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个人心得

合集下载

2020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范文

2020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范文

2020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范文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下面整理2020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欢迎阅读。

进口博览会观后感1进博会带来了很多积极效应。

一是中国进出口贸易更加平衡,有利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二是国内消费者选择性大大提高,消费质量进一步提升;三是国内企业通过进博会打开眼界,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所增强。

从国际影响看,进博会的持续举办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姿态,更加凸显中国国内大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对国内来说,进博会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促进国内市场良性竞争,更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有助于政府职能转变。

邹磊:作为国际交流交往平台,两届进博会扩大了我国的朋友圈和影响力,为改革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是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进博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平台,一批优质展品相继落地,许多参展企业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进一步融入我国市场和产业生态。

二是高品质生活新机遇。

以举办进博会为契机,越来越多优质进口产品进入百姓日常生活。

为更好地适应国内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跨国公司不仅增加了在华产品和品牌投放,还主动开启了从“在中国制造”向“为中国制造(定制)”的转型。

三是高水平开放新机遇。

我国持续降低进口制度性成本,围绕“展品变商品”,一批制度创新举措得以实施,进博会正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制度型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

进口博览会观后感2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本届进博会有哪些新亮点值得期待?怎样办出更大效果?邹磊:第三届进博会有许多新亮点值得期待。

如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在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展上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不少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也将展示其首发产品。

再如,医疗器械和医药保健展区专门设立并重点打造“公共卫生防疫专区”,有近4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参展,集约化展示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服务及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热点产品。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第三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大家看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有什么心得体会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1000字一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机遇则属于全国。

从长远看,它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和开放升级。

作为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三合一”促进平台,它为地方政府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资提供了宝贵机遇,为各地引导消费回流、扩大贸易增量、培育贸易节点创造了新空间。

同时,它也将促使我国企业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和角色,更好实施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目标的“走出去”策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发生明显变化,进博会所体现的更大开放力度、更多元化市场取向有助于我国平稳应对挑战。

进博会是新时代上海扩大开放最重要的战略平台,上海也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核心承载区。

除了直接助力会展经济和虹桥商务区发展之外,它对上海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三大任务”、打响“四大品牌”、建设“五个中心”,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为各国优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上海通道”“上海服务”,手机版为引领国际经贸发展潮流贡献“虹桥智慧”“虹桥方案”,“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将进一步彰显,服务国家战略、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与能级将持续提升。

普通上海市民也将有更多“足不出沪,买遍全球”的机会,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可以更好得到满足。

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上海需要持续在“平台”和“服务”上下功夫,使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进得来、留得下、体验好、收益大”,强化自身在联结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中的枢纽地位。

进博会也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一是共同建设进口服务平台。

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

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

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_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主旨演讲观后感【篇1】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如期而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进博会如期召开,对上海乃至中国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苏宁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国受疫情困扰,经济普遍负增长背景下,进博会为各国经济发展与商品及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市场,也为各国‘抗疫’提供经济支撑,这是某种程度上的特殊‘公共品’。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表示,”后疫情”时期,能够在线下举办进博会反映出中国在“抗疫”方面确实取得了重大成效。

“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一些问题,包括医疗产品的安全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进博会能更进一步地把各个制造商聚合在一起,共同商议解决方案。

”如期高质量办好第三届进博会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深度融合互动,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局长王炳南日前表示。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孙立行认为,第三届进博会将成为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需求升级方面,它(进博会)是以内促外的‘发动机’;供给方面,它是以内促外的‘推进器’;金融开放方面,它是以内促外的‘加速器’。

”孙立行强调,第三届进博会的举办将继续扩大进口,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实践突破和力度创新。

“中国是贸易大国,要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扩大进口是必由之路。

”王健也表示,进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推动全球化发展政策的“宣誓平台”,是凝聚、推动全球化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思想交流平台,是一个“大聚会”。

“对于全球化发展,中国一直说要有更大的包容和共享,我们不光是进口很多先进国家的技术,同时也是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国家通过进博会这个平台实现共享。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观后感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观后感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观后感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1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未来的新起点。

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习总书记聚焦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阐明推动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宣布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展现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前行的胸怀与担当。

在进博会开幕式上,习总书记提出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5个方面的务实举措,表明新时代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

向世界敞开大门,才能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元的消费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日益密切,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

同时,世界经济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风险挑战加剧。

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

推动开放合作,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就应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的复杂形势下,中国举办进博会,顺应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为全球贸易发展搭建公共平台,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是捍卫多边贸易体制的有力举措,是助力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的中国方案,对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推动构建开放共赢新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心得体会2“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透过本届进博会上“全球首发、中国首展”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人们将触摸全球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经济、新业态的最前沿,感受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跃动脉搏。

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5篇2020

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5篇2020

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5篇2020——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1第三届进博会是中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进博会可谓意义特殊、作用重大。

商务部副部长、进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局长王炳南表示,本届进博会有利于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有利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合互动,更好地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许多国际合作项目按下了“暂停键”,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跨越阻隔、增进沟通和深化合作。

在此情形下,进博会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本届进博会共设置技术装备、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服务贸易、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六大展区,总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

众多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

为了凸显进博会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以及创新服务首推地的优势,第三届进博会专门设立了公共发布平台新品发布专区。

为了更好发挥进博会的平台促进作用,本届进博会开展了多渠道精准招商,举办了多场招商推介和供需对接会,定向推送展品信息,重点邀请有采购意向的采购商,吸引了约40万名专业观众报名注册。

其中,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近1400家。

进博会红利也在逐渐释放。

多个部委在前两届基础上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

展期内销售的展品进口环节三税全免、允许参展企业办理进口特殊食品临时许可证等13项政策,已形成制度性安排。

今年又新增了允许展品在展会结束后转入特殊监管区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等6项支持措施。

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2作为“连任”的进博会主宾国,俄罗斯各界纷纷发声,希望俄中两国进出口商能够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再续前缘”创佳绩。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

第三届进博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大家看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有什么心得体会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20第三届进博会观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1000字一进博会在上海举办,机遇则属于全国。

从长远看,它有助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贸易升级和开放升级。

作为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三合一”促进平台,它为地方政府开展精准化招商引资提供了宝贵机遇,为各地引导消费回流、扩大贸易增量、培育贸易节点创造了新空间。

同时,它也将促使我国企业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和角色,更好实施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为目标的“走出去”策略,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发生明显变化,进博会所体现的更大开放力度、更多元化市场取向有助于我国平稳应对挑战。

进博会是新时代上海扩大开放最重要的战略平台,上海也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核心承载区。

除了直接助力会展经济和虹桥商务区发展之外,它对上海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三大任务”、打响“四大品牌”、建设“五个中心”,都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过为各国优质资源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上海通道”“上海服务”,手机版为引领国际经贸发展潮流贡献“虹桥智慧”“虹桥方案”,“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将进一步彰显,服务国家战略、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与能级将持续提升。

普通上海市民也将有更多“足不出沪,买遍全球”的机会,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可以更好得到满足。

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上海需要持续在“平台”和“服务”上下功夫,使来自全球的优质资源“进得来、留得下、体验好、收益大”,强化自身在联结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中的枢纽地位。

进博会也为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载体。

一是共同建设进口服务平台。

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大全5篇)

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大全5篇)

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大全5篇)第一篇: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办好进博会心得体会月 4 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开幕。

这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国举办的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一句“如约而至”,背后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果的有力支撑。

面对疫情带来的生产停滞、需求不振、交流阻隔,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跨国企业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虽有影响,但本届进博会依然吸引众多世界500 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平均展览面积比第二届增加14%。

采取了有力举措、克服了重重困难,这场特殊的“东方之约”,为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点亮“希望之光”。

这份战略定力,得益于长期磨练形成的稳健进取。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也必然更加光明。

”这一点,不少人都深有感触。

40 多年来,我国沉着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保持了改革的力度、开放的节奏、政策的稳健,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加快中欧投资协定等高标准自贸协定谈判进程,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透过进博会的窗口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的“蓝海”波澜壮阔,曾经的“世界工厂”成为了“全球市场”,彰显出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底气和自信。

在这个规模巨大、潜力无限的市场,我们有明确的开放战略、开放目标、开放路径、开放布局,将为世人展现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进博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一条条高铁向前延伸,一个个项目纷纷落地,以互利共赢的举措共谋发展,从中国创办到世界共享,进博会为世界发展搭建“中国舞台”。

如今,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揭开面纱,把好进博会“入口关”也将成为重中之重。

办好进博会,全球瞩目。

作为城市的重要窗口,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服务水平以及周边环境影响着旅客对一座城市的印象。

严把车站防疫关口,畅通进出上海通道,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进博会铁路运输保障,不仅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铁路实力,也是在为“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做广告。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体会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进口博览会观后感1“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解决难题”。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回顾进博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着眼应对挑战、共克时艰,提出推进合作的中国倡议,宣示扩大开放的中国举措,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岁寒知松柏,风雨见真情。

特殊时期举办的进博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尽管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

作为国际贸易发展史的一大创举,进博会历经3年发展,已经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本届进博会,各国企业参展踊跃,展览面积又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

世界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投下沉甸甸的“信任票”,发出了共渡难关、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

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应对挑战的智慧与担当。

面对世界经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强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鲜明提出三个“共同开放”的重大主张——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

这是应对疫情影响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早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面对风险挑战,合作共赢是必然选择,它意味着以各国共同利益为重,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合作共担是应尽之责,它呼唤同舟共济,而不是唯我独尊、损人不利己;合作共治是解决之道,它要求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能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

三个“共同开放”回答了国际合作坚持什么、反对什么等重大问题,体现着“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中国立场,为促进各国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指明了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个人心得中国搭台,世界合唱。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开幕,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参展。

那你知道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个人心得都有那些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个人心得五篇。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篇一“第三届进博会企业展展览面积从27万平方米增至33万平方米,两次扩大,仍一展难求。

”商务部部长助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任鸿斌向中外媒体介绍道。

“医疗展区展览面积比去年增加1.5万平方米,招展工作计划于今年6月30日截止,但3月底不到,展位就提前满馆。

”第三届进博会医疗展区相关负责人吴珺说。

无论是参展面积,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参展企业数,还是采购商人数,第三届进博会都在首届的基础上实现“高开高走”。

参展商缘何对进博会“越办越好”充满信心?去年11月的首届进博会上,美国美敦力公司带来了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Micra,成为展会上的“明星产品”。

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今年6月通过特别审批程序,批准Micra在国内上市。

“进博会为我们与中国偏远地区用户提供了直接交流的平台,增强了我们继续拓展中国市场的信心。

”美敦力大中华区传播部总监周祖怡介绍,第三届进博会期间,美敦力将带来近50件先进医疗科技产品,其中多项产品属全球和中国首发,覆盖智慧外科、神经脊柱手术等领域。

得益于医疗领域扩大开放和药品审批制度改革,首届进博会上的不少“明星产品”加快入市。

罗氏制药抗肺癌药物安圣莎在美国上市9个月后便在中国获批,诺和诺德德谷胰岛素在中国上市一年多就被列入国家医保名录。

作为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之一,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高齐飞表示,中国是勃林格殷格翰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公司计划于20__年至20__年在中国增资1.74亿欧元,主要用于动物保健生产设施的升级扩建、动物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等。

法国红酒、俄罗斯乳品、南美咖啡……越来越多的“好东西”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

第三届进博会将首次推出高端消费品专区,在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同时,为全球企业创造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商机。

据商务部介绍,首届进博会举办一年来,对贸易和投资合作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

137家参展商在上海浦东新设立企业,一批中国企业通过引进进博会参展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今年以来,上海进一步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先后出台跨国公司总部30条、服务业开放40条、促进外商投资26条等政策措施,加快建设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篇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届时将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展,规模和品质均将超过首届。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开放的、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许多国家和企业都把拓展中国市场作为重要的发展机遇,进博会为他们搭建了绝佳的进入中国的平台。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迫切,进博会上展示的进口商品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随着进口市场的空间不断扩大,中国进口的增长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博会真正实现了“买全球、惠全球”。

首届进博会期间,按一年计,与会参展企业和采购商达成了578.3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今年这一数字有望显著扩大。

不断扩大的规模彰显了进博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毕竟,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当下,进博会带来的效益有目共睹,企业都想搭上进博会的快车,掘金广阔的中国市场。

不少参加过首届进博会的企业表示,进博会为国内外企业打造了一个包容开放、广阔高效的合作新平台。

作为进博会的“回头客”,来自法国的依视路集团将带来一系列先进产品和解决方案。

依视路大中华区总裁杜马诺表示,进博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开放平台。

作为全球领先的眼视光企业,依视路将依托进博会大平台,再次为中国消费者展示眼视光领域的前沿科技和完整的眼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推动贸易平衡发展的努力,得到了外国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

白俄罗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斯诺普科去年率团参加首届进博会,见证了白中两国签署大量合作协议。

他表示,白俄罗斯参加进博会、中国对白俄罗斯高品质食品开放市场并对白俄罗斯大量食品企业进行认证、利用中欧班列装载货物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等都有助于挖掘两国经济合作潜力,带动白俄罗斯经济发展。

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朱林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泰国最重要的贸易市场。

这次进博会对泰国非常重要,为泰国向中国展示产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伊里·图尔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进博会为美中两国经贸合作搭建了平台,为美国出口商向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打开了大门。

中国增加进口的努力将对全球总需求增加产生显著影响。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科奇大学学者阿尔泰·阿特勒也表示,不少国家,尤其是经济依赖于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家,都因能够向中国大量出口而获益良多,中国生产的部件和半成品在支撑着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生产和出口。

举办进博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使得中国在高端科技、服务贸易等领域的需求大幅增加,既给海外企业带来新的契机,中国企业也通过与外商的合作迎来新的发展。

很多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先进制造设备,以提高生产线的竞争力和生产力,进博会让他们不出国门就能采购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引进进博会参展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提升了国内产品的竞争优势。

首届进博会上,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最高,达164.6亿美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成交57.6亿美元;服务贸易展区成交32.4亿美元。

商务部副部长、世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炳南介绍,今年,还将有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专(业)精(品)尖(端)特(色)产品精华荟萃。

国内外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有望超过50万人。

这意味着更多全球前沿技术、产品、服务来到中国,助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主动扩大进口,受益的还有广大中国消费者。

一大批优势和特色产品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了中国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

首届进博会上,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最为热闹,来自澳大利亚的牛肉、法国的红酒、阿根廷的红虾、马来西亚的榴莲吸引人们驻足品尝,而进博会后,这些“洋美食”将走入超市、电商平台,走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进博会带来了消费贸易的“双升级”。

如今,电商成为联结进口商品与中国消费者的重要桥梁。

数据显示,电商平台交易已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了相当的比重,电商平台成为消费者选购进口商品的重要渠道。

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刘晖表示,首届进博会期间,以京东集团为主体直接签约并采购总金额近1000亿元的进口品牌商品。

第三届进博会京东集团将继续派出规模庞大的“买手团”,覆盖更多进口商品品类,也计划与多家国际知名品牌商签订采购协议,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

毋庸置疑,中国仍旧是全球成长性最好的市场。

中国创办,世界共享,相信在第三届进博会的平台上,参展商、采购商都将有更大的收获,将有更多海外品牌进入中国,从展品变为商品,更加开放的中国将带给世界更大的机遇。

2020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观后感篇三理性的数据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正在缔造越来越开放的市场。

进博会规模的扩大,更多参与者的跃跃欲试,凸显了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首届进博会吸引了全球3617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27万平方米,现场成交金额达578.3亿元。

而今年,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50万专业采购商和观众注册报名,参加的国别、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均超过首届。

展览面积经过两次扩大,增至30多万平方米。

此外,第三届进博会的展区较首届也有了调整,原先的“消费电子及家电展区”今年变更为“科技生活展区”。

首届进博会之后,中国每月的进口金额都基本保持在11000亿人民币以上。

20__年春节之后持续扩大,截至9月份,已累计进口商品104342亿元,同比增加89亿元。

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是最大的进口****地。

值得注意的是,20__年来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额同比上涨明显,从5184.9亿元到6277.7亿元,上涨了21.1%。

中国在进口些什么据首届进博会展会报告,去年医疗器械类产品现场意向成交金额高达40.9亿美元,是主要产品中最高的。

从全国而言,医疗器械类也是增长较快的进口商品,据海关总署数据,20__年,中国共进口了价值482.6亿元的医疗器械类产品。

不过,中国进口货物中金额最大的还是集成电路。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中国在20__年共进口价值2070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商品,占当年总进口额的13%。

而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__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为20584.1亿元人民币(约3120.6亿美元)。

20__年尽管同比有所下降,但1-8月的进口额仍达到1921.24亿美元。

中国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主要来自亚洲。

全球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中国进口商品主要的供货地区为东部。

20__年前9个月,以东部地区为收货地的进口额占全国的84.5%。

进口额排名前10的省市中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