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合集下载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

浅析xx的正义观正义,乃是法哲学的永恒使命。

哲人对其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然正义究竟为何物?每个人心中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

古往今来,对正义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追根索源,不得不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乃阐释正义之鼻祖,曾系统地对正义进行论证,其不朽名著《理想国》对正义进行了经典的阐释。

柏拉图的《理想国》给了我们通向古代伟大哲人思考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正义不仅成为了《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成为了《理想国》的主旋律,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正义论”。

柏拉图正是借师之口,通过与玻勒马霍斯等人的批判、巧妙的对话,充分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以此构建正义的国家体制为目的,对传统的正义观进行了驳斥。

柏拉图围绕着三个基本内容展开:一是何为正义?二是人为何要实行正义?三是什么样政治才算最正义?这三个分别是正义的本体论、目的论和实践论,具有逻辑必然的三个内容构成了其理想国度里的正义基本框架。

一、《理想国》中正义观的基本信念———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

他的《理想国》,涉及到了很多学科,如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所以他论述的问题也包含许多方面,涉及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

但正如萨拜英所说:“他阐明的一些主要的以及最能代表柏拉图思想的见解可以归纳为几个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统一于一个单一的观点”即:xx即知识。

二、正义的内容柏拉图从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和相似性来探讨正义,个人的灵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个要素组成,相应的国家阶层也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三个部分组成。

他把国家的三种职能———统治、保卫、供给———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层。

根据他的专业化原则和天赋理论,城邦的正义意味着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同样个人的正义意味着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当其分。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集中体现———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中,在争辩关于正义的性质的地方,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理想形式的社会组织之本来面目的讨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价值,他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崭新的实现正义的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和政治观点,清楚地展示了正义的思想,从而为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首先,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以公正为基础的,不应该有太多的歧视。

在《理想国》中,他提出理想国中没有国家利益,而是以公正为基础,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正义。

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社会中,正义是一种通用的道德标准,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和社会政治的限制,所有的人都应该享受公平的待遇。

其次,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应该根据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以正义为推行方向”的“正义斗争”。

他倡导,要在社会中推行“平等”:平等的斗争活动,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政策等等。

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局面,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第三,柏拉图认为,正义也是一种规范,人们应该按照正义的要求,有责任和义务地去做。

这一点在《理想国》中也有清晰的表现,柏拉图认为,每个人都有义务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在社会中进行真正的正义斗争。

他认为,要把正义融入社会,首先要教育和引导人们尊重法律,遵守社会规矩,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有利于建立正义的社会。

以上就是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提出的关于正义观的思
想,这一观点仍然影响着当今世界。

正是由于柏拉图的这一理论,我们现在才能快乐地生活在一个崇尚公正的社会之中。

因此,在今天,我们也应在坚持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维护世界的公正,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实现柏拉图理想国的美好愿景。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其著作《理想国》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对正义的独特见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

本文将从《理想国》的文本出发,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析和评价。

二、《理想国》概述三、柏拉图的正义观1、正义的定义: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体系中,正义被赋予了深远且独特的意义。

柏拉图坚信,正义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眼中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恪守本分,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同时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益,互不侵犯。

这一观念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国家理念,他认为理想国家应当是一个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共同体。

在这样的国家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职责,无论是哲学家、士兵还是工匠,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职责,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中,正义不仅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运转的法则。

柏拉图强调,个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应当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得到保障。

他认为,只有这样,个人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不仅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求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利,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正义。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柏拉图对于理想社会的深深向往和追求。

2、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基于正义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应该为正义服务。

同时,柏拉图还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重要手段。

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正义不仅是道德伦理的基石,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理想国》读后感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理想国》读后感

论柏拉图的正义理念——《理想国》读后感【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知识界的必读之书。

他的哲学核心是其理念论,而他的政治观念的核心则是他的正义观。

本文对《理想国》中讨论的几种正义观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剖析柏拉图的正义城邦的内涵,对欠债还债就是正义,以善待友、以恶对敌就是正义以及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进行了有力的逻辑批判。

本文认为,柏拉图提出的“理想国”设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和社会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亦有不足。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理念;众所周知,柏拉图是希腊古典文明的产儿。

作为人类的优秀导师之一,他在思想领域的件数无疑是多方面的。

他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和人讨论正义,通过对当时流行的各种争议观点的批驳和分析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之间的互通性,系统地阐述了正义的概念。

他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理想国”的政治思想和国家学说,并提出具体实施的措施。

他认为,国家的最高目的是“正义”,也只有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

柏拉图要树立自己的正义观,但正义观在当时被大众所屈解了:一是认为欠债还债就是正义;二是认为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就是正义;最重要的是当权派和智者派则推崇强权政治的正义观,说:“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有好处、有利益。

”在《理想国》的第1至第4卷中,柏拉图通过优雅和机智的对话,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反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柏拉图是如何驳倒当时流行的反正义的三种观点。

一、驳“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观点柏拉图认为这个观点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观念,但只是日常生活中某一情形下的正义行为,而不是正义的定义。

因为如此定义正义,会造成有时是正义的,而有时是不正义的后果。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美德的一种。

美德指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尚、善良的道德本性。

例如智慧、正义、自制、勇敢、友爱等等都是古希腊传统美德的内容。

柏拉图借用苏格拉底的口去探寻这些美德的相对性。

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

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

试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摘要:柏拉图是最早明确系统地探讨“正义”问题的哲学家,其正义观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之后的西方一直到近现代的各种正义理论都能从柏拉图那里找到它的思想渊源。

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中所体现的正义观进行梳理,从而更加清晰深刻地对其进行理解与阐释。

关键词:个人正义国家正义理念善不正义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著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讨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

这部著作探讨的主题,直至今天仍吸引着思想家们进行不倦的思考。

在《理想国》中,与苏格拉底讨论“什么是正义”的人们对“正义”提出了多种解释。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讲真话、欠债还钱;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帮助朋友,损害敌人;色拉叙马霍斯认为人们都是把守法当作正义,而法律是国家统治者制定的,统治者是强者,他们制定的法律必然对自己有利,因此,所谓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格劳孔则认为由于人们在相互损害时,对从这种损害中的获利与受害进行比较,发现害大于利,从而相互协议、制定法律,放弃相互损害,而人们把就把守法践约称作正义,因此,正义来源于人们的契约或协议,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对上述正义观念进行了反驳,系统陈述了自己的正义观。

一、柏拉图的“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柏拉图的正义分为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但是,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都属于正义理念的影像,是对正义理念的摹写,而不是正义理念本身。

㈠、个人正义个人正义反应的是人类灵魂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人类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组成。

理性近乎美德,欲望近乎邪恶,激情介于二者之间。

理性是灵魂的最高原则,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性标志;欲望则是人类产生恶的根源,是人类动物性的一面;激情虽然也被赋予动物,但是它可以通过理性的引导,成为人的一部分。

理性才是人类灵魂的本性,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引,激情和欲望就只能让人们去追逐表面的快乐。

柏拉图的正义观解析

柏拉图的正义观解析

柏拉图的正义观解析【摘要】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

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正义观国家正义个人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种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个人与国家:柏拉图的正义观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的天性不同,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

他认为,理想国中存在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

神明在制造统治者时加入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生产者身上加入了铜和铁。

虽然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但是由于“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而每一个人又有多种需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等级就结合起来,组成了城邦。

这三个等级必须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城邦统治者,应是哲学家,是具有知识、有能力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的人;统治者的辅助者,也就是城邦护卫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军人;生产者,如工匠、农夫、商人等。

当城邦里的这三种人各司其职,各当其分之时,城邦就被认为是正义的。

如果一个生产者企图爬升至护卫者等级,而护卫者想进入统治者的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位置,或者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的任务,这样必然就会给城邦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这些都是非正义之举。

当然,柏拉图考虑的不是城邦某一个等级的利益,而是城邦整体的利益,每个等级都是为了城邦利益而履行职责,是城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城邦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和谐相处,团结友爱,“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①对城邦来说,这无疑也是最大的善。

②柏拉图在考察完城邦正义后,又考察了个人正义。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交稿日期:2013.12.16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柏拉图的正义观正义,乃是法哲学的永恒使命。

哲人对其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然正义究竟为何物?每个人心中却都有各自不同的领悟。

古往今来,对正义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追根索源,不得不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乃阐释正义之鼻祖,曾系统地对正义进行论证,其不朽名著《理想国》对正义进行了经典的阐释。

柏拉图的《理想国》给了我们通向古代伟大哲人思考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正义不仅成为了《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还成为了《理想国》的主旋律,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正义论”。

柏拉图正是借师之口,通过与玻勒马霍斯等人的批判、巧妙的对话,充分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以此构建正义的国家体制为目的,对传统的正义观进行了驳斥。

柏拉图围绕着三个基本内容展开:一是何为正义?二是人为何要实行正义?三是什么样政治才算最正义?这三个分别是正义的本体论、目的论和实践论,具有逻辑必然的三个内容构成了其理想国度里的正义基本框架。

一、《理想国》中正义观的基本信念———美德即知识柏拉图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

他的《理想国》,涉及到了很多学科,如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所以他论述的问题也包含许多方面,涉及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

但正如萨拜英所说:“他阐明的一些主要的以及最能代表柏拉图思想的见解可以归纳为几个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统一于一个单一的观点”即:美德即知识。

二、正义的内容柏拉图从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和相似性来探讨正义,个人的灵魂由理智,激情,欲望三个要素组成,相应的国家阶层也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三个部分组成。

他把国家的三种职能———统治、保卫、供给———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层。

根据他的专业化原则和天赋理论,城邦的正义意味着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同样个人的正义意味着灵魂的三个部分各当其分。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集中体现———社会分工在《理想国》中,在争辩关于正义的性质的地方,柏拉图提出了关于理想形式的社会组织之本来面目的讨论。

他构思出了对城邦起源的一个解释。

他主要是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即分工的必要性来说明城邦的起源和构成原则。

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的自给自足,他们不能独自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

因此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帮助,以满足他们彼此的需要。

他们互助互利,共同合作,进行商品、劳务的交换,每个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这样一个安顿下来的社群,我们便称作城邦。

城邦中的个人的才能是有差别的。

柏拉图强调,“如果一个人根据自己天生的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内不做别的工作,而只做一件事,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生产得又多又好”。

这结果便是劳动分工或职能的专业化,这也是他进一步缔造理想国的根据。

柏拉图把分工看作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而分工则被他认为是由人的天生的秉性所决定的。

“没有两个人本性是一样的,我们的才能是有区别的”。

柏拉图并以神话的形式来让人们相信这种等级分工的合理性。

他在此引入腓尼基人的一个传说,认为地球是我们的母亲,但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人的身上分别加入了金、银、铜和铁,所以有些人天赋较高,有些人天赋较低。

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他把城邦的人可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

每一个阶级都有其指定的职能,每一个都根据自己的天赋来履行这种职能。

统治,保卫,供给———国家必需的三种职能———都变成了职业,并指派给了职业化的阶级。

在柏拉图眼里,正义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与他的能力相适应的岗位上做他的工作。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贯彻了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他认为只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

(二)正义的内容———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柏拉图把国家和个人相结合起来分析正义,他的正义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的正义和城邦的正义,个人是城邦的扩大,城邦是个人的缩小。

他认为人性对社会和社会对人性都有一种天然的适应性,并把二者的适应性说成是相对的。

人和国家都具有单一的基本结构,从而使得对一方来说的善不会和对另一方来说的善有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结构的同构性把他们连接在一起。

1·个人的正义。

柏拉图把人分为两个部分:即肉体和灵魂,人的本质就是由灵魂决定的。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

这三个部分又分别与三种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相对应。

在人的灵魂中,理智和欲望是两种相反的力量:欲望是试图得到某种东西的力量,它是非理智的;理智是一种阻止欲望的力量,要拒绝得到某种东西。

除了理智和欲望之外,灵魂中还有激情。

每当人们的欲望不服从理智时,激情往往会表示愤怒而站在理智一边;而且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他不会因自己受到痛苦而感到愤怒,只有当他认识到自己所受的痛苦是错误的时,他才会忿恨激动起来。

柏拉图主张个体灵魂的这三个部份应该各行其是,当人的这三个部分彼此友好和谐,理智起着领导的作用,激情服从它成为它的助手,欲望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这样的人便实现了正义。

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

“当他将心灵的这三个部分合在一起加以协调,仿佛将高音、低音、中音以及其间的各音阶合在一起加以协调那样,使所有这些部分由各自分立而变成一个有节制和和谐的整体”[3](172),他能够相信并称呼凡保持和符合这种和谐状态的行为为正义的好的行为,指导这种和谐状态的知识是智慧,保持这种状态的人为正义者。

2·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根据他的分工理论和天赋说,把国家划分为三个阶层: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

城邦的正义就在于这三个阶层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不相互干扰的时候,便是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一个国家成为一个正义的国家了。

第一等级:统治者。

柏拉图认为,他们是用金子做成的,在国家中应掌握决定性的权利。

柏拉图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政治家和哲学家的相结合。

在他看来,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是唯一掌握善的真知识的人,因而是具有完美德行的人。

他把哲学家执政看作是拯救城邦的唯一途径。

第二等级:辅助者。

在柏拉图看来,第二等级属于统治者,他们和第一等级一起,都是由金银做成的。

对外作战时是战士,执行军事事务,平时是第一等级统治者从事统治的辅助者。

第三等级:生产者。

柏拉图认为,整个第三阶级,这些人是用铜和铁做成的,他们在执行国家的生产和经济职能,提供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从根本上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柏拉图还指出,三个阶层之间是可以流动的,不是凝固不变的。

他说,“如果护卫者的后裔变低劣了,应把他降入其他阶级,如果低等阶级的子孙天赋优秀,应把他提升为护卫者。

这用意在于昭示:全体公民无例外地,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给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

人的灵魂结构与国家阶层结构的同构性把二者连接起来。

“在国家中和每个人的灵魂中具有同样的因素,而且它们的数量是一样的———国家的智慧表现什么地方,个人的智慧也恰恰表现在什么地方”。

国家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国家的缩小。

在国家等级结构中有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相应地个人有理性、激情和欲望;对国家来说,正义就是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对个人来说,正义表现为灵魂各组成部分的各当其分,和谐有序。

柏拉图明确地说,国家的这些品质和形成都可以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它们并没有其它的来源只能来自个人。

国家和智慧、激情和欲望等等都只能从个人身上找到根源。

三、实现正义的途径柏拉图为实现自己的正义观,构想了以下的途径:(一)废除财产和家庭这种做法只适用于统治阶层,他允许第三阶层拥有适度的财产和家庭。

柏拉图认为财产和家庭都是对政治家起阻碍作用的特殊因素,妨碍他们全身心的为城邦整体谋利益。

1·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

柏拉图废除财产的心理基础和柏拉图灵魂三分法相一致。

他把人的灵魂分为理智、激情、欲望三种。

统治者、辅助者合为统治阶层,他们代表的是灵魂的理智和激情,而欲望专属生产阶层。

所以如果统治阶层想全身心的去履行他们的职能,必须摒弃欲望———外在表现为经济生活———这一成分。

不然的话,理性就会受到欲望的挑战,要么隐匿起来,要么即使行动起来也会受到欲望的诱惑。

他认为,统治者的灵魂早已从神那里获得了神圣的金银属性,要是在与人间的金银混在一起,统治者阶层的灵魂就会受到玷污。

除了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不允许他们有任何的私有财产,要集体住在一起,要实行共餐制。

柏拉图废除财产更是基于现实和政治的意义。

他认为当时现实政治有两大弊端,一个是从政者的无知和无能,另一个是激烈和自私的派系斗争。

对于第一个弊端是通过哲学王执政来得到解决;第二个则是禁止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结合。

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们自私和贪欲心的根源,把政治和经济的权利集中在一双手中这是致命的,“如果他们要去给自己取得土地、房屋、钱财,那么他们就要变成管家和农夫而不复是监护者了,就要从他们自己同胞的监护者变成他们自己同胞的敌人和暴君了。

这样他们就会和自己的同胞彼此仇恨,相互算计,就会害怕自己国内的敌人甚于害怕国外的敌人,因而就会很快地使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国家覆灭”。

所以必须在统治阶层废除私有财产,这样才不会受到对一己私利的影响,而献身于城邦的整体幸福。

如果政治和经济权利相结合,“这就会造成两种结果:政治权利的拥有者就会一心想着他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他的智力———也忽略了他的无私,会把他的政治权利转化为经济优势;他的臣民由于藐视他的无知,憎恶他的自私,开始嘀咕抱怨,开始迁居,直到国家一分为二不复为一个共同体。

”他允许第三阶层拥有自己适度的财产,只要防止极端的富裕和极端的贫困。

整个国家既不太富太贫,疆域大小适中,能够保持统一而不允许国家太大。

2·废除统治阶层的家庭为了实现城邦的统一,城邦内部的和谐,柏拉图还在统治阶层内废除了家庭。

他认为对个别家庭钟爱之情在争夺统治者的忠诚方面是国家另一个强有力的敌手。

他说“每个人都把自己弄到手的东西拖到自己那个孤立的家里,在那儿他有自己的妻子儿女和个人的悲欢苦乐”[3](464),这将会影响统治者对城邦全身心的献身精神。

所以应该在统治者阶层废除家庭,妻子和儿女一律公有。

他相信,通过废除小家,全城邦就会融合为一个大家。

柏拉图的废除家庭的观点包含了妇女解放和婚姻改革两个方面。

雅典的妇女的全部活动便是操持家务和抚养子女,他认为这样不仅使妇女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而且也意味着城邦失去一半的人为它做贡献。

他认为男人和女人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所以许多妇女和男人一样,根据自己的天赋,也具有同样的资格担任政治职务和军事职务。

就其婚姻方面,他出于优生的考虑,对人类婚姻的偶然性感到吃惊。

他用与动物界的类比的方式来说明,要想改良人种就要实行有控制有选择的结合方式,由统治者通过一种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生育的时间把适当的女子分配给适当的男子,这样才利于优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