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常山北门具体方案

常山北门具体方案背景和目标常山是一个位于山西省的小城市,北门是城市的重要出入口之一。
然而,由于北门的管理和设施陈旧不堪,给市民的出行和居住带来了许多不便。
为了改善北门的状况,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市政府决定制定一套具体方案来重新规划和改造常山北门。
本文档将就常山北门具体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和预期目标,希望能为这一次的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方案概述常山北门改造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交通规划和改善2.城市环境美化和绿化3.建设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4.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交通规划和改善北门地区存在交通拥堵和停车不便的问题,为此,北门具体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扩建道路:在北门周边道路进行扩建工程,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增设停车位:在北门附近增设多个停车场,提供更多的停车位。
•公交优化:优化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数量和频次,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
城市环境美化和绿化北门区域缺乏绿化和环境美化,为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北门具体方案将进行以下工作:•新增绿化带:在北门周边建设绿化带,增加绿色空间,提供更多的休闲环境。
•建设公园:在北门新建公园,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涉水治理:对北门附近的河流进行治理,提升水环境质量。
建设商业中心和公共设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市民的生活水平,北门具体方案还包括以下内容:•建设商业中心:在北门核心区域建设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消费者,推动经济繁荣。
•增设公共设施:在北门周边增设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文化推广: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广常山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实施北门具体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资金问题:改造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将是一个关键问题。
•建设难度:由于北门是一个繁忙的区域,如何在不影响市民出行和生活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是一个难题。
•管理和维护:改造完成后,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项目长期有效运行。
筑巢引凤,常山县以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筑巢引凤,常山县以产业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者:高丙舰冀建成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第3期2 月22 日,随着隆隆炮响,衢州市常山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式开工。
据了解,金色同弓田园综合体项目是常山县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项目规划面积2.9万亩,总投资约24.3 亿元。
常山县在全省属山区小县,区域总面积164.85 万亩, 耕地仅有24.24 万亩,耕地资源有限,村庄规划相对滞后。
为更好地打造美丽乡村,近年来,常山县以产业融合为抓手,以规划编制为引领,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做好项目前期谋划、规划编制、组织保障、土地流转等基础性工作,筑巢引凤,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
一、探索和实践一是高站位,摸家底,立足实际抓谋划。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常山县按照“全局观念、全域理念、全要素内涵”的要求,全方位统筹安排,出台了《常山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完成全域整治后备资源一张图、一个数据库、一本账的“三个一”编制工作。
同时,摸清家底是前提,更是基础,常山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5 个,涉及12个乡镇(街道)56 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43 万亩;其中谋划了7 个资源相对集中的片区,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涉及土地面积24 万亩。
常山县在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中,特别注重把当地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因素统筹考虑,如招贤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以全县打造“宋诗之河”为契机,依托当地常山港、胡柚产业、郑氏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按照依山就势,结合水系特点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拟打造“一轴三区”的空间规划体系,即常山港、智慧农业区、滨水休闲区、非遗文化区,助推当地文化底蕴提升和产业融合。
辉埠镇矿地综合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规划面积27.53 平方公里,已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获得国家补助资金5 亿元,该项目拟以矿山综合整治为抓手,治山治水同步,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达到“显山、露水、透绿”的整治目标。
常山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常⼭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常⼭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 年;远期2011-2025 年;远景2026-2050 年。
⼆、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使统⼀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其范围为:天马镇除铜岭、龙潭、袁青⼝、新联、五联、中峰、钳⼝、⽯坝⼋村外的全部地域,辉埠镇除⽯⽊岭、⼭背、⾼峰三个村外的全部地域,何家乡的江源、何家、樊家、源⼝、煤⼭、琚家、⾦家等七村,同⼸乡的伏江、过坑、湖⽯头村以及青⽯镇的⾼铺、底铺两村和⼀个林场。
规划区⾯积共计180.0平⽅公⾥,其中可建设⽤地⾯积约为54.55平⽅公⾥,占规划区⾯积的⽐重为1:3.3 。
三、城市性质:中国柚都⽯城、浙闽赣皖四省边界地区的旅游集散地,浙西⽣态园林城市。
四、城市形象定位:柚都⽯城。
五、城市规模城市⼈⼝规模:规划近期(2010 年)12万⼈,2020 年16万⼈,远期(2025年)20万⼈。
城市⽤地规模:规划近期(2010年)16.39 平⽅公⾥,⼈均136.62 平⽅⽶;远期(2025 年)23.95 平⽅公⾥,⼈均119.75 平⽅⽶。
六、城市形态意象本次规划延续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成果,城市形态为龙形⽔、碟形⼭、雁形城。
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城四区,有机⽣长;三轴放射,肌理延续;四⽔六⼭,七楔⼋⽚。
采⽤单城多区的丛族式结构。
⼀城四区,有机⽣长:中⼼城核⼼功能区、外港职能拓展区、常⼭县⼯业园区和辉埠新区。
各区因地制宜,整合⾃⾝优势相对独⽴发展,同时⼜保持紧密联系,体现了城市的⽣长规律。
三轴放射,肌理延续:以定阳路、天马路和⽂峰路组成的传统“A”字型轴线公建服务带为核⼼,向中⼼城区以外七⼤⽚区延伸,达到城市肌理延续和加强⽚区联系的空间效果。
四⽔六⼭,七楔⼋⽚:以常⼭港为主轴的“四⽔六⼭” 常⼭港、内河、南门溪、龙绕溪和西峰⼭、天马⼭、⽯崆⼭、塔⼭、虎⼭、展⾐⼭将⼋⼤⽚区⾃然承接,整体连续,内外呼应,将周围的⽣态环境顺着流淌的清⽔渗⼊城市各个空间。
常山县创新发展思路_开辟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径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42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常山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浙江省重要生态屏障。
该县“八山半水分半田”,属典型的山区县,土地碎片化、分散化的问题导致全县生产发展规模化、产业效益集聚化难以实现,是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
近年来,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积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向改革要动力”思路,走出了一条集约高效、统筹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今年3月,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评“浙江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引导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一)空间布局紧凑高效坚持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建设发展的前置条件,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和流量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编制工作,加大对矿语奇缘、衢饶示范区常山片区等重点项目和片区的空间规模保障力度。
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启动球川镇三溪村等1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天马街道邻里中心地块等26个地块控规修编工作。
扎实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推进12700余亩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与垦造耕地建设,全力破解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及“两非”问题。
(二)村镇级规划详实有序紧盯规划编制实施的末端管控,持续推进33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善10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完成天马街道邻里中心地块等26个地块控规修编工作,逐步实现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管控的全覆盖、零遗漏。
同时,定期带训基层规划员队伍,全面增强各乡镇(街道)规划员的综合能力,切实提升县乡两级空间规划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专项编制精准深化着力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和流量空间布局优化方案编制工作,全方位加大对回龙谷、矿语奇缘、衢饶示范区常山片区等重点项目和片区的空间规模保障力度,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共赢。
进一步细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关于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专项规划要求,推动龙饶初中迁建、柚香谷白石农业未来园等教育场所、农文旅项目的落地选址,补齐专项规划编制短板。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衢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衢州市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园林城市。
为实现衢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有关规定,于2003年12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一、规划期限与《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相衔接,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1年~2005年,中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未来发展30~50年。
二、规划层次1、市域:为城市发展目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性质论证的基本范围,也是衢州市行政管辖范围,面积8836.5平方公里。
2、市区:为衢江区、柯城区所管辖的行政范围,面积2357.4平方公里,是城市发展直接依托的区域,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直接依托的空间。
3、城市规划区: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划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面积640公里。
其范围为:现衢州城区(包括樟潭镇)、柯城、花园、万田、浮石、云溪、姜家山、汪村、廿里镇、石室、下张、黄家、长柱、坑口、横路行政区范围以及石梁镇、高家镇、湖南镇、航埠镇的部分行政村。
4、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指具体进行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范围。
总面积为140平方公里。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接轨东部,借力发展:接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省域东部的温台经济密集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
2、完善功能,辐射周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辐射赣、闽、皖等的欠发达地区,扩大经济影响腹地,实现区域资源配置。
3、工业立市,要素集聚:促进农业现代化,鼓励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4、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分区建设,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加强生态化建设,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常山县招贤镇8个乡镇修改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常山县招贤镇8个乡镇修改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1.17•【字号】衢政发[2006]71号•【施行日期】2006.1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常山县招贤镇8个乡镇修改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衢政发〔2006〕71号)常山县人民政府:你县《关于要求审批招贤镇等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成果的请示》(常政〔2006〕14号)悉,经省政府审查核定、市政府研究同意,现批复如下: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权限的通知》(浙政发〔2001〕7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工作的意见》(浙政办发〔2006〕12号)的有关规定和省政府《关于常山县招贤等8个乡镇修改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核定的批复》(浙政土审〔2006〕65号)精神,原则同意修改后的常山县招贤镇、青石镇、球川镇、芳村镇、宋畈乡、东案乡、新昌乡、新桥乡等8个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以下简称《规划》)。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是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具有法定效力。
在常山县招贤镇等8个乡镇范围内的城乡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以《规划》为依据,符合《规划》的要求。
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按照《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执行,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控制指标,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得超过控制指标(具体指标详见附表)。
四、常山县招贤镇等8个乡镇要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每一块土地用途使用土地,禁止在已建成的标准农田上擅自进行用途改变。
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5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5号衢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衢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衢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4.2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38.5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142.6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8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城市协调布局,创新省际合作。
稳妥推进陡坡与平原农用地布局优化和整治提升,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守牢衢江、江山、龙游等地粮食生产空间,夯实金衢盆地粮食生产基础。
严格落实国家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管控要求,筑牢千里岗、仙霞岭等生态屏障,加强钱塘江等流域源头保护,修复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建设。
提高中心城区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全域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完善县城功能,形成网络化、组群式的城镇群。
常山市场简介

常山城市概况 常山城市规划 常山房地产市场简况
房地产投资:常山房地产投资额总量较少,房地产整体开
发量有限
2009-2011各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对比 (单位:亿)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9-2011各区域房地产开发投资对 比(单位:亿)
滨江 片区 一期
城市规划总结:
城市定位:以城市特有的旅游及产业资源为优势,将重点打造闽
赣皖四省边界地区的旅游集散地及重要的产业聚集城市。
城市规划发展:规划期内以北向发展为主,以东延、南伸为
辅,其中城市北部及西南部的两大工业园区已基本成型。
热点规划区域:铁路建设将拉动城区发展,同时城东新区 的规划确立,将不衢州市区联系更紧密,是未来城区热点 开发区域。
2009-2011各区域人均GDP对比(单位: 元)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衢州 627 755 890
江山 111 171 201
常山 62 76 89
开化 59 70 82
龙游 98 118 141
交通状况:县境内有1条高速、2条国道,道路交通便捷,是
连接四省市的重要区域。
主要对外道路
G60沪杭高速 G205省道 G320省道 上海—昆明 (衢州至上饶段) 安徽-浙江-福建广东 上海-浙江-江西云南
城市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多种矿产资源位居全省首位
常山县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人 文和其它自然景观。 其中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常山县境内, 总占地面积46 平方公里,于2001年被国 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 园,是浙江省仅有的2个国家地质公园之 一。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8个品种,其中石 灰石、石煤、莹石矿储量和品位均居浙 江省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山县城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5)
、规划期限
近期2005-2010 年;远期2011-2025 年;远景2026-2050 年。
二、城市规划区:
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规范管理职能的地域范围,其范围为:天马镇除铜岭、
龙潭、袁青口、新联、五联、中峰、钳口、石坝八村外的全部地域,辉埠镇除石木岭、山背、高峰三个村外的全部地域,何家乡的江源、何家、樊家、源口、煤山、琚家、金家等七村,同弓乡的伏江、过坑、湖石头村以及青石镇的高铺、底铺两村和一个林场。
规划区面积共计180.0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4.55平方公里,占规划区面积的比重为1:3.3 。
三、城市性质:
中国柚都石城、浙闽赣皖四省边界地区的旅游集散地,浙西生态园林城市。
四、城市形象定位:柚都石城。
五、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规划近期(2010 年)12万人,2020 年16万人,远期(2025年)2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规划近期(2010年)16.39 平方公里,人均136.62 平方米;远期(2025 年)23.95 平方公里,人均119.75 平方米。
六、城市形态意象
本次规划延续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成果,城市形态为龙形水、碟形山、雁形城。
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城四区,有机生长;三轴放射,肌理延续;四水六山,七楔八片。
采用单城多区的丛族式结构。
一城四区,有机生长:中心城核心功能区、外港职能拓展区、常山县工业园区和辉埠新区。
各区因地制宜,整合自身优势相对独立发展,同时又保持紧密联系,体现了城市的生长规律。
三轴放射,肌理延续:以定阳路、天马路和文峰路组成的传统“A”字型轴线公建服务
带为核心,向中心城区以外七大片区延伸,达到城市肌理延续和加强片区联系的空间效果。
四水六山,七楔八片:以常山港为主轴的“四水六山” 常山港、内河、南门溪、龙绕溪和西峰山、天马山、石崆山、塔山、虎山、展衣山将八大片区自然承接,整体连续,内外呼应,将周围的生态环境顺着流淌的清水渗入城市各个空间。
另一方面,城市居住用地的空间形态,尽可能向临近山体作谨慎的延伸,形成与山景自然融合的楔形片区。
自北向南分
别为:湖东片、赵家坪片、五里亭片、中心城区片、狮子口片、火车站片、富足山片、城南和周塘片
八、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规划期内以北向发展为主,以东延、南伸为辅,远景考虑向西发展。
九、城市对外交通
规划期内强化“三横三纵”的道路框架。
三横三纵:杭金衢高速、衢景九铁路、新320国道为三横;黄衢南高速公路、205国道、
48省道和常芳公路为三纵。
十、城市道路广场
城市道路分三级: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原则上主干道按30〜36
米控制,次干道按18〜30米控制,支路按12〜18米控制。
(一)城市主干道
形成近期“三街三环三入口”、远期“四横两纵两弧一环”的路网体系。
近期形成“三街三环三入口”
三街:定阳路、文峰路和天马路;
三环:即水环、路环、山环;其中路环为新320 国道—新205 国道—外港大道构成的城市对外交通道路外环;文峰中路—定阳南路—白龙路—人民路—大街—新横街—天马路—白马路构成的中心道路环;
三入口:320 国道城市南入口、城市东入口和城市西入口;
远期形成“四横两纵两弧一环”
四横:建材路、外港大道-205 连接线-石家槽路(暂名)、天马路、老320 国道;建材路――是辉埠新区的主要干道;
外港大道-205 连接线-石家槽路(暂名):联系湖东片、外港、狮子口片;
天马路:联系赵家坪和中心城区;
老320 国道:联系常山县工业园区、五里亭及中心城区;
两纵:205 国道、定阳路
205 国道——联系辉埠和新都工业区;
定阳路一一联系外港片和中心城区、城南片;
两弧:文峰路、常辉公路
文峰路:中心城区内部的主干道;联系中心城区和五里亭区
常辉公路――结合天马路联系辉埠与中心城区;
一环:东环路
东环路:联系外港片、火车站片和狮子口片;
(二)城市次干道、支路
城市次干道是主干道的补充,在片区之间及内部辅以
部形成相对规整的网格状
卜一、城市绿地与景观系统
(一)、城市绿地系统
总体框架:常山县城市绿地系统构成“一脉七楔、四水六山”、“四面环山,两带导风, 林网入城”的总体布局框架。
总体布局:沿水系主要是常山港、南门溪、内河、龙绕溪布置带状的滨水景观和防护绿
地;沿205、320国道、杭金衢高速布置城市对外道路绿化生态带; 将塔山、虎山、展衣山、
西峰山、石崆山、天马山等山体作为城市生态单元;将广场绿地、街道绿地与城市绿心、绿 廊有机串联,形成一脉七楔的绿地系统结构,将城市外围的农田、山体作为城市的绿网。
(二)、城市景观系统
1 — 2条次干道;支路则在片区内
常山县城市景观的塑造,以“山”特色为背景,“水”特色为核心,结合“山水城市的保护与建设,塑造兼具旅游、生态及现代城市简洁明快于一体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