多栽扦之, 亦蔷薇类也, 青 茎 长蔓硬刺, 叶小于蔷薇而花深红千叶厚瓣, 逐月开放, 不结子也 。” 这时月季栽培已经空 前 由于长期人工扦插及选择的结果, 许多月季花变 重瓣,因而不易结实 。 4、明· 王象晋提到月季“一名长春花, 一名月月红, 一名斗雪红, 一名胜春, 一名瘦客, 灌 生, 处 处有, 人家多栽插之, 青茎长蔓, 叶小于蔷薇, 茎与叶俱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 白者 须植不见日处, 见日则变而红, 逐月一 开, 四时不绝, 花千叶厚瓣, 亦蔷薇之类也。” 5、清代以后,关于月季的记载则更为普遍, 陈误子撰《花镜》, 内载: 月季“藤本 丛生, 树 干 多刺而不甚长, 四季开红花, 有深、浅、白之异, 与蔷薇相类, 而香尤过之。” 李调元 《南 越笔记》则称月季花为月贵或月记, 其他文献多有月季记载, 内容相似, 各地方志也均有 反映。当时的月季已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 湖北、四川、山东 、河北、陕西等地。 6、17世纪以后“中国月季”传入欧洲后, 一经面世便一发不可收拾, 欧洲人将中国 月季反复与蔷薇属植物杂交, 繁育形成了品种更为繁多的达2 万个品种的 “现代月季” , 栽培遍及除热带和寒带以外的世界各地。 7、目前, 国内栽培的1000 多个品种均为欧洲杂交的现代月季。

浅谈月季种质资源分类及利用研究进展概述.

浅谈月季种质资源分类及利用研究进展概述.

二、月季的栽培历史及其现状
1、据文献记载, 记载已有2000 多年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初期的东汉时期,至宋以后渐 成规模,从宫廷花苑传至民间, 广泛栽植。 2、宋代诗人徐积赞美月季“谁言造物无偏处, 独遗春光住此中, 叶里深藏云外碧, 枝头常借 日 边红” 。 苏轼赞美月季“花开花落无间断, 春去春来不相关” 。(花期) 诗人杨万里诗赞月季“只道花无十日红, 此花无日不春风” 。 3、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其中有月季的记载. 月季“ 处处人家多栽扦之, 亦蔷薇类也, 青 茎 长蔓硬刺, 叶小于蔷薇而花深红千叶厚瓣, 逐月开放, 不结子也 。” 这时月季栽培已经空 前 由于长期人工扦插及选择的结果, 许多月季花变 重瓣,因而不易结实 。 4、明· 王象晋提到月季“一名长春花, 一名月月红, 一名斗雪红, 一名胜春, 一名瘦客, 灌 生, 处 处有, 人家多栽插之, 青茎长蔓, 叶小于蔷薇, 茎与叶俱有刺,花有红、白及淡红三色, 白者 须植不见日处, 见日则变而红, 逐月一 开, 四时不绝, 花千叶厚瓣, 亦蔷薇之类也。” 5、清代以后,关于月季的记载则更为普遍, 陈误子撰《花镜》, 内载: 月季“藤本 丛生, 树 干 多刺而不甚长, 四季开红花, 有深、浅、白之异, 与蔷薇相类, 而香尤过之。” 李调元 《南 越笔记》则称月季花为月贵或月记, 其他文献多有月季记载, 内容相似, 各地方志也均有 反映。当时的月季已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苏、 湖北、四川、山东 、河北、陕西等地。 6、17世纪以后“中国月季”传入欧洲后, 一经面世便一发不可收拾, 欧洲人将中国 月季反复与蔷薇属植物杂交, 繁育形成了品种更为繁多的达2 万个品种的 “现代月季” , 栽培遍及除热带和寒带以外的世界各地。 7、目前, 国内栽培的1000 多个品种均为欧洲杂交的现代月季。

月季eIF_5A基因的表达增强宿主大肠杆菌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

月季eIF_5A基因的表达增强宿主大肠杆菌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ina B i otechnol ogy,2008,28(1):18~24月季eIF 25A 基因的表达增强宿主大肠杆菌对高温和低温的耐性3石金磊1,2 徐健遥2 蒋昌华2 李 敏2 李卓夫1 胡永红3 明 凤233(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哈尔滨 150030 2复旦大学遗传所 上海 200433)(3上海市植物园 上海 200231)摘要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 I F 25A )在调控生物生长发育、衰老与环境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设计e I F 25A 基因的兼并引物,对月季受高温诱导的叶片c DNA 进行PCR 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经回收、克隆和测序,确定该c DNA 为月季eIF 25A (命名为RceIF 5A ),含有480bp 的核苷酸,编码159个氨基酸。

将该c DNA 序列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 中,获得重组子pET32a 2e I F5A 。

在高温(50℃)和低温(4℃)胁迫下含有该基因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pET32a 2e I F5A )比E .coli BL21(pET32a )抗性有明显的提高,据此认为含有重组子的E .coli BL21(pET32a 2e I F5A )对高温和低温的抗性可能与e I F 25A 基因的表达相关。

该基因Gen Bank 登录号为EF177192。

关键词 eIF 25A 月季 原核表达 温度胁迫中图分类号 Q819收稿日期:2007210225 修回日期:200721121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988),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5)第12122号],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 20720201),资助项目33通讯作者,电子信箱:f m ing@fudan .edu .cn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 (eukaryotic translationinitiation factor,e IF 25A )是目前发现唯一含hypusine 残基的蛋白质[1~3]。

月季RhD14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月季RhD14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

54卷收稿日期:2022-08-08基金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201AT070256);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202005AF15003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J0112)通讯作者:孟静(1981-),https:///0000-0003-3667-6419,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植物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研究工作,E-mail :********************第一作者:杜高齐(1996-),https:///0000-0002-4292-6798,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资源收集与评价,E-mail :1245846646@qq.com月季RhD14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杜高齐,李雪娇,许彬,关文灵,孟静*(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目的】克隆月季独脚金内酯(SLs )信号应答底物受体即α/β折叠水解蛋白基因Dwarf 14(D14),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SLs 调控月季侧枝发生中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为材料,克隆RhD14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烟草瞬时转化系统对RhD14基因编码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

【结果】克隆RhD14基因(GenBank 登录号OP009358)cDNA 序列1094bp ,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 ),长度为1045bp ,编码347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式为C 1738H 2703N 441O 510S 15,相对分子量为38.41kD ,理论等电点(pI )为5.71,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且RhD14为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的稳定蛋白,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

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RhD1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同属的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cD14(XP_024283944.1)的相似性最高为98.05%,其次是同亚科的草莓FvD14(XP_004287076.1),相似性为89.75%,三者亲缘关系较近。

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 2010 内容

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 2010 内容

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 2010 内容【原创实用版】目录1.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的研究背景2.月季花朵开放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3.月季采后花朵开放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4.总结与展望正文1.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的研究背景月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园林、庭院绿化和花卉装饰的观赏植物,其丰富的花色和繁多的品种深受人们喜爱。

在月季花朵开放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从而影响花朵的开放程度和观赏效果。

因此,研究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2.月季花朵开放的过程及其调节机制月季花朵开放的过程主要包括花瓣的伸展、花萼的脱落和花蕊的显露等。

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激素、温度、光照和湿度等。

其中,激素调节在花朵开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等多种激素。

3.月季采后花朵开放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月季采后花朵开放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研究发现,激素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是调控月季花朵开放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一些与细胞壁松弛、细胞扩张和细胞壁合成相关的基因也在月季花朵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4.总结与展望月季采后花朵开放及其调节的分子生理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例如,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在花朵开放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揭示。

此外,月季花朵开放过程中的基因调控网络也亟待研究。

月季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月季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1·综述·月季花,又名月月红,于17~18世纪传入欧洲,与西方原有蔷薇属植物反复杂交后,产生了现代月季。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月季花是一味调经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常与益母草等合用用于女性调经活血,也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1]。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月季花含有丰富的槲皮素等黄酮及其他成分,经提纯后具有抗菌、抗病毒、调节人体免疫等效用[2-3]。

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对月季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1 月季花主要成分分析从月季花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3种物质,运用MS和NMR 等现代波谱学技术将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胡桃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萹蓄苷(4)、山柰酚-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6)、没食子酸(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 9)、山柰酚-3-O-2″-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12)和β-谷甾醇(13)[4]。

徐文昭[2]分离得到的总黄酮中,一共有4种黄酮类物质,其中槲皮苷含量占73.61%、山奈素-3-O-鼠李糖苷含量占22.5%、槲皮素含量占0.45%、山柰黄素含量占1.56% 。

2 月季花药理作用2.1 抗氧化作用近年来,氧自由基导致衰老和多种疾病的学说为大家公认,过多的氧自由基在人体内的积聚导致人体正常细胞的代谢受到影响,损坏了正常细胞的生理构造和功能。

而抗氧化剂可以中和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从而延缓体内的氧化反应,达到抗衰老、抗疲劳的效果[5-6]。

李春和[7]使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对月季花进行成分萃取,并测定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发现,月季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溶液,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月季研究进展

月季研究进展

月季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概括了月季在国内外育种的研究进展,从月季腋芽萌发、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三个方面综述了品种、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浓度及配比、培养条件及不同的外植体处理方法等影响因素对月季组培体系的影响,并对今后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月季;组织培养;腋芽萌发;器官发生;体细胞胚发生Advance in Research of Rose Tissue CultureLiu Mei student id(222011326012063)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o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in China and abroad ,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eties,explants,medium compositions,hormone concentration,cultivating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reating with explants on germination ,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of rose tissue culture are reviewed , and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was also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Key words:rose; tissue culture; germination ; organogenesis; somatic embryogenesis前言: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蔷薇科,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季功能基因研究与应用进展谢吉容1,3,程再全2,唐开学2,黄兴奇2,梁国鲁3(1.重庆文理学院生命科学系,重庆永川402160;2.云南省农科院,云南昆明650223;3.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 要:月季是花中皇后。

为了充分利用月季优良农艺性状的相关基因来培育具有新奇花色、浓郁芳香、瓶插期长、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对月季功能基因研究方法、花色代谢相关基因、花香相关基因、乙烯信号传导相关基因、抗根癌病和白粉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对月季转基因育种发展前景做了评价。

关键词:月季;花色基因;花香基因;抗病基因;衰老基因中图分类号:S 685.12;Q 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07)08-0065-05 月季有花中皇后之称,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观赏植物种类之一(四大鲜切花之首)。

月季是蔷薇科月季属植物的总称,包括大约100个野生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地区。

野生月季多是二倍体(2n =2x =14),而几乎所有栽培品种都是四倍体(2n =4x =28)。

现代月季都不是单一一个种,而是7~8个种的杂交后代,大约有18000个商业品种[1]。

月季的基因组较小,只有拟蓝芥4倍大,大约有600Mb [2]。

月季巨大的经济价值(每年有10亿美元的产值)吸引众多科学家对其新品种培育、花卉生产管理技术、花卉采收保鲜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月季的四季开花、丰富的花色花香使月季成为研究开花机理、花色花香代谢分子控制机制的模式植物。

月季功能基因研究为培育具有新奇花色、芳香四溢、瓶插期长、抗逆性强的品种开辟了新的途径。

虽然像月季之类的木本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相对于拟蓝芥、水稻等模式植物来说起步较晚,但与月季农艺性状相关的一些基因分离与功能验证已经完成。

现将对月季功能基因研究现状、功能基因种类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月季功能基因克隆方法进展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把特定的靶基因从植物基因组分离出来,只有把基因分离并克隆,才有可能了解其遗传信息,然后进行分子操作。

基因的分离方法都是根据基因的基本特性创建的,包括基因特定的核苷酸顺序、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编码的mR -NA 的特性和基因的功能等。

目前已经分离到的月季功能基因主要采用功能克隆和PCR 同源克隆方法而获得的,而图位克隆和表型差异克隆有望在月季基因分离鉴定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1.1 功能克隆在月季功能基因分离上的应用 功能克隆是一种经典的基因克隆策略,很多基因的分离利用这种策略。

功能克隆就是根据基因的功能加第一作者简介:谢吉容(1966-),女,重庆永川人,副教授,西南大学在读博士,从事花卉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

E -mail :xiejirong @tom .com 。

通讯作者:梁国鲁。

基金项目:云南省农业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3NG05)。

收稿日期:2007-04-02以分离,即主要通过生物化学研究分离鉴定有关基因的蛋白产物,并对蛋白质氨基酸顺序进行分析,推断出编码该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然后根据情况可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①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据此合成寡核苷酸探针从cDNA 库或基因组文库中筛选编码基因;例如Noa Lavid 等先用双向电泳分离OMMT 酶,再设计兼并引物,通过同源搜索(Rosa hybrida cv Fra -grant Cloud and cv Golden Gate )EST 数据库分离了OOMT1和OOMT2[3]。

②将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测序,据此合成简并引物,对基因组DNA 通过PCR 扩增得到基因的部分序列,再通过筛选全长c DNA 文库或者运用RACE -PCR 得到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如Shuiqin Wu 等采用这种策略分离了Rosa chinenese 的POM T 酶,根据其氨基酸序列设计兼并引物,用RACE 技术克隆了POM T 基因cDNA 全长[4]。

③将相应的编码蛋白制成相应抗体探针,从cDNA 表达文库中筛选相应基因。

例如Wang D 等运用免疫血清筛选到了Rosa hybrida cv Kardinal 的ACC 基因[5]。

功能克隆的特点是用基因表达的产物蛋白来克隆基因。

虽然某一性状的编码基因是未知的,如果对其生理生化及代谢途径研究得比较清楚,就可以分离和纯化控制该性状的蛋白质。

功能克隆的关键是分离出一个纯度很高的蛋白质,只要有一个纯的蛋白质,得到特异的探针,这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2 同源克隆法在月季功能基因分离上的应用1.2.1 PCR 扩增克隆 当已知目的基因的序列时,通常采用PCR 的方法来克隆基因。

基本策略是利用已知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寡核苷酸引物,提取所要从中分离基因的染色体DNA (RNA 需要在逆转录65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的第1条链),通过DNA模板的变性、复性以及引物在耐热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延伸,经过多次循环,目的基因即被扩增。

扩增的片段经过纯化后,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用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测定所得到的重组子,并与已知基因的序列进行比较。

Iwata H等根据月季18SrRNA和16SrRNA的保守序列设计的ITS的两端引物,直接PCR扩增其得到月季的ITS[6]。

此方法简便快速,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分子生物学实验中。

利用此法分离植物基因时,引物的设计往往以该基因的两末端序列为依据。

但许多基因两末端不具保守序列,或两末端虽具有保守序列却不适宜设计为PCR引物。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从基因内部寻找保守序列并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出基因的部分序列,再以此序列标记探针筛选核DNA或cDNA文库获得完整基因。

1.2.2 根据跨种序列同源性克隆基因 植物的种属之间,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高于非编码区的序列。

在某种植物的同源基因被克隆的条件下,可先构建c DNA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然后直接用这些已知的基因片段作探针,对未克隆到该基因的植物基因文库进行筛选,就可分离到未知的新基因。

例如Moshe Shalit等通过同源搜索Rosa hybrida的EST数据库分离了AAT基因[18]。

1.3 作图克隆在月季功能基因分离上的应用作图克隆就是根据连锁图谱定位基因来克隆植物基因。

以图谱为基础的定位克隆技术在分离未知产物的基因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法的基本前提是基因定位,然后以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如RFLP等为起点,通过染色体步移逐步向目标基因靠近,最终克隆基因。

其主要步骤包括:①将目标基因定位在高密度的分子标记连锁群上;②利用PFGE将连锁标记的遗传图距转换成物理距离;③构建YAC文库,找到含连锁标记的YAC克隆,并通过克隆的排序获得目标基因DNA片段;④通过转化和功能互补试验证实基因所在的DNA 片段。

Debener和Mattiesch利用RAPD和AFLP标记对二倍体月季(Rosa multiflora hybrids.)作出了第一张月季遗传图谱[7],定位了粉红花色基因(Blfa)和重瓣花基因(Blfo);Debener等在此基础上用SSR、RFLP、SCAR 标记定位了黑斑病抗性基因(Rdr1)[8];Rajapakse等对四倍体月季建立遗传连锁图,定位了多刺基因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9];Crespel等发表的单倍体月季的AFLP图谱,定位了多刺、重瓣花、四季开花基因[10]。

应用AFLP,SSR,PK,RGA,RFLP,SCAR结合形态标记,采用上述步骤有望克隆月季的经济性状相关基因[11]。

1.4 表型差异克隆在月季功能基因分离上的应用表型克隆法是根据表型差异或组织器官特异表达产生的差异来克隆基因,既以mRNA为起始材料,利用RT-PCR和接头技术,对差异显示的基因带纹进行回收后作探针,在cDNA或基因组DNA文库中扫描筛选新的基因。

表型差异克隆方法很多:有消减杂交法(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DNA标签法(DNA tagging)、差别显示技术DDRT-PCR(Differential display)、cDNA差式分析法(RDA)、标签接头竞争PCR技术(ATAC-PCR)、抑制消减杂交法(supression subtructive hybridiza-tion,SSH)、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AGE)、cDNA3'端限制酶切片段显示法(RFD)、基因表达指纹(gene expres-sion fingerprinting,GEF)、缺陷互补和反义mRNA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省去了分子标记定位分析的繁琐程序,并同时能分离多个未知产物的差异表达基因。

谢吉容等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到月季花色苷调控基因RhMYB1基因(待发表)。

1.5 cDNA微阵列和基因芯片在月季功能基因分离上的应用cDNA微阵列和基因芯片是用Reverse Northern斑点杂交来检测基因表达差异的技术,它把代表不同的待测基因的cDNA或特异的寡聚核苷酸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并与来自不同细胞、组织或同一细胞不同状态下的DNA探针或cDNA探针进行杂交,然后用特殊的检测系统对每个杂交点进行定量分析,杂交信号的有无或强弱反映了其所代表的基因在不同细胞、组织或器官中的表达状况。

这样就可以以定量的方式同时对大量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

cDNA微阵列和基因芯片技术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它解决了表达差异克隆方法所面临的富集与扣除之间的矛盾,目前已经在文库筛选、转录调控、植物抗逆性研究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将来必将成为该领域的技术主流。

Guterman Inna等运用基因芯片分析了浓香型月季Fragrant Cloud与Golden Gate花香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出了GhMYB26-like、Gh-MYB9-like转录因子和倍半萜合成酶基因的EST[12],为其全长克隆奠定基础。

植物基因克隆已经发展起来许多成熟的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都有各自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将不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良策。

现在已有实验室将cDNA微阵列技术与RDA或SSH相结合,作为RDA及SSH产物的鉴定技术,为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

2 月季功能基因研究在月季上采用不同的技术已经克隆了18个基因的编码区(cds)全长(见表1),253个功能基因片段。

这些基因主要是与月季花色花香代谢、衰老、抗病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月季的观赏性状、延长瓶插时间奠定了基础。

662.1 月季花色代谢基因研究花色与花瓣细胞中的色素种类、色素含量、花瓣内部或表面构造引起的物理性状等多种因素有关,但色素起主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