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始于唐代,经过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历史时期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传承体系,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社会和美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人画的主要特点是强调意境、倡导清新自然和个性化创作。
在艺术手法上,文人画不像工笔画那样追求精细和准确,而是强调笔墨的意境表现和自由流动,追求画者的个性化风格和审美追求。
在题材上,文人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和文物等为主要题材,同时也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等。
文人画的发展脉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唐代文人画唐代文人画始于王维,他以山水为主题,注重气韵明秀、意境深邃的表现特点,形成了唐代文人画的基本特点。
他的山水画不求做到非常逼真精确,而是注重传达画家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这种意境和情感成为了唐代文人画的重要特点。
同时,唐代文人画还注重抒发个性化情感和绘画风格,倡导画家用自己的眼光和审美来表现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和感受。
宋代文人画在唐代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艺术创造的要求更高、更具个性化风格、更加注重表现手法、题材多样等方面。
宋代文人画家主要有范宽、苏轼、米芾等人,其中范宽的画风独特,以花卉、竹林、山水为主题,善于以简洁的笔墨表现深邃的情感。
苏轼的文人画则以题材新颖、笔墨精湛、意境深邃而著称,例如他的《赤壁图》就是一个艺术杰作。
米芾则注重表现艺术的自我意识,他提出了“写意”,强调要以心境来支配笔墨,从而达到意象升华的表现手法。
元代文人画则是在唐、宋画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个性化风格,尤其在题材上更加敢于创新,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元代文人画家主要有赵孟、王蒙等人,他们的文人画风格更加新颖和奔放。
例如赵孟的《永乐大典图》描绘了武官送书的场景,展现了明代皇帝爱好文化的一面。
又例如王蒙的《寂寥山水图》则呈现了深邃的意境和突破性的表现手法。
四、明、清时期文人画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人画家更注重笔墨的意境和传神性,更加追求自由流畅的笔触和各自的风格特点。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流派,主要是指以文人雅士为主体的画作。
文人画自唐朝代曲派画开始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从宋代起达到了巅峰。
文人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特点,成为中国画的一种重要形态。
发展脉络:1.唐代:始祖曲派画唐代是中国文人画的远古时期,其前身是曲派画。
曲派画以唐代曲家为主体,广泛地表现了中国古代生活和自然景观。
唐代的曲派画师以笔力、用色、构图和人物描绘闻名于世。
2.宋代:舞文弄墨,文人画大行其道宋代文人画家大量出现,文人画由曲派画演变而来,同时也吸取了神韵派和虞山派的技巧和理念。
宋代文人画以“舞文弄墨”闻名,画家们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了美感,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感情,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元代:文人画走向成熟,形成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元代文人画艺术成熟,也出现了大量的岳飞画像和红山文化浮雕。
元代文人画与以前的文人画相比,走向了成熟和稳定,表现手法也更加细腻。
同时,文人画走向了“借古论今”的新领域,借助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4.明代:文人画逐渐趋于多样化,颜料引进西洋明代文人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不仅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传统作品,还出现了神怪画、小景画等新型作品。
同时,明代还引进了西洋颜料,并对文人画的颜色效果产生了转变。
5.清代:文人画进一步创新清代文人画不但承袭了前代文人画的传统和文化遗产,还在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
清代文人画家强调气韵、墨趣、动态的表现,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局面。
同时,清代文人画也与珐琅画、剪纸等传统工艺融合,使文人画的形式更加多样。
综上所述,中国文人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
该流派自唐代的曲派画开始,历经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不断创新和突破,成为中国画史上不可忽视的瑰宝。
元代文人水墨花鸟画的兴起与发展

物就是郑 所南 , 以画墨 兰著 名 , 郑 也擅长 画 墨竹 。宋亡 后 , 他
坐卧不 向北 , 画兰花 不画土 , 之“ 称 露根兰” 。人 问其 故, 回 他
画史》 中说得 很清 楚 : 元 代 至于继 承宋代 院体 , 以唐之 边 “ 或 鸾, 宋之徐 黄 , 为古今 规式 的花 鸟画虽未 中辍 , 多有 画者 , 毕竟 不 兴 旺, 其发 展 的总趋势 , 在于取 悦于工 丽 , 以清 淡的水 不 而 墨写意为 主 , 成为这 个 时代 绘 画发展 上 的特 点。 0自此 , ” 元代
浮 世” 的道德 品质。 而“ 三友” 中的墨竹 是 士大夫表达 自己情 感 的主 要媒介 。梅 兰竹 菊题 材 的作 品之 所 以在 元代 特 别风 行, 主要原 因在 于文人 墨客借笔 墨抒情 , 又不必顾 忌什 么, 无 人 与之争 。明代袁 宏道 曾有 精辟见 解 :夫 幽人韵 士 , “ 摒绝声
鸟 画的兴起 与流 行 , 正是元 代花 鸟 画发 生剧 烈变革 的标 志。
鸟画大 家之一 ; 陈琳 、 中笔 法粗 简 , 张 突破 了宋代 院体 绘 画一
丝 不 苟 的风 格 。
在 元代 夏文彦的《 图绘宝鉴》 中列传 的画家大约有 1 0 余人 , 7 其
中专擅和 兼长 墨竹 的 画家达 7 余 家。此外 , 0 擅长水 墨梅兰者
也 不在 少 数 。
一
二、 元代墨竹 等君 子 画题材 的兴 起
“ 岁寒三 友” 来就 是唐 以后士君子孤 芳 自赏 的象 征 , 本 宋
亡后 , 种为儒 家所尊 崇的 品德 , 这 更代表 了宋 遗 民“ 与世俗 不
、
元代 初 期文 人水 墨花 鸟 画的兴起 因素
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浅谈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摘要: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中独特的绘画体系,文人画家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造诣强调性情的抒发。
本文以各方面背景为基础进行分析,浅析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兴盛原因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39-01何为文人画,近代学者陈师曾先生认为:“何谓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功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
”中国文人极推崇绘画的价值,是将画融入文化之中,如邓椿《画继》所说:“画者,文之极也”。
倘若画可以与诗文、书法并列,画能达到“艺成而下,道成而上”的地步,这才是文人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元代文人画兴盛的原因中国的文人知识分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阶层,思想上一直受着儒、道思想的影响。
在儒家“达则兼善天下”思想影响下,治国平天下是大多数文人的愿望,但在元代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这些愿望化成泡影。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忽必烈入主中原后即行汉法,其汉化对元朝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是,元代社会存在着各种矛盾,如不同文化之间、不同民族与宗教之间、知识分子与权贵之间,这些因素都对元文人画的兴盛有深刻的影响。
蒙古统治者实行歧视政策,他们把各族人划分为四等,汉人最后等,这意味着一直是中国文人中流砥柱的汉族人成为社会最底层,一时文人知识分子家破国亡的心理失落感和受人欺辱的悲痛感,形成了悲凉、苦闷的精神状态。
元还废除了科举和画院,对于现状文人们无力反抗便慢慢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转而把感情倾注在诗书画上面,而隐逸成了一种逃避社会的普遍现象。
二、元代文人画兴起的特点元代文人画的兴盛,标志着绘画与书法、文学发生了更亲密的关系,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元代文人画的兴盛主要指元代山水画的兴盛,文人们大都选择隐逸和选择山水画来抒发感情,因为山水画这一题材,更能表现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对人事的漠视,这一道家的隐逸理念指导着文人们的思想与行动。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与文化传承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与文化传承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虞舜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艺术在中国文化传承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与文化传承。
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对绘画艺术的影响也是重要的。
元代绘画在技法上具有创新,注重写生,强调贴近现实生活。
元代的“文人画”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文人画强调人文气息,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心灵为中心的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将中国绘画推向新的高峰,也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绘画受到元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但逐渐从写生转向表现思想和情感。
明代绘画着重于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情感,具有明显的哲学思考的特点。
齐白石、徐渭、唐伯虎等著名画家在明代的绘画创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作品以潇洒豪放、奔放自如的笔触、别致生动的形象、奇特意境等著称,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代,受到南明的文化残留,绘画艺术也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清代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八大山人、郎世宁等著名画家成为了清代绘画圈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的创作风格以求新、求变、敢于突破的态度为主,注重笔墨、构图、意境的统一,极具创意和独创性。
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将中国绘画推向新高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其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我们应该重视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浅议元代文人画

味 追求华丽 、 工整的画风 , 力求在画 中体现 出画外之境 。文人 画 家大 多师造化 , 寄情 于山水之 间 , 作品 中表达 出自己遗世 独立的思想
情 感。元代 文人 画对后 来的董其 昌等人 产生 了深远 的影响。 关键词 : 文人画 赵孟颗 文人 情趣
文人 画在 中国画 的历史上 有着 重要
常游于 山水之 间, 遇到好 的景致就拿 出纸 笔临摹 , 所 以他 的画不仅 传神 而且传情 。 “ 元 四家” 中吴镇、 倪瓒 等人 的画尤其 能表 现 出个 人情感 。吴镇 的《 渔父 图》 通 过萧
寂 的 景 物 表 现 出遗 世 独 立 、 旷达 脱 俗 的情
感。
的地 位 , 文人 画对中国画发展 的影响不言
家 的综合素养 , 改进 画家在技 法、 构 图等
方面 的问题。但 随着 画院的发展 , 这种体 制逐 渐僵化 , 形成 了一种 程式化 的表现 , 有 些人 只注 重 华 丽细腻 、 工 致严 谨 的表 象, 却 忽视 了画作 表达 的意境 , 因而整体 格调不高。
代, 王维 以诗入 画, 诗 中有 画, 画 中有诗 。
美术时 空
A RT E D U CA T I O N R E SE A R G H
浅议元代文人画
口杨 兴科
摘 要: 提到文人 画, 人 们一般都会想起元代的 文人 画体 系, 其 实早在魏晋 时期就有人提 出与后世文人 画相似的理论。唐代 亦有 以诗入 画的王 维, 宋代 苏轼 则全面 阐述 了文人 画理论 , 为元代 建立文人 画体 系做 出了指引。元代文人 画 旨在 改变南宋以来社会 上一
峰, 笔 者 认 为 这 是 由 于 多 方 面 原 因造 成
浅析古代文人画的发展

浅析古代文人画的发展摘要:中国文人画一直备受画坛关注,文人画以区别院体画而出现,争议颇多,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并有很长的发展过程。
本文就文人画的发展历程简单做一个梳理。
关键词:文人画;士大夫;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09-01文人画的本质特征是以形写神,这种思想在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
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论点,奠定了文人画重神韵轻轮廓的特点。
唐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了“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论点,他认为“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在这里他强调了“气韵”在作画中的重要性,“气韵”二字便成为文人画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
唐代王维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他有着深厚的艺术修养,王维把画与诗相互融会贯通,其诗意境悠远,其画富有神韵,他笔下的山水景物常常是用墨略施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在他的画作里,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抒发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受。
王维开启了唐代的水墨山水,对文人画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北宋后期至南宋时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大转折时期,苏轼不仅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并且通过自身的实践使文人画理论不断扩展,他提出绘画不仅要表现景色,更要传达意境,是后世文人画重格调、重意境的开端。
他曾品评王维的诗画,说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反映了他主张诗要有画意而画要有诗情的文人画主张。
宋代的文人画理论为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方向,对绘画的发展和画风的演变带来了不可估量的重大影响。
诗词书画艺术的共同繁荣为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北宋期间以文同、黄庭坚、李公麟和米芾等人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以书法入画,他们更加注重发展水墨技巧。
米芾与其子米友仁开创的“米氏云山”,巧妙的运用宣纸的特征,将王维的水墨渲染加以利用并发展,充分发挥水墨多变的特征,形成“五彩墨色”的特殊效果,表现了烟云变换、雨霁朦胧的江南水乡风貌。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浅析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脉络
以唐代为开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历时约一千年。
唐代的士人画以传承的笔墨技巧为主,重视写意和表现技法。
而五代、宋代的文人画则更注重性情意境的表现。
宋代的文人
画家有徐渭、文同、赵伯驹等,他们用笔描绘了种种自然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清真、超脱的意境。
同时,他们也强调抒发心情,表达情感。
元代文人画家表现色彩也更加
鲜明,题材也更加广泛,如王冕的花鸟画、赵孟阳的山水画,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人画的高峰期,文人画家们的作品更加的细腻、雅致、有韵律感。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明代的唐寅,他的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从细节入手,借助文
学表现技法,表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清代文人画家的作品则更加注重意趣和意境的表现,姜承之、叶恭绰、石涛、郑板桥等,均为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不乏独具匠心的构图、想
象和各种文化隐喻。
总的来说,中国文人画在不断地吸收与创新中不断发展,一直延承至今。
从唐代文人
画家追求的技艺到宋代的意境,再到明、清时期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现,文人画
展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的代表,体
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演变的深刻印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浅析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摘要】:中国画史有三个高峰,一个是宋代的院体画,一个是清代的大写意画,另一个就是元代的文人画。
本文首先对传统文人画的概念作一个陈述,然后从元代的社会背景与具体原因两大方面对促进元代文人画成熟的因素作详细分析,并在文章最后进一步说明文人画成为元代美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成熟;影响
【前言】:什么是文人画?文人画也叫士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
近代画家陈师曾解释文人画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意趣和性质,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夫,而在画外体现文人思想的绘画形态。
也就是说,文人画是一种不不拘泥形似,用以表达心里感受的直抒胸臆的艺术。
相对于宋代院体画的写实性来说,文人画是一种写意的画。
近代文人画家冯骥才在《文人画宣言》这本书中阐明了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区别,他说院体画是一群技术型的专职画师为了俸禄进了画院,画一些供皇帝,大臣玩赏的画。
它具有绘画的客观真实性和玩赏性,而没有画家个性和心灵的表现。
而文人画具有绘画者本人独立的,个性的精神内容。
文人画在元代的成熟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元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无法深入的了解元代文人画的内涵。
它的成熟除了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外,还有着各方面的具体原因。
正是这两大方面的因素促成了元代文人画的成熟。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文人画家,他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有许多成为传世的代表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元代的文人画把民族审美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元代美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并对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正文】
一.元代文人画兴起的社会背景与文人心理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封建王朝,,那么作为汉族这样一个历史上
几乎一直处于绝对强势的民族,却完全沦落于一个少数民族铁蹄之下,这是作为精英阶级的文人们心理上很难接受的,面对元朝科举制度从一开始就废立无常的境遇,加上本来就有的民族间的抵触情绪,就进一步降低了文人的从政热情,从而滋生了他们的厌世和逃世心理。
那些通过各种渠道得以跻身仕官的少数文人,也由于受到猜忌、排挤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精神也时时处于痛苦之中,这便使元代的文人们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将绘画作为个人进行精神上自我调节的手段。
二.元代文人画发展,成熟的具体原因
1. 政治环境因素。
元朝初期,画院解体,元朝统治者放松了对绘画的控制。
与宋代统治者时常干预绘画相比,元代画家有相对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大量院体画师走向社会,走向民间。
他们不再有官府撑腰。
那么到了社会上,他们的画虽有高超的技术,但没有新意。
一些院体画高手便涉入文人画。
2. 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所作的铺垫。
不可否认,元代文人画能够成熟,与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密不可分。
那么首先要提的就 是唐代的王维。
从文人画的文学性方面来讲,王维应该是文人画的鼻祖。
王维隐居山林以 后,体现着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的水墨画,具有了更鲜明的文人画特色。
他提出“诗 画一体”的理论。
有力的推动了绘画内涵的文学化。
第二个要说的就是宋代的苏轼。
苏轼绘画反对 “为行所累” ,有句诗写道 “论画贵形似, 见于儿童邻” 。
这句话对于文人画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强调绘画要表达心性,主张传 神。
传神对于文人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文人来讲,仅仅是“画中有诗”是不够的, 画中的诗意也可以是一种对象化的东西, 就像院体画中诗的意境。
神似却是一种全新的造 型理论。
他对文人画作了辩解。
当时绘画的主流是院体画,
不论绘画者还是欣赏者都持着这个标准, 而文人 画的审美标准还没有确立起来, 艺术形态也没有确定。
所
以他们斥责文人画为随意而为之 的另类,一种士大夫们“业
余”水平的“隶家画” 。
在这种背景下,苏轼的理论对于文人
画的发展,以至到元代文人画的兴盛的作用是非凡的!
3. 赵孟頫的实践与理论对文人画发展的影响。
研究元代文人画史,赵孟頫是一个不可绕开的关键人物。
如果说苏轼是文人画的
积极倡导者, 那么赵孟頫就是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
元以前的文人画运动主要表现为 舆论上的准备,而元以后的文人画运动以其成功的实践逐步取代院体画而成为画坛的主 流,那么,引发这种变化的关键人物就是赵孟頫。
首先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 赵孟頫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 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画, 重视神韵, 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 反对宋代院体画过分追求形似和纤巧。
赵孟頫打出复古的旗帜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古代 (晋 唐)的画风。
“古意 ”的真正意图是通过一种理想的审美标准去打破南宋以来越走越狭隘的 院体画画风。
其次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说” 。
“书画同源说”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
观点。
包括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是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 另一方面指 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 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
后者就成为文人画 兴起的重要理论根据之一。
书法的地位提高以来, 一直都是文人士大夫的雅戏。
一旦将书 法与绘画的本源统一起来,就直接否定了画工和工匠的创作。
这样一来,只有士人,也就 是有文化、有功名的人作的画才算得上是画。
换句话说,只有文人画这一种画体。
由于赵 孟頫在艺术上的地位, 使得他的理论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和众多画家 (文人士大夫画家) 的 推崇。
甚至形成了元代文人画的一个创作图式, 那就是以书入画。
所谓以书入画就是将书 法的表现手法融入绘画创作中去。
无疑,赵孟頫“书画同源”的理论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元代文人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的推动。
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生活在江浙一带的画家。
他们生活于元末 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境况不同,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直接 或间接地受赵孟頫的影响。
元四家的作品虽然都有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独特的艺术手法, 但是他们都擅长诗书画印的结合,都强调绘画的娱乐性,注重笔墨趣味。
他们的山水画
代表了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
元四家中对文人画的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倪瓒,他学养极深,个性孤高。
他的画宁静,
寂寞,枯索,抑郁;绝少色彩,都是黑白,这些都是他内心与性格的写照。
他的画具有
苏轼提出这种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 院
体画已经确立了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
极鲜明的文人气质和个性精神。
他提出“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和“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这几句话应是历史上文人画的第一次“宣言” 。
他说出了文人画的本质,宗旨与定义,也是对苏轼以来文人画观念的总结与升华。
倪瓒的出现,使中国文人画最重视的画家人品问题,有了新的典范。
把画品和人品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画以人传,这也是元朝绘画之所以成为宋朝绘画之后又一个高峰的思想基础。
【结论】
由于笔者能力的原因,对于元代文人画发展的各方面原因,无法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只能作以上分析。
本文首先从传统文人画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文人画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接着对于文人画理论的发展作了一个梳理,直至元代的文人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文章写作的目的就是探讨文人画在元代兴盛以及达到高峰的原因。
元代绘画理论的成熟对于文人画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元代书法、绘画都有极高造诣的领袖人物赵孟頫的“古意说”和“书画同源理论”的提出对文人画和元代文人画家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论述赵孟頫对于元代文人画发展的影响之前,指出了元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于文人的影响。
比如说元代统治者对南方文人的歧视,不设画院,放松了对绘画的控制等等,间接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
综合以上的分析,对于文人画在元代发展和成熟的原因,得出了一个浅显的结论:
第一.元代社会的政治背景,也就是南方文人的地位低下,为文人画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第二.前期文人画家的探索为元代文人画的发展指引了准确的方向。
第三.赵孟頫,元四家的绘画理论和实践为文人画在元代的发展成熟作了全面的贡献。
参考目录1 冯骥才主编《文人画宣言》
2 张书珩,张勇《中国文人画绘画艺术》
3 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
4 严善淳《文人与画》
5 薛永年《中国美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