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48-64学时)总复习资料
化工原理复习资料

精馏一.基本概念理想溶液、理想气体,两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关系的表示、相律,t-x-y图、x-y图,拉乌尔定律,泡点与露点,泡点方程与露点方程,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及其影响因素;精馏原理;双组分连续精馏塔的物料衡算,恒摩尔流假设,理论板的概念,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况,q的意义及计算,全回流与最少理论板层数、最小回流比的概念及确定,回流比对精馏过程的影响,理论板数的确定;(图解法,逐板计算法及简捷法);点效率、板效率和塔效率的概念,实际塔板数的确定;精馏装置的热衡算;平衡蒸馏、简单蒸馏的特点及计算;特殊精馏的分类及特点,精馏塔全塔效率及点效率的测定方法。
二.基本公式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物料衡算:操作线:回流比:最少理论板数:全塔效率:单板效率:利用图解法、捷算法、逐板计算法计算理论板。
提馏塔、多侧线塔、蒸汽直接加热、冷液回流、分凝气、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等的特点与计算。
选择题:•1、在精馏塔的图解计算中,若进料热状况变化,将使()。
A)平衡线发生变化B)操作线与q线变化•C)平衡线与q线变化D)平衡线与操作线变化•2、精馏塔的操作线是直线是基于()。
A)理论板的概念B)理想物系C)恒摩尔流假设D)泡点回流•3、在相同的汽化率下,对同一物系分别采用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则()。
A)平衡蒸馏的分离效果好B)简单蒸馏的分离效果好C)两者的分离效果一致D)不能确定哪种方式的分离效果好•4、连续精馏塔操作时, 增大塔釜加热蒸汽用量,若回流量和进料的F、X F、q都不变,则X D( )。
A)增大B)减少C)不变D)不确定5、两组分物系的相对挥发度越接近于1,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
A)完全B)不完全C)容易D)困难•6、某二元混合物在101.3kPa下,若液相组成X A=0.45,相应的泡点温度为t1,而与该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 A=0.55,露点温度t2为,则()。
A)t1>t2 B)t1<t2 C)t1=t2 D)不能确定t1、t2的关系•7.从能耗上比较,萃取精馏与恒沸精馏相比较,则( )。
化工原理总复习

吸收剂用量的确定
已知:V ,Y1,Y2, X 2,求L, X1。
L V min
Lmin
L 1.1 2.0Lmin
L V min
Y1 Y2
X
1
X
2
Y1 Y2 Y1 / m X 2
1/22/2021
47
(七) 填料层高度 传质单元高度 传质单元数
1/22/2021
Z V Y1 dY
1/22/2021
17
(三)
气体输送机械设备(类型) 静风压,动风压
1/22/2021
18
第三章 沉降与过滤
1/22/2021
19
(一)
均相物系,非均相物系 自由沉降速度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滞流区或斯托克斯定律 (自由沉降速度)
ut
4gd p p 3
1/22/2021
20
(二)
停留时间,沉降时间 临界粒径 沉降室的处理能力
p p0 gh
1/22/2021
5
(二)
流量(种类) 流速(计算方法) 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
u qV , A
qm qV
qm Au Const
qV Au Const
1/22/2021
6
(三) 伯努利方程(各项名称意义,单位)
z1 g
1 2
u12
p1
W
z2g
1 2
u22
p2
hf
1/22/2021
41
1/22/2021
42
(五)
总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推动力 传质阻力 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1/22/2021
43
1 1m KY kY kX
化工原理总复习要点(精选习题、填空选择与分析简答)

(精选习题、填空选择和分析简答)
化工原理总复习要点(精选习题、 填空选择和分析简答)
计算题重点
• 第一章 流体流动 • 第四章 传热 • 第六章 蒸馏
化工原理总复习要点(精选习题、 填空选择和分析简答)
第一章 流体流动
计算题型:
设计型— 给定流体输送任务,选用合理且经济的
管路和输送设备. 操作型—
(
lb b db
le,b
o)u2b2
[考察]: d b 5 2 7 3 .5 5m 0 0 m .0m 5lb 50m
[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
◆全开的闸阀0.33m ◆全开的截止阀17m ◆三个标准弯头1.6×3=4.8 m
le,b2.2 1m 3
◆出口阻力系数(ξo)1.0
ub 1000630000.052 2.5m 5/s
◆底阀(按旋转式止回阀全开时计)6.3m ◆标准弯头2.7m
◆进口阻力系数(ξi) 0.5
le,a 9m
ua 1000603000.08210.9m 7/s
4 已知:20℃某溶液的密度ρ=880kg/m3,粘度μ=6.5×10-4Pa·s
Rea
daua
0.086.150.190748801.06105
? W e9.8 1 0W f 9.81 Wf
(1)吸入管路上的能量损失∑Wf,a
W f,aW f,aW f,a( a
la da
le,a
i)u2a2
[考察]:
d a 8 化9 2 工 原理4 总 复8 习要m 点(1 精 选习0 m 题.0 、 m 81la 15m
填空选择和分析简答)
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
吸入管路 排出管路
化工原理复习提纲

1.5m/s。在粗细两管上连有一U形管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
其密度为13600kg/m3。水的密度为1000kg/m3,若忽略阻力损 失,求:U形管两侧指示液的液面之差R为多少mm。
u1 d 2 分析:用 u 2 d1 求出水在细管中的流速后,在1-1与2-2两截面间
例6 某水塔塔内水的 深度保持3 m,塔底与 一内径为100mm的钢管 连接,今欲使流量为 90 m3/h,塔底与管出 口的垂直距离应为多 少?设损失能量为 196.2J/kg。
• 解:取塔内水面为1-1’截面,钢管截面为2-2’ 面,以钢管水平面为基准面,则有: z1=(x+3)m,u1=0,p1=p2=0(表压),w=0, z2=0,u2=qv/A=90/(3600x0.12x3.14/4)=3.2m/s, ∑h损=196.2J/kg, 则有(x+3)X9.81=3.22/2+196.2 X=17.52m 答:塔底与管出口的垂直距离应为17.52m.
化工原理总复习
第一章 流 体 流 动
一、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1.密度、相对密度和比体积
(1) 密度— 单位体积的流体所具有的质量,
则:
m V
单位 : kg/m3
(2)相对密度—流体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之比 , 习惯称为比重 。 符号: d4 20
即:
d4 20 = / 水
水在4℃时的密度为1000㎏/m3,
A、并流和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
式中取△t 1›△t 2取。 △t 1和△t 2取为传热过程中最除、最终
的两流体之间温度差 在工程计算中,当 时,可近似采用算术平均值
当一侧流体变温而另一侧流体恒温时,并流和逆流的平均温 度差是相等的;当两侧流体都变温时,由于流动方向的不同, 两端的温度差也不相同,因此并流和逆流时的平均温度差是 不相等的。 例9:热流体的温度都是由245℃ 冷却到175℃,冷流体都是 由120℃ 加热到160℃,分别求在并流和逆流时的平均温度 差。
化工原理总复习

《化工原理》复习提要1.各章要点1.1流体流动1.1.1基本概念连续介质模型;组成的表示(质量分率、摩尔分率、体积分率);流体的密度及影响因素;流体静压强的特征、单位、表示方式及等压面;流量、流速的各种表达方式及计算;净功、有效功率、轴功率;牛顿粘性定律、 粘度μ及其影响因素;流体的流动类型、雷诺数、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局部阻力与直管阻力、当量直径与当量长度、相对粗糙度、圆形直管内的速度分布、摩擦系数、局部阻力系数。
1.1.2仪器设备各种液柱式压差计、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等的结构、测试原理、安装要求。
1.1.3基本公式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gpZ g p Z ρρ2211+=+柏努利方程:fe fe fe P p u Z W p u g Z H gu g p Z H g u g p Z h u p g Z W u p g Z ∆+++=++++++=++++++=+++∑222212112222211122222111222222ρρρρρρρρ连续性方程: 22121221111u dd u u A u A W W cs s ⎪⎪⎭⎫ ⎝⎛=−−→−=−−→−==圆管ρ 阻力计算方程:);出口阻力系数进口阻力系数流区)时在阻力平方区(完全湍(湍流:层流:15.0(22)(()Re,Re64222'2====⎪⎪⎩⎪⎪⎨⎧====u d l u h d f d u d l h e f f λζελεϕλλλ1.2流体输送机械1.2.1基本概念流体输送设备的类型;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工作原理;类型;气缚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措施;离心泵的理论流量与理论扬程、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及影响扬程、流量的主要因素;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流量、扬程、轴功率、效率(容积效率、机械效率、水力效率);特性曲线的测定、换算和应用及设计点;离心泵的设计点;离心泵的工作点及其调节方法;气蚀现象(避免措施)、泵的安装高度及其计算;离心泵的主要类型及型号表示、选择原则。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

无论是层流或揣流,在管道任意截面上,流体 质点的速度均沿管径而变化,管壁处速度为零,离 开管壁以后速度渐增,到管中心处速度最大。
层流:1、呈抛物线分布;2、管中心最大速度 为平均速度的2倍。
湍流:1、层流内层;2、过渡区或缓冲区;3、 湍流主体
湍流时管壁处的速度也等于零,靠近管壁的流 体仍作层流流动,这-作层流流动的流体薄层称为 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自层流内层往管中心推移, 速度逐渐增大,出现了既非层流流动亦非完全端流 流动的区域,这区域称为缓冲层或过渡层,再往中
出上、下游界面;
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
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
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
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
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
匹配。
三、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类型及雷诺准数:
(1)层流区
Re<2000
离心泵:电动机 流体(动能)转化 静压能
一、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离
心泵的的启动流程:
叶
轮
吸液(管泵,无自吸能力)
泵壳
液体的汇集与能量的转换
转能
泵
轴
排放
密封 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高级)
叶轮 其作用为将原动机的能量直接传给液体,
以提高液体的静压能与动能(主要为静压能)。
泵壳 具有汇集液体和能量转化双重功能。
(2)过渡区
2000< Re<4000
(3)湍流区
Re>4000
本质区别:(质点运动及能量损失区别)层流与端
流的区分不仅在于各有不同的Re 值,更重要的是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物质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下面是化工原理的知识点总结和复习重点的详细版:1.化学反应平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的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表达式- Le Chatelier原理和平衡移动方向-改变反应条件对平衡的影响2.物质平衡-物质守恒定律-化学工程中常见的物质平衡问题-不可压缩流体的物质平衡-反应器中的物质平衡-非理想流动下的物质平衡3.能量平衡-能量的守恒定律-热力学一、二、三定律-热力学方程与热力学性质-各种热力学过程的分析-标准生成焓与反应焓-反应器中的能量平衡4.动量平衡-动量的守恒定律-流体的运动学性质-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流体的黏度、雷诺数与运动阻力-流体的流动模式与阻力系数5.质量传递-质量传递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质量传递过程中的浓度梯度-净质量流率和摩尔质量流率-质量传递的速率方程和传质系数-各种传质装置的设计和分析6.物料的流动-流体的本构关系和流变特性-流体的流变模型和流变学方程-各种物料的流动模式和流动参数-孔板、喷嘴、管道等流体动力装置的设计和分析7.反应工程学-反应器的分类与特性-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决定反应速率的因素-等温、非等温反应的热力学分析-反应器的设计和分析8.分离工程学-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平衡闪蒸和分馏过程-萃取、吸附和吸附过程-结晶和干燥过程-分离设备的设计和分析9.管道和设备-化工工艺流程图的绘制-管道的基本特性和设计原则-常见流体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备的选择、设计和运行控制以上是化工原理的知识点总结和复习重点的详细版。
在复习时,需要重点掌握每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并通过习题和实例进行巩固和应用。
同时,建议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化工原理复习课件 共85页PPT资料

气体处理量 分离效率 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的压强降。
重点三:
过滤操作的基本概念 过滤基本方程式 恒压恒速过滤方程式
1. 过滤的基本概念
以多孔物质为介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悬浮液中的液体 通过介质的孔道,固体颗粒被截留在多孔介质上,从而实 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2. 过滤基本方程式
2.旋风分离器
1、离心沉降速度ur
惯性离心力=
dd33
66
ss
uu22 TtTt RR
向心力=
d3
u2 Tt
6R
阻力=
d2
u
2 r
42
三力达到平衡,则:
d3
6
s
u2 tT R
d3
u2 Tt
d 2
u
2 r
0
6 R 42
(1)离心沉降速度的通式
ur
4d
⑨连接SF并延长至E’得脱溶剂后的量
E
M
S
③萃取剂极限用量 :
原料量F及组成一定,增大S,M向S点靠近。
D点:最小溶剂用量,Smin
FD Smin F DS0
G点:最大溶剂用量,Smax
S max
F
GF GS 0
萃取操作S应满足下列条件:
Smin S Smax
A
FD M E
R
G S0
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所用的设备称为蒸
发器。
2.加热蒸气和二次蒸气
蒸发需要不断的供给热能。工业上采用的热源通常为水蒸 气,而蒸发的物料大多是水溶液,蒸发时产生的蒸气也是水蒸
气。为了易于区别,前者称为加热蒸气或生蒸气,后者称为二 次蒸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总复习一、填空题1. 1atm=____ ___mH2O=____ ___N/m2;2.在大气压强为100kPa地区,某真空蒸馏塔塔顶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若在大气压强为90kPa地区,仍要求塔顶绝压维持在相同数值下操作,此时真空表读数应为_______kPa。
3.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水平流动,由于摩擦损失,流体的压强沿管长_______,流速_______。
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如果过高,会发生______________。
5.孔板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恒____ ___,变__ _____,后者是恒___ ____,变___ ____。
6.立方体颗粒的形状系数为____ ___。
7.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8.根据有效膜理论,对流传热时流体流动速度越大,有效膜厚度______________;对流传热系数 ______________。
9.管外保温层的临界直径为__ _ ____(已知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和与环境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α)10.过滤方式有和。
11.有台离心泵,正常运行了2年后吸不上液体,可能是发生了现象。
12.离心泵的工作点由曲线与曲线的交点决定。
13.黑体的表面温度从400℃升至8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倍。
14.间壁换热器内外两侧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a1(内侧)、a2(外侧),若a1>>a2,则总传热系数K的大小与侧a更接近,热阻主要集中在侧。
15.根据双膜理论,难溶气体的吸收过程主要是膜阻力控制。
16.精馏塔的设计中,回流比增大,所需的理论板数将。
17.精馏段的逐板计算法中,交替使用了和两个方程;回流比为3,塔顶产品组成为0.92的精馏段的方程为:。
18.对流传热干燥中,干燥介质的特点既是体又是体。
19.按物料中所含水分在干燥过程中能否被除去,可将水分分为与。
20.工业过滤方式主要有过滤和过滤两种。
21.已知当地大气压为760mmHg,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60mmHg,则真空度为;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为1360mmHg,则其绝对压强为。
22.已知某油品在圆管中稳定流动,其Re=900。
已测得管中心处的点速度为1.5m/s,则此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为m/s。
若油品流量增加一倍,则通过每米直管的压头损失为原损失的倍。
23.调节离心泵流量的方法有、。
2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如果过高,会发生,铭牌上标明的状态点为.25.降尘室的生产能力与有关,与无关。
26.板框过滤机的洗涤液流速为过滤终了时的滤液流速的倍。
真空叶滤机的洗涤液流速为过滤终了时的滤液流速的倍。
(洗涤与过滤终了时的操作压力相同,洗涤液与滤液的黏度相等)。
27.球形颗粒的形状系数为。
28.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29.某圆形管道外有两层厚度相等的保温材料A和B,温度分布线如下图中所示,则λA____λB (填“﹥”或“﹤”)。
30按机理分传热方式分为、、、。
31.如果离心泵高于输送液体的液面,启动离心泵前必须使离心泵内先充满液体,这是为了防止发生现象。
32.离心泵中,起到汇集液体作用的基本部件是。
33.传热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和。
34.吸收的原理是利用混合气中各组分在溶剂(吸收剂)中的差异。
35.蒸馏总塔板效率是在条件下测定的。
36.精馏塔的设计中,回流比减小,所需的理论板数将。
37.精馏塔中,从塔底到塔顶,气相、液相浓度逐渐。
38.采用滚筒干燥器干燥物料时,热量的传递主要是通过方式进行传递的。
39.对于不饱和湿空气,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w ,露点温度td的关系为:。
40.过滤速度是指。
二、选择题1.流体流动型态可用Re 表示,当Re≥()时为湍流.A. 2000B. 2000-4000C. 4000D. 50002.下列表示流体的真实压强的是();A.真空度 B.表压 C.负压 D.绝对压3.离心泵在运行过程发现有汽蚀现象,应()。
A.停泵, 向泵内灌液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4.并联管路的特点之一是各支管的()相等。
A. 流量B.流速C.总机械能D. 压头损失5.为了避免汽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减小吸入管直径B.吸入管路安装流量调节阀C.吸入管少拐弯D.增加吸入管长度6.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中,反映物性参数对传热影响的准数是();A.ReB.PrC.GrD.Nu7.两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不变,逆流较并流操作所需换热器面积()。
A.大B.小C. 相同D.不确定8.说明物体的发射能力与吸收率关系的定律是()定律。
A.傅立叶B.斯蒂芬-波尔兹曼C.克希霍夫D.普朗克。
9.下列不能增大管内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a的措施是()。
A.增大管径B.采用螺纹管C.提高流速D.管内加添加物10.在蒸气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传热系数a的影响是()。
A. 大大降低B. 大大提高C. 无影响D. 不确定。
11.( )操作条件有利于解吸操作。
A.高温高压;B.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低温高压12.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的汽液平衡分离。
A.过冷液体B.饱和流体C.汽液共存D.过热蒸汽13.精馏中,过冷液体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为()。
A. q>1B.0<q<1C.q=1D. q<014.精馏操作中,若F、V维持不变,而由于某种原因x F降低,为保证x D不变,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
A.降低进料温度B.增大回流比C.降低进料位置D.露点进料15.精馏分离是依据混合液体中各组分 ( ) 差异。
A. 密度B. 粘度C. 挥发度D. 溶解度。
16.湿空气加热过程( )。
A.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B.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大;C. 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不变;D. 温度降低,相对湿度增大。
17.采用空气“I-H”图,如已知状态点A,则沿()与φ=1饱和空气线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湿球温度。
A. 等t线B.等H线C.等I线D.等φ线18.干燥器中干燥介质经过预热器预热,下列哪种参数不变()。
A. 焓B.相对湿度C. 温度D. 湿度19.下列参数中,反映湿空气接受水分的能力的参数是()。
A. PwB. HC. ΨD. Ps20.降尘室的操作原理:含尘气体停留时间()沉降时间。
A. 小于;B. 大于;C. 等于;D.不确定。
21.因次分析法的目的在于()。
A. 得到各变量的确切定量关系B. 得到各无因次数群的确切定量关系C. 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与关联工作简化D. 用无因次数群代替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2.流体流过转子流量计时的压强降随其流量增大而()。
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23.离心泵停车时要()。
A. 先关出口阀后断电B. 先断电后关出口阀C. 先关出口阀先断电均可D. 单级式的先断电,多级式的先断出口阀24.离心泵开动以前不灌泵会发生( )A. 气缚现象B. 汽蚀现象C. 汽化现象D. 烧坏电机25.降尘室的处理能力()A. 与高度有关B. 与高度无关C. 与长度无关D. 与底面积无关26.一定流量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当管径变为原来1/2时,管阻力△p为原来的()倍。
A. 2倍B. 4倍C. 16倍D. 32倍27.过滤介质阻力忽略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进行恒压过滤时,如滤液量增大一倍,则( c )A.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B.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C. 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D. 过滤时间保持不变28.流体流动状态表述正确的是()A. 湍流时流速大,层流时速度小;B. 湍流时流体粘度小,层流时流体粘度大;C. 管径小时一定是层流,管径大一定是湍流;D. 层流时质点运动轨迹为直线,湍流时质点运动轨迹不是直线。
29.间壁式换热器最有效的强化传热效果的措施是()A. 减小管壁厚度B. 清除污垢C. 同时加快两侧流体流动速度D.加快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侧的流体流动速度30.已知保温管外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λ= 2.00W/m. ℃,与环境间的对流传热系数为α=20W/m2•℃,其临界直径为()A.0.20 m B. 0.10 m C. 0.40 m D. 0.80 m31.工程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 Pa.sB. kgf.s/m2C. PD. kgf.s2/m432.往复泵流量调节,通常采用()的方法。
A.调节管路出口阀门;B.调节管路进口阀门;C.调节旁通管路阀门;D.调节电机功率。
33.离心泵在运行过程发现有气蚀现象,应()。
A.停泵, 向泵内灌液B.降低泵的安装高度C.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D.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34.关于吸收双模模型的要点,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相界面两侧存在气膜和液膜B.气液两相在界面处达相平衡C.相界面存在传质阻力D.溶质组分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35.为了避免汽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吸入管直径;B.吸入管路安装流量调节阀;C.吸入管少拐弯;D.增加吸入管长度。
36.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分离。
A.过冷液体B.饱和流体C.汽液共存D.过热蒸汽37.两流体进出口温度相同时,其他条件不变,逆流较并流操作所需换热器面积()。
A. 大B. 小C. 相同D.不确定38.实际生产中沸腾传热过程应维持在()区操作。
A. 自然对流B. 强制对流C. 膜状沸腾D. 泡状沸腾。
39.为提高对流传热系数,下列途径()是不合适的。
A.增大流速B.减小管径C. 用光滑管取代螺纹管D. 设置折流板40.在蒸气冷凝传热中,不凝气体的存在对a的影响是()。
A. 大大降低B. 大大提高C. 无影响D. 不确定。
41.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中,反映流体流动湍动强度对传热影响的准数是();A. ReB. PrC. GrD. Nu42.下列()操作条件条件有利于吸收操作。
A. 高温高压;B. 高温低压;C.低温低压;D. 低温高压43.精馏分离是依据混合液体中各组分()差异。
A. 密度B. 粘度C. 挥发度D. 溶解度。
44.精馏中,原料在泡点温度进料,q值为()。
A.q>1 B. 0<q<1 C. q=1 D. q<045.精馏操作中,若F、V维持不变,而由于某种原因x F降低,为保证x D不变,最简便有效的措施是()。
A.降低进料温度B.增大回流比C.降低进料位置D.露点进料46.汽液平衡相图中,只有位于()区的混合物才可能达成一定程度的分离。
A.过冷液体B.饱和流体C.汽液共存D.过热蒸汽47.恒速干燥过程湿球温度()。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48.对流干燥时,如果空气的t, H一定时,若某物料的平衡含水率为X*,如今H下降而维持t不变,问X*将如何变化?()A.不变B.降低C.升高D.条件不够,无法确定49.采用空气“I-H”图,如已知状态点A,则沿()与φ=1饱和空气线交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