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在苏浙皖边牺牲人数考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

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旅以上干部名录简历1937年8月至1945年8月丁振军1913-1944 河北滦县中共冀东区委第十七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丁麟章1907-1945 湖南平江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卜荣久1908-1944 天津蓟县中共冀热边行署秘书长于一心1910-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于已午191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委于化臣1908-1939 河北唐山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于文彬1915-1938 河南息县八路军冀鲁边抗日游击队政委于克恭1907-1940 山东乳山中共山东省东海特委书记兼东海军分区司令员于寄吾1905-1942 山东牟平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于震中 -1938 冀东抗日联军第九总队总队长才山1910-1945 辽宁黑山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马玉堂1910-1942 河北藁城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马本斋1902-1944 河北献县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庆华1914-1939 河北廊坊中共睢杞太特委书记兼新四军睢杞太独立大队政委马吟南1912-1944 河北玉田中共冀热边特委秘书长救国报社长兼总编辑马健生1913-1940 山东寿光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参谋长(错杀)马振华1905-1940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区第一地委书记兼津南军分区政委马晓云1905-1944 山东长山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清河专署专员马霄鹏1903-1939 山东鱼台苏鲁豫边区党委宣传部长马德山1911-1935 上海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一师师长马耀南1902-1939 山东长山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王文1912-1943 陕西绥德胶东区行政主任公署主任胶东军区副政委王助1914-1941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兼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王青1918-1943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区委第五地委书记王涛1908-1941 湖南江华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委员兼闽西特委书记王章1899-1943 河南信阳新四军第五师政委王溥1908-1940 辽宁兴城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司令员王丰庆1907-1940 江西弋阳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王仁斋1906-1937 山东文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三师师长王风阁1897-1937 吉林通化东北抗日义勇军第十九路军司令王文彬1911-1939 江苏丰县中共苏鲁豫特委书记(错杀)王文瑞 -1938 河北文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平陆1902-1938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王舟平1913-1945 河南南阳豫西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第七旅政委王东福1916-1942 河北深泽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委王立人1910-1941 天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王邦秀1909-1940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0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王至发1901-1942 八路军冀鲁豫军区3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先臣1913-1945 江西吉安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王汝起1905-1940 山东黄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二支队支队长王光宇1911-1938 吉林德惠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副军长王伟民1918-1940 河南濮阳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兴汉1905-1942 河北广宗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工兵主任王远音1916-1940 山西五台晋察冀军区第八军分区政委王泊生1915-1942 河北景县中共冀南军区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王克仁1913-1939 黑龙江穆棱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代主任王作栋1902-1939 河北正定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平汉抗日纵队政治部主任王育民1914-1938 河北景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津浦支队政委王炳三1915-1942 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兼冀鲁边军区1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王炳臣1892-1938 河北乐亭冀东抗日联军总队长王明扬1912-1942 浙江宁波中共浙南边区办事处主任王根英1906-1939 上海中共江苏省委妇女部部长王晋亭1913-1942 山东堂邑中共泰西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王恩九1901-1939 河南鲁山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王爱中1911-1945 山东高密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参谋长王凌波1888-1942 湖南宁乡延安行政学院副院长王培汉1894-1939 山东莱芜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支队长(错杀)王铭森-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1支队政治部主任王道平1886-1944 山东曹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定陶支队司令员王毓峰1897-1938 吉林宁安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王翼之1903-1938 山东文登鲁东游击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毛泽民1896-1943 湖南湘潭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文立征1911-1945 湖南衡山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邓永耀1912-1939 湖南茶陵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主任邓振询1904-1943 江西兴国江南区委副书记兼江南军政委员会书记孔庆同1912-1942 河南光山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代理司令员左权1905-1942 湖南醴陵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石占山 -1938 河北滦县冀东抗日联军特务第二总队总队长石景芳1912-1942 山东无棣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石蒲江1909-1945 山东淄博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龙树林1911-1939 江西上饶新四军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田英1916-1938 江西弋阳新四军都昌办事处主任田守尧1915-1943 安徽六安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旅长兼苏北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史贡章1902-1938 河南濮阳八路军挺进纵队第三支队司令员叶成焕1913-1938 河南光山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包森1911-1942 陕西蒲城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第十三团团长丛德滋1910-1942 山东文登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宁进新1910-1942 河南信阳豫鄂边区政治处主任冯达飞1901-1942 广东连县新四军副参谋长冯治纲1908-1940 吉林公主岭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龙北指挥部指挥兼第二支队支队长远静沧1901-1938 河北任丘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政治部主任朴吉松1917-1943 朝鲜咸镜北道东北抗日联军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任作民1899-1942 湖南湘阴中共中央西北局秘书长朱程1910-1943 浙江平阳八路军第2纵队民军1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5分区司令员朱立文1909-1941 广西百色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副旅长朱松寿1901-1941 江苏江阴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五路司令员朱典阶1900-1942 山东宁阳山东公学校长朱宝琛1910-1941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察绥游击支队参谋长朱毓淦1906-1941 山东泰安中共鲁中区委社会部部长朱镜我1901-1941 浙江鄞县新四军政治部宣传教育部部长朱潘显1914-1942 江西泰和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455楼)刘石1899-1937 湖南耒阳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兵站部政治部主任刘英1903-1942 江西瑞金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兼统战部部长刘涛1911-1941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纵队蒙山支队政委刘子才1912-1940 安徽六安巴山红军游击队司令员刘子超1906-1941 广东兴宁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刘文正1900-1939 河北定县冀中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刘为泗1908-1939 江西九江赣北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刘礼年1909-1938 八路军120师359旅717团政委.刘幼林1916-1941 山东东阿中共鲁西南地委副书记专员刘仲莹1911-1938 山东莱芜中共山东省临时工委书记刘亦珂1913-1939 河北安新河北游击队第八路总指挥刘志超 -1938 太岳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刘别生1915-1945 江西安福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六纵队司令员刘连科1917-1938 河北滦县冀东抗日联军参谋长刘述西1913-1944 安徽金寨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刘诗松1911-1942 江西吉安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七旅政治部主任刘诚光1915-1942 湖北黄安八路军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炳才1915-1940 江西永新八路军山东纵队峄县支队支队长刘突军1912-1938 江西信丰中共闽中特委书记刘海涛1907-1941 山东东阿八路军鲁中军区司令员刘曙华1912-1938 山东济南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政治部主任刘德明1910-1942 陕西礼泉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许权中1894-1943 陕西临潼国民党军第一一七师参谋长(从事兵运工作)许亨植1909-1942 朝鲜尚庆北道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参谋长江上清1911-1939 江苏扬州中共皖东北特支书记皖东抗日军政干校副校长齐玉坦1911-1943 河南内乡八路军总部总务科长关英1909-1938 江苏无锡中共皖浙赣省委书记祁致中1913-1939 山东曹县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军长那恕1915-1938 辽宁晋察冀军区游击第一支队政委纪毓秀1916-1939 江苏宿迁山西牺盟会组织部副部长阮俊臣1900-1941 四川古宋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司令员牟光仪1900-1939 山东潍县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政治部主任孙开楚1910-1942 湖南郴县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孙汉三1890-1938 山东昌邑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七支队参谋长孙永勤1893-1935 河北兴隆华北抗日第一军军长孙伯龙1903-1942 山东峄县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孙春林1906-1941 山东海阳八路军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司令员孙毅民1914-1942 河北新河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杜子孚1916-1942 山东宁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杜邦宪1907-1943 湖北钟祥新四军第五师特别第三旅政治部主任杜伯华1904-1941 吉林榆树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杜希陵1906-1941 山东乐陵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军工作部副部长苏曼1914-1942 广西苍梧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甦1914-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冀东第1支队参谋长苏震1914-1940 湖北宜都中共襄西地委书记兼襄西独立团政委苏精诚1915-1941 福建澄海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兼太岳军区政治部主任杨松1907-1942 湖北大悟《解放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杨忠1909-1941 江西安福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兼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大章1909-1944 天津冀鲁豫第一专署专员杨万林1911-1938 河北蠡县晋察冀军区河北游击军第二师参谋长杨文翰1896-1943 江西横峰红军赣东北浮乐德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杨兰史1908-1938 广东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杨宏明1910-1942 湖北黄安八路军冀中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杨学诚1915-1944 湖北黄陂新四军鄂皖兵团指挥部政委杨承德1908-1943 江西于都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杨俊恒1910-1938 吉林吉林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参谋长杨铁成1914-1939 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杨裕民1889-1939 河北迁安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靖远1902-1938 辽宁沈阳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宇1905-1940 河南确山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李刚1914-1941 福建南安中共闽南特委书记李忠1915-1943 河北冀县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李肃1910-1941 山东临清红五军团随营学校政委李荣1901-1940 江西八路军冀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李特1902-1938 安徽霍邱红四方面军兼西路军参谋长李策1915-1941 贵州贵阳中共贵州工委委员李之光1908-1939 河北安新冀中区抗日民主政府公安局长李子芳1910-1942 福建晋江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文彬1902-1939 黑龙江双城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李文楷1909-1942 福建上杭八路军前方政治部组织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李文翰1914-1945 陕西蒲城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前线日报》总编辑李发意1908-1937 河南新县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某部政委李永安1912-1943 山东宁津冀鲁边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光汉1907-1941 山西河津中共雁北地委书记李贞乾1903-1942 江苏丰县山东湖西行政专员公署专员李竹如1905-1942 山东利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李延平1903-1938 吉林延吉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志高1913-1941 湖南平江新四军第七师参谋长李枚青1914-1943 山东新泰八路军鲁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学福1902-1938 吉林延吉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李剑卜1914-1939 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2支队参谋长李恒泉1915-1944 河北唐县八路军渤海军区第二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李景波1911-1944 陕西绥德中共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兼机关直属党委书记吴耘 -1944山东平原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政治部主任吴涛1914-1942 山东济宁鲁西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吴渊1898-1939 江苏如东新四军平江嘉义留守处秘书主任吴琨1910-1939 四川万县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副总指挥吴强1911-1944 湖南平江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组织部部长干部部部长吴勤1895-1942 广东南海广州游击队第二支队司令吴世禄1913-1938 河南新县平原军分区司令员吴师孟1899-1942 湖南平江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部长吴其芳 -1944河南叶县新四军第五师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吴景才 -1938山东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邸玉栋1911-1942 河北盐山中共冀鲁边第一地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邹之模1907-1940 湖南平江湘鄂赣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邹风平1905-1943 四川三台中共四川省工委书记川康特委副书记何云1905-1942 浙江上虞《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正1901-1942 湖北罗田新四军第五师浠罗指挥部指挥长何一萍1916-1938 河南孟县山东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一总队政委何功伟1915-1941 湖北咸宁中共鄂西特委书记邱金声1912-1939 福建龙岩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副团长汪洋1913-1942 山东东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旅政委兼泰安地委书记汪林兴1908-1943 福建崇安中共福建省委民运部部长兼闽北特委书记汪雅臣1911-1941 山东蓬莱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德清-1945 河南军区第二军分区独立旅副旅长冷赤斋1915-1940 湖北黄陂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沈东平1905-1938 河南舞阳中共河南省临时工委负责人宋澄1910-1941 山东文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政委宋干卿1909-1940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东海纵队副司令员宋怀良1912-1941 山东东阿新四军某部师长辛俊卿1911-1941 山东肥城八路军山东军区泰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炎1902-1945 广东吴川广东高雷抗日人民军军长张浩1897-1942 湖北黄冈中共中央委员中央职工委员会副书记张铎1915-1941 山东荣成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政治部主任张广乾1916-1943 河南范县晋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张子华1912-1942 宁夏中宁中共中央统战部联络局副局长张友清1904-1942 陕西神木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中华1912-1937 吉林永吉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政治部主任张仁槐1912-1942 山西定襄八路军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张文彬1911-1945 湖南平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正坤1898-1941 湖南浏阳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员兼参谋长张甲洲1907-1937 黑龙江巴彦东北工农反日义勇军独立师师长张兰生1909-1940 黑龙江呼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张传福1902-1938 吉林公主岭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二师师长张秀中1905-1944 河北定兴中共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其德1874-1938 江西德兴新四军驻赣办事处负责后勤工作张宝龙 -1941 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4支队支队长张建亭1913-1942 河南滑县中共冀鲁豫区党委第六地委组织部长张贯英1910-1939 山东桓台八路军山东纵队供给部部长张洪仪1912-1945 山东郯城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铁道游击队政委张贵卿1908-1942 河北顺义中共衢州特委书记张俊峰1913-1942 河南太康豫皖苏军区豫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厚杰1920-1945 河南信阳新四军某部师长张耕野1901-1938 吉林双城中共佳木斯委组织部长张镇华1909-1940 黑龙江宁安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三师师长张襄国1911-1938 湖南平江晋察冀军区易县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陆升勋1907-1942 山东昌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支队副司令山东沂蒙专署专员陈明1902-1941 福建龙岩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陈洪1906-1943 浙江浦江中共四明地委书记兼四明自卫总队政委陈一华1900-1938 湖南八路军第一二0师雁门第六支队参谋长陈卜人1917-1945 广东梅县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陈元龙1912-1942 河北辛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青年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文彬1911-1940 湖南茶陵八路军第一二0师津南自卫军政委陈生庆1912-1939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4分区平井获支队司令员陈宇寰1897-1938 河北滦州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陈冬尧1908-1945 湖南茶陵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陈若克1919-1941 广东顺德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会常委陈昭礼1907-1940 福建福州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陈锦秀1912-1938 河南固始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团长。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皖南新四军部队转移到长江以北地区,以局部的让步来争取中间派的同情,缓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攻势,使自己站在有利的位置,迎接国民党顽固派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中共中央在给项英等人的指示中,只是从原则上和大的方向上对皖南新四军的北移作了规定,至于新四军是从繁昌、铜陵间渡江到无为地区,或先移苏南,再移苏北,都没有指定具体的北移路线,为的是给皖南新四军的领导人以自主权和临机处置权,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敌情变化决定部队的行止。
新四军具体领导体制上的缺陷始终不能消弥项、叶矛盾。叶挺是新四军军长,理应负责新四军的军事工作,项英是副军长,协助军长工作。但军长叶挺不是共产党员,副军长项英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主席。按组织和秘密原则,党的会议叶不能参加,党的指示和文件叶无权阅读;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叶挺应在副军长项英的指示下工作,上级指示也由项英口头传达。由于叶是非党员,不能参加党的会议和军分会会议,因此在研究新四军工作中有种种不方便,也不能及时参加军中事务的处理。
为什么皖南新四军迟迟不肯执行北渡计划?为什么在不得已东进北渡时又向南出发?而且还带着新四军的全部家当,背负沉重的负担。从《皖南事变》书中对项英人物的细致描写塑造中,了解了项英的思想深处存在的极阴秘的个人想法,正如任何伟大人物者有自己的思想上和性格上的弱点一样,项英本人也不例外,只所以他迟迟不执行北渡计划,又只所以他南进茂林,是有他自己的整套完整思想的,正是这套思想害了皖南的新四军,最终也害了他自己。一个人的功过得失、言行及性格的发展,总离不开主观客观原因和历史的现实原因。项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头,而是一个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人,是个既有优点,又有错误的人。皖南新四军迟迟不执行北渡计划,而不得以执行时却又向南进发,实为项英的个人情绪支配了皖南新四军的行动,照此分析,他的南进并不是绕道东进,而是图谋执行他南进国民党敌后山中打游击的战略计划,正是项英追求自己目的的这种行动导致了皖南新四军的惨败。
新四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

转参考资料新四军团以上烈士英名录(不全)(以牺牲时间为先后顺序)一、对敌伪作战身亡之新四军团以上干部名单(1)王荣春历任新四军2支队3团1营政治教导员,支队政治部统战科科长,1939年1月6日当涂博望对日作战中阵亡。
(2)萧国生历任新四军1支队1团政治处宣教股长,2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3月7日反日军扫荡作战中率一个连掩护主力突围时阵亡。
(3)王赤江抗第三路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春在武进坂上镇西王村追击日军时中弹阵亡(4)吴(火昆)历任新四军3支队6团副团长,江抗副总指挥兼第二路司令员,1939年9月8日对日作战回师时遭忠义救国军突袭阵亡。
(5)时雨江抗总指挥部政治部宣教科科长,1939年9月在无锡梅村对日作战中阵亡。
(6)文明地历任新四军4支队7团3营政治教导员,9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5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秋率部在嘉山县石坝圩伏击日军时阵亡。
(7)刘震英历任新四军1支队2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新六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12月27日反扫荡作战中与日伪夜战中阵亡。
(8)罗化成历任新四军2支队军医处处长,军需处处长,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40年2月20日与日军作战时由于受冻心脏病复发逝世。
(9)陈文甫宿西独立游击大队副大队长,宿县独立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新四军6支队3总队8团副团长,1940年3月17日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友邻国民党军南渡浍河,率该团一营与日军血战竟日,不幸阵亡,同时阵亡的还有副营长张凡锡。
(10)鲁雨亭国民党河南省政府保安处秘书处长,永城县县长,1938年率游击队投奔新四军,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1940年4月1日反扫荡作战中阵亡。
(11)杨木贵历任新四军3支队5团军需,支队军需主任,1940年4月26日反扫荡作战中率支队军需处突围时阵亡。
(12)仇兆柱安徽人民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政治指导员,安徽第六行政区抗日剧团副团长,灵壁县特务中队指导员,灵壁县政治工作队队长,调入新四军后任灵北独立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6月对日作战中,组织抢救伤员时遭当地土顽袭杀。
我记忆中的老首长马文考

今年4月23日,是新四军老战士马文考同志逝世4周年忌日。
我深深地怀念我的老领导,特撰文纪念。
20世纪80年代初,我有幸在马老身边工作3年。
他是我服务的首长,却更像老师和朋友。
他虽然走了,但他的高尚品格、优良作风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时刻激励着我前行。
身经百战不忘初心马文考,河北安平人,1925年5月20日生。
他一生参加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立下赫赫战功。
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抗战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第三纵队青年教导营学员,抗日军政大学三团一大队学员,担任过抗大五分校二大队班长,新四军特务团营部书记,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特务团连副指导员,参加了冀中、苏北反扫荡,六合、枣庄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二旅四团连指导员,三野九兵团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六团连指导员,参加了泗县、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滕县、豫东、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第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六团营教导员,一七七团团长,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部长,第六十军参谋长,南京陆军学校副校长等职。
1950年,担任营教导员的马文考作为抗美援朝的先头军,乘坐九兵团第一趟军列开赴朝鲜。
他进入朝鲜后,其丰富的侦察经验以及克服恶劣天气奇袭用兵的故事,在援朝部队中广为流传。
他先后参加了第二、五次战役和华川阻击战。
著名军旅作家、朝鲜战史研究专家、编剧何楚舞的纪实小说《最寒冷的冬天》中“暗度陈仓二、三”两节主要描述的就是马文考的事迹。
1955年,他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中校,1964年晋升为上校。
多年的征战使马文考身上留下了几十处枪伤,一到阴雨天枪伤就隐隐作痛。
身边的工作人员经常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着说:“我已到离休年龄了,能在这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点贡献是我最大的荣幸。
想想多少革命同志为新中国成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与他们相比,我苦点累点算什么呢!”马文考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战斗经验,他到哪个部队都承担训练任务。
安徽沦陷大事记

安徽沦陷大事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郊区卢沟桥进攻。国民党第29路军吉星文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开始。
7月15日,15日 红二十八军政娄高敬亭派人送信给卫立煌,提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倡议.卫回信同意谈判。22日.鄂豫皖边区中共代表何耀榜到岳西县青天颐上青小学与国民党“郡豫皖剿共督办”卫立煌的代表刘刚夫、安徽省政府代表郭副官进行谈判,达成停止敌对行动、合作抗日的协议。28日,在岳西县九河朱家大层举行签字仪式,高敬亭和刘刚夫分别代表双方在协议广签字。8月初,红二十八军下山到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集中,改闭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
5日 日军以飞机大饱掩护,强渡淮河,进占怀远。
10日,攻占小蚌埠及临淮关北岸的虽公庙、朗府窑等地,被国民党第五十一军收复,21日又相继失守。
6日 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之命,由浙西经南昌、九江、宿松、桐城一线,该日到达合肥,参加津浦路南段防御战。9日,该集团军分两路出击律
27日 国民党政府任命廖磊为安徽省政府主席。10月24日,廖磊在立煌就任省主席职,并兼任省动委会主任委员、省保安司令、省军管区司令等职。
10月
国民党安徽省政府重划全省行政区域,根据尽量保持原有区别名称之原则,划为三、五、六、七、八、九、十等8个行政督察区。
28日 东流(今届东至)、贵池沦陷。
9月
1日 新四军第四支队七团三营在桐城南范家岗伏击桐城开出的日军军车,炸毁2辆.毙敌14人。
3日,四支队特务营和七团三营在桐城南棋盘岭伏击安庆开拄合肥的日军车队,击毁50多辆,毙敌70多人。
12日,在舒(城)合(肥)公路花子岗伏击日军车队.击毁51辆、毙敌80多入。
13日,第四支队一部在台肥至入安公路伏击日军车队,击毁2辆、毙敌50多人。
中国抗日战争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贡献。
()A:对B:错答案:A2.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讲授中国抗日战争史,重点讨论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走向抵抗之路的,中国政府和国共两党如何动员全国民众进行顽强抵抗,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A:错B:对答案:B3.中国的局部抗战包括淞沪会战?()A:错B:对答案:A4.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采取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难,实行征兵制,实施经济统制政策。
为了打击中国的抗战意志,日军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实施惨绝人寰的细菌战。
()A:对B:错答案:A5.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如何参与对日处置,在处理日本战犯,收回台湾、澎湖、海南等领土主权,对日经济索赔问题上的政策与教训,以及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做出的贡献。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A:《台事专条》B:《南京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D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代表()将日军的侵略诉诸国联?A:施肇基B:汪精卫C:王宠惠D:蒋介石答案:A3.孙科政府结束之后,南京国民政府进入了()时代?A:蒋胡合作B:蒋汪合作C:蒋陈合作D:汪胡合作答案:B4.国际联盟位于()?A:日内瓦B:伦敦C:温哥华D:华盛顿答案:A5.1929年,日本关东军石原莞尔提出了()理论?A:脱亚入欧B:满洲土地无主论C:世界最终战争论D:远交近攻答案:BC6.1931年6月至7月间,东北相继发生了()?A:中村事件B:张北事件C:柳条湖事件D:万宝山事件答案:AD7.九一八事变到东北全部沦陷,东北军进行了()保卫战?A:台儿庄保卫战B:平型关大捷C:江桥战役D:双城堡战役答案:CD8.九一八事变之后,林森政府提出对日绝交方案。
去看一个红色的浙江!伟大的革命焰火,如何在东方燎原

1921——红色经典线R ed Spots开栏语:岁月昂首走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迎来建党100周年。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时代变幻;100年,日月新天。
为纪念这一伟大而特殊的时刻,《环球人文地理》特别推出“红色经典线”栏目,从本期开始连续刊载9期,为读者带来最经典、最精彩的红色旅游线路。
沿着这些红色线路,我们将穿越历史,回到革命先辈们曾经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地方,回顾那段慷慨激昂、热血澎湃的光辉历程!见证中共一大闭幕的南湖红船、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首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江山岛战役纪念地……忆往昔峥嵘岁月,红色的革命焰火,在我国东方的浙江燎原,至今,刚好100年。
——2021文 河未 图 微言青春2016 石耀臣sycRed Spots across the LandZhejiang伟大的革命焰火,如何在东方燎原?去看一个红色的浙江!CULTURAL GEOGRAPHY48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小村中,翻译了日本版《共产党宣言》,为中国的共产主义事业借来了“天火”;1921年8月初,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随着毛泽东、董必武等创始人的宣誓,中共一大庄严闭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
浙江的红色基因,已到100周年。
在这100年间,风起云涌,沧海桑田,浙江和全国一起,经历并见证了历史的激荡与变幻;而那一处处历史的遗存,正是其精神的伟大见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党的诞生地出发,深入浙西南、浙江中部、浙东沿海等地区,沿途探访各个主要的红色景点,去回顾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
千年圣地,百年初心一大会址与党的诞生地上海市,黄浦区。
在黄陂南路与兴业路交界段,街巷幽深安静,路边的林木高大葱郁,掩映着一栋栋精致小巧的百年老屋,很有历史的味道。
党的诞生地点,中共一大会址,就位于此。
这是两排并列的砖木建筑,共有9幢,坐北朝南,样式一底一楼,是典型的上海旧式石库门住宅,黑漆大门上配有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装饰着矾红色的花瓣拱雕,外墙墙面主体呈青灰色,辅以红色的横纹,显得低调朴实——正是在这里,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皖南事变名词解释

皖南事变名词解释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以8万多军队的优势兵力,袭击和围歼新四军9000余人。
这一事件被称为“皖南事变”,也就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九千余人,移师北上。
6日,当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军八万余人的伏击。
双方兵力悬殊,新四军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少部分突围外,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
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难。
接着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揭露了国民党勾结日伪实行联合“剿共”的阴谋,反击了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在苏浙皖边区牺牲人数初探
章志敏
1943年底新四军进入苏浙皖边区后,十六旅及苏浙军区部队在苏南、郎广、浙西地区与日伪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巩固和扩大了苏浙皖边抗日革命根据地,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重大牺牲。
从1944年1月到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到底有多少新四军指战员为革命的胜利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却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为缅怀先烈,深化新四军研究,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笔者广泛搜集、整理资料,初步梳理出新四军及地方抗日武装在苏浙皖边区的牺牲人数,以就教于各位地方党史专家。
一、1944年新四军第十六旅部队及地方抗日武装的牺牲情况
1945年1月22日十六旅在《苏南报》上刊登1944年战绩,指出全年十六旅指战员伤625名(其中干部48人),牺牲392名(其中干部23名)。
(《新四军十六旅司令部发表1944年战绩》,《浙西抗日根据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72-73页)这一年,十六旅进行几次较为著名的战斗、战役,详细牺牲情况如下:
1.杭村战斗中牺牲20余人。
“杭村之战,只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歼灭日军70余名,伪军100余名,缴获九二步兵炮一门,战马数匹和大量的枪支弹药。
……我军……20多名同志在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老虎团威震大江南北》,长征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第131页)。
2.长兴战役中牺牲4人。
据1944年9月10日《解放日报》中《京杭国道上——新四军攻入长兴城》一文,“……新四军……自八月二十三日晚起,……对敌伪展开全线攻势……攻入京杭国道上之长兴县城,克服长兴附近敌伪据点十三处,收复国土一千五百余平方里……我军仅牺牲四人,负伤二十余人”。
(《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1985年内部发行,第80页)
3.周城战役中牺牲不详。
1944年10月22日下午6时至10月24日下午2时,新四军第十六旅四十八团向溧阳周城、南渡、梅渚日伪据点发起攻势作战,并取得攻克周城战斗的胜利,但相关党史资料未提及此次战役中的牺牲情况和人数。
(《老虎团威震大江南北》第137-140页;《新四军与苏南抗日根据地》,江苏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编,第91页)。
但此次作战规模较大,新四军有一定人数的伤亡是有极大可能的。
4.泗安战役中伤亡20余人。
据1944年12月30日《解放日报》中《苏南新四军攻克长兴泗安镇》一文,12月14日晚,新四军冒雪攻击泗安镇,战斗历时13个小时,摧毁大小碉堡22座,歼敌两个营,毙伤伪军中校团副徐炎以下20名,俘伪营长吴国钧以下400余名……我伤亡排以下指战员20余人。
(《浙西抗日根据地》,第56-57页)
5.牛头山青岘岭战斗中牺牲10余人。
1944年12月2日,国民党军队越过宣长公路向我根据地进犯,新四军奋起自卫。
根据新四军老战士肖洛整理的《牛头山青岘岭反顽战斗概况》一文,“此次反顽战斗,从十二月二日至四日止,为时三昼夜……我伤连长以下六十余人,亡副营长严成志以下十余人,耗弹万余发”。
(《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第45-46页)
另外,这一期间还有部分非战斗减员。
如在根据地建设过程中,部分同志或积劳成疾,或缺医少药而为革命献身。
(见新四军老战士张心宜、程铿《回忆十六旅军工生产的组建与发展》,《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第113页)因此,1944年新四军在苏浙皖边的战斗及根据地建设中,为革命而牺牲指战员及地方党政干部可能要超过400人。
二、1945年2月至6月,新四军在浙西的牺牲情况
这一期间,刚刚成立的新四军苏浙军区贯彻党中央的向东南沿海发展以配合盟军登陆的部署,执行南下和西进任务,但遭遇国民党军队多次阻挠和进攻,新四军被迫奋起自卫,先
后进行三次天目山反顽战役。
根据粟裕回忆文章《向苏浙敌后发展和天目山战役》,“在三次作战中,……我军共阵亡504人,伤1600余人。
”(《浙西抗日根据地》,第273页)三次战役期间,新登战役中的牺牲较大。
5月29日新四军发起新登战役,6月2日晚占领新登县城(今属富阳县)。
3日,双方反复争夺要点,激战1夜。
4日,新四军撤离新登。
此次战役,共歼国民党军2200余人,新四军指战员伤700余人,牺牲252人,包括第1纵队第1支队队长刘别生。
(《浙西抗日根据地》,第266页;《老虎团威震大江南北》,第164页;)。
三、1945年7月至9月下旬,苏浙军区部队举行战略大反攻期间可能牺牲50人至100人。
1. 溧高战役牺牲2人以上。
1945年8月7日,苏浙军区部队在高淳地区发动攻势作战,攻克13处据点,歼伪一千余人。
此战役有一定规模,但相关文献未提及新四军伤亡情况。
(据《“进军南京英勇歼敌”——记白马桥战斗》,《老虎团威震大江南北》,第132页;《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册》,第124页)8月15日,苏浙军区一纵队一支队在饶惠谭支队长、颜伏副支队长率领下,在溧水白马桥、张家岗地段与日伪军作战,曾牺牲一名营长和一名教导员。
(《老虎团威震大江南北》,第196页)
2.宜兴战役中牺牲1人以上。
9月初,苏浙军区三队发起宜兴战役,守城日伪拒降。
在追击弃城逃跑的日伪军过程中,一位战士在刺死6个日军后英勇牺牲。
(张鉴安:《苏浙军区部队的对日反攻作战》,《浙西抗日根据地》,第355页)。
3.双林战斗中牺牲10余人。
9月13日,苏浙军区第十支队奉命发起双林战斗,但守城伪军利用有利工事和强大火力,新四军在当晚攻城中受挫,牺牲10余人。
(张鉴安:《苏浙军区部队的对日反攻作战》,《浙西抗日根据地》,第356页)
4.攻打湖州城过程中牺牲10人。
大反攻开始后,吴兴支部、武德支队等地方武装成功攻克湖州城外围据点后(其中的目山伏击战中,据老同志回忆,伤亡几十名战士),准备“相机占领湖州城”。
某日晚,地方武装进入湖州城区,与暂住湖州的大批日军遭遇,发生激战,部队遭到伤亡,但详细人数不清。
(《浙西抗日根据地》,第357页)
四、1945年10月,新四军苏浙军区北撤途中的“中安”号轮船沉没事件。
10月15日,四纵机关、特务营和地方干部最后一批乘“中安”号轮北渡,不幸轮船沉没,纵队政委韦一平和苏浙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王绍杰等800余人遇难。
(《浙西抗日根据地》,第23页)综上所述,1944年1月至1945年10月新四军在苏浙皖边区牺牲人员有史料记载的约1700余人。
由于战争时期的特殊性,现存文献史料对每次战斗的牺牲情况有不少遗漏,尤其是非战斗减员的牺牲情况则遗漏更多。
故参考部分老战士的回忆录,估计这一时期新四军在苏浙皖边牺牲的人数应在2000人左右。
(作者单位: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