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整理赏析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

合集下载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分析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分析及满分作文一、分析: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男孩得了100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另一位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

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原来得了100分男孩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另一位原来得了55分男孩考了61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

这是一则运用对比手法的漫画,有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有小男孩得分后待遇的对比,还有暗藏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社会态度的对比。

漫画直接反映的是人们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成绩高的因为一时失误,挨了批评;成绩低的因为偶有进步,受到表扬。

从否定的角度看,人们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变化。

从肯定的角度看,退步要批评,进步要表扬。

从深层看,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存在的满分意识、及格意识。

从学习成绩推广开来,这可以看做人们评价事物的一种态度,考生可以多方立意,既可以整体立意,谈正确、全面对待一个人的成绩、表现,谈如何教育孩子,谈如何对待进步与退步,也可以谈奖励与惩罚的激励手段;也可以局部立意,谈对追求完美的看法,对及格意识的认识等等。

也可写以下观点:1、不以成败论英雄2、人生的两个极端:把这两个学生看成同一个人生中的不同两种状态,100分表示最佳,55分表示最差。

98分表示,在100分的人生中,也会有98分这种看似不太如意的时候。

《人生如意的事太少,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

55分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是灰色的,可是不要灰心,敢向前,却也能看到有61分的光辉时分。

3、欲望太大,知足常乐:1〇〇分的人代表M欲望' 当他到98分的时候,脸上的那一巴摹是不知足的表现,明明够好了,却因为欲求不满,所以不幵心。

61分的人代表M知足、他们也有欲望,这使得他们往上走,到了 61分的时候,他们很高兴是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快乐。

生活的糖和耳光:生活总是在提_我们,在我们过于骄倣的时候,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作为警逛,却也在我们面对挫折给我们的耳光时,赠与我们一颗糖作为鼓励,要我们_敢的走下去。

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唯分数论之殇

2016高考满分作文-全国卷1:唯分数论之殇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唯分数论”之殇一个印记鲜明的巴掌,一个爱意满满的吻,分数成了家长喜怒的晴雨表,牵动着无数中国考生的心。

于此,笔者深有感触的同时不禁叹惋,何苦系一家之忧乐于区区之分数?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数论”,且让孩子健康成长。

素质教育的口号虽喊得震天响,但长久以来家长以及学校仍难逃“分数至上”观念的桎梏。

且说100分与98分有何显著差别?区区两分便能评定孩子素质高下吗?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实在不合情理。

再看那从55分进步到61分,鼓励与表扬理所应当,然而孩子若拼尽全力考得55分家长也不应苛责,分数与素质间从来没有天然的等号,切莫受“分数决定论”的蛊惑。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的争论分数,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

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

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当分数成了风向标,学习目的偏离了求知的本质,也削弱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钱学森曾问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创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国考生,汲汲于分数,则必将标准答案奉为圭臬。

以分数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必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却鲜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审视、质疑答案,也难怪中国缺乏创新型人才了。

不如将灼灼目光从分数上移开,关注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上,那创新型社会、中华之复兴可计日而得矣。

诚然,从中国现状来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但“唯分数论”之弊甚多矣,我们是不是可以逐渐消去一昧追求分数的功利之心,而渐渐以更多元的角度评价儿童?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

全国卷I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版

全国卷I高考优秀作文赏析版

2016年全国卷I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2016年全国卷I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一种人生一点进步,一种人生暮色暗淡,残阳如血。

北方的风凛冽地刮着,刮的人生疼。

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坐在河边,手里拿着最后一次的模考卷,上面的分数令她心寒。

她考差了,离自己梦想的学校还差了好多,然而更令她伤心的是,她的父母非但没有安慰她,反而将她痛骂了一顿。

女孩于残阳中站了起来,她撕碎了手里的试卷,回到了家。

没有人知道那个夜晚女孩想了什么、想了多久。

只是看见,从那以后,女孩仿佛在书桌旁生了根。

几个月后,女孩坐在高考考场上,答完了人生最重要的几份卷。

也许是好事多磨,女孩虽然比最后一次模考分数多出了很多,但依然未能考上梦想院校,只因几分。

女孩流着泪在田野上使劲奔跑,最后累到躺倒在地。

盛夏,农村的夜空被点点繁星照亮,女孩睁着流着泪的眼睛,看着热闹的夜空,仿佛自己的梦想跟那星星一样离她如此遥远。

这时,女孩的父亲躺在了她的身边。

“对不起,我还是没考上,你骂我吧。

”“不,孩子,最后一次模考骂你是因为你的心根本不在学习上,然而后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进步。

有进步就是好的,虽然你的进步并未帮你达成目标,但那又怎样?只要能进步,在哪都能成就精彩。

”父亲的话好似一豆灯火,点亮了女孩心里哪怕只有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几个月后,孩子听了父亲的话,背上行囊,去了一个二本的院校,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那后来女孩大富大贵了吗?没有。

毕业后,女孩搭上南下的火车,找了份工作,平平淡淡地活着。

只不过,不管有多平淡,她都会把生活过好,努力让自己进步。

再后来,她结了婚,生了小孩,成为了我的母亲。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我妈妈从小到大都不太在意我的成绩,所以在别人学奥数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在扔泥巴。

但我妈妈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要求我每次都要考满分、90分,她只要求我每次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上了高中后,由于我的爱好,我学了艺术,成为了艺术生。

功课落下了不少,成绩自然也不算优秀,妈妈也还是只有“进步”一个要求。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 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 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 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 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 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 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 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 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 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 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 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也就 不 能 准 确 立 意 了 。
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 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 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 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 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 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 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 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 吧 ! ” 。
第 三 , 理 解 画 面 寓 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 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 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 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 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 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 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 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 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 即 不 赞 成 的 态 度 。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 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 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 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 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 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 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 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 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 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 实 。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 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 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 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 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 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 了 吧 ! ” 的 话 。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一作文分析及范文

全国卷I:奖惩之后(适用地区: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山西)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思考评价与发展的问题。

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作文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漫画作文大意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了奖励;第二次考了98分,得了一巴掌。

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8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获得奖励,看图写作题目自拟。

漫画可以有多个视角,可以竖着看,可以横着看,甚至可以斜着看。

从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内容和寓意。

语文考试结束后,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金涛教授对作文题进行点评。

该漫画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一、学生家长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分数,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退步,仍受到家长的惩罚;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

虽然同样受到奖赏或惩罚,但两个学生的分数差异很大,这反映了家长对学生学习分数的态度。

二、学生家长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三、从更抽象的角度,这也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进步、退步的态度。

教育,是为优雅的前行潮阳一中语文老师钟玮漫画中,两个唇印与两个巴掌,在鲜亮的分数映衬下,显得格外刺眼。

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这幕,是会开怀一笑,亦或蹙眉不语?毕竟,我们向是不耽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

分数有值,幸福无价,毕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仍需保有一份对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们,要学会优雅地前行。

诚然,学业重要,分数是衡量学业的重要手段,谁都不甘为人后,谁都愿金榜题名。

考试给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验着人们不同的评价态度;学习给了普通人以机遇,也淬炼着我们不同的内心渴望,如果生活永远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复始的巨石,那种压迫感,自是社会难以承受之重。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解析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解析

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致母亲的一封信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分数不是唯一标准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唯分数论之殇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巴掌之吻教育之痛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进步与退步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一点进步一种人生2016全国1卷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勿以沉浮论英雄致母亲的一封信亲爱的母亲:您好!先请允许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够登上荣誉的高峰,却不能长久地居住在那里。

”我明白您对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我永远都是最优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龙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个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说,请原谅我不能一直秀,请原谅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记得小时候,您一直拿我跟别人比,我记得我的表弟,有时候他来我家吃饭,您就会说:“看谁吃的最快。

”每次看我快速的吃完,您都会满意地点点。

我记得我去学钢琴,你会坐着听我弹,听我练,直到每一个音符都弹得流畅,您才会微笑地放我离开,我去考级,虽说也并不真的痛恨钢琴,但我对考级的厌恶有一半都来自您过高的期望。

有时候我也会羡慕其他孩子,当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同学拿到成绩单后就能开心地回家,因为他有了一点进步。

而我心理却是忐忑的,我因为您要求每次考试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惧怕,即使我的成绩在班上很好。

母亲,我希望您也能理解体谅我,压力有时是动力,但更多时候,压力就像一个鸡蛋,从里面打破的是生命,从外面打破的就只有灭亡。

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内心的最真实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强加压力给我,我的成长并不是您个人的意志就能决定的,就好像思想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应像儿童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新闻里报道的“虎妈”、“狼爸”,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在这个到处是竞争的年代希望能“与众不同”,但我觉得他们的孩子并不真的快乐。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

2016全国卷I高考满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

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

2016全国高考卷I作文解析

2016全国高考卷I作文解析

2016全国高考卷I作文解析高考语文已经结束,小编第一时间发布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并约请全国各地名师第一时间为大家解析作文题目,最新最权威,敬请关注!(本次作文题目依据考生复述所集,最终以高考实际试卷为准。

)全国新课标Ⅰ卷(河南、安徽、湖北、福建、湖南、山西、河北、江西、广东等)解读一我刚看到这个作文题目,脑海立即浮现8个大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因为高考作文命题是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的,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合情合理的。

命题人为了规避“模仿”“套路”这种现实,于是“漫画材料作文”横空出世了,或者说“又回来了”!这道作文题目有三个典型特点:形象性,现实性,思辨性。

这几个特点都比较符合最新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首先,我觉得“意料之外”,是因为其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纯文本形式,而是以一幅漫画的形式来呈现,这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

不过语用专题都有图文转换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教研室的冲刺作文训练中就提供了一到漫画作文题。

其次,我认为“情理之中”,是因为它的中心话题或者说中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关于家长、老师、社会对待孩子“成绩”的“心态”,只不过题目用了比较形象的“漫画”来呈现罢了。

第三,我认为这道题目比较符合考生的生活实际,几乎每位考生都会有漫画中的类似经历或体验,有话可说。

第四,作为选拔性考试,我认为这道题目有很好的区分度,虽然考生基本都有话可说,但是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优秀的文章,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对漫画材料内容的准确理解,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是“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扬。

”两个孩子的遭遇明显不同,而这种遭遇正是高度关注分数(教育)的人给予的“评价”——亲吻(表扬、肯定)或耳光(批评、否定)。

而“分数”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是学生成长的全部吗?这个题目充满了思辨性,并且漫画背后潜藏着给考生的规定性任务:“你(考生)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为一幅漫画。

答题时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漫画反映的问题其实并不新颖,左边的孩子考了高分时,他的父母就喜上眉梢,并给与孩子鼓励表扬——给他一个吻,孩子很高兴;而当他成绩下降时,他的父母便对他进行责罚——给他一个巴掌,孩子很伤心。

而右边的这个孩子,在父母的巴掌下,成绩较差,后来有了一点进步,父母便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孩子非常高兴。

通过孩子成绩的变化、受到的待遇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主题是关于“家庭教育”与“分数”的思考。

本题是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题中漫画由两幅画面组成。

第一幅画面上左右各有一个学生,手里拿着带有考试分数的试卷。

左边学生试卷上标明100分,面带微笑,而且右脸上还有一个吻以示受到了表扬与肯定。

而右边学生试卷上的分数是55分,他神情沮丧,脸上挨了耳光,说明他受到了惩罚。

第二幅仍然是由两幅画面组成,可左边学生手里的分数变成了98分,脸上印记随之变成了耳光,学生神情落寞。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右边的学生试卷上的分数变成了61分,脸上的印记换成了亲吻,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左边学生学习成绩尽管起点很高,但有了一点儿退步,就受到家长的惩罚;右边学生成绩尽管起点较低,但有了一点儿进步,也受到家长的奖赏。

题中漫画意在说明,在家长或老师眼中,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看考试的分数,唯分数是论。

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它不能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给予准确的评价,也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

可以说,该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起来有切身体会,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避免了假大空,无病呻吟。

学生在写作时可以由结果追溯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质;由图画到生活,把握漫画的寓意。

阐明应试教育过于看重分数给学生造成的种种伤害,分析其弊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呼吁我们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做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让教育如春风拂面在中国这片广博的土地上,匍匐着亿万持笔静心、渴望登上象牙塔的学生,与他们同样摩拳擦掌的,还有他们的父母。

台湾“虎爸”的风头未过,“狼妈”的热潮又起。

令人啧舌的“棍棒教育”过后,我们逐渐反思,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培养祖国的花朵?(用词称匀富有美感;切入热点,以发问方式进入主题,启人深思)满分则收获鲜花和热吻,低了几分便是拳头和巴掌。

另一边,截然相异的态度唯一的决定原因也只是一根“及格线”。

看似夸张的漫画背后,折射出的是现代某些家庭中教育思想的僵化和病态。

“嗜分如命”的教育现状强烈呼唤“如春风拂面”的新式教育。

(透析漫画材料,揭出家庭教育问题病根子,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立论简洁有力)“让教育如春风拂面”,是近年来一位女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

“春风化雨”的温柔教育褪去了“棍棒教育”的凶恶外表,让孩子们看见“天下父母心”“殷殷师长情”。

美国著名的“N+1”教育也近似如此。

比如对漫画中拿了98分满脸沮丧的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再多2分就十分完美”,这样的教育效果定远胜于“巴掌言情”。

(对比论证)就连言辞犀利、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遇到虔诚的学子,也一改往日严肃面容,掏出一片赤诚之心来。

鲁迅的文学,温暖了多少“在灯下扑火”的“花心精致的英雄们”;木心的关切之语,也让学子真正感受到“春风化雨”的温暖细腻。

教育,不是靠一时的恐吓暴力,而是长期的温暖陪伴、轻柔抚摩,让人真正感到教化的力量。

(举例论证)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也同样是一个温和的教育者。

她的学生们回忆:“叶先生字迹隽秀工整,谈吐温和,气度不凡。

和她争论问题,她也总是不急不徐,慢慢回答。

让人虚而往,满而归。

”“春风”一如叶先生本人,给人莫大的心灵鼓励,予人莫大的思想启迪。

(同样是举例,却从另一角度——学生的感受着笔,文章论据更加饱满)当今社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内部却杂草纷芜。

教育这块净土,难免良莠不齐,而让每个孩子生活在春风之下,享受“风乎舞雩”的温暖教育,是极重要的话题。

但若要施行,也并非难事。

若父母在家中,不是紧盯着卷面分数、学校排名,而是睁大眼睛找找孩子的优缺点,共同帮助孩子进步,进步有奖励,犯错有劝诫。

如此,便是“尽父母之德,行仁义之事”。

三毛有诗言:“种桃种李种春风”。

(引文精当,增添文章诗意)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条,茁壮成树。

本文具有如下特点:结构严谨。

本文结合漫画内涵与现实语境,提出“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观点。

接而以鲁迅、木心、叶嘉莹等人教育学生的事例阐明“春风拂面”的教育所具有的风范、所产生的效果。

最后引用三毛诗歌语言向父母们提出“多种春风”的呼告。

按照“亮观点——证观点——指出路”的思路论证,十分严谨。

论据典型。

台湾“虎爸”、“狼妈”,美国著名的“N+1”教育,冷酷如霜雪的鲁迅先生和木心老人,宋词研究领域的泰斗叶嘉莹女士,这些论据有力论证了“让教育如春风拂面”的中心观点。

文句有表现力。

如“愿父母种下的种子,在春风之下,破土而出,抽枝发芽,茁壮成树”,运用比喻修辞,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全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例证紧扣论点,阐释鞭辟入里,让人对“风乎舞雩”似的教育境界心向往之。

文章结构严谨,思路连贯。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表现力强。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简述漫画内容,得出观点。

比喻新奇贴切,夺人眼球)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分析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能只看到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评判)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

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分析学校评价教师也不能因成绩而一叶障目。

内容层进,视野逐渐开阔)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

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

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分析商业社会、国家层面等都不应只看业绩、数值等。

视野进一步开阔,彰显磅礴大气)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

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

(辩证分析,使论证无懈可击。

重申观点,指出办法)文章紧扣材料立意,有思想深度,具有思辨性,中心论点“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喻贴切生动,说理形象而透彻。

作者具有大视野,表达上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思路严密;文章从论点出发,从分数论谈起,却又不仅局于分数论,到片面看待教师的教学分数,再到片面看待利益成绩单、GDP的成绩单,可谓层层递进。

语言准确有文采。

文章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作者善用修辞,对偶、排比、比喻、化用等多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摇曳生姿;使人读后不仅体会到理趣,还能感受到文学性的美感。

赏识教育or“虎妈教育”教育乃立国之本,这是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共识。

几十年来,中国对发展教育不遗余力,教育事业空前繁盛。

然而,愈演愈烈的“虎妈教育”也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教育孩子,究竟是以赏识为主,还是以严格为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放眼于国家最近几十年的教育,文章从而有了广度)赏识教育,就如同漫画中的第二个小孩的家长一般,以鼓励赞许为主。

这与我国近年来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目的在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最终培养出好学习、学好习、学习好的“三好学生”。

“飞天女神”——刘洋曾说过:“感谢母校,感谢曾经帮助我树立信心走‘飞天’之路的老师们!”因为,是他们让刘洋坚持信念,一飞冲天!(精简清晰地阐述了赏识教育的特点,既有理论分析又有事例论据,且联系材料,思维严谨细密)说罢赏识教育,再说“虎妈教育”。

“虎妈教育”简单来说,便是一个字,“严”,古语曰“严师出高徒”,到了这里,倒应该改为“虎妈出清华”了。

虎妈虎爸在回应质疑时曾说:“假期并不是用来让你们放松娱乐的,而是让你们赶超他人的!”他们的孩子表示,自小学开始,就没有游戏玩乐的空间,被各种兴趣班、课外班填满。

同时他们也表示,虽然很累,但上得了清华北大,也是对自己的付出的回报。

这如第一个孩子一般,虽然已经得了98分,还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阐述“虎妈教育”,与上一段结构一致,形成对称美感)由此看来,赏识教育、“虎妈教育”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

然后我们再看看“家庭教育大师”傅雷,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孩子的。

傅雷给自己的儿子写了许多封信,被后人集录成册,印刷成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