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的研究进展
葛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第36卷第11期2019年11月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wityVol.36No.11Noe#2019-1097-♦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o・♦本文引用:孙华,李春燕,薛金涛.葛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11):I♦1097-1100,封三.DOI:10.7683/xxyxyxb.2019.11.022.:【综述】葛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华1,李春燕2,薛金涛1(1.新乡医学院药学院,河南新乡453003;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生物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河南新乡453003)摘要: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医认为其具有生津止渴、解表退热和升阳透疹的功效。
葛根载于我国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
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本文对葛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并对其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神经保护和解酒护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概括,为其合理临床用药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葛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7239(2019)11-1097-05葛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地下圆柱形块根入药后为葛根,我国葛属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河南、湖北、江苏和江西等地。
目前市场上药用葛根来源主要有2种:(1)葛根,又称野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2)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的干燥根'1—(%2015版中国药典将葛根按植物来源不同分为“葛根”和“粉葛”为2个药材品种,但目前市场终端(包括药房、诊所和一些药企等)2种葛根用药时仍存在葛根、粉葛不分的现象'43(%葛根是我国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始载于我国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具有悠久的药食两用历史,有“亚洲人参”的美誉,在2000年葛根正式被国家卫生部批准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录%葛根味甘辛,性平,入脾胃经,具生津止渴、解表退热和升阳透疹的功效'1,91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学者对葛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本文对葛根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进行整理总结,为其合理用药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1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葛根的主要成分异黄酮类、三萜类、皂苷类和多糖类等,其主要药理活性成分为葛根异黄酮类,包括葛根素(C21H20O9),3,-甲氧基葛根素DOI:10.7683/xxyxyxb.2019.11.022收稿日期:2019-10-08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编号:17A60026);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编号:HMXL-0190246)%作者简介:孙华(1998-),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医学院药学院在读本科生。
葛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媚 葛 fo i s ) 第 1和 第 Ⅱ类 的 过 度 型 ; Ⅱ类 的 具 有 P me ni 为 e s 第
・
l2 ・ 4
中 国现 代 医药 杂 志 2 0 0 8年 1 2月 第 1 第 1 O卷 2期 MMJ ,D c 20 , o 0 o1 C e 0 8 V l1,N . 2
葛根药理作用及 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陈 文 杰 葛根为豆植物野葛[urr bt( l ) w] p e i l aa l o i a a o Wid h 或甘 葛藤
药 胃肠 吸收 并 不 完 全 。另 外 ,大 鼠 1 服 5 0 g g 5 m /g 3 0 m / 与 0 gk k
后 , 物 自 胃肠 道 消 失 率 的 对 比 实验 未见 显著 差 异 , 明上 述 药 说
有 关 调 查 资 料 表 明_ 葛 属 p ea a C植 物 全 世 界 有 近 l I : u rr ) iD
( 葛 ,u rf o sn et) 根, 载 于 《 粉 p ea at m o iB nh 的 始 i h i 神农 本草 经 》具 ,
有 解 肌退 热 、 透发 麻 疹 、 津止 渴 、 阳止 泻 的作 用, 心 脑 血 生 升 对 管 。 下 面 就 将 葛 根 免 及 其 主 要 有 效 成 分 的 药 代 动 力 学研 究 、 理 作 用 及 临 床 应 用 药
根 素在 体 内分 布快 且 较 广 , 注 后, 物 在 各 组 织 中的 分 布 以 静 药 肾 、 浆 、 中较 高 , 丸 、 血 肝 睾 心脏 、 肉和 脾 次 之 。 葛 根 素 可 通 肌 过 血 脑 屏 障 进入 脑 内, 含 量 较 低 。 蛋 白结合 实验 表 明, 根 但 葛 素 同肝 、 、 浆 、 组 织 蛋 白 的 结 合 率 分 别 为 3 . ̄ . 、 肾 血 肺 25 44 % 2 . 31 、46 35 71 . 2 . .  ̄ % ± %及 l . 58 %。 对 比 实验 表 明。黄 豆甙 元 与
葛根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葛根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葛根,又称葛草、葛杆等,是由葛属豆科植物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的根作为药材所得。
作为传统中药,葛根在中国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葛根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菌作用,并尝试揭示其抗菌机制。
葛根的抗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
实验研究表明,葛根提取物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
葛根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异黄酮类物质(如白葛根苷、葛根素等)和黄酮类物质(如大豆黄酮等)。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不同途径对细菌的生理过程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抗菌效果。
首先,葛根抗菌作用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来发挥抗菌效果。
细菌的生物膜是由菌落中的细菌细胞通过多种物质和机制形成的一种黏附结构。
生物膜能够保护细菌群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袭和抗药物的攻击,是细菌感染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研究发现,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膜结构,从而增加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减少耐药性产生。
其次,葛根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菌的代谢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研究表明,葛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细菌的氧化还原酶活性和ATP合成等关键代谢酶的活性,降低细菌的氧化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还可通过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和细胞壁合成等关键代谢过程来发挥抗菌作用。
综合这些机制,葛根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正常代谢过程,最终导致细菌的生长受阻和死亡。
此外,葛根还具有增强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宿主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免疫力,提高细胞对于细菌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葛根中的活性成分通过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系统,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加强机体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力。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也对于已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葛根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并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菌效果。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摘要】葛根发酵产品是一种具有潜在健康益处的生物制品。
本文对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葛根发酵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包括优化发酵条件和提高产品纯度的方法。
其次对葛根发酵产品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制。
进而讨论了葛根发酵产品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总结了葛根发酵产品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旨在揭示葛根发酵产品的潜在价值,为其在健康产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葛根、发酵产品、研究进展、生产技术、活性成分、医药、保健品、食品、现状、未来发展方向、潜在价值、应用前景、重要性、必要性1. 引言1.1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目前,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
葛根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通过发酵技术对葛根进行处理,可以提高其药效,增强其生物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从而扩大其应用领域。
随着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不断进步,葛根发酵产品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发酵菌种和发酵条件,成功提取出高纯度的葛根提取物,并对其生物活性成分进行深入分析。
这些研究为探索葛根发酵产品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增加,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前景十分广阔。
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深化对葛根发酵产品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探索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为推动葛根发酵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做出更多贡献。
2. 正文2.1 葛根发酵产品的生产技术研究葛根发酵产品的生产技术是指利用葛根入料后,经过发酵、培养、提取、纯化等一系列工艺步骤,最终得到具有高含量有效成分和良好品质的产品的过程。
该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葛根发酵菌种的筛选与改良。
通过对葛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代谢产物的分析,筛选出适合葛根发酵的优良菌种,并通过改良和培养条件优化,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研究了葛根发酵产品的最新进展。
在研究方法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发酵技术和工艺。
生物活性成分部分探讨了葛根发酵产品中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中,发现葛根发酵产品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
而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受到关注,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功效。
市场前景显示了葛根发酵产品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结论部分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葛根发酵产品可能面临的挑战。
这些研究成果为葛根发酵产品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葛根发酵产品、研究进展、生物活性成分、医药应用、保健品应用、市场前景、发展方向、重要性、潜在挑战1. 引言1.1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葛根发酵产品是一种利用葛根作为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后制成的产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材和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葛根发酵产品备受关注,并且在医药和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其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等方面。
通过对葛根发酵产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药理作用和功效,为其广泛应用和市场推广提供支持。
在本篇文章中,将对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探讨其在医药和保健领域的潜在应用及市场前景。
也会针对葛根发酵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的重要性和潜在挑战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方法葛根发酵产品的研究方法是研究人员在探索葛根发酵产品的制备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研究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葛根发酵菌种,这对于产品的发酵效果至关重要。
常用的葛根发酵菌种包括乳酸菌、酵母菌等。
研究人员需要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
这些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产率。
葛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

葛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1、概述葛根又名鸡齐、鹿藿等,为豆科藤本植物野葛的干燥根,自古以来主作中药,葛根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葛根素、葛根黄酮类、三萜皂苷类、香豆素类及葛酚苷类化合物。
其在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糖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对突发性耳聋、中老年骨质疏松症和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等也有特殊功效。
本文综述了葛根的药理作用以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葛根提供更广泛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2、药理作用文献报道葛根具有多种药理作用,Zhang [1]等对52只冠状动脉结扎大鼠随机分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30天后观察血管密度、梗死面积以及VEGF等的表达情况,表明葛根素可通过诱导治疗性血管的生成,对缺血心肌产生保护作用;葛根黄酮、大豆苷元和葛根乙醇提取物对乌头碱等所致的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2];葛根对正常和高血压动物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静脉注射葛根素、总黄酮等均能使正常狗的血压短暂而明显的降低;口服葛根水煎剂、酒浸膏或口服葛根素对高血压狗有一定的降压作用[3];葛根黄酮具有较好的抗凝血作用,可不同程度地抑制ADP诱导的鼠血小板聚集[4];体外肿瘤试验表明:葛根提取物对H22肝癌腹水型、EAC腹水瘤、S180肉瘤腹水型均有抑制作用;体内抗肿瘤作用也初步表明:葛根对Lewis肺癌、S180、H22肝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未表现出细胞毒样性质[5];朱庆磊等[6]研究表明葛根能清除超氧阴离子,抑制过氧化氢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和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保护乳头肌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能预防性对抗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引起的氧化性损伤。
3、临床应用3.1 冠心病心绞痛李亚萍[7]用葛根素治疗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发现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心电图改善,具体方法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400mg,对照组给予天门冬氨酸钾镁40ml,治疗组总有效率96.7%。
葛根研究进展

葛根研究进展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干葛藤又可称为粉葛。
葛根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
具有发表解肌、开阳透疹、解热生津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其在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药剂学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药代动力学杜力军[1]将采用新工艺制备的葛根黄酮给小鼠口服,5~15 min后血中即可检测到,Tmax在0.6~1.6 h之间,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5.91%。
葛根黄酮为一级动力学代谢,呈二级模型分布。
主要分布于肾、脾、心、肝等脏器,脑组织中浓度虽然较低,但代谢缓慢。
该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2±1.280)%,主要从肠道排泄。
郭建平[2]以EC/PEG为混合载体,用固体分散技术制成葛根黄酮胶囊,与愈风宁心片做了体外释放度比较,30 min药物释放分别为:(65.51±13.63)%,(27.86±13.07)%。
10 h药物释放为:(95.70±6.10)%,(76.42±3.3)%。
经方差分析,胶囊与愈风宁心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
2 药理作用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静脉注射葛根素能使犬中度缺血区心肌血流量明显增加,进入缺血区的侧支血流增多,但严重缺血区的心肌血流量无明显改变。
腹腔注射200 mg/kg葛根素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改善作用,采用犬低温体外循环下模型,用电镜观察,从形态学方面证明葛根素对停搏140 min 的全心缺血心肌的超微化物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采用全细胞钳制技术发现葛根素能抑制大鼠脊根神经节细胞河豚毒素不敏感性钠内流(TTxr),心肌细胞存在TTxr,可能是葛根素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的电生理基础,它对脑缺血是否有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3]。
抗心律失常作用:为观察葛根素对心律失常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78例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窦性心动过缓及II度房室或窦房传导阻滞)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常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400~600 mg,静脉滴注,1次/d,14 d为一疗程。
葛根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葛根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葛根,又称葛微,是一种中药材,为豆科植物葛的根部。
葛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使用于中药治疗,并且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葛根的药理作用及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
首先,葛根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如葛素、葛藤素等,这些化合物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从而延缓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保护身体健康。
其次,葛根具有抗炎作用。
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在实验中,葛根提取物可显著减少促炎性物质的产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这对于各类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葛根还具有降血糖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实验中,给予糖尿病患者口服葛根提取物后,其血糖水平显著下降。
因此,葛根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使用。
此外,葛根还具有调节血脂和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提取物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症。
此外,葛根还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供血,增加心肌收缩力,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此外,葛根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葛根还可以增加免疫力,提高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达到防治肿瘤的目的。
以上就是葛根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其应用的一些主要内容。
葛根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前景。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葛根的药理作用虽然被认可,但是在具体的临床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此外,葛根的剂量和用药方式也需要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根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11-26T10:10:14.9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张郴1,2 郭亚东1 邓亮1 吴双凤1[导读] 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和加工功能。
张郴1,2 郭亚东1 邓亮1 吴双凤1(1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00)(2红河卫生职业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摘要】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作用和加工功能。
本文对葛根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等进行综述。
以为葛根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葛根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保健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55-031.葛根的资源分布全世界有18种葛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1]。
我国资源丰富,约有10多个品种(目前发现9个品种和2个变种),以野葛(又叫柴葛)和粉葛(又叫甘葛藤)分布最广,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产量最高。
野葛主要分布于陕西、安徽、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等地;粉葛以人工载培为主,主产于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同属植物主要有食用葛(Pueraria edulis Pamp),分布于西南地区;峨眉葛藤(Pueraria omeiensis Wanget Tang),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三裂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 (Roxb) benth),分布于浙江、台湾、广东等地,资源较多。
越南葛藤(Pueraria monata)主要分布于广西[2]。
生长于丘陵坡地及疏林中较阴湿的地带,以江南温暖潮湿,土层深厚疏松,富含腐殖质或砂质土壤为最宜[1]。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d.)Ohwi的干燥根,习称野葛。
味甘、辛,凉。
归脾、胃、肺经。
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络,解酒毒等功效[3]。
始载于我国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葛根有解阳明肌表之邪。
甘凉无毒,用其升散或治痘疹不起,赖以宣蔬,治泄则爆熟用之,又主两阳含邪之不利,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4]。
主要分为野葛和粉葛两大类。
我国葛根资源丰富,除新疆、青海、西藏外,其它省份均有野葛生长;粉葛以栽培为主,主要产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广东等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言:粉葛将在21世纪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甘薯之后的第六大主食。
因此,对葛根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5]。
2.葛根的化学成分2.1淀粉葛根中富含淀粉,新鲜块根中淀粉含量约在20%~25%左右。
葛根淀粉具有透明度高、抗老化、胶体不易脱水,且带有葛根特有的芳香气味;葛根淀粉富含钙、磷、钾、铁、锌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矿质元素,并吸附有黄酮类物质,使葛粉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使之成为开发新型保健食品的较好原料[6]。
经常食用葛根类食品能强筋健骨,美容健身,延年益寿,因此,葛根有“亚洲人参”之美称[7]。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葛根类产品很畅销,日本还称葛粉为“长寿粉”;欧美有些国家也十分青睐葛根类产品。
1998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将葛定为“药食同源”植物之一[2]。
利用我国葛根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满足其营养保健需求的葛根类产品,前景十分广阔[5]。
葛根淀粉的提取过程除了要看其理化、卫生指标外,还要看其中的黄酮含量的高低。
因此在提取淀粉的同时,应尽量提高淀粉中总黄酮的含量,使葛根淀粉兼有营养保健功能[8]。
李剑君[9]等对葛根采用水提法、醇提法和铝盐沉淀法进行浸提,结果发现,醇提法为最佳生产提取方法,它既提高了产品质量,防止过多的淀粉及多糖流入下道工序,又减少溶剂回收过程。
2.2葛根异黄酮葛根异黄酮存在于最外部的木栓层下面的外部薄壁组织中[2],主要包括大豆苷元,又叫大豆素、大豆黄素、黄豆苷元(Daidzein);大豆苷,又叫黄豆苷(Daidzin)、葛根素,又叫葛根黄素(Puerarin)、芒柄花素、4‘,7-二葡萄糖大豆苷、金雀异黄素8-C-芹糖基-葡萄糖苷、金雀异黄素苷、拟雌内酯、异甘草素、葛根黄素木糖苷、葛根素-7-木糖苷、尿囊素等。
其中葛根素是葛根的特有成分,也是主要有效成分[1]。
目前用于葛根异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等。
赵浩如[10]等人研究用渗漉法、浸渍法、煎煮法、回流法提取葛根总黄酮以选择最佳提取方式。
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速度为2ml/kg.min的渗漉法提取总黄酮得率最高。
韩剑[11]等采用正交实验对葛根药材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表明,葛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时间分别为1.5h 和1h。
赵二劳等[12]以葛根素的提取率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微波辅助提取葛根中葛根素的工艺条件的最佳组合,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55%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60(g:ml),微波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min。
此工艺下,葛根中葛根素提取率为3.58%,RSD为0.94%。
贺云[13]等采用超声法从野葛根中提取葛根异黄酮,再将提取物在盐酸水溶液中超声水解结合有机溶剂萃取法从野葛中分离纯化葛根素,葛根素收率为1.2%,纯度为97.8%。
与传统工艺加热回流提取和水解相比,用超声提取法从野葛根中提取分离葛根素,具有省时、节能、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的优点。
3.葛根的药理及保健作用在葛根的诸多成分中,异黄酮类是主要的功能成分,人们对其药理和功能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3.1.1抗心肌缺血作用葛根黄酮及葛根醇浸膏注射于狗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对血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驰作用,血管阻力降低。
葛根素可使心脏搏动的速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主动脉压降低,但不减少缺血区侧支冠状动脉血流量[14]。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时心肌乳酸的生成,降低氧耗量和肌酸磷酸激酶释放量,对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的超微结构亦有所改善[15]。
肌注给药证实葛根素能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开放和形成,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16]。
3.1.2改善脑血液循环葛根素无论对正常金黄地鼠脑微循环还是对局部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提高局部血流量[17]。
葛根可降低脑内过氧化脂质,过氧化脂质降低可能减轻脑细胞损伤,减少钙内流而触发的细胞内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从而防止血栓病[18]。
3.1.3抗心律失常作用葛根黄酮、大豆苷元和葛根乙醇提取物对乌头碱、氯化钡、氯化钙和急性心肌缺血等所致的心律失常均有明显对抗作用,说明葛根主要成分可能影响细胞膜对钾、钠、钙离子的通透性,降低心肌兴奋性,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19]。
3.1.4对血压的影响葛根对动物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葛根浸膏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升压作用,减弱甚至完全抵消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增强降压作用[20]。
葛根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效应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降低儿茶酚胺含量有关。
葛根中共存着具有相反作用的化学物质,即葛根对高血压似有双向调节作用[21]。
3.1.5β受体阻断作用[1]葛根素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表明,它具有明显降低大鼠心肌膜制剂中β受体的最大结合容量。
葛根素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作用,表明葛根素是一种β受体拮抗剂,对心房肌β1受体的选择性强于气管条的β2受体。
3.1.6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葛根素能降低血小板的表面活性,抑制肾上腺素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的凝集。
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可不同程度地抑制ADP诱导的鼠血小板凝集,静脉注射葛根素也有抑制作用[19]。
3.2对平滑肌的作用[1]葛根对小鼠、豚鼠离体肠管具有罂粟碱样解痉作用。
多种黄酮成分可能是舒张平滑肌的功能因子即解痉成分,收缩成分可能是胆碱、乙酰胆碱和卡塞因等物质。
3.3抗肿瘤作用葛根提取物能激活体内巨噬细胞等免疫系统,对动物ESC癌、S180肉瘤及Lewis肺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还表明葛根能增强环磷酰胺(Cy)的抗肿瘤作用[22]。
3.4抗氧化作用体外试验表明,葛根异黄酮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肾组织及大白兔血、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升高[23];葛根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自由基、羟自由基,抑制红细胞膜,肝、脾、脑组织的氧化损伤[24]。
3.5降血糖血脂作用葛根素或葛根素加阿司匹林灌服,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25]。
葛根所含异黄酮类如大豆苷和芒柄花素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染料木素能降低三酰甘油,大豆苷也有降血脂作用[26]。
3.6其他作用葛根具有提高学习记忆功能[1],解酒作用,能有效拮抗酒精引起的肝和睾丸组织脂质过氧化损害,有望作为可靠的解酒药物来开发。
4.质量控制研究中药的疗效是多种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若仅对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分加以质量控制,则难以全面衡量中药及制剂的质量、疗效和稳定性。
而常用中药的质量评价一直是中药研究和应用中的难点与重点,加强中药质量评价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对其质量控制,可以测定一种成分的含量,如葛根素,大豆苷;或者测定一类物质的含量,如总黄酮。
还可以用指纹图谱来反映中药的内在质量,建立特征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所共有的,具有特异性的某类或数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的图谱。
其特点在于:通过指纹图谱的特异性,能有效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的含量或比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确保样品质量的相对稳定[27]。
高效液相色谱(HPLC)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高的特点[28]。
高效液相色谱法已成为当前研究指纹图谱的主要手段[29]。
参考文献[1]齐东梅,高立华,刘广利,陈叔佑.葛根的药理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39-42.[2]徐燕.[葛根化学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学位论文].安徽农业大学,2003: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12-313.[4]胡晓云,赖艳.葛根药食两用的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 7,19(7):65-67.[5]邵兰兰,赵燕,杨有仙,涂勇刚.葛根异黄酮、淀粉的提取及葛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2(6)452-455.[6]潘波汉,吴彪.葛根淀粉在工业化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J].淀粉与淀粉糖,1997,1.[7]廖勇,张小荣,徐柏三,等.超高压水射流对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474-2476.[8]黄靖,罗健.葛根的开发利用[J].江西食品工业,2002,1:19-21.[9]李剑君,李稳宏,高新.AB-8型吸附葛根素过程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4(4):78-81.[10]赵浩如,郜凤香.葛根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0, 22(11): 756-758.[11]韩剑,曹伟,尹华,等.正交实验法优选葛根素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3):332-333.[12]赵二劳,郭青枝,赵德千.微波辅助提取葛根素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321-322.[13]贺云,贺武卫.超声提取和超声水解法从野葛根中提取纯化葛根素和大豆苷元[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3):328-330.[14]陈光芝,刘艳华.中药葛根的研究进展.中华临床医药卫生杂志,2004,2(1):48-50.[15]朱庆磊,吕欣然.葛根素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草药,1997,28(11):693.[16]刘启功,王琳,陆再英等.葛根素对心肌梗塞犬冠脉侧支循环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304.[17]岳红文,胡小琴.葛根及葛根素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用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6):382.[18]雷碧霞,侯小虎,王建平.野葛的抗脑缺血缺氧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20(1):15-16.[19]郭建平,孙其荣,周全.葛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5,2 6(3):163-165.[20]杨林静,何可月,陈虹等.葛根的药理学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2,11.[21]蒲自和,王宁.葛根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0 0,15(2):81-83.[22]杜德极,石小枫,冉长清等.葛根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2):16-20.[23]张光成,方恩鸣.葛根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J].中药林,1997,20 (7):358.[24]张元荣,蒋企洲.葛根素的抗氧化活性作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 5,9(5):92-93.[25]申竹芳,谢明智.葛根素与阿斯匹林复方的降血糖作用[J].药学学报,1985,20(11):863-865.[26]陈发春.天然降血脂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89,20(4):37-41[27]屠鹏飞.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定中药材和中药注射剂特征指纹图谱的探讨[J].中成药,2000,22(7):516.[28]冯启余,曹玉华,龚立冬.中药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自动识别[J].分析科学学报,2009,25(1):41-46.[29]冷红琼,张郴,秦智彬等.云南产葛根HPLC指纹图谱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6),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