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生物七年级上册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合集下载

〖生 物〗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 物〗光合作用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漂洗 步骤5. 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 出叶片用清水漂洗。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将叶片上残留的酒精清洗干净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染色
步骤6. 将漂洗干净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 中,滴加几滴碘液。片刻后,再用清水 洗去碘液。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叶片的颜色 有什么变化。 目的:染色,验证是否有碘液生成。 变化: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步骤小结
暗处理 遮光处理 接收光照 脱色 漂洗 染色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实验注意事项!!!
(1)酒精易燃,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 蒸汽烫伤。 (2)碘液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 要小心。
练一练
图⑥为什么不把酒精直 接放到酒精上加热?
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让植物充分接受光照,产生营养物质
验证绿叶在光பைடு நூலகம்合成淀粉
脱色 步骤4. 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 透光纸,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酒精 要浸没叶片)。将小烧杯置于盛有开水的 大烧杯中,用酒精灯水浴加热。
这个步骤的目的是什么?观察叶片和酒精 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目的:脱色 颜色变化:叶片颜色变浅,溶液颜色变绿
遮光处理 步骤2. 在经过黑暗处理的实验材料上选 1~2片生长健壮的叶片,用不透光纸从上、 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步骤3. 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阳光下,使部 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 h。
这些叶片部分遮光目的是什么?
形成对照实验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接收光照 步骤3. 将上述实验材料置于阳光下,使 部分遮光的叶片接受光照2~3 h。

〖生物〗光合作用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光合作用课件-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植物能( 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 气。 植物只有在(光照 )下才能净化空气,还能释放气体。
植物在光下放出( 氧气 )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 ( 二氧化碳 )。 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 水 )。
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 淀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机物
首次定义光合作用
萨克斯
1、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消耗叶中的营养物质
2、实验现象:照光部分 蓝色 ,遮光部分
3、从而说明 光 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淀粉
不变蓝 。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三、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原料
条件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叶绿体 场所
产物
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二氧化碳 + 水

有淀机粉物 + 氧气
叶绿体 (贮存能量)
套种 玉米与大豆间作立套种体种棉植花与花生间作套种
合理密植
轮作
花生与地瓜的轮作
思考:
植物自身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更好地利用光能, 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呢?
叶镶嵌
向光性
思考 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
1.叶片为何成绿色? 2.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片呈黄色(如韭黄) 或叶片部分呈白色(如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 缘)? 3.根据发蒜黄和韭黄方法,你认为叶绿素的 形成与什么条件有关?
光照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
食物的来源
能量的来源
维持碳—氧平衡
四、光合作用的应用
思考: 观察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你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为农民们的农作物增产吗?

3.4.1 光合作用(第2课时之光合作用的发现)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北师大版2024)

3.4.1 光合作用(第2课时之光合作用的发现)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北师大版2024)

尊重生命
(1)图____丙_____中的小白鼠比另一只生活的时间长,因为 此图中的植物通过__光_合__作__用__产生了___氧__气____,从而使这 只小白鼠能获得较多的___氧__气____。 (2)图___乙______中的花比另一盆花生活的时间短,因为这 盆花把密封罩内的_二__氧__化__碳__用尽,植物体就不能进行 _光__合__作__用__了。
第1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第2课时)
XX学校 XX科组 XX教师
尊重生命
伟创课件
• 一、知识目标: 1、解释柳苗生长之迷, 2、描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3、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 二、能力目标: 1、查阅、整理光合作用发现的资料,提升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
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公式:
水 + 二氧化碳 光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 叶绿体
3.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物质转变:无机物→有机物(淀粉等) 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尊重生命
伟创课件

氧 气
有机 物
叶绿 体
二氧化碳
水 水 + 二氧化碳 光 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
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⑤①⑥
B.④③②⑤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伟创课件
尊重生命
伟创课件
5.下图中甲、乙、丙是放在阳光下的大小一样、密闭的 玻璃装置。乙、丙中各放一盆发育阶段相同、生长良好的 花,甲、丙中各放一只同样年龄、相同性别和体质的小白 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3.5.1 光合作用 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件:3.5.1 光合作用 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变蓝色
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不,变有水色的装置中叶片遇
探索光合作用 探究案例:我们在过节时经常买到带有“福”“寿”“禧”等字迹,或者带有美丽图案 的“艺术苹果”,“艺术苹果”的形成通常采用苹果长到成熟初期时贴纸的方法。在学 习完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李明同学突发奇想,也想把如图所示的马的头像印在植物光布,植将物乙不容能器进完行全光罩合住作,那用么产这生只氧小气白,小鼠白存鼠活因的缺时氧间而比死没罩时短,这是因
为:

A.甲和乙 C.甲和丙
B.乙和丙 D.乙和丁
5.(2017云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把D 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6.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曾做过如图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 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 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
氧气
(1)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
形成。对照
(2)实验中设置甲乙两基个本容相器同的目的是
,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探索光合作用
1.概述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难 点)
一、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1.海尔蒙特实验:说明柳树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 物增重的物质。 2.普利斯特利实验
师生互动:(1)将马的头像印在植物叶片上说明了什么? 答案:将卡片剪成马头的形状将叶片包裹起来后,被包裹的地方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 光合作用,也就不能制造有机物,而没被遮住的部分制造了有机物,所以经脱色漂洗后, 向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的部分是马头的形状,这也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 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的绿色部分都有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嫩茎也能进 行光合作用。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教案设计

第5章第1节第1课时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2.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3.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三、学习过程:(一)1642年,海尔蒙特的实验1、思考:海尔蒙特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771年,普利斯特利(英国)实验1.有无植物的两组实验装置起什么作用?2.该实验装置中玻璃罩有什么作用?3、普利斯特利根据自己的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普利斯特利为什么没有得出“植物能释放氧气”的结论呢?5、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

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1779年英格豪斯(荷兰)的实验1、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了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日落后则完全停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节 光合作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1节 光合作用
05 索绪尔
发现植物在光下 同时还要消耗水
06 萨克斯
绿色植物在光下不仅放 出氧气,还能
总结: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原料
条件
产物
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氧化碳+水
淀粉+氧气
叶绿体 (有机物)
场所
第二部分: 探索光合作用
结合微课,预习实验一
Step 1: 利用什么原理检验淀粉的存在? Step 2: 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
第 1 节 光合作用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实验:将碘液加入装有红薯粉溶液的试管中会发 生什么反应?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中液体变成了蓝色。 原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

=?
1.预习P66-P68,6个科学家的实验,总结他们各 自的结论。(3分钟)
2.预习 : 实验1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本节课重难点) 实验2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3 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实验4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结论:
①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① 暗处理,除淀粉; ② 部分遮光,成对照; ③ 酒精溶解叶绿素,防止颜色的干扰; ④ 水浴加热,免危险; ⑤ 酒精变绿,叶黄白; ⑥ 碘液来处理,遮光不变色; ⑦ 两点结论少不了! 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2.光 是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
阅读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的质量
干土的质量
增加或减少
+74.5kg
-0.057kg
思考一
1、海尔蒙特在柳树桶中加入的唯一的 物质是什么? 2、根据该实验,他得出什么结论?
讨论一
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 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 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ppt 北师大版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ppt 北师大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意思是:不要虚度年华,不然到了满头白发之时,只有徒叹奈何了。出自(宋)岳飞《满江红》。 12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意思是:一个人之所以具有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问,都是由于他有志气;没有志气的人,什么事也做不成。出自(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13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意思是。山是由土石日积月累而高耸起来的,长江大河是由点滴之水长期积聚而成的。比喻知识、业绩都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长期积累、创造而成功的。出自(唐)刘禹 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铭》。 14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 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思考就能得到知识,不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15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蒿不可放缓。 意思是:作学问就象撑着逆水的船,连一蒿也不能放松。比喻学习不要自满,要坚持有恒。 16 为学须先立志。 意思是:作学问首先应当立志。出自〈朱熹语录〉 17 学者不患立志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 意思是:作学问的人不怕志向立得不高,就怕不能持之以恒;不怕作品里的话说得不漂亮,就怕自己不照着做。出自 〈薛方山记述•上篇〉 18学者大不宜志小气轻,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进;气轻则以未知为已知,未学为已学。 意思是:学习要树立大志,没有大志就容易自满,自满了就不易有长进了。学习要有勇气,缺乏勇气,不懂的东西会自以为已经懂了,没有学到的东西会以为已经学到。出 自《近思录集注》卷二。 19学不博者,不能守约;志不笃者,不能力行。 意思是:学识不广博,就不能得其要领;志向不笃诚,就不能努力去做。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论学》。 20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意思是:学习贵在懂得提出疑问。有小疑问得到解决,总能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得到解决,就能有大进步。出自《格言联壁•学问类》。

光合作用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光合作用课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实验后 90.743kg 76.70kg
变化 -0.057kg +74.75kg
17世纪,海尔蒙特的实验
2.计算: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 74.5kg 土壤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0.057kg
3.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水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5.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设计存在什么问题?
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 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重要物质。
小资料
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 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 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共有8次诺贝尔奖的 桂冠被从事光合作用研究的科学家所摘取。 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648 比利时 海尔蒙特 1771 英国 普利斯特利 1779 荷兰 英格豪斯 1782 瑞士 瑟抐比埃 1804 瑞士 索绪尔 1864 德国 萨克斯
水才是植物增重的物质。 植物能“净化”空气。 植物只有在光下才1804 瑞士 索绪尔 1864 德国 萨克斯
植物在光下消耗水。 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
1897 首次提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氧 气
二 条件:光照

叶绿体
有机物 叶绿体
化 碳 原料:二氧化碳

产物: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水
光照 叶绿体
氧气+有机物
考考你
1、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
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
() B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告诉我们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吸
收( A)同时放出( )D 。
A.二氧化碳 B.水 C.无机盐 D.氧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利斯特利的发现 请你当一回科学家,帮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分析一下他所做的3 个实验: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组别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老鼠 ①_老___鼠__死__亡___,__蜡_ 同时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_烛__熄__灭___
④_绿__色__植___物_ _和__老__鼠__都___能_ _正__常__地__活_ 着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课堂笔记】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萨克斯的实验 5.我们每天不可缺少的食物里,很大一部分直接来自植物,例如 米饭里的淀粉。植物在光下除了会放出氧气外,会不会还合成其他的物 质呢?我们已经知道,白色的淀粉在遇到碘液时会变成蓝色。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实: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 够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___淀__粉___等物质。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6.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只有在以下哪种
条件下才能净化空气
( C)
A.水
B.适宜的温度下
C.光
D.土壤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B)
A.二氧化碳
B.水
C.氧气
D.无机盐
2.世界上首先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的科学家是
(B)
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
B.荷兰的英格豪斯
C.英国的胡克
D.英国的普利斯特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3.在完全封闭的玻璃瓶中,蜡烛能够燃烧更长时间的一种实验装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堂·合作探究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合作探究】
柳树生长之谜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一定是从土壤中获得 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以下 实验:
7.(2018湖北武汉)萨克斯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中一段时间;②用黑色卡片对叶片的一
半进行遮光处理,另一半曝光;③使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④酒精
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以便观察;⑤滴加碘液,观察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D)
A.实验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是否合成了淀粉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请 同学们思考一下:植物靠太阳干什么?这一课时我 们就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从柳苗生长之 谜说起。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D)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使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光照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 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 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气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 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二 实验三
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盆绿色 植物同时放在密闭的玻璃罩 内
②_绿___色__植__物___在__光_ _下__能__释__放__氧__气_____
一只老鼠和一盆绿色植物同 时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
③_绿___色__植__物___长__时_ _间__活___着__,__蜡___烛__没_ _有__熄__灭_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随堂·即时巩固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海尔蒙特从柳树栽培实验中得到启发,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物质主要是
2.海尔蒙特历时5年的柳树实验中,实验前后都对土壤的重量进行 了称重,并且他要求实验前后进行称重时土壤必须是干燥的,目的是 __排__除__水__对__实__验__数__据__的__影__响____。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其他科学家的实验
4.1782年,瑟讷比埃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放出氧气的 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_。
1804年,索绪尔的实验也发现,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__水____。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请思考:你赞同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吗?___不__赞__同___。如果不赞 同,观察周边植物的生长环境,你觉得植物生长所需要物质还会来自于 哪里呢?___空__气___。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置是
( B)
A.植物、动物和光照
B.植物、光照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C.植物、土壤中适量的水 D.光照、动物和土壤中适量的水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4.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2 kg。
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英格豪斯的实验 3.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 空气。可是当时的英格豪斯并不清楚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后 来科学家明确了在光照下绿色植物释放的气体是__氧__气____。 英格豪斯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他还发 现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__释__放__气__体____。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2.1771年,普利斯特利在研究助燃空气时做了一个新奇的实验, 发现绿色植物竟然能够__净__化____密闭的玻璃罩内点燃的蜡烛和活小鼠所 产生的污浊空气,使蜡烛继续燃烧与小鼠活得更长时间。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能够__净__化____因蜡烛燃烧或动物 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 C)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有机物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5.(2019广东梅州期末)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
索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五年后,柳树渐渐长大了,于是海尔蒙特对比了土壤的前后质量和 柳树的增重,最终认为使柳树增重的物质主要是水。
1.根据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你认为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是 __不__正__确____的。因为使柳树增重的物质除了水之外 ,还有土壤中 的 __无__机__盐____和空气中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__。
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都来自土壤。 2.海尔蒙特通过柳树生长之谜的实验探究得出植物生长所需的物 质是水。 3.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探究,认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 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 才能净化空气。 5.萨克斯的实验让我们知道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产物是淀粉。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学法目标 了解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的历程,并能说出每个科学家实验的结 论。
课前·知识导学
课堂·合作探究
随堂·即时巩固
北师大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课前·知识导学
课前·知识导学
B.该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C.暗处理是为了去掉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D.光照时间越长,实验现象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