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教案

2008级历史(1)班学号:0803008 姓名:查荣卿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高中历史选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3)欧洲列强之间主要矛盾;(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5)巴尔干火药桶;(6)一战的爆发。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师生合作、同学之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让同学们明白一战的爆发并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以教师讲述并展示多媒体课件为主,与同学互动交流完成教学任务。
讲授法、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间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会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过程】(30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向同学们展示课本首页20世纪初列强对世界瓜分的形势图,让同学们观察形势图并总结当时列强瓜分世界的形势及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世界已几乎被瓜分完毕,其中英、法、德三国的殖民地最为广阔。
在此形势下,酝酿着各种矛盾与冲突,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所占的殖民地太少,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特点又要求资本主义强国必须拥有大量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对于新兴的德国,在世界已基本被瓜分的形势下如何获得殖民地,只有凭借自己的实力从老牌殖民国手中夺得,这就必然导致新老殖民强国之间的矛盾。
由此引出本节的课题——一战的爆发。
(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0分钟)首先提出疑问,20世纪初的世界是动荡不安的,那么导致动荡不安的根源是什么?由此引导同学们回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迅速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件

(3)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 之间 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____科__技______的飞速进步,为 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也使 战争变得更加残酷。
[探究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基本现象?该时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 取决于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的什么要求?据材料二指出,德国与哪 两国产生矛盾?这又反映了哪两类性质国家的矛盾?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的原因。
[探究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材料获取信息、再认再现以及归纳、 整合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 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德国争夺殖民地与世界霸 权的要求。回答第(1)问要分析材料一,且要抓住题干中的关 键词“基本”“该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而后概括回答。回答第(2)问要在理解 材料二所反映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所学知识作答。回答第(3) 问要围绕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分析原因。
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政治发展不平衡:英法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 主制度;德俄日三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2.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经济发展迅 速,超过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帝国主 义 国 家间的力量对比。
(3)帝国主义干涉巴尔干事务 ①原因:两次巴尔干战争不仅在巴尔干地区制造出新的矛盾, 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 ②表现:俄国、奥匈帝国投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③影响: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使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___火__药__桶______”。
第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德、奥、意 ①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俄 ②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 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三国同盟的形成
(1882年)
德
俄国
1879年签定 同盟条约
思结考合2:课当本时思欧考洲1:的有关国家围绕着哪些利益要求, 形成了当三时对欧矛洲盾有?关其国中家最有主哪要些的利矛益盾要是求什?么?
A 德: a 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防止
其崛起复仇。 b 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B 法: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 C 英: 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 D 俄: 争夺巴尔干地区。 E 奥匈: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F巴尔干国家: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
3 直接原因: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 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 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 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 个: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 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思考:巴尔干成为火药桶的原因? 各种矛盾的交织:(有哪几对矛盾?)
1、巴尔干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的矛盾;
2、巴尔干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冲突);
3、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4、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最主要 的原因,主要是俄、奥两国的争夺) 结合巴尔干的地理位置,思考这些地区为什么会 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问:以资上本材主料义反经映济了政资治本发主展义不社平会衡的!什么客观规律?
材料三:英 德 法 美 比 较 表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动荡不安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问题探究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如何评价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问题探究问题比较“巴尔干火药桶”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问题探究人物评价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世界形势: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殖民地对各国的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超过了英法等老牌国家,但殖民地却已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分割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等国矛盾激化。
法德矛盾、英德矛盾、俄奥矛盾成为欧洲列强间的主要矛盾。
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促成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英、法、俄三国协约签订。
由于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

1916.5
德军 - 英军
英国海军仍掌握着
制海权
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海战
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
阶段
第一阶段 (1914年)
第二阶段 (1915—
1916年)
战役或重大事件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影响
德军速战速 决计划破产
战略主动权 转移到协约
国一方
第三阶段 (1917—
1918年)
国
驻英大使佩奇在同年10月11日致总统顾 问豪斯的信中即预见到,战后“差不多 所有欧洲国家都快要破产了。海上将不
的 “
再有德国。而十年以后,……整个世界
中
前途就将会落在我们手中,这是非常难
得的机会。”
立
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怎样的政策?他这样做 ”
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两年半的“中立”使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独占 鳌头。美国工业总产值1914年为二百四十九亿 二千万美元,1919年为六百三十九亿七千一百 万美元,增长156.7%。在大战期间,美国百万 富翁增加了一万七千人。
战 役 1916.12
德军 - 法军
索姆 1916.6 德军
河战 -
-
役 1916.11 英法联军
德国计划失败,
德军使用飞机、飞艇、
法军站稳了脚跟, 毒气弹;
德军兵力、士气
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开始衰落
一战。
未能决出胜负
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英军首次使用坦克; 也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海 战
日德 兰海 战
德国 英国、法国、俄国
第2课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一战中欧洲的三条战线
英国
西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师)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2、一战前夕法德矛盾实质是(A)
A欧洲大陆霸权之争B世界霸权之争
C重新瓜分世界之争D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C)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原因: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②资本主义发展充分的程度不同;③各国人民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强弱不同。
我的反思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级和最后阶段。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一个体系,即“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大多数居民施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制的体系。帝国主义的实质和最深厚的基础是垄断。
(2)德国想“一块阳光下的地盘”指的什么?
重新瓜分世界和殖民地。
(3)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
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霸权。
(4)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什么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总结提升
【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较为浓厚。
3、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德国、法国、英国、俄国、奥匈、巴尔干国家)
【互动探究】
1、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是如何形成的?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因有哪些?
3、为什么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自学互动(对、群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
3)
课件
整个20 世纪由于战争和种族屠杀共死了约174000000 人,如果把这些人从头到脚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 圈。
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历史上爆发了哪些大规模的战争?
课件
(1914—1918)
课件第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了解一战前夕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和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2、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
3、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课件
拿破仑战争(1790~1815):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1075
普鲁士丹麦之战(1864):22
普奥之战(1866):112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518
普法战争(1870~1871):876
波亚战争(1899~1902):10
日俄战争(1904~1905):292。
课件1: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人类历史发展到 20 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①20 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 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20 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_科__技___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 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也使战争变得更 加残酷。
[思维导图]
探究一战前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 桑 给 巴 尔 …… 英 国 把 海 利 戈 兰 岛 让 给 德 意 志 。 …… 德 意 志 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 政策……给予帮助。
材料二 在世纪之交,外交大臣比洛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 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人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取阳光下的地盘。” 路德维希说:“从 1870 年到 1917 年几乎有半个世纪之久,德 国的中小学校和大学一直在庆祝纪念色当的胜利,用以培育青 年人获取新的胜利所需要的傲慢情绪。” 在一战爆发时,大多数人投票支持战争。而德国的战争目的早 就列在一本秘密的备忘录中:吞并布里耶矿区,削弱法国,使 比利时、卢森堡和俄国统治的非俄罗斯民族都对德国俯首称臣, 并建立一个以德国为领导的欧洲关贸和经济同盟。
[探究问题] (1)据材料一、二、四,归纳英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三、四,指出哪两国矛盾正逐步激化。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英国为此在外交上作出了什么重大调整。 [探究思路] 第(1)问注意据材料概括归纳,其变化表现为由奉行传统的“势 力均衡”政策到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再到反对德国。第(2) 问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2)表现 ①一方面欧洲列强通过谈判和幕后交易解决彼此间的矛盾,纠 集军事集团;另一方面它们也把更大的赌注放在扩军备战上。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的陆海军总人数大大增加。 德国的海军实力由位居世界第六位迅速提高到世界第二位,仅 次于英国海军。 ③随着欧洲列强之间矛盾不断加剧,欧洲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集 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学者吕西安· 费弗尔
民族复仇主义
复仇之心要“永志于心头,莫挂在口头” !
甘必大,1838-1882。复仇主义代表人物。
战争自古有之,
• 仔细阅读第二目,动手画出两大军事集团 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 成过程。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 对法国的影响 1、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共和国的确立 2、直接促使巴黎公社建立 3、影响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 普法战争中,法国对普鲁士签订屈辱和约,法国赔款50亿法郎,加 上战争损失,总计资金损失达200亿法郎,致使经济发展资本投 入不足;又割让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经济发展所 需资源严重缺乏;再加上赔款付清以前,德国占领法国6个北方 省,使国内市场进一步狭窄。所有这些,极大的延缓了法国经济 的发展,使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进程明显落后于美、德、英之后。 4、法国的欧洲霸权衰落 • 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割地赔款,使法国失去了自克里米亚战 争以来形成的西欧和中欧大陆的霸权地位,从而使法国的欧洲霸 权地位衰落。 5、使法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法国对德国的优势地位和潜在力量保持高度 的警惕,并一直想报战败之仇,但单靠自身力量,是绝对不能战 胜德国的,这样法国开始调整与欧洲国家,如英、俄的关系,以 寻求盟国的支持,共同对付德国。
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殖民地 3)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实力增强, 导致英德矛盾激化。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意
1882
突尼斯问题
法
1904
1907
1892
同 盟 国
1882
德
1879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英
协 约 国
1907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三国同盟的形成
(1882年) 俄 国
• 对意大利的影响 • 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后,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驻罗 马的军队,9月初,意大利军队和加里波第的志愿军进入原被法 国控制的教皇辖地,占领罗马。后根据公民投票,罗马合并于意 大利,教皇被剥夺世俗权力,避居凡蒂冈。至此,意大利借助于 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赶走了法国的势力,收回被法国占领、控 制的教皇辖地,最后完成统一。 • 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 普法战争打破了相对平稳的欧洲均势关系,德意志帝国崛起, 法国衰落,改变了殖民主义力量对比,从而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 盾,促使殖民主义国家重新调整相互之间的关系。德国力图以一 个联合起来的欧洲,孤立法国,包围不稳定的法兰西共和国,它 协调了与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1873年三国正式形成“三皇同 盟”,实现了孤立和削弱法国的目的。随着对殖民地的争夺加剧, 三国之间的关系逐渐恶化,1878年柏林会议后,“三皇同盟”瓦 解。1882年德又与奥意形成三国同盟,与此同时,法与英俄也逐 渐接近,形成三国协约。从而在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 事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进一步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学习探究】请同学们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就和一组图片,归纳科技如何促进世界大战的爆 发和扩大?这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深刻启示?
• 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使得潜艇、飞机、坦克等新 式武器相继问世,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 展到海底和空中。 • 新的交通手段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 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实现了远距 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战争突 破地域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地指挥战争。 • 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 未来战争更加残酷,充满了更大的危险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俄
巴尔干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的几组矛盾
(1)巴尔干与奥斯曼土耳其的 矛盾; (2)巴尔干内部矛盾; (随半岛上民族国家的独立, 各国在领土、种族、宗教等 矛盾也随之而起) (3)巴尔干半岛各国与欧洲列强 之间的矛盾 (4)欧洲列强在巴尔干地区 争夺的矛盾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 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 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 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 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思考:一战前的欧洲普遍存在着怎样的情绪?
德国
普鲁士以民族主义为旗帜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法国成为德国泛日耳曼主义初试锋芒的试验场。
法国
1.客观条件:
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 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2、现实条件:
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 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3、可能条件:
巨大的生产力和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领域, 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 启示: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 发展; • 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 • 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 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泛 滥;……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 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 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
才出现世界大战?
【学习探究】请同学们结合必修二专题五的 内容回答:世界市场如何一步步形成?
• 从15、16世纪开辟人类文明交往的航线到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尤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20世纪 初的世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整体,各国各 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一战的爆发——导火线
奥匈帝国皇储: 奥皇弗朗茨· 约瑟夫一世之侄. 1889年被立为皇储. 主张吞并波斯尼亚, 加深俄奥矛盾,引发危机. 1914年被刺身亡 斐迪南大公(1863-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背景有四个: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 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 ——《全球通史》
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 衡(根本)
【学习探究1】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 类带来哪些重大的影响?
• (1) 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 •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美、德、英、法、日、俄相继进入帝国 主义阶段。 •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德
1879年签定 同盟条约
奥匈
1882年加入
三国协约的形成
(1907年)
欧洲最终形成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俄
国பைடு நூலகம்
1904年 英法协约 欧洲开始出现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英
俄
德
1879年德奥签定 同盟条约
法 意
奥匈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 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世界的整体性加强: 20世纪世界基本成为一个整体, 各国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物质、技术基础: 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和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加速剂: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火药桶的出现: 列强的争夺、民族矛盾的激化下的巴尔干地区 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普法战争对法国的影响
• 对普鲁士(德国)的影响 1、完成统一 2、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经济发展 普法战争使德国最后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和 独立的经济体系;德国从法国攫取了五十亿法郎的军事赔款和拥 有丰富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额资金和丰 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容克地主、资产阶级 更加醉心于对外侵略扩张,大批军事订货,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 这使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呈现跳跃式发展,迅速完成工业革命,到 19世纪末,其实力超过法国、英国。 3、德国欧洲霸权地位上升 普法战争中,德国战胜法国,一跃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这就 改变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的欧洲格局,使德国在欧洲的霸权地 位上升,成为强大的“中欧帝国”。 4、使德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新的变化 普法战争后,一方面,德国的强大使德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扩张的 步伐“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另一方面,在欧洲,德国虽 打败了法国,却不能以武力将其消灭,德国以后便以推行孤立法
可能性
必然性
【学习探究2】从下表中你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 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倒挂现象, 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可见,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 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的根源。第 一次世界大战在20世纪初爆发,有其历史 必然性,即为了世界市场而大战。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俄
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法
德 奥
巴尔干问题
英
俄
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 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 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 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
1)“ 邻国 ” 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